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骨科的幾種特殊檢查

1、  杜加征(Dugas sign) 在正常情況下將手搭到對側肩部,其肘部可以貼近胸壁。肩關節有脫位時,將患側肘部緊貼胸壁時,手掌搭不到健側肩部;或手掌搭在健側肩部時,肘部無法貼近胸壁,稱為Dugas征陽性。Dugas征還可用來判斷肩脫位複位是否成功。

2、  握拳尺偏試驗 患側拇指握於掌心,使腕關節被動尺偏,橈骨莖突處疼痛為陽性。為橈骨莖突狹窄性腱鞘炎的典型體征。

3、  上臂牽拉試驗 患者坐位,檢查者一手將患者頭部推向健側,另一手握住患者腕部向外下牽引,如出現上肢疼痛、麻木感為陽性。見於頸椎病。

4、  壓頭試驗 患者端坐,頭後仰並偏向患側,術者用手掌在其頭頂加壓,出現頸痛並向患手放射為陽性,頸椎病時可出現此征。

5、  抬物試驗 在地上放物品,囑患兒去抬,如骶棘肌有痙攣,患兒抬物時只能屈曲兩側膝、髖關節而不能彎腰,多見於下胸椎及腰椎病變。

6、  髖關節過伸試驗(伸髖試驗)患者俯卧,檢查者一手壓住患側骶髂關節,一手將患側膝關節屈至90o,握住踝部,向上提起,使膝過伸,此時必扭動骶髂關節,如有疼痛即為陽性,此試驗可同時檢查髖關節及骶髂關節的病變,其意義同「4」字試驗。

7、  直推抬高試驗 患者仰卧,檢查者一手托患者足跟,另一手保持膝關節伸直,緩慢抬高患肢,如在60 o範圍內即出現坐骨神經的放射痛,稱為直腿抬高試驗的陽性。在直腿抬高試驗的陽性時緩慢放低患肢高度,待放射痛消失後,再將踝關節被動背屈,如再度出現放射痛,則稱為加強試驗陽性。此兩個試驗陽性為腰椎間盤突出症的主要診斷依據。

8、  「4」字試驗 患者仰卧位,健肢伸直,患側髖與膝屈曲,大腿外展、外旋將小腿置於健側大腿上,形成一個「4」字,一手固定骨盆,另一手下壓患肢,出現疼痛為陽性。見於骶髂關節及髖關節內部有病變或內收肌有痙攣。

9、  托馬斯征(Thomas sign)患者取仰卧位,充分屈曲健側髖膝,並使腰部貼於床面,若患肢自動抬高屈膝離開床面或迫使患肢與床面接觸則腰部前凸時,稱托馬斯征陽性。見於髖部病變和腰肌攣縮。

10、骨盆擠壓分離試驗 患者取仰卧位,從雙側髂前上棘處對向擠壓或向後外分離骨盆,引起骨盆疼痛為陽性。見於骨盆骨折。須注意檢查時手法要輕柔以免加重骨折端出血。

11、側方應力試驗 患者取仰卧位,將膝關節置於完全伸直位,分別作膝關節的被動外翻和內翻檢查,與健側對比。若超出正常外翻或內翻範圍,則為陽性。說明有內側或內側副韌帶損傷。

12、抽屜試驗 患者仰卧屈膝90 o,檢查者輕坐在患側足背上(固定),雙手握住小腿上段,向後推,再向前拉。前交叉韌帶斷裂時,可向前拉0.5cm以上;後交叉韌帶斷裂者可向後推0.5cm 以上。將膝置於屈曲10 o~15 o進行試驗(又稱萊切曼試驗)則可增加本試驗的陽性率,有利於判斷前交叉韌帶的前內束或後外束損傷。

13、麥氏征(McMurray) 患者取仰卧位,檢查者一手按住患膝,另一手握住踝部,將膝完全屈曲,足踝抵住臀部,然後將小腿極度外展外旋,或內收內旋,在保持這種應力的情況下,逐漸伸直,在伸直過程中若能聽到或感到彈響,或出現疼痛為陽性。說明半月板有病變。

14、浮髕試驗 患者取仰卧位,伸膝,放鬆股四頭肌,檢查者的一手放在髕骨近側,將髕上囊的液體擠向關節腔,同時另一手示、中指急速下壓。若感到髕骨碰擊股骨髁部時,為浮髕試驗陽性。中等量(50ml)以上積液時浮髕試驗才呈陽性。關節的特殊試驗【joint special test】

  髖關節部的特殊試驗

1大腿滾動試驗又稱高芬(Gauvain)征。患者仰卧,雙下肢伸直;檢查者以手掌輕搓大腿,使大腿向內外旋轉滾動。若系該髖關節疾患並引起髖周圍肌肉痙攣,則運動受限、疼痛,並見該側腹肌收縮,即為陽性。此實驗主要用來檢查髖關節炎症、結核、股骨頸骨折、粗隆間骨折等。

  2托馬斯(Thomas)征試驗方法與結果同骶髂部特殊試驗。

  3腰大肌攣縮試驗又稱過伸試驗。患者取俯卧位,患肢屈膝90°;檢查者一手握住踝部將下肢提起,使髖關節過伸。若骨盆隨之抬起,為陽性。說明髖關節後伸活動受限。當腰大肌膿腫或有早期髖關節結核時,此試驗可出現陽性。

  4望遠鏡試驗又稱套疊征、都普頓(Dupuytren)征、巴洛夫(Barlovo)試驗。患者仰卧,助手按住骨盆,檢查者兩手握住患者小腿,伸直髖、膝關節,然後上下推拉患肢。若患肢能上下移動2~3cm,即為陽性。另一種方法是患者仰卧,檢查者一手固定骨盆,另一手抱住患肢大腿或環抱患肢膝下,使髖、膝關節稍屈曲,將大腿上推下拉,反覆數次。如有股骨上下過度移動之感,即為陽性。說明髖關節不穩定或有脫位等。

  5全登蘭堡(Trendelenburg)試驗又稱臀中肌試驗、單腿獨立試驗:囑患者先用健側下肢單腿獨立,患側下肢抬起,患側骨盆向上提起,該側臀皺襞上升為陰性。再使患側下肢獨立,健側下肢抬起,則健側骨盆及臀皺襞下降為陽性(圖290)。此試驗檢查負重側髖關節不穩或臀中、小肌無力,任何使臀中肌無力的疾病均可使這一體征出現陽性。

  6艾利斯(Allis)征又稱下肢短縮試驗。患者仰卧,雙髖雙膝屈曲,兩足跟並齊平放於床面上,正常者兩膝頂點應該處在同一水平。如一側膝低於對側膝,即為陽性。說明患肢有短縮(股骨或脛、腓骨短縮)或有髖關節脫位。

  7歐特拉尼(Ortolani)試驗患者仰卧,髖、膝屈曲各90°,檢查者手掌扶住患側膝及大腿,拇指放在腹股溝下方大腿內側,其餘手指放在大粗隆部位。另一手握住對側下肢以穩定骨盆。檢查時先用拇指向外側推,並用掌心由膝部沿股骨縱軸加壓,同時將大腿輕度內收。如有先天性髖脫位,則股骨頭向後上脫出並發出彈響;然後再外展大腿,同時用中指向前內頂壓大粗隆,股骨頭便複位。當它滑過髖臼後緣時,又發出彈響,便告試驗陽性。適用於6個月~1歲以內的嬰兒先天性髖脫位的早期診斷。

  8巴勞(Barlow)試驗為Ortolani試驗改良方法,亦用於檢查1歲以內嬰兒有無先天性髖脫位。患兒仰卧,檢查者首先使患兒雙側髖關節屈曲90°,雙膝關節盡量屈曲。雙手握住患兒雙下肢,雙手拇指分別放在患兒大腿內側小粗隆部,中指置於大粗隆部位,輕柔地外展雙髖關節,同時中指在大粗隆部位向前內推壓。如聽到響聲,表明脫位的髖關節複位,股骨頭滑入髖臼。第二步檢查是,拇指在小粗隆部位向外推壓,若聽到響聲,表明股骨頭滑出髖臼,表明試驗陽性。如果拇指放鬆壓力,股骨頭即複位,說明髖關節不穩定,以後容易發生脫位。

  9蛙式試驗又稱雙髖外展試驗,用於嬰兒。患兒仰卧,檢查者扶持患者兩側膝部,將雙側髖、膝關節均屈曲90°,再作雙髖外展外旋動作,呈蛙式位。如一側或雙側大腿不能平落於床面,即為陽性(圖294)。說明髖關節外展受限。先天性髖脫位的患兒,此試驗陽性。

  10直腿屈曲試驗患兒仰卧,檢查者一手握住小腿下端,使髖關節盡量屈曲,膝關節伸直。若有先天性髖脫位,則患肢可與腹胸部接觸,其足可與顏面部接觸。表明脫位髖關節屈曲活動的範圍增大。本試驗適於嬰幼兒的檢查。

  11黑爾(Hare)試驗此試驗主要用於區別髖關節疾病與坐骨神經痛。患者仰卧,檢查者將患肢膝關節屈曲,踝部放於健肢大腿上,再將膝部下壓,抵至床面。如為坐骨神經痛,可放置自如,若髖關節有疾患,則不能抵至床面。

  12歐伯(Ober)試驗又稱髂脛束攣縮試驗。患者側卧,健肢在下並屈髖屈膝,以減少腰椎前凸。檢查者站在患者背後,一手固定骨盆,另一手握患肢踝部,屈膝到90°,然後將髖關節外展後伸,再放鬆握踝之手,讓患肢自然下落。正常時應落在健肢後側,若落在健肢前方或保持上舉外展姿勢,即為陽性。此試驗陽性說明髂脛束攣縮或闊筋膜張肌攣縮,並可在大腿外側摸到攣縮的髂脛束。如小兒麻痹後遺症髂脛束攣縮,有此體征。

  13髂間及粗隆間連線正常二者平行,粗隆間距大於髂間距離;先天性髖脫位時粗隆間距增大;脊柱前脫位時骨盆前傾,髂間距離增大。

  14股骨大粗隆位置測量的特殊檢查 (1)內拉通(Nelaton)線:又稱髂、坐骨結節連線。患者仰卧,由髂前上棘至坐骨結節畫一連線,正常人此線經過大粗隆的頂部,若大粗隆頂部在該線上方或下方,則表示有病理變化。記錄大粗隆上移後長度。若高出此線1cm以內,則不能視為病理現象。(2)布來安(Bryant)三角:又稱大粗隆與髂前上棘間的水平距離。患者仰卧,自髂前上棘向床面作一垂線,再由大粗隆頂點作一水平線,兩線的交點與大粗隆頂點間的距離:正常人是5cm左右。與健側比較,若大粗隆上移或下移,則此距離比健側縮短或延長。(3)休馬克(Schoemaker)線與卡普蘭(kaplan)交點:這也是一種測量大粗隆是否上升的辦法。患者仰卧,兩髖伸直放在中立位,兩側髂前上棘在同一水平,分別從兩側大粗隆尖部經過髂前上棘引一直線到腹壁,此線稱Schoemaker線。正常者兩側延長線應在臍部或臍以上交叉,兩線的交點稱Kaplan交點。如一側大粗隆向上移位,則此點位於對側或臍下,說明股骨頭、頸有縮短性病變。如股骨頸骨折。(4)阿蘭-多德(Alan-Todd)試驗:檢查者面向患者作半蹲位,然後將兩側拇指各放在一側髂前上棘上,而中指放在大粗隆的頂點,將無名指及小指放在大粗隆的後方,兩側比較,即能測出大粗隆移位情況。(5)奇恩(Chiene)試驗:又稱兩側大粗隆連線。正常時,此線正對髖關節和恥骨上緣,並且和兩側髂前上棘連線相平行。如一側大粗隆上移,則此二線不平行。如在上移的大粗隆處作一條線垂直於軀幹軸線,則該線高於恥骨上緣水平面。


推薦閱讀:

乙肝的檢查
骨科理學檢查(髖關節)
文明檢查團,「臨時性」不文明
我的宮腔鏡過程+費用明細
回國及出國旅行的親們請注意,行李箱要開箱檢查啦!

TAG:骨科 | 檢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