戲說香港人

 

搜狐的

前些日子,敝人偶有《醜陋的廣東人》隨筆一篇,刊出後,有不平者投訴,言:在外面已不易,何必還要揭短!云云。

看官言重了。

「不易」與「揭短」,實屬牛頭與馬嘴。如果您的臉上蹭了塊黑,您卻不讓照鏡子和點燈,到頭來,髒的還是您的身子,該被人笑話的,也還不是您老人家嘛。

一位同鄉見了我,也講:「那篇東西是你寫的吧,我已跟大家說了,鄉俚們對你不太滿意唷! 」

我哭笑不得,無言以對。

唯恐天下不亂,雞腸鳥肚的小市民心態,正是廣東人的醜陋之一。

此為閑話。

大陸的廣東人約八千萬。香港人約六、七百萬。港人中九成以上為廣東籍,半數以上是五、六十年代後從大陸來的。

香港被「租借」前隸屬兩廣府管轄。廣東話源自廣州、南海一帶,現以穗,港兩地的廣東話為標準粵語。

香港人是廣東人中的一部分。廣東人有的陋習,香港人自然有。然而,香港人卻自視為「上等」的華人,瞧不起大陸人,甚至連來自同籍同鄉的內陸廣東人也給『算』了進去。

香港人對大陸人開口就是「阿燦」、「大圈」,閉口也是「表叔」、「表姐」。連剛才舉家移民到那的鄰家小姐與我通電話時,也口口聲聲地「你們大陸人素質真是差……」,「我們香港人……」,叫人聽了也實在哭笑不得。

當了幾十年殖民地順民的香港人,把大陸人嫌棄的不得了,象《阿Q正傳》里的假洋鬼子似的。「97」鄰近前,更有一股「我們不是中國人」、「我們是香港人」、「應該獨立出來,象新加坡一樣」的叫喊。

對此港人,說客氣點,叫做:淺薄與無知。

港人心裡自然也明白,香港之所以有今天的繁榮和穩步成長,除了自身的努力外,如果沒有大陸作為大後方的話,是絕對不可能的。然而,什麽事情一旦認為是「理所應當」的話,那就無對等而言了。

幾十年來,輸往香港的蛋禽肉類,蔬菜瓜果,鮮活農產品,輕工業產品,飲用水,煤氣,燃油,電力等等,一天都沒停止過。即便是大陸人民勒緊褲頭的最困難時期,也把最好最需要的東西運往香港,運給太平山下的手足同胞們。

如果大陸一天停運,港人就會呱呱叫;幾天不運,市價立即上揚;一周斷運,非歹告急甚至大混亂不可。

真不明白,香港人您幹嘛老看大陸人不順眼而狗什麽屎呢(「狗屎」為粵語中自以為了不起意)?!

在下每次回故里省親,都要途經香港,來來往往也不下一、二十次了。每走一次,就不順一次――

第一次出國途徑香港,那時正值「六、四」過後,大概是鄙人在國內職業的故,在香港海關的小房子里,一位稍有點姿色的女官員對我旁敲側擊,拐彎抹角地打探大陸政治變動的細處。這種低劣的情報收集法,實在讓人啞然。在資本主義社會的香港地,我要是她的話,去干點別的什麼不好。

每次送客或轉港途徑香港,都要在香港盤恆幾天。吃住花銷在您家院內,往您的口袋裡塞錢,可您授受大不列顛百年「紳士教養」的香港海關的關員也少有好臉色;您沐浴了英吉利百年恩寵的飲食店店員少給點小費就罵罵咧咧,甚至挽起手袖……

十多年了,您哪兒越來越擁擠的人口;越來越高騰的物價;越來越難看的臉色;越來越低品位的雜貨街,而人們的社會行為卻未有更大的改觀。

外在的東西並不是判斷美醜的唯一標準。但在海外旅遊,無論是歐美還是東南亞,個頭最不起眼,衣著最不光鮮的華人,不用問,定是廣東籍人或廣東籍的香港人。

真不明白,香港人您有什麽更多驕人的東西,值得您去狗屎的呢?!

不久前,與友人到澀谷一家掛有香港名廚本格料理幌子的酒店吃菜。一碟子菜上來,又生又硬,味道糟糕的不行,便跟服務員交涉了一番、等再從廚房端上來時,還是那盤爛菜,只是把形狀挪動了一下。這樣的食肆,掛著羊頭,賣得狗肉,一流的收費,九流的服務,不關門拍蒼蠅才怪吶!

每每有學生問我,香港和廣州的廚師,哪邊的更利害?

這是一個源與流的問題。

穗、港兩地同屬粵菜系。廚師是靠真功夫吃飯的。一流的廚師是國寶,用不著漂洋過海去謀生;二流的廚師是高級酒店的掌勺人,不愁沒人用高薪請聘;三流的廚師自己開餐館,而背井離鄉到海外打工或掙外國人錢的,正是一大批三,四流的廚師或不入廚師流的華人。現在日本的廣東料理是無法真正代表粵菜水準的。

真不明白,在海外的香港料理人,您到底有多少本事,值得您去狗屎的呢?!

』97已過了七年了,相當多的港人不得不回到現實中來,腦子清醒了點。其實,大陸與香港無論是過去還是現在,都是密不可分的。「恐共」與「恐大陸人」,本屬個人的意識範疇。但,如果您覺得您已在「光明」的天地里了,不想再沾連點尚在「黑暗」中「掙扎著」的「窮親」「窮戚」的弟兄姊妹的話,那您或許又搞錯了。

真不明白,相當多的,還是剛剛才換下大陸衣衫的香港人,您對幾十年來不懈地用生命和鮮血去爭取民主與自由,民主與法制,努力建設著生於斯長於斯的家園,生存空間更之不易的大陸廣東人,您又有啥樣不滿意而狗屎什麼呢?!  深圳論壇的   

最近,在香港領導人的要求下,中央政府給予了他們一系列的優惠政策,香港人獲利甚豐而顯得十分興奮,感嘆好日子又會來了 ,不過,香港人的這種獲利是以大陸人民作出犧牲為代價的,香港人的人均收入是大陸人民的二十五倍,現在,富人竟然心安理得地要求窮人去接濟他們,這個世界太不公平了,這也顯示出香港人的悲哀和自私自利的心態,雖然,香港的經濟出現一些問題,但主要原因是他們自己的無能,在一個外人看來,他們的劣根性在於:

** 香港人墨守陳規,刻舟求劍 **

上世紀的70、80、90年代,香港人有過一段順境的日子,那時,中國閉關自守,經濟孤立並受外界封鎖,中國經濟發展所需的物資和技術大多要通過香港這個通道來獲得,而中國的出品商品很多也要通過香港輸往世界,外國商品很多要通過香港為跳板進入中國,可以說,那時的香港充當了中國進出商品的總代理,並間接擔當了中國的海關和稅局.即使當中國對外資開放市場之初,他們憑藉近水樓台之利,率先進入中國市場,並亨受了許多優惠待遇,在這種環境下,即使是傻瓜都發啦.香港人急功近利,賺錢短平快的性格,吹起了一個又一個的經濟泡沫。他們沒有絲毫的危機意識.但當中國人民從混沌之中清醒過來,將自己的經濟溶合世界,力量逐漸壯大,香港人就感到巨大的競爭壓力了.中國經濟前進的每一個步伐,幾乎都會對香港經濟造成打擊.例如,中國的公司可以和外界進行直接的進出口貿易,就不需要勞駕中間人了;中國的商品市場向世界開放,外商就不需要跳板了;中國降低關稅,大家就無需跑到香港買東西了.香港人現在頭上還戴一頂桂冠: 地球金融中心,但若有一天,中國實行人民幣匯率自由浮動,與其它外幣自由對換,自由出入,香港人的那頂高帽恐怕就會大大失色了.

競爭是人類社會的一種必然規象 ,先行者面對後來人的追趕,若要保持優勢,就應該努力提高自己的競爭力.對於香港,提高競爭力的最好方法莫過於放棄港元聯繫匯率.港元聯繫匯率是前港英政府在20年前搞出來的東西,在那個中英政府就香港前途會談的特別政詒環境下,它起到了穩定金融市場秩序,增加投資者的信心,對香港的經濟發展起了一定的作用.但時過境遷,它的負面作用顯露出來了,它的最大弊端是匯率人為固定,違背了自由市場的經濟原則. 香港現時的經濟問題:什麼經濟泡沫,營商成本高企,負資產,競爭力下降,財赤,高失業等都可以歸咎於那個東西.實際上,那個東西巳成為雞肋,但放棄它,是需要勇氣的,它需要一種壯士斷臂,破釜沉舟,處於死地而後生的精神.香港人沒有這個膽量,也不願將他們的資產貶值,他們連討論這個聯繫匯率的前途問題也不願意,朝野雙方似乎有默契,避免公開討論這個敏感的話題,他們擔憂討論會動搖外界對聯繫匯率的信心,嚴重的話,大家會拋售港元資產,套購外匯,外匯基金枯竭而固定匯率脫勾,港元大幅貶值,大廈將傾,大禍臨頭,玩完.(對比一下,專家認為,如果人民幣和港元實行浮動,前者至少升值10%,後者至少貶值10%)他們的心態就是這樣:守著吧,儘管守得很辛苦,也許有一天,說不定那個東西會給香港人帶來好運呢?

這裡有一個笑話:在二次大戰期間,盟軍在太平洋的小島上修築基地,那些島上的土民第一次看到飛機,並亨用了飛機給他們帶來的餅乾、汽水、時裝,他們過上了幾年光鮮的生活,並認為這是上天給他們的恩賜.大戰結束,盟軍走了,好東西沒有了,島民的生活恢復從前,但他們每天眼巴巴地望著天空,祈盼飛機再次降臨,再次給他們帶來好日子.香港人的心態與那些島民差不多。

試問一句,如果人民幣實行自己浮動,自由對換,自由出入,香港的聯繫匯率能守得住嗎?而人民幣實行「三自」是中國通往強國的必由之路。

**香港人自甘懶惰,失業率高企是咎由自取**

香港的經濟泡沫爆破以後,失業率攀升8%以上,失業人數達30多萬,但香港人也從菲律賓,印尼,泰國等地請三十多萬外籍工人來服侍他們,那些外籍工人主要從事那些家庭傭工,老人院的雜工,搬運工,這些工作被香港人認為工作時間長,酬勞低,屬厭惡性行業而不屑一顧.的確,在香港現行的政策下,失業人士可得到優厚的救濟,一家四口若失業每個月最高可拿一萬多港元,可住政府的廉價公屋,亨受公費醫序,過著悠閑自在的生話,不少的失業金領取者還跑到內地包二奶。---- 嘿!傻瓜才會去幹活。香港政府的政策在某種程度上是鼓勵失業.

**香港人自私自利,向窮人伸手要利益**

雖然,中國大陸的經濟發展迅速,但人均GPD才一千美元,既使是較好的廣東省,人場GPD約為二千美元,內地有很多的貧困地區,國家有龐大的內債和外債,中國被聯合國劃分為第三世界的貧窮國家,國家每年都需要大量的資金去扶貧救困,去造「希望工程」.香港人均收入為2.5萬美元,高過英國,香港政府有一萬幾千億港元的財政儲備(其中近一半是中央政府在97年前從當時的港英政府爭回來的)。他們有政府公房,養老金,免費醫序、教育,失業有救濟金,家有外籍傭工,是一個富裕社會.他們現在失業率高幹8%,政府財政赤字嚴重,今年財赤估計高於800億港元.對於如何走出困境,他們一籌莫展,他們可不願意開源節流,那樣就意味著加稅減薪.要「艱苦奮鬥」了.但他們競然想出了從大陸的窮人身上打主意,例如,

----在那個「較緊密的經貿安排」協議下(CEPA),香港人從每年輸往內場地的產品中,便可多獲200多億元的利益.香港政府的高級官員跑到美加澳日等國,推銷CEPA,向當地的商人暗示,他們的商品只要運到香港轉個圈,換個箱子,就可以免稅進入中國市場.

----他們要求廣東省降低東江水的價格20%,他們可以少給水費15億元/年;他們不惜以破壞珠江出海口自然環境為代價,要求廣東省為他們建造港珠澳大橋.

----香港政府為了壓抑港人北上的意願,徵收陸路離境稅;他們不斷遊說那些在內地有投資的港商,將所謂的那些「高增值的工序」遷到香港;甚至有香港地產商提出,讓大陸的富人到香港購買物業,政府發給身份證.

----香港人十分「關注」廣東省的大型基建項目,如果廣東省修個碼頭或建個機場,或會引起香港人的不悅,他們認為這會與香港現有的設施重疊,或會搶走了他們部分的生意,分薄了他們的利益.據香港《亞洲周刊》報道,日後廣東省的大型基建項目,只要涉及香港方面的利益,都要由中央政府來「協調統籌」。

----前些時候當有消息報道,美國迪斯尼公司計劃在上海投資一個迪斯尼主題公園時,實行「一國兩園」,把香港人嚇壞了,他們擔心香港政府在他們那個迪斯尼公園所投下的上百億港元的巨資可能要虧本了,一個小香港怎敢與大上海競爭呢?港府的政務司司長曾蔭權急忙跑去北京訴苦,跑到上海施壓,最後經各方面協調,結果是上海迪斯尼樂園計劃被腰斬.

香港有些人以為:既然中國政府把香港收回,就有義務和責任讓他們吃得白白胖胖,活的舒舒服服,為了保持香港的表面光鮮,也為了中國人的面子,中央政府定會不惜代價來滿足他們提出來的一切索求,對他們百般呵護。他們算準了這一點,並利用中央領導對香港的某種情結,不斷地向中央政府伸手,所以,當他們向大陸人民索取利益,要錢要水要橋時,總是心安理得,認為那是理所當然,甚至是氣直理壯.----多麼可悲的心態!港府前任經濟發展局局長唐英年,就是因他成功向中央政府爭取了CEPA,以此作為他的政績,晉陞為財政司司長,聞說此公有爭做下屆特首的野心.

其實,大陸的窮人無需要為香港有錢人的「活法」或活得是否舒適寫意而操心,港人治港,他們愛怎樣花他們的錢是他們自己的事,他們錢多,即使以今日的赤字開支,也可吃上二十年,至於二十年後怎麼辦? 天嘵得!聽天由命罷了 !

Xocat Forum 討論區

醜陋的香港人

探射燈:港鐵醜陋乘客現形

末代會考生拒絕讓座的片段早前在網上熱播,事件惹起公憤,會考生更遭大起底。近年網上亦不時流傳不肯讓座的短片。究竟是否港人冷漠使讓座之風愈來愈差呢?記者陪同孕婦分多日乘搭港鐵沿線進行統計,發現僅得四成機會有人讓座。港鐵雖設有「優先座」予有需要的人士,惟不少殘疾人士直指座位被人霸佔,乘港鐵時都是「由頭企到尾」。學者批評當局少向市民推動互助關懷,所謂的香港精神都是強調功利價值觀,令大眾缺乏敬老扶弱意識。

「我大住個肚,推住BB車,仲帶埋婆婆,都會無人讓位。」有孕婦在網上討論區宣洩不滿,講述在公共交通工具無人讓座的苦況,怎料一呼百應,網友不約而同埋怨乘客冷漠。其實,近年有關在公共交通工具不讓座的短片,不時在網上流傳。究竟港人是否如短片所述待人冷漠,沒有同情之心?本報記者日前陪同一名孕婦,分多日乘搭港鐵東鐵線、荃灣線及港島線,了解港人讓座的情況。

港鐵設優先座無人理

記者在測試中發現,乘客讓座的情況不甚踴躍。即使站在眼前的,是腹大便便的孕婦,但車廂乘客大都無動於衷,年輕一群繼續打機,主婦又各自閒聊。

失明人士乘搭港鐵,全程沒有乘客讓座。

在東鐵線的五次測試中,有四次沒有人讓座,只有在大埔站往紅磡方向的列車上,一名五十多歲女士在丈夫提醒下,向記者陪同的孕婦讓位。而荃灣線及港島線的乘客,相比下較樂於讓位,在八次測試中,四次有人讓位。不過,乘客爭位的情況卻多次發生。記者目擊,其中一次有乘客下車,一位好心阿伯向記者陪同的孕婦提示旁邊有空位,此時,一名三十多歲女子迎頭撲上,搶前「攝位」坐下。

近年南韓、日本、台灣的列車均設有「優先座」,在繁忙時間,優先座會空置留給孕婦、長者或殘疾人士使用。去年底,港鐵列車亦設有「優先座」,座位椅背及背後的玻璃窗均貼有廣告,呼籲要「讓座給有需要人士」。但港人對此類「溫馨提示」卻似乎未有在意。

政府忽略公德教育

理工大學應用社會科學系副教授鍾劍華坦言,年輕一代較不願意讓座,認為與他們成長環境有關。他說:「年輕一代成長過程的條件太優越,家人畀曬最好嘅嘢,令佢哋自我中心,只有人哋畀嘢佢,佢哋唔會畀嘢人。」

他直指,當局常強調香港精神,但都是較功利的價值觀,如爭取個人成就或促進經濟發展,很少推動互助關懷。以往七十年代,政府曾有系統地大力推動社群互助,使社會氣氛良好,現在富裕了人卻變得自私。香港防止虐待長者協會助理總幹事林文超亦批評,現時教育太功利,不重視道德教育,年輕一代缺乏敬老及扶弱的意識。

就有關讓座問題,九巴發言人表示,巴士貼出告示,呼籲乘客讓座予有需要的人士。新巴及城巴則指車長會因應實際情況呼籲乘客讓座。港鐵方面,發言人指禮讓行為不受現行港鐵附例規管,但推出優先座鼓勵乘客自願讓座予有需要的人士。

推薦閱讀:

上海的英文名為什麼不是吳語譯名「Zaon he」,而是「Shanghai」?而香港的卻是粵語譯名「Hong Kong」?
你去過春麗吃飯公司嗎?
港媒為何頻頻醜化大陸明星?
香港為什麼能成為繼紐約、倫敦之後世界第三大金融中心?
《踏血尋梅》:致終將被碎屍的人生

TAG:香港 | 香港人 | 戲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