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學文化是道德缺失的罪魁禍首嗎?

  公方彬先生文章《重道德為何難以收穫道德》,以為中國自古以來道德教化收效甚微,而儒學文化的影響是國民道德缺失的重要原因。公先生思考提高國民道德水平的熱情,我深為感佩;公先生的認識,卻不能苟同。

  「道德講了兩千年,仍然難以形成普遍的道德」,公先生憂心忡忡。難道國人的道德水平真的就這麼

低下嗎?公先生舉例說:有位大學教授在給大學生作報告時,首先提出一個問題:「當今社會缺什麼?」學生齊聲回答:「缺德!」例子很煽情,報告也會很煽情,但是把一些學生的意識認定為國民道德現狀,實不可信。

  且不說國民道德水平究竟如何,只看公先生列舉的儒學文化之罪:

  一、儒家文化所維護的等級制度,本質上是一種抑制道德生長的制度。而道德賴以產生和存續的基礎是人與人的平等。

  作為協調人與人之間關係的準則,道德並不因人與人是否平等而存廢;作為意識形態,封建社會有封建社會的道德,民主社會有民主社會的道德,君子有君子之德,小人有小人之德。道德的概念是具體的,而公先生把道德概念弄亂了,他所謂的「道德」,是民主社會的道德,甚至是超階級的道德;他所謂的抑制,是慨嘆民主社會的道德沒能在封建社會發展壯大。

  所以,等級制度本質上是抑制道德生長的制度,這個說法是錯誤的,因為道德跟平等並無必然關係。公先生說:封建社會因為不平等,人們「沒有了獨立人格和獨立思考,不可能存在對道德的珍惜和追求」。但是在平等開放的21世紀,獨立人格和獨立思考上升到文化炒作的高度,卻造就了一個最「缺德」的社會,公先生如何解釋?並且按照公先生的思維,還會得出慘不忍睹的結論:既然道德是賴平等而存在的,中華封建史從來沒有實現過平等,那麼自封建社會以來,中華民族就是一個沒有道德的民族,中華民族的封建史就是一部缺德史,禮儀之邦是個幌子,謙謙君子都是騙子。

  二、儒家文化所強調的道德是一種有限的道德,同時因取向有失偏頗而使道德存在缺陷……不會產生博愛,沒有博愛,道德張揚的空間必變得很狹小。

  人類社會自有史以來,哪一種道德不是有限的呢?跟有限相對的是無限和絕對,無限和絕對的道德,又恐怕不是「博愛」能夠包涵了的。

  儒家有言在先:仁者愛人。但博愛確是民主社會的觀念。但是考察資本主義的發展史,博愛何嘗不是一句謊言?當然公先生還可以說,資本主義社會也是不平等社會,所以博愛不能真正實現。如此推論下去,則在階級社會,「普遍道德」永無實現之期,道德建設,有賴於共產主義後來人。 

  公先生還說到:儒家文化更突出的是私德,對公德沒有給予足夠的重視。

  儒家道德也有「一個中心兩個基本點」。仁是儒家道德規範的核心,仁者愛人;忠恕是儒家道德規範的基本原則,忠是公心,恕是推己及人。公先生「愛人、互助、寬容、守信」的公德,無不包含在儒家先賢的論述里,如何便說儒學文化不重公德?

  「魯國之法,贖人臣妾於諸侯者,皆取金於府,子貢贖之,辭而不取金.孔子聞之曰:『賜失之矣.夫聖人之舉事也,可以移風易俗,而教導可以施之於百姓,非獨適身之行也,今魯國富者寡而貧者眾,贖人受金則為不廉,則何以相贖乎?自今以後,魯人不復贖人於諸侯.』」《孔子家語》里的這一則故事,即是孔子講公德與私德的辯證關係,批評私德之害於公德。如何便說儒學文化不重公德? 

  三、儒家文化在推行道德過程中走了一個力量道德的道路,而未能調動大眾作靈魂深處的自我救贖,以成就道德的力量。這一點與西方的道德實現有著很大的區別。

  西方的道德如何調動大眾作靈魂深處的自我救贖呢?「如水的時光」先生在博客中寫道:上帝是教徒面對無法改變的現實狀況而尋求救贖的精神寄託及啟示,為了實現對自我的救贖,教徒必須遵守上帝的意志--宗教信條為自己的行為準則,那麼這個準則也就是某種社會道德標準,或者說它是宗教領域裡的社會道德標準。

  於是我明白了,無限和絕對的道德,存在於宗教教義中。儒家的「不是由靈魂深處迸發並外顯的道德,一旦推行道德的力量弱化,或者朝代更替,社會轉型,都可能使原有的道德弱化,甚至是紊亂」的原因,是因為它沒有成為宗教,沒有規定原罪。

  然而,吾日三省吾身;退而省其身;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內自省也;內省不疚;等等,如果公先生承認這是儒學文化,那麼就請收回「未能調動大眾作靈魂深處的自我救贖」的言論吧,因為修齊治平,儒學的基礎就在於修,在於內省,在於這種基於理性而非原罪的「自我救贖」。 

  不是不平等的社會不能夠發展道德,而是不平等的社會不能發展平等社會的道德;不是儒家沒有博愛,而是公先生忽略了儒家的博愛;不是儒學不講「自我救贖」,而是儒學並非用「原罪」和「宿業」嚇人的宗教。這是我與公先生認識的不同之處。

  在21世紀的中國,單靠儒學文化實現不了道德覺醒和道德建立的任務,所以國家制定了吸收傳統道德精華的《社會主義公民道德規範》,這勿庸贅述。但是把道德缺失歸責於儒學文化影響的公先生,既然能夠把一些學生的意識認定為國民道德現狀,起碼也應該參考一下「韓、日因為儒家文化的影響,國民公德水平很高」的說法,然後再給儒學文化定罪。


推薦閱讀:

如何評價女生普遍熱衷三五抱團排擠圈外人?
流量之殤,還是道德之死!
如何看待「摩托被偷後肇事 車主因未報案被判連帶賠償8萬」?
如何評價Tabe在比賽前泄密IG戰術?
為什麼社會普遍反對師生戀?

TAG:道德 | 文化 | 儒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