披文入情,緣波討源——以《峨眉山月歌》為例來看理解詩意的三大步驟

披文入情,緣波討源——以《峨眉山月歌》為例來看理解詩意的三大步驟

從近幾年高考來看,詩歌鑒賞非常重視對語言的品味、思想感情的把握及表達技巧的鑒賞。但是,這一切又都離不開對詩意的理解。正如謝冕先生在《詩論》中說:「我以為詩的欣賞的第一步是要讀懂,要弄懂字面上的意義。」劉勰也說:「觀文者披文以入情,源波討緣,雖幽必顯。」這就告訴我們理解詩意、準確解讀是欣賞詩歌的關鍵一步。

  在這裡我以李白的《峨眉山月歌》為例,來談談理解詩意、準確解讀詩歌的三大步驟:

  一、欣賞詩歌時,首先要「三注意」:

  在閱讀詩歌時,要想準確理解詩意,首先要注意三點:一要注意題目;二要注意作者;三要注意注釋。學生在讀詩時往往只注意詩歌的本身,而忽視了對題目、作者及注釋的注意。但是,如果這「三注意」做到了,詩歌鑒賞你就成功了一半。

  一要注意題目:有些題目本身就具有提示性,如李白的《越中懷古》《送孟浩然之廣陵》,杜甫的《春夜喜雨》等。

  在《峨眉山月歌》中「峨眉山」是一個地名,「歌」是詩歌的一種形式。可見,題目中最重要的就是「月」了。從以前所學習的李白詩中,我們可以知道,「月」在李白詩中出現的頻率是很高的。因此,我們說李白有一種「明月情結」。從他的「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可知,李白用天上的明月來寄託他的思念;從他的「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可知,李白有時把明月當成了自己的知心朋友。由此可見,詩題中的「月」確實給了我們一種提示。

  二要注意作者:一般考試出題選取的詩文都是能代表作者主要創作風格的作品(也有例外時候,如果是比較陌生的作者,我們就可以不必特別的注意),如李白的浪漫主義詩作,杜甫的沉鬱頓挫的風格及憂國憂民的思想,辛棄疾和陸遊詩詞中的愛國主義思想,王維詩中所體現的對田園生活的喜愛等等,注意到這一點,對整體鑒賞是很有好處的。

  《峨眉山月歌》的作者是李白,在讀詩時,我們就要在大腦中對李白做一個梳理:李白是一個浪漫主義詩人,詩的風格飄逸豪放,詩的語言極其流轉自然等。這樣,我們就會對這首詩的語言及風格有所了解。

  三要注意注釋:注釋,雖然有時只有短短几字,卻是出題人給你的暗示。有些介紹寫作背景,那在暗示你本詩的思想內容;有些介紹相關詩句,那是在暗示你本詩的用典或其意境;有時介紹作者,那是在暗示你本詩的寫作風格。所以,一定要仔細研讀注釋!

  對於課文中的《峨眉山月歌》這首詩,在讀詩的過程中,我們可以邊看注釋邊理解詩意。

  二、欣賞詩歌,最重要的一步是要解讀詩本身的內容:

  詩歌篇幅的有限和語言精練的特點使得詩句成分的省略在古代詩詞中普遍存在。這樣,我們在讀詩的時候就會感到,詩的語言是不連貫的、斷斷續續的。同時,為了使詩歌對仗更加工整,語言更加精練,詩人在寫詩時往往會使用倒裝和詞類活用等手法。這也就造成了詩在語言上跳躍性很大,在詩意上更加難懂。因此,我們在欣賞詩歌時就應對詩歌進行「加工」——該「補」的「補」上,該「泡」的「泡開」。

  《峨眉山月歌》首句「峨眉山月半輪秋」的詩意是:「秋(高氣爽的夜晚),峨眉山(的上空),(懸掛著)半輪(明)月。」這裡既有省略,也有倒裝。在理解它的意思時,我們就應該把省略的地方補上,把倒裝的語序調整過來——這時可以充分發揮我們的想像,把詩句中的每一個詞加在一起,進而把它聯想成一幅畫面來,再根據這畫面把詩意的重新組合用自己流暢的豐富的語言表述出來就可以了。再如,2004年湖北卷中有要求「解釋詩的第三聯的意思」這樣的詩歌鑒賞問題。這就是直接考查詩意了。這第三聯是:「海日生殘夜,江春入舊年。」「海日生殘夜」實為「海日生於(從)殘夜」,「江春入舊年」實為「江春入於(到)舊年」。了解了這兩句詩的結構特點,再根據我們的生活體驗進一步發揮我們的想像,就可以把這兩句詩的意思「泡」開了:紅日緊貼尚未褪盡的夜色在江面升起,舊年還沒有過完而江面上已經春意盎然了。

  依照這樣的方法,《峨眉山月歌》的其它三句的詩意也就好理解了:明月的影子倒映在平羌江的江面上,並隨著江水陪著「我」向下游流去。在這樣一個秋高氣爽、明月朗照的夜晚,「我」乘船從青溪出發向三峽駛去。思念你啊,但因離去數里,重山相隔,卻不能看見你,因此心中滿懷著思念就去了渝州。通過這樣的解讀,詩意就非常明朗了:詩中的抒情主人公是「我」,前三句描寫敘述,主要意象是「月」,第四句是作者思想感情的表露。

  三、在欣賞詩歌時,要善於尋找詩歌中蘊含的情思:

  謝冕在他的《重新創作的藝術天地》中指出詩歌的特徵之一是「含蓄」,「即通過高度概括的語言,把眾多的內容蘊蓄到最典型而又最精約的形象中」「言在此而意在彼,不是說明什麼,而是隱喻著什麼」。因此,在詩歌鑒賞時要「善於尋找並最後判斷詩人提供的形象背後所蘊含的情思」「努力尋求它的詩句之外包含的不盡的韻味」。

  「詩言志」,詩就是詩人思想感情的體現。同時,在歷年的高考題中,考查詩歌的思想感情的題目也是非常多的。那麼,怎麼找出詩歌中所蘊含的情思呢?我認為可以從以下兩點出發:

  第一,要抓住詩歌中的「詩眼」,即詩中直接抒情的句子。

  詩歌中詩人情感的宣洩有時會聚焦在某一句甚至是某一字上,這個「一句」「一字」即為整首詩的「詩眼」,它往往是通過直抒胸臆的方式顯示的。

  在《峨眉山月歌》中,最後一句「思君不見下渝州」就是直接抒情的句子。通過句中的「思」,再聯繫到這是李白初離蜀地之作,詩歌中的思想感情就很明了。再如,「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就是《靜夜思》中能體現作者思想感情的句子;2004年高考卷中《春夜洛陽聞笛》的最後一句「何人不起故園情」也是這樣的句子。

  第二,要感知詩歌中的意象,從詩歌的形象中尋求詩歌的思想感情。

  意象是滲透了詩人思想感情的形象,是交融著思想觀念與感覺的知覺映象,是「意」與「象」的結合,它往往蘊含著豐富的意旨,寄託著複雜的情感,暗示著深刻的哲理,承載著詩人強烈的主觀情感。因此,要想尋求詩歌的情思,必須深入的感知詩歌中的意象。

  通過初步理解《峨眉山月歌》的詩意,我們了解到詩中有個主要的意象,那就是「月」。由詩中的「月」,再聯繫到李白的「明月情結」以及「月」的象徵意義,我們就會明白這首詩中的「月」也寄託了作者的思念之情。因此,這是一首「由景生情」「情由景生」,最後達到「情景交融」的完美的詩作。再如,2005年全國高考卷中,就考查了《春行即興》(宜陽城下草萋萋,澗水東流復向西。芳樹無人花自落,春山一路鳥空鳴。)這首詩的思想感情。這裡的意象有:草,水,樹,花,山,鳥。這些意象的組合本來是一派春天的美景。但是,「花」是「自落」,「鳥」是「空鳴」,它們是無人欣賞的,是寂寞的。因此,作者在這裡是以樂景襯哀情,用詩中的意象寄託了自己無限的情思,即表達了內心的哀傷與寂寞。

  綜上所述,只要按上述三大步驟來欣賞詩歌,不僅可以準確解讀詩歌、理解詩意,而且可以在此基礎上進一步品味語言、賞析詩歌中的「鍊字」以及鑒賞詩歌中所運用的表達技巧。因此,在平時的鑒賞詩歌的訓練中我們要多加註意和體會。


推薦閱讀:

不被理解,不想解釋,該怎樣?!?
深刻理解「四個全面」的重要內涵
如何理解「平常心是道」
多一點理解,多一份包容
對研習「奇門遁甲」的認識和理解( 覺真子)

TAG:理解 | 詩意 | 峨眉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