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水一戰的故事簡介,成語故事,成語典故

背水一戰 [bèi shuǐ yī zhàn]

[解釋] 背:背向;水:指江河;背水:背後是水;表示沒有退路。原作「背水...

[出自] 《史記·淮陰侯列傳》:「(韓)信乃使萬人行;出;背水陳(陣)。.

戰爭背景

公元前205年,項羽在彭城擊敗劉邦,本來看漢軍勢大投靠劉邦的諸侯,看到劉邦戰敗紛紛脫離劉邦,這使得許多諸侯紛紛選擇中立,嚴重威脅漢軍側翼,為了擺脫這一不利局面,劉邦採納了張良等人的建議,制定了正面堅守、側翼發展、敵後襲擾的戰略方針。派漢軍開闢北方戰場,逐次殲滅黃河以北的割據勢力,向楚軍側背發展,就是這一戰略計劃的重要環節之一。

公元前205年,曹參、韓信首先率軍擊滅了魏王豹,平定魏地。

當時,黃河北北方尚有代(今山西北部)、趙(今河北南部)、燕(今河北北部)三個割據勢力,雖然是三個中立割據,但漢為了擴大勢力是必須要消滅的三個牆頭草。漢要滅楚,就必須先翦除這些諸侯國,使項羽陷於孤立。

韓信針對這些割據勢力只圖據地自保、互不救援的弱點,便向劉邦提出進一步開闢北方戰場,逐次消滅代、趙、燕,東擊田齊,南絕楚軍糧道,對楚軍實施側翼迂迴,最後同劉邦會師滎陽的作戰計劃。它得到了劉邦的讚許和批准。

背水一戰的故事

解釋:

背靠江河作戰,沒有退路。形容不留後路,決一死戰。

這個成語來源於《史記.淮陰侯列傳》,信乃使萬人先行,出,背水陳。...軍皆殊死戰,不可敗。 韓信,淮陰(今江蘇清江西南)人。他是漢王劉邦手下的大將。為了打敗項羽,奪取天下,他為劉邦定計,先攻取了關中,然後東渡黃河,打敗並俘虜了背叛劉邦、聽命於項羽的魏王豹,接著往東攻打趙王歇。

韓信的部隊要通過一道極狹的山口,叫井陘口。趙王手下的謀士李左軍主張一面堵住井陘口,一面派兵抄小路切斷漢軍的輜重糧草,韓信的遠征部隊沒有後援,就一定會敗走;但大將陳余不聽,仗著兵力優勢,堅持要與漢軍正面作戰。

韓信了解到這一情況,非常高興。他命令部隊在離井陘三十里的地方安營,到了半夜,讓將士們吃些點心,告訴他們打了勝仗再吃飽飯。隨後,他派出兩千輕騎從小路隱蔽前進,要他們在趙軍離開營地後迅速沖入趙軍營地,換上漢軍旗號;又派一萬軍隊故意背靠河水排列陣勢來引誘趙軍。

到了天明,韓信率軍發動進攻,雙方展開激戰。不一會,漢軍假意敗回水邊陣地,趙軍全部離開營地,前來追擊。這時,韓信命令主力部隊出擊,背水結陣的士兵因為沒有退路,也回身猛撲敵軍。趙軍無法取勝,正要回營,忽然營中已插遍了漢軍旗幟,於是四散奔逃。漢軍乘勝追擊,打了一個大勝仗。

在慶祝勝利的時候,將領們問韓信:「兵法上說,列陣可以背靠山,前面可以臨水澤,現在您讓我們背靠水排陣,還說打敗趙軍再飽飽地吃一頓,我們當時不相信,然而竟然取勝了,這是一種什麼策略呢?」

韓信笑著說:「這也是兵法上有的,只是你們沒有注意到罷了。兵法上不是說『陷之死地而後生,置之亡地而後存』嗎?如果是有退路的地方,士兵都逃散了,怎麼能讓他們拚命呢!」

這個故事演化出成語「背水一戰」,多用于軍事行動,也可用於比哺有「決戰」性質的行動 。


推薦閱讀:

俄羅斯藍貓
國際時訊的簡介怎麼樣?
那年花開月正圓簡介?
張志和簡介
中國觀賞石簡介(上)

TAG:故事 | 典故 | 成語 | 成語故事 | 一戰 | 簡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