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煮雞蛋不簡單
會煮雞蛋不簡單 |
雞蛋也稱雞子兒,雞蛋是渺小的、被人瞧不起的。有一句外國諺語「雞蛋自以為比雞聰明」就是用來諷刺那些無知的年輕人自以為比老人聰明。國外還有一句俗話「花一個蘋果和一個雞蛋得來的東西」——廉價購得之物。雞蛋也被認為是食材中最好對付的:「我會煮雞蛋。」這是很多人表示自己不會做飯的謙辭。 其實煮雞蛋也不是容易的事情,煮雞蛋時經常碰到的問題是「雞蛋炸了」,避免這一點可在雞蛋入水前,在水裡加點鹽。鹽在高溫下易與近蛋殼的蛋白反應。倘若蛋殼開始有細縫,便更加快反應,使細縫處的蛋白將細縫堵住,不致繼續開裂。另一種辦法是從源頭堵住炸裂現象:用戳蛋器將生雞蛋戳一個細孔,加熱過程中因熱脹而產生的空氣便能從細孔釋放出來,雞蛋自然不會爆裂了。 在一些人群中存在兩個誤區。有的人認為,雞蛋只要煮熟了,在沸水中可以繼續煮下去,煮多久也沒關係。這一看法很有問題,煮得時間過長,不但使雞蛋變得堅韌,同時會在蛋黃周圍形成綠色的邊,透過蛋白放出一種難聞的氣味;人們往往把它歸咎於「雞蛋不新鮮」。如果雞蛋煮的時間太長,那麼蛋白中含有硫原子的蛋白質會釋放出硫化氫,綠色也是硫化氫所致。另一錯誤的做法是將雞蛋放入溫水或冷水裡,然後再煮。這樣做的結果是,蛋白不能均勻地分布在蛋黃周圍,造成蛋黃形狀不圓、蛋白的厚薄不均勻。如果拿這樣的煮雞蛋切片做冷盤用,「賣相」不好。所以應將生雞蛋放入已經沸騰的水中,等水再次達到沸點後用文火煮8至9分鐘,然後立即撈出雞蛋放入冷水激冷。
要是你在四星級以上酒店享用自助早餐,當你要一個煮雞蛋時,服務生會禮貌地問你:「請問您要幾分鐘的?」(不太地道的服務是在一隻籃子里已經放好了煮熟的雞蛋,供客人隨便拿用)這時你可在4分鐘和9分鐘之間選擇,如果你想吃溏心蛋,那就說3分鐘。煮雞蛋時,蛋白先凝結,這一過程是要吸收熱量的(蛋黃的凝結溫度比蛋白高8℃),在蛋白的「保護」下,3分鐘以前,蛋黃還不能凝結,從4分鐘開始逐漸凝結。所以溏心蛋產生於3至4分鐘之間,有經驗的煮蛋者善於利用這1分鐘的時間差「搶救」出溏心蛋。
吃煮雞蛋,東方人沒有特別的講究,用手剝去蛋殼即吃,有的人喜歡加點鹽或糖;但西方人卻要用餐具——蛋杯和蛋匙。蛋杯用來托住煮雞蛋,將雞蛋豎立在蛋杯上,小頭朝上(今天已無這一規定),用蛋匙(比咖啡匙還小)輕輕敲掉蛋殼的頂部,然後用蛋匙舀著吃。
據考證,蛋杯自羅馬帝國以來就開始應用;公元前40年的一幅馬賽克鑲嵌畫呈現了豎立在蛋杯上的雞蛋以及蛋匙。蛋杯的款式豐富、材料繁多,級別相差甚大,有用金、銀、寶石、瓷器等製成的。今天,蛋杯的收藏價值遠遠超過了實用價值。
推薦閱讀:
※每個人的生命都不簡單
※原來輸入生僻字如此簡單
※生活比你想得更簡單
※范冰冰家裡簡單裝飾為自己增加財運
※戲說拉丁五種感覺,就是這麼簡單粗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