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基礎——實用中醫學基礎理論1(獻給喜歡中醫並且剛剛入門)

第一部分   中醫學概要因素:醫學、哲學、自然科學、社會學一、中醫學形成   標誌:《黃帝內經》、《難經》、《神農本草經》、《傷寒雜病論》二、中醫學框架1、        基礎醫學---中醫基礎理論、中醫各家學說、中醫診斷學2、        臨床醫學---內、外、婦、兒、傷、針灸推拿3、        方藥學-----中藥學(《本草綱目》1892)、方劑學(《普濟方》61139)三、中醫學特點1、        整體觀念---人體本身、人與自然、社會(疾病譜)2、        辨證論治---病證症、病治異同、三辨論治天人合一的自然觀,形神統一的整體觀,辨證施治的治療觀中醫學—傳統宏觀醫學(治病人)3、        醫學模式  西醫學---現代實驗醫學(治病)中西醫結合醫學----整體醫學「自然哲學醫學」四、實用中醫學主要內容1、        中醫方法學與應用----氣、陰陽、五行、天人合一藏象學說-----五臟系統2、        中醫生理學  經絡學說-----循行與分布物質基礎----精氣血津液病因學---外感、內傷、其他發病學---邪正相爭3、 中醫病理學    病機學---臟腑陰陽氣血失調病傳學---表裡、六經、三焦、臟腑診法---望、聞、問、切4、        中醫診斷學辨證---八綱、六經、三焦、臟腑、氣血預防---養生保健與疾病康復5、        中醫防治學治療---治則、治法、措施模式:氣    生成    運行    分類    作用病理表現     中藥調治       方劑應用第二部分  中醫方法學與應用一、    陰陽學說無虛     太極    兩儀       四象    八卦     萬物老子:「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萬物負陰而抱陽,沖氣以為和」。易 :「一陰一陽之謂道。」-----八卦歌與象事物陰陽屬性歸類表屬性  空間(方位)    時間  季節  溫度  濕度  重量  性狀  亮度           事物運動狀態陽  上 外 左 南 天    晝   春夏  溫熱  乾燥   輕    清   明亮      化氣  上升  動  興奮  亢進陰  下 內 右 北 地    夜   秋冬  寒涼  濕潤   重    濁   晦暗      成形  下降  靜  抑制  衰退包括:自然之天地日月、四季晝夜、地理方位、天干地支、數之奇偶、性別、體質、形體、癥候、藥物等。1、陰陽基本法則----對立、消長、互根、轉化、交感。陰陽有餘邪氣勝陰陽的生理調節範圍陰陽不足正氣虛2、   陰陽理論應用------寒熱病的診斷與治療----藥物性能1)        實熱---陽勝---表現---用藥----用方----針灸2)        虛熱---陰虛--------------------------------------交泰丸(黃連、肉桂)-----交通心腎、清火安神兩儀膏(人蔘、熟地)-----氣血雙補坎離丸(歸芎芍地知柏)----生精益血,升水降火二、    五行學說1、         五行的含義與特性、生成數(河洛)---時空、體性「水曰潤下,火曰炎上,木曰曲直,金曰從革,土爰稼穡」宇宙:「上下四方曰宇,往來古今曰晝」。即時間和空間。2、         五行歸類(觀物—取象—比類—運數—求道)法則:現象-----意象------法象(風----木-----肝)內容:天干、地支、五季、五色、五味、五氣、五音、五臟、五竅、五液、五體、五志、五腧、五德。自    然    界五行人    體五音五味五色五化五氣五方五季五臟五腑五官形體情志五聲變動角酸青生風東春木肝膽目筋怒呼握徵苦赤長暑南夏火心小腸舌脈喜笑憂宮甘黃化濕中長夏土脾胃口肉思歌噦商辛白收燥西秋金肺大腸鼻皮悲哭咳羽咸黑藏寒北冬水腎膀胱耳骨恐呻栗3、         五行的生克制化規律(旺相休囚死)五髒的生理與病理五臟病的診斷與傳變4、         五行的應用   疾病治療法則情志與針灸、用藥* 相生-----「補母瀉子」(虛則補其母,實則瀉其子)滋水涵木、培土勝金、益火補土、金水相生* 相剋-----抑強扶弱l         抑木扶土、佐金平木、培土製水、瀉南補北l    情志相勝:怒勝思、喜勝悲、悲勝怒、思勝恐、恐勝喜*** 中醫思維----------------唯象中醫學第三部分  中醫生理學一、    精廣義:水谷之精、臟腑之精、腎精1、精的含義狹義:生殖之精2、精的生成: 先天之精   後天之精 腎精3、         精的作用:生殖、生長發育、生髓化血、滋養全身4、         精虧表現:腎精不足5、         補精藥物:地黃、紫河車、何首烏、石斛、牛膝、桑寄生、枸杞、桑葚、旱蓮草、女貞子、龜板、黑芝麻、山芋肉6、         補腎填精方劑:六味地黃丸、河車大造丸、大補陰丸、左歸丸二、  氣自然清氣-----肺吸入1、氣的生成    水谷之氣---脾吸收     真氣     全身先天元氣---腎化生2、氣的分類根於腎間----元氣—三焦----十二經------全身(生命原動力)積於胸中----宗氣-----貫心脈行氣血,走吸道司呼吸行於脈中---營氣------化生血液,灌溉五臟六腑行於脈外---衛氣------固護肌表,防禦外邪、維持體溫。3、氣的運動   升降出入與臟腑關係4、氣的作用    推動、溫煦、防禦、固攝、氣化、營養5、氣的五臟調節----肺主氣、脾生氣、肝調氣、腎納氣、心載氣6、氣的病證:氣虛、氣逆、氣陷、氣閉、氣脫、氣滯(郁、結)7、        調治方葯(1) 補氣葯:人蔘、西洋參、党參、黃芪、白朮、甘草、大棗、刺五加、絞股藍、紅景天、蜂蜜(2) 理氣葯:陳皮、青皮、枳實、木香、沉香、檀香、川楝子、烏葯、荔枝核、香附、佛手、薤白、大腹皮(3) 補氣方:四君子湯(五臟分列)(4) 理氣方:柴胡舒肝散、補中益氣丸、木香順氣丸、生脈飲、蘇合香丸(因部位選用)三、  血水谷精微(營氣、津液)----脾胃1、血的生成                                            血精髓-------------------------------腎相關臟腑:心主血脈,變化而赤;肺主呼吸,朝會百脈;脾胃為氣血生化之源;肝藏血;腎精化血。2、血液循環(1)   方向性:離心與向心條件:臟腑功能正常與脈道完整通暢(2)   運行機制:臟腑:心肺肝脾(推動力和固攝力)3、生理功能-----(1)營養全身:面唇舌爪(2)神志活動的物質基礎(心肝)4、血的病證-----血虛、血瘀、血熱、血寒、出血(1)血虛:「淡」(面唇舌爪色淡無華)(2)血瘀:刺痛、腫塊、出血、色紺、脈澀(3)血熱:熱、赤、紅、數(4)血寒:冷、痛、青、遲(5)出血:色淡勢緩(氣虛)、色赤勢急(血熱)、色黑有塊(血瘀)5、         調治方葯(1)補血方葯:當歸、熟地、白芍、阿膠、何首烏、龍眼肉四物湯、當歸補血湯、歸脾丸、八珍湯止痛:川芎、元胡、鬱金、薑黃、乳香、沒藥調經:丹參、紅花、益母草、澤蘭、牛膝、雞血藤(2)活血方葯:       桃仁、王不留行、月季花療傷:土鱉蟲、馬錢子、自然銅、蘇木、血竭、骨碎補、兒茶、劉寄奴散結:三棱、莪術、水蛭、蟒蟲、斑蝥、穿山甲主要方劑:血府逐瘀湯(丸)系列、溫經湯(丸)、復原活血湯(活血止痛散、雲南白藥)、大黃蟄蟲丸(3)   涼血方葯:生地、玄參、牡丹皮、赤勺、紫草、水牛角------犀角地黃湯、清開靈、三寶(安宮丸、至寶丹、紫雪丹)涼血:小薊、大薊、地榆、槐花、側柏葉、白茅根化瘀:三七、茜草、蒲黃、降香、花蕊石(4)   止血方葯: 收斂:白芨、仙鶴草、紫珠、藕節、血餘炭溫經:艾葉、炮姜、方劑:小薊飲子、黃土湯、槐花散、雲南白藥、膠艾湯、十灰散四、   津液(水)原料:水飲類食物1、         津液生成    臟腑:脾(運化水液)、小腸(主液)、大腸(主津)2、         津液輸布  :腎(主水)、肺(行水)、脾(制水)、肝(調水)、心(載水)、膀胱(水府)、三焦(水道)3、         津液排泄: 汗、呼吸、尿、糞4、         津液作用:①滋養 ②化生血液 ③調節陰陽 ④排泄廢物5、         五臟化液:汗(心)、淚(肝)、涎(脾)、涕(肺)、唾(腎)6、      津液病證:痰飲、水腫、津液不足7、      調治方葯(1)           養陰生津方葯:沙參、百合、麥冬、天冬、石斛、玉竹、黃精、枸杞、葛根、----生脈飲、增液湯(2)           利水滲濕方葯:茯苓、豬苓、薏米、澤瀉---甘遂、巴豆、牽牛、芫花、大戟-------五苓散、五皮飲、實脾飲、金貴腎氣丸寒痰:半夏、南星、白附子、白前、皂莢、熱痰:貝母、栝樓、前胡、竹茹、天竺黃、桑白皮、(3)化痰方葯        桔梗、胖大海、海藻、昆布、黃葯子、礞石濕痰:蒼朮、白朮、白果、半夏、薏米燥痰:貝母、百部、百合、杏仁、知母風痰:僵蠶、竹瀝、天麻、勾藤基礎方:二陳湯寒痰:苓甘五味姜辛湯、香芎二陳湯熱痰:清氣化痰丸、小陷胸湯、礞石滾痰丸濕痰:蒼白二陳湯燥痰:貝母栝樓散、二母二陳湯風痰:半夏天麻白朮湯(苓陳姜草棗)、定癇丸五、    氣血水之間關係1、         氣血關係-----氣為血之帥,血為氣之母2、         氣津關係3、         血水關係------津血同源、血汗同源4、         肝硬化腹水-----氣血水相關
推薦閱讀:

肺結核的病理變化是什麼?
醫生都羨慕:面部有5大特徵的人能長壽!看看你有嗎?
春季養生健康養生的方法與原則是什麼?
冬天早上來3粒,10年便秘徹底治癒,肚子平了,腰也細了?

TAG:醫學 | 中醫 | 理論 | 中醫學 | 實用 | 基礎 | 入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