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要學會表達——如何讓孩子接納你的愛
打孩子或是罵孩子確實是能很快見效,但是媽媽們往往都忘記了孩子害怕的是被打這個結果,並不是認識到錯誤的行為,他們心裡都會想:現在我沒有辦法反抗,但是我會找機會反抗的。一次又一次的挨打,只會讓親子關係越來越緊張,溝通越來越少。
這種處理方法並不能從本質上解決問題,只能讓他暫時記住「教訓」。就像例子中的王女士,她兒子並沒有一頓打罵而告別網路遊戲,興許他兒子還覺得自己玩遊戲有理呢。因為通過打罵是很難讓孩子從思想上意識到自己的錯誤的,不從思想上解決問題,就不會一勞永逸。
那究竟如何對待犯錯的孩子呢?
當孩子有了過失的時候,恰好是教育的良機。因為,內疚和不安使孩子急於求助,在這樣的時刻,他們明白的道理更能刻骨銘心。此時,媽媽應保持冷靜,既不要簡單粗暴地訓斥,也不要毫不在意,而應當講清道理,指出彌補過失的方法,讓孩子吃一塹長一智,從過失中學到有價值的東西。不妨從以下幾方面入手:
1、媽媽首先應該平息自己的情緒
讓自己冷靜下來,才有可能睿智地處理孩子的問題,不要讓情緒左右你對孩子的處理方式。
2、給孩子解釋的機會。
有的媽媽性子特別急,當孩子犯錯時,不給孩子解釋的時間和機會,先打罵一頓再說。其實媽媽的這種做法是很自私的,打罵孩子僅僅是為了發泄自己的怒氣,緩解自己的情緒,絲毫起不到教育的目的。
有時孩子犯錯並不是出於本意,而是想幫助媽媽做點事,只是由於自己的經驗和能力不夠才犯錯的。比如有個小女孩本想幫媽媽洗碗,卻不小心把碗打碎了。如果媽媽不聽孩子解釋而打了孩子,其結果是打擊了孩子的積極性,以後孩子再也不會幫媽媽幹活了。
3、體諒孩子的過失。
在生活中,有時媽媽也會出現這樣那樣的過失,更何況是不諳世事的孩子。因此,面對孩子的過失,媽媽要學會制怒,以一顆平常心來對待,把它看作是正常現象,是孩子成長中不可避免的。媽媽要心平氣和地給孩子講道理,幫助孩子分析過失所在,並指出改正的辦法。
如果媽媽能包容孩子的過失,那麼孩子也會學會包容他人,這是一種多麼可貴的品質啊。如果對孩子暴打一頓,也不可能起到教育孩子的目的,相反有可能讓孩子從媽媽那裡學會了用「武力」解決問題。
4、區別對待孩子的過失。
孩子的過失分為偶然性過失和主觀性過失。偶然性過失,一般是由於孩子無心或無意間所犯的過失。對待這類過失,媽媽要原諒孩子,並幫著孩子分析和解決問題。
而主觀性過失,主要是指孩子由於故意或判斷過失造成的過失。就像例子中王女士的兒子逃課玩網遊,對待這類過失,媽媽一定要嚴肅認真,給孩子講清楚過失所在以及危害,並要督促孩子改正。
5、教孩子學會自我教育。
有時孩子無意犯了錯,還沒等媽媽批評教育,自己已經開始後悔、反思並自我教育了。因此,當孩子犯錯時,媽媽可以引導孩子自己尋找原因並加以改正,這樣孩子對自己所犯的錯會有更深刻地認識,改正過失的自覺性也會更高,以後就會少犯或不犯同類的錯。
6、輔以適當的懲罰。
在面對孩子故意犯錯或是屢教不改時,一定要加以適當的懲罰。但懲罰絕對不是體罰。比如:罰孩子讀一本沒有看過的書,讓他講給你聽;比如將許諾帶他去旅遊的計劃推遲到他不再犯錯時等等。
當你面臨的是不懂事的孩子時,只要媽媽們用一顆博愛寬恕的心去包容他們的過失,用更恰當的方式去處理問題,正確的引導他們的人生方向,那麼他們就會踏入健康成長的光明大道上來。也許媽媽在他迷途往返的時候對他指點迷津的話語,會像冬日的炭火一樣溫暖他的一生,會像嗡鳴的警鐘一樣激蕩在他的心頭。
【給媽媽的小建議】
「黃金棍子出好人」的教子方法已經過時了,現在這個年代,由於早期教育等等,使得這些小孩子一個個都非常聰明,懂事。也就是說他們完全可以聽懂大人對他們的教導,也完全有能力通過媽媽和老師認識到自己所犯的錯誤,知錯就改。經常地打罵,唯一可以肯定地是,會造成損害孩子的個性發展以及健康的惡果。
孩子的成長從某種意義上講就是不斷減少過失的過程。善待孩子的過失,其實也就是對孩子進行正 確引導,使其避免再犯同類的過失或錯誤。作為媽媽,無論孩子所犯的過失是大是小,都應該努力以心平氣和的心境來對待;暴怒對待孩子,不但於事無補,傷害了 孩子,還會掩蓋了過失的本質,可能會讓孩子一錯再錯。
其實,孩子犯錯是很正常的。面對孩子的錯誤,如果媽媽不注意教育方式,不分青紅皂白地批評、責罵、懲罰,不但不能讓孩子改正錯誤,相反會使孩子形成膽怯、退縮或者是叛逆、攻擊等不良心理。所以,包容孩子的過失,以平靜的心態對待孩子的過失,才是最好的教育方法。
孩子有自己的自尊心和獨立人格,要改正他的錯誤,也必須讓他對錯誤有所認識、有改過的願望,否則,即使是棒打責罵也起不到效果。
7.理解孩子的情緒,做他的知己
快樂與人分享,會變成兩個快樂;悲傷與人分擔,將只剩下半個悲傷。媽媽要學會與孩子一起分享喜怒哀樂,在分享的過程中,媽媽與孩子的關係會越來越親密,心與心貼得更近
分享是世界上最為美好的品質之一,當你願意和別人分享的時候,你便成為了一個慷慨的人。只是,不知道你有沒有想過,當你的分享並不為人們所重視的時候,你又是怎樣的心情呢?
孩子還很小的時候,總是喜歡和我們分享許多東西,比如在路邊看到了一朵美麗的鮮花,比如穿上了一條新買的裙子。孩子們總是叫叫嚷嚷的,把他們所發現的一切美好事物都告訴最親近的人,於是有一天,也許我們非常忙碌,於是我們便對這些分享開始敷衍。慢慢的,我們發現,孩子不再與我們分享了,當我們想走進他們的世界的時候,他們已經關掉了那扇大門。
我們總是借口非常忙碌,於是把孩子獻給我們的那朵司空見慣的鮮花隨意擺在一旁。我們總是四處奔波,以至於面對孩子得意洋洋地把優異的成績單放到手中時,也在打著呵欠。我們總是在不知不覺中拒絕了孩子的分享,卻還充滿疑問,為什麼孩子什麼都不願意和媽媽說。
試著去重視孩子的一舉一動吧,當他想告訴你一些事情的時候,用心去聆聽。在忙碌的生活之中,也許孩子帶給你的,並不是附加的忙碌,而是輕鬆的歡愉。每天結束的時候,好好想一想,今天寶貝和我分享了什麼呢。當你能回想起來的時候,如果當時忘記了回應,記得在睡前告訴孩子,你非常開心他和你分享的這一切。
分享使孩子不再孤單,分享給孩子帶來愛的曙光,分享給孩子送去前行的希望,分享能使孩子身心健康地成長。因此,媽媽要學會和孩子分享喜怒哀樂。
那麼,媽媽應該怎樣做呢?
1、耐心傾聽孩子的訴說
媽媽面對孩子所做的事情,不管是好事還是壞事,都要先聽孩子的解釋,去了解孩子的心聲,不能先入為主,任憑主觀武斷地下結論。媽媽的不當行為,會使孩子的心靈受傷。
2、珍惜孩子愛的表達
分享是快樂的,無論是分者還是享者,都能體驗到溫情的傳遞,感受到愛的表達。所以,當孩子對媽媽有愛的表達時,媽媽一定要重視和珍惜。
3、用心體驗孩子的喜怒哀樂
孩子與媽媽分享自己的喜怒哀樂,媽媽要用心體驗這一切,與孩子一起分擔喜樂憂愁,產生心理上的共鳴,而不是不顧孩子的心情,隨口應付。否則,與孩子分享的效果適得其反。媽媽要和孩子多交流。只有交流,才能傾聽孩子的心聲,才能鼓勵孩子說出自己的喜怒哀樂,才能與孩子一起分享成長。
4、及時排解孩子的煩惱
孩子遇到了什麼煩心的事情,因為經驗不足或者是看問題不全面等原因,心情一時調整不過來,媽媽此時要及時分擔孩子的痛苦,並且做好引導工作,有效地排解孩子的心理困擾,讓孩子從陰影里走到陽光中,恢復快樂與活力。
只有母親自身處於良好的狀態,孩子才能感受到母親傳達的幸福,這種幸福感是由衷的,由內而外散發的,整個家庭會在這種幸福感之下真正地放鬆呼吸。
所以作為現代的母親,要學會善待自己,適當的給自己放個假,調整自己的好情緒,這樣孩子就不會在你的焦慮和緊張中度過。成功的母親需要調整好自己的心態,安排好生活,保持好形象;放鬆身心,學會享受快樂。
(本文屬個人原創,未經允許,不得轉載)
----------------------
推薦閱讀:
※孩子學美術絕不是技能的學習,情感和思維表達才是最有意義的
※如何進行思路清晰的表達?
※職場如何表達你的敬意
※熟記這些英語口語表達,碰見外國友人也不用慌,愉快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