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天上來客吳清源

撰稿|後 稷        大師吳清源仙逝,棋界瀰漫著濃濃的哀思。著名科學家楊振寧稱「吳清源在圍棋界的地位比愛因斯坦在物理學界地位要高」,弟子芮乃偉說「從小就覺得老師是神一樣的存在」,棋界武宮正樹則表示「對於幾乎所有的棋手來說,吳先生猶如蒼天在上」。   的確,吳清源就像是一位天上來客,他說過:「100歲之後,我還要下棋,200歲後我也要在宇宙中下棋。」如今,100歲5個月的吳清源,去天堂中下棋了。    黑白世界,百年孤獨   11月30日,吳清源先生駕鶴西去,把無數傳奇留在了人間。12月5日,吳清源遺體告別儀式在日本舉行。與吳老先生平生所倡導的簡樸、平淡一樣,整個儀式極為低調,沒有邀請各界名流,更婉拒一切媒體採訪。   早在多年前,吳清源在其自傳《中的精神》一書中解釋道:「中的精神」即「中和」、「中庸」也,這是他一生追求的目標,也是一位棋手的最高境界。作為一個為棋而生、五百年一遇的天才,一個並不願意與政治沾邊的大棋士,他原本就像圍棋一樣是屬於全世界的。   吳清源的世界只有圍棋,而依靠精神支撐的圍棋世界,註定是孤獨的。當馬爾克斯創作第一部小說的時候,被一些人斥為「文墨不通」,然而許多年後,馬爾克斯的名字和他的作品《百年孤獨》名垂青史;當少年吳清源面對日本一代棋王秀哉大膽祭出「星·三三·天元」的嶄新開局後,則被斥為「大不敬」,然而時間證明,現代圍棋正是從吳清源下出「全新布局」的那一刻起,才真正擁抱了自由。   回首上世紀四五十年代的十番棋大戰,跌宕起伏,宛如史詩,一舉奠定吳清源波瀾壯闊的百年人生。有學者認為,吳先生在整整一個世紀里之於圍棋,相當於畢加索之於繪畫:他們的本身成就太豐足,一言難盡。他們對時代的潮流影響太大了,其豐功偉績永遠無法磨滅。當聶衛平、馬曉春這一代人剛剛開始接觸圍棋時,圍棋已經是被他(和木谷實先生)完成革命之後的樣子了。棋界接觸過的許多概念,都是被他們更新過了。這就像我們現在接受的萬有引力定律,覺得順理成章,但如果我們經歷過萬有引力定律出現之前的世界,才會知道牛頓究竟有多偉大。像古力、李世石等後生,更是沐浴在吳先生影響下的後幾代實力派選手,而對於生在當今時代的許多圍棋愛好者而言,對於他的偉大,可能再怎麼感受,都會是有限的。   當然,有興趣的可以去尋找吳老先生之前——秀哉那一代的棋譜,了解一下規則,然後再看一看吳清源先生和木谷實先生他們的一番大作為。當年,吳的好友、日本諾獎獲得者川端康成曾以細膩的筆觸描述了時為六段的吳先生潛心研究木谷實和秀哉隱退戰的情景:他身穿藏青底白碎花紋的筒袖和服,手指修長,脖頸白皙,使人感到他具有高貴少女的睿智和哀愁,如今又加上少僧般的高貴品格。從耳朵到臉形,都是一副高貴相。過去從未有人給我留下過這樣天才的鮮明印象。吳清源常常雙手托腮,落入沉思。窗外的栗樹葉子被雨水濡濕了。問他這下的是什麼棋。「是啊,是細微的棋,非常細微的棋。下棋的時候,自己也往往感到這盤棋好像在什麼地方見過似的,就想:是不是在夢裡見過的棋呢?」   更加讓人難以置信的是,與日本所有巔峰棋手作戰的同時,誰會想到他的夫人中原和子竟然不懂棋、也不會下棋?吳清源的恩師瀨越憲作認為,如果中原和子也會下棋,那誰來照顧愛徒!在吳清源一次又一次獨自面對勝負的年代,中原在家一等就是幾天,即使盼回丈夫,兩人竟然可以一點都不談棋,這種孤獨境界令人嗟嘆。中國改革開放後,年歲漸高的吳清源數次輾轉於華人世界,多次回到大陸。在中國出席各種重大賽事及活動的他,更多的是一種精神的象徵。9年前,第5屆應氏五番棋決賽第四局在北京崑崙飯店舉行,年過九旬的吳清源擔綱裁判長,筆者有幸近距離接觸吳老。精神矍鑠的吳老,竟在擺棋時早早預見那盤棋常昊補活中間大塊時會勝出,用日文點目時的速度比年輕人都快。   武俠小說家金庸說,吳先生的棋不僅僅是一些高超的精妙之著,更重要的是在於棋局背後所蘊藏的厚重的精神與境界,他畢生所尋求的,其實是一個崇高的心靈,只因為他的世俗事業是弈棋,於是這崇高的心靈便反映在棋藝上。誠言,將世俗當世俗是尋常人,將事業當世俗便可能誕生大師。如今,大師走了,但那份堅守仍在,他的那盤棋還遠未下完。   知名圍棋媒體人賈知若認為,傳奇的可貴之處在於,它在歧路之前點亮了明燈。圍棋發源於中國,光大於東亞中日韓。但是在現代中國圍棋最凄迷的歲月里,50多歲的日本老太太伊藤友惠可以在訪華比賽中,將一眾中國高手殺得片甲不留……不過中國圍棋信心未失,出生於中國福建的吳清源不正是站在那高高的雲彩里嗎?後來的中國高手,依然可以到達無敵的絕頂高度,這根本就不需要翻閱歷史。傳奇的可貴之處還在於,它證明了真正的天才從來不會墨守成規。在「新布局」時代開啟了很多年之後,韓國人強勢殺入了圍棋天地,當年的中日高手們都在驚嘆:圍棋原來還可以這樣下……事實上,世上只容得下創新的王者,而不會有墨守成規的權威。這一點,吳老先生在N年之前就提前演示了,韓國圍棋,正好在那一季得其精髓。傳奇的可貴之處更在於,拋開爭議的迷霧,你才能看見它植根於什麼樣的土壤。作為寫圍棋觀戰記最為出色的「記者」,川端康成在許多年前已經揭秘過「吳清源因何強大」。他曾問吳「你比賽前感到鬥志不夠旺盛的時候怎麼辦」?吳回答,他會在內心裡背誦文天祥的《正氣歌》,那麼「比賽時感到鬥志過於旺盛又怎麼辦」,吳回答:心裡默念白居易的「石火光中寄此身」。是的,他的強大天生就帶著中國的味道,這已足夠。   吳清源說:「我一生只有兩件事,真理和圍棋。」作為棋壇泰斗,吳先生的開創之功毋庸置疑,甚至連批評者都承認吳清源棋藝之精湛,棋力之深厚、棋德之淡遠。爭議的焦點是吳清源不止一次加入日本國籍,曾與不少反面人物對弈,終老東瀛不肯重回祖國懷抱。對此,體育評論員楊華認為,其實,在吳清源所處那個時代,中國圍棋較日本圍棋的差距,比現在中國足球較日本足球的差距還大,這是不爭的事實。吳先生若不遠走東瀛比賽切磋鍛煉,就很難增長見識和棋藝——不踏上日本的土地,吳清源就達不到至高境界,這樣說絕非危言聳聽。圍棋沒有國界。吳清源做出了人生最艱難的選擇,也是昆德拉所謂「非如此不可」的選擇,如果留在國內,他或是揮霍天賦,或是泯然眾人,甚或是無法安享天年……而在日本他憑藉圍棋開闢了屬於自己的精神世界,他成了日本棋壇的一尊神,既有大殺四方的豪情,更有仙風道骨的意境。   川端康成生前曾對吳先生思鄉之情大加讚揚,因它,才倍感真摯。吳先生無時無刻不在思念故土,否則他怎麼可能感動日本第一文豪寫出了他的思鄉之作?吳清源用自己的方式為中國贏得了尊敬,日本的國民性天生敬重強者,而吳清源不但強,更是高深莫測,就像中華璀璨無際的文化。吳清源的眼裡只有棋。十番棋對手拼至流血暈倒,而他沉思棋局全然不知,日本棋手詮釋的是武士道「搏的精神」,而吳清源是忘我的大關照,是「中的精神」。兩相比較、高下立判。如果一位在圍棋招法和人生境界上都掃滅日本的高士,註定永遠被世人景仰。 璀璨星空,大師落子   吳清源去世後,在國內媒體引發如此大的關注超乎想像,彷彿一夜之間,吳清源的價值得到了官方媒體的認可。如果在前些年,吳清源去世的消息在央視新聞頻道滾動播出、在《新聞聯播》用整整1分鐘的時間進行報道,恐怕想都不敢想。在燦若星河的棋界,吳清源先生為何能引起大家如此之高的關注熱情?   圍棋在古代被稱為手談,弈棋的雙方,以平淡的落子交流對棋道、對人生的理解。圍棋的好,在於它的簡單和包容。小小紋枰,方寸之地,布局、征戰、防守都在上面進行,有因伐而失,有因棄而獲,人生的大智慧,都在這裡。一個人多研究研究圍棋是有好處的,可以多些大局觀,少些衝動和戾氣——這正是吳老先生所強調的「中的精神」之根本,也是他近年來研究「21世紀六合之棋」的成果。這位棋壇宗師把圍棋理論和中國古典哲學智慧相結合,其高深的境界和造詣,讓人欽佩得五體投地。   吳清源的妻子曾形容吳清源是一個生活特別單純簡樸的人,腦袋裡只有圍棋,給他吃一年麵條,他不會問為什麼,也不會反對。一件衣服,你一個月不給他換,他也不會問為什麼,很多衣服領都破了也還在穿。作為在日本棋壇神一般存在的大師,吳清源的家非常簡樸,許多傢具用了40多年,吳清源累了就躺在舊沙發上休息,生病了也只是住在十幾個人的大病房,對什麼東西貴什麼東西便宜這樣的生活常識更是沒有概念。

  中國棋聖聶衛平在得知吳清源去世的消息後,通過微博追憶往事。「吳清源先生一生執著棋藝,心無旁騖,他也是這麼要求其他棋手的。有一年我在日本,與沈君山神侃橋牌,一邊的吳清源先生聽到後,主動走過來很認真地對我說:『搏二兔,不得一兔。』我聽後大受震動。當年我要是聽從他的勸告,一心執著於圍棋,也許在棋上的成就會更大些。」   在吳老先生仙逝之時,職業圍棋記者謝銳撰文懷念:不管生命處於怎樣的顛沛流離狀態,不管自身置於怎樣的險惡為難處境,吳清源都能做到淡定,這是當代人最難做到的一點,也是日本民族難以學到的一點。自民國到今天一個世紀的時光,也是世界最為動蕩、變化最為激烈的一個世紀,吳清源曾與段祺瑞、秀哉下過棋,亦是周恩來、陳毅多次提及的遊子,這是怎樣的傳奇?他見過大世面,12歲起即每月在段府里領取100塊大洋,養活全家;後來時任日本首相的犬養毅以及大財閥大倉喜七郎都為他赴日留學一事奔波,不管是憑藉舉辦吳清源十番棋做大做強的讀賣新聞社,還是一些財閥金主,都曾贈予吳清源別墅豪宅之類,但他一一婉拒。幾十年來他一直住在老房子里,屋中陳設也不曾改變。這是何等的境界?   吳清源先生開闢了圍棋技術的新天地,打造了圍棋發展的一段新曆程,他本人更在20世紀變亂的世界格局中成為了一個時代的象徵。吳清源熱愛圍棋,終生不渝,可謂獻身於棋道。他在圍棋之外獲得的聲名為古今所有棋手所難及,但他無有他念,俗世紛擾了無掛礙,圍棋是他長壽的唯一秘鑰,也是他賴以棲身的唯一桃源。   吳清源先生髮揚棋道,提攜後輩,不遺餘力。林海峰、芮乃偉被他收為弟子,均活躍於棋壇一線幾十年。趙治勳說:「正因為吳老師的鼓勵,才有了今天的我。」1984年,宣布引退的吳清源仍然是棋盤前的那座偉岸之神,他關注中國棋界發展,呼籲圍棋國際化,擔任世界大賽應氏杯總裁判長,親臨現場研棋直至95歲。2014年2月,即將年滿百歲的他還親自出席日本棋聖戰決賽現場,並預言中最後的勝負結果。   歷史自有公認,在吳清源之前,圍棋界從沒有任何一位棋手能夠達到他的高度。無論圍棋成就,還是生命長度。吳先生親眼見證了百年時代的變遷,親手推動了百年圍棋的革新昌盛。2014年,中日棋界為吳先生舉辦的百歲壽誕慶賀儀式盛大隆重,能夠擁有此等殊榮的棋士,天下僅為吳清源一人。對於吳清源來說,除了圍棋和信仰,他沒有什麼放不下。有人撰文說他將王重陽+西門吹雪融為一體,骨子裡是閑雲野鶴王重陽,但在世俗中卻又是劍人合一的西門吹雪。簡言之,他生活在塵世,卻又是一個出世者。而今社會浮躁,戾氣充溢,天下熙熙,皆為利來;天下攘攘,皆為利往。在這樣缺乏信仰、沒有精神家園的塵世里,人們突然發現,人世間居然還真有人一百年來一直生活在超凡脫俗的境界里,內心之震撼無以形容。   如今,棋界乃至人間最後一個活著的神走了,他的傳奇人生也終於落子了。作為棋界泰斗,吳清源注是一位立豐碑於身前、遺澤於身後的偉人。作為百歲世紀老人,其畢生執著於棋道,有因伐而失,有因棄而獲,小小棋盤,人生的大智慧盡在於此。巨匠仙逝,但吳老先生一生追求的「中的精神」卻必將成為永恆……   已經於兩年前離世的和子夫人曾說過,與吳清源一起生活這麼多年,她也覺得,先生是在人神之間。當年,他與世界最強的日本棋手一共有過十次十番棋之爭,十番棋被稱作「懸崖邊的白刃格鬥」,一旦落敗,即身敗名裂,尤其是對於當時客居日本的吳清源來說尤其慘烈,只要落敗,他連立錐之地都不會有。但十次十番棋,他將對手一一降格,不著一塵,卓然而立,實為神跡。然而,在和子夫人眼裡,吳清源去參加十番棋,儼然僅僅是出一趟門一樣輕描淡寫。每盤棋要下三天,加上來去兩天,在這五天時間裡,和子夫人為了不讓自己有過多的挂念,就不斷地在家裡找各種事來做,最後甚至到了將家裡的走廊和台柱子都擦得乾乾淨淨的地步。吳清源回到家後,隻字不提勝負,和子夫人只是從他贏了棋會輕鬆些、輸了棋會累一些這樣略有不同的感覺中猜出比賽結果。   上世紀60年代,吳清源遭受嚴重車禍,腦子紊亂,被送往精神病醫院。不可思議的是,吳清源卻能奇蹟恢復。他在自傳中這樣寫道:「住院期間,我一直處於朦朧狀態……昏昏沉沉地過了一個月左右。有一天,我突然大夢初醒,一下子恢復神志。數日後恢復正常。妻子說,醫生們都很驚奇,說像我那樣病情急劇惡化的例子本來就很少見,恢復正常如此之快的病例更是絕無僅有。」吳清源一生顛沛流離,居無定所。當年,日本讀賣新聞社曾用其一部分對局費購買一套房(「讀賣庄」),吳清源隨時可以辦理過戶,但這種便宜事他連想都沒想過。藤澤秀行九段曾經營一家房地產公司,對吳清源「讀賣庄」頗感興趣,準備高價購置。然而,得知吳以「辦理手續太麻煩」為由尚未辦理過戶手續時,秀行驚訝不已「可真超凡脫俗啊,真懷疑你是外星人」!   金庸說,佛家禪宗教人修為當持「平常心」,「吳先生在弈藝中也教人持『平常心』。到了這境界,弈棋非但不是小道,而是心靈修為的大道了。」除了圍棋、信仰,吳清源酷愛讀書。夫人中原和子生前透露:「先生只要能讀書,能擺棋,就是人生最大的快樂。」時至今日,除了圍棋和書,家徒四壁。當年在十番棋中打敗所有的日本高手,曾掙得巨額獎金,但吳清源為了信仰,將比賽中贏得的巨額獎金全部捐獻給了璽宇教。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吳清源一生都是中國文化的踐行者,讀《易經》、《論語》、《中庸》,深悟「中和之道」,深厚的中國傳統文化學養,融入博大精深的棋道,實現圍棋的國際融合,並畢生踐行不輟。如此超凡脫俗的傳統文化大家,不正是當下中國苦苦追尋的精神偶像嗎?

本文來源:新民周刊  
推薦閱讀:

陳祖德王汝南到底有多「佩服」吳清源?
吳清源以百歲高齡辭世:從此,蒼穹為枰星為子
影響「一代棋聖」吳清源的人

TAG:吳清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