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凈土大經解演義(第一二二集)

凈土大經解演義  (第一二二集)  2010/8/24  香港佛陀教育協會  檔名:02-039-0122

  諸位法師,諸位同學,請坐。請看《大乘無量壽經解》,第一百四十二面第三行。

  「又陀羅尼,梵語,此翻為持、總持、能持、能遮」,有這麼多意思。從這往下看是解釋經文的第二句,「及得一切陀羅尼門」,解釋這一句經文。前面一句是「得無生無滅諸三摩地」,這個我們學過了。三摩地非常重要,就是我們一般講的三昧,也就是定,把心住在一處,這叫三昧。不但得三摩地,同時他也得到陀羅尼,這都是梵語,得一切陀羅尼門。持是保持、總持,在通常我們解釋陀羅尼多半都用總持這個說法。總持的意思是什麼?總一切法,持一切義。這個意思非常之好,也就是講一切法的總的綱領、總的原則掌握到了,這叫得陀羅尼,梵語稱為陀羅尼,所以它有能持的意思。能遮,這是止住,我們現在講控制,有這個意思在。

  下面引經論,這是佛跟祖師大德所解釋的。「《智度論》曰:陀羅尼者,秦言能持,或能遮」。《大智度論》是姚秦時候翻譯的,所以稱之為秦言,秦言就是中國話,中國話的意思,能持、能遮。什麼叫能持?這底下有解釋,「能持者,集種種善法,能持令不散不失;譬如完器盛水,水不漏散。」這下面是個比喻,器是器皿,好比一個茶杯,這個茶杯完好,沒有破損,它盛水,水就不會漏掉。陀羅尼也是這個意思,它能夠持集種種善法,這些善法得到之後它不會失去。哪些呢?在佛法裡面,譬如十善業道,十善業道得到之後不會失去,你能夠長時間乃至於生生世世都能夠持受,所以它有持的意思。

  下面說「能遮者」,遮是什麼?遮是對不善法,「惡不善根心生,能遮不令生」。因為你有善法,不善法它就不會生,譬如十善裡面,你知道不殺生好,不跟一切眾生結冤讎,不偷盜好,不殺生是不欠人命,不偷盜是不欠人財物,這個多好,所以它能夠遮一切不善。真能夠守持十善業道的話,他不會有害人的念頭,也不會有佔人便宜的念頭,因為佔人便宜的念頭,雖然沒有盜,他有盜心,那個念頭不善,還想佔一點便宜,這是盜心沒斷,有這個念頭很可能就有不善的行為。我們要曉得,人在這個世間,古人有一句話說,「一生皆是命,半點不由人」。這命從哪裡來的?不是老天給你的,有很多人誤會了,命運是上帝給我們的。為什麼有人升官發財、有人貧窮下賤?老天不是很不公平嗎?哪有這種的老天!所以要曉得,與一切天地鬼神、佛菩薩都不相干,我們每個人的命運是自己負責任。有沒有命運?有。命運從哪裡來?過去生中生生世世你所做的善與不善在阿賴耶識里,這就叫你的命運。你過去行善,你這一生就得富貴,就享受、享樂,過去生中造的不善,那你就生活過得很清苦,就這麼個道理。所以明白之後,我們不會怨天尤人,明白之後會安分守己,這個社會就和諧,社會就安定。我們想富貴、想發財,行不行?行,「佛氏門中,有求必應」,你到佛門去求,佛怎樣幫助你?佛把發財的道理講給你聽,發財的方法講給你聽,你都明白了,依照這個道理,依照這個方法去修學,財就得來了,一點都不假,古聖先賢所謂生財有大道。

  我們在年輕的時候,老師很高明,老師看我們的相,聽我們說話的聲音,看我們行動的姿態,他就知道這一個人一生富貴窮通,他就看出來。看出這個學生命不好,一生勞碌貧苦,有時候老師幫助他,為什麼?他還有善根,換句話說,還有救,幫助他。教我們讀《了凡四訓》,這部書好,讀了之後才曉得什麼?原來命是自己造的,命可以自己改。怎樣改?斷惡修善、積功累德,就能把命運改過來。袁了凡先生被孔先生算的,這個孔先生是道家的,算命、看相、看風水,高手,真是高手。給他算了流年八字,就是一生的命運,了凡先生每一年跟這個八字去核對,一點都不差。他是個讀書人,每年去參加考試,考多少名,命里算定的。在過去,考中秀才之後,國家就給你一份工資,就是叫你讀書,你不必去工作,國家養你,每年給你多少石米,你的生活就夠了,也能夠養家,雖然不是很富足,但是生活可以過得去。國家培養人才,考取秀才就得到國家的俸祿。每年他得到國家給他的米,那是算多少石、多少斗,一點都不錯,這樣二十年,沒有一年有差錯的。他就死心塌地,再也不打妄想了,為什麼?妄想沒用處,真的是命里定的。

  所以有一次他去訪問一個出家人,雲谷禪師,這也是個高僧,他是學禪的,了凡先生跟他在一起在禪堂裡面,坐了三天三夜不起一個妄念。雲谷禪師看這個人很難得,一般人不可能,三天三夜怎麼會不起一個妄念?於是就問他,說你功夫不錯!三天三夜不起一個妄念,這不是一般人能做得到的。問他怎麼修的?了凡先生很老實,就告訴他,我的命被人家算定了,二十年居然一點差錯都沒有,所以我什麼念頭都沒有了。這個話說了之後,雲谷禪師就哈哈大笑,我以為你是聖人,原來你還是個凡夫。他就問為什麼,為什麼你說我是凡夫?他就跟他解釋,凡夫哪有沒妄念的道理?跟他講命運的道理,命是你自己造的,你自己當然可以改。你二十年命運被人算定了,一點都沒有算錯,你不是凡夫誰是凡夫?這一下把他提醒了,命運可以改。怎麼改法?教他斷惡修善、積功累德,給他功過格。功過格的內容是什麼?就是《太上感應篇》。依照《太上感應篇》裡面所說的,善因善果一定要去做,惡因惡報決定要避免,用這個做標準,斷惡修善。

  他真的就發心,這一發心改過,他真干,發心做三千樁善事。心一發,到第二年參加考試名次就不對了,命里註定的他是第三名,他考到第一名,他就相信了,聽雲谷禪師的教誨。所以命里沒有功名,他得到功名,功名就是我們今天講的學位,碩士學位、博士學位,這他沒有的,他命里只有秀才,結果以後他考中了舉人、考中進士,這命里沒有的。命里沒有兒子,他發這個善願求兒子,果然得了一個兒子,命里沒有的。沒有,得到,那真正叫求得,有求必應。命裡面壽命只有五十三歲,他也沒求長壽,他活到七十四歲才過世,延壽二十一年。我們中國人講七,三個七,三七二十一年。一點都不假!所以你要懂道理,求財富得財富,求功名得功名,求兒女得兒女,求長壽得長壽,哪有求不到的!求不到是你不懂道理、不懂方法,這個是正法。所以佛法裡面的東西太多了,你要是真好好的學,你一生受用不盡。遮這一條,惡不善根心生,能遮不令生,「若欲作惡罪,持令不作,是名陀羅尼」,這叫能遮。不善的念頭能叫你不生,惡罪能夠叫你不作,這些都是屬於總持法門。

  下面又說,「又雲」,還是《智度論》裡面所說的,「菩薩得是一切三世無礙明等諸三昧。於一一三昧中,得無量阿僧只陀羅尼。如是等和合,名為五百陀羅尼門。是為菩薩善法功德藏」。我們先把這段文略略的解釋一下。菩薩得,這個是就是如是,一切三世無礙明等諸三昧,這不是普通人,我們看這一句就曉得這是法身菩薩。十法界裡面的菩薩乃至於佛都達不到這個境界,這個境界是大乘教里通常講明心見性、見性成佛,才能夠得這樣的三昧。它起作用,於一一三昧中,這就是由定開慧,三昧是定,定起作用智慧開了。智慧裡面就是總持法門、就是陀羅尼,因為慧不會失掉,得無量阿僧只陀羅尼。無量三昧起用就是無量的陀羅尼,阿僧只也是無量的意思。如是等和合,這個和合是講定跟慧,叫定慧等持,定能持慧,慧也能幫助定,讓定不失去。法身菩薩所得的三昧永遠不會失去,前面我們看過不生不滅的三摩地。

  十法界裡面的定都有入有出,我們在《地藏經》上看到阿羅漢,阿羅漢是十法界裡面的聲聞法界。婆羅門女母親過世,這個地方給我們很大的啟示,婆羅門女是信婆羅門教的,她是一個有宗教信仰的人,但是她也學佛。學佛違不違背她的宗教?不違背。為什麼?佛教不是宗教,佛教是教育,無論你信仰什麼宗教,你到學校念書沒有妨礙。你看現在學校的這些大學生,信仰宗教不一樣,在一個課堂上課。佛教是師道,它不是宗教,所以婆羅門女也是釋迦牟尼佛的學生,接受佛陀的教育。佛並沒有教她,你要退掉你的宗教,舍掉你的宗教你才能學佛,佛沒有這個意思。所以佛門裡面許許多多信仰宗教的人都跟釋迦牟尼佛學定慧。可是她遇到的阿羅漢,向阿羅漢請教,她母親在生的時候造很多不善業,她心裡想,死了以後恐怕會墮惡道,請阿羅漢幫助她,幫她看看。阿羅漢入定,在定中能夠突破空間維次,能夠看到她母親在哪裡,出定之後告訴她,你母親生在不善的地方。入定他能見到,他不入定見不到,入定之後見到了,才能把事實真相告訴婆羅門女。而且教她,你怎樣幫助你母親,她在地獄受苦,勸她念佛,當時在那個世間成佛的是覺華定如來,運用的是念佛三昧。這是個孝女,為了要救母親,全心全力求佛菩薩幫助。你看一天一夜,她在定中,她入定,在定中,也見到地獄了。這個定就是念佛三昧,幫助她看到地獄境界。鬼王來迎接她,稱她菩薩,問她有什麼事情到這裡來?她說她找她母親。母親什麼名字?悅帝利。鬼王就告訴她,他說悅帝利女承她的孝女,她的女兒給她修積的功德,她已經在三天前生忉利天,她不在此地了。

  我們在經上讀到這一段經文,我們就了解、就明白了,她用什麼超度?用她自己念佛的功德,她念佛的功夫達到三昧。這個三昧在我們念佛法門裡面講,至少是事一心不亂,理一心不亂很難,她是事一心,所以她能夠到地獄去參觀、去訪問。她為什麼能在一天一夜得一心不亂?為什麼?為救母親,她要不拚命、不用功,她母親出不了地獄。她念佛所得的一心不亂是她母親幫助她的,她母親要不墮地獄,她就不會這麼認真去修行,所以她母親有功德、有好處。個別個別論你才明了,為什麼她母親能生天?就是她母親的緣故,她念佛才念到一心不亂,互為因緣,女兒成就這個,幫助母親生天,互為因緣,這麼個道理在裡頭,得搞清楚,一點都不迷信。光目女那一段的故事,那個功夫比婆羅門女就差一截,因為她是夢中境界,人家這是定中,定跟作夢那高很多。所以夢中來託夢,這個我們通常講功夫成片就可以做到,但是要親自到地獄去參觀,這個不是事一心是決定做不到的,事一心就是阿羅漢的境界。所以我們要明理,要知道怎樣修學。

  現在我們也遇到困難,這個困難是災難太多。我是不接觸媒體,我連報紙都不看的,幾十年跟這個斷絕了。你們每天看電視、每天看報紙,所以這些信息你們知道比我多。我是一些同學們,他們在媒體上聽到這些消息,來告訴我,哪個地方又有災難,那個地方又有災難。我聽到了,我明白,我知道災難怎麼發生的,我也曉得災難怎麼樣把它化解,但是人得要相信才行,你真正相信佛,真有解決的方法,你不相信就沒辦法了。我在二十幾歲的時候也不相信,遇到方東美先生引導我入佛門,入佛門什麼?學哲學。在那個時候,對於佛教裡面講感應這些事情,我不相信。在那個時代我學佛,我認為佛教裡面有一部分是高等哲學,另外有一部分是迷信,迷信那一部分我們要把它放棄,哲學這一部分我們要好好認真來學習,我把它分成兩部分。學了十幾年之後,覺得不對,我們以前覺得它迷信的那一部分,發現那裡頭有道理,可能比哲學的道理還要高深,所以以後就不再有分別心了。沒有分別心那就是清凈心,清凈心才能學到真東西。這個誤會普遍的在一些年輕人的身上,年輕人嚮往科學,排斥宗教,我是個過來人,很清楚。佛法裡面講往生,我二十六歲學佛,大概到四十歲以後我才真的接受,才相信,你就知道不容易,真的是古人所說的難信之法。如果不是在經教上鍥而不捨,天天在學習,這一關很不容易突破。

  我學佛到今年五十九年,明年就一甲子,講經教學五十二年。我自己也沒有這麼長的壽命,老師教給我的,可是我也沒有求延年益壽,壽命真的延長了,超過袁了凡,袁了凡才延壽二十一年,我延壽四十多年,我的壽命四十五歲,很不容易。延壽對我很大的幫助,我有這麼長的時間,慢慢把佛法裡面的東西搞清楚、搞明白了,沒有這麼長的時間不可能,所以壽命長有好處。真搞清楚、真搞明白了,往生極樂世界就有把握;念佛往生沒有把握,是沒搞清楚、沒搞明白。要把這個事情搞清楚、搞明白,經教非常重要。經教,尤其要重視一門深入、長時薰修,為什麼?一定是戒定慧三學才能成就。守規矩就是持戒,一門深入,這守規矩,長時薰修就得三昧、就開智慧。所以時間短很難,長時間,還要專心。

  佛法的秘訣就是放下,首先放下自我。我,世間人全把它誤會了,這個身體不是我,都把它當作我,這一生為誰?就是為了個我,為我造作無量無邊的罪業,生生世世在輪迴裡面打滾,這真可憐!學佛之後知道有個真我,這是假我,假我要放下,真我找到了,那就成佛了。真我是什麼樣身體?叫法身。捨棄這個假我,才能證得真我,把真我找回來。真我不生不滅,真我跟自性相應,圓滿具足智慧德相,像佛在《華嚴》、在這些大乘經裡面告訴我們的。定慧等持也就是這個地方講的如是等和合,定慧和合。名為五百陀羅尼門,五百也是表法的,它不是個定數,無量陀羅尼門。這是菩薩善法功德藏,這藏是講不失的意思,善法不失去,功德不會失去,陀羅尼是菩薩善法功德藏。

  下面這一句是黃老居士的註解,「蓋三昧定也。定力發慧所得,說為陀羅尼」。定力,從定開慧所得的總持就叫做陀羅尼。總一切法,持一切義,義是道理、義理,一切法的道理你全明白了。「如《智度論》曰:是三昧修行,習久後能成陀羅尼」。三昧就是定、就是等持,平等、保持,時間久了他就能得定。我今天還遇到一個同修告訴我,在四川有個學佛的居士,今年七十多歲了,修行的功夫很不錯,也是一門深入,長時薰修。我今天跟這個同學說,能不能請他到香港來我們見見面。前面我們發現一個劉素雲居士,五十五歲學佛,一部《無量壽經》、一句佛號,十年不間斷,她成就了,她成就了三昧、成就了陀羅尼。這一位同學也是這樣的,他們傳給我的信息,他也是一部《無量壽經》、一句阿彌陀佛,也有十幾年沒中斷。有第二個了,這是我們修行人的好榜樣。我們天天在講經,天天在勸人,沒有榜樣人很難相信。只要得三昧,一般我們能夠理解,如果真的是一門深入,長時薰修,把萬緣放下,心裡頭只有阿彌陀佛、只有《無量壽經》,這樣修學,應該在三、四年就得三昧,我們前面講的三摩地,他就能得到。得到三昧之後,再有個三、四年,肯定開智慧,這個開智慧就是此地講的陀羅尼。陀羅尼,我們平常怎麼講?一經通了,一切經就通了,陀羅尼就是一切經就通了;一個法門得到,一切法門統統得到了,這是陀羅尼。難在哪裡?難在人沒有恆心,妄念太多,今天想學這個,明天想學那個,搞得太多了、太雜了。這什麼?這叫煩惱習氣。經上講的什麼,佛菩薩天天勸你,不相信,還是相信自己的煩惱習氣,這錯了。真正肯聽佛的話,個個人都成佛,這是真的,一點不假,這說我們凈土宗,沒有一個不成就的。十年的時間不長,很快就過去了,你能把十年抓住,你就成就了。我們看到這兩個人,都是能把時間抓住,他一天都沒有浪費。

  所以修行,有人問我,他說我常常講三個根,他們沒有學三個根,怎麼成就?他們真正能夠把一切都放下,一心一意的一部經、一句名號,他三個根就圓滿。他能做得到,你能做得到嗎?你不如他。他形式上,這三個根是戒律,沒學,可是人家有定共戒,三昧是定共戒,定裡頭有戒,沒有戒他怎麼會有定?陀羅尼這裡頭有智慧,有智慧,智慧開了叫什麼?叫道共戒。這一般人就疏忽了,給他一點,他就明白了。他有,他很高明,這是我們應當學的。我們看到這個好榜樣,自己信心應該就堅定了。你看劉居士,五十五歲開始學,六十六歲成功了。四川這位老居士,我還沒見面,我很想跟他見見面,他今年七十多歲,也是晚年才遇到的,他成功了。我們還沒有到六十歲的人應該有信心,六十歲開始學習,七十歲就成功。印光大師七十歲之前沒有人知道,默默無聞,住在普陀山藏經樓,那也是戒定慧三學增上。七十歲被人發現,有一些在家居士,都是大學教授,到普陀山去訪問、去拜佛,遇到印光法師,跟他一談,這些學者們非常驚訝,遇到真正善知識了,給他在報紙、雜誌上寫文章一宣揚,印光大師出名了。他老人家弘法利生用文字,因為他是陜西人,說話的鄉音很重,講經南方人都聽不懂,所以就很少用言語來講經,用文字。多少人提出問題向他老人家請教,他回答的以後聚集起來,這《印光大師文鈔》,當年在報紙、雜誌上發表,大家曉得了。八十歲圓寂的,你看他弘法時間只有十年,這十年弘法的影響,在中國最近這一百年當中沒有人能夠超過他,無比的殊勝。這是中國古人講的,厚積薄發,他積得太厚了。沒學佛之前他學儒,以儒的基礎,深厚儒家的基礎入佛門,幾十年的功力,所以一發,真正是古人所謂「不鳴則已,一鳴驚人」。這些人都是示現給我們做榜樣的,都是教導我們佛法要用什麼方法、什麼樣心態去修學,你才能成就。

  尤其難得,印祖一生特別重視因果教育,他推薦三本書,讓我們這一代以及往後學佛的,無論是在家、出家,必須要讀,要認真學習,做為根基。這三樣東西就是《了凡四訓》、《安士全書》、《太上感應篇彙編》,特別重視因果教育。現在我們才明白,現在要拯救這個社會,要化解災難,要拯救地球,用什麼?就是因果。人人相信因果,天下大治,地球上災難不起,沒有災難。倫理道德有時候敵不過高名厚利,這個境界現前會明知故犯。但是真正懂得因果,再高的名、再大的利,你不敢動心,為什麼?現在好處、利益得到了,死了以後怎麼辦?心行不善,死了肯定墮地獄。不孝父母、不忠於國家、不尊重長輩、不愛護下一輩,這個業都是阿鼻地獄。墮地獄很容易,從地獄出來可不是那麼簡單,敢做嗎?就不敢了。所以周安士說,「人人信因果,天下大治之道也」。我們知道,不但天下大治,地球上什麼災難都沒有了。「人人不信因果,天下大亂之道也」,地球什麼災難都發生了,就這麼個道理。我們一個人生活在這個世間,實際上非常簡單,每天只要吃飽穿暖,有個小地方可以避風雨,足了,比什麼都快樂。古人講的話,「人到無求品自高」。慾望太多那就愈苦,人把慾望放下就得大自在。放下貪瞋痴,戒定慧就成就了。所以三昧修行,習久後能成陀羅尼,這個話是真的,我們能相信。習這一個字就是把你所學的落實在生活、落實在工作、落實在處事待人接物,學了真有用處,不是學了沒有用處,學以致用。

  「是諸三昧,共諸法實相智慧,能生陀羅尼」。這就是講總持從哪裡來的?是從三昧來的。諸三昧,八萬四千法門統統都是修的三昧,三昧是佛法修行的樞紐,戒定慧,一個得到了一切都得到。我們今天修三昧用什麼?用念佛的方法,持名念佛。用這個方法得到的三昧,在我們凈土宗不叫三昧,叫一心,一心就是三昧,三昧就是一心,名詞不一樣,意思是一樣的。我們用持名念佛得一心,真正得到一心,將一心應用在生活上,自在!用久了,愈用愈有智慧,智慧全現前了,這個智慧就是陀羅尼。《智度論》上這個意思講得好,講得太好了,共諸法實相智慧,這是什麼?自性裡頭本具的般若智慧。所以能生陀羅尼,陀羅尼就是一切法裡頭你都能夠很輕而易舉的掌握到總綱領、總原則。

  「又三昧但是心相應法也。陀羅尼亦是心相應,亦是心不相應」。這個是陀羅尼跟三昧有一點不一樣的地方,陀羅尼也是心相應,也是心不相應,不像三昧,三昧只是相應,沒有不相應這個意思。這個底下有解釋,「陀羅尼是心不相應者,如人得聞持陀羅尼,雖心瞋恚亦不失,常隨人行,如影隨形。蓋《智度論》之義:三昧者,只在心相應時現前。如瓶坯未燒,雖有瓶相,不能盛水。陀羅尼如經火燒成後之瓶器,故能持菩薩無量功德。雖心不相應時(例如心生煩惱),亦常隨人行,如影隨身」。這個比喻很好,說明什麼叫相應、什麼叫不相應。與心相應,我們要記住,老祖宗有一句話說得很好,「人之初,性本善」,心就是性,心性本善,這就相應;不善呢?不善就不相應。換句話說,相應是與善法相應,不相應是不與善法相應,它跟惡法相應,那就不是跟善法相應。所以這裡舉了一個例子,你說三昧,心是定的,可是人一發脾氣,定就沒有了,這經上常講「火燒功德林」,發脾氣是火燒,一發脾氣定就沒有了,定就失掉。但是陀羅尼不會失掉,陀羅尼是智慧,雖發脾氣,智慧不會失掉,這就是智慧。心與善法相應,它起作用,心跟不善法相應,它也起作用,它不會隨著煩惱而喪失掉,它不會,這是陀羅尼跟三昧不一樣的。三昧只是定,陀羅尼是慧。舉的這個比喻也很好懂,不難懂。

  「又《智度論》曰:陀羅尼世世常隨菩薩,諸三昧不爾,或時易身則失」。陀羅尼確確實實世世常隨菩薩,這個智慧是能帶去的。但是定功不行,定功會失掉,煩惱生了,定就失掉,或者有時候易身就失掉,這個易身就是生煩惱,貪瞋痴起來了,你的三昧就失掉。可是陀羅尼雖不失,它要在相應的時候,智慧幫助你做好事,在你貪瞋痴慢現前的時候,智慧會幫助你做壞事,你有很多壞點子,這是我們不能不知道的。「故知陀羅尼一得永得,勝於三昧也」。這是真的,就是三昧很容易失掉,陀羅尼不容易失掉,這些菩薩都證得了。

  【隨時悟入華嚴三昧。具足總持百千三昧。】

  這都是讚歎與會菩薩的大德。下面為我們解釋什麼叫華嚴三昧。「華嚴三昧,乃佛華嚴三昧之異稱」,也就是略稱,把佛字省掉,稱為華嚴三昧。這三昧什麼意思?下面為我們解釋,「以一真法界無盡緣起為理趣」,用現在的話來說,它不是以十法界,它是以一真法界,淺深是從這裡說的。我們今天的學術、學術界,無論是中國、外國,都是依十法界。你從這裡看,佛法自然就高人一等,為什麼?方東美先生說,佛經哲學是全世界哲學的最高峰。這話怎麼解釋?就是佛法是以一真法界無盡緣起為理趣。我們世間的學說從來沒有用這個,都是用十法界的,用十法界就算很高了。現在確實太空物理跟量子力學是講到阿賴耶,阿賴耶在十法界,沒有講到一真法界,一真法界是諸佛如來的實報莊嚴土,沒講到這一層。但是講到十法界,也真的是了不起,不是簡單的事情。一才是真,二就叫妄,一是真。什麼是一?我們能夠把妄想分別執著統統都放下,一真法界就現前,就在眼前,不必到處去找,一切時、一切處無不是一真法界。我們為什麼見不到?我們起心動念,一真就失掉,再有分別執著,對於一真就愈迷愈深,深到回不了頭,把六道輪迴當作真的。經典裡面告訴我們,「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我們也會念,我們也說得頭頭是道,可是不是自己境界,我們依舊迷戀在六道輪迴,你怎麼能懂得?這都是事實真相。迷了,就把一真法界變成十法界。佛教導我們沒有別的,終極的目標,幫助我們回歸到一真法界。一真法界是我們的老家,我們從一真出來的,佛幫助我們回去。一真法界才真正得大自在,這裡頭有圓滿的智慧、有圓滿的德能、有圓滿的相好,像世尊在《華嚴經》裡面所說的,「一切眾生皆有如來智慧德相」,那是一真法界的事情。

  無盡的緣起,這個緣起是講,緣是因緣,講因緣果,起是生起,生起什麼?生起無量無邊的諸法,用法做一個總代名詞。整個宇宙裡頭,我們今天看到的,無量無邊無盡無數的星系、星球,這在太空當中,這是今天講的太空物理,宏觀世界。回過頭來再看,看最小的,微塵,佛經上講微塵,科學裡面講細胞。細胞可以把它分裂,它什麼東西組成的?分子,分子是原子組成的,原子是電子組成的,電子是粒子組成的,粒子是夸克組成的,現在說夸克是小光子組成的,找到最小的物質。這小光子是不是能夠再分呢?現在還不知道。小光子稱為量子,微觀世界。今天科學向這兩個方向發展,兩個極端。這兩個極端能不能統一?在佛法里統一了,叫大小不二,叫性相一如。那奇妙就發現了,一微塵裡面有宏觀的世界,有宇宙,一個小光子裡頭有宇宙,圓滿的宇宙,那個宇宙裡頭也有小光子,那小光子裡頭又有宇宙,重重無盡。這是佛經上說的,科學家還沒發現,重重無盡。這是無盡緣起,這是真理。

  「理趣」,趣是趣向、歸趣,真理所歸趣的地方,在佛法裡面稱這是自性。自性它不是物質,它也不是精神,它什麼都不是,它沒有形相,我們六根接觸不到,就是你眼看不見,耳也聽不到,心也想不到。它是真的,它是宇宙萬有的本體,宇宙萬有是依它而生,才出現的。它什麼都不是,但是一切法都不能離開它。我們講到這個地方,通常有很多同修都在電視或者是電腦屏幕上我們在一起學習,我就把這屏幕比喻作自性,法界無盡緣起就比喻作屏幕上這個畫面,諸位所收的頻道很多,一般都能收到一百多個頻道,那一百多個頻道就像此地講的無盡緣起,你按哪個頻道,畫面就出來了,你不按它的時候,畫面就沒有了。所以屏幕它裡面什麼東西都沒有,但是它什麼都能現,把屏幕代表法性,把頻道裡面現出這些影像比喻作法相。法性能生能現,法相是所生所現,能所是一又不是二。至於變化,變化是識,性沒有變化。所以佛說「唯心所現,唯識所變」。十法界依正莊嚴,種種變化是識。識是什麼?是分別、是執著,沒有分別、沒有執著它就不起變化。那我們就知道,如果我們分別執著很少,變化就很小,如果分別執著很大,它變化就大,就這麼個道理。這人入定了,入定是什麼?入定就把分別執著放下了,他不分別、不執著,那你就能看到很多現象的本來面目,你能看到,我們一般講事實真相。用分別心、用執著心,你只看到法相起變化,像波濤一樣,千變萬化,一切法從心想生。明白這個道理之後,人應該心要定,心要善良,那是真心。回歸到自性,自性裡頭一念不生,不起心、不動念,這就回歸了;起心動念就往外跑了,愈跑愈遠,這個道理不能不知道。

  「達此理趣」,達是通達,你對這個道理,真的搞清楚、搞明白了,「躡解而起萬行」。通達明白,解是了解,通達明了之後變成自己的行為,把這些理變成自己的思想,把它的趣變成我們日常生活行為,工作、處事待人接物這些行為。這是什麼?這是諸佛如來之所行。那恭喜你,你過的是什麼日子?是諸佛如來的好日子,人間沒有,天上也找不到,這個日子就叫極樂世界。所以極樂世界的人,個個都是得華嚴三昧的。「莊嚴佛果謂之華嚴」,你看用什麼莊嚴?用一真法界無盡緣起莊嚴佛果,這就是極樂世界,比華藏世界還要殊勝,「一心修之謂之三昧」。我們如果不知道,那叫迷,這凡夫;知道之後應當放下萬緣,一心專修,這叫華嚴三昧。什麼人修的?法身菩薩修的,不是普通人,我們大乘教里一般講,明心見性之後,他們所修的就是華嚴三昧,沒有見性不行,沒有見性你怎麼能用得上一真法界無盡緣起?你用不上。

  「《凈影疏》曰:如《華嚴》說」,就是《華嚴經》上講的。「彼一三昧,統攝法界一切佛法,悉入其中」。這個三昧就是華嚴三昧,你看華嚴三昧什麼?華嚴三昧裡頭,統攝法界一切佛法。隋唐時代,那個時候有一些我們佛門的大德,也在研究這個問題,釋迦牟尼佛一生四十九年所說的一切法,講的一切經,哪一部經能夠做為代表,統攝四十九年所說的一切法?許多大德們都同意,認為是《華嚴經》,所以稱《華嚴》為根本法輪。就好像一棵大樹一樣,《華嚴》是根、是本,其他一切經是這個樹上的枝葉花果,是這樣的,根本認為是《華嚴》。方東美先生也是這個看法,他把《華嚴經》看作是釋迦牟尼佛一生所說一切經教裡面的概論。我當年跟他學佛經哲學,他就舉《華嚴》,這是佛經哲學概論,這一部書裡頭,佛門裡頭無論是宗門、教下、顯教、密教、大乘、小乘,統統包括在裡頭,一法不漏,《華嚴》就是大總持門,真的是統攝法界一切佛法。《華嚴經》最後的歸宿,我們講理趣,它這個道理最終極的趣向,最終極的趣向是《無量壽經》。怎麼說?《華嚴經》末後的成就是普賢菩薩十大願王導歸極樂,這一段開示非常重要!《華嚴》最後到哪裡?到極樂世界去了。所以這一品,這還是證信序,你看這一品的題目,「德遵普賢」,極樂世界,說實在話是普賢菩薩的世界,普賢菩薩無盡的行門都落實在極樂世界。你要想看普賢菩薩無量無邊無盡殊勝的功德,你到極樂世界去看,那個地方是普賢行的示範點,你到那裡就看到了,所以它歸《無量壽經》。前清乾隆年間彭二林居士,他說「《無量壽經》即是中本《華嚴》」,說得不錯。換句話說,《華嚴經》是大本《無量壽經》,裡面講的內容是一樣的,只是一個說得簡略,一個說得詳細。細說,《無量壽經》就是《大方廣佛華嚴》,略說,《大方廣佛華嚴》那就是《無量壽經》,所以它是一不是二。還有一個小本的,《佛說阿彌陀經》是小本《華嚴》,《無量壽經》是中本《華嚴》,《華嚴經》叫大本,大本《阿彌陀經》、大本《無量壽經》,都行。

  我們從古大德這些說法我們再去研究,研究什麼?「彼一三昧,統攝法界一切佛法,悉入其中」。把這一三昧找出來。我們再找,在《無量壽經》上找,《無量壽經》夏蓮居老居士會集這個本子分為四十八品,哪一品能代表全經,而是全經的核心?這個我們知道,古大德說,第六品四十八願,四十八願是《無量壽經》的核心,而這一品經是阿彌陀佛自己說的,釋迦牟尼佛為我們轉述。四十八願有四十八條,它的中心是哪一條?這個古大德講了,第十八願。十八願是十念必生,歸到哪裡去?歸到一句南無阿彌陀佛。這我們找到了,四十八願就是第十八願的展開,第十八願展開來就是四十八願,四十八願再展開來就是《無量壽經》,《無量壽經》再展開來就是《華嚴經》,《華嚴經》展開來就是釋迦牟尼佛四十九年所說的一切經。於是我們曉得,彼一三昧是什麼?就是這一句名號,這一句南無阿彌陀佛六個字,這六個字統攝法界一切佛法,不就是這個意思嗎?我們傳這一句佛號,就把統攝法界一切佛法傳給你了。

  阿彌陀佛很多人會念,阿彌陀佛究竟是什麼意思,沒人知道。在這裡我們才曉得,這一句阿彌陀佛是十方三世一切諸佛所說的佛法,核心。無論講什麼法門,都沒有辦法超越,它是一切佛法的最高峰,它是一切佛法的究竟處。所以什麼都不懂,什麼也沒學過,就是念這一句阿彌陀佛,念上幾年,他預知時至,他自在往生。那是什麼?他真的是放下萬緣,抓住一切諸佛法的總綱領,他找到了,這個總綱領就是一句阿彌陀佛,這還得了!諸佛如來、祖師大德慈悲到極處,把這個秘密傳給你,你不知道。你真的得了這一句南無阿彌陀佛,所有一切佛法你全得到了,這邊講念佛三昧,統統得到了。為什麼?它是自性,圓滿的自性。所以這一句名號是自性的德號,宗門裡面大徹大悟、明心見性,還不就見的這個阿彌陀佛嗎?阿彌陀佛什麼意思,你要曉得,你就不懷疑了,無量覺,這是梵語,翻成中國意思,阿翻作無,彌陀翻作量,佛翻作覺,無量覺,無量覺就是統攝法界一切佛法。

  「《八十華嚴》曰:爾時普賢菩薩入廣大三昧,名佛華嚴。又《六十華嚴》曰:普賢菩薩正受三昧,其三昧名佛華嚴。《法界記》云:言華嚴三昧者,解雲,華者,菩薩萬行也。何者?以華有生實(指果實)之用,行有感果之能。雖復內外兩殊,生感力用相似。今即以法託事,故名華也。嚴者,行成果滿,契合相應,垢障永消,證理圓滿,隨用贊德,故稱為嚴也。三昧者,理智無二,交徹熔融,彼此俱亡,能所斯絕,故云三昧也」。這一段話前面引經《八十》、《六十》,講的意思都一樣,都是說的普賢菩薩,他所得的三昧就叫做佛華嚴。華嚴三昧什麼意思?《法界記》裡頭有解釋,華者,菩薩萬行,表這個意思。所以我們在佛前供花,要知道供花不是給佛看的,是表法的,花代表行門。這裡解釋,華有生實,實就是果實,植物先開花後結果,花開得好,我們就知道果一定結得好。菩薩六度萬行有感果之能,六度萬行是因,你修因將來一定有果報,六度萬行所感的果就是佛華嚴。雖然內外兩殊,生感力用相似,這個花是從外面說的,是從植物來做比喻的,菩薩修行這是內,修六度萬行這是用的內功,內外雖然不一樣,但是修因感果這個道理是相通的,所以生感力用相似。今即以法託事,故名華也,所以花是比喻。

  嚴,嚴是莊嚴,從果上講的,行成果滿,修行成就了,果報就現前。菩薩善心善行,菩薩的心就是大菩提心,真誠、清凈、平等、正覺、慈悲,這是菩薩心。菩薩的行,我們常講的,三學(戒定慧)、六度、六和敬、普賢十願,這都是綱領,展開來就稱之為萬行。行成果滿,契合相應,與性德相契合,與無盡緣起相應。垢障,垢是煩惱,障是業障,永消,永遠消除了,沒有了。證理圓滿,這個理是心性,明心見性。隨用贊德,用是起用,起什麼用?度化一切眾生,展現出菩薩無盡的德行,《還源觀》上講四大類:隨緣妙用、威儀有則、柔和質直、代眾生苦,展現出這些,這叫嚴。再解釋三昧,理智無二,理是體,智是用,理是自性,智是自性本具的般若智慧。交徹熔融,彼此俱亡,菩薩起用的時候,不起心、不動念、不分別、不執著,彼此俱亡,能所斯絕,這叫三昧,這個不是普通的三昧。今天時間到了,我們就學習到此地。

文字檔下載地址【http://www.amtb.tw/02/02-039-0122.xml】;

凈空法師影音圖文檢索中心(http://ft.hwadzan.tw/)輸入本文檔案名「02-039-0122」,回車,即進入本文的網頁;

凈空法師影音圖文檢索中心(http://ft.amtb.tw/)輸入本文檔案名「02-039-0122」,回車,即進入本文的網頁。


推薦閱讀:

凈土大經解演義  (第三四九集)
大安法師:學凈土宗須下鈍功夫
凈土大經解演義  (第四五六集)
凈土法門:生命輪迴,宇宙奧秘--學佛網
念佛往生極樂凈土的原理分析--學佛網

TAG:凈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