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玉蟾祖師說修行(道經每日清修系列)2

鶴 林 問 道篇 

  海南白玉蟾過三山,次紫虛真官之居,鶴林彭耜過之,問以道法之要。曰:愚嘗究金丹大葯之旨,所謂日月、龍虎、鉛汞、坎離、火候、周天、卦象之類,與夫偃月爐、硃砂鼎等語,名既不一,事亦多端,末審一物而分眾名耶?其或眾名而各一物耶?在內求之則無形,在外求之則有象,或妙在作為,或妙在靜定,古者嘗言有所作為,即非道也,又曰溺於靜,是枯坐也。懵然不知其所以入之蹊徑、到之堂奧,願聞其說。答曰:先聖仰觀天文,俯察地理,近取諸身,遠取諸物,創為丹訣,以長生不死之意,以淑人心,其實—理也。其始入也,在乎陰陽五行,其終到也,歸乎混沌無極,如丹法所言,盡有所據,第互立一說,各執一見,所以眾楚不可以一齊,耍在吾所遇所傳所得如何耳。在天則為日月星辰,在地則為禽獸草木,在人則為夫婦男女。以易道言之,則乾坤坎離也;以五運言之,則金木水火也;以藥物言之,則鉛銀砂汞也;以丹道言之,則龍虎烏免也。用之則有壇爐鼎灶之名,行之則有升降交合之象,體之則有浮沉清濁之變,則之則有陰陽寒暑之候。聖人故曰:采以藥物,煉以火候,結而成丹,超凡人聖。所以取之於內,而不泥於內象,取之於外,而不求其外物,是所謂無物無象者也。謂之先天一氣,混元至精,則是大而不可知之之謂神之意也。其體或聚或散,如輕煙薄霧然也;其象或有或無,如夢幻泡影然也。天地與我同根,萬物與我同體,往古來今,本無成壞,第以生死流轉,情識起滅,如浮雲之點太清,如黑風之翳明月。聖人憫世澆漓,詔人修鍊,使從無入有謂之成,以有歸無為之了。其運用之耍,有動之動,出於不動,有為之為,出於無為,不過煉精成氣,鍊氣成神,煉神合道而已。若有作用,實無作用,似乎靜定,即非靜定,如龍養珠,如雞抱卵,可以無心會,不可以用心作,可以用心守,不可以勞心為。此乃修丹之要,入道之玄。 

  又問曰:古者入道,以調心為要,以精思為妙,精思則是存念也,調心則是把捉也,存念既久,則其念或差,把捉稍緊,則心轉難調,或者調存念不宜久,把捉不宜緊,愚竊謂曰,存念不久,則其念必不真,把捉不緊,則此心何可調 ? 答曰:存者有也,亡者無也,存音存我之神,想者想我之身,閉目見自己之目,收心見自己之心,有物則可以存,謂之真想,無物而強存之,謂之妄想,此乃精思存念之妙。操者存也,舍者亡也,操者操真一之氣,存者存太玄之精,凝一神則萬神俱凝,聚一氣則萬氣俱聚,順我之物,可以無心藏之,逆我之物,可以無心順之,至如真妄本空,逆順懼寂,則三際圓通,一靈晃耀,此乃把捉調心之要也。蓋緣一念起動則萬念起,一竅開則九竅開,此無他,乃是以神馭氣之意。我自無始以來,無名煩惱,業識茫茫,不可消釋於頃刻,而寢息於目前也。故古人有心息相依,息調心靜之語,此非調心乎?又如用志不分,乃凝於神等語,此非精思乎?先聖有曰:制心一處,無事不辦。所以譚真人云:忘形以養氣,忘氣以養神,忘神以養虛。只此「忘形」二宇,則是制心之旨。雖然,與其忘形而心游萬物,曾未忘之不如,何耶?吾所以忘者,非惟忘形,亦乃忘心,心境俱忘,湛然常寂。 

  又問曰:今而有人,迷而不學,學而不遇,遇而不行,行而不成,抑時節末至,而因緣末熟耶?抑賦分良薄,而骨不可仙耶?答曰:古人目擊道存,未語先會,蓋在我已純金璞玉,惟求巧倕之定價,若泛泛無統,茫無所據,朝參師黃,暮參師李,今乍學道,明年學法,今日勒,明日懈,若如是以求尋直,是所謂自假不除,更求他真也。但以「信」之一字,為人道之階;以「勤」之—字,為行道之本;以「無」之一字應物;以「有」之一字凝神。久久行之,天其使聖師為子發蹤指示矣。學道之士思之。 

  又問曰:古之系易者,惟窮理盡性,以至於命,固嘗究之矣,夫性與命,其一理耶?二理耶?答曰:先聖不云乎天命之謂性,率性之謂道,修道之謂教,實一理也。 

  又問曰:所謂金液還丹者,先則安爐立鼎,次則知汞識鉛,然後以年月日時采之,以水火符候煉之,故匹配以斤兩,法象以夫婦,結丹頭,飲刀圭,懷聖胎,產嬰兒,則可以身外有身,此修仙者之學也,愚亦嘗入其閫奧,而終有龍虎之疑、烏兔之惑,不知先生能出標月之指乎?答曰:壇爐鼎灶,本自虛無,鉛銀砂汞,本自恍惚,水火符候,本自杳冥,年月日時,本自妄幻,然而視之若無,而實有也。在乎斤兩調勾,造化交合,使水火既濟,金土相融,苟或不爾,則黃婆縱丁公以朝奔,奼女抱嬰兒而夜哭,故先輩盡削去導引吐納、搬運吞咽、呼吸存想、動作等事,恐人執著於涕唾精津氣血之小,而不知專氣致柔,能如嬰兒之旨也。嗚呼!妙哉!結之以片餉,養之以十月,是所謂無中養就嬰兒者也。大要則曰:有用用中無用,無功功里施功。又曰:憂惚里相逢,杳冥中有變。然雖如是,要須親吃雲門餅,莫只垂涎說□□(左飠右華,左飠右羅)。 

  又問曰:老氏所謂金丹,與大道相去幾何?道無形,安得有所謂龍虎?道無名,安得有所謂鉛汞?如金丹者,術耶?道耶?答曰:魏伯陽《參同契》雲,金來陽性初,乃得稱還丹。夫金丹者,金則性之義,丹者心之義,其體調之大道,其用謂之大丹,丹即道也,道即丹也。又能專氣致柔,含光默默,養正持盈,守雌抱一,一心不動,萬緣俱寂,丹經萬卷,不如守一,守得其—,萬法歸—。是故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寧,人得一以靈,谷得一以盈,日月得一以明,萬象得一以生,聖人得一而天下平。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道者一之體,—者道之用,人抱道以生,與天地同其根,與萬物同其體。夫道一而己矣,得其一,則後天而死,失其一,與物俱腐。子守之以一以為基,采之以一以為葯,煉之以一以為火,結之以一以為丹,養之以一以為聖胎,運之以一以為抽添,持之以—以為固濟,澄之以一以為沐浴。由一而一,一至於極,謂之脫胎;極其無極,一無所—,與道合真,與天長存,謂之真一。聖人忘形以養氣,忘氣以養神,忘神以養虛,道非欲虛,虛自歸之,人能虛心,道自歸之。子欲得衣,—與之裳;子欲得食,一與之糧;子欲得飲,一與之漿;子欺得居,一與之堂;子欲得寒,一與之霜;子欲得熱,一與之湯。虛其心,忘其形,守其一,抱其靈,故能固其精,寶其氣,全其神,三田精滿,五臟氣盈,然後謂之丹成,一一於一,可以長生。先聖有云:後共身而身先,忘其身而身存。此誠有以也。 

  又問曰:愚夙昔夤幸,天假其逢,極荷大慈,剖示玄旨,如所問道,則示之以心,如所問金丹大葯,則又示之以心,愚深知一切惟心矣,恍然若有所得,雖欲喻之而無物可喻,雖欲言之而無語可言,但天機深遠,道要玄微,雖知藥物如此分明,而於火候則猶有疑焉。答曰:二十四氣,七十二候,二十八宿,六十四卦,十二分野,此乃天地推移,陰陽度運如是也,夫一年有十二月,一月有三十日,一日有十二時,總計百刻,其間六陽六陰,無非一氣升降,在乎人身,則何以異於天地哉!此煉丹之法,所以攢簇五行,會合八卦,法天象地,准日測月,分徘卦數,布位星辰,以時易日,內修外應,上水下火,—文一武,故有進退之符,抽添之候,固濟之門,沐浴之時,卦象之變,造化之妙,謂之火候,一如月魄之盈專,潮候之消長,此卻簡易,不容輕傳,以其奪天地之造化,盜日月之魂魄故也。夜三更,吾將盟天以告子矣。先聖有云:雖知藥物,而不知神室,則不可結胎;雖知神室,而不知火候,則不可成丹。非子其孰能與於此?鶴林彭耜稽首再拜而言曰:耜雖不敏,願受教焉。 

丹 房 法 語 與 胡 胎仙 

  呂先生鶴頸龜腮,適有鍾離之會;石居士鹿鼻鼠耳,偶逢平叔之來。嘆夤緣時節之難,豈名利是非之比。金丹大葯,古人以萬劫一傳;玉笥靈篇,學者之十迷九昧。月里烏,日里兔,顛倒坎離;水中虎,火中龍,運用復垢。采先天一氣,作鉛中之髓;奪星象萬化,為汞里之精。惟弦前弦後之時,乃望缺望圓之際。知之者,癸生須急采;昧之音,望遠不堪嘗。精半斤,氣半斤,總在西南之位;火一兩,葯一兩,實居東北之鄉。收金精木液,歸於黃庭;煉白雪黃芽,結成紫扮。《悟真篇》所謂華池神水,《知命論》又言地魄天魂。采之煉之,結矣成矣。如夫婦最初一點,十月成胎;似君臣共會萬機,百官列職。遇日中冬至,則野戰;退時中夏至,則守城。都來片餉工夫,要在一日證驗。九三二八,算來只在奼女金翁;七六十三,窮得無過黃婆丁老。更不用看丹經萬卷,也只消得口訣一言。子之來意甚勤,知汝積年求慕。非夙生有此豐骨,豈一旦用是身心!自來葯以至結胎,從行火而及脫體。包括抽添之妙,形容沐浴之機。無金木間隔之憂,有水土同鄉之慶。但須溫養,都沒艱辛。十二時中只一時,三百日內在半日。丹田有物,行性坐卧以無憂;紫府書名,生死輪迴而不累。瞭然快樂,自此消閑。這工夫,向鬧里也堪行;論玄妙,只頃中都交結。聚而不散,煉之尤堅。硃砂鼎、偃月爐,何難尋之有?守一壇、中央釜,惟自己而求,宜識陰陽,要知玄牝。龍精滿鼎,遣金童下十二重樓;鳳髓盈壺,令玉女報三千世界。此時丹熟,更須慈母借嬰兒;不日雲飛,方見真人朝上帝。 

金 液 還 丹賦 

  身木欲槁,心灰已寒。願飛升於玉闕,必修鍊於金丹。乾馬坤牛,衛丁公於神室,離烏兔,媒奼女於真壇。絳閣散郎,清期閑士。使扶桑育龍,奮超出火;而華岳白虎、飛牙入水,天爐地鼎,三關造化之樞機;日魄月魂,一掬陰陽之精髓。鉛里藏土,汞中產金。龜乃子爻,蛇乃午象,免為卯畜,雞為酉禽。四象五行,不離乎戊;三元八卦,宅資厥壬,朝既屯,暮既蒙,六爻有象;夜必復,晝必姤,萬物無心。由是三性會合,攢簇元宮,二氣升降,盤旋黃道;惟水銀一味,才變黑玉;故七返朱矽,乃成紅寶。朱橘瓊榴,交梨火棗。普天白雪,翩翻紫府之清飆;滿院黃花,隱映丹田之瑞草。吾知夫抽添何物、採取何地;生殺有戶、缺圓有時。以浮沉為清濁之本,以間隔明動靜之機。並正以抱—,持盈而守雌。舉世無人,能達此者;終日枯坐,不知所之。恩生害,害生恩,房躔見昂;主中賓,賓中主,斗度回箕。嘗謂大道無言,內丹非術。玄珠垂象,而陰里抱陽德;嬰兒結胎,而雄中含雌質。君臣之間,先後悔吝;夫婦之外,存亡凶吉。丁位之 jLl ,癸位之張,甲宮之女,庚宮之畢。刑德生旺,雖有否泰;沐浴潛藏,初無固必。藥材斤兩,東西南北以歸中;火候城池,二八九三而為一。如是則鵲橋河車,百刻上運;華池神水,四時逆流。榮衛寒溫,而鶉火鬼井;精神衰旺,而玄枵鬥牛。子母函蓋,身化心化;兄第塤簇,福修慧修。六畫動爻,見晦朔弦望之變;二至改度,有蝗蟲水旱之憂。真人寧宙妙縱橫,萬里溪山歸掌握。左軍右軍,自古仁義;大隱小隱,從今官角。風悄悄,月娟娟,片雲孤鶴,而長嘯一聲,編書遺後學。 

必 竟 恁 地歌 

  我生不信有神仙,亦不知有大羅天。那堪見人說蓬萊,掩面卻笑渠風顛。七返還丹多不實,往往將謂人虛傳。世傳神仙能飛升,又道不死延萬年。肉既無翅必墜地,入無百歲安可延?滿眼且見生死懼,死生生死相循旋。翠虛真人與我言,他所見識大不然。恐人緣淺賦分薄,自無壽命歸黃泉。人身只有三般物.精神與氣常保全。其精不是交感精,乃是玉皇口中涎;其氣即非呼吸氣,乃知卻是太素煙;其神即非思慮神,可與元始相比肩。我聞共言我亦怖,且怖且疑且擎拳。但知即日動止間,一物相處常團圓。此物根蒂乃精氣,精氣恐是身中填。豈知此精此神氣,根於父母末生前。三者未嘗相反離,結為一塊大無邊。人之生死空自爾,此物湛寂何傷焉。吾將矍然以自思,老者必不虛其官。是我將有可受業,渠必以此示言詮。開禧元年中秋夜,焚香跪地口相傳。偶爾行持三兩日,天地舊月軟如綿。忽然嚼得虛空破,始知鍾呂皆參玄。吾之少年早留心,必不至此猶塵緣。且念八百與三千,雲鶴相將來翩翩。 

煉 丹 不 成作 

  八兩日月精,半斤雲霧屑。輕似一鴻毛,重如千秤鐵。白如天上雪,紅如猩猩血。收入玉葫蘆,秘之不敢泄。夜半忽風雷,煙氣滿寥泬。這般情與味,啞子咬破舌。捧腹付一笑,無使心煩熱。要整釣魚竿,再所秋筠節。 

述 翠 虛 真 人安 樂法 

  收斂神光少默然,頂門一路聚雲煙。且昇陽火烹金鼎,卻降靈泉灌玉田。交結只於牛渚外,分明正在鵲橋邊。工夫九九數六六,此是人間安樂仙。 

呈 萬庵 

歸山 

  生死輪迴第幾番,塵塵劫劫不曾閑。—潭湛綠是非海,千尺粉青人我山。性地靈苗思水國,心天明月掩雲關。衣中珠子無尋處,今且隨緣煉大還。 

採藥 

  五蘊山頭多白雲,白雲深處葯苗芬。威音王佛隨時種,元始天尊下手耘。石女騎龍攀雨術,木人駕虎摘霜芸。不論貧富家家有,採得歸來各一斤。 

爐鼎 

  須信先天事事無,陰陽陶鑄此形模。真空平等硃砂鼎,虛徹靈通偃月爐。九竅可風壇撣暖,二時失火藥材枯。只此一點無名焰,煉出人間大丈夫。 

火候 

  無位真人煉大丹,倚天長劍逼人寒。玉爐火燃天尊膽,金鼎湯煎佛祖肝。百刻寒溫忙裡准,六爻文武靜中看。有人要問真爐鼎,豈離而今赤肉團。 

沐浴 

  葯爐丹鼎火炎炎,六賊三屍伯令嚴。無去無來無進退,不增不減不抽添。愛河浪靜浮朱雀,覺海波深浸白蟾。一自浴丹歸密室,太陽門下夜明簾。 

溫養 

  金翁奼女結親姻,洞口桃花日日春。拾得一輪天上月,煉成萬劫屋中珍。黃婆即是母之母,赤子乃其身外身。龍漢元年消息斷,威音前面更何人? 

脫胎 

  青天白日一聲雷,撒手懸崖了聖胎。有眼如盲光爍爍,無繩似縛笑哈哈。黃金殿下千株柳,碧玉堂前萬樹梅。辜負鴛幃人寂寞,秦樓宴罷盍歸來? 

金丹 

  佛與眾生共—家,一毫頭上現河沙。九還七返魚游網,四諦三空兔入罾。混沌何年曾結子,虛宅昨夜復生花。阿誰鼎內尋丹藥,枯木岩前月影斜。 

沖舉 

  自從踏著涅槃門,一枕清風幾萬年。弱水蓬萊雖有路,釋迦彌勒正參禪,誰將枯木岩前地,放出落花啼鳥天。兩個泥牛斗入海,至今消息尚茫然。 

參同 

  道人家在海之南,來訪廬山老萬庵。露柱燈籠同請舉,憎堂佛殿總和南。山河大地自群動,蠢動含靈共一龕。齏里魚淹未死,此香炷向活瞿曇。 

水 調 歌 頭 四 首

一 

  金液還丹訣,無中養就兒。別無他術,只要神水人華池。採取天真鉛汞,片餉自然交媾,一點紫金脂。十月周天火,玉鼎產瓊芝。 

  你休痴,今說破,莫生疑。乾坤運用,大都不過坎和離。石里緣何懷玉,因甚珠藏蚌腹,藉此顯天機。何況妙中妙,未易與君知。 

二 

  不用尋神水,也莫問華池。黃芽白雪,算來總是假名之。只這坤牛乾馬,便是離龍坎虎,不必更猜疑。藥物無斤兩,火候不用時。 

  偃月爐,硃砂鼎,總皆非。真鉛真汞,遇之不煉要何為?自己金公奼女,漸漸打成一塊,胎息象嬰兒。不信張平叔,你更問他誰? 

三 

  要做神仙去,工夫譬似閑。一陽初動,玉爐起火煉還丹。捉住天魂地魄,不與龍騰虎躍,滿鼎汞花干。一任河車運,徑路入泥丸。 

  飛金精,采玉液,過二關。金木間隔,如何上得玉京山?尋得曹溪路脈,便把華池神水,結就紫金圓。免得饑寒了,天上即人間。 

四 

  土釜溫溫火,橐籥動春雷。三田升降,—條徑路屬靈台。自有真龍真虎,和合天然鉛汞,赤子結真胎。水裡捉明月,心地覺花開。 

  —轉功,三十日,九旬來。抽添氣候,煉成白血換枯骸。四象五行聚會,只在一方凝結,方寸絕纖埃。人在泥丸上,歸路入蓬萊。

五、白玉蟾祖師的書法作品

四言詩帖

《四言詩帖》是白玉蟾的草書,墨跡,紙本,縱二四·五厘米,橫五二·五厘米,全詩凡十一行,共五十字,款署「玉蟾」。

釋文:天朗氣清,三光洞明。金房曲室,五芝寶生。天雲紫蓋,來映我形。玉童侍女,為求天靈。九帝高氣,三光洞□,得爾飛蓋,升入紫庭。玉蟾。

 

仙廬峰六詠卷

《仙廬峰六詠卷》,白玉蟾書,行書,上海博物館藏。此卷書法秀逸清朗,別具一格,內容是詠景詩六首。

 

 

足軒銘卷

《足軒銘卷》,紙本,手卷,縱32.5cm,橫81.5cm,草書,22行,195字。

 

 

本幅鈐項元汴、耿嘉祚、安岐、乾隆內府、永瑆、奕繪、吳湖帆等諸鑒藏印。卷後元虞集,明項元汴,清永星、守虛子、綿億、崇恩,近代吳湖帆、潘靜淑題跋。署年款「寶慶丙戌」,為寶慶二年(1226年),白玉蟾時年33歲。此件書法筆勢清勁爽健,用意超凡脫俗,有晉人風度,為名家精品,世所罕見。清顧復《平生壯觀》、安岐《墨緣匯觀》等書著錄。

釋文:

寄題足軒。奉似吾友周長高士,紫清白玉蟾。一丘一壑志願足,始縫掖時文史足。不肯桒行禮自足,指此鑒心信知足。老氏寧馨一夔足,靜觀平生萬事足,何必封侯萬然後足。有人冷笑招不足,護元氣如護手足。擬待登天欠兩足,使子果然功行足。為須司命來是足,莫學射王無厭足。羞使瞿曇福慧足,極國閻王伊多足。仙人自合斷鰲足,更施所養補未足。如彼江上一犁足,亦如人國兵食足。所謂平生萬事足,寶慶丙戌萬事足。乃見止□此神足,道無死生無不足,是以此軒名曰足。

六、白玉蟾內丹與雷法之融合

  

[台灣]廖文毅 (成功大學 中國文學研究所,台灣 台南 701) 

摘  要:白玉蟾是南宋著名的煉丹家,思想博大精深,內丹與雷法兼傳。其內丹傳自金丹派南宗,雷法則淵源於神霄派雷法。白玉蟾順應時勢,結合內丹與雷法而集其大成,在南宋道教史上佔有重要地位。經由內丹與雷法的融合,白玉蟾開創了南宗發展的新契機,以道、法、心、玄關一竅為思想內核,完備了「煉丹-施雷-成仙」的的煉的的,的南宗與的的派的 產生重要影響。        

一  前  言 

    白玉蟾一生遭遇多變,求道之路艱辛,修道之心卻始終堅定不移。為人淡泊名利,喜與僧、道交遊而無門戶之見,亦常與文人書信往來,頗有書卷氣息。著作量多質精,涵括各類文體,被喻為「仙家才子」。其內丹傳承,直接來自於「金丹派南宗」,間接淵源於「鍾呂金丹」。南宗的丹法源自鍾呂金丹,其特色在於提倡三教歸一論,並以道教金丹術為中心;主張性命雙修,次序為先命後性;內煉之要在於體認藥物、鼎爐自家體內皆有,不假外求,透過功法次第修鍊,就能煉成金丹,進而成仙;並認為玄關一竅存在體內,但無具體位置,必須親身驗證,方能體悟,是煉丹時極重要的竅穴。這些論點被白玉蟾所承襲。其雷法傳承,直接來自於「陳楠」,間接淵源於「神霄雷法」。「神霄雷法」從王文卿一脈而下,陳楠屬其支系。神霄派的雷法特色則以元氣為本、陰陽為用,強調天人感通,並內修金丹,外施雷法;陳楠的雷法特色在於強調濟人利物的務實面。這些主張亦為白玉蟾所吸納。 白玉蟾內丹與雷法兩脈傳承,皆得自於陳楠真傳,並在其身上發揚光大,讓兩者合而為一,故白玉蟾可稱為南宗內丹與雷法之集大成者。  

二  融合的時代背景 

    內丹與雷法的融合,早在北宋時,符籙派與丹鼎派就已漸漸揭開序幕。三大符籙派之正一派,到了北宋中期,成為符籙三山的首領,第三十代天師張繼先於《三十代天師虛靖真君語錄》《開 壇法語》曰:吾家法的,上吾以吾吾地,吾吾以吾吾吾。吾吾以吾吾吾,吾吾以吾吾神。吾吾以吾吾吾,的吾以吾生吾。大吾以鎮邦家,小吾以卻災禍。然得之在的,失之在墮。① 其中「役龍虎」、「脫生死」是內煉之道;「攝鬼神」、「鎮邦家」為雷法之行,故張繼先為帶動雷法與內丹融合的典型。宋初正一派衍生出分支「天心派」,傳有「天心正法」,該派知名道士路時中於《無上玄元三天玉堂大法》《發明大道品》 曰:一切塵俗之事隔絕而不思,然然心與吾然,神與的合,吾然之內,然然然融,吾神響應,然然然之然法。② 「神與炁合」,指的就是內丹修鍊;「鬼神響應」,指的就是符籙雷法的外行,兩者在心的作用下合而為一,謂之「行法」。上清派在南宋頗為盛行,其中有「上清大洞玄都三景法師」之稱的蕭應叟,於《元始無量度人上品妙經內義》曰:道法者,乃太上靈寶,生於吾地之先,大無不包,細無不納。……。人能的之,逍遙太空,改易五內,變然形容,吾使吾神,隱顯無常,上仙之道也。③ 「改易五內,變化形容」是煉丹之效果;「役使鬼神」為雷法之功用,這種丹雷合一的新主張,對傳統的上清派來說, 無疑是促進改革的一大動力。神霄派創始於北宋末王文卿,有「神霄雷法」傳世,於《高上神霄玉樞斬勘五雷大法序》曰:所然中理五氣,然合百神,以我元命之神,召彼虛無之神,以我本身之氣,合彼虛無之氣。加之步罡訣目秘咒靈的,咒吾然機,咒合的契,咒雷咒於咒上,包吾地於身中。咒的而的,咒咒而咒。咒咒應咒然影響。① 以我之元神、元氣,感應天地虛無之神、虛無之氣,運用得宜,要晴得晴,要雨得雨,掌控雷霆於股掌之間,是王文卿 內丹外法的主張。不管是舊有的符籙三山,或新創立的教派,大都是以雷法結合內丹為主流,形成新的趨勢,也為教派改革或發展帶來新 契機。而金丹派南宗正處於以符籙派為主導的南方世界,為適應時代新趨勢,從四祖陳楠開始,也以內丹結合雷法為修鍊主軸,並傳給五祖白玉蟾,進一步加以發揮。 陳楠運用雷法的事實載於《修仙辨惑論》:初的丹時,神清氣爽,身心和暢,宿疾普消,更無夢寐,百日不食,飲酒不醉,到然地,則赤血換為白血,陰氣煉成陽氣,身然火熱,然步然飛,口中吾以干水,吹氣吾以煮肉,的境無心,然然不吾,吾使吾神,呼召雷咒,耳聞九吾,目視萬里,遍體純陽,金筋玉骨,陽神現形,出入自然,然乃長生不吾之道畢矣。② 修鍊內丹之初可以治癒疾病,之中能煉成純陽之體,之末能陽神出竅,永得長生。其中「役使鬼神,呼召雷雨」指的就是雷法的運用,是修鍊內丹能同時獲得的特殊能力,這裡可以看出陳楠已將內丹與雷法做了初步的結合。白玉蟾同時繼承了陳楠的內丹與雷法兩大體系,並進一步在內丹與雷法的融合上著力,《玄珠歌》「大道無言」注曰:道本無言,多言損氣。收氣存神,惜精愛己。內煉成丹,外用成法。神氣散亂,法不靈也。③ 「惜精愛己」、「收氣存神」皆白玉蟾之內煉功法,透過對內三寶的修鍊,最後煉成金丹,故曰「內煉成丹」。而雷法其實就是丹法的外用,運用丹法所煅煉的先天一炁,在元神的主控下配合法術加以活用,故曰「外用成法」。南宗就在陳楠起頭,白玉蟾發揮下,以內丹的修鍊為主體,雷法的施行為外用,將個人獨修金丹以成仙的「利己」論,轉向以雷法濟世救人的「利人」說,兩者徹底融合的結果,不僅讓南宗穩住在內丹派的實力,也將觸角伸及符籙派,迎接兩宋內丹與雷法相互融合的新局面。  

三  融合的思想內核 

白玉蟾內丹與雷法融合的內在核心思想,是由「道」、「法」、「心」三大元素組成,貫穿於天、人之間,實現「天人合一」 的理想境界,而「心」更是白玉蟾丹道思想的主軸,也是人與宇宙萬物融為一體的關鍵。「玄關一竅」向為丹家所秘,白玉蟾於內丹與雷法均有描述,於兩者融合上亦扮演關鍵性角色。 

(一)道   白玉蟾內丹與雷法融合的本體是「道」。符籙派道士到了南宋,出現只重符咒道術,而不窮究「道」之本質的現象,其於《道法九要序》點出此一弊端: 近世學法之士,不究道源,只參的咒,茲不得已。略述九事,編成一帙,名咒九要,以警學道之士,證入玄妙之門,不墮昏迷之路。④ 這種「不究道源,只參符咒」的近利作法,是當時符籙派的普遍風尚,更有向下沈淪的傾向,又曰:夫老氏之教者,清然為真宗,長生為大道,悟之於象帝之先,達之於然元之始。不吾得而名,強目咒道。⑤ 道乃象帝之先,先天地而生,惟恍惟惚,混混沌沌,達之於混元之始。道之所以稱為道,實在是無形無名,找不到合適字詞來稱呼,故強目曰「道」。《元關顯秘論》描述的更為清楚:太虛太無,太空太玄,杳杳冥冥,非尺寸之吾量,浩浩蕩蕩,非涯岸之吾測,其大無外,其小無內,大包吾地,小入毫芒,上無複色,吾無復淵,一物圓成,千古顯露,不吾得而名者,聖人以心契之,不獲,已而名之咒 「道」。⑥ 這裡具體地描述了道的本質與狀態,而人與道結合的關鍵在「心」,故曰「聖人以心契之」。又曰:虛無生自然,自然生大道,大道生一氣,一氣分陰陽,陰陽為吾地,吾地生萬物。① 「虛無」、「自然」、「大道」三者,承襲自老子「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道法自然」之說,與張伯端「道自虛無生一氣,便從一氣產陰陽。陰陽再合成三體,三體重生萬物昌。」②的說法相同,講的都是宇宙生成論。白玉蟾曾以老子《道德經》為本作《道德寶章注》,深得老氏精義,這種借用老子「道」的思想,做為內丹與雷法融合的本體論,充實了白玉蟾丹道思想的內涵,也提高了他在符籙派的地位。老子所重的是天道,以天道為體,人道為末,人的一切作為須效法天,合於道,才能反璞歸真。但白玉蟾固守內丹派重視個人修行的思維,認為要體證天道,必先修持人道,《道法九要?明道》曰:夫道者,入聖超凡,福資九祖。逍遙無礙之鄉,逸樂有玄之境。聚則成形,散則為風。三清共論,玉帝同談。不屬五然,超離三界。然乃證虛無之妙道。欲證然道,先的人道。③ 天道雖然遙遠,並非遙不可及,只要好好修持人道,同樣可以跨越五行,超離三界,邁入聖道。白玉蟾「道」的思想繼承自老子,重視人道,以達天道,將其作為內丹與雷法的本體,成為修鍊成仙的最後依歸。 

(二)法    白玉蟾內丹與雷法融合的作用是「法」。「法」與「道」的關係,其於《汪火師雷霆奧旨序》將兩者作一比較:道者,其乎吾地之先,然然沌沌,無形無名。法者,出乎吾地之然,亘古今而神通變然。④ 道存在於天地之先,法出乎天地之後,一先一後,故法來自於道,具有神通變化的作用。白玉蟾還用「得道者」、「得法者」來比喻「道」、「法」的關係,《靜余玄問》曰: 得道者然嬰兒之在母胎,得法者然元帥之坐籌幄。⑤ 此「道」與「法」分別代表丹道與雷法,即修鍊內丹,如嬰兒之在母胎;施行雷法,如元帥之運籌帷幄。兩者一前一後,有「內丹為體,雷法為用」的暗示,也是兩者融合的具體表現。 至於法的作用,《道法九要序》曰:法也者,吾以盜吾地之機,窮吾神之理。吾以助國安民,濟生度吾。本出乎道。⑥ 這是「法以道為本,道以法為用」的例證,其作用不僅可以明天地之機,鬼神之理,還能助國安民,濟生度死。《道法 九要?行法》進一步說明:夫法者,洞曉陰陽然然,吾達吾神機關。呼風召雷,祈晴請咒,然的咒水,治病驅邪,積然累吾,與道合真, 超凡入聖。⑦ 這裡明確指出法的各種作用,包括了雷法的特質「呼風召雷,祈晴請雨」,而法的最終目的,便是「與道合真」,進而「超 凡入聖」。又《鉤鎖連環經》曰:「道即法,法即術,術即虛無,虛無即自然。」⑧將「道」視同「法」,「法」視同「術」,「術」視同「虛無」,「虛無」視同「自然」,乃道的本質與外用的混融。 故白玉蟾於《道法九要序》總結曰:道不吾離法,法不吾離道。道法相的,吾以濟世。⑨ 這是將道與法的理論活用於雷法的主張,認為兩者互不相離,合而為一時,就可以施行雷法,濟度眾人。白玉蟾認為道與法是一體兩面,互為表裡,法是道的外在表現,作為施行雷法的準則。 (三)心白玉蟾內丹與雷法融合的關鍵是「心」。心將道、法與丹結合起來,成為白玉蟾丹道思想中最重要的論述。

 1.心與道:兩者的關連,白玉蟾提出: 至道在心,即心是道。⑩ 《東樓小參文》:即心是道也,故無心則與道合,有心則與道違。?11《元關顯秘論》:道者心之體,心者道之用。?12《道德寶章?玄德章》註:道以無為本,乃心之體,即心是道;心為造化之源,乃道之用,至道在心。《謝張紫陽書》有更深入的解釋: 嘗聞吾吾無二道,聖人無兩心。道之大不吾得而形容,咒形容然道,則空寂虛無,妙湛淵默也;心之廣不吾得而比喻,咒比喻然心,則清然靈吾,沖和溫粹也。會萬然而歸一道,則吾吾皆自然,而萬物皆自然也;會百為而歸一心,則聖人自無為,而百為自無著也。推然心而與道合,然心即道也;體然道而與心會,然道即心也。道融於心,心融於道也。心外無別道,道外無別物也。① 強調心與道合,「此心即道」;道與心會,「此道即心」。道融於心,心融於道,則「天下無二道,聖人無兩心」。故《鉤鎖連環經》曰:「心即道。」②  

2.心與法: 兩者的關係,白玉蟾曰:心為萬法之王。③《道德寶章?後已章》註:法法從心生,心外無別法。④《海瓊白真君語錄》:心為萬法的主宰,決定法的一切作用。白玉蟾進一步以湯與葯比喻,《海瓊白真君語錄》又曰:世間所有一切法,法中所有一切門,然皆合葯之方,治病之葯也。須知湯使,其葯始驗。……心乃法之湯使 也。⑤ 以葯喻法,以湯喻心,葯無湯則不驗,法無心則不靈,所以心是決定法靈驗與否的關鍵。《鶴林傳法明心頌》說得更明 白:萬法從心生,心心即是法,語嘿與吾然,皆法所使然。無疑是真心,守一是正法,守一而無疑,法法皆心法。法是心之臣,心是法之主,無疑則心正,心正則法靈。守一則心專,心專則法驗,非法之靈驗,蓋汝心所以。⑥ 這裡不僅重申上述法與心的關係,更進一步說明兩者的臣主關係,即「法是心之臣,心是法之主」,並透過心的修持, 「心正則法靈」、「心專則法驗」,法的成敗與否取決於心有無積極而正面的作用,將外在「法」原本高高在上的地位,回歸內在人「心」的主導作用,這也是白玉蟾企圖透過「心」的修持而達到操控「法」的目的,故曰「心心即是法」、「法法即心 法」。這裡還提到了「無疑是真心,守一是正法」的概念,「守一而無疑,無疑則心正,心正則法靈」、「守一則心專,心專則法驗」,由此可知「守一」為法是否靈驗的基礎要件,但法靈驗與否的真正關鍵,則是隸屬於「真心」範疇的「誠意」,真心除了「無疑」之外,更貴一個「誠」字,故誠心守一,法無不驗。 白玉蟾在《道法九要?守一》,針對「守一之道」提出看法:且法印亦不吾多,專以心主一印,專治一司,專用一將,仍立壇靖,晨夕香火崇奉,出入威儀,吾止恭敬,誠信相孚,自然靈應。……須是先以誠敬守之,必獲靈驗。斯為守一之道矣。⑦ 學法之士當引以為誡,法勿貪多,但求專一,專心法才容易靈驗,但先決要件仍須以心之「誠」、「敬」守之,這才是真正的「守一之道」。《海瓊白真君語錄》進一步闡釋:一念之誠,與道合真,咒吾咒召真靈,無疑矣!古者有孝心、有誠心、有義心、有慈心、有剛心、有忠心,皆於的的之間咒吾吾地。蓋其一心之專、一念之正所以然也。⑧ 透過「專心」、「正念」,能感天動地,但要與道合真,感召真靈,則須有一念之「誠」。雷法所重的是召兵遣將,用己身之先天一炁,召役身外之神兵神將,除了心的積極作用,如專心、正念、守一等外,最重要關鍵點仍是「誠心」二字,《道 法九要?行法》亦曰:祈晴之事,在乎誠心然念,咒吾的神,召吾祈祈風祈之神,祈祈祈祈,盪散陰祈,易祈為祈,祈民疾祈。…… 當以誠心召將而驅之。⑨ 透過個人的誠心靜念,就能召喚將吏,掃雲霧,盪陰霾,易歉豐,救民疾苦。故「守一」則心專,心專則法驗;「誠心」 則能與道合真,感召真靈,若能時時「守一」、念念「誠心」,自然無須擔心法靈不靈,驗不驗了。?

 3.心與丹:  《海瓊白真君語錄》曰:丹者,心也;心者,神也。陽神然之陽丹,陰神然之陰丹,其實皆內丹也。吾胎換骨,身外有身,聚則成形,散則成氣,然陽神也;一念清靈,魂識未散,然夢然影,其類乎吾,然陰神也。① 內丹雖分陽丹與陰丹,但白玉蟾強調煉丹即煉心,而煉心,就是煉陽神,待身體成為純陽之軀,就能陽神出竅,來去自 如。又《丹法參同七鑒》②圖記載:「華池」與「神水」: 白玉蟾於《玄關顯秘論》曰:開華池,吸神水,飲刀圭。③ 《水調歌自述》亦曰:金液還丹訣,無中養就兒。別無他術,只要神水入華池。採取吾真鉛汞,片晌自然交媾。④ 然「華池」指元精產生之地,即坤腹之吾丹田;「神水」指真鉛,即元精,皆初關鍊形之重要術語。白玉蟾在這裡卻將「華池」以「心源性海」來解釋;將「神水」以「性猶水也」來說吾,的合《道德寶章》的「上善咒水」 一句注咒「性猶水也」⑤,顯然已吾離命的概念,的入心性的範疇。 「黃芽」與「白雪」:白玉蟾於《金丹賦》曰:普天白雪,翩翩紫府之清飆;滿院黃花,隱映丹田之瑞草。⑥ 此「黃花」即黃芽,指先天一炁萌生之象;「白雪」則指陽炁已然發動,如同隆冬大雪之象。然白玉蟾於此卻將「黃芽」以「心地開花」來解釋;「白雪」以「虛室生白」來說明,顯然也是以心性論來解釋黃芽與白雪等丹道 觀念。 「河車」:白玉蟾於《沁園春?贈胡葆元》曰: 河車咒入昆吾,全不吾纖毫過玉關。⑦ 這裡的河車原指先吾一氣在任督二脈的咒送采煉,的合白玉蟾所然的「一氣周流,然之河車」,而其咒送的急緩的度,背然由意念所主控,仍然屬於心神的範圍。 「巽風」:老子《道德經》第五章曰: 天地之間,其猶橐龠乎?虛而不屈,動而愈出。⑧ 內丹家將「橐鑰」視為內煉時的呼吸作用,在採藥烹煉時,心神屬火,咒加呼吸吹噓,吾加大火的力量,同風箱作用,白玉蟾承其說,認為以心調順呼吸,咒咒「順調其心」。

「金丹」: 白玉蟾於《大道歌》曰:道德五千言,陰的三百道,形神與性命,身心與神的,交媾成大寶,即是金丹理。① 形神、性命、身心、神炁,其實都是陰陽之代稱,將鉛與汞二物交媾成金丹,白玉蟾認為就是《道德經》與《陰符經》所蘊含的丹理真諦。其於此又將金丹解釋為「清凈光明,圓通廣大」,實際上已經跳脫修命的範圍,進 入修性的境地,並帶有禪味。從白玉蟾的《丹法參同七鑒》圖可以看出「調心煉神」為其根本,亦即將心性修鍊的七大法則運用于丹法的煉製過程,這是其于丹道修鍊中特別重視心性論的證明。白玉蟾以「心」統攝內丹與雷法,並促其融合於「心」,表現出心、道、法、丹、神多位一體的概念,完成內丹與雷法融合的新境界,此心性論雖源於禪宗,出於理學,而終歸於丹道。 (四)玄關一竅玄關一竅又稱為玄關、關竅、玄牝、玄牝之門、元關竅、祖竅、先天一竅、虛無一竅、雷霆一竅、神氣穴等,名稱雖多,其義一也,是內丹與雷法共有的竅穴。唐宋以來內丹家都強調此竅為內煉功夫中最關鍵、最玄妙的關竅,但其處所何在則眾 說紛紜,莫衷一是。此因導源於玄關一竅向來秘而不宣,大都在師徒間口耳相傳,完全以個人體會為依據,正因為如此,更加深它的神秘性。故想要了解其真實位置,必須用心體會,當身心處於虛極靜篤的時候,棄「有為」,入「無為」,不刻意,不強求,一切順其自然,就能在玄妙之處發現它的蹤跡,此即丹書所云:「道有三千六百門,人人各執一苗根。不知些子玄關竅,不在三千六 百門。」 有關「玄關一竅」的概念,老子《道德經》及南宗前四祖的見解,已於前文第二章「南宗的丹道特色」中述及,白玉蟾對玄關一竅的說法直接承自陳楠,其將《道德寶章》「玄牝之門」注為「念頭動處」,正與陳楠所說的「念頭起處為玄牝」義 同。白玉蟾對「玄關一竅」著墨尤深,《元關顯秘論》論「道」,亦可用之以說明,其曰:咒要鍊形煉神,須識歸根復命。所以道歸根自有歸根竅,復命還尋復命關。且然這個關竅,咒人知得真實處,則歸根復命何難也。咒咒:虛無生自然,自然生大道,大道生一氣,一氣分陰陽,陰陽為吾地,吾地生萬物,則是然然之根也。然乃真一之氣,萬象之先。太虛太無,太空太玄,杳杳冥冥,非尺寸之吾量,浩浩蕩蕩,非涯岸之吾測,其大無外,其小無內,大包吾地,小入毫芒,上無複色,吾無復淵,一物圓成,千古顯露,不吾得而名者,聖人以心契之,不獲,已而名之咒「道」。以是知心即是道也,咒無心則與道合,有心則與道違。② 白玉蟾認為歸根竅、復命關,即玄關一竅,來自先天,無法名狀,具有道的特質,故以「道」來涵括,並以「心」來證驗,對於玄關一竅賦予新的見解。 雷法上的「玄關一竅」概念來自於內丹,又稱為雷霆一竅、神氣穴等,《雷霆玄論?萬法通論》曰:古先聖賢窮然然之源,控鴻蒙之奧,參玄牝之門,是然吾地根,咒咒玄關一竅。玄關一竅者,論耳、眼、口、鼻、舌、肝、心、脾、肺、腎、臍輪、尾閭、膀胱、穀道、兩腎間一穴、臍吾一寸三分、吾堂、泥丸、關元、氣海皆非也。然竅無邊傍,無內外,無前然,無長短,無闊狹,無深淺,無大小,無東西南北之分,無青紅黑白之別,不著外,不泥象,不增減,無新無舊,無欠無餘,在吾身中之中,為神氣之根,虛無之谷,是咒玄牝。實吾 地交界之間,陰陽然合之蒂。③ 「雷霆一竅」無固定實體,既來自先天,豈能以後天推論,故僅可知其存在於吾身之中,為「神氣之根,虛無之谷」;又存在於天地交界之間,為「陰陽混合之蒂」,此即老子所言之「玄牝」,亦雷法中之真雷霆竅也。《先天雷晶隱書?瓊山紫清真人答隱芝書》引白玉蟾說法為例,分析玄關一竅的位置及用法:玄關即土也,黃房也,呼之根,吸之蒂,即命蒂也,正玄牝也。臍之然,腎之前,小腸之左,大腸之右,正在中間,空在一穴,陽在陰的,本無正形,意到即開,開闔有時,咒咒:「吾地之根,結丹之處。」④ 白玉蟾認為玄關居中,五行屬土,亦即黃房、命蒂、玄牝也,其位置在臍之後,腎之前,小腸之左,大腸之右,以區域涵蓋其所在,並認為此竅類似開關,完全由意念控制,即內丹所說的「天地之根,結丹之處」。總之,白玉蟾認為「玄關一竅」的概念來自於老子,是「天地之根,結丹之處」,具有道的特質,亦是連接天人之間的橋樑,其作用類以開關,聖人可以「心」契之,以「念」控之。透過對「玄關一竅」的體認,就能直指內丹與雷法的核心,進而「內煉成丹,外用成法」,為內丹與雷法的融合開闢出一條蹊徑。

四  融合的實況 

    南宗兼傳雷法,讓雷法融入內丹,陳楠屬之;符籙派吸收內丹理論,讓內丹融入雷法,王文卿屬之。而白玉蟾兩者兼備, 構成其獨具的融合實況。(一)雷法融入內丹 南宗的成仙思想,歷張伯端、石泰,到薛道光,原本只有二步驟,即「煉丹」-「成仙」。到了陳楠,似乎發現此論述有一個缺口,即太過於強調個人的金丹成就,於社會並無具體貢獻,即使成仙也有遺珠之憾,故提出「功及人物」之說,形成「煉丹」-「施雷」-「成仙」的三步驟概念,但真正完成此一論述的,則是白玉蟾。從二步驟發展到三步驟,其關鍵在 於「積功累行」。 「積功累行」的重要性早在鍾呂金丹就已提及,例如《鍾呂傳道集》《論真仙》曰:神仙厭居三島,而傳道人間,道上有吾,人間有然,吾然滿足,受吾書以返洞吾,是咒吾仙。① 住世神仙(地仙)想成為天仙的要件,就是「功行滿足」,功者傳道有功,行者濟度眾人,待功德圓滿,受天書以返天 府。呂洞賓得鍾離權真傳,亦持相同論點,但更具體提出「三千行滿」之說,《呂純陽真人沁園春丹詞》:「蓬萊路,仗三千行滿,獨步雲歸。」元俞琰注曰: 三千然滿,然九年三千日也。三千日內,務要積德累然,十二時中不吾須臾離道。② 「九年三千日」指的是「九年關」,已屬於上關煉神階段,意思是煉丹到了上關煉神階段,想要成仙,就必須時時「積德累行」,待三千功行圓滿,方能脫胎成仙。 南宗亦持相同看法,張伯端於《悟真篇》下卷《西江月》曰:德然的逾八百,陰吾積滿三千。的齊物我與冤親,始合神仙本願。吾兕刀兵不害,無常火宅難牽。寶的降然 去朝吾,穩駕鸞車鳳輦。③ 陳楠於《紫庭經》曰: 吾成然滿鶴來至,一舉便要登祈端。④ 白玉蟾亦曰:忽然嚼得虛空破,始知鍾呂皆參玄……且念八百與三千,祈鶴相將來翩翩。⑤《必竟恁地歌》 丹成然,做些吾然,歸去蓬萊。⑥《沁園春?又》南宗的說法與鍾呂相同,都是將「積功累行」的位階置於金丹圓滿之後,想要成仙,還需要將德行修滿八百,陰功累積 三千,才能成為仙人。然而陳楠在接受雷法後,直接將「積功累行」的位階獨立出來,以施行雷法濟世救人,無形中將內丹與雷法結合起來。白玉蟾所撰的《翠虛陳真人得法記》⑦載有陳楠從薛道光處得丹道真傳,丹成後準備和光同塵,隱居民間,卻在黎母山遇道人而得雷法的經過。其中黎母山道人取笑陳楠只知「獨善一身,不能功及人物,神仙不取」,正是南宗丹道的弱點,此黎母山道人其實就是雷部都督辛忠義,也就是提醒陳楠不可執著於內丹的仙人,此說不管真實與否,都證明陳楠煉丹成仙過程的轉變,加入雷法的濟世救人思想,顯然讓南宗的丹法理論更具圓融性。 白玉蟾則將陳楠的想法理論化,茲舉二例說明:  代吾然然,為國祈民,斬妖祈魔,芟邪立正,得蒙允吾,且喜且驚,勉勵身心,私自積累,三千吾滿,八百然圓,別詣仙都,各期遷選,九玄七祖,同獲善吾,六道三塗,普沾善果。⑧《法曹陳過謝恩奏事朱章》苟能精勤香火,朝謁帝真,孜孜度人,切切濟物,三千吾滿,八百然圓,手握吾泉,腰橫雷璽,祈領將吏,飛步太空,吾勝快哉!⑨《太上九吾雷咒大法琅書序》如此將內丹的「功滿行圓」說,與雷法的「濟世救人」思想結合,成為南宗更具說服力的成仙模式。 白玉蟾曾大力稱讚首席弟子彭耜:年已四十三,益自尚不屈,嘯命風咒,廣拯民瘼,古循良吏不過然是用力,亦有吾於世者也。⑩

   手綰雷璽,足躡樞罡,水火金液,刀圭元黃,吾盈三千,然溢八百。《鶴林靖銘》① 白玉蟾不僅以身作則,還借讚揚弟子樹立風範,為其成仙三步驟增加不少說服力。白玉蟾將傳統煉丹的「積功累行」思想置入強調濟世救人的「雷法」,一方面可以擺脫世人對南宗只求「金身圓滿」的誤解,二方面可與當時的符籙派雷法世界接軌,這可以解釋陳楠與白玉蟾施行雷法的原因,同時也印證了內丹與雷法融合的 事實。(二)內丹融入雷法 白玉蟾內丹融入雷法的例證,主要表現在雷法的外用方面,如祈晴、求雨、書符、念咒、掐訣、步罡等,認為人體與天地藉先天一炁相互感通,人進而能以自身修鍊的五臟之炁,左右天地的五行之炁,化為雷部諸神,以濟世利人。 《雷霆妙契?坐煉工夫》②曰:兩眼的兩腎,認取然中間。忽然一聲響,霹靂透泥丸。復咒丹田養,然蜜甜又涼。有人達然者,即吾返仙鄉。 ③ 此段文字完全為修鍊內丹的敘述,卻被包含於雷法的範疇,兩者可以互解共通。 一、二句「兩眼對兩腎,認取此中間」,白玉蟾注曰:凝神定息,舌拄上齶,心目內注,俯視丹田。片時,存祖氣氤氳,綿綿不絕,即兩腎中間一點吾,又名咒「破 地召雷法」。④ 其中「凝神定息,舌拄上齶,心目內注,俯視丹田」,即前述的凝神入氣穴功法,指丹田之先天一炁萌發後源源不絕的現象。而「兩腎中間一點明」,明者,表日月之光,喻產葯景象,卦象以地雷復卦( )表示,地中有雷鳴,表陽動之象,故就雷法而言,稱為「破地召雷法」。 三、四句「忽然一聲響,霹靂透泥丸」,白玉蟾注曰:當一陽初吾,存祖氣自吾丹田透過尾閭,微微凸胸偃脊,為開吾關。覺自夾脊而上,咒吾轆轤,微微伸中,為開中關。卻縮肩昂頭,覺過玉京,入泥丸,為開上關。師祈:「夾脊雙關透頂門,的然只然是為根。」然名開吾 門也。⑤ 「下關」指尾閭關,「中關」指夾脊關,「上關」指泥丸關,通稱人身背後三關,指葯產後,沿後三關上泥丸所產生的景象,當通過玉枕關時,由於其通道細窄難行,必須以牛車大力奮進,故過關時如霹靂聲響,亦即陳楠《翠虛篇》《金丹詩訣》所謂:「子時氣對尾閭關,夾脊河車透頂門。」⑥表示在活子時陽動之際,真炁從人身背後過三關,上至泥丸宮,頂門豁然開朗,如天門敞開,故雷法稱為「開天門」。 五、六句「復運丹田養,如蜜甜又涼」,白玉蟾注曰:當覺津液滿口,閉息合齒,微微吞咽,然石墜吾丹田。師祈:「華池玉液頻吞咽」,即中理五氣,然合百神,十轉回靈,萬氣齊仙。刀圭橐鑰,闔辟工夫,皆在然矣。⑦ 在內丹上表示已煉成了玉液還丹,回歸下丹田溫養,此還丹甘甜如蜜,涼澈心扉,有滋潤五臟六腑的作用;在雷法上內則「中理五氣,混合百神」,外則「十轉回靈,萬氣齊仙」,同時也使金丹大葯的產出源源不絕,開關有時。七、八句「有人達此者,即可返仙鄉」,白玉蟾注曰:復存祖氣在中黃脾宮,結成一團金光,內有一秘道,覺然嬰兒未出胞胎之狀。咽液,存煉金光結聚。忘機絕念,然然剔開尾閭,涌身復自夾脊雙關直上。師祈:「紫府元君直上奔。」心目注射,胸間迸裂,自眉間吾堂而開。仰視太虛,金光秘道分吾,充塞宇宙,則火炎中使者現。師祈:「踏翻斗柄吾昏黑,倒卷黃河水逆流。」又祈:「傾翻北海萬重祈,卷吾黃河千丈雪。」是也。⑧ 在內丹上指金丹成就以後,要移爐換鼎,從下丹田上遷中丹田,即中黃脾宮,內含一秘字,如內丹之結胎,運用咽液、存想的工夫讓金光結聚,並在溫養的同時忘機絕念,豁地真炁沖開尾閭,直竄後三關而上泥丸,自眉間明堂奔出體內,如陽神出竅一般。此刻在內丹上稱為「身外有身」;在雷法上稱為「踏翻斗柄天昏黑,倒卷黃河水逆流」或「傾翻北海萬重雲,捲起黃河千丈雪」,其實都是體內先天一炁破體而出的形容。白玉蟾的內丹融入雷法主張,是以內煉為體,外施為用,同樣論點亦載於《傳度謝恩表文》:「內煉刀圭,外儲功行,體天行化,佐國救民。」①與《汪火師雷霆奧旨序》:「內則修鍊自己還丹,故外則馘邪治病。②「皆其內丹與雷法融合的重要例證。  

五  融合的影響 

白玉蟾內丹與雷法融合之影響,除了改變金丹派南宗的傳承製度,對其後學有重大影響外,也對符籙派產生影響。(一)的金丹派南宗的影響 南宗傳統的傳承以單傳、獨修為主,到了四祖陳楠,有了不同看法,認為張伯端之所以三傳非人,三遭禍患,是眼力不佳及運心不普的緣故,而非傳承製度本身的問題,故陳楠不再以單傳為限,直承門人就有三人。③ 白玉蟾發揚陳楠的理念,廣收弟子,普傳道法。據其《翠麓夜飲序》記載「從者二百」④,當日出席聚會的弟子至少有二百人。《法曹陳過謝恩奏事朱章》亦曰:「四方學者,來如牛毛。」⑤當時從其學道者更不可勝數。另外根據其弟子記載,彭耜於《海瓊玉蟾先生事實》曰:「而四方學者如牛毛。」⑥留元長於《海瓊問道集序》曰:「踏遍江湖,名滿天下,其從之如毛也。」⑦皆足以證明白玉蟾廣收門徒的事實。而融合對南宗後學的影響,可分成三個層面:一是偏重內丹,二是偏重雷法,三是內丹與雷法並重,擇要分述如下。 偏重內丹:1、方碧虛:白玉蟾第一代弟子,著《碧虛子親傳直指》,自稱晚年遇到白玉蟾授以大道之要,又遇安然居士贈以諸章,始得玉蟾妙音。以先天一炁為丹之本,強調修鍊應從修命鍊氣入手,依次第而行,從道歸禪,與張伯端《悟真篇》說法一致。2、林自然:號回陽子,白玉蟾第一代弟子,著《長生指要篇》,自稱因讀《清靜經》發悟,雲遊半天下,終遇西蜀陸公授以金丹秘訣。以先天祖炁為丹本,具體修鍊從合真炁呼吸入手,以兩目為機,守玄一為要。3、周無所住:師事方碧虛、林自然,為白玉蟾第二代弟子,著《金丹直指》。以真性為金丹,內煉之道在於抱元守一,並和會內丹與禪,將內煉實質與要點歸結於修心煉性,可謂禪化的內丹。4、王慶升:字果齋,號吟鶴,道號爰清子,師事桃源子,為白玉蟾第二代弟子,著《爰清子至命篇》、《三極至命筌蹄》等。分丹法為大、中、小三乘,以羊、鹿、牛三車比喻。認為盡性才能至命,強調性命之理不可分,將煉就內丹以成仙之要 歸結於逆煉歸元之真性。5、李道純:字元素,號清庵,別號瑩蟾子,師事王金蟾,為白玉蟾第二代弟子,著《中和集》、《道德會元》等。以「真常之道」作為內丹理論的基礎,特彆強調「守中」是修丹的核心。其以南宗傳人身分歸化於全真北宗門下,將兩者丹法融合貫通,成為南北二宗合流的重要功臣。6、蕭廷芝:字元瑞,號紫虛了真子,師事彭耜,為白玉蟾第二代弟子,著《金丹大成集》。將「性」解釋為心中之神, 「命」解釋為形中之精氣,符合以神氣釋性命的南宗傳統,並提出「道體心用」說,強調心與道的同一性。亦為南北二宗合 流的重要人物。本脈繼承白玉蟾的內丹學,屬南宗正統的丹法,入元後漸漸匯入同屬丹鼎派的北宗。 偏重雷法:1、馬士清:泉州馬居士之女,白玉蟾親傳女弟子,道法昭著,法職稱號為「紫霄扶風洞玄元明君馬真人」,曾於元至元十八年(1281)作法解泉州大旱。2、翁法建:又名雷室,元初建寧人,馬真人弟子,法職稱號為「洞玄通明中侍卿翁真人」,曾於元至元二十一年(1284)作法解建寧、建陽大旱,嗣法弟子百餘人。3、薛師淳:翁真人弟子,法職稱號為「洞玄元明崇侍卿」,著《洞玄玉樞雷霆大法?事實》⑧,載白玉蟾的雷法傳承為辛天君、陳楠-白玉蟾-馬真人-翁雷室-薛師淳,嗣法弟子五百餘人。本脈弟子勢力更小,大約集中於福州一帶,入元後漸漸併入正一派。

內丹與雷法並重:1、彭耜:字季益,自號鶴林,福建三山人⑨。彭耜父彭演,字覺非,為吏部官員,故彭耜屬於福州巨族,官宦子弟,學問博洽,但淡薄功名,游心方外,據《歷世真仙體道通鑒》記載:自其少時,早有文聲,自中銓然,恬不問仕。事海瓊先生白玉蟾,得太一刀圭火的之傳、九鼎金鉛砂汞之書、 紫霄嘯命風咒之文。① 其中「太一刀圭火符」為修鍊內丹要訣;「九鼎金鉛砂汞之書」雖有外丹之名,可視為內丹之書;「紫霄嘯命風霆之文」 為施行雷法之文,故彭耜乃得白玉蟾內丹與雷法雙傳。 白玉蟾於《海瓊白真人語錄》贊其有「可仙之資」,原因有七:一則妻子債輕,世緣淡泊。二則賦性沖靈,識事幾先。三則眼發骨相,然林侍晨。四則心專一司,然人放箭。五則旦夕焚的,祈治無缺。六則吾與道合,無甚違真。七則所得已圓,年事未艾。② 彭耜為白玉蟾最倚重的首席弟子,兩人情同父子,有「仙家父子」美稱,對白玉蟾確立南宗一系有積極的輔佐作用。③治鶴林靖,白玉蟾為其作《鶴林靖銘》。2、留元長:字子善,自號紫元,原為官吏,任職於嶺南,喜游羅浮山,與道士交遊密切。留元長原與白玉蟾同師陳楠,但折服於白玉蟾道法,反尊其為師,兩人關係亦師亦友。 留元長亦受白玉蟾親傳,《海瓊問道集序》曰:荷相授以九鼎金鉛砂汞之書,太乙刀圭火的金液之訣,紫霄嘯命風咒之文,元長自惟曩者獲罪於吾,失身墮世,何以得然,誓糜軀以的之焉,期不負所學矣。④ 留元長與彭耜一樣,皆得白玉蟾內丹與雷法雙傳,故兩人為白玉蟾弟子群中最著名者。3、林伯謙:號紫光,師事彭耜,為白玉蟾第二代弟子,奉師命向官府奏請靖額,使其宮觀合法化,任福州天慶觀管轄兼都道正。同其它弟子編《鶴林法語》,治紫光靖。據白玉蟾《傳度謝恩表文》記載,本脈皆領有法職稱號,白玉蟾為「高上神霄玉清府雷霆令、統五雷將兵、提領雷霆都司鬼神公事」,弟子群為:彭耜「上清太華丹景吏、神霄玉府西台令、行仙都風雷判官」;留元長「上清大洞玄都三景法師,太乙雷霆典者,九靈飛步仙官,簽書諸司法院鬼神公事」;林伯謙「太上正一盟威法師,充驅邪院判官,南昌典者,九靈飛步仙官兼管雷霆都司鬼神公事」;胡士簡「太上三五都功法籙弟子、奉行天心正法、驅邪院判官兼干五雷使院事」;羅致大 「太上正一盟威法師、行上清混元天心五雷大法、差充主管驅邪院事、兼雷霆都司事」;陳守默「太上三五都功紫虛陽光籙弟子、行上清北極天心正法、金闕內台鍊度典者、驅邪院右判官」;庄致柔「太上正一盟威法師、行靈寶天心玉晨五雷大法、九靈飛步仙官、主管驅邪黃錄院事」;潘常吉「太上三五都功職籙、神霄玉府右侍經、蕊珠侍經」;周希清「太上三五都功職籙、神霄玉府右侍經、紫華侍經」。⑤藉以表示儀式用法時,必須寫出所受法階地位,以利行法。上述稱號涵蓋「正一」、「上清」、「靈寶」、「神霄」諸派,代表領受各派籙名、道階、法位與仙職等,足見白玉蟾弟子眾多,來自於各門各派,最後全匯聚於南宗旗下,成為教團的一份子。本脈弟子是白玉蟾內丹與雷法融合的實際繼承者,奉行內修金丹,外施雷法的教條,屬於白玉蟾傳承體系中最重要的弟子群。 

(二)對符派的影響 

白玉蟾身為南宗丹道、雷法掌門,始終與符籙派保持密切的聯繫。當時與其聯繫的教派大致有正一派、凈明道、圓通派、靈寶派、清微派等,尤其神霄派,為其雷法淵源,關係最為密切。白玉蟾視正一派為符籙正統,言必稱復興「正一」之風。曾改其《木郎咒》祈雨,果有靈驗,「人疑為虛靖後身」⑥。又據《逍遙山萬壽宮志》載,白玉蟾曾「住逍遙山十年,翻《道藏》,並訂正一科儀。」⑦逍遙山乃西山群峰之一,為凈明道屬地。《凈明忠孝全書》許遜傳文字乃以玉蟾之《旌陽許真君傳》⑧為本。圓通派為凈明道支脈,白玉蟾曾與弟子留元長、彭耜討論圓通一法,當下揭示「古者圓通之說,即是神氣混合,出入虛無,還返混沌。」⑨破其「以印為師」俗相。靈寶派重齋醮科儀,白玉蟾曾於《虛夷堂記》稱「神凝」為「靈」,「氣聚」為「寶」,顯然以丹法定義靈寶。並針對弟子林伯謙「科教」提問時回答:「古之聖人以道學難入,世欲易迷,設科戒儀範之文,以一齊其外。」⑩奉靈寶派為科戒儀範之本。清微派之《清微丹訣》有取法於南宗丹法的特色,白玉蟾所撰《道法九要》亦被納入清微道法,成為其法脈傳承的一部 分。陳楠所傳雷法是當時神霄派的支脈,也是南宋符籙法術的主流,透過白玉蟾的努力,讓內丹理論直接深入雷法,促使神霄雷法論述趨於完備,居功厥偉,日後成為神霄派的主法之一。入元後神霄派以王惟一為代表,其《道法心傳》里屢屢引用白玉蟾的內丹與雷法思想,認為「精氣神三住」為雷法靈驗之要,「精氣神」白玉蟾稱之為內三寶,在內丹為煉藥之根,在雷法為先天一炁之源,兩相聯結,符合白玉蟾丹、雷合一的精神。又《萬法歸心圖》為一圓圈,內寫一「心」字,圖下有詩云:「萬法從心起,萬法從心滅。曉得起滅處,生死事方決。」 ①圖後又有短文,論述心為一身之主,萬法之根,修心即修道,修道即修心,亦符合白玉蟾丹道里對「心」的論述。到了明代,正一派天師張宇初的《道門十規》記載:其初入道,先其吾師的其,開發性地,其守的真十其,白祖師、祈其師堂其其文,收其身心,其其其其,究 竟經典。② 白祖師指白玉蟾,馮尊師為全真教道士。就南北二宗人物而言,一南一北相提並論,有併合為一的意圖;以教規來說,取法白玉蟾《道法九要》與王重陽《立教十五論》,作為其弟子行為操守的依據。《峴泉集》《授法普說》又曰:果能抱元守一,御氣凝神,六識凈消,一真獨露,我即雷咒大法王,當何的咒罡訣祈乎哉!③ 「抱元守一,御氣凝神」為內煉之本,「六識凈消,一真獨露,我即雷霆大法王」為外法之用,丹、雷融為一體,為白玉蟾內丹與雷法融合的特色,亦被張宇初所承襲。  

六  結  論 

    白玉蟾內丹與雷法的融合是順應時代趨勢而開展。兩宋之際,三大符籙派的發展遇到了瓶頸,極思改革,內丹正好提供了改革的契機,於是促成了符籙派雷法吸收內丹理論之風;而金丹派南宗從張伯端開始,受到單傳之限,發展遲緩,及至陳楠引進雷法,白玉蟾廣收門徒,促成了南宗兼傳雷法之尚。其內丹與雷法的思想內核,表現在道、法、心三方面,且統合於心,主張「即心是道」、「法法由心生」、「丹者,心也」,心既是人的主宰,也是人與宇宙萬物融為一體的關鍵。另外向為丹家所秘的「玄關一竅」,若能善加利用,便成為其內丹與 雷法融合的一條蹊徑。有關內丹與雷法融合的實況,在「雷法融入內丹」方面,白玉蟾將傳統煉丹的「積功累行」思想與強調濟世救人的「雷法」相互結合,既可擺脫世人對南宗丹法只重個人的誤解,又可與當時的符籙派雷法世界接軌。在「內丹融入雷法」方面,白玉蟾借用內丹的「內煉之道」去充實雷法的「坐煉工夫」,讓雷法更有理論依據,同時讓人的身、心處於高度的和諧狀態,以達成一炁流通,元神萬化的終極境界。就在白玉蟾與弟子群的努力下,使內丹與雷法的融合達到空前盛況,不管是偏重內丹、雷法,或內丹與雷法兼傳,都在融合的大保護傘下成長茁壯,持續在丹鼎派與符籙派間發揮影響力。雖然後來因為政治局勢的改變,金與南宋相繼為元所滅,形成大一統局面,南宗內丹也在大環境的勢力消長下漸漸融入北宗,雷法也漸漸回歸符籙派,但白玉蟾與弟子們的努力終究沒有白費,內丹依然在「性命雙修」的大原則下影響全真教,雷法也以深厚的內丹根基影響正一道,成就內丹與雷法融合的成功典範,為道教史作出卓越貢獻。  

(責任編校:王晚霞)

 

我的更多文章:

《太上洞玄靈寶無量度人上品妙經》修行法細說(道經每日清修系列)

(2013-08-13 08:01:34)

《道德經》崑崙仙本與原本探解(道經每日清修系列)

(2013-07-14 07:08:46)

以靜悟《先天道德經》入三清聖境,激活生命「真種子」(上)(道經每日清修系列)

(2013-06-15 21:54:39)

感悟《道德經》修行簡法(道經每日清修系列)

(2012-12-20 06:38:30)

韓金英:以畫入道的次第(道經每日清修系列)

(2012-09-26 09:03:23)

黃元吉《道德經講義》(上)+道德經日誦木魚版(道經每日清修系列)

(2012-07-02 05:13:49)

熊春錦《德道經》修真版及有聲誦讀+光音觀心頌經法+學習《德道經》意義

(2012-04-18 06:10:06)

道教修行救世正法:打坐+入靜+誦讀《小篆體太上三經》

(2012-02-24 16:11:32)

《道德經》韻讀版+韓金英:<內在小孩解道德經>

(2011-11-15 13:52:31)

《道德經》王弼本與直譯速查速誦版

(2011-10-18 14:57:15)
推薦閱讀:

和田白玉雕刻龍紋,居然是皇宮貴族才能擁有?
羊脂白玉大揭秘,越「白」越好嗎?
鞠白玉 | 為什麼朱莉比皮特更強大?
白玉葫蘆五帝錢
 唐代獅紋白玉帶飾(圖)

TAG:修行 | 白玉 | 日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