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風情華麗,搖曳生姿的百樂門

  1897年11月15日,慈禧太后60歲壽辰,在外灘禮查飯店舉辦了一個中國最早的公開舞會。1930年代,上海已有39家專業舞廳,而在1932年開業的百樂門舞廳是上海灘最時尚的娛樂場所,內部裝修富麗堂皇,為美國現代派裝飾藝術風格,號稱「千人舞池」的舞廳由彈簧地板和玻璃地板做成,並有由「吉米金」率領的菲律賓樂隊和優美燈光。

  上海淪陷時期,由於百樂門位於汪偽特工的聚居地,敵偽常來尋歡做樂,甚至綁架暗殺,同時也引來抗日分子的鋤奸活動,舞廳營業受到影響;抗戰勝利後,營業權讓位與新仙林。

  百樂門舞廳全稱「百樂門大飯店舞廳」。大門的上方還有橫寫的「Paramount」的英文。Paramount的原意是「至高、最大」,1932年這個娛樂場所營建時即用此英文招牌,其原意可能是突出它的高檔,並以其諧音取名「百樂門」。這個名字很迎合當時上海人追求吉祥如意大富大貴的心理。

  

  有趣的是,「Paramount」還是美國好萊塢四大電影公司之一的名稱,但看美國電影時,上海人卻習慣將該電影公司諧音取為「派拉蒙」。一個英文詞語,兩個譯名,足見上海人在協調中西文化方面的創造力。

1929年,原開在戈登路(今江寧路)的兼營舞廳的「大華飯店」歇業,被譽為「貴族區」的上海西區,因為沒有一個與「貴族區」相適應的娛樂場。1932年,中國商人顧聯承投資七十萬兩白銀,購靜安寺地營建ParamountHall,並以諧音取名「百樂門」。1933年12月15日,百樂門正式開業,其外觀華麗,內部富麗堂皇,再加上一流的爵士樂隊和紅舞女,不凡的品位征服了整個上海灘,在當時享有『遠東第一樂府』的美譽,因此成為上流社會爭奇鬥豔、社交應酬的首選,吸引了無數的達官貴人、文人雅士、社會名流。「月明星稀,燈光如練;何處寄足,高樓廣寒;非敢作遨遊之夢,吾愛此天上人間」。這是1932年上海百樂門舞廳剛剛建成時,上海灘一位不知名的詩人為百樂門留下的傳頌一時的詩句,字裡行間流露上海人對這座「遠東第一樂府」的仰慕。

建築、舞廳、樂隊、舞女、歌手是老百樂門五大特色。

  

該娛樂場由楊錫鏐建築師設計,號稱「東方第一樂府」。建築共三層。底層為廚房和店面。二層為舞池和宴會廳,最大的舞池計500餘平方米,舞池地板用汽車鋼板支托,跳舞時會產生晃動的感覺;因此叫「彈簧地板」,這也是上海唯一裝有「彈簧地板」的專業舞廳。舞池周圍是玻璃地板,以10厘米厚磨砂玻璃砌成,下裝彩色燈泡,晶瑩奪目。大舞池周圍有可以隨意分割的小舞池,既可供人習舞,也可供人幽會,有中池、小池、習舞池,中池、小池一般提供包場,或供初習舞者使用,習舞池配有專職教練員,免費教舞。;兩層舞廳全部啟用,可供千人同時跳舞,室內還裝有冷暖空調,陳設豪華。三樓有回馬廊,還有著名的金光小舞池。與「彈簧舞池」一樣,「金光透明舞池」在當年也是百樂門風靡十里洋場的法寶之一。在一段激烈的音樂之後,百樂門酒吧里會放一曲柔情似水的舒緩舞曲,夢幻般的燈光打在酒吧一側透明的玻璃地板做成的舞池上,同時地板下面也會忽明忽暗地亮起金黃色的射燈,在金色的光芒中,你可以清楚地看見地板下面鋪設的上萬朵的紅色玫瑰花。

  當時有人形容「上也舞廳,下也舞廳。彈簧地板效飛騰,玻璃地板鑲倩影,何幸!何幸!春宵一刻千金重。」

  三樓頂層裝有一個巨大的圓筒形玻璃鋼塔,當舞客準備離場時,可以由服務生在塔上打出客人的汽車牌號或其他代號,車夫可以從遠處看到,而將汽車開到舞廳門口。

  該娛樂場建成後,一度租給某法國人經營。由於出租合同規定,「百樂門」老闆根據客人人數抽成,這位法國人即規定舞客一律自帶舞伴,而收費極為昂貴,這使「百樂門」蒙受極大的損失。不久,「百樂門」辭退該法國人,重新易人經營,並向社會招聘舞女。當時,舞女的月收入高達三千至六千元,是普通職員的十倍以上。

  卓別林夫婦慕名到此跳舞

  百樂門當年舉行開張典禮時,國民黨政府上海市長吳鐵城親自出席發表祝詞。市長吳鐵城夫人手持一把「金鑰匙」,沿著大理石台階走到2樓宴舞大廳前,開啟了這「百樂之門」。到百樂門跳舞一時成上流社會時尚。百樂門成為豪門名流主要娛樂場所,許多名人留下蹤跡:張學良時常光顧;陳香梅與美國飛虎將軍陳納德的訂婚儀式在此舉行;浪漫文人徐志摩是百樂門常客;1934年,全球著名房地產大亨特別選在聖誕夜慕名而來;1936年,喜劇大師卓別林偕夫人來上海參加戰士紀念會,儘管只逗留一天但也指定要來百樂門跳舞。

  不過也有名流在此「吃癟」。猶太大亨沙遜有一天到百樂門去玩。臨走時,服務生不信眼前這個無甚氣派的外國跛子就是大名鼎鼎地產大王,不僅不給簽單,還嘲諷說:「假若你真是沙遜,何不自己去開一家舞廳?」沙遜一氣之下,就在上海南京西路投資興建了著名的仙樂舞廳。

  

百樂門出現之前,舞女沒有固定陪舞舞廳,可隨意到各舞廳伴舞。百樂門訂立制度,規定舞女須進行考核,持有百樂門簽發的陪舞證方能進入陪舞,這樣在一定程度上保證了舞女、舞客的安全和利益。因此百樂門湧現了不少紅舞女,陣容之強冠絕上海。其中不少有中學以上文化程度,甚至還有個女博士舞女。舞女中艷名最盛的當屬色藝雙全的陳曼麗,儀態萬千且擅長京劇,當時有個銀行家劉晦之對她情有獨鍾,極力揮霍捧角,租屋同居,并力勸其脫離伴舞生涯。可陳不願做金絲鳥,不久又回到百樂門重操舊業,抗日戰爭期間因拒絕為日本軍官陪舞被日本人暗殺於舞池。上海人為這有氣節的紅舞女舉行了隆重追悼會。

  大膽起用華人樂隊

  百樂門還擁有許多出色歌星。散文家翻譯家梁實秋晚年的妻子韓菁菁11歲那年,就曾在3000多名應考者中以《賣鞋歌》、《夜來香》、《海燕》三首歌脫穎而出,成為百樂門「一代歌后」、「大眾情人」。百樂門樂隊在當時上海也首屈一指。百樂門先是請來上海首席外籍爵士樂大樂隊——納爾遜樂隊,後又於40年代排斥世俗偏見,大膽起用中國第一支華人樂隊——吉米金樂隊。1937年虹橋療養院籌建病房,在百樂門舞廳舉行宴舞大會,中外來賓1400多人濟濟一堂,盛極一時。1947年,吉米金樂隊在「百樂門」演奏爵士樂及夏威夷音樂一炮打紅,成為當年第一支進入高級舞廳的華人爵士樂隊。當時上海上流社會的文化娛樂場所,歷來都是聘用菲律賓樂隊伴奏。1947年,老闆郁格菲先生首次改聘一批中國頗有造詣的樂手,由當時求學於光華大學的金傑米為領辦的金傑米爵士樂隊,這是一支能與外國樂隊一爭高低,訓練有素的中國爵士樂隊。

  

1988年金傑米先生與世長辭,其他樂手均已年逾古稀,這些近古稀的老一輩藝術家們1990年為後人留下了唯一的現代PCM數碼錄音技術錄製的經典作品,寫下了中國爵士樂的長序。

當年百樂門沒有停車場,車子只能停在遠處小馬路等候。為方便舞客,百樂門在頂上的玻璃銀光塔裝了許多燈泡,串成一個個數字。每輛等候的車子對應一個數字。當司機看到自己的車號在燈塔上亮起來時,便知道主人要離開了。

  百樂門對老上海娛樂業的意義,其實不單在其金碧輝煌的外表和爵士樂隊,應該講,百樂門是近代史上中國首位引入CABARET的具規模的餐廳。

  CABARET源自法文,原意為酒館。早在1881年巴黎的蒙馬特區(就是紅磨坊的那一區)已開始盛行,其特點為集歌舞表演與美食美酒為一體的娛樂場。

  美國在1918年頒布禁酒令後,也開始有了CABARET。CABARET也可以作夜生活之解,上海統稱為夜總會。

  1932年百樂門的落成,標誌著CABARET在上海已自成一體,比殖民地香港要早20年之久。

  1954年,舞廳由於「百樂門」虧空嚴重,而由政府有關部門接管。原舞廳主建築改為紅都戲院,其他附屬建築則改建為商場。後改為紅都電影院。於1990年6月11日,影院大門口的雨棚因年久失修倒坍,壓死行人一名,曾被責令停止營業,進行大修。令址為愚園路218號。

  2001年9月,台商趙世崇先生投資2500萬人民幣,對百樂門進行改建。全新百樂門用玻璃作為設計重點,並採用金色和米色作為內部裝潢主色調,在突顯30年代ArtDeco的華麗與繁榮外,又加入了巴洛克建築的浪漫與繁榮。新百樂門總經理陳金源有著濃濃的老上海情結改建總設計師是台灣人盛揚忠。這位57歲的設計師也是百樂門迷。陳金源對樂隊、歌手的選擇費盡心機,最後選定一支著名古巴爵士樂隊。為讓樂隊能有老百樂門樂隊韻味,又四處尋覓,找到40年代百樂門著名華人樂隊——吉米金的鋼琴兼大提琴手鄭德仁老先生。81歲的鄭德仁為陳的誠心感動,同意出山任樂隊音樂顧問,並捐出當年所用400多套樂譜。陳還找到40年代百樂門紅歌手金妮作歌手指導。80歲的金妮當年曾師從周璇,現在常為年輕歌手講述有關百樂門種種掌故。

 

  傳奇的百樂門大舞廳因為白先勇的小說「金大班的最後一夜」而不朽-----裡面的主角是一個上了年紀的上海舞女,發現他自己是在台北的一家低級舞廳里:「 好個沒見過世面的赤佬,左一個夜巴黎、右一個夜巴黎,說起來不好聽,百樂門裡那間廁所只怕比夜巴黎的舞池還寬敞些呢!」

  根據呂錚所著暢銷小說《戰鬥在敵人心臟里》改編拍攝的故事影片《保密局槍聲》中,也有不少是百樂門舞廳的場景。

  從30年代末期到40年代末期,上海最有名的舞廳 仙樂斯、百樂門、新仙林和大都會這四家,都集中在原來公共租界的地面上。對一家舞廳來說,能否挨得進高檔次,門口的氣派和內部裝修及侍應的態度等方面固然要緊,但更重要的是要看聘用的是什麼樣的樂隊。把演奏的樂隊比做為這家舞廳的"靈魂",是並不為過的。

  半世紀前,上海高檔舞廳和夜總會中的樂隊,都聘用菲律賓人,中擋舞廳也大多僱用菲人樂隊,只有那些花不起錢的小舞廳才僱用華人樂手。那時那幾家大舞廳中的菲人樂隊的演奏技術都是很嫻熟的、快、慢華爾茲(快、慢三步)、勃魯斯(四步舞)、倫巴、吉特巴(又稱"水手舞")、探戈、桑巴、恰恰、曼蒲………..

甚至連進行曲(match)全都會奏。這些樂隊很能緊跟"潮流",國外流行出一首什麼樣的樂曲,不多幾天就能搬進上海的舞廳里演奏了。當然,與之相應的是在那些舞廳里的舞女也必須會跳所有那些舞曲,否則是無法為舞客伴舞的。

  細數起來,1933年開業的百樂門,已歷盡七十年的風雨滄桑。當年享譽上海灘的吉米金樂隊成員大多離開人世,僅存的幾位也年愈古稀,他們在老一輩人的記憶中有些模糊,偶爾,他們著西裝帶領帶的身影還出現在滬上高級酒店賓館,那一曲曲原汁原味的吉米金風格爵士,一樣感染現代愛好爵士的年輕人。

  提起當年,這些老樂手們一旦打開話匣子便滔滔不絕,過去的一切彷彿就在昨日。

  在程乃珊的《上海的摩登Party》一文里提到:

  舊上海的社交場上有兩種人:一種是老派全中式的,他們的聚會稱為「飯局」或「茶敘」、「薄酌」,男女眷分開活動互不照面,先生們可出局票請妓女陪客也不會請太太一起赴宴;另一種是洋派的,夫婦共同參加社交。這種新式應酬以跳舞、樂器演奏等個人表演替代外面請戲班子唱堂會。Party強調自娛娛人,注重個人發揮個性空間。因為是源自西方的,英語和西洋音樂自然是其靈魂。

  這兩類社交上海話都可籠統稱為「白相」。

  這兩類社交人士都具相似的堅實經濟基礎,擁有自己的社交圈和生活方式,都在社交場上遊刃有餘,應付自如。他們經常盛裝出入各私人公館會所或高級社交場所,從前稱之為「醉生夢死」。其實,一定程度上講,社交是協調社會各方衝突最有效的潤滑劑。不同的是,Party的靈魂是女主人而老派社交的靈魂是男主人。

  Party在上海興起完全由一百多年前大學生帶起,故而初時少功利少應酬色彩,更側重對人文藝術的探討和美好理想的嚮往,聖約翰、滬江兩大學的學生最多Party高手,貴族女校如中西女中專有家政課教學生如何在家庭Party中當好女主人角色。

  今約大校友會的老大學生仍大都有一絕招;薩克斯風、鋼琴或英語經典名曲、社交舞等都可露一手,就是年輕時為應付Party而備的。特別男同學都喜歡「夾band」,即自組爵士樂隊為各Party助興,但凡「夾band」的樂手幾乎都可成校園明星,最璀璨的一顆是吉米金,還有就是今天東方廣播電台英語懷舊金曲的主持查利林和王奕賢,他們年輕時都是同學Party上的樂隊主手,吉米金後來索興成為職業爵士樂領班,風靡40年代的上海夜總會,80年代他再復出,在南京金陵飯店,吉米金和他的樂隊再受追捧。

 

 

                 外一篇:舊上海的百樂門

 

隨著西方文化在上海的普及,爵士樂、好萊塢的電影、咖啡館、舞廳、各式夜總會等西方式娛樂在上海如雨後春筍,開得成行成市:上海寶貝們急不可待地除下自己的東方面具,紛紛以西方審美觀的標準來重塑自己的美貌———她們穿高跟鞋穿泳裝,穿性感的內衣和西式晚禮服;整容師以西方美女標準為上海女人們墊鼻樑,開雙眼皮……

到了四十年代,上海夜總會的歌壇舞榭上,已很有點百老匯式的洋腔洋調,最典型的為被稱為「一代妖女」的白光,還有風情萬種的李麗華。

相比於周璇的情切切意綿綿的江南小調,白光和李麗華,特別是白光的唱腔,就很有幾分野,特別那種被稱為「豆沙喉嚨」的沙嘎,既不悅耳也不動聽,潑辣邪氣得很,一曲「瘋狂的世界」、「夜上海」等唱盡了都會繁華浪漫,紅塵俗浪。

就這樣,上海有了自己的百老匯歌星。

百樂門對老上海娛樂業的意義,其實不單在其金碧輝煌的外表和爵士樂隊,應該講,百樂門是近代史上中國首位引入CABARET的具規模的餐廳。

CABARET源自法文,原意為酒館。早在1881年巴黎的蒙馬特區(就是紅磨坊的那一區)已開始盛行,其特點為集歌舞表演與美食美酒為一體的娛樂場。

美國在1918年頒布禁酒令後,也開始有了CABARET。CABARET也可以作夜生活之解,上海統稱為夜總會。 1932年百樂門的落成,標誌著CABARET在上海已自成一體,比殖民地香港要早20年之久


推薦閱讀:

百樂823爆桿的重生之旅
呼聲超高的中性筆特輯 | 春日陽光好,正是種草好時節!
【走走】百樂門——華麗無法繼續轉身(04.11)

TAG:百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