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阿里全球誠信體系大布局

  • 阿里巴巴集團資深副總裁、B2B事業群總裁吳敏芝表示,誠信建設需要時間沉澱,由一筆筆真實的交易累積而成。

阿里正在與生態打造一個誠信體系,在它之下,未來全球中小企業的誠信證書與營業執照同等重要。

長按關注財經天下

本刊記者|嚴冬雪

著名科幻作家阿西莫夫的代表作《基地》中,在未來,銀河的通用貨幣是信用點。而在當下的中國,馬雲正試圖做這樣一件事:讓企業信用轉變為金錢。阿里巴巴旗下的淘寶、1688.com(內貿B2B電商平台)、alibaba.com(外貿B2B電商平台)三大平台十多年來積累下的企業信息,正在進入阿里的誠信體系。

20萬家供應商已獲阿里授權加入這一體系,擁有了阿里背書的誠信等級與評分,和一份專屬動態誠信檔案。到2017年3月底,即阿里這一財年結束,誠信體系將覆蓋到500萬家供應商和全球採購商。

阿里巴巴集團資深副總裁、B2B事業群總裁吳敏芝告訴《財經天下》周刊,誠信是未來中國商人的通行證。未來商人有兩證,一個是營業執照,一個是信用體系。在互聯網時代,跟不見面的陌生人做生意時,後者會是更管用的一張通行證。

誠信:阿里的初心

布局從最早期就開始了。

吳敏芝清楚地記得,2002年3月10日,阿里巴巴成立三周年,馬雲提出,要讓誠信的商人先富起來。彼時,淘寶尚未誕生,馬雲手上的心血是創辦三年的阿里巴巴網站。這家B2B電商平台為全球中小企業提供採購批發的在線渠道,創業者們靠口碑為店鋪積累人氣。

「那時候他已經預見到誠信體系對中小企業的重要性。」吳敏芝回憶,三周年的會上,馬雲力排業界眾議,發布了「誠信通」計劃:中國互聯網企業誠信認證。企業在阿里巴巴上任何一個小動作,無論是好是壞,誠信通都會像檔案一樣如實記錄,並公開顯示。出於揚善懲惡的初衷,阿里巴巴用優先排名、向其他客戶推薦等方式來獎勵誠信良好的用戶,促使用戶將建立信用與展示產品相結合。

在馬雲看來,電子商務進行到後來,就會遇到一座獨木橋:社會誠信體系。虛擬網路上進行的交易,如果沒有誠信,就無法達成。為了降低這種信任成本,馬雲力推了誠信通。誠信通更大的價值在於,它承載記錄了企業多年的信息。出於同樣的思路,2003年,淘寶網誕生,得益於信用體系,它獲得了巨大的成功。

自2002年開始就沉澱起來的誠信通數據,在阿里巴巴看來,也到了可以發揮更多效用的時候了。在1688.com網站的內貿網頁上,記錄了各個誠信通用戶的年限,買家會去看對方的誠信通年限來決定交易。「年限可以說明問題,但是不能說明全部問題。」吳敏芝解釋,在早期,誠信通只用於信息匹配,因此,企業在平台留下的信息和數據有限。他們意識到,必須真正介入交易,才能獲得更多、更精準的信息。否則,不知道具體交易金額,不確定平台用戶的價值幾何,沉澱下來的只會是一堆價值極低的海量數據泡沫。

為此,他們推出了一系列產品為企業提供服務,來真正介入整個交易環節,比如TA(Trade Assurance)交易擔保。在阿里外貿平台alibaba.com(以下簡稱國際站)上,一些國際買家想要通過網路直接向廠家採購,但因為缺乏風險辨識能力,遲遲不敢下單。據統計,10個新結識的買賣雙方,有7個是相互之間有信任問題,其中6個買家因為信任問題放棄了訂單。

TA就是為了解決這個信任問題。阿里將供應商在國際站上的行為以及真實貿易數據等信息不斷沉澱,然後測算合理保障額度,授信給供應商。授信額度內,任何買家來與他做生意,如果供應商出現發貨或者貨物質量問題,阿里會替供應商先行賠付。

「這樣,買家就會對供應商完全信任,信任成本降到為零。」吳敏芝透露,由於阿里系的口碑和體量,買家對阿里背書有基本的信任;而且,阿里拿出真金白銀去做先行賠付。TA實施後,買家的下單量激增。

對供應商而言,一旦發生欺詐行為,阿里除了先行賠付買家,也會通過調整信用評級來公示供應商的不良行徑,進而影響其訂單。這樣的約束加上精準的額度測算,在去年,國際站的TA to B交易做了5萬多筆,只發生了6筆賠付。

這樣的結果在吳敏芝看來,恰好印證了馬雲在十幾年前的預見:讓誠信的商人先富起來。事實上,馬雲至今仍相當關心誠信體系這塊業務,不時就會問起體系建設到哪一步了。誠信是未來中國商人的通行證。未來的中國企業會有兩個認證,一個是營業執照,一個是信用體系。在虛擬的互聯網世界,跟不見面的陌生人做生意時,後者會是更管用的一張通行證,作為中小企業貿易的基礎設施而存在。

實際上,在歐美等國,誠信體系早已成為基礎設施。租車租房、開公司等一切商業行為都離不開良好的信用記錄,一旦違約將寸步難行。因為強大的影響力,所有企業都會非常自覺的將交易記錄、銀行貸款記錄等上交到徵信局,來建設自己的信用檔案。這樣的商業環境下,違約成本非常高,企業必須具備良好的契約精神。

而在中國,這種環境的建設還在起步階段。

連接:打通信息孤島

擺在李多全面前的是這樣的難題:中小企業的信息散落在各個地方,由於沒有連接,很多孤立的信息不能發揮效用。怎樣把賬本上、老闆腦子裡、公司電腦上、銀行、公司上游、國家指定開票機構等各處信息孤島連接起來,成了首當其衝要解決的問題。

作為阿里巴巴B2B事業群增值業務事業部負責人、企業誠信體系項目負責人,李多全非常清楚,打通這些孤島,需要巨大的成本,包括技術難題。海關、稅務、銀行、工商等政府部門的IT化能力與一線互聯網公司有差距,數據的存儲、質量、交互及時性等都相對較弱。阿里需要和政府部門一起,協助改進這些問題。

對企業而言,則缺乏誠信體系下的唯一標識。在中國,每家企業在工商有工商註冊碼,海關也有海關的唯一識別碼,銀行則又是另一個碼。要想將這些碼統一對應到同一個企業上,其中的數據統一難度可想而知。而國際上最著名、歷史最悠久的企業資信調查管理公司鄧白氏集團在100多年來,賦予了數億家企業唯一的標識:鄧白氏碼,全球通用,不管在哪裡,掃碼就能查看企業徵信和信用信息。

李多全選擇的是與政府合作,在全國組織機構代碼管理中心指導下推出電子通行碼(EPN),具有極高的權威性和公信力。EPN,一串數字碼,對應一個企業,成為其唯一的誠信標識。

經驗的缺乏也是問題。企業信用的評分評級、風險識別背後是強大的對業務的理解:哪些數據能反映信用,哪些能反映風險……最快捷的方式是引進人才。李多全向《財經天下》周刊透露,從益百利(Experian)、艾可菲(Equifax)、鄧白氏等公司引進的幾位高管,在其原公司已經做到很高的職位,選擇來到中國後,居住條件和薪資都有下降,但仍舊願意前往。

「原因很簡單,他們覺得有機會做一件事來改變中國社會,相信這件事對中國有非常大的促進。」李多全說,聊起未來,幾位高管的眼睛都會發亮,他們篤信自己在做的事一定會成為未來中國商業的基礎設施,被這個願景驅動著來到中國。

各平台數據的打通也在同步進行,首當其衝就是阿里自身的三大平台:淘寶、阿里巴巴、國際站。有的商家同時在三個平台開店,這樣,沉澱在誠信體系中的就是三個店而非一個店的流水,在類似TA的服務中自然能得到更高的授信額度。

螞蟻金服的數據也被打通。企業誠信等級計算依據五大緯度:企業基本信息、法定代表人、貿易行為、金融行為、上下游商業關係網路。因此,在客戶授權前提下,法人的芝麻信用會被採用,將其個人評定納入到企業評分。

阿里外的平台也都被串聯起來。今年3月,阿里與新浪微博合作,給誠信通企業的官方微博藍V後加上誠信標誌:一個黃色底色的logo,中間是一個「誠」字,象徵該企業具備阿里誠信通的背書。點擊進入藍V主頁,區別於一般的企業主頁,有誠標的企業官微頁面還會顯示大量信用信息、認證信息、信用評級等。吳敏芝透露,5000個內測名額,在開通後的幾分鐘內就一搶而空,這一合作,也意味著有14年歷史的阿里巴巴誠信通進入了「全網誠信通」時代。

其後的反饋更讓李多全倍感欣慰。6月份的一次部門例會上,有同事提到,一個浙江的誠信通用戶,只用幾天時間就談下了一筆30萬元的內貿生意,買家就是從微博上看到其誠信信息,達成信任,從而很快促成了交易。

這並不是全部。接下來,高德地圖、UC瀏覽器都會接入阿里誠信體系。在這些平台上搜出的企業名稱後面,都會帶有誠標,點擊進去,就能看到相關信息。吳敏芝描述了這樣一個應用場景:如今,很多地方都是工業園模式,導航到一個眼鏡廠家,周邊會有好多其他眼鏡廠顯示出來。點擊查看誠信對比後,也許買家就會做出不同選擇。

在吳敏芝的願景中,誠標的這種露出越多越好,只要有to B場景出現的地方,不論線上線下,均可露出。只有這樣,企業誠信體系才會更多被使用,也更多被認可。

至於數據來源,阿里不光自己挖掘數據,也跟社會上其他做中小企業信息服務的公司合作,比如負責增值稅發票系統的航天信息股份有限公司,將他們的信息歸納過來。這樣,企業的信息得以更豐滿,維度更廣,在此之上產生的誠信體系模型也就更精準。

為了儘可能收集有用的數據,阿里不惜成本地在打通企業經營的核心節點,比如稅務數據,增值稅和退稅數據,這些是國家在監管,可信度非常強。但如何打通這些商業通道,使得只要用戶一授權就能馬上拿過來,則需要付出巨大的成本。「我們最多的投資在打通數據通道上,可能一筆投資就是上億。」李多全解釋,這是因為,通道必須穩定可靠,因此,阿里在此間做了非常重要的戰略投入。

  • 阿里巴巴B2B事業群增值業務事業部總經理李多全非常清楚,打通中小企業信息孤島,需要巨大的成本。

服務:讓信用=財富

14年的累積與投入至今,在中國打造出的是這樣一套絕無僅有的體系:

每個阿里誠信體系中的企業,都有唯一的EPN電子通行碼,可在各個場合用於識別。掃碼可查看企業的誠信等級,也可查看誠信檔案,包含基本面信息、貿易行為信息、金融行為信息、上下游貿易夥伴和投資等商業關係信息。

加入體系的中小企業,可以選擇阿里旗下的一攬子服務。

內貿企業可以加入誠信通認證,獲得阿里為其提供的會員信用信息,並在阿里巴巴網站上做品牌宣傳及推廣。

內貿採購商則可以選擇誠e賒,它類似於企業版的花唄。根據歷史交易金額和履約情況,企業獲得一定額度,發生採購時,先不用付現,而用額度去支付。假設到最後,買家無法按時支付,阿里會聯合保險公司來賠付賣家。

外貿供應商則有一達通、一達通流水貸、TA等一系列服務可供使用。例如一達通,它能為外貿企業提供專業、快捷、低成本的通關、外匯、退稅及配套的物流、金融服務,以電子商務的手段,降低企業的出口成本。

一達通流水貸,也被稱作隨借隨還,是一款備受青睞的服務,它負責解決中小企業最常見的借貸難題。這種短期拆借無法發生於傳統銀行,往往只能寄託於民間借貸。隨借隨還以一達通平台大數據為基礎,是一款純信用貸款產品。企業平時的出口額度積累為授信額度,1美元可累計1人民幣的貸款額度。按照最近半年在一達通的出口數據,企業無需任何抵押,僅憑信用可獲得最高1000萬元的貸款。並且申請、放款、還款全部在線上完成,大大提高了貸款的效率、降低了成本,解決了中小企業融資難的沉痾。

上述應用場景有一個顯而易見的共同點:阿里打造的誠信體系產生了商業價值,並且變現——中小企業的信用直接轉化為金錢。這樣的利好驅動下,企業主的積極性異常高漲。阿里財報顯示,2015財年,一達通平台的外貿交易額是56億美元;誠信體系服務持續發酵一年後,這一數字在2016財年激增到153億美元。而在2017財年,阿里的這一目標是500億美元。

對阿里而言,他們不會通過誠信體系本身盈利,否則將失去體系的公正性。但是,基於這個體系提供的服務卻可以為其帶來收益,例如隨借隨還的流水貸服務,阿里負責風控計算,銀行負責放款,雙方共同承擔風險,銀行則將獲取的利息給阿里分成。

事實上,與阿里保持深度合作的平安銀行,從去年9月至今,已為阿里一達通流水貸放款四億多元,至今只有一筆逾期。「這個信用體系就是這麼靠譜。」李多全不無驕傲地解釋,看到這樣的風險程度,合作夥伴主動提出深度合作,並給出更高商業利益的分成。

信用:大勢所趨

吳敏芝相信,他們正在做的事是無法取代的。自誠信通開始,為建設企業誠信體系,她麾下的團隊已經走過了14年。「我們自己都做的這麼辛苦,如果別人現在才開始做,是難以想像的。」吳敏芝說,誠信建設需要時間沉澱,由一筆筆真實的交易累積而成,而阿里坐擁的除了先發優勢,還包括更多內容。

例如體量,在中國現有的商業環境里,阿里服務了最多的中小企業,付費賣家超過了100萬家,全球採購商數量超過了一億;不僅如此,區別於傳統徵信機構提供的月統計數據,作為線上平台,阿里企業誠信體系能記錄及時的、動態的經營數據;阿里雲、螞蟻金服等阿里系的技術支持,則給這個對大數據存儲、計算和安全提出至高要求的體系提供了可能。

也許正因為這些原因,在整合資源的道路上,吳敏芝獲得了莫大的支持。「我們跟海關總署、退稅負責人聊,涉及到很多政策推動細節,非常難,但大家都很支持。」吳敏芝對《財經天下》周刊透露,這些會面加深了她的信心,讓她堅信公司正在做的事情,與政府的方向是一致的。

在吳敏芝看來,國家有自己的一套信用體系,將來,阿里的誠信體系一定會向國家開放,協助國家建立更大規模的企業誠信體系。「如果國家也能認可我們的一部分,對於企業的監督制約力就會更強。」吳敏芝說,中國有4000萬家中小企業,阿里不可能全盤服務,這是國家層面才能做的事情。但是,作為先驅者,阿里樂意貢獻經驗技術、風控模型。

在B2B圈子摸爬滾打多年的吳敏芝明確地知道,由於累積了一些企業的黑歷史,她必須扛住由此產生的壓力和風險。通過各種技術手段,他們能追蹤到企業在線上的一些失信行為,並將其記錄在案,晾曬出來,在誠信檔案中攜帶終身。這樣的公示與打擊必然招致企業的抱怨乃至退出體系。

這勢必會影響到他們的GMV(成交總額),但吳敏芝覺得,哪怕下調GMV目標,也要堅持,「因為灰色企業對於我們沒有意義,我們整個誠信體系的模型必須越來越精準」。

她比任何人都更清楚,擺在自己面前的,是一條長路。由於誠信體系才剛開始起步,很多企業缺乏對誠信的認知,更多的企業有了意識,卻難以改變自身模式:企業由多人組成,其組織慣性極難改變,一些傳統企業習慣原來的交易方式,很難將模式全盤改為在線交易。

「我總是跟員工講,不要要求中小企業擁抱變化,而是把所有東西做好,送到他們面前,不需要他們改變所有流程。」吳敏芝舉例,例如做出口的外貿企業,仍然跟原有的報關公司合作,但阿里會和報關公司一起來服務它,報關公司負責線下工作,阿里負責線上。如此,外貿企業不需要改變任何與報關公司之間的流程,同時又在阿里平台留下了線上數據,產生了誠信價值。

「企業是很務實的,中小企業是更務實的,對生意有幫助的就會去做,沒幫助的就一定不會做。」吳敏芝說,對於務實的中小企業,只有對方充分認可了價值,才會全力配合。一條簡單的價值鏈條是:在線上積累交易,變成誠信記錄讓更多買家看到,得到更多訂單,阿里根據流水提供「一美元交易額=一元貸款額」的流水貸,企業得以更好運轉。

事情正在往好的方向進展。幾年前,建設銀行浙江省分行就已將阿里的誠信指數作為給中小企業貸款的風控模型中的一部分因子,今年6月,浙江省建行再度前來商談,想要完全使用阿里的誠信體系風控模型,建行則直接提供資金。

3月份在微博先期內測的5000個誠信賬號,由於反響良好,也將在7月份迎來100萬家誠標認證的微博同伴。

「我們覺得特別重要的是,沒有企業不想誠信經營,誠信體系幫助分辨良莠,一定是讓商業向著更好、更先進的方向發展。」吳敏芝說,誠信體系的建設就像滾雪球,阿里要做的只是在早期先將雪球推起來。伴隨著口口相傳,現在,已經有越來越多的企業發現,合作夥伴會要求查看誠信檔案,企業也因之更加珍惜自己的羽毛,形成良性循環。中國的商業環境,也將真正與國際接軌,企業家必須堅守誠信,否則沒有活路。

「到那時,才是真正實現了『讓誠信的商人先富起來』。」吳敏芝滿懷期待。

·END·

購買雜誌請點擊閱讀原文

推薦閱讀:

第三屆《誠信北京315》晚會倒計時30天全網徵集線索
近800萬人還在人間,可是已經輸掉了整個人生
【誠信小荷作文】3·8婦女節,那些歌頌母親的詩
社會中的契約精神
人生:最大的財富是健康!最大的敵人是自己;最珍貴的品質是誠信

TAG:布局 | 誠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