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屑病患者冬季慎食發物(上)
銀屑病患者冬季慎食發物(上)
張英棟,山西省晉中市第三人民醫院
《素問·至真要大論》雲「其在皮者,汗而發之」。《素問·六元正紀大論》雲「發表不遠熱」。這些經典論述都表明了「發」的思路在皮膚病治療中不可替代的位置,「發物」是「發」的思路的具體體現,故「發物」的使用應該引起廣大醫者患者的重視。
「發物」的使用應該提倡,但一定要注意使用的策略,要注意用之有時、用之有度、用之有效。冬季里,多數銀屑病患者會處於無汗、肌表鬱閉的狀態,使用「發物」,多數情況下會「發之不開」。對於這部分患者,冬季「發物」需慎用。
何謂「發物」?
發物,《現代漢語詞典》解釋為:「指富於營養或有刺激性容易使瘡癤或某些病狀發生變化的食物,如羊肉、魚蝦等。」如此解釋,不免失之於籠統。《本草綱目》中記載:「羊肉大熱,熱病及天行病、瘧疾後,食之必發熱致危。」《醫學心傳全書》中稱:「毒病忌海鮮、雞、蝦發物。」這是針對某些疾病定義的發物。《證治要訣·丹毒》中謂:「有人一生不可食雞肉及獐魚動風等物,才食則丹隨發。」這是針對某種體質定義的發物。《隨息居飲食譜》中稱鵝「動風發瘡」;雞「多食生熱、動風」;胡椒「動火」……這些是從食物的稟性來羅列「發物」。
劉河間稱「夫辛甘熱葯,皆能發散者」。據此,筆者認為發物是與「發葯」(即劉河間所稱的「辛甘熱葯」)相對應的、具有「辛甘熱」性味的食物。即易動火、動風的食物,如具辛熱燥烈之性、易動火傷津的酒、蔥、姜、椒、蒜、韭、芥、羊肉、狗肉及煎炒、油炸之物等;具昇陽散氣之性,易動風發越的海魚、蝦、蟹、貝等。筆者認為銀屑病臨床中所謂的發物特指魚蝦辛辣白酒,燒烤火鍋羊肉。
銀屑病發病原理為疏泄不及
銀屑病患者體內存在著產邪和散邪的平衡。腠理的疏泄主管散邪;而外邪入里鬱結於內、飲食不節、情緒失調則主管產邪。在《中醫基礎理論》五版教材「病機」一章中我們可以看到一段話:「內生五邪,是指在疾病的發展過程中,由於氣血津液和臟腑等生理功能的異常,而產生的類似於風、寒、暑、濕、燥、火六淫外邪致病的病理現象……內生五邪並不是致病因素,而是由於氣血津液、臟腑等生理功能失調所引起的綜合性病機變化。」其實,不僅是內生五邪,即使是外感六淫也不是看得見、摸得著的,而是通過人體這個黑箱反饋的信息,醫者判斷而得出來的。所謂的邪,實質是一種分類方法,是「求其屬」(語出《素問·至真要大論》)求出來的,是為了敘述方便而借用的一種理論模型。銀屑病發病原理便是從實踐中得出,能服務於銀屑病治療的一種理論模型。
產邪多而散邪少,便會導致邪氣的疏泄不及。邪氣無法通過正常程序被疏泄,於是採取了應急措施,產生了銀屑病皮損。如果產邪與散邪的程序協調、平衡、穩定,便不會產生銀屑病。而銀屑病的治療就是讓產邪減少,而散邪更順暢。從筆者的臨床實踐中得出:使產邪減少是更長期的、更多屬於養生範疇的措施,而讓散邪的通道更順暢則是比較現實的、更容易在短期內做到的、屬於治療範疇的方法。
劉河間有「六氣鬱皆從火化」、「五志過極皆屬於火」之說,加之銀屑病向來被認為是火熱性質的疾病,為了與當今的治療體系溝通,筆者暫以火熱籠統地代替五邪來說明「發物」的作用。飲食「發物」既有產熱的作用,又有散熱的作用。其使用的要點在於「發物」使用的時機和尺度,看作用於人體後,造成的結果是產熱程序為主,還是散熱程序為主;是產熱程序先發揮作用,還是散熱程序先發揮作用。如果是散熱程序為主,散熱程序先發揮作用,則「發物」作用於銀屑病,產生的便是治病作用而非致病作用。
冬季養藏與開泄
《素問·四氣調神大論篇》雲「春夏養陽,秋冬養陰」,為四季養生提供了總的原則。具體到冬季養生,「養陰」即是「養藏」,《黃帝內經》明確指出冬季「養陰」即「勿擾乎陽……必待日光……無泄皮膚」。
冬季主藏是中醫界的共識。具體到冬季養生的飲食調養,針對寒冷的氣候,中國人素喜冬令溫補。「冬令進補,春來打虎」的民諺和北方入冬吃羊肉餃子的習俗即是明證。
一方面是冬令養生進補的羊肉等「發物」進入體內,而另一方面是養生要求的「無泄皮膚」,或者明白冬季皮膚應該適度開泄,但在自然界寒冷的環境中卻無法開泄,導致了一些銀屑病患者皮損加重。
推薦閱讀:
※糖尿病患者睡前如何加餐?
※糖尿病患者應少食多餐
※糖尿病患者冬天皮膚瘙癢怎麼辦
※糖尿病患者該如何選擇食物
※肝性腦病患者,你該如何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