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方禪林一百年十月一、二日准提觀音護民安家傳法大會開示之一 首愚和尚講述 詹益誠記錄 第一支香 1
民國五十八年,也就是公元一九六九年,那時我正在台中清泉崗當裝甲兵,是一個鄉下出生的農村青年,對這個世界、對這個社會充滿了理想和幻想。後來南老師就經常說我是鄉巴佬。 就在這樣恍惚的過日子之中,有一天閑來無事,我打開中央日報副刊,看到了錢穆博士跟留學日本的楊鴻飛居士在辯論《壇經》。一看之下,心想:佛教禪宗有這麼好啊!便特別請我俗家的四弟,從台北幫我寄來了一本丁福保批註的〈六祖壇經箋注〉,一個晚上一口氣看完了。其中看到六祖的偈語「菩提本無事,明鏡亦非台,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這好像把我的想想與幻想,那一時理不清而從未有卻似有的經驗,剎那間現了出來。我看到自己內心的世界了! 從那一天起,我天天練習打坐,之前從來沒盤過腿,盤個五分鐘十分鐘,兩條腿痛得不得了。鄉下孩子肩膀可以挑一兩百斤,拿鋤頭、鐮刀、柴刀干各種活,因此兩腿條像鋼筋一樣硬梆梆的。禪宗講空,但我坐時怎麼一點都不空?既然本來無一物,怎麼腿會疼?多吃一碗很撐,少吃一碗會餓?可是禪宗所表達給我的理念不就清清楚楚的,我不死心地想:此中有東西! 2 後來有機緣親近到南老師,傳我准提法。看到道敐大師編輯的〈顯密圓通成佛心要〉,裡面提到的我們修習佛法要先悟毗盧法界,見到我們清凈本來的面目。這道理雖然懂了,但大部份的人卻正應了南老師的那一句名言「想得到,做不來;看得破,忍不過」。 禪宗講見道以後正好修道,修道以後正好行道,行道以後正好可以證道、成道。我們懂得佛學理念只是個開始,禪宗祖師提到,你沒有明心見性見道之前如喪考妣,好像死掉父母親那樣的傷心,但是已經明心見性見道的人又怎麼樣?還是如喪考妣啊!往後一看自己的毛病問題一大堆,怎麼辦?道敐大師提到的「後修普賢行願海」,你還需由很多菩薩行去開拓你的心胸,你還要去轉化你的業報身,你還要去考驗你的見地,所以佛法修行「見地、修證、行願」三者缺一不可 我後來慢慢了解了為什麼很多禪宗祖師也都修持准提法門,因為準提法門是一個悟後起修的法門。你也許會說:我沒有悟道怎麼修這個法門?沒有悟道一樣可以修這個法門,這樣好讓我們早一點明白大道。到了現在,過了這麼久的學佛生涯,我把自己四十年的修習,經過南公懷瑾上師給我很多的印證,給我很多好的指示,整套的佛法已慢慢瞭然於胸!知道自己該做什麼,該放下些什麼。 3 今天這個准提觀音護民安家傳法大會就是來跟大家談談人要怎麼樣來認識自己,怎麼樣來看清自己,徹底見到自己的本性。佛學浩如煙海,小乘大乘顯教密教,依中國佛教將之統攝為十大宗。小乘有俱舎宗、成實宗;大乘教理方面則有中觀、唯識、華嚴、天台這四個教門,另外還有四個宗門,禪宗、密宗、凈土、律宗合起來十大宗。 很多人修習佛法很容易有先入為主的觀念,好比說修凈土法門,很多人經常問我:師父,我念阿彌陀佛可以往生極樂世界,我念准提咒往生到哪裡去?各位,正是這樣一個不是問題的問題,這樣問叫做一知半解。修凈土的有一句重要的話「千經萬論同歸極樂」,但我們研究經教以後才知道原來極樂世界在哪裡?而禪宗所謂的明心見性之後又要往生到哪裡?其實整個佛法只有一個中心,這個中心叫心地法門,這中心又稱之為摩訶般若波羅密多,也就是禪宗三祖僧璨大師所指稱的「百千妙法同歸方寸」。明白這個道理以後,你就不會問:我修凈土的可以往生極樂世界,修密法、修禪宗的又往生到哪裡?這是修習佛法很多人困惑的問題,卻是多餘的。
4 今天在這裡首先告訴大家准提法門是把禪宗、密宗、凈土甚至律宗等小乘、大乘的佛法完全融合在一起的,怎麼融合,現在我跟大家一起來分享其事其理。 大家看到這裡舞台上面,准提菩薩頭頂上面那個(La)字,寫法是一個圓圈,再一個小半圓,再一個類似ㄅㄆㄇㄈ注音符號里的ㄏ,然後再撇一撇ˊ。 我們都曉得,佛陀五年參學、六年苦行最後在金剛菩提樹下,七七四十九天夜睹明星大徹大悟,這字就相當於佛陀夜睹明星的那一顆明星。當然這一顆星星也不是釋迦牟尼佛一次看到的,為什麼他以前看就沒有悟道,一定要經過五年參學、六年苦行,有一回於天快亮時偶而抬頭看到天上的明星才大徹大悟?而悟又是悟到什麼?准提法的修持內涵就在為我們解開這個謎題。 不管你修哪個宗派、哪個法門,其實整個只有一個源頭,這個源頭就在釋迦牟尼佛夜睹明星大徹大悟一事上。 各位,你想找回你自己的本來吧?准提法為你化繁為簡把佛學理論基礎融會貫通回溯到了原點。我們等於要追隨佛陀的腳步,佛陀怎麼悟道,我們也要學習怎麼悟道。佛陀夜睹明星,到底這星星代表什麼?佛陀悟道的那一剎那是那怎麼樣的一個境界,這個我們要理解、要明白。 各位,佛陀看到星星,但這星星只是媒介,佛陀是由它看到清凈本來。清凈本來,禪宗講叫心地,在凈土來講就是極樂世界。所以,佛陀明白之後非常感嘆說:奇哉!奇哉!大地眾生皆具如來智慧德性,只因顛倒妄想不能證得。 各位,如果你以前學佛還沒找到一個方法,你不妨嘗試看看、參一參,為什麼佛陀看到那一顆星星會大徹大悟?悟又悟到什麼境界?這一點大家明白之後就等於悟到道敐大師所講的毗盧法界,那麼你就已經見到空性,禪宗所講的本來面目了。 見到以後,後面的修行還要慢慢來,逐漸日積月累。但只要這道理一明白,你心已經安一大半。原本是對整個生命看不清楚,如果這道理明白以後心就安了。這一來,你再也不會有任何偏激的行為,或者對宗教產生一種過度的狂熱。這時你已經不冷也不熱了,你把你的情緒融化了,不會歡喜得跳起來、情緒低落的時候墮到谷底,心境的高跟低被拉平了,這一點很重要。 所以觀這個字很要緊,讓你先悟空性,這一點如果見到了,禪宗或般若宗就是要我們明白這一點,千點萬點就在點這一點,這一點點開了,好辦了!因此大家不要小看這個簡單的印度梵字。我們把這個道理分析了以後,你可以下手試看。你懂得應用這個觀想,那就是一個無上密妙法的修持;你不懂得應用它,那就是一件閑傢俱跟你不相干。
5 再說准提佛母稱之為大佛母准提王菩薩,大佛母就是大般若。准提法是大般若修習法門,其大大在哪裡?大在你要懂進去,隨著佛陀的腳步,夜睹明星大徹大悟。懂進去,那就一切就大了、開闊無邊了。懂進去不管你出家在家,「是法平等無有高下」;沒有懂進去,你即便已在修行,但對於佛法可以說是還是在隔鞋搔癢抓不到癢處。 這個字大家要先會寫,清清楚楚的想得來,這在佛學來講叫文字般若。而什麼叫般若?會收你的心,會讓你寧靜放下,會讓你看到生命的真相。所以這個字的觀想是方便,你觀時像照相一樣先調好焦距,調好焦距一按快門,拍出來的相片會非常清晰。我們的觀想也等於是在調焦距,只要這個字一想出來,你所有的妄想都融化掉了,就剩下這個字它,禪宗祖師講這叫「萬法歸一」。不管善念惡念,你所有的念頭一下都集中到這個字上了,這叫觀想般若。 但是各位,萬法歸一頂多是跟定相應。最重要的還是後面接下來的那一句,「一歸何處」。你以字把一切收攝為一後,你還要把這個一的境界融化掉,融化掉才能跟般若智慧相應。那麼從文字般若怎麼樣提升?所有的佛學理論你要加進來,所有你的菩薩行,做人處事這些福德功德你要加進來,這樣,一個人的生命,好比說本來很孤僻,現在心量慢慢寬大了,色身也逐漸好轉了,福德智慧也就越來越充實了,因此生命感覺上越來越順暢,這樣的境界叫境界般若。 一個人如果沒有功德、沒有智慧,總是在顛顛倒倒的、苦苦惱惱的,那怎談得上有在修佛法呢?所以,研究佛學只是初步而已,我們做很多善事也只是累積我們的福德資糧。如何從文字般若提升到境界般若,那才算是上路。 6 現在在大家手上的學員手冊里有準提法儀軌,裡面提到觀想字放白色光。這光就是心光,白色光你想得起來,你整個人便會有非常松放、非常空靈的境界,這境界叫境界般若。境界般若要觀到什麼程度?光明徧照身心乃至徧法界,整個人渾然忘我了,換句話說,不但身體空掉了,整個山河大地也空掉了,整個世間的人我是非顛顛倒倒的那些都忽然間豁然開朗,這時與實相般若便有相應份。 那麼我們一般人偶而念佛念到沒有念頭,沒有念頭是什麼境界?在凈土來講可以說是無量光壽的境界。阿彌陀佛翻成中國話就是無量壽、無量光。什麼是無量壽?沒有念頭了,無念境界就是無量壽。什麼是無量光?整個身心空掉了。所以,極樂世界不是阿彌陀佛的專利品,我們每一個人都有。那我們怎麼了解?怎麼找到?不管哪個法門,你能夠修到無念的境界,你已經進入到無量壽了,而達到整個身心空掉了便是無量光。其實,無量光就是無量壽,無量壽就是無量光。而依佛教教理來講,進入到實相般若就是進入到清凈法身無量光壽的境界,那我們所要找的生命的本來。 這個道理明白以後,你還是要從基本功開始,你還是要修禪定,你還是要布施、持戒、忍辱,這些六度萬行你都要行的,而這也即是道敐大師講的「後修普賢行願海」。我們欠債要還錢,我們種種的煩惱就是我們的習氣,這就是我們很多不圓滿的地方,這些都一一要轉化。轉化到完全融化得乾乾淨淨的,如此才能夠達到「見地、修證、行願」的法報化三身一體圓滿的成就,那個時候就是你證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的時候了。 其實不管小乘大乘都是要進入到無量壽、無量光的境界。無量壽、無量光照凈土說法並沒有錯,錯的是我們以為這樣念念佛就到了。《阿彌陀經》明明告訴我們,「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緣。得生彼國。」這是第一個條件,這個門坎已經夠高了;第二個條件則要「若一日、若二日、若三日、若四日、若五日、若六日、若七日,一心不亂。」一心不亂那極樂世界才能現前,一心不亂就是無量壽無量光,你還到哪裡找!
這一切的重點就是要回到我們心地上來,要合於戒學、定學、慧學所指的標準。戒,要你沒有一點惡念、邪念;定,要你心繫一緣萬法歸一;慧,要你永遠清清楚楚、明明白白。然後再能渾然忘我,那就跟大道越來越接近了。 整個准提法門的開發就是這樣的,不但這樣的觀,還要這樣的念。觀,觀這個字放白色光;念,念凈法界咒。 7 剛才講的密法的觀想不管唐密還是藏密、東密都有,而准提法是唐密,唐朝時候由印度傳到中國的。佛教史上有名的所謂開元三大士,不空、善無畏、金剛智從印度傳承准提法到中國,其中有《准提陀羅尼經》的翻譯,《准提陀羅尼經》總共有四位印度大師翻譯,是記載修准提法根本義的經典。 大家觀想字,一邊觀一邊念。要觀中有念,念中有觀,觀念同步。很多道友說:師父,如果念咒我就忘了觀想,觀想我就忘了念咒。這是你一知半解沒有融會貫通之故。觀想也不只是密法才有的,凈土也一樣,比如《觀無量壽經》中佛所示的修法就要觀想。所以,南老師在〈定慧初修〉一書中提到,在《阿彌陀經》還沒有進入到中國以前,修凈土《觀無量壽經》成就的人很多,高僧一大堆證果的,但等到《阿彌陀經》傳來,以念一句阿彌陀佛就好,可惜地證果的人卻反而少了。這什麼原因?觀想很重要啊! 要明白大道,在密法來講就是要三密相應,身密結手印;口密念咒;意密觀想。大家來修修看。 8 現在我們大約用十五分鐘把儀軌前面三個咒語念完。 第一個咒語,觀想字放白色光,身密右手結金剛拳印,把右手大拇指放在無名指第一節,握成拳頭放在右腳膝蓋上,口密念咒。我們念咒的方式叫金剛念誦。什麼是金剛念誦?金剛,念念本空,念念跟般若相應就叫金剛。所以《金剛經》全稱為《金剛般若波羅密多經》。 觀想字是要跟般若空的境界相契合,念誦念咒語以音聲聲聲念念無住地化入虛空,也一樣是為了與般若空的境界相契合。觀想沒有離開光明,念咒沒有離開音聲。如此我們真正要持觀到什麼境界?光跟音融合在一起,光音交融。到了光音交融,那可就心光無量了,便能進入到無量壽、無量光的境界。一旦到了無量壽、無量光的境界,那你還會不曉得什麼是凈土嗎?念到光音光融,念到渾然忘我,原來就這樣嘛!你發現了。有禪師悟道之後,說原來自己的鼻孔是朝下的!或說,啊!原來尼姑是女人做的!這就是在表示他已還他本來面目,法爾如是。那樣說了好像沒有說,但是卻又是全都說了,我們一般人對般若很難理解就是這樣。禪宗是整個佛法的一個中心,稱之為正法眼藏,大家要知道的。
9 好!現在你我一邊念,一邊觀想字放白色光,整個人就在一片光明中,念到所觀想的字的光明跟咒語的音聲打成一片。念凈法界咒時,清凈法界,法界清凈,就這樣簡單有力。凈法界咒念成ㄨㄥㄌㄚ。法界的三個根本音是「嗡阿吽」,凈法界咒已經佔了兩個,所以力量很大。 各位開始來跟著我念念看、感受看看。這樣的念誦,你會很快地渾然忘我,這也是道地道地的觀音法門,觀音菩薩耳根圓通法門,聲聲入耳,聲聲入法界。 ㄨㄥㄌㄚ念七遍凈法界咒後,加ㄙㄨㄛㄏㄚ,連續念三輪。以上三七二十一遍凈法界咒念好了。但真正在用功,倒不一定念二十一遍。當你非常煩,情緒很高漲的時候,迷失掉了,你只要一念凈法界咒,身心馬上就松放,馬上就感覺到非常的空靈。這咒就有這樣奇妙的效果,大家以後多體會看。所以,不在你修哪一個宗派的法門,重點在相應。相應了,剎那之間見到永恆,一下可以看到生命的真相。佛法其實並沒有那麼複雜,複雜的是我們的習氣、我們的煩惱。你一念相應,一念之間你就到達極樂世界了,這叫不移一步到西方。所以你任何的修持一定要跟般若相應,跟自己的清凈本來相應。 (大眾觀字,誦凈法界咒) 再說,如果你對這個法很尊重、很恭敬,那你的持修可以說很快就進入了。凡夫很容易讓妄想亂起亂滅,因此,把自己弄得苦惱無比,這是我們的心沒有真正在道上、在法上。我們念咒與念阿彌陀佛其實目的沒有兩樣,我們念阿彌陀佛要達到念佛三昧只有兩句話「念而無念,無念而念」。念到無念現前,後面那句話只是用來批註前面那句話。無念才是正念,無念才是我們進入解脫境界的關鍵。無念是我們的清凈本來,我們的本來面目,無念是無量壽、無量光,你還到哪裡找呢? 還有,一念相應了念凈法界咒可以進去,念護身咒一樣可以進去,念六字大明咒一樣可以進去。准提法儀軌的表達在文字表面上看來是平面的組合,但真正你要把佛學的道理立體式地交叉融會貫通才行。准提法把修行的大道理安插在幾個咒語和觀想裡頭,有層次有次第,你依之而行,這儀軌所安排的軌道就可讓你身心松放、寧靜、安祥,一直而去,直至無上菩提。 上午這一支香時間已經到了,只能夠化龍點睛點到為止。下午儀軌繼續講下去,如果大家想要更進一步了解,我們十月三號晚上起香,在新竹十方峨眉道場有一個七,歡迎大家報名參加。 第二支香 10
在中國文字里有許多其實已經把佛學融入到其中了,乃至文學和一般人的生活中都有佛法所要表達的意思在裡頭。我們經常說,某某人你的觀念不對。是啊!觀念要對不容易。我們要知道佛法整個的修行就是要又觀又念。觀指的是你的想法、你的用心,我們在佛法上用功要直接契入到我們內心的世界,可以說觀就是一個見地、一個導向,因此我們要看看自己此心用對了沒有。 再來觀跟念要融在一起。念即是《楞嚴經》二十五圓通里第二十四位大勢至菩薩的念佛圓通的念。念佛圓通的關鍵整個在於「凈念相繼,都攝六根」,你有了正確的觀後,就要念茲在茲,這樣那個觀才能真正觀成圓滿不退。而二十五圓通第二十五位為觀世音菩薩講耳根圓通,是用念誦反聞音聲之法,一樣是借著念啊念而使能觀的那個在念念的返聞中呈現,這叫返聞自性。 凈土法門就以西方三聖為代表,阿彌陀佛、觀世音菩薩、大勢至菩薩就是西方三聖。你要認識阿彌陀佛嗎?你要進入無量壽、無量光的境界嗎?你一定要把握這個觀跟念。 念是念茲在茲,念一句阿彌陀佛,念其它的佛菩薩聖號其實同一個原理,就是密法的念咒也沒有兩樣,大家不要被這些表相騙去了。相,是千差萬別的;性,回到我們心地只有一個,所以說八萬四千法門同歸於一心,禪宗三祖僧璨大師謂之「百千妙法同歸方寸」。如果離開你的心,你還講什麼法。心地法門講的是生活回歸到我們的心地來,讓我們起心動念跟我們待人處事融合在一起無礙地生活,離開心,那一切便跟我們不相干啊! 11 念,前面提到的念是萬法歸一,歸到這一念來;最後再把這一念也融化掉,這一念融化掉的時候,這境界叫做無量壽、無量光,就到了。《壇經》中六祖惠能大師提到禪宗以無念為宗。無念是整個佛法的根本,也還不只禪宗這樣。但無念不是像石頭沒有思想,那根本搞錯了。所以《壇經》怕大家誤解又加以詮釋一番,說什麼是無念,「無者無妄念,念者念真如」。真如乃清凈無為。一個人觀念對了,做人處事對了,心生歡喜,沒有其它雜念、沒有牽掛就清凈了。清凈心就是佛,煩惱心就是凡夫,而無為無不為是我們修行的重點。所以很多人以為佛教是消極的,這根本把佛教誤解了。 就清凈而言,佛陀的三法印講到諸行無常,懂諸行無常便不要執著,諸行無常不是沒有,是剎那剎那在變化,你找不到一個真正的我,從諸行無常進入到了諸法無我,你能擁有什麼?所擁有的最多只是暫時的,既然暫時就是無常,無常就無我。那麼既然無我,最後便回歸到自性本空,叫做涅盤寂靜,到了涅盤寂靜就清凈了。這三法印在整部《金剛經》里最重要的一句話就是「應無所住而生其心」,我們對一切不要執著,那此心便活活潑潑的,能自利又利他,別人歡喜我們,我們也歡喜別人,這才是一個真正凈土的成就。 12 前面已講到准提法的第一個加行法,現在講第二個加行法:一樣意密觀想頭頂上字放光,身密右手結金剛拳印,所不同的口密持誦護身咒。 誦護身咒顧名思義在保護我們的身命。凈法界咒是讓我們內心清凈,內心清凈了等身命也就乾淨了,是謂善護善調理。
一般顯教都是以大悲咒來凈壇,在密法你一個人可以更簡單,念凈法界咒三七二十一遍,加上觀想力量更強,觀跟念融在一起,然後再配合持護身咒。 好比說在一個場合你功力夠,你就可以加持在場的人。這現在的用語叫磁場很強,磁場很強代表正念。你到了無量壽、無量光的境界,自然你生命的能源就開發出來了。不要把這種狀況講得太神奇,其實每一個人一回歸到無量壽、無量光,那一種力量是無量無邊的,這才是真正的清凈法界。 護身咒保護我們身命,不但我們自己得到利益,所有有緣的人也得到利益了。心量是相應的,而清凈心的相應最大量。大家到醫院、到不幹凈的地方或走夜路,都可以念凈法界咒、護身咒,很有效的。但最重要的,不如走到佛法的實驗室里來,把我們身心跟法合在一起實驗一番。 現在大家一方面觀想字放白色光,光明徧照身心乃至徧法界;身密右手結金剛拳印;口密持誦護身咒。護身咒三個字,彈舌音。第一個字,「嗡」,第二個字是口字旁加牙齒的齒「嚙」,第三個字口字旁加上臨時的臨「」,合起來念成ㄨㄥ ㄔㄣ,念時那力道非常強。念七遍一樣加個娑哈,總共三輪三七二十一遍。 大家一定要把握到觀跟念。能觀的心,所觀的字;能念的心跟所念的護身咒,光跟音融在一起,這樣你念到渾然忘我的時候就有消息了。 (大眾持誦護身咒) 以上是念滿三七二十一遍的護身咒。持滿之後,右手金剛拳印提起來,念吽念時五次印吽,依次印額頭、左肩、右肩、心窩、喉,然後金剛拳印散於頭頂上,這樣此身即轉成金剛密身。各位不要被這文字騙去了,什麼是金剛密身?金剛密身就是念到渾然忘我。整個佛法一定要跟無我、無念相應你才有份,而現在五次印吽等於在因位上你已立定了此目標,同時得佛之密護。 13 剛才提到佛陀三法印的諸行無常,世間一切都是無常的,都是生滅法,剎那剎那在變。也因為一切是生滅法,所以眾生才有煩惱有妄想。現在我們透過凈法界咒、透過護身咒來整合我們的身口意,便可從生滅中進到不生不滅的境界。念到無我無念的境界現前,就到了不生不滅的境界了。不生不滅才能夠跟大道相應,無量壽、無量光的境界才會展現出來。不管修哪個宗教、哪個宗派、哪個法門乃至藝術最高境界就是讓你進入到無我、忘我的境界,無我、忘我的境界不現前跟法不相應的。 由諸行無常把握到諸法無我以後,才進入到涅盤寂靜,那是如來家、如來本家。《金剛經》的偈語告訴我們「如來者,無所從來,亦無所去,故名如來。」還有,「無來也無去,無代志(台語)」,你如能如廣欽老和尚圓寂時所說的這樣就解脫了,這與《金剛經》的旨意契合,是真正的入寂滅,不是死亡。
各位不要把佛法想得太複雜,所有佛法、所有法門你要融會貫通,千萬不要有宗派法門的差別觀念,也不要瞧不起其它宗教。我們要有這心胸,大海納百川所以能夠成其大,我們心胸開闊可以把所有宗教、所有法門包容進來,如果我們小氣小量,那連自己都容納不了,就可悲了。 佛法以三法印來印證,符合三法印就是佛法。符合三法印就進入到佛法的中心了。那麼如何不掉在諸行無常中生生滅烕?這要有軌範,軌範在佛學稱之為戒學,也可以說要有個方法,像火車要有鐵軌,高速公路要有順暢平坦的大道,沿著軌道、大道行去我們就不會有障礙,才不會煩惱。 現在在各位手上的准提法儀軌就是軌道,按照步驟次第去行,大家的身心都會慢慢得到轉化,與整個佛法這佛陀的三法印完全相應融合在一起,這樣就等於把小乘大乘顯教密教完全貫通,甚至你去研究其它宗教,其它宗教也不差。你也不要老是老王賣瓜自賣自誇。你說你高,高在哪裡?若高,高也是釋迦牟尼佛在高,不是你高。要把佛法回到我們身心來修,相應了,體會到、把握到,那你才高。 不管哪個法門你一定要修到有相應,法跟自己融在一起了,要不然就變成小和尚念經,有口無心,一場遊戲。再強調一次,佛法沒有淺跟深的問題,一切在相應而已,沒有哪個法門比較高的問題,「是法平等,無有高下」,一切是個人根器的問題,不是法的問題。 14 再來講准提法門第三個加行法,持誦六字大明咒。口密念六字大明咒「嗡嘛呢叭咪吽」大家都會,念一百零八遍;身密則雙手結蓮花手印。 蓮花有全開的,有半開半合的,有將開未開含苞待放的,手印大拇指跟小指相抵就是含苞待放的蓮花;已經開了的,則大拇指跟小指頭分開來,都可以。意密觀想四臂觀音在我們頭頂上放光,這也一樣是三密相應的修法。六字大明咒的本尊就是四臂觀音,修哪個法跟哪個本尊相應,而其實真正的本尊是你自己!一切唯心造。 密法講佛菩薩的力道比較強,眾生非常脆弱,所以總要用佛菩薩的影像加在我們的觀念中,這有用的。在凡夫來講,有虔誠的宗教信仰,虔誠到一個程度佛菩薩與你就融在一起了,自他不二,功德便在其中。好!我們開始持念一段六字大明咒,念完蓮花手印散於頭頂上,觀想身心渾入虛空中。 (大眾念誦六字大明咒,結蓮花手印) 今天我一再強調佛陀的三法印。平常我們凡夫都在妄想中,但妄想都是無常的,眼睛看到的一切現象無常,耳朵所聽到的聲音也是無常,生滅生滅的。如果我們時常在煩惱中,那在學佛上你還不是在正道上,你還不在菩薩戒上面。菩薩三聚凈戒,第一個攝律儀戒,你的一言一行都要合乎威儀,有風度;第二個攝善法戒,你起的念頭都要是善念,利益大眾的念頭;第三個饒益有情戒,你處處時時所行都要利他,沒有想要從別人身上得到好處,把別人好處拿到自己身上變成自己的,那反了。菩薩反而是我有好處,盡量跟大眾來分享。當然菩薩要自利利他不二,能夠自利又利他這是雙贏,這是正念的表現。
所以一離開了正念我們就犯戒,已經離開菩薩戒的精神,已經離開攝律儀戒、攝善法戒、饒益有情戒,那就不清凈了,就顛倒了,就煩惱了,貪嗔痴慢疑就已經在那裡了。 所以修行就在怎麼讓自己清凈歡喜上,不但我清凈我歡喜,還感染我家裡的人、我的親朋好友都跟著我一起清凈歡喜,這是真正的凈土的實現。而修此法最好最簡單的莫過於念個佛號或咒語讓自己念念在凈念上面,又念又觀,又觀又念,如百丈禪師的名言「即此用,離此用」,念而不念,不念而念,念念本空,念念不著就是了。禪宗祖師又講,此一事如靈龜走路,隨走隨掃。人生之路隨走隨掃,一切痕迹一路掃得乾乾淨淨的,那多好。 然而凡夫都很著相,但沒關係你要著相,我就給你一個相抓,讓你觀字、觀四臂觀音放光明、觀個准提菩薩,那是相。這乃為了讓你以相離相,用個相來破你的相。我們凡夫內心非常散亂,心不安,所以先拿個東西、拿個方法讓你安心;拿個咒語、拿個聖號、拿個觀想,由之你才好放下你的執著。 各位要盡量不在無常的生滅中過日子,生滅就是煩惱,不生不滅是清凈無為。你經常不生不滅地渾然忘我,一天到晚笑咪咪的,那你便是神仙,古德說「神仙無別法,只生歡喜不生憂」。 准提法的儀軌所教的就是要讓我們念念本空,你前面的這幾個咒語、手印、觀想都依次照做了,這是要讓你整個身心渾入虛空中,「虛空就是我,我就是虛空,亦無虛空之量可得」。連空也要空,連空也要破,那才能達於真正的解脫。 第三支香 15 在佛教界通常有一句名言,以出世的精神做入世的事業。什麼是出世的精神?出世乃無為法,就是讓自己非常空靈。講得更直截了當,出世法即是正念。我們要有正念。有了正念,做世間的一切工作事業跟修行都不相妨礙。《法華經》有言「一切治生產業皆與實相不相違背」,若你認為有妨礙就是你的知見有問題,你並沒有在正念中。 上面引用的三法印,你要曉得世間法是生滅法,而不生不滅就是出世間法。說真格的,出世間法才是我們生命的歸屬,而世間法也本就事事無住歸於盤寂靜啊!生命清凈無為的解脫境界,終是我們所要到達的,不管在家、出家我們每一個人的目標都一致:如何讓自己活得更輕鬆自在,活得更加沒有包袱、沒有壓力煩惱。輕鬆自在就是清凈心的一種表現,哪個人不希望這樣,人同此心,心同此理啊! 我們只要有正知正見,無論做什麼事情都在正道中,都可以得到歡喜。你經過自己多年來修持的努力,家庭越來越圓滿,事業越來越順利,身體越來越健康,人際關係越來越祥和,這就是我們的善業、我們的善果。不管是小果大果,只要有成果就好,對吧?修得相應了,人人同嘗一味的佛法,哪有兩種佛法? 在座年輕的二十多歲,年紀大的有七八十歲了,忙了幾十年大家忙到什麼?《金剛經》說「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我們人生幾十年作夢一場,好夢噩夢都是夢,都是空,都要夢醒。夢醒不是悲哀而是正覺。菩薩醒了隨世夢作世間度生事業,從不離正念,這是大乘佛教的精神。 16 現在講到儀軌的第三段落。按照每一個咒語分一個段落,凈法界咒、護身咒、六字大明咒。大家念滿六字大明咒之後,觀想身心渾入虛空中。渾入虛空中這個境界就是無量壽、無量光,你經常這樣心中坦然,你已經到凈土了。禪宗說「不是息心除妄想」,不是用個方法來讓自己清凈;「只緣無事好思量」,你一切人事都圓滿了,活著問心無愧,那你已經在凈土的境界中,還有啥么事好想。就這樣你身心渾入虛空中,體會「虛空就是我,我就是虛空。亦無虛空之量可得」。 你看,准提法儀軌講得多清楚,了解了,我們不是用方法去空,因為本空。前面不是提到六祖說「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嗎?用這樣空靈的心來念咒、來修法、來念佛沒有不感應道交的。「虛空就是我,我就是虛空」,何處不是道場?心如虛空真慈悲,你有慈悲心,慈悲心就是你的道場;心如虛空真喜舍,你有喜舍心,喜舍心就是你的道場。而《維摩詰經》告訴我們「直心是道場」,心不要彎彎曲曲的,彎彎曲曲的那是爾虞我詐、離心離德的戰場。 直心了無牽掛的,沒有種種虛情假意,那你不就是虛空?那麼就這樣在我們內心越來越空靈之下,色身就起變化了。我們在妄念中心不平、氣不合,在正念中則心平氣合。 17 這裡是先用念咒的方式去順心氣。有人一念咒,說怎麼身體好像有螞蟻在爬?那不是螞蟻在爬,是你的氣機開始在松放中。氣機發動了,不要執著,那是好現象,那現象儀軌中叫做「空中十方起大風輪」。你身心越松放、越空靈,氣機就開始變化了,因此會感覺好像哪個地方在跳動,這很平常。人只要內心一寧靜一歸元,氣原來是繃緊的,現在鬆開來了、開始流通了。氣流通的時候即是氣脈發動之機,那麼「空中十方起大風輪」,你就逐漸感受到了!逐漸觀察到了! 我們的觀想重點在怎麼樣跟空相應?能夠跟空相應是最大的最徹底的觀想。你觀到有什麼影相那都還是小兒科,那都是沿途風光所見而已。你要體會到空,那才是真正的無上大法。你越松放越空靈,你念出來那咒語力量越強。可以說「空中十方起大風輪」這幾句話就是金剛念誦的表徵。金剛跟空相應,念誦一口氣一口氣念,那不是風嗎?念誦念得好、氣轉得順暢開通,那是空的功能的呈現,也即是風輪轉於空中,而我們念咒本身就是正念,空空地在正念中念,身心慢慢松放、慢慢松放,就有效果了。觀時要跟空相應,跟空相應就是觀,而念咒語,則觀就跟念在一起,觀中有念,念中有觀,觀念趨於合一,沒有矛盾,沒有對立,沒有衝突,這樣才跟法相應。你跟法一合一,佛法原來就這麼簡單,「空中十方起大風輪」的發現根本不是問題。 18 再來「風融於火」,這一觀一念,全身開始熱起來了,那是暖相出現,那是正念相應的一個現象,修法的效果。「風融於火」,報身要想轉化,暖相沒有出來是轉化不了的。你坐禪坐了老半天,腳底冷冰冰,那你身體跟法沒有相應,相應了必然有「風融於火」的現象。 接著暖相過後,慢慢就轉清涼。煩惱的煩是火字旁,心中一把火那是氣沒有歸元,因此會妄想紛飛,妄想紛飛就是煩惱熱惱。但現在經過正念、經過空的洗滌,身心松放了,看到生命的真相了:世間那些名聞利養只是暫時的好像佔有。但名聞利養有妨礙我們嗎?名聞利養沒有妨礙我們,是我們的執著妨礙我們,我們想把這個或那個佔為己有妨礙我們。要打破這個煩惱要無我,無我才能夠清凈。處處以我為中心那是苦惱、大苦惱啊!等到你沒有我了,達到一個清凈的我、本來的我。而過程中你心頭的熱惱慢慢、慢慢清涼了,把一切執著放下了,退一步海闊天空了,許許多多的人事風平浪靜了。這時從清涼轉為輕安,你的內心會很安定、很安祥。 我們的煩惱佛學上叫雜染,心太複雜了就染污了,單純了就清凈了。雜染跟純凈正好是相反的。我們修行要讓自己慢慢單純,純了就凈了。這時還要更進一步地「於事無心,無心於事」。心中沒有事,事情來了應之而自己沒有掛在心上,這樣能跟定相應。由這裡轉去,任何事於你便都是順利,沒有拂逆之感,心意常柔和,清潤自安適,這便是清涼地初到。佛學上講定水慧火,禪定如清水,智慧如火花。由定生慧,自然有份。 19 然後「水融於金剛地」。為什麼水融於金剛地?金剛地不是觀想地上硬梆梆的像金剛那麼硬,跟空、無相、無我相應叫金剛。身心完全松放,完全空靈了,這些冷熱等相有了後都化得乾乾淨淨了,即水融於金剛地。到了這一步,才算有定。 再來「地上湧出八葉巨蓮」。你心無惱、安定了,正是你生命如蓮清凈莊嚴時。蓮花出污泥而不染,心要真如凈蓮,那你要能看到自己的起心動念跟自己身心變化。我們起什麼心動什麼念,當然要清清楚楚的,甚至對自己人生的整個因緣果瞭然明鑒。由「水融於金剛地」就要讓我們以定心起慧觀如蓮德蓮相。 佛法講菩薩畏因,代表有智慧者動個念頭,即知這個念頭不能有。一般人則是在善有善報,惡有惡報,不是不報,日子未到的輪迴中,把因果拉長了。佛經提到的「欲知前世因,今生受者是;欲知來世果,現在作者是」,即是因果拉長的結果。但是真正有智慧的看到的是「即因即果,即果即因」因果同時,那才高明。 「菩薩畏因」,念頭就是我們的因地,決定我們的未來。被決定到未來去的是沒有智慧的人,有智慧的人當下你起個念頭,你的氣不對了,心不平、氣不和了,那立刻已經在受果報了,馬上就發現,馬上就轉、就消,哪有後面一大串是非什麼的。 我們修行一旦看到了即因即果,那差不多了。各位!能這樣,在佛法上你懂得上路了,你懂得自我管理了,懂得不能夠起不好的念頭了,這種人修行不會走向叉路去。我們最怕的是成了瞎子不怕大槍,因果在眼前馬上要受報,卻不知道,這是沒有智慧的人,一路向險地行去。但是觀到心蓮的人不會,他已凈化了,即便活在塵世中,隨時隨地都是蓮品中人。 所以在這個地方告訴我們,我們的身心變化的機轉所在。我們的念頭是因,氣就是果。氣是我們身心變化的現象。心不平是因,心平也是因,心平氣和,氣和就是善果,反之就是惡果。因果的事理就這樣,你要一絲不爽地看清楚了才行。所以「地上湧出八葉巨蓮」,從你的心你發現了與佛法相應的正機,智慧的火花生焉、閃焉!一切妙法到此唯人自知、自修、自證、自了,一切殊勝盡在這麼不言中啊不言中。(待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