狄仁傑與武則天

 

狄仁傑與武則天

 

 

狄仁傑是武則天時期宰相,傑出的政治家。皇帝武則天信任倚重狄仁傑,君臣相互扶助。狄仁傑也是武則天一生唯一的對手,武周去號,李唐復國正是由狄仁傑及其後繼者完成的,後人稱狄仁傑為"唐室砥柱"。

狄仁傑,唐代并州太原(今山西太原)人,字懷英。出生於一個官宦之家。祖父狄孝緒,任貞觀朝尚書左丞,父親狄知遜,任夔州長史。狄仁傑生於唐貞觀四年(630年),時,後來的唐高宗李治2歲,武則天5歲。顯慶年間應試考儒家經典的明經科,從而步入仕途。時武則天為皇后,高宗由於身體原因武則天干預朝政。武則天,14歲入宮,為太宗才人。太宗死後入感業寺為尼。高宗李治即位後不忘舊情,於太宗忌日與武則天感業寺相會。時,宮中王皇后為抵抗蕭淑妃爭寵,勸李治納武氏入宮,結果王皇后和蕭淑妃宮廷鬥爭中都輸給了武則天,武則天被封為皇后。

狄仁傑從政後,經歷了唐高宗與武則天兩個時代。初任汴州判佐。時工部尚書閻立本為河南道黜使,狄仁傑被吏誣告,閻立本受理訊問,他不僅弄清了事情的真相,而且發現狄仁傑是一個德才兼備的難得人物,謂之「河曲之明珠,東南之遺寶」,推薦狄仁傑作了并州都督府法曹,正七品。在此任內,狄仁傑通曉了吏治、兵刑等封建典章和法律制度,這對他一生的政治活動都有重大影響。對於年輕的狄仁傑來說,從被吏所告而彰顯了自己的品德,閻立本是他年輕時左右其人生的人,是狄仁傑終身難忘的人物。閻立本的侄子閻庄,曾是太子李弘的太子家令。高宗病重,欲傳位太子,李弘雖是武則天親子,但權力爭奪面前,武則天毒殺了李弘,為滅口殺死了閻庄。不得已唐高宗才提議由武則天代理國政。閻立本雖是狄仁傑的恩公,但也只能置身事外。閻家也將閻庄除名。

唐高宗儀鳳年間,狄仁傑升任大理丞,他一年中判決了大量的積壓案件,涉及到1.7萬人,無冤訴者,一時名聲大振。儀鳳元年(676年),左衛大將軍權善才誤砍昭陵柏樹,高宗大怒,命令將其殺死。狄仁傑奏罪不當死,唐高宗疾言厲色地說:「善才斫陵上樹,是使我不孝,必須殺之!」狄仁傑神色不變,勸諫很有藝術。據法說理:「犯言直諫,自古以為難。臣以為遇桀、紂則難,遇堯、舜則易。今法不至死而陛下特殺之,是法不信於人也,人何措其手足!」「今陛下以昭陵一株柏殺一將軍,千載之後,謂陛下為何主?此臣不敢奉制殺善才,陷陛下於不道」。終於迫使唐高宗改變了主意,赦免了權善才的死罪。高宗說,卿能守法,朕有法官。此事引起了預政的武則天的注意,後武則天拜狄仁傑為相時說他「雅達正方,早膺朝寄」。

不久狄仁傑被唐高宗任命為侍御史,負責審訊案件,糾劾百官。任職期間,狄仁傑恪守職責,對一些巧媚逢迎,恃寵怙權的權要進行了彈劾。調露元年(679年),司農卿韋弘機作宿羽、高山、上陽等宮,寬敞壯麗。狄仁傑上奏章彈劾韋弘機引導皇帝追求奢泰,韋弘機因此被免職。左司郎中王本立恃恩用事,朝廷畏之。狄仁傑毫不留情的揭露其為非作歹的罪行,請求交付法司審理。唐高宗想寬容包庇王本立,狄仁傑以身護法:「國家雖乏英才,豈少本立輩!陛下何惜罪人以虧王法。必欲曲赦本立,請棄臣於無人之境,為忠貞將來之戒!」王本立最終被定罪,朝廷肅然。後來,狄仁傑官遷度支郎中,唐高宗準備巡幸汾陽宮,以狄仁傑為知頓使,先行布置中途食宿之所。并州長史李沖玄以道出妒女祠,徵發數萬人別開御道。狄仁傑說:「天子之行,千乘萬騎,風伯清塵,雨師灑道,何妒女之害耶?」,俱令作罷,免除了并州數萬人的勞役。唐高宗聞之讚歎說「真大丈夫矣!」。

太宗死後,松贊干布也去世了,吐蕃向唐朝用兵,劉仁軌以私戲向高宗建議李敬玄帶18萬大兵迎敵,結果大敗,高宗派狄仁傑巡撫鎮撫長安門戶岐州,狄仁傑到任後,撫和戎夏,內外相安,人得安心,郡人為他勒碑頌德。安撫了李敬玄兵敗後關中西大門的局勢。

683年高宗去世,中宗即位,不久武則天廢中宗為廬陵王,立睿宗李旦。

垂拱二年(686年),狄仁傑出任寧州(今甘肅寧縣、正寧一帶)刺史。當時寧州為各民族雜居之地,狄仁傑注意妥善處理與少數民族的關係,深得人心。是年御史郭翰巡察隴右,寧州歌狄刺史者盈路,郭翰返朝後上表舉薦,狄仁傑升為冬官(工部)侍郎。

684年徐敬業揚州叛亂,武則天以30萬大軍平叛,徐敬業慘敗。武則天任狄仁傑充江南巡撫使,暗訪徐敬業下落。狄仁傑針對當時吳、楚多淫詞的弊俗,奏請焚毀祠廟1700餘所,唯留夏禹、吳太伯、季札、伍員四祠,減輕了江南人民的負擔。江南回京不久,宗室叛亂。垂拱四年(688年),博州刺史琅琊王李衝起兵反對武則天當政,其父豫州刺史越王李貞起兵響應,武則天平定了這次宗室叛亂後,派狄仁傑出任豫州刺史。當時,受越王株連的有六、七百人在監,籍沒者多達5000人。狄仁傑深知大多數黎民百姓都是被迫在越王軍中服役的,因此,上疏武則天說:「此輩咸非本心,伏望哀其詿誤。」武則天聽從了他的建議,特赦了這批死囚,改殺為流,安撫了百姓,穩定了豫州的局勢。其時,平定越王李貞的是宰相張光弼,將士恃功,大肆勒索。狄仁傑沒有答應,反而怒斥張光弼殺戮降卒,以邀戰功。他說:「亂河南者,一越王貞耳。今一貞死而萬貞生。」「明公董戎三十萬,平一亂臣,不戢兵鋒,縱兵暴橫,無罪之人,肝腦塗地。」「但恐冤聲騰沸,上徹於天。如得上方斬馬劍加於君頸,雖死如歸。」狄仁傑義正辭嚴,張光弼無言可對,但懷恨在心,還朝後奏狄仁傑出言不遜。狄仁傑被貶為復州(今湖北沔陽西南)刺史。武則天在稱帝階段,選擇之間是由於張光弼代表平叛後的軍方,狄仁傑做的雖對,但不符合形勢的需要。後張光弼由於徐敬業之弟徐敬真的誣告而被處死。面對朝廷內部震蕩,武則天採取高壓政治,酷吏政治,殺程務挺,裴炎等將相立威。此時狄仁傑遠離是非中心確是件好事。不久武則天提拔狄仁傑任洛州司馬。

武則天改朝換代開始,稱帝,改國號為周。期間,狄仁傑沒有反對,客觀上也沒有能力,而內心處於矛盾糾結之中,謀劃著李唐復國。武則天稱帝第二年,天授2年九月,狄仁傑拜相,時年62歲。武則天敏感好鬥,在此之前7位宰相被免,貶或被殺。狄仁傑被任命為地官(戶部)侍郎、同鳳閣鸞台平章事,開始了他短暫的第一次宰相生涯。身居要職,狄仁傑謹慎自持,從嚴律己。一日,武則天對他說:「卿在汝南,甚有善政,卿欲知譖卿者乎?」狄仁傑謝曰:「陛下以臣為過,臣當改之;陛下明臣無過,臣之幸也。臣不知譖者,並為善友。臣請不知。」武則天對他坦蕩豁達的胸懷深為嘆服。

長壽元年(693年)正月,為清除異己,武承嗣勾結酷吏誣告狄仁傑等謀反,將他們逮捕下獄,狄仁傑立刻服了罪,「反是實!」。獄中的狄仁傑拆被頭帛書冤,置棉衣中,請獄吏轉告家人去其棉,得其冤狀。仁傑子狄光遠持書上告朝廷。10歲的樂思晦的兒子面見武則天,說,臣父已死,臣家已破,但惜陛下法,為俊臣等所弄。進而說在酷吏的刑訊逼供之下,沒有人不承認謀反的。他的話也引起了武則天的警覺。於是決定親自審問狄仁傑等。武則天召狄仁傑等大臣面詢:「承反何也?」狄仁傑答曰:「向若不承反,已死於鞭笞也。」又問:「何為做謝死表?」答曰:「臣無此表。」武則天才弄清楚是偽造的。於是釋放此案七人,俱貶為地方官,狄仁傑被貶為彭澤令(今江西彭澤),在此2年時間內,邑人為置生詞。宋朝范仲淹70歲致仕路過此地感於狄仁傑的功績寫下來《唐狄梁公碑文》。

武則天重用酷吏是在當時的情形之下,酷吏有利用的價值。控制皇嗣,清洗流人,清除,鎮壓其政治對手,一旦目的達到,惡貫滿盈的酷吏很快就被武則天清洗了,結束了酷吏政治,朝廷煥發出來新機。

萬歲通天元年(696年)十月,契丹攻陷冀州(今河北臨漳)。為了穩定局勢,武則天起用狄仁傑為與冀州相鄰的魏州(今河北大名一帶)刺史。也正是在這個位置上,狄仁傑看到了武家子弟不堪舉動。不久任幽州都督,安撫百姓,恢復生產,以仁厚著稱。特別是建議武則天重用降將李楷固。李楷固的女婿就是李光弼,後來安史之亂中就是他平定亂臣,挽救了大唐命運。神功元年(697年)十月,狄仁傑被武則天招回朝中,官拜鸞台(門下省)侍郎、同鳳閣鸞台平章事,加銀青光祿大夫,兼納言,恢復了宰相職務,成為輔佐武則天掌握國家大權的左右手。他見證了武家子弟的無能,無才,無德。如,武敏之「烝於榮國夫人」,逼奸太子妃,29歲被流放,死於驛站。如,武承嗣,以大周繼承人自居,剷除李唐宗室,誅殺不臣之人,為武家立廟。為討好武則天,對薛懷義,張昌宗,張易之兄弟執童僕禮,如,武三思曾說,不知何等名作好人,唯有向我好者,是好人耳。

聖曆元年(698年),狄仁傑以政治家的深謀遠慮,勸說武則天順應民心,立李顯為嗣。繼承人問題一直困擾著強悍的武則天,她徘徊於武家子弟和自己的兒子之間,狄仁傑如水的性格是溫和而執著的,她利用母子之情打動武則天,當時,大臣李昭德等也曾勸武則天迎立李顯,但沒有為武則天接受。對武則天了解透徹、洞燭機微的狄仁傑從母子親情的角度從容地勸說她:「立子,則千秋萬歲後配食太廟,承繼無窮;立侄,則未聞侄為天子而附姑於廟者也。」武則天說:「此朕家事,卿勿預知。」狄仁傑沉著而鄭重地回答:「王者以四海為家。四海之內,孰非臣妾?何者不為陛下家事!君為元首,臣為股肱,義同一體。況臣位備宰相,豈得不預知乎?」武則天感悟。狄仁傑利用武則天迷信心理,以太廟祭祀為題勸說,狄仁傑李唐復國的思想代表了中華文化的思潮,代表了民心,突厥進犯正是以恢復李唐為借口的,武則天看到了天下大勢是不可違背的。武則天聽從了狄仁傑的意見,親自迎接廬陵王李顯回宮,立為皇嗣。秋,突厥南下騷擾河北。武則天命太子為河北道元帥、狄仁傑為副元帥征討突厥。武則天命狄仁傑知元帥事,親自給狄仁傑送行。突厥默啜可汗盡殺所掠趙、定等州男女萬餘人退還漠北,狄仁傑追之不及,武則天改任他為河北道安撫大使。面對戰亂後的凋殘景象,狄仁傑採取了四條措施:一、上疏請求赦免河北諸州,一無所問,使被突厥驅逼行役的無辜百姓樂於回鄉生產。二、散糧運以賑貧乏。三、修驛路以濟旋師。四、嚴禁部下侵擾百姓,犯者必斬。很快恢復了河北的安定。武承嗣以不得立為皇太子,悻悻而卒。

為了平衡武,李兩家的關係,武則天任武三思為檢校內史。武三思是武承嗣死後最有權勢的人,他看到武則天聖意已決,李顯的太子地位不可動搖,便收斂了許多。中宗即位後,他巴結中宗,私通韋皇后,自己的兒子娶中宗女兒安樂公主,他剷除了神龍政變的張柬之等五王。後死於太子李崇俊謀反。狄仁傑晚年時對他是保持高度警惕的。

晚年的狄仁傑向武則天舉薦了張柬之,桓彥范,敬暉,袁恕己,崔玄暐狄門五王,和竇懷貞,姚崇等。狄仁傑很有知人之明,也常以舉賢為意。一次,武則天讓他舉薦一名將相之才,狄仁傑向她推舉了荊州長史張柬之。武則天將張柬之提升為洛州司馬。過了幾天,又讓狄仁傑舉薦將相之才,狄仁傑曰:「前薦張柬之,尚未用也。」武則天答已經將他提升了。狄仁傑曰:「臣所薦者可為宰相,非司馬也。」由於狄仁傑的大力舉薦,張柬之被武則天任命為秋官侍郎,又過了一個時期,升位宰相。狄仁傑還先後舉薦數十位忠貞廉潔、精明幹練的官員,他們被武則天委以重任之後,政風為之一變,朝中出現了一種剛正之氣。以後,他們都成為唐代中興名臣。由於狄仁傑有知人之明,有人對狄仁傑說:「天下桃李,悉在公門矣」。

晚年的武則天沉溺於享樂,性格轉向了寬厚,對政治失去了興趣開始怠政,寵幸二張汲取青春元素,倚重太平公主和上官婉兒,採取盟誓與和親的辦法極力調和李,武兩家的矛盾。李顯逐漸放鬆了警惕,但武三思一直覬覦大位。狄仁傑臨死托張柬之等以李唐復國大事。年老的武則天深宮不出,政由二張,張柬之等不失時機發動了神龍政變,武則天退位,李顯登基。狄仁傑因此被歷代政治家、史學家稱為有再造唐室之功的忠臣義士。

    久視元年(700年),狄仁傑升為內史(中書令)。這年夏天,武則天到三陽宮避暑,有胡僧邀請她觀看安葬舍利(佛骨),奉佛教為國教的武則天答應了。狄仁傑跪於馬前攔奏道:「佛者,夷狄之神,不足以屈天下之主。彼胡僧詭橘,直欲邀致萬乘所宜臨也。」武則天遂中道而還。是年秋天,武則天欲造浮屠大像,預計費用多達數百萬,宮不能足,於是詔令天下僧尼日施錢以助。狄仁傑上疏諫曰:「如來設教,以慈悲為主。豈欲勞人,以在虛飾?」「比來水旱不節,當今邊境未寧。若費官財,又盡人力,一隅有難,將何以救之?」武則天接受了他的建議罷免了其役。但是狄仁傑也是有缺點的,武則天一方面善待狄仁傑,稱之為國老,另一方面也匡正狄仁傑,協調狄仁傑和朴忠沉厚的婁師德的關係。婁師德推薦狄仁傑,而狄仁傑卻排擠婁師德,武則天的點撥使狄仁傑大慚。武則天與狄仁傑既是朋友又是敵人,晚年的武則天是倚重和尊敬狄仁傑的。

    久視元年(700年),狄仁傑病故,朝野凄慟,武則天哭泣著說「朝堂空也」。贈文昌右丞,謚文惠。唐中宗繼位,追贈司空。唐睿宗又封之為梁國公。現在狄仁傑祠堂碑位於河北大名縣孔庄村北,狄仁傑墓位於洛陽市東十二公里的白馬寺附近。

武則天倚重狄仁傑是有原因的。

狄仁傑身上體現了中華民族廣博、深邃的人文精神。狄仁傑一次在赴任途中,登上行山,遠遠望見一片白雲孤飛,狄仁傑告訴同行的人說:「我的親人就在那片白雲的下方。」說完注視良久,直到白雲飄去才又重新上路。狄仁傑的同僚鄭崇質將要被派往西北絕域持行公務,而他的母親年邁多病,狄仁傑勸道:「你怎麼可以讓年邁的母親在萬里之外為你擔憂。」於是進見并州長史藺仁基,請求代替鄭崇質遠行。藺仁基被他們二人的友誼所感動,聯想到自己與同僚李孝廉之間的種種不和,深感慚愧,主動與李孝廉和解。狄仁傑後來被酷吏來俊臣誣陷下獄,有人讓他指證宰相楊執柔也是同謀以求免死,狄仁傑氣憤地說:「皇天后土在上,我狄仁傑怎麼能做這種傷天害理的事情!」說話間,用頭撞向柱子,血流滿面,嚇得遊說者連忙安慰他。從以上可知,至親至孝的狄仁傑不僅是一個相當合格的司法官員,而且也堪稱是封建社會的道德楷模。

狄仁傑才能非凡,性格沉穩。年少時家中來重要客人而在書房讀書不動,別人問他為何,他說,黃卷之中,聖賢備在,猶未對接,何暇偶俗人而見耶。任7品官時,世人評價他說,狄公之賢,北斗以南,一人而已。狄仁傑處事十分注重原則性與靈活性相結合,一生經歷坎坷,在堅持底線的同時,很會靈活處理事情。如在勸武則天立李顯的事情上,宰相劉仁軌勸阻武則天像一陣風一樣,沒有打動武則天,李昭德採取硬碰硬的方法和武家子弟和酷吏鬥爭,非但沒有達到目的,反而自己成了大唐烈士,像岩石一樣的魏元忠,雖然硬且不動,但最後也風化了,中宗即位後親附權貴,議者少之。如水性格的狄仁傑表面柔弱,一旦確定了流向就持之以恆,戰勝一切困難險阻,採取有彈性的鬥爭方式,以保護自己為首位,做事有理由節,以最小的代價取得了李唐復國的理想。 

武則天為了統治需要曾重用酷吏,武家子弟和自己的女兒太平公主和貼身近臣上官婉兒等,沉溺與2張等人的享樂而不惜殺死自己的骨肉親人甚至委以政事,但最終需要的還是狄仁傑這樣的人才,重用狄仁傑的另一個原因是狄仁傑不是關隴貴族集團,重視科舉出身的人對皇帝的忠誠,且有才幹。狄仁傑作為一個封建統治階級中傑出的政治家,狄仁傑每任一職,都心繫民生,政績卓著。在他身居宰相之位後,輔國安邦,對武則天弊政多所匡正。人生其實是由許多細節堆徹起來的,機會也往往總是給有準備的人的。狄仁傑在上承貞觀之治,下啟開元盛世的武則天時代,作出了卓越的貢獻。

 


推薦閱讀:

通天狄仁傑第四集怎麼回事?
從「狄仁傑謀反案」看武則天統治手腕
《神探狄仁傑2》里的狄仁傑是誰扮演的?
通天狄仁傑的主演是誰?
《狄仁傑第五部》免費觀看和通天狄仁傑有什麼區別?

TAG:武則天 | 狄仁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