咖啡中含丙烯醯胺致癌物?專家:劑量不大,每天一兩杯可照喝
這兩天,一則有關美國加州法院裁定星巴克貼上「可能致癌標籤」的消息在朋友圈刷屏。裁決的依據是,咖啡含大量丙烯醯胺,該物質易致癌。
3月31日,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記者向星巴克中國求證,對方表示,加州法院的裁決並不針對星巴克一家,而是針對整個咖啡行業。目前,全美咖啡行業協會已就該裁決發布公告,堅稱咖啡是安全飲品,法院裁決誤導公眾。
此後,澎湃新聞記者向多位食品安全專家求證,得到的解釋是:咖啡和很多食物中都含有丙烯醯胺,但是劑量不大,且丙烯醯胺在人體能致什麼癌,目前學界尚無共識,公眾無需驚慌。
據美聯社、華爾街日報、路透社等報道,美國當地時間3月28日,加州洛杉磯法官裁定星巴克等90家售賣咖啡的企業,須在當地售賣的咖啡產品上貼標籤警告致癌風險。
起因是美國一個名為「Council for Education and Research on Toxics」的非盈利組織8年來一直起訴咖啡公司,累計涉及90家企業,當中就包括星巴克。該組織認為這些公司違反加州條例,沒有警告消費者他們的咖啡產品含有可能致癌的化學物——因為咖啡豆在烘烤的過程中會產生一種化學物質——丙烯醯胺。
那麼,什麼是丙烯醯胺,它對人體影響有多大?
復旦大學公共衛生學院教授厲曙光告訴澎湃新聞記者,丙烯醯胺是一種有毒化學物 。2002年,瑞典科學家首次發現,油炸的薯片、薯條等經過化學反應容易形成丙烯醯胺。此後,科學家發現,很多食物尤其是經高溫烹煮含豐富碳水化合物的食物,都含丙烯醯胺 。
「不過,普通人關注的是是否含有這一物質,業內關心的是劑量有多少。」厲曙光說,丙烯醯胺在1994年被國際癌症研究中心列為2A類致癌物,即對人類具有潛在致癌性,但尚缺乏人群流行病學證據表明「通過食物攝入丙烯醯胺與人類某種腫瘤的發生有明顯相關性」。
根據國家食葯監總局2014年7月發布的一份通報,來自國家食品安全風險評估中心和中國農業大學食品科學與營養工程學院的專家認為,丙烯醯胺對人和動物都具有神經毒性;對動物還具有生殖毒性、致突變性和致癌性。
「通俗點說,現在學界只是在動物身上研究發現這一物質可能致癌,但是在人身上能致什麼癌,尚不清楚。」厲曙光說道。
有意思的是,2016年,國際癌症研究機構會組織專家進行重新評估,咖啡歸為分類下降的三類致癌物。
中國農業大學食品安全專家范志紅介紹,咖啡丙烯醯胺含量確實很高,達到1100微克/公斤。但畢竟1杯咖啡中只有兩三克咖啡,用1100乘以0.003,結果是3.3微克。這個數量是無需介意的。所以,每天一兩杯咖啡就照喝好了。如果喝咖啡的時候加入黑糖,因為黑糖至少會放10克,其丙烯醯胺含量都在1000微克/公斤以上(台灣數據),比咖啡本身多。
「不過,話說回來,咖啡愛好者所喝的濃咖啡,或者咖啡店裡的濃香咖啡,和多數中國人日常喝幾克速溶咖啡相比,前者可能要增加幾倍甚至更多的丙烯醯胺攝入量。它們很可能烤制過程受熱更嚴重,而且沖得也比較濃。所以我能夠理解,為什麼美國公眾對咖啡店的咖啡如此警惕。這類產品,還是偶爾過癮比較好。」范志紅稱。
3月31日晚,星巴克中國向澎湃新聞發來媒體聲明稱,對於法院的裁決,全美咖啡行業協會已發公告。
公告稱,整個咖啡行業目前正在考慮各項應對,包括繼續提出上訴及採取進一步的法律行動。
其稱,在咖啡產品上貼上致癌警告標籤將會是一個誤導消費者的行為。全美咖啡行業協會的主席及首席執行官威廉莫瑞表示:「咖啡早已被證明是對健康有益的飲品。此次法律訴訟產生了一個可笑的結果,這項第65號判決使消費者倍感困惑,並且也無益於公眾對健康的認知。」
根據當地法律,對於這一裁決,星巴克和其他90家公司可以在4月10日前提出異議。
推薦閱讀:
※如何看待台灣生豆商 黑金對哥斯大黎加 音樂家系列咖啡生豆 做出的回應?
※了解咖啡樹(六):巴厘島的咖啡還分公豆和母豆?
※喝的不是寂寞,解得是焦慮的咖啡
※每天早上一杯黑咖啡怎麼樣?
※開咖啡館如何選一款咖啡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