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個男人的傳奇人生

在5月9日馬來西亞大選中,反對黨聯盟「希望聯盟」勝出,實現了政黨輪替。反對黨陣營在222個國會席次中奪下過半的113席。而60年來第一次輸掉執政權的"國民陣線",則只取得79個席次。與選前預測二者勢均力敵不同,這可以算是一場反對黨海嘯式大勝利。應該說這是一場遲來的勝利,沒有執政黨的種種私底下上不得檯面的手段,例如臨時調整選區,運用司法手段把反對黨領袖人物安華投入監獄,威脅收買反對派議員等等,早在5年前的2013年就應該實現政黨輪替了。

由於反對黨陣營的領袖安華尚在獄中,這次選舉的領軍人物是92歲高齡的前首相馬哈迪,5月10日,馬哈迪宣誓就職,成為大馬歷史上最為高齡的首相,也是唯一一位二度出山的首相。

馬來西亞這些年政壇跌宕起伏都離不開兩個男人之間的恩怨情仇,宛如一場基督山伯爵復仇的大戲,戲中有知遇與報答、陰謀與背叛、監獄與復仇,戲中的主角即是馬哈迪和安華。國內翻譯為馬哈蒂爾和安瓦爾,海外華人和港台地區通常跟內地有兩個不同的翻譯。像美國總統川普(Trump),國內通常翻譯成特朗普。因為馬來西亞有大量華人,尊重他們的習慣,採用馬哈迪和安華的翻譯。

 

1

在介紹馬哈迪和安華兩個男人之間的恩怨之前,先大致介紹一下馬來西亞情形。馬來西亞聯邦由13個州組成,分為西馬和東馬兩塊,西邊11個州,東邊2個州,南中國還將其隔開。面積33萬平方公里,大致跟雲南省相當,人口3千萬(2015年數據),其中馬來人和原住民佔65%,華族佔22%,印度族佔10%,其中馬來人專門指信仰伊斯蘭教的馬來土著((Malay),而馬來西亞國籍的叫做大馬人或者馬來西亞人(Malaysia),所以碰到華族或者印度族不要稱呼他們為馬來人,而應該叫大馬人。

 

馬來西亞最初並非一個獨立的國家,跟英屬印度土邦林立類似,是由眾多的蘇丹小國組成。英國人在19世紀來到東南亞把這些蘇丹小國置於保護之下,形成一個馬來亞殖民地,英國在這一帶共有四個殖民地:馬來亞、海峽殖民地(新加坡)東馬的兩個州。

由於馬來亞和海峽殖民地位於馬六甲海峽咽喉地帶,為華人下南洋的首選之地,而英國人的統治相對而言比起印尼等地開明些,英國人也樂意引進華人來補充殖民地內勞動力的缺乏,所以在1957年馬來亞聯邦成立前夕,在英國人殖民地馬來亞和新加坡兩地,華人的人數僅僅此於土著馬來人,佔比達到了40%左右。

 

上世紀50年代,反殖民運動風起雲湧,英國人開始退出,1957年西馬11州組建馬來亞聯邦,1963年新加坡和東馬的兩個州加入,組建了新的馬來西亞聯邦,但是到了1965年馬來議會投票把新加坡踢出去了,新加坡被迫獨立建國。原因是害怕新加坡加入後聯邦內部華人的勢力超過馬來人,為了維持馬來人的政治優勢地位而開除新加坡。

由於國共內戰的影響馬來西亞華人分為兩派,馬華共會(商會與富裕華人)和馬共,由於抵抗日本人的入侵,在當時馬共是當地最大的一支武裝力量,中共建國後馬共一直受到大陸的支持。

期間馬共發動過武裝暴動,失敗後於60年轉到馬來西亞和泰國邊界的山區繼續武裝鬥爭去了。馬共老總陳平常年居住在中國湖南益陽,直到中國改革開放後,大陸不再輸出革命,陳平回到泰國,跟馬來西亞和泰國簽訂協議,馬來西亞共產黨解散。

雖然華人跟馬來人有過衝突,但是相比印尼華人,日子還是好過些,又自己的學校、組織和文化傳承。以印尼華人為主的印尼共在1965年暴動失敗後,約60萬華人遭到屠殺,親近大陸的華人被屠殺一空,而到了98年東南亞危機,親國民黨的華人富翁又被拿來做替罪羊。直到現在印尼華人還是沒有組織、不能有自己的語言學校。

 

由於害怕馬共的左傾政策,馬華公會和巫統(馬來人的政黨)聯手,所以在談判上對於馬來人做了讓步給予馬來人特殊地位,這也是當時的形勢所迫。

 

2

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華人內部有紅白兩派,巫族內部也有,分為蘇丹王室貴族與草根平民派,類似於中國過去的寒族和士族之爭。

馬來人的政黨叫做巫統(馬來人民族統一機構,馬來人又稱為巫族),巫統跟馬華公會和印度人國大黨與其餘十多個小黨組成的國民陣線一直都是馬來西亞的執政黨,直到2008年大選之前都一直佔據議會三分之二多數。

 

最初的巫統領導層多是蘇丹王族和貴族,例如馬來獨立之初的領導人翁惹化和前三任首相東姑阿都拉曼、阿都拉薩(敗選首相納吉之父)、胡先翁(巫統首任主席翁惹化之子)都是身世顯赫的地方王公貴族,換句話說,早期巫統就是馬來蘇丹和貴族們在新時代為確保自身顯赫統治地位而建立的本土排外政黨。

    

這一切直到馬哈迪的出現而被顛覆。與早期巫統領導人出身王公貴族不同,馬哈迪出身馬來草根,勤奮好學,曾經以優良成績通過劍橋大學選拔,但是因為經濟原因放棄了深造,1947年進入新加坡愛德華七世醫學院深造,1953年大學畢業後在家鄉吉打州開了一間私人診所,江湖人稱馬哈迪醫生。

 

馬哈迪有強烈的民族主義傾向,1946年巫統成立時,即為第一批黨員,1964年當選國會議員,1965年進入巫統領導機構巫統理事會。他當選國會議員後發表的第一個重要聲明則是反對美帝國主義,要求走獨立發展之路,馬哈迪之後幾乎每次演講中都猛烈抨擊馬來西亞執政當局親美親西方的政策,主張轉向同中國與蘇聯發展友好關係。因此儘管他進入了馬來西亞執政黨巫統領導層,但是執政當局特別是首相東姑極不待見他。後來在1969年的513排華事件當中,馬哈迪更是公開發難呼籲東姑下台,結果被開除了黨籍,並撤銷了職務,但是這一事件反而積累了他在中下層選民的聲望。

 

在下野的這段時間裡,馬哈迪也沒閑著,寫了帶有濃濃民族主義情節的著作《馬來人的困境》,他的反對者把這本書跟元首的《我的奮鬥》相提並論,其實書中強調了馬來人的在政治上和經濟上的權力,但是也剖析了馬來種族的一些短處,而且宣揚和諧統一,遠離暴力。

馬哈迪的思想沒有到元首那種極端種族主義的程度,在二戰後反殖民、反種族主義的歷史大潮下,馬哈迪也不可能逆歷史潮流而動,他的主張主要還是迎合中下層貧困的馬來人,保障馬來人的主體地位,這也是馬哈迪一以貫之的思想,包括他最近退出巫統,成立的政黨也就做土著團結黨。

 

也正是因為這本書,馬哈迪和安華兩個男人開始結緣。安華出生於1947年,馬來亞大學畢業(馬來西亞排名第一的大學,相當中國的北大、清華合體)。在60年代,安華即顯露出其政治才華,成為馬來亞大學的學生領袖。在70年代,安華是以「憤怒的青年」面目出現,1971年創立馬來西亞伊斯蘭教青年運動,1974年起擔任大馬伊斯蘭教青年陣線主席。思想上以埃及的納賽爾的伊斯蘭社會主義為指導,跟進入體制之後的親西方和歐美的新自由主義經濟路線截然不同,也算是一個從憤青到被體制融合的典型吧。當然在1968年法國學生髮動五月風暴整體左傾的情形下,安華思想不左傾才奇怪,人總是難以避免時代的影響的。

 

安華除了受到伊斯蘭教和左翼社會主義思想的影響外,馬哈迪的民族主義思想也對他影響頗深。在讀過馬哈迪的《馬來人的困境》一書之後,安華大為讚賞該書思想,不惜冒險印刷和分發這本禁書,宣揚該書思想。

安華因此跟馬哈迪結緣,馬哈迪對安華惺惺相惜,成為安華的政治導師。在1981年擔任首相後,1982年馬哈迪邀請這位伊斯蘭教青年運動領袖加入巫統,並對其大力提攜,擔任巫統青年團長、副主席,署理主席(常務副主席)等重要職務,並於1993年出任副首相,短短10餘年間成為黨和國家二號人物,被視同為馬哈迪的接班人,兩人宛若政治父子。

 

3

繼續講馬哈迪在巫統黨內的政治鬥爭,如何大殺四方、一統江湖、鐵腕治理的。其實馬哈迪也算一位政治強人,類似於韓國的朴正熙、新加坡的李光耀。

在巫統基層黨員的抗議下,最終1970年東姑被迫宣布下台。副首相阿都·拉薩雖然也是貴族派,但一直跟首相東姑面和心不和。接任首相之後,秉著敵人的敵人是朋友的原則,加上馬哈迪的名氣大,聲望高,於1972年有邀請馬哈迪重新加入巫統。拉薩雖然對馬哈迪有知遇之恩,但是由於出身不同,他並沒有把馬哈迪培養成為接班人的想法。其應該屬意的還是自己的兒子,2008-2018年間擔任首相,最近敗選下台的納吉布。孩子還是自己的靠得住,不會挖祖墳啊。

 

不料人算不如天算,在1976年阿都拉薩因為治療白血病去世,年僅54歲,其子不過20出頭,顯然難當大任。其姐夫胡先翁臨危接任首相——胡先翁的父親即是巫統創始人翁惹化,所以早期巫統的領導人其實都是親戚,首任首相東姑也跟他們一樣是王公貴族,只是另外一系而已。

 

胡先翁能力平平,在黨內根基淺薄,不敵草根出身的馬哈迪,在1981年把首相位置讓出——這不奇怪,在一個選舉制度的國家,王公貴族階層總是不敵草根的寒族,例如在泰國,每次選舉都是代表農民和底層的他信家族獲勝,代表國王和貴族利益的軍方只能一次次政變推翻民選政府。

 

馬哈迪上台後,第一件事情就是限制蘇丹王權和貴族的利益,這招致了強烈的防彈,1987年,巫統幾乎所有的高層包括前首相東姑都站在一邊反馬哈迪,除了他一手提攜的安華。但是在黨內選舉中馬哈迪依然以微弱優勢獲勝,甚至最高法院也介入了黨爭,宣布選舉無效。馬哈迪帶領支持者出走,成立了新巫統,巫統一分為二。但是最終還是馬哈迪獲得了勝利,削弱了蘇丹王室的權力,到了1996年,分裂出去的巫統組織——46精神運動重新加入巫統,服從了馬哈迪的領導,鬥爭的結果以馬哈迪和安華一派大獲全勝告終。

 

4

古人云,可以共患難,而不能共富貴。站上權力巔峰後的馬哈迪和其大弟子安華,貌似牢不可破的聯合在權力的誘惑面前出現了裂痕。到了1997年底東南亞經濟危機爆發馬來西亞經濟陷入困境之後,馬哈迪和安華之間的矛盾爆發了。

 

在馬哈迪任首相後,實行了一系列促進經濟發展的政策。1982年初,馬哈迪宣布「向東學習」政策,即向學習日本和韓國的工業化經驗。在1997年亞洲金融危機前的10年里,馬來西亞經濟年均增長率達8%以上,馬來西亞在全球經濟競爭力排名表上躍居第21位,人均年收入從1986年的1830美元增加到1996年的近4000美元,國民富裕程度在整個東南亞地區僅次於新加坡和汶萊。

馬哈迪取得成功的原因在於政府對於產業政策的扶持、外來投資的湧入、承接美國、日本等發達國家的產業轉移等等。

然而這一切隨著97年經濟危機爆發戛然而止。東南經濟危機爆發的原因,諾貝爾經濟學家克羅格曼在1994年發表的「亞洲經濟的神話」的文章,預言高速發展的亞洲經濟不可避免撞上高牆,認為僅靠高儲蓄政府大投入而不進行技術創新和提高效率的做法,容易形成泡沫經濟,在高速發展的繁榮時期,就已潛伏著深刻的危機,遲早要進入大規模調整。

在97年由於政府投入的低效率導致外資紛紛撤離東南亞地區,外部環境美國由於互聯網技術革命經濟繁榮導致美元走強加劇了泡沫的破裂。

 

97年馬來西亞陷入了經濟困境之中。如何應對經濟困局,馬哈迪和負責經濟具體事務的安華髮生了分歧。安華按照國際貨幣基金組織應對危機的要求,提高利率以阻止資金外流,同時將大批政府投資的國企進行破產以減輕負擔。這導致了馬來西亞經濟大蕭條,大批與巫統關係密切的企業,也蒙受巨大的虧損,欠下數十億令吉的債務。其中一些更瀕臨倒閉。企業界普遍希望政府放寬銀行貸款利率,然而安華不為所動,繼續提高利率保持匯率穩定。這導致了巫統內部出現了大量對安華的反對聲音,也使得馬哈迪和安華這一對政治父子最終決裂。

 

在巫統大會上,安華的支持者巫青團長查希哈米迪首先發難,針對巫統黨內的朋黨主義及裙帶風提出批判,此外,查希也指政府不應顧著拯救大公司,也應拯救小型企業及窮人。這種論點引起巫統代表的不滿,使到查希成為眾矢之的;馬哈迪更公布在政府私營化下的名單,強力反駁查希的「朋黨論」,使到查希窮於應付,至此,馬哈迪跟安華正式反目。

 

另一方面,一本詆毀安瓦爾的書籍「安華不能當首相的五十個理由」,在會議期間被塞入巫統中央代表的公事包內。這本書中指安華涉及性醜聞及叛國,引起各界的關注。在安華報警後,警方介入調查,並逮捕了該書的作者阿卜杜勒·卡力。然後該事件還是對安華造成了巨大的負面影響。

 

對指控他跟男助手雞姦的性醜聞一直伴隨著他,並且屢屢被執政黨拿出來作為對付他的武器。馬來西亞雖然不是實施伊斯蘭教法的國度,伊朗蘭法庭只負責伊斯蘭教徒宗教內部事務,如加入教會、婚姻和繼承等。但是馬來西亞法律還是受到伊斯蘭教影響較深,雞姦是犯罪的行為可判處有期徒刑。

安華的性醜聞被電視直播,這對其聲譽造成了影響,但是安華斷然否認指控,認為是執政黨政治迫害。

 

1998年9月1日,馬哈迪下定決心,在政府宣布管制貨幣的激烈措施後,安華的威信受到重挫。第二天馬哈迪宣布革除安瓦爾的副首相及財政部長職,並由即日起生效。隨著安華革職後,他也被巫統開除黨籍,並且被法院判決入獄。

 

馬哈迪跟安華鬧翻事件,頗與當年總設計師揮淚斬頭馬事件有幾分類似。

平心而論,安華應對危機的方式從大方向上來說是正確的,但是沒有一個執政黨能夠忍受泡沫破裂後帶來的大蕭條。讓政府投資的國企破產固然可以提高讓經濟出清,但是跟巫統關係密切的企業也僱傭了大量的馬來土著,這些人是巫統的政權基礎和鐵杆支持者,作為一個民族主義者,馬哈迪不能不考慮這些人的態度。所以安華應對危機的措施有幾分操作過急,在黨內受到圍攻乃至被掃地出門,乃至入獄也是情理之中了。

 

出獄後,安華組建了反對黨人民公正黨,由於高舉反執政黨腐敗的大旗,在2008年大選上一躍成為國會最大的反對黨。此外,由人民公正黨和另外兩個國會反對黨—伊斯蘭教黨及民主行動黨組成的聯盟也打破了馬來西亞的政治歷史,第一次否決了執政黨國陣在國會的三分之二多數議席。三黨也破天荒地贏得了五個州屬的執政權。

民主行動黨又稱火箭黨,因為該黨的標誌是火箭。人民公正黨以馬來人為主體,跟巫統唱對台戲;而民主行動黨則是以華人為主,跟馬華公會打擂台。由於馬華公會多年來跟隨巫統,政商勾結且不維護華人的權益,導致其被華人群體拋棄。在最近的大選中90%以上的華人都投了火箭黨的選票,馬華公會除了會長獲得一席國會議員外,其餘的候選人全軍覆滅,民主行動黨大獲全勝。

 

5

失去的才知道可貴,馬哈迪對之後的兩個接班人都不滿意。2003年卸任後,巴達維繼任首相。在87年的巫統黨爭上,巴達維本來也在反馬哈迪一邊,只是最後追隨馬哈迪沒有參加另一個巫統——46精神運動。他這種首鼠兩端的做法令他在兩派中都得不到支持,而在2008年大選中大敗,第一次丟失了執政黨三分之二多數,勉強執政。馬哈迪對此相當不滿,退出巫統逼迫把巴拉維辭職,納吉布接任。

然而納吉布的父親雖然對馬哈迪有知遇之恩,但是納吉布本人有大批王公貴族的支持者,其執政路線偏向王公貴族和專制,比起巴拉維更保守,利用種種權力迫害反對黨,政府內政商勾結、腐敗嚴重。馬哈迪大失所望,在2013年大選中,安華領導的反對黨同盟本來就要實現政黨輪替的,但是納吉布動用行政和司法力量迫害反對黨,並且調整選區打壓反對黨,勉強保持了議會多數。

 

在2014年更是令最高法院改判,再次把安華投入監獄,企圖令反對黨群龍無首來贏得勝利。

這次選舉前夕,納吉布又爆出一個重大的腐敗醜聞:一馬發展公司醜聞。一馬發展公司由納吉布倡議在2009年設立,以國有資金為「本錢」從事投資業務。媒體在2015年報道,一馬發展公司負債420億馬來西亞林吉特(約合672.4億元人民幣)。當年晚些時候,《華爾街日報》報道,這家美國報紙的記者看到一份文件,顯示26.72億馬來西亞林吉特(約合42.8億元人民幣)由一馬發展公司轉入納吉布私人賬戶。2016年1月,馬來西亞反腐敗委員會宣布調查結論,即納吉布私人賬戶轉入的錢與一馬發展公司無關;儘管其來源是沙特王室的一位捐贈者,但不違反法律、不構成腐敗。

 

但是民眾普遍不相信政府的調查結論,民眾對納吉布和巫統觀感大為惡劣。

眼看巫統民心盡失,大勢已去,馬哈迪站出來了,要求納吉布為腐敗案負責,辭職下台。在被拒絕後,馬哈迪又一次退出了巫統,創建了土著團結黨加入了反對派。

馬哈迪跟安華也在法庭上相逢一笑泯恩仇,並為當初把安華投入監獄道歉。兩個男人開始聯合起來,馬哈迪從巫統帶來了不少選票,同時令軍警階層倒向反對派,納吉布無法實施戒嚴來否決大選結果;土著團結黨也令馬來人土著令安心。終於實現了政黨輪替。

 

安華的公平正義黨是以馬來人為主,民主行動黨則是以華人為主。之前的巫統、馬華公會都是單一族群政黨,而公平正義黨和民主行動黨都是對所有族群開放的。馬哈迪的土著團結黨代表維護馬來人主體地位的老一輩馬來人,而而安華的公平正義黨代表馬來人新生自信一代,不依賴特權和保護進行競爭。

 

公平正義黨和民主行動黨都是主張各族群權利平等的,這是一個逐步的漸進的過程。馬來人和華人、印度人在逐漸融合,不至於走向族群撕裂。儘管走的搖搖晃晃,但是馬來亞還是逐步從蘇丹封建時代走向了現代社會,國際社會均在關注溫和穆斯林國家能否改變步入現代社會,建立一個類似於美國一樣的民族熔爐國家。也許過程中還會有反覆,但是大的趨勢和方向是不會改變的。馬來西亞政黨輪替終於邁出了第一步。

 

由於馬哈迪已經92歲年事已高,無法長期執政。其申請特赦安華已經被馬來西亞元首通過,安華已於5月16日出獄。估計1-2年後馬哈迪將會交權安華,同時也為自己的兒子鋪路。

在等了20年後,安華終於再一次等到了接任首相的希望,而且依然是接馬哈迪的班。當初安華少年得志,春風得意,以至於摔了個大跟頭,希望這20年的磨礪能夠讓安華更成熟,成為一個出色的領袖,帶領馬來西亞實現族群融合,走向一個更光明的未來。


推薦閱讀:

迪斯科傳奇 - Boney M
新白娘子傳奇全部歌詞
岳家軍傳奇:(上)烏合之眾煉成威武之師;(下)金軍聞風喪膽,宋廷自毀長城 (圖)
傳奇類《耳食錄》[清]樂鈞著耳食錄二編卷七仍吉
楚漢傳奇有什麼幕後製作?

TAG:人生 | 奇人 | 傳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