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聯修辭手法
第十一講 對聯的一般修辭手法修辭,是修飾文字詞句,運用各種表現方式,使語言表達得準確、鮮明而生動有力。修辭,既要把話說對,又要把話說好。本書前邊幾講,講對仗、平仄聲、句法等,可以說都是在講修辭。本講和下一講,是集中講修辭手法,即修辭格、修辭方式。對聯是運用修辭手法最多的一種文學樣式。其它文學樣式所沒有用到的修辭手法,在對聯中也有,有的還較常見。本書不求完備,只擇常用的一些修辭手法,舉例說明。一 比 喻比喻就是打比方,把抽象的、深奧的、人們不熟悉的事物,化為具體的、淺顯的、人們所熟悉的事物,給讀者以鮮明深刻的印象。好的對聯,常有好的比喻。比喻貴貼切、新穎,忌陳舊、牽強。比喻有三要素:一是本體,即被比喻的事物;二是喻體,即用來比喻的事物;三是喻詞,即聯繫本體和喻體的詞,如「如」、「似」、「若」、「是」等。比喻有三種形式:1.明喻(甲像乙)本體、喻體、喻詞齊全。如山西應縣木塔聯:俯瞻桑乾,滾滾波濤熒似帶;△△ △△△△△遙臨衡岳,蒼蒼岫嶂屹如屏。△△ △△△△△此聯寫登木塔所見山河狀況。桑乾「波濤」、恆山「岫嶂」是本體,「帶」、「屏」是喻體,「似」、「如」是喻詞。2.暗喻(甲是乙)喻詞多用「是」、「為」。有時省去喻詞。如郭沫若題新疆天池聯:一池濃墨盛硯底;△△△△ △萬木長毫挺筆端。△△△△ △上聯,將深藍的天池水比作盛在硯底的濃墨,池周圍的山如硯池邊緣;下聯,將山上的密密樹木比作挺立在筆桿前端的毫毛,座座尖山就如枝枝筆桿。生動、形象,有意境。3.借喻(乙代甲)本體、喻詞都不出現,只出現喻體。如小鳳仙挽蔡鍔聯:不幸周郎竟短命;△△早知李靖是英雄。△△蔡鍔是護國軍統帥,是推翻袁世凱後死的,死時年僅三十五歲。周瑜是在赤壁大捷後死的,享年不過三十六歲。用周郎比蔡鍔恰當。下聯又將蔡鍔比作唐初軍事家李靖,自比慧眼識英雄的紅拂女,都很得體。二 比 擬這是把人或物異化,即把物當作人來寫,把人當作物來寫,把此物當作另一物來寫。可以使語言生動形象而且新鮮,喚起讀者的聯想,增強作品的美感,提升作品的意境。比擬有兩種:1.擬人將物當作人來寫,移情於物。擬人在比擬中最常見,富有情趣,多出佳句。如趙朴初題峨眉山清音閣聯:天著霞衣迎日出;△△△△△△△峰騰雲海作舟浮。上聯寫日出時景象:朝霞滿天,老天像為歡迎紅日出來,特意穿上霞衣。這是把天當作人來寫。下聯是比喻。又如鄭燮撰的春聯:春風放膽來梳柳;△△△△△△△夜雨瞞人去潤花。△△△△△△△春風多情,不怕柳樹怪他唐突,而大著膽子為柳梳理秀髮;夜雨風格高尚,不願驚擾人,偷偷地去滋潤嬌嫩的花朵,做了好事不希望人知道。這樣一寫,使風拂柳條、雨下花草頓生濃濃的情趣。下聯還使人聯想起杜甫《春夜喜雨》的「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2.擬物這是將人當作物、此物當作另一物來寫。人擬物,如文化部門聯:文壇花爭艷;△△△△△桃李果竟先。△△△△△這是說文藝界人才濟濟,年輕作家朝氣蓬勃,流派多,成果不斷湧出。物擬物,如昆明金殿聯:金殿鳳凰鳴曉日;△△△△△玉階鸚鵡醉春風。△△△△△金殿在昆明市東北的鳴鳳山上,鳴鳳山又稱鸚鵡山。「鳳凰」、「鸚鵡」本為山名,此聯本意是說金殿華麗,很有生氣,山上景色可觀,卻將無生命的山,真當作有生命的鳳凰、鸚鵡來寫了。擬人的對聯多,擬物的對聯少。比擬和比喻有相通之處。二者區別是:比喻是把甲事物比作乙事物,比擬是把甲事物模擬作乙事物來描述。三 誇 張誇張是在客觀實際的基礎上,將描述的事物故意誇大或縮小,突出事物的本質特徵。它可以將深厚的感情、難狀的物象,有力地表達出來,使文辭飛動。誇張要使讀者明白這是誇張,不致引起誤會。誇張要「誇而有節,飾而不誣」。誇張的事雖不合理,卻合乎情。誇張有兩種:1.擴大將描述的事物加以主觀想像,盡量擴大。如徐悲鴻言志聯:直上青天攬日月;△△△△△△欲傾東海洗乾坤。△△△△△△聯意是:我將直上青天去摘取日月,給人間帶來無限光明;我想傾倒出東海的水,去洗凈這世界上的一切骯髒。事實上人不可能去「攬日月」、「傾東海」,但是表現了他追求進步、追求光明和濟世利民的熱切心情。此聯激情澎湃,氣魄雄大。又如寧夏古蕭關城樓聯:峰高華岳三千丈;△△△險據秦關百二重。△△△蕭關在固原境內,背倚六盤山,是古代關中往塞北的要衝。它「襟帶西涼,咽喉靈武」,形勢險要,是阻拒匈奴入侵的重要關口。明初大將徐達與元 兵大戰六盤山,入蕭關,取平涼,定關中。蕭關是古來兵家必爭之地。六盤山主峰海拔2942米,華山主峰海拔2100米,六盤山峰確實比華山高,高約三千 尺,但聯里說高出「三千丈」顯然是誇大了。此聯說蕭關控制秦地關口「百二重」,這個數字也是誇張。雖然如此,讀者仍信服蕭關的險要,不認為其誇張為虛妄。2.縮小將描述的對象盡量縮小,比實際狀況小得太多。如抗日戰爭時,愛國人士嘲諷在南京的汪精衛偽政權聯:國祚不長,八十多天袁皇帝;封疆何窄,兩三條巷偽政權。上聯從時間說,以袁世凱稱帝作比,極言汪偽政權存在的短暫;下聯從地域說,極言其管轄的範圍狹小。總之,這個偽政權極不得人心。此聯反映了愛國同胞對這個日本帝國主義卵翼下的偽政權的極度憎惡。誇張而合乎情理,事實上,汪偽政權就是政令不出都門,為時不長。又如昆明睡佛山達滅洞聯:乾坤浮一鏡;△△△日月跳雙丸。△△△上聯寫此洞俯瞰浩渺的滇池,感到世界在其中浮動,意境從杜甫《登岳陽樓》「乾坤日夜浮」化出。下聯說輪流出沒的太陽月亮,如同跳動的雙丸, 取宋方夔《春歸雜興》「雙丸不肯駐頹光,字宙悠悠萬物長」之意。全聯寫在達滅洞所見的遼闊景象,將極大的乾坤日月視作微小物,傳達對宇宙人生的感悟。四 襯 托襯托是為了突出某事物,運用相似、相關或相反的另一事物作為陪襯,使某事物顯得更加鮮明,使表達宛轉多味。被襯托的事物叫本體,用來襯托本體的事物叫襯體。襯托有兩種:1.正襯如鎮江金山寺聯:帆遠浮天闊;△△江空得月多。△△用「帆遠」來襯托出「天闊」,用「江空」來突出「月多」。這是用相關事物作陪襯。又如劉季子撰紀念彭德懷元帥誕辰百周年聯:金牌飲恨,屬鏤含冤,歷史總無情,又演廬山千古恨;△△△△ △△△△逐客諫書,出師上表,文章誠有價,何如彭帥萬言書。△△△△ △△△△屬鏤,劍名。吳王夫差不聽伍子胥諫,賜屬鏤劍令其自殺。上聯以古代忠臣岳飛、伍子胥被冤殺為陪襯,襯出彭帥的蒙冤。下聯以古文名篇李斯《諫 逐客書》、諸葛亮前後《出師表》為陪襯,顯出彭帥為民請命的萬言書的崇高價值。全聯含蓄而又嚴正地評價廬山會議,為彭帥的負屈感慨萬端。此聯用相似事物作 陪襯。2.反襯用具有相反特點的事物作參照,從反面來襯托本體。如王安石集句聯:風定花猶落;△△△鳥鳴山更幽。△△此聯寫山的幽靜,用花落、鳥鳴的「動」來顯「靜」。又如秦澗泉題西湖岳墓聯:人從宋後羞名檜;△△△我到墳前愧姓秦。△△△由此聯可見奸臣秦檜的受世人鄙棄,誰取名「檜」都覺得是一種羞辱,連後世姓秦的人都感到慚愧。此聯是反襯岳飛的崇高,受人尊敬。襯托的本體在聯內未出現。五 對 照對照又稱對比,是把兩個相對或相反的事物,或者一個事物的兩個不同方面並列在一起,加以對比,用以突出主題。范仲淹的名言「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就是對照。對聯運用對照手法的,如松江女史撰岳墓聯:青山有幸埋忠骨;白鐵無辜鑄佞臣。對比鮮明,突出地表達人民對民族英雄岳飛的尊敬和對奸臣秦檜的憎恨。含蓄宛轉,膾炙人口。又如陶大明塞上即景聯:紫燕嬉微雨;蒼鷹擊大風。兩相對照,顯出個人襟懷。六 借 代借代是捨去人或事物的本來名稱,借用與它關係密切的事物來代替,也就是換一個說法,換一個名稱。借代可以增強語言的形象性。常見借代有三種:1.用有關的事物代人人的籍貫、郡望、官職、謚號、用物、作品、事業所在地等,都可用來代表此人。如柳宗元,河東人,所以稱「柳河東」;杜甫,曾任檢校工部員外郎,所以稱「杜工部」。如項王廟聯:八千子弟隨流水;百二山河委大風。△△劉邦曾作《大風歌》:「大風起兮雲飛揚,威加海內兮歸故鄉,安得猛士兮守四方!」本聯惋惜項羽兵敗人亡,險固的山河都歸屬劉邦了。這裡借《大風歌》代劉邦。又如文廟聯:泗水文章昭日月;△△杏壇禮樂冠華夷。△△此聯讚頌孔子的文化教育,如日月光華燦爛,在中外堪稱第一。泗水、杏壇,相傳是孔子講學處。這是借地代人。2.用具體代抽象用具體事物代抽象事物,如用干戈代表武器、戰爭。如舊時一塾師自輓聯:想吾生竭力經營,無非是之乎者也;△△△△問此去何等快樂,不管它柴米油鹽。△△△△「之乎者也」,文言文常用虛詞,代表文章,這裡引申作文章的句讀、講解,即塾師的日常工作。「柴米油鹽」,代稱日常生活。又如李白詩句聯:吳宮花草埋幽徑;晉代衣冠成古丘。△△衣冠,是人體的服飾,就用以代人,特指有身份地位的人。這裡借代晉朝的名門世族。3.用個別代一般用個別事物代一般事物,如音樂茶座聯:一杯龍井消煩渴;△△幾曲焦桐解慮優。△△「龍井」,僅是茶葉的一個品種,用來代一般優質茶。「焦桐」,古琴名,這裡用此古琴代替樂器,進而代替高雅的樂曲。借代與借喻不同。借喻的本體和喻體是兩種事物,二者只是相似;借代的本體和惜體關係密切,借體往往是本體的一個組成部分。七 用 典用典是使用典故,即引用古代故事和有來歷的詞語,以使聯文內容豐富,語言簡潔,表達婉轉,意思含蓄。用典要準確,忌牽強。用典最好是如同自己說話,不露痕迹,使人不覺得在用典。用典有種種情況。有上下聯共用一典,有上下聯各用一典或數典,或一聯用典,另一聯不用典。用典的位置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用典有直用,有化用。例如秋日婚聯:詩題紅葉同心結;灑飲黃花合巹杯。此聯四處用了典故:①詩題紅葉。傳說唐宣宗時,盧渥赴京應考,偶臨御溝,拾得一片紅葉,葉上題詩云:「流水何太急,深宮盡日闌。殷勤謝紅 葉,好去到人間。」後來宣宗放出部分宮女,盧渥恰好與題詩的宮女婚配。後人用紅葉題詩表示良緣巧合的婚姻。②同心結。梁武帝蕭衍《有所思》:「腰中雙綺 帶,夢為同心結。」後用同心結表示恩愛。③酒飲黃花。黃花即菊花。古代有重陽節登高飲菊花酒的習俗。李白《九日龍山歌》:「九日龍山飲,黃花笑逐臣。」④ 合巹(jǐn)。舊時婚禮飲交杯酒。巹,婚禮用的酒器。《禮記·昏儀》:「合巹而酳。」酳(jìn),用酒漱口。以上典故的運用,正適合秋日婚禮,表明婚 姻是最佳配合,夫妻恩愛,禮儀完備,熱烈歡洽。這是典故的直用。又如朱自清自題堂聯:但得夕陽無限好;何須惆悵近黃昏。唐李商隱《登樂游原》:「夕陽無限好,只是近黃昏。」李詩是慨嘆流光易逝,有個人遲暮之感。朱自清是反用其意,改變了原句傷感、失落的情懷,代之以樂觀、洒脫的情調。這是典故的化用。化用,或多或少地要改變典故的原句原意。詩詞對聯,都不是典故用得越多越好。可用典也可不用典時,最好不用典。須要用典時,最好用容易為人理解的典故,少用、不用僻典。八 排 比排比是結構相同、意思相關、語氣一致的片語或句子,成串地排列起來,可以充分酣暢地表達意思,加強語言的氣勢。排比,應當有三個或三個以上的片語或句子,如果只有兩個,應屬對偶。排比,可以在聯首,也可以在聯中或聯末。使用排比手法,要注意事物的排列順序。或以時間先後為序,或以空間方位為序,或以事物的主次輕重為序。長聯中常有排比。如昆明大觀樓長聯:「東驤神駿,西翥靈儀,北走蜿蜒,南翔縞素。」△△△△ △△△△ △△△△ △△△△又如1941年元旦,長沙開追悼抗戰殉職軍民大會,有聯云:揮淚敘從頭:抗戰三四年,吾伯有死,吾叔有死,吾兄有死,吾弟有死,吾師有死,吾友△△△△ △△△△ △△△△ △△△△ △△△△ △△有死,吾徒有死,吾侄有死。到如今五親離散,六眷飄零。總算為國家盡忠,替民族盡孝。△△ △△△△ △△△△傷心話遺裔:悲愁千萬種,飢者無依,病者無依,老者無依,幼者無依,鰥者無依,寡者△△△△ △△△△ △△△△ △△△△ △△△△ △△無依,孤者無依,獨者無依。徒令我兩鬢枯蕭,百憂叢集。真不知何處報怨,到幾時報仇?△△ △△△△ △△△△此聯用死難者家屬親友的口吻,直抒胸中悲憤。連用了八個「有死」、八個「無依」,顯出日寇的野蠻殘暴,我全民族受難之深。這樣用排比的修辭 方式,聲聲血,字字淚,如暮鼓頻敲,震撼人心。倘若將排比改成普通句式,成為」伯、叔、兄、弟、師、友、徒、侄皆有死」,「飢、病、老、幼、鰥、寡、孤、 獨俱無依」,感情就不若排比強烈,氣勢減弱。短聯,有全部用排比的。如格言聯:毋意,毋必,毋固,毋我;△△ △△ △△ △△如切,如磋,如琢,如磨。△△ △△ △△ △△上聯講思想方法和自我修養,不要主觀、固執,夾雜個人成見。下聯講治學之道,如同治玉要切磋打磨。九 設 問設問是本無所疑,故意提出問題,以引起讀者注意。提問後自己再作回答,以示強調;提問後不作回答,以引起讀者的思考和回味。設問,可以使聯語形成一點波瀾,避免一味平實陳述。設問,有半聯內自問自答;有上聯問,下聯答;有上下聯問,都不作回答。如舊時自勉聯:何物動人?二月桃花八月桂;△△△△有誰益我?三更燈火五更雞。△△△△「三更燈火」,指深夜燈光供我讀書。「五更雞」,指拂曉雞鳴,催我早起,「聞雞起舞」,不忘國事。此聯是半聯內自問自答。如果不用設問,改為一般陳述:「二月桃花八月桂動人;三更燈火五更雞益我。」顯然,語言效果就差了。又如廣州越秀山鎮海樓聯:幾千劫,危樓尚存,問誰摘斗摩霄,目空今古?△△△△△△ △△△△五百載,故侯安在?只我倚欄看劍,淚灑英雄。越秀山鎮海樓,始建於明洪武十三年(1380),高五層,登樓眺望,全市盡收眼底。故侯,指主持建樓的朱亮祖,封永嘉侯。此聯弔古抒懷,悲 壯激越,感慨難平。上聯說,經過無數次兵火劫難,從前摘星摩空的英雄人物都過去了,只剩下這座高樓。下聯說,時間過去五百年,當初樓的修建主持人也不存 在,只剩下我心潮翻滾,為英雄人物激動不已。「看劍」,出自辛棄疾詞《破陣子》「醉里挑燈看劍」,有英雄壯志未酬之意。上聯設問,「問誰……」,下聯回 答,「只我……」。作者實是以「目空今古」的英雄人物自許的,悲英雄,又是悲自己。再如明董其昌撰杭州飛來峰冷泉亭聯:泉自幾時冷起?△△△△△△峰從何處飛來?△△△△△△上下聯設問,均不作回答,從而加深讀者對冷泉的「冷」、飛來峰「飛」的印象,趣味雋永。兩百多年後,清學者俞樾夫婦游亭,為此聯作答:「泉自有時冷起;峰從無處飛來。」「泉自冷時冷起;峰從飛處飛來。」改設問為陳述,缺乏興味。十 反 問反問是無疑而問,為了加強語氣,用疑問句的形式表達確定的意思。它既有啟發性,又有說服力。口語「難道……嗎?」「怎麼不……呢?」就是反問。反問不需要回答,答案就在反問句中。如朱曼華挽魯迅聯:差幸吶喊有聲,忍聽南腔北調?△△△△△△從茲彷徨無適,哪堪月黑風高。△△△△△△「吶喊」、「彷徨」、「南腔北調」,魯訊小說、雜文集名。「忍聽」,怎忍聽。此聯巧借魯迅著作名入聯,表達對魯迅在文化思想戰線上業績的尊崇,同時抒發了對魯迅逝世的悲痛。反問,使語言深沉,更有力量。又如馮玉祥諷刺國民黨會議聯:一桌子點心,半桌子水果,哪知民間疾苦;△△△△△△兩點鐘開會,四點鐘到齊,豈是革命精神?△△△△△△此聯用反問,表達了對國民黨官僚老爺作風的憎恨。如果不用反問,改「哪知」為「不知」,改「豈是」為「未是」,語氣就輕,語意也會受到影響。反問與設問不同。反問的意思是確定的,用肯定表示否定,用否定表示肯定;設問本身一般不表示肯定或否定什麼。反問不需要回答;設問一般需要回答。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