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從熒屏蔓延到出版界的國學熱

傳承的不只是經典 更是文化自信的生動展現

2017-08-11

分享到:

首席記者 張磊

隨著「娛樂+文化」的政策風向的引導,以及觀眾對於純娛樂綜藝節目無營養的審美疲勞,今年上半年,文化類綜藝節目迅速崛起。與此同時,圖書市場也掀起了一股「節目書籍化」的趨勢,傳統文化類節目不只是在熒幕上風行,也將在讀者的手頭傳遞。有專家表示,這些作品傳承的不只是人生,更是中華民族的傳統脈絡,體現的是20多年來中國國際增強帶來的文化自信。

國學的火熱自然帶來了大量商機,更應看到,各種形式國學文化活動的開展,恰恰反映了傳統文化教育在國內的進一步深化,不論是電視節目還是書籍讀物,都在不知不覺間拉近了我們與國學的距離,對經典傳統文化的傳承,也有著一種更好的普及作用。

傳統文化節目下半年繼續覺醒

《見字如面》是幾檔文化類節目中最早播出並被觀眾認可的,累積獲得了兩億的觀看量;隨後央視董卿擔任製片人的《朗讀者》更成為綜藝爆款,摘得上海電視節白玉蘭最佳季播節目。連續播出兩季的《中國詩詞大會》,第一季影響力平平,第二季意外走紅。

下半年,文化類綜藝節目也將繼續覺醒,如浙江衛視《漢字風雲匯》、《向上吧!詩詞》,江蘇衛視《成語中華》,湖南衛視《詩詞天下星》等。將於13日在浙江衛視播出的《向上吧!詩詞》,請來了劉震雲、毛佩琦、蒙曼、紀連海、蔣方舟做嘉賓,紅藍雙方共200人同台競技。挑戰團派出的選手需要對戰守關團的萌娃、國際友人、博士、冠軍各層精英,答對題目才能層層晉級,闖關同時,選手的答題台也會逐層上升,競技感十分強烈。

「對我們成年人而言,節目里展現的詩人是召喚我們參與的最大原因,裡面傳達的思想對於電視機前的觀眾會有新的啟發。」已經參加了幾次錄製的著名作家劉震雲說。這也說明,文化類節目只有保證文化的同時注意突破創新,並在形式上吸引觀眾眼球,才能保證觀眾在新鮮勁過去後,還能保持收視黏性,保證節目生命力。

文化類書籍做得更精美更深刻

最近圖書市場幾本賣得很好的社科類圖書都是源自電視節目,算是它們的衍生品,卻又有了更深度更出色的表達。《見字如面》的導演,也是同名圖書的主編關正文接受採訪時就表示,「視頻節目放到互聯網上,大家隨時可以看到。但是,書籍還是更可靠的存儲方式,文本也是更準確的存儲方式。」

去年火了一個《我在故宮修文物》,今年火的是《了不起的匠人》,這部被稱為亞洲首部治癒系的微紀錄片,選取了不同行業的手藝人,詮釋孜孜不倦的精神。同名書籍則突破了紀錄片的時長,涵蓋紀錄片里沒有涉及的、全新的內容,展現紀錄片中沒有涉及的詳細技法、匠人的生活、器物背後的故事以及文化傳承等內容。

當然,這一類圖書在表達上也相當前衛,充分發揮了對現有視頻資料的運用。董卿主編的《朗讀者》,就採用了AR(增強現實)技術處理,讀者只需要掃描書中的圖片即可觀看相關節目視頻,讓聆聽朗讀與閱讀文本完美結合。

? 杭州日報報業集團版權所有 工信部備案號:

推薦閱讀:

論語: 人際關係良好的標準是什麼?
《羅織經》的智慧 管理的秘密
(5)【國學拾零】 中國謙辭一覽
《大學》求義:第十章 慮
我們怎樣讀懂《論語》

TAG:出版 | 國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