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武術名家余倉林先生演練形意拳之雞形四把
南京,古稱應天、金陵、江寧府,是著名的六朝古都,歷史悠久,文化燦爛,景色秀美。南京武壇英傑輩出,早在清代就出現了名震武林的「江南大俠」甘鳳池,民國期間,國民政府提倡武術,在當時的首都南京創建了中央國術館,來自全國各地的武壇巨擘齊聚國術館,1928年的第一次國術考試中,全國頂級技擊高手在南京展開龍爭虎鬥,為古都增添了一道雄壯的風景。形意拳、太極拳是發源於北方的內家名拳,如今已廣傳國內外。當代南京形意拳傳承最廣、影響最大的是余倉林先生所傳支系。余先生數十年來刻苦研習拳學,無私傳拳育人,培養出眾多優秀的人才,為南京形意拳、太極拳的傳承和發展做出了重大貢獻。
余倉林所傳承的形意拳為河北派大架,是劉奇蘭——李存義——馬玉堂——時佩文一支。馬玉堂(1872—1959),字子重,河北省安平縣子文鎮人,為李存義高足,全面掌握形意拳要領和精髓,造就大批武術人才,如南京國考第一名朱國福及其同門師弟時佩文等。時佩文(1899—1986年),字蘊章,河北省新城縣袁家營村人,少年時隨馬玉堂習形意拳,盡得精髓,後定居南京,歷任警官學校和首都衛戍司令部武術教官,潛心研習形意拳和楊式太極拳,終成一家。時佩文在南京廣授門徒,為形意拳和楊式太極拳在南京的生根發芽和壯大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他培育出眾多優秀的人才,其中,張金生盡得太極之奧妙,李楚民獲形意拳真傳。他們在南京武壇影響很大,傳人眾多。張金生(1919—2004),上海浦東人,1942年定居南京,解放後唄時佩文為師,專心研習形意拳和楊式太極拳,追隨時先生十餘載,深得真傳,尤其是楊式太極拳,架勢既舒展大方又處處緊湊,極松靜沉著又不失輕靈圓活。著名武術家褚桂庭曾與張金生推手,對其太極功夫極為讚賞。李楚民,江西贛州人,出生於上世紀30年代,定居南京後,拜時佩文為師,專攻形意拳,終成江南形意拳名家、金陵技擊高手。當年陳式太極拳名家陳照奎先生來南京授拳時,聽聞太平公園內有形意拳高手,於是前來觀看李楚民練拳,隨後,稱讚李先生的拳藝幾近完美。
余倉林自幼酷愛武術,成年拜李楚民為師學習河北派大架形意拳,後拜張金生為師學習楊式太極拳及器械。他數十年來多次在全國傳統形意拳比賽中獲得金牌,門下多位傳人也多次取得優異成績,現任中華武術太極聯合會副會長。他身負傳統武術傳承重任,在他的倡導下,應天形意、太極應運而生。協會所研習的形意拳來自李楚民先生,楊式太極拳源自張金生先生。李楚民所傳形意拳以無數前輩經過萬千實踐總結出來的「九數歌」、「八字訣」為基本準則,動作雄渾質樸、簡練實用、整齊劃一。非常強調對稱勁和螺旋勁,以獲得整勁、穿透勁。張金生所傳楊式太極拳最大的特點是加入了左勢訓練,如左勢的單鞭、高探馬、攬雀尾等,使訓練更為平衡。
余倉林每日在南京東關頭公園傳拳授藝,從不間斷,如今已培養出眾多優秀的弟子,他們正在致力於形意拳、太極拳的傳承與發展事業,為其發揚光大做著貢獻。
推薦閱讀:
※轉盧昭源先生擇日名課
※陳希夷先生新傳及其道法(續三)
※皇權與相權(下)——讀錢穆先生《中國歷代政治得失》
※郭沫若先生的《甲申三百年祭》
※平地一冢難倒先生,平陽風水也有吉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