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為何說靈魂不滅,究竟是什麼在六道中輪迴?

  佛教將眾生分為十種,有四種眾生不必進入輪迴,即佛、菩薩、聲聞、緣覺,這些眾生通過修鍊而達到了不死的涅槃境界,但剩下的六種眾生,還得在六道中繼續輪迴。所謂的六道,即是天道、阿修羅道、人道、餓鬼道、畜生道和地獄道。  

  佛教主張人的生命非常非斷,因為生命非常,所以任何人、任何生命都有生有死;因為人死非斷,所以人死並非一了百了,而是有一種新的生命斷起,六道輪迴就是這種理論的形象化。人和其他眾生總是無休止地在這六道中生死又死,死了又生,如果不修鍊的話,就永遠無法擺脫這六道輪迴之苦。  

  所謂的天道包括三界二十八天,即常說的神仙居住的地方。佛教認為,儘管天道眾生的壽命很長,但還是有生有死,,無法擺脫輪迴之苦。阿修羅道即是人們所說的魔界,他們居處近似於天神,但又不具有天神的德行和受用的生命形式。人道中居住的即是人類,有八種苦,保有研習佛法才能解脫生死。畜生道居住的是除了人類之外的各種動物。餓鬼道居住著常受飢餓之苦的一類生命。地獄道中極其黑暗也極其殘酷,那是的眾生受著無休無止的折磨。

  這六道即是眾生死後可能要去的地方,是眾生可能有的生命形式。天道、阿修羅道和人道,是三種比較好的生命形式,稱為三善道;而畜生道、餓鬼道和地獄道是三種不好的生命形式,故稱三惡道。佛教傳入中國後,六道輪迴的思想也傳入中國,由於民間不知阿修羅道為何物,所以一般將其去掉,只說是五道輪迴。

  六道中的眾生儘管有長有短,但都有生有死,並且不會總生於一道。依佛教看來,人死後將生於何處不是命定的,更不是偶然的,而是由於做生前的行為所決定的。多行善事,死後會生於三善道;多行惡事,死後會生於三惡道。這種由生前行為善惡決定下世生於何處的理論叫做因果報應。所依據的就是業因,包括身業、口業和意業三種。有什麼樣的業因就會產生什麼樣的果報,且都是自己做來,自己受報,不可替代。  

  佛教所說的六道輪迴對於生死作了一個很好的註解,但是佛教在講人生時,又認為人是由五蘊組成的。而五蘊又都是空幻的,所以諸法無我,人生是幻。既然無我,那麼六道輪迴中又是「誰」在輪迴呢?想要確切解釋這個問題是很困難的,因為活著的人沒有死亡經驗,死去的人不能回來告訴死後的情況,這個問題似乎是個死結。解開這個死結的是大乘空宗的中道觀,一方面承認六道輪迴中有一個「俗我」,另一方面又指出這些東西都是不真實的假有,不可執著。

  佛教大乘有宗與大乘空宗關於誰在輪迴的觀點不同,他們認為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是內識的變現,都是虛假不實的,只有「識」才是唯一的真實。人有八識,即眼識、耳識、鼻識、舌識、身識、意識、末那識和阿賴耶識。其中阿賴耶識是一個實有的恆常的實體,這個實體就是「我」,生起執著,永無休止,形成了強烈的自我意識,在人死之後,就是這個阿賴耶識在六道中輪迴流轉。  

  在六道中輪迴的,即是我們常說的「靈魂」,佛教大乘空宗認為是「俗我」,大乘有宗認為是阿賴耶識。儘管有些分歧,但佛教為說明其六道輪迴的觀點,並觀人行善戒惡,是相信靈魂存在的。從東晉到南北朝,佛教在中國的傳播和發展進入了一個高峰期,中國的僧俗和朝廷的士大夫們對於靈魂不死等理論進行了長期的爭論,至今這仍是爭論的一個焦點。

  其實國人所理解的「靈魂不死」和印度佛教中的「不斷滅論」是不一樣的。因為在佛教傳入中國之前,中國自身就有靈魂不死的觀點,國人認為,人是由陰陽二氣組合而成,陽氣構成人的精神,陰氣構成人的形體,人死後精神和形體可以分離,形體雖然死亡了,但精神仍舊獨立存在。儘管有許多士大夫對此進行了猛烈的批判,比如南北朝時期的范縝,他就寫《神滅論》全面否定了佛教理論。但不管爭論的結果如何,佛教的六道輪迴的觀點和中國傳統的靈魂觀點相互結合後,很快就被大眾所接受,並因此形成了中國人對生死的獨到詮釋。


推薦閱讀:

輪迴個案
希阿榮博堪布:六道輪迴真實不虛 不記得不等於沒有
六道有輪迴,蒼天饒過誰,你可知「六道輪迴」中的六道是哪六道
用PPT的形式來講述一個複雜的科幻輪迴電影,本片做到了|《堤》
六道輪迴業系苦相

TAG:靈魂 | 輪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