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百日共修上師瑜伽(六)
(二)七支供
第三、懺悔支 無始所積罪墮皆懺悔 懺悔支主要對治嗔恨心和害心等煩惱。懺悔時必須要具足四種對治力。 所依對治力:有外在的所依對治力和內在的所依對治力。外在的所依對治力是明觀福田,內在的所依對治力是發菩提心。做懺悔時,發菩提心非常重要。我們本具的佛性被妄想、分別遮蔽了。通過懺悔去掉這些障礙,本具的光明與佛性,無漏的功德就會自然顯現。我們懺悔、消除業障,不是為了獲得健康等暫時的利益,而是為了獲得解脫成佛的果位。我們解脫成佛也不是為了自己,而是為了眾生。自己要先到達彼岸——成佛,然後再度化父母眾生,幫助他們到達彼岸、解脫成佛。這樣我們就要消除業障。以這樣的發心進行懺悔,就是內在的所依對治力。
外在的所依對治力,就是前面所講的明觀福田的內容,即自己的根本上師以及歷代傳承上師、本尊、空行、護法及其眷屬等浩如煙海般的殊勝壇城。 厭患對治力:是對自己以身口意造下的惡業生起悔恨之心。 自性罪主要包括:1、十不善業;2、五無間罪;3、近五無間罪;4、四重罪;5、八邪罪等。 1、十不善業:(1)身三業:殺生、偷盜、邪淫;(2)口四業:妄語、綺語、惡語、兩舌;(3)意三業:貪心、害心、邪見。2、五無間罪:(1)殺父;(2)殺母;(3)殺阿羅漢;(4)出佛身血;(5)破和合僧。
3、近五無間罪(與五無間罪相似的五種重罪):(1)污比丘尼;(2)殺見道菩薩;(3)殺有學僧伽;(4)奪僧伽資具;(5)拆毀靈塔。 4、四重罪:包括居智者之首位、享用密咒師的財產、居比丘頂禮之前、享用修行人的食物。 (1)居智者之首位。應該恭敬、尊敬有智慧的人,讓他坐在前面或坐在上面。若是對智者有不恭敬的心態或行為,是一種重罪。 (2)享用密咒師的財產。若是不擇手段地佔用修密法有成就之人的財產,也是一種重罪。(3)居比丘頂禮之前。在顯宗里,尤其是小乘里,比丘是具足圓滿戒的人,是最值得尊重的人。若是對比丘不尊重或有輕視的態度,也是一種重罪。
(4)享用修行人的食物。在深山裡修持或在生活各方面比較困難的修行人,他們得到食物或籌備資具非常不容易,若是你輕易地享受這些食物或使用這些資具,也是一種重罪。 5、八邪罪:包括謗白法、贊黑法、障礙行善者積資、擾亂信士之心、已入密乘者背棄上師、已入密乘者遠離本尊、已入密乘者脫離道友、已入密乘者捨棄壇城。 (1)謗白法(正法):誹謗正法。 (2)贊黑法(邪法):讚歎邪法。現在是末法時期,魔化現的上師、邪師或邪法非常多,大家一定要注意,不能輕易地讚歎或誹謗。若是要讚歎或誹謗,一定要黑白分明,否則容易犯這兩種邪罪。
(3)障礙行善者積資。比如自己的先生或太太是信佛的,他(她)要積累資糧,自己卻阻礙,這也是一種邪罪。 (4)擾亂信士之心。信士指的是對法有具足信心的人。有些人對上師非常有信心,如果對他們說些擾亂人心的話,比如說這個法如何不好,或者有比這個法還殊勝的法,或者說上師如何不好,還有比這個上師更好的上師等,也是一種邪罪。自己生不起信心,還影響他人。每個人的緣分、根基不同,既然他人生起了信心,自己就不能說三道四擾亂他人的心,否則也是一種邪罪。 (5)已入密乘者背棄上師。比如已入密乘者在上師背後說壞話或做壞事,違背或背棄上師,也是一種邪罪。 (6)已入密乘者遠離本尊。應該在每天或固定的時間裡修持本尊。若是長期不修持,也是一種邪罪。(7)已入密乘者脫離道友。真正的金剛道友是修行上的伴侶,也是成就的助緣。若是長期離開同修道友或金剛道友,不重視共修,也是一種邪罪。
(8)已進入密乘者捨棄壇城。進入密乘要設置壇城或親近壇城。若是不設壇城或不親近壇城,以輕視的態度或長期捨棄壇城,也是一種邪罪。 因為以前沒給大家講解過四重罪和八邪罪,所以在此處給大家仔細地講解一下。這都屬於造業、造罪。 此外,還有我們會犯的別解脫戒、菩薩戒和密乘戒等。 對往昔所造的惡業、罪孽,生起了無比的畏懼、懺悔之心,這是厭患力,即破惡力。自己對所犯下的罪業,有些能想到,有些想不到。無論自己能否想到,佛菩薩都一清二楚。在上師等對境面前,自己要不覆不藏、發露懺悔。返回對治力:從今以後誓不再造這些罪業,不再犯這些戒律。這樣堅定的決心就是返回對治力,也是恢復力。
現行對治力:在此處,觀想一切罪障變成黑團匯聚在自己的舌頭上,通過修上師瑜伽的所依境,上師、諸佛菩薩身語意放射出光芒,照耀自己,加持自己,洗掉污垢,凈除了自己的業障、病障、魔障等罪障,使自己得以清凈。這也是一種懺悔的方法。 業障沒有功德,通過懺悔能清凈,這是業障的功德。修行的過程就是懺悔的過程,懺悔的過程就是知錯改錯的過程。任何時候都要以佛法對照自己,改變自己,改正自己,這才是真正的、實實在在的懺悔,這是非常重要的。否則,念再多的經咒,做再多的善事,也很難消除罪障。大家一定要明白懺悔的重要性,盡心儘力地取捨。若是能這樣處處反省、懺悔,如理如法地精進修行,嗔恨心、害心等煩惱自然就會無影無蹤,這是懺悔支。 第四、隨喜支 輪涅一切諸善作隨喜隨喜主要是對治嫉妒心。別人有功德了,修行有進步了,有成就了,得到表揚或獎勵了,問題回答得好了,得到世間的一些利益了……雖然自己沒有勾心鬥角,但心裡卻高興不起來,歡喜不起來,這叫嫉妒。現在我們就要對治這樣的煩惱和習氣,修喜心,隨喜他人的功德。
現在人都會說「隨喜」,一開口就是「隨喜」,到處都是「隨喜」。但都是口頭上、表面上的隨喜。內心真的隨著他人歡喜、高興,心裡真的有那種喜悅,這叫隨喜。若是沒有真心隨喜,表面上卻說隨喜,就是騙人的。 隨喜這種心態直接對治了嫉妒心等煩惱,力量不可思議。佛講隨喜的功德非常大。比如,一個人歷盡了千辛萬苦,付出了無數心血,修建了一座寺院,這是一件特別困難的事。而你什麼也沒有付出,僅僅發自內心地隨著歡喜了,就能獲得同樣的功德。也許你隨喜的功德還超越了他親手建寺廟的功德。為什麼呢?因為他在建寺廟的過程中也會造一些業。寺廟建成了以後,作為凡夫,他心裡會覺得自己很有善根,很了不起,也許有這樣的傲慢、執著等不好的心態。而隨喜者沒有這些,在這個過程中也沒有造業,所以僅僅隨喜也許就超過了行善者的善根。 曾經有一個公案。從前,印度的一位國王勝光王,迎請世尊以及眷屬,供齋四個月,還供養其他一切受用。當時有一位以行乞為生的貧女心想,勝光王是因為往昔所積累的福德力,才成為擁有榮華富貴的君王,如今遇到了釋迦牟尼佛這樣殊勝的福田,又積累了這麼大的福德資糧,實在是太稀有、太好了!她完全是發自內心地生起了歡喜心,因此而獲得了無量的福德。世尊清清楚楚地知道此事,傍晚迴向功德的時候,世尊對國王說:「你所積累的福德、善根是迴向給你自己,還是迴向給比你福德善根更大的人?」國王心想:不可能有比我福德、善根還大的人。於是就說:「誰的善根大,就迴向給誰吧。」世尊就念了那位貧女的名字做了迴向。剛開始國王還很大方,但世尊連續三天都是這樣做的迴向。勝光王心裡十分不悅,於是與諸大臣商議對策。 大臣們最後獻策:明天世尊和他的眷屬前來應供的時候,我們多做些飯菜,讓飲食溢到器具外面,等乞女來撿的時候,我們就連趕帶打攆她走,一定會有效果。國王同意了。到了第二天,那位貧女又來的時候,受到了阻攔,遭到了毆打,不由得生起了嗔恨心,摧毀了善根。當天佛陀便念國王的名字做了迴向。這裡主要講的是隨喜的功德。乞女僅僅是發自內心地隨著歡喜了,沒有做別的,她的善根、福德就超過了國王親自做的善根和福德。這是佛親口講的。所以隨喜的功德不可思議啊!
我們看到他人積累福德和善根,內心不能不高興。誰有進步,誰有成就,就應該隨喜誰,讚歎誰。你再嫉妒,也影響不到他的成就,也無法阻礙他的進步,所以是沒有必要的。但是人都有這種煩惱和習性。很多人明明知道這樣做沒有意義,但是也控制不住。 大家若是真心想隨喜,想改變,就要多看他人的功德,多看他人的優點,多看他人的善根和福德,多隨喜。即使別的什麼都不學不修,只要能真正發自內心地隨喜他人,這本身就是最殊勝的一種修法。隨時隨地,何時何地憶念他人的功德,觀察他人的善根和福德,即使不念經、不念咒,只隨喜,就能獲得與他人同樣的善根和福德。 善根有有漏的,也有無漏的。我們要隨喜一切。憶念佛的願力,憶念佛在因地的修持以及佛斷證圓滿的功德,然後生起歡喜,心裡高興:「佛當時發了那麼殊勝的願啊!哈哈!佛經歷了三大阿僧祇劫,為了四句正法捨棄了無數次的生命,那麼精進啊!哈哈!」不是表面上這樣笑,而是發自內心地高興。你在心裡笑,別人看不到,聽不到。不然別人或許會認為你是瘋子。這樣去憶念佛、菩薩、阿羅漢的功德,去想一般的補特伽羅——修行人的功德,然後在心裡生起歡喜。這是一種功德,是一堂課,也是一種殊勝的方法。若是能這樣腳踏實地地修,一定能成就。 功德有有漏的功德,有無漏的功德。什麼叫有漏的功德?從本體的角度講,勝義諦所攝持的一切善根都是無漏的,屬於世俗諦的一切善根都是有漏的;從道的角度講,在資糧道和加行道所積累的善根都是有漏的,在見道和修道所有的善根都是無漏的;從善根本身來說,一切福德資糧都是有漏的,智慧資糧都是無漏的。二者也有合為一體的時候,分開安立時是這樣區分的。從修行過程中的入定和出定的角度來講,聖者入定所做的善根都是無漏的,出定後所做的善根都是有漏的。從助伴的角度來講,相似、真實智慧所攝持的一切善根是無漏的,沒有被相似和真實智慧所攝持的所有善根是有漏的。有漏、無漏的善根有很多種,角度不一樣,在有漏或無漏的狀態下,所做的善根也有所不同。在這裡我們要隨喜有漏、無漏的所有善根。 有的人可能會有疑問:「佛、菩薩或阿羅漢的善根基本上都是無漏的,而我是一個凡夫,若隨喜他們的善根和成就,也能得到如是的善根和成就嗎?」從善根本身的角度來講,能得到如是的善根與成就。但是有漏和無漏的善根是以有智慧或無智慧劃分的。若是你自己的相續沒有成熟,只是普通的凡夫,你隨喜佛、菩薩、阿羅漢的功德、善根或福德,得到的也是有漏的。我們這些普通的凡夫所積的善根是有漏的,佛、菩薩、阿羅漢隨喜我們,是不是得到的善根是有漏的?不是,因為他們的相續已經成熟了,相續中的善根是無漏的,他們隨喜所得到的善根、福德也是無漏的。所得到的善根和福德是有漏還是無漏,主要根據隨喜者自己的相續和心態來區分。 隨喜善根非常重要,不要嫉妒任何人,嫉妒心的過患非常嚴重。尤其嫉妒金剛道友是非常不好的緣起,生生世世都會出現這種問題。我們是已經發過菩提心的人,已經進入了密乘、金剛乘,應該將一切觀為清凈、圓滿,應該利益、幫助眾生。你現在沒有直接幫助、利益他們,他們自己就獲得了成就與利益,這時你不能不高興。否則,說明你的慈悲心不到位,說明你的菩提心沒有發出來,更不用說進入密乘了。 我們是大乘行者,是金剛弟子,不能有這種不好的心態和行為。我經常講,把自己放在最低處,把他人放在最高處,只為他人不為自己,這是一種成就的要訣。真正把自己放在最低處,把他人放在最高處;真正把自己的利益放在最低處,把他人的利益放在最高處時,你已經圓滿了,成就了。因為你已經放下了自我,放下了自私,這叫開悟,叫成就。 有些人哪有成就,哪有開悟啊?以自己為重,把自己放在高處,把他人放在低處,把自己的利益放在最重要的位置,把他人的利益放在最次要的位置,這是凡夫。以他人為重,以自己為輕;以他人的利益為主,以自己的利益為輔,自己怎麼都行,這是菩薩。 真正發出菩提心了,真正進入密乘了,不會求自己的解脫成佛。自己是否成佛無所謂,自己是否解脫無所謂。為了眾生,自己下地獄都可以。我們看陀美仁波切、華智仁波切是怎樣發願的?他們臨終時沒有發願到西方極樂世界,而是發願到地獄利益眾生。文殊菩薩、地藏王菩薩是怎麼發願的?「自己成佛不重要!」「地獄不空,誓不成佛!」文殊菩薩實際上已經成佛了,但他不示現成佛,示現的是菩薩,就是永遠以菩薩的形象利益眾生。觀音菩薩也是這樣。觀音菩薩為什麼示現千手千眼?不是為了美,不是為了自己,而是為了利益眾生。千手千眼只是一種相,實際上代表了他的發心與願力。我們看西方三聖佛像,阿彌陀佛是跏趺坐,兩位菩薩在兩邊是站立的姿態。他們為什麼不坐著?表示菩薩就是不停地、不間斷地利益眾生,連坐一下的時間都沒有。我們是怎樣發願的?「我在修大乘佛法,我在修密乘,我要解脫,我要成佛,我要、我要……」都是「我要」!永遠是「我要」! 勇敢一點,心量放開一點,遭受一些災難、磨難也是好事!有一點點頭痛了,家裡有事了,家人不高興了,心裡就有壓力了。不高興就不高興唄!凡夫就是這樣,今天高興,也許明天就不高興了;明天高興,也許後天又不高興了。沒有永遠的不高興,也沒有永遠的高興;沒有永遠的態度好,也沒有永遠的態度不好,很正常。有的人怕開除,怕離婚。開除就開除,只是幾百塊錢、幾千塊錢的工資,算什麼啊?解脫重要,還是那點工資重要?「說得輕鬆,到那時我怎麼生活啊?」沒有事,若是命中沒有餓死的因緣與果報,你怎麼也不會餓死的;若是命中有這個因緣,即使你找一百個工作也沒有用,到時候也會餓死的。離婚也是同樣的,若是緣分盡了,你再努力也沒有用;若是緣分沒盡,不會有事的。 做自己的主人吧!有的人永遠是煩惱的奴才,永遠是別人的奴才。從小到大,我從來都是自己做自己主,我自己願意做什麼就做什麼。自由的人是幸福的人,不自由的人是可憐的人。不要有點事就動心,天塌了地陷了也沒有事。穩重一點,勇敢一點,慢慢來,任何事情都是會有辦法解決的。 此福已得一切智,摧伏一切過患敵, 生老病死猶波濤,願度苦海諸有情。 以佛所獲三身之加持,法性不變真諦之加持, 僧眾不退意樂之加持,如是迴向發願悉成就! 達雅塔,班贊哲雅阿瓦波達呢耶所哈!推薦閱讀:
※唐立淇2011摩羯座 大集合!!!(轉)
※中國對南海利益志在必得:東方時事評論|2011(摘錄)
※12星座2011年3月運勢(圖)(2)
※2011中秋節祝福簡訊祝福語大全
※郵市的層次(郵海小蝦201106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