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元吉文集透視 天元丹法
黃元吉文集透視 天元丹法
我中華天人合一之絕學
黃元吉丹法透視 原理原則次序分類 目錄天道丹道原理:
一炁為本 分二為用 一 天之道 造化之源——先天一炁 二 先天一炁分陰陽,天地萬物由此「二」而生 丹道同於天道,亦是一炁為主,分「二」為用 三 先天一炁與真陰真陽辨別 四 主次 偏差 幻境 性命雙修功夫次序: 二合一為本 一分二為用一 心亂數息,心靜聽息 【有念有覺】
二 神氣相依,漸而合為「一」之密 【無念有覺】 (此前二節須我做後天有為功夫 此後無為,聽任先天一炁去造去化) 三 返回為先天一炁,即成玄關一竅 【無念無覺】 四 先天一炁分真陰真陽,天人合發 【一驚而覺】 與天地同造化。即玄關一竅開 【元和內運 】 五 先天一炁分真陰真陽,如何應之 【一二循環】 六 「虛空」二字猶著不得,何物可以添上?一分為二詳解
一 先天一炁分陰陽 真陰——元神·真意 二 先天一炁分陰陽 真陽——元炁·胎息 靜處練命 動處練性 一 日常應事接物之玄關 真意:寂然不動,感而遂通 前言整理程序解釋: 由讀到陳攖寧前輩的《口訣鉤玄錄》,大感好奇。四五年來前後鑽讀《講義·語錄》不下百遍,抄寫筆記五本,反覆六次整理,漸漸串連起來,然而總搞不清「無知無覺」在丹道原理上屬於什麼名稱。有一日忽然恍然大悟,我以前一直根深蒂固、理所當然的認為那在身中上下周流的自然是先天一炁,然而大大出乎意料的是,按黃元吉之說,身中周流的乃是先天一炁所判之真陰真陽,反而那「一無所有、無知無覺」才是先天一炁!才是真!寶珠終於能夠環環相扣、上下貫穿起來了。也有一些丹經把身中周流之炁稱之先天一炁,但黃元吉文集卻不是如此。請萬萬、萬分注意此二者說法之異,關係甚大,真偽可能由此出現。如果把身中流行之炁視為先天一炁,稍微入靜至一念不起、無念即可出現,大事可畢。然而按黃元吉先生所說,必至無知無覺久久時才可,必由無知無覺時,先天一炁一判才為真陰真陽真性真命元神元炁。讀者務必明析!!!一 我中華道學認為宇宙萬物的產生皆出自先天一炁,即老子所講道生一的「一」。此「一」是道學文化的基石,因此,修鍊中絕不可離開此一。
無一則無二。然而,只有一而不分為二,就無萬物之生,故一為本,二為用,「離太極則無生生之本,離陰陽則無生生之具。」但是更務需注意-----功夫中切不要把二認作一,此處精微細微,關係重大,請仔細分辨之。 觀當今許許多多人本來心慕大道,志願先天,而終不知先天為何物,欲把握陰陽,反而迷失於陰陽,玩陰玩陽,執陰執陽以為歸宿,反而誤入歧途,流入旁門左道,終生迷失無返,實在可嘆!「丹經篇篇說陰陽,陰陽本是萬法王。」然而切不要被陰陽所誤,陰陽畢竟還不是源頭,那個生出陰陽的「一」才是真真正正的萬法之王!!!!!!!惟有立足於一,才是跳出陰陽!惟有跳出陰陽,才能把握陰陽!惟有立足於一,才能把握陰陽!我們如果學會如站在「一」的高度來看問題,則主次真假正誤不難分辨。「由太極而判陰陽,是真陰真陽,其去太和元炁不遠。要知元炁本無形狀,其蓬蓬勃勃者,亦是真陰真陽之炁,非天然元炁。若謂天然元炁,去道遠矣。不以後天陰陽、先天真陰真陽認為真一之炁,庶幾近道矣。」每一個功法都認為自己的是先天功夫,怎麼分辨?——從一中而判出的為真陰真陽。反之,不知先天是何物,不知一的狀態是什麼,未經一而出,不是從先天得來,而靠我後天意念盯著某處,或以意念自造一個圖像,感覺到熱麻轉行,看到五光十色,聽到什麼什麼,極可能是後天虛假幻神元炁。不知我的理解對否,在此僅僅當做一個問題提出來。事關重大,請各位慎重思之,請讀原著分辨。 二 欲取此先天一炁,不過由其所來之路,逆之而往而已。丹書所謂還源、返還、顛倒。「玄關一動,太極開基,判而為陰陽,為性命,為神炁。」一炁分判為此不思不慮之真神、不出不入之真炁。再後來,不思不慮之元神變為思思慮慮之神,不出不入之真炁變為有出有入呼吸之氣,此為陰陽分離,為順。那麼,我逆之而行,使陰陽合,逆流而上,自然還為一炁,豈有他?因此,所謂神炁合一的「一」,豈是別物?由心息相依開始下手,越聽心越凈,越聽息越微,直至若有若無,氣若遊絲。神炁混合,思慮之心變為無念之神,口鼻呼吸變為胎息。由心息相依而神氣相依而神炁合成「一」,此皆自然而然,自然而成。
「性之根兮命之蒂,同出異名分兩類。合歸一處結成丹,還為原始先天炁。」讀丹道大家的名篇,儘管隱喻各別,暗語重重,也無非是「合真陰真陽從而返還先天一炁」而已。呂洞賓師批評只修性不修命,亦或只修命而不修性,為何?比之一面鏡子,裂成兩塊,你只拿其中一塊來,如何能讓破鏡重圓?先天一炁是由「兩個」組成(不準確,讀者明此喻即可),你只拿其中一個來,如何還原成一炁? 「玄關一動,判為神氣。」注意「神氣合一」反讀是「一」合神氣,「一」分為神氣。聯想到「炁穴、神炁穴」了嗎,「神氣穴」:把神氣藏於一個「穴」,這個「穴」不是那個「一」的寓意嗎?陳攖寧先生講:神炁合一之法,是從造化根源上探索而來,幸勿輕視。 三 只要功夫能夠真正達到先天一炁、先天虛無境界,則精炁神已是一物,毫無區別、毫無對立、對待,即「道一而已,二則不是。此元炁,非精非炁非神,然即精即炁即神,是精炁神合而為一者也。要修大道,非得此先天元炁不能。」精即神,精即炁,神即炁,神即精。比之於酒中之水,水亦是酒,酒亦是水,已是一體,說水是他,說酒也是他。故而,練精即是練神練炁,練神即是練炁練精,練炁即是練神練精,得其「一」而萬事畢。若其所謂先天功夫練精是練精,練氣是練氣,練神是練神,分別而修之,對立而練之,割裂而行之,縱然說的口若懸河,頭頭是道,天花亂墜,仍不過後天而已。請再三精研、透視「神炁合一」四字!---何為「一」!!! 四 心息相依,神炁合「一」之表現:混沌——漸至無知無覺。「神氣有一分交合,自有一分混沌。有十分交合,自有十分混沌。果到神炁大交,自然混混沌沌,外不知有天人,內不知有神炁,此與天地人物化為一炁,無有渣滓間隔。有此混沌景象,始驗我神炁之交,而太極之真還也。」反之而讀這句話,我未有十分混沌,則神氣未有十分交合,而太極之未還也,還不是先天之「一」。即是有氣旋轉,看到聽到什麼什麼,應毫不在意,毫不理會,切勿迷失於此而止步不前。假如注意於此,終生不得進步了。「渾渾淪淪,不識不知,氤氤氳氳,寂然不動,感而遂通之際,此正坎離交媾、水火適成一炁,乾坤合體、陰陽仍還太極,純是太和在抱,天然自然於先天虛無之中,太極在此中,即生炁在此中,大葯大丹亦在此中。練丹者,即練此太極也,成仙做聖,亦無非此物,此物在人,即是父母生前一點靈。」
五 無知無覺、不知許久之際,忽而「一覺」而醒。不似睡覺之自然而醒,而極類似於警醒、驚醒,其實質是先天一炁判而真陰真陽,天人合發,元和內運,即此一刻。「何為天人合發?從無知無覺時,是純乎(先)天不雜以人。忽而有知有覺處,是純乎人亦不離乎(先)天。故曰:天人合發。如此天人合一,始是真陽,可以為丹母者。」「玄關一動,太極開基,判而為陰陽,為性命,為神炁」正是此刻。我之真性真命元神元炁、真精真炁真神真意真我真人真面目元精大葯,異名無數,無不在此。此一刻又名先天活子時,太極開基,混沌初開,一划開天地,靜極而動,無中生有,陰極而陽,天人合發,天人合一,先天一覺,玄關一竅,先天一炁,心死神活,天理來複,時至神知,一陽生,一陽來複,地雷復,神炁穴,天地根,有無竅,造化爐,眾妙門,陰陽竅,陰陽鼎,玄牝門,真爐鼎,生死門,生死竅,生殺舍,念頭不起謂之中,念頭起處為玄牝,一霎火焰飛,真人自出現,先天一炁自虛無中來,等等名目,不勝枚舉。陳攖寧前輩說:「混合為一復忘一,元和內運即成真。功夫到此,大事已畢,以後的口訣不必再問了。」 六 外之先天一炁何時而來?《五篇靈文》「內真而外應,先天之炁,自然感通。」古曰「天人同一炁,彼此感而通,陽自空中來,抱我主人翁」。當我內為一炁之時,天人自然相連相通。正所謂同炁相求,物以類聚,人以群分。以個人淺見,「先天一炁自虛無中來」一訣,一明指炁自外來,二更重要的是暗指我自身須達虛無先天之境,即「先天一炁從我之虛無中來。」否則,妄以我之「有」,來合他之「無」,妄以我之「二」,來合他之「一」,妄以我之後天來合他之先天,豈不是話不投機半句多?「先天清空一炁,原要此人之清空一炁方能吻合,(內真才外應)又豈容鄙陋之姿,穢濁之腸,一腔俗慮者所得而參也。若投以昏濁,是猶冰炭之不相入也。」內不真則外不應,故而:雖曰外來,實由內孕。若問外先天一炁,請先自問:我內中是否已真?我與一炁是否同類? 七 「一」判為「二」、元和內運之內景。可能因為達此境界的人不多,加之避而不談,或者找不出能準確描述出這種覺受的詞語,現實生活中又很難找出可類比此感受例子,或醉或酥一筆而過,詳細描述其景象之作很少。 西派徐海印:以我虛寂,感召外來真陽入我身中,渾身上下俱感酥軟麻木,能周身酥麻一次,即是行一次小周天。所謂大小周天之分,皆屬言理,其實功夫一到大定,外則乾坤會合,內則坎離交媾,大周小周,同時進行。陳攖寧:果能將自己身內之陰陽如法調和配合,入於至玄至妙之境,即有特別之景象發現,其快樂不可用言語形容,此時四肢如醉,其快樂如夫婦之交合,勝過男女之事若干倍,非人力所可強為也。
田誠陽:二炁相抱的一剎那,呼吸頓止,而人恍然如醉,酥綿快活,妙不可言,身軟如泥,甜蜜非常,如痴如醉,真炁熏蒸,流行全身,暖融暢適,非冷非熱,一團舒適之景。黃元吉:「真一之炁發動,此身酥軟如綿,美快無比。呂祖言之水溫身暖。「若到水溫身暖處,便宜進火辦前程。」一朋友如此說:溫水之喻,甚是形象貼切,說是炁倒不如說更象溫水。我「一驚」那一瞬間,溫水不快不慢、悠悠灌進或漲潮一般漫進我空袋子,直至溫水灌滿或漲淹全身,無一細胞不被其浸泡沐浴著。一會兒自行緩緩退去。溫水所到之處,每一個細胞都感覺飄飄欲仙,勉勉強強可依男女之事類比,而又遠遠不及此。再舉一個不當之喻,大概也可用吸海洛因或吸毒者之如痴如醉、酥醉融化來喻之。其來往進退並非是靠我觀想、意想引導。張三丰:待他一點自歸伏,身中化作四時春,一片白雲香一陣,一番雨過一番新,終日綿綿如醉漢,悠悠只等洞中春,遍體陰精都剝盡,化作純陽一塊金。呂洞賓:普化一聲雷,陰陽生反覆,白雲朝頂上,甘露灑須彌,自飲長生酒,逍遙誰得知,坐聽無弦曲,通明造化機。 八 先天一炁判為真陰真陽,千萬不可夾雜後天。 一判二,其動動靜靜,二仍回為一。如此一而二,二而一,一又二,二又一,循環往複不已,不離此一炁,不出太極之圈,生機無限。我若夾入後天,真陰陽被我變為假陰陽,以假陰陽何能還原為「一」? 功夫至此,已是先天自行,先天自生造化,一炁神炁自然而行。陳攖寧先生說:修鍊是由真意為之。元神靜定,識神分別,真意非靜定亦非分別,寂然不動,感而遂通。當先天一炁分判為二之瞬間,時至神知,我由無知無覺、杳杳冥冥中「忽然一驚而覺醒」,那「一驚」而警知之「神」,方為我之真意,功到自知。
九 先天一炁一判而為真陰元神、真陽元炁。丹道實質上是由此「一」與此「二」,這三者為之,先天一炁為本,真意元炁為用。只有達到此境地,才算入得門徑,否則只是門外漢。故把元神真意元炁的出處、作用詳細摘錄於此。注意黃文中及張三丰把元神元炁說為同類,也見有人把男女說為同類,究竟「同類」是什麼? 十 關於玄關一竅,眾說紛紜,有以三田,有以眉間,有以印堂,有以臍外一寸,有以兩重天地之間的通道,各自理解不同。我的理解,玄關一竅即是先天一炁,玄關一竅開即是先天一炁分判陰陽,這才是真正起實質作用的根源。至於其流行在人身上田中田下田三關等等某個部位,在此處引起種種感覺、反應,這僅僅只是其跡象而已,故而「浮游守規中。」實質根本根源還是神氣合一在起作用。所守之處可有下田、上田、臍外徑寸、鼻外等等不同,但是神氣合一的大原則不可變!!不過所守部位不同,利弊大小會有差別。黃元吉:「玄關一竅,是先天混元一炁之玄關。了無聲臭可捫、色相可見。修鍊之道,最重玄關一竅,是為天地人物生生之始炁。玄關一竅,正陽生活子時。」黃先生講玄關講先天一炁,直截了當,直直白白,在丹經中絕無僅有、甚是罕見!直到目前為止我所讀到的古丹經,直接以「無知無覺」如此明明白白話語點明玄關一竅的,惟有黃元吉先生一人。其他人概藏頭露尾用虛、無、忘、恍惚、杳冥等等辭彙。張三丰講,「玄關者,炁穴也,炁穴者,神入炁中,神炁相戀,則玄關之體已立。」此神炁相戀相依,神入炁中,豈非先天一炁之象?「真消息,玄關發現時也,凡丹旨中有『先天、真、元』字,皆是陰陽鼎中生出來的,皆是杳冥昏默後產出來的,就如混沌初開一般。」此一分為二,毋庸置疑。張紫陽:「此竅非凡竅,乾坤共合成,名為神炁穴,內有坎離精。」神炁藏於一穴,這個「穴」豈不是先天一炁之喻?至於「此一竅,無邊旁,更無內外,乃神氣之根,虛無之谷。冬至藥物火候沐浴皆在此」,其一炁之喻則更明了。 李涵虛:「此竅為萬法歸一之地,有獨無對,實為生生化化之源,玄關之中,人我皆忘。」又所謂:「一切放下,人我皆忘,此謂之鑽杳冥。學鑽杳冥七八年才稍有把柄。必有真杳冥,乃有真虛無,先天一炁自虛無中來。」鑽杳冥又豈是他物?以李祖一派大家之天賦,七八年才「稍稍」有把握,此竅必是極不容易達到!石杏林《還源篇》:「練炁徒施力,存神枉用功,豈知丹訣妙,鎮日玩真空。一竅名玄牝,中藏炁與神,有誰知此竅,更莫外尋真。」此可知,單練炁、或單練神,把神、炁分為兩段,皆非也,(至少不是上乘)。如無真神,所練之氣蓋屬凡氣、後天之氣!如無真炁,所練之神蓋屬陰神,「饒君了悟真如性。」一穴之中、一竅之中、一炁之中、真空之境,神炁皆在,不分彼此,無彼無此,神炁為一,故練此即是練彼,神炁皆練!!炁之玄關在此,神之玄關亦在此!!故曰「丹訣妙」,無須於「外尋真」矣!!李道純之所謂「中」,膾炙人口練虛歌之「虛」,亦未嘗不可作先天一炁理解。以個人一孔之見,丹經中所謂:無、虛、空、定、中、元、靜、忘、神氣穴、陰陽鼎、有獨無對、玄關一竅等等一大堆名詞,皆是不同的人編造出不同的名詞,對同一個東西進行描畫而已!
陳攖寧:「守中者,即神炁合一之後,復還未有天地以前混沌之狀態。取先天炁的功夫,是以混沌為用,乃天人合一之道。學者當於天人合發,內外相感處求之。」「未有天地以前混沌狀態」是什麼?直指道要、畫龍點睛之神筆!觀先生之文,散散漫漫,往往於不經意處流露一二句真訣。田誠陽道長:此天人合發之活子時,張三丰又稱「一身內外陰陽之真消息。」此天人合一之道機,歷代祖師秘而不宣。或說玄關一竅,或先天一炁,或玄牝之門,真橐龠,真爐鼎,無中生有,氤氳,辟合,大葯,靈藥,外天機,懷胎。種種不一,迷者自迷,悟者自悟。關於玄關一竅,丹經論之頗多,因皆不明說,儘是比喻,故讀者理解各異自不奇怪。對於玄關,不必求同,但是,最終目的千萬不可糊塗、必須明白。只要了徹先天一炁之理,玄關之說亦可有可無。免得好多人鑽入竅中出不來。儘管我道家對玄關有種種說法,種種不同,而最終的玄關只能有一個,目的地只能有一個。比如從鄭州去北京,路途上新鄉、安陽、邯鄲、石家莊皆稱為玄關,切勿迷失於路途之玄關,你的眼睛要非常清楚真正的目的地何在。十一 心得:每次靜功之層次的劃分。今不避淺薄,以個人的理解,只是自己學習丹經的總結,僅僅為一孔之見,笑談而已,僅供參考,不必當真,不必求同。 以心息相依入手 一 有念有知有覺。 時而心如亂麻,思緒萬千,時而心靜無念。心亂時聽息總跑,心亂時數息,心靜時聽息,當是經驗之談。 二 無念有知有覺。 專心呼吸,毫無雜念,一心清靜,寬闊無邊。何須有意調息——無念息自調,念微息自微。無念時自然氣若遊絲、若有若無。此時無念而有覺。心中不起雜念,但還有觀照氣息之心,知我存在,還有知覺,此時功夫仍有對立、對待,因我與氣對立對待,故是二而非一。請細辨「無念而有覺」與下文「無念無知無覺」之分別,須把那一個觀照之心也丟掉,那個觀照之心雖縱然說是正念,而說穿了,其實質亦為後天。如若「只滅動心,不滅照心」,抱此正念不放手,則永遠是後天功夫,縱能生出智慧,亦是後天之慧,亦或是幻慧幻神。此層一般可以做到,而下一層極難達到。再請細辨「無念」與「無覺」的分別,一字之差,千里之謬也。 三 無念無知無覺。 此時完全無念無知無覺,不知觀息,不知有我存在,如睡著一樣,什麼也不知道,無人無我,無天無地,無對立對待,一無所有,「復還未有天地之前的混沌狀態」,才算入於先天虛無之境界,真正先天一炁之狀態。然而務必注意!「混沌一覺,有真亦有假。如今之人,昏迷一下即以為混沌,知識忽起即以為一覺,此皆認賊作子,斷難有成。切勿以恍惚二字矇混過可也。」切勿睡了十分鐘,猛一醒,大喜,是玄關一竅了。切勿觀照前念未起,中間空一下子,再起一念,以為「念頭起處是玄牝」。 四 先天「一驚而覺」。 天人合發。其實質是先天一炁自生造化,一炁判為真陰真陽、一分為二。久之,無知無覺之際,突然一驚而醒,一警而醒。在那一驚之瞬,溫水也已入身矣。內為我先天本來真神真炁真精,外之先天一炁自虛無中來。內真而外應,外之純陽之炁入內改造我之身體精神,元和內運。請務必分辨清楚一與二之別:無知無覺混混沌沌時,一也。此神炁內運流行者,已是一所判、已是二也。一為體二為用,一為主二為次。切勿把此流行的二以為一、以為主,抱此二不放。「天地生生之道,不過一陰一陽往來迭運、氤氳無間而已,然而此皆是後起之物也。若論其原,只是無極太極,渾渾淪淪,無可測識,浩浩淵淵,無可名狀。道本虛無,非陰陽無以見,氣屬陰陽,非道無以生。修鍊要采陰陽之炁機以為長生之藥物,猶要得太極之渾淪才是神仙之根本。人第知一陽來複乃道之動機,而不知返本還源,有象者仍歸無象。——蓋有象者道之跡,無象者道之真也。」 五一二生反覆,不出太極圈。 真陰真陽運行後,如不夾雜後天,依然自行返回而合為先天一炁。此後,一炁氤氳,再一判二,又二合一,一又二……如此一二反覆,循循環環、往往複復不已。漸漸體變純陽,同於先天一炁。功夫入於先天之境,已合於大道,先天大道、先天一炁自會生出造化。我既已合於大道,又何必、何苦再用後天作為,去導引怎樣怎樣。夾之後天,返不得一炁,又如無根樹,自絕生機,自絕於大道。十二 對於所謂葯老葯嫩,己土戊土,刀圭採取抽添等等名詞,炁機升降之類,未以收入。我以為已非主要原則,可有可無,以免亂人眼目。至於更高深的問題,已超出我的能力之外。篇中摘有一些其他丹經讀之重要所得,觸類旁通,可作相互印證。 ···千萬注意:本文只是丹道大的原理原則方面的搜集整理,只是一個地圖,只是大方向,僅僅只是去一個地方的理論參考而已,實地之景象、真正功夫,必還有諸多現實內因、外因極其極其苛刻、普通人難以逾越條件之制約。丹道不是普及之道,知道未必去的到。說著容易,真做到何其難也!談何容易!若以心息相依的原理而論,經常能做到心息相依、神氣相依,首先的效驗必然於健康保健少病長壽方面大有益處,這個倒是人人可做得到。至於神氣合一之後的效驗等等,已非普通人可以達到。儘管如此,丹道原理應當大張旗鼓的宣傳、公開,讓人人皆知,以使普通人明白我們的古代聖賢老子、莊子、呂洞賓、張三丰等等歷來為人所誤解、視為異端的先人為之奮鬥的事業究竟是怎麼回事,他們是我中華探索天人合一燦爛文化的大英雄!!!!!他們理所應當為後人敬仰,而不是相反!!! 這也是區區一介草民作此篇的一個初衷。平心而論,如我般頭腦發熱、大言不慚說恍然大悟、或自以為知道最高境界、究竟境界了,甚至誇耀「超越」古人了,究其實,比如去八里溝九連山,僅僅只是看懂了地圖,大的方向不錯而已,只是圖上作業!!景區實地彎彎羊腸路線、景緻景象並不是地圖那樣。去過那裡的人於文章中會無意有意流露出一些真東西。而沒有到過的人洋洋幾萬、幾十萬言、引經據典、瀟瀟洒灑,細細研究總看不出到過那「山中」的半點足跡痕迹,只是咬文嚼字的推想、字面的分析。豈不見黃先生云:「某某,論見大道,少能及他,無奈知得十丈,不如行得一寸,真實功夫有得於身心者少也。辛苦數年,到今只成一個口頭禪。」區區螢火之光,敬獻於對我傳統文化有興趣的朋友。以所能搜讀到的丹書實在不多,水平有限,再加上沒有師傳,又無絲毫實修功夫,實乃坐井觀天,難免錯誤,僅供參考而已。不要受我前言的影響,學人當讀原文、原著為準。 一 先天一炁 天之道 造化之源大道無他,一而已。 一者何?即鴻濛未判之元炁,混沌未開之無極,生成萬物之太極。要之,元炁無形,謂之無極。萬物皆從無極而有形,實為天下之根,謂之太極。即此是道,聖人無可名而名之曰:一。 若無一則無物,得之則生,失之則死。 修道成真,只是此一,無有二也。 性命之道,唯此而已。 【39】 先天一炁懸於太空之中,天地間一切有象者皆有生滅,唯此炁不生不滅,不增不減,不垢不凈,空而不空,不空而空,至神至妙,故為萬物生生不息之始炁。 知此元炁,長生之道可得,而神仙之位可證。【52】 大道之源,即真一之炁,真一之炁,即大道之根。以先天虛無一炁為本根,長生之道得矣。真一之炁,是先天性命之源,非後天之精氣神可比。此炁渾渾淪淪,浩浩蕩蕩,雖無形無象,而天下之有形有象者皆從此無形無象中出,誠為大道綱惟,天地人物之根本也。人能認得此開天闢地之原始一炁以為一身綱紀,萬事主腦,此體立而用自行,本正而末自端。 若學人不以原始一炁為本,欲修正道,而反落旁門,可悲也。 【14】天地未有之先,原是虛虛無無,鴻鴻濛濛,一段氤氳先天太和元炁。醞釀久之,炁化充盈,忽而一覺而動,太極開基。動而為陽,輕清之炁上浮為天。靜而為陰,重濁之炁下凝為地。天地開闢,而人物滋生。芸芸萬生,有幾個能效天地之功用哉?惟聖人(效大道生萬物之功用),從混沌「一覺」而修成大丹。【41】(大道由先天一炁一無所有混混沌沌「一覺」而陰陽分,天地萬物生。丹道同理,我返還於混混沌沌、一無所有,「一覺」而真陰真陽分,小天地立,我之重生,立基於此。請務必精研思透外先天一炁是何狀態、為何特徵,方不至於如我那樣一直錯執二三四五為一。) 先天太和一炁即人未生前懸於天地之命,此即真性真命,與天地人物合而不分之性命,亦即神仙造而為神仙之性命也。 【1-5】真一之炁,乃鴻濛未判之元炁,混沌初開之始炁,生天生地生人生物,莫不由之,實可超三界而出六道,不入五行八卦之中,成仙作聖,豈能外此? 【2-8】先天元炁非意想作為而可得,故先天一炁名曰「虛無元炁」。 【1-22】窮取生身受炁初,莫怪天機都泄盡。(呂洞賓)勸君窮取生身處,返本還原是藥王。(張紫陽) 【2】張三丰:窮取生身受炁初,初者,是原始祖炁,此炁含著一點真陰真陽,真陰真陽,產於天地之先,混元之始。此靈明黍米寶珠,於虛空之中,包含萬象,潛藏萬有,發生萬物,都是這個。離此一著,都是旁門。此物在道門中,喻真鉛真汞,一得永得,不可著於乾坤、日月、男女上。 任你旁門千萬法,除斯同類(注意同類這個詞)總成狂。 修道即返還我先天一炁而已。此炁落於人身,變為陰陽二炁。我於是將陰陽五行仍返而凝成一炁,即丹矣。 【4-1】此元炁,非精非炁非神,然即精即炁即神,是精炁神合而為一者也。要修大道,非得此先天元炁不能。 【3-8】先天清空一炁,原要此人之清空一炁方能吻合,又豈容鄙陋之姿,穢濁之腸,一腔俗慮者所得而參也。若投以昏濁,是猶冰炭之不相入也。明心見性,立命了道,適於一無所有中立腳。【5-22】惟先天一炁才是我生生之本,存之則生,失之則死,散之為物,凝之為仙。 【13】道者何?清空先天一炁。葯是一炁,丹是練此一炁積累而就。 【4-18】道,一而已,二之則不是。 【5-16】獨練一味,先天元炁。 【4-19】陳攖寧:攝取先天一炁的功夫,是以混沌為用,乃天人合一之道,上自天仙、神仙、地仙,下至凡人僅為卻病延齡而做功夫,皆不能外此,舍此則不配談(道家)修鍊。心得:務必真正思透先天一炁的原理,學會站在一的高度看問題。不要站在二上看問題。從真一而出的才是真二,抓住真一,真二真三自然在此中,得其一而萬事畢。切勿被二被三而誤你一生。觀許幾「大家」口口聲聲、引經據典說「虛、無、空、究竟」等等,然而真正做起功夫來,終不知究竟達到何等標準才是「虛無空」,以「無念」為真虛,以觀照為真空,以一念不起為真無,正如黃元吉先生雲,嘴說放下,做起來仍是提著放不下!!! 二 先天一炁分陰陽 萬物由此而生人生根本是無極而太極,一點鴻濛初判之始炁。 太極,理也,生生之本。陰陽,炁也,生生之具。離太極則無生生之本,離陰陽則無生生之具。【3-24】太極不存,陰陽雖具而造化失權,萬物之生機盡滅。修道雖離不得真陰真陽,如無先天一炁,則丹無由結,道亦難成,因道乃先天一炁結成。惟以元炁為體,陰陽為用,金丹之道於此得。【42】玄關一動,太極開基,判而為陰陽,寄之人身則為性命,為神炁,猶是一而二。然猶非我練丹之本領,修道之真宰。若要真正丹本,必於太極未判之前,鴻鴻濛濛一段太和元炁,非性亦非命,即性亦即命,方洞徹源頭。 【3-9】天地生生之道,不過一陰一陽往來迭運,氤氳無間而已,然而此皆是後起之物也。若論其原,只是無極太極,渾渾淪淪,無可測識,浩浩淵淵,無可名狀。惟靜極而動,陰陽兆象,造化分形,而陽之升於上者為天,陰之降於下者為地。太極,理也,實為天地萬物之主宰。兩儀陰陽之發端無不自太極而來。當其動而為陰陽,是炁機之蓄極必泄,非太極之有動也。其動也,炁機之曲而伸也。靜及而為太極,是炁機之歸根返本,非太極之有靜也。其靜也,亦其炁之伸而曲也。要之,炁機有動靜,而太極無動靜。天地之所以萬古不磨者,由此理此炁之運行而已。學人務須明得這個源頭,始不落於形氣之私。修鍊要采陰陽之炁機以為長生之藥物,尤其要得太極之渾淪才是神仙之根本,二者不容偏廢。其在人身,父母未生以前,則虛無而已,此時無動無靜,即太極也。雖無動靜,然而動靜之機無不包孕於虛無之內。及炁機一動,落在人身,而太極判矣。人物得其理者成性,得其炁者成命。陰陽分,五官百骸從此始矣。一陰一陽往來升降,皆離不得太極之理,理既無存,炁亦因之餒矣。我效天地之無為而行,務令百無存想,萬慮全消,即得太極之理。調其神炁,運行周天,即是陰陽之炁。惟以無思無慮、無作無為為本,其炁機之流行一聽天道之自然,雖無采練功夫,無作為意想,而總出之以自然,運之以無跡,如此即虛合道,道合自然矣。雖然初下手時,人心起滅不常,氣息往來不定,不得不勉強以息思慮,調氣息,但不可太為著意,如太著意,皆屬後天之物,非先天之道,縱雲有得於身心,亦不過健旺凡體而已,不可以生法身也,知之否? 【1-29】練丹瑣事,自古聖賢千經萬典說不盡金丹妙蘊,而其的的真宗,只須一言可盡。昔人云「玄關竅」,可以了結千經萬典之意。天地未開之前一元真炁宰於一理之中,古人無可名而名之曰無極太極,宇宙間生生化化,有形無形,有聲無聲之物類,無不包括於其中,此實為天下萬事萬物之大根本、大樞紐也。所以動而生物,則為陽。靜而歸根,則為陰。一陰一陽,一動一靜之間,為天地人物之最玄最妙者也。修道練丹,又豈可離此無極太極之理、陰陽動靜之炁而能有成也?學者必識得此理此炁,返之於身心日用之間,而後有道可修,有丹可練。在藥物未生時,須如天地未分,鴻濛未判之初,渾渾淪淪,混混沌沌,無可見,無可名,鴻鴻濛濛,杳無朕兆,寂寂無蹤,此殆無無極之極,不神之神者也,此即無極而太極也。此時雖無陰陽理炁,然此理此炁,為陰為陽皆蘊蓄其中,此理炁混合為一之際,即玄關也。至一感而動,忽而有知有覺,此玄關開時,則陽生矣,即如天地初辟一般無二。天地辟,而萬物叢生。人身開,而毛竅畢露。此一覺,誠為萬劫之主宰。待至動極而靜,陰又從此生矣,此陰陽之大端有如此者。學人識得此旨,金丹之道過半矣。 【5-21】大道無他,不過一太極而已。天地之間,化化生生,極奇盡變,不可測度,豈後天之炁為之哉,殆先天一元之炁而已。如今道侶,只練後天之炁,養後天之神,縱然做到極好,亦不過色身健旺耳,仍與凡夫之生死無異,不免生死輪迴,六道沉淪。道只一物,葯止一味,不得太極根源,大葯種子,雖日夜修鍊,猶是有形氣之姿,而一點至靈至妙之神絕無也。天地間至神至妙,至精至粹而變化無方、隱顯莫測者,莫如先天之太虛元炁,此炁渾渾淪淪,無形無象,即無極也。然古今神聖賢豪,及一切有形有象無不各得此元炁而來。然而第曰太極,猶是虛無之端,不可以神變化。待至炁機一動,分陰分陽,而太極之功始著。太極,理也。陰陽,炁也。理炁合一,而天地人物生矣。理炁合一,而聖賢神仙之丹成矣。修鍊必先凝神於虛,合炁於漠,此身此心渾無一物。忽然一覺而動,以我之元神化為真意主宰於二炁之迴旋,而後二炁之實仍不外太極之虛,所謂真陰真陽結為一黍米之珠,微妙圓通、深不可測之神丹。雖有水火之交,乾坤之運,此往彼來,旋轉不息,歸爐封固,烹練無遺,總是一個虛而無朕之(真)意處之,始足盜天地之元炁,此為無上上乘之妙道。 【3-21】修鍊無他妙,只是一個太極。於虛靜之極,即得真一之炁,即我人未生時之真元心體在於虛空中是也,盡性而參天地,不過此虛無一點真炁為之感而遂通而已。人於虛無之炁認得清楚,不許他雜,方算水源至清,可以練成仙丹。到得虛無之極,忽然一驚而醒,一覺而動,太極開基矣。天地始判,而人物之生遂於此無窮。此時一覺而動,即太極動而生陽,陽炁輕清,上浮為天,如人之有性。及至動極又靜,靜而生陰,陰炁重濁,下沉為地,如人之有命。求之於冥漠無朕間。 【2-30】道生於鴻濛之始,混於虛無之中,視之不見,聽之不聞。修之者又從何下手?陰陽分而後天之器成,陰陽合而先天之炁現。道本虛無,非陰陽無以現。炁屬陰陽,非道無以生。陰陽乃後天地而生,有形狀方所,不可為長生之丹。惟求道於陰陽,由陰陽而返太極,則先後混合,而大道得矣。後之修金丹者,徒服有形之氣,而不知練無形之丹,欲其成仙也,不亦南轅北轍耶?學者欲求至道,必先以陰陽為利器,後以虛無為根本,而大道得。自無而有,自有還無,以至於清空一炁,而大道方成。 【11】 三 一炁二炁之辨析由太極而陰陽,是真陰真陽,無有渣滓,其去太和元炁不遠。猶要知此個元炁,(無形無象)本無朕兆可尋,於何求之見之?惟我身中真陰真陽發生時節,即是元炁來入我身。學子要知元炁本無形狀,其蓬蓬勃勃者,亦是真陰真陽之炁,非天然元炁。若謂天然元炁,去道遠矣。要知此中安閑恬靜者,即是元炁來歸。不離陰陽,亦不雜陰陽。 【2-17】先天真一之炁,在先天而生乎陰陽,落後天而藏乎陰陽。水中火發,真金出礦,採取先天一味至真之炁出來以為丹本,亦非此個動炁即元炁也,又非此個有形者即是真一之炁,而要不過是此真一之炁之所發皇也。此亦猶如見影知形之意。由此思之,氤氤氳氳者仍是陰陽真炁,而主宰此真炁者,始是至真之元炁也。知否?不以後天陰陽、先天真陰真陽認為真一之炁,庶幾近道矣。 【1-23】先天一炁,渾渾淪淪、無形無聲、無動無靜,其所以雲動者,特因後天呼吸往來升降,覺得衝動,豈先天之炁果有動乎?我恐學者不明先天炁無有動靜,到得神凝氣調時,理合歸爐封固溫養,猶引之上升下降,如水本靜而風之動搖不已,則終無澄泓之一境。會得此旨,不但呼吸停時務令此元炁不動,即不停時亦當令此真炁常凝,然後氤氳不斷,醞釀時存,以之化精化炁化神不難矣。 【5-1】人第知一陽來複乃道之動機,而不知返本還源,有象者仍歸無象。蓋有象者道之跡,無象者道之真也。知此,則修鍊不患無基矣。 【40】此節為實修功夫中一與二之分辨,請仔細思之,切勿把二認作一。其實上一節也全是一二之別,望讀者能精研、思透此三節天道丹道原理,大道之理一明白,則主次自知,再無患旁門左道之小術惑我迷失方向。一句話,精思先天一炁是什麼狀態,什麼作用,站在一的高度去看問題。要時刻知道自己的終極目標在哪裡,儘力去掉一些招招法法、枝枝節節,直截了當。功夫越簡單,效果也越容易達到。名目越繁,步驟越多,我又是進火,又是退符,時刻又怕葯老,又思葯還嫩,氣該行這個經了,轉三十六圈又該換下一絡了。如此勞心,哪裡會有進步.推薦閱讀:
※近現代迴文集(二)
※魯迅文集作品目錄&作品巧記
※棠梨煎雪——蘇明彎文集之四(2015.10-2016.08)
※蘇轍文集
※《妙法寶庫》——索達吉堪布之著作文集(簡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