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陽系
06-01
基礎知識太陽系由太陽、九大行星、66顆行星的衛星,大量的小星體(彗星及小行星),行星際間的介質。太陽系內層包含太陽,水星,金星,地球,火星;外層的行星為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和冥王星。 這些行星都以太陽為中心以橢圓軌道公轉,雖然除了水星和冥王星的十分接近於圓。行星軌道中或多或少在同一平面內(稱為黃道面並以地球公轉軌道面為基準)。黃道面與太陽赤道僅有7度的傾斜。冥王星的軌道大都脫離了黃道面,傾斜度達17度。上面的圖表從一個特定的高於黃道面的透視角顯示了各軌道的相對大小及關係(非圓的現象顯而易見)。它們繞軌道運動的方向一致(從太陽北極上看是逆時針方向);除金星和天王星外自轉方向也如此。分類:
推薦閱讀:
這些物體的分類是次要的爭論。按傳統說法,太陽系被分為行星(繞太陽公轉的大物體),它們的衛星(如月球,繞行星公轉的各種大小的星體),小行星(小型的密集的繞太陽公轉的星體)和彗星(小個體的冰質的繞高度偏心軌道公轉的星體)。不幸的是,太陽系遠比這裡提到的複雜:
有幾個衛星比冥王星大,並有兩個大於水星; 有幾個小衛星很有可能是被吸引到的小行星; 彗星有時與小行星進行區別; Kuiper帶物體和別的類似Chiron的物體運行不太符合計算; 地球/月球和冥王星/冥衛一的運動系統有時被認為是「雙星系統」。 別的分類是以化學組成為基礎的,或以起源假說為基礎,這個正在試圖以自然規律加以證實,但它們常常由於太多的級別或太多的例外而終止使用。大多數星體是獨一無二的;我們當前所理解的是不足以建立清楚的分類的。在隨後的幾頁,我將使用常用的分類。這九大行星通常按以下幾個方法分類: 根據組成:固態的由石頭構成的行星:水星,金星,地球和火星:
固態行星主要由岩石與金屬構成,高密度,自轉速度慢,固態表面,沒有光環,衛星較少。 較大的氣態行星:木星,土星,天王星和海王星: 氣態行星主要由氫和氦構成,密度低,自轉速度快,大氣層厚,有光環和很多衛星。 冥王星。 根據大小: 小行星:水星,金星,地球,火星和冥王星。 小行星的直徑小於13000公里。 巨行星:木星,土星,天王星和海王星。巨行星的直徑大於48000公里。
水星和冥王星有時被稱作次行星(lesser planets)(不要與次級行星(minor planets)--小行星的官方命名--相混亂)。 巨行星有時被稱為氣態行星。 根據相對太陽的位置: 內層行星:水星,金星,地球和火星。 外層行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和冥王星。 在火星和木星之間的小行星帶組成了區別內層行星和外層行星的標誌。 根據相對地球的位置:地內行星:水星和金星。
離太陽與地球較近。 地內行星看起來的如同地球上看有時不完整的月亮。 地球。 地外行星:火星到冥王星。 離太陽與地球較遠。 地外行星看起來通常是完整的,或近乎完整的。 根據歷史: 古典行星:水星,金星,火星,木星和土星。史前即以得知
可用肉眼觀測 現代行星:天王星,海王星,冥王星。 近現代所發現 用望遠鏡觀測 地球 未知點: 太陽系是怎樣起源的?一般來說是由塵粒與氣體的星雲壓縮形成的,但詳情很不清楚。 行星系統如何與其他星系共處?已有了木星般大小的在附近軌道運動的物件的恆星的極好的證據。組成固態行星的條件是什麼?看起來地球這樣的星體並不是獨一無二的,但目前還沒有直接證據證明這個或其他。 太陽系的別的地方有生命嗎?如果沒有的話,為什麼地球會特殊呢? 太陽系外有生命嗎?智慧生物存在嗎? 生命是不是整個宇宙進化時稀少而又不尋常甚至獨一無二的事件或者說它是不是可適應的,廣泛闊展的,通常都有的?推薦閱讀:
※太陽系確認第一顆安家入戶的外星小行星
※它是太陽系中最臭的星球,充斥著濃郁的臭雞蛋味
※宇宙太陽系
※原來地球的形狀是「鴨梨型」
※地球上最長的可航行直線終於被證實,共32090.3公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