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覺券商背後的「金主」 監管連發四文

證監會「全面從嚴監管、加強對中介機構監管力度」正在實施。

「證券公司的控股股東凈資產不低於1000億元、最近5年連續盈利、最近3年主營業務收入累計不低於人民幣1000億元」,這是證監會3月30日發布的《證券公司股權管理規定(徵求意見稿)》主要內容之一。這份意見稿發布的當天,證監會宣布2018年全年立法工作計劃32件,其中4件與證券公司有關。

近年來,民營資本進入券商的方式多種多樣,分散股權持股並不止在一家券商中看到,令其背後的實際控制人隱藏。

在業內人士看來,符合「千億凈資產」標準的民營企業仍是少數,那些想通過分散股權、借道外部資金走通道的民營資本將徹底失去拿牌照的資格。而在這個環境中,小券商為了找到強大股東背景,將不得不選擇被大型券商收購兼并的命運。

各路資本曲線入股券商謀牌照

據iFinD統計,截至目前,在中國境內註冊的證券公司達131家。《中國經營報》記者梳理這些公司的發展脈落髮現,與國外券商起步於大型私人投資銀行不同的是,國內券商起步於這些背景:大型國有發電集團、鋼鐵集團、紡織集團設立,或大型國有銀行的部門衍生,或幾大交易所聯合組建。

除了這些趨同的發展方式外,也有例外。如外資機構與國內券商聯合設立合資公司,北京高華證券,為高盛的合伙人與聯想控股等四位股東聯合發起成立,高盛合伙人持股25%;中德證券,為山西證券與德意志銀行股份有限公司聯合成立,後者持股33.3%;瑞信方正證券,方正證券與瑞士信貸銀行股份有限公司聯合成立,後者持股33.3%;東方花旗證券也為合資券商,其中花旗環球金融(亞洲)有限公司持股亦為33.3%。

而在2015年前後,中國證券行業從股權變化層面來講,表現異常活躍,各路資本通過增資入股的方式紛紛闖進這個行業,拿下券商牌照,如杜力通過有限合夥於2015年以先買殼再收購資產的方式拿下國盛證券的控股權;黃偉以其新湖控股有限公司實際控股了湘財證券;以私募起家的九鼎集團則通過增資的方式拿下天源證券,目前後者更名為九州證券。更久之前,盧自強通過旗下公司拿下民生證券的控股權,控股的過程並不容易,還惹上一場股權糾紛的官司,從2010年入股至2014年控股權才最終落袋。

民營資本進入券商的方式多種多樣,增資、收購、或者新設立有限合夥方式收購,持股方式也較多樣,分散股權持股並不止在一家券商中看到,令其背後的實際控制人隱藏。

「監管層對券商一直以來是不放鬆的,從業務規範到內控,指導工作都很具體。」安信證券一位投行人士稱。

不過,監管層顯然對當前證券行業的現狀並不滿意。據證監會公布的徵求意見稿起草說明稱「由於市場環境的變化,新情況、新問題不斷湧現,如不秉持長期投資理念,以倒賣牌照為目的入股動機有所抬頭,灰色資金通過有限合夥、信託、資管等方式層層嵌套、曲線違規入股證券公司,形式更加隱蔽」。

「顯然,證監會認為,此前針對證券公司股權管理的《證券公司增資擴股和股權變更》已無法解決上述問題。」上述投行人士表示。

強監管來臨

「我們全公司將組織學習有關一些業務的變化,最近學習、開會特別多。」國內一家券商的投行人士對記者表示。

據其介紹,券商過去通過銀行委託貸款業務基本上停了,通過信託公司放貸款的業務也停了。

另外,券商行業這兩年異軍突起的質押融資,現在要求追蹤資金去向。「過去只管做規模做業績,現在資金用途不過關不能放貸。」

令這位投行人士煩惱的,是證監會於3月30日同一天發布的《證券公司投資銀行類業務內部指引》。「管得非常細,連如何發放資金、發資金的限額都限定了,錢越來越不好掙了。」他感嘆道。

橫向觀察,監管層對證券公司最近密集出台監管政策,與各金融機構面臨的大環境一致。在銀監會、保監會合併之前,銀行界、保險界從全行業內也不斷面臨來自上述兩家機構其及分支部門的監管壓力,不斷披露的重罰通知則是這種氛圍最為有力的證據。

不過,監管層對券商行業的監管又呈現不同的特點。當前,證監會對於證券公司股權做出新的政策調整也體現了監管層的一些導向。「控股股東1000億凈資產的門檻,符合這個標準的民營企業仍是少數,那些想通過分散股權、借道外部資金走通道的民營資本將徹底失去拿牌照的資格。在這個環境中,小券商為了找到強大股東背景,將不得不選擇被大型券商收購兼并的命運。」上述人士分析稱。

當前監管環境將是長期的嗎?是否會引發行業從業人員的變化?「這種強監管不可能是短期行為,從當前整個金融行業面臨的監管環境看,券商的緊日子將持續很長一段時間,這極有可能引發券商行業人員加速流動,要麼流向業務的上下游,如私募、擬上市公司,要麼流向行業龍頭企業。」上述人士分析稱。


推薦閱讀:

證監會監管有哪些新風向?
監管靴子落地 防止「劣幣驅逐良幣」
重磅解讀丨監管層擬發布史上最嚴股票質押回購指引!
迪拜監管 迎來首屆「迪拜房產節」

TAG:監管 | 背後 | 金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