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次單身潮來勢洶洶 女性為享受自由主動「奔單」

據中國之聲《全球華語廣播網》報道,日前,廣東省婦聯舉辦了「華人社會和諧家庭論壇暨第九屆全國家庭問題學術研討會」,會上就目前都市單身青年的生存狀態進行了考察,並提出:我國將很快迎來「第四次單身潮」。那麼什麼是「單身潮」呢?單身潮並不是一個新名詞,早在上世紀50年代受第一部婚姻法的影響,我國出現了第一次單身潮,之後因為知青返城,改革開放等因素又相繼出現了第二次、第三次,到現在隨著經濟的飛速發展和女性自主意識的提升,第四次單身浪潮又波濤洶湧的來了。據說這次單身潮有些特別,不是被單身,而是主動單身,主角則是女性。有個數據說,早在1996年有公司就曾調查顯示,嚮往獨身的城市未婚青年中多為女性,2005年北京30到50歲的單身者中女超過6成,上海女性中認同獨身的更是超過8成,而在2007年上海的抽樣調查顯示,單身女性增幅比男性略高,在某些地區數量上超過了男性,且離城區越近單身的可能性就越大。那麼這些單身女性為什麼還不嫁人呢?記者問過她們之後,得到了一個共同的宣言:婚姻不能靠湊活,單身可以更精彩。來自上海一家外企的馬小姐今年27歲,至今單身。當記者問到她單身的原因時,她說:想先享受一下自由的生活。馬小姐:因為我覺得首先女孩子一個人過也挺好的,沒必要非要找個男朋友來填補心中空白,而且現在因為經濟基本上女孩子都比較獨立,比如出去玩什麼的也有好朋友或者閨密相伴,沒有必要非要找個男朋友陪著自己或者怎麼樣,反而一個人的時候會比較舒服一點,也不要受別人的束縛。因為你有男朋友必定會要配合對方,很多東西需要去和對方進行磨合,也會犧牲自己很多的自由空間,所以現在沒必要急著去找,還是先享受自由會比較好。在人們傳統的觀念里,女人到了二十七、八歲就算是大齡了,這個年紀早該結婚生子了。那麼現代都市的女性如何看待這個問題呢?鄭小姐是北京一家出版社的編輯,今年28歲,她覺得自己還年輕,該以事業發展為主。鄭小姐:這個傳統歸傳統,現在很多事情都不一樣了,而且覺得27、28歲女生還獨立,尤其在大城市,可能女生更多的考慮一下自己的事業規劃、發展,個人的想法還是很多的,27、28歲不結婚應該是挺正常的,還是不能因為年齡到這邊了,就必須要迫於傳統的壓力去談朋友或結婚,我覺得沒有必要受年齡的限制。隨著「單女」的明顯增多,還帶動了「單身經濟」。據調查,30.35%的「單女」在「攢錢買房」,比例超過了「買衣服和美容」。從「嫁給有房男」到「自己買房」,為什麼會發生這種觀念的轉變呢?鄭小姐說,女人也要有經濟獨立的資本。鄭小姐:這個我覺得女生一定要有自己經濟獨立的資本,一個人在一個城市裡生活,尤其想要在這個城市紮下根來,有一個房子很必要的,不論你結不結婚,這都是一個自己獨立生活的經濟資本,就算將來如果找到合適的對象結婚,把父母接過來也好,是自己的經濟獨立的保障。關於還房貸的問題,這倒是沒有考慮過,自己既然有這個能力的話能買就買了,將來可以做投資。那麼除了攢錢買房,「單女」們的消費還集中在哪些方面呢?她們又是怎麼度過單身生活的呢?馬小姐業餘時間為自己充電學習,和朋友購物娛樂,單身生活同樣精彩。馬小姐:因為家庭壓力不是很大,所以基本上投資方面也都是在一些學習上,有可能拿出將近一半的錢來給自己充充電,參加各種各樣的學習班,可能拿出剩餘部分的一半的錢來來裝飾自己買一些衣服、護膚品,讓自己看得更加漂亮一些,讓自己更有信心一點,可能還有剩下來的一部分錢少量的會儲存起來,另外一部分的話就是日常的開銷。為什麼會出現第四次單身潮呢?而且出現了主動奔單,女性單身比男性多的現象呢?我們來連線中國社科院研究員吳國平教授為我們解答。之前,中國曾出現過三次單身的浪潮,每一次都伴隨著一次社會的變遷,現在出現的第四次單身潮是不是也與社會的變化有直接關係呢?而且我一直納悶,為什麼會出現女性單身比男性多呢?吳國平:我覺得這確實跟社會的變化有關係,因為現在我們正處在一個社會轉型期,也就是從傳統社會向現代社會,從一個封閉社會向一個開放社會轉型。在這樣一個轉型過程中首先出現了社會分層,在這個社會分層中有相當一部分人,或者是有一部分人可能在社會上處於工作各方面相對來講比較好的狀況,也有一部分人可能在這個社會分層當中處於另外一角色。這樣一種分層必然又會帶來另外一種特點,就是社會觀念的變化,反過來說,中國的社會在這樣一種轉型過程中,我們的傳統文化還是佔主導的,也就是說傳統的觀念還是佔主導的。傳統觀念就同現實發生了衝撞,人們習慣站在男士角度來講,一般的是習慣找一個相對於自己來講是一個弱勢的女士作為自己的伴侶,作為女士們來講,一般的情況下都希望找一個強於自己的男士,作為自己的終身伴侶。這樣一種傳統的觀念應該說在今天的中國社會當中仍然佔主導。主持人:女比男多是怎麼回事?吳國平:女的比男的多讓我想起在中國前三次社會變遷中出現的情況,好像基本上都是這樣一種狀況,相對來講白領或者更高層次的女士好像顯得多一點,因為一般的找伴侶都是要往上找,相對來講出於這個層次的男性一般是眼睛往下,所以相對來講到了這個層次段,女性的難度顯然要大於男士一些。主持人:不知道今天我們這個報道之後,男士朋友聽了是高興還是難過?吳國平:在中國的傳統觀念上男性可以找的餘地相對來講要更大一點,年齡上的差距可以始終往下找,職業上的差距也同樣,但是在中國的傳統觀念上來講,女性受到的制約要更多一點,這是我們的傳統觀念。主持人:感謝吳國平教授。第四次單身潮來勢洶洶2011年07月20日 03:31來源:現代快報「第四次單身浪潮已經來了。」在廣東省婦聯日前舉辦的「華人社會和諧家庭論壇暨第九屆全國家庭問題學術研討會」上,上海社會科學院文學所助理研究員陳亞亞在提交的大會論文《都市單身女性的生存狀態考察》中提出,主動選擇單身的「單女」明顯增多,而且還帶動了「單身經濟」。據調查,30.35%的單女在「攢錢買房」,比例超過了「買衣服和美容」。何謂第四次單身潮中國內地曾經出現過幾次單身潮,第一次是在20世紀50年代,受首部《婚姻法》影響所致;20世紀70年代末,知青為了返城紛紛離婚,引發了第二次單身潮的出現;20世紀90年代以來,改革開放引發傳統家庭觀念的轉變,第三次單身浪潮來臨;到了20世紀末,隨著經濟的飛速發展和女性自主意識的提升,第四次單身浪潮逐漸顯現,如今,這種浪潮更明顯了。「主動」奔單女比男多「如果說以往的單身潮多是迫於客觀形勢,只是短暫行為,那麼這次單身潮的特徵就是主動者明顯增多了。」上海社會科學院文學所助理研究員陳亞亞說,有不少調查都顯示,都市的單身女性(下簡稱單女)更願意選擇單身。例如早在1996年,零點公司的調查就顯示,嚮往獨身的城市未婚青年中多為女性;2005年,北京30~50歲的單身者中女性超過6成,上海女性中認同獨身的更高達82%;2007年,上海的抽樣調查顯示,單身女性增幅比男性略高,在某些地區數量上超過了男性,且離城區越近,單身的可能性就越大。單女:要過自主的生活「隨著自主能力的提升,單女們也開始反思傳統婚姻中的女性角色。」陳亞亞指出,對傳統性別角色作重新審視後的女子更能勇敢地表達自己的真實想法。比如,「結婚後的日子我基本可以想像,白天上班掙錢養家,晚上做家務帶孩子,難得有個休息天說不定也要去孝敬公婆,萬一運氣不好還要遇到老公出軌離婚」;比如,「我問過已婚的閨蜜,婚前快樂還是婚後快樂?她們的反應都是沉默……然後我就想,人生苦短,要好好地、明明白白地活」;「自由很好,沒有身為妻子、母親的家庭壓力」。陳亞亞說,很多研究者認為,單女的出現,反映了女性獨立於家庭之外的獨立主體性的產生,通過自身的努力,她們過著一種自主的生活,進入婚姻是一件可以等待和選擇的事情,而不是一件被迫去完成的事情。她認為,那些對傳統女性角色進行摒棄或者對傳統婚姻模式重新審視的單女,更容易認可自己的單身狀態。「事業為重」成單女共識「單女必須依靠自己來應對各種生活壓力,利用自身不多的優勢來拓展其生存空間,進而通過展現自身對社會的貢獻來贏得公眾的認可。」陳亞亞認為,單女的生存空間是相對狹窄的。「由於沒有家庭拖累,單女可以更多地將精力用於事業。」陳亞亞分析,「事業為重」正成為單女們的共識。然而,儘管事業能給人帶來成就感,但面對激烈的職場競爭,單女的生存壓力是巨大的。她指出,《男人裝》雜誌曾進行調查,發現上海的單女大多工作繁忙,57.37%的人每天工作超過8小時。三成單女在「攢錢買房」「隨著單身者的增多,還出現了單身經濟這個新名詞。」陳亞亞分析,不少單女是獨自居住的,一般都有工作,其中多數人的經濟狀況尚可,消費能力較強,對市場做出了不小的貢獻,即使偶有不理性,也不過是購物,不會選擇酗酒、賭博之類的危險行為。調查還顯示,30.35%的單女在「攢錢買房」,比例超過了「買衣服和美容」。她說,從單女們的網上討論來看,單女多有買房計劃,因為它「真的能給女人帶來安全感,那種安全感不同於對男朋友或老公的依賴」,只是往往因房價高、小房型少而難以實現。她認為,其實不僅房子,很多日常用品、消費場所也都不是為單身者量身定做的。不過隨著單女人數的增長,商家應該會更加關注這一群體的需求,單女的喜好在未來有可能引領市場。生育問題成一大困擾陳亞亞說,在中國內地,由於傳統婚戀模式的主流地位導致婚前性行為仍受到貶損,人們往往默認單女沒有性生活,「表現之一是很多單位體檢不給單女進行婦科檢查」。同時,如何生孩子,也是單女們的困擾之一。一般而言,女性只能在家庭中獲取權利,其中就包括生育權。「在中國內地,單身生育不但不能享受生育保險,而且報戶口時還得交一筆不菲的社會撫養費。這對於只能獨自撫養孩子的單女而言,無異於雪上加霜。」陳亞亞說。她說,據稱在台灣省,單女生育可享受已婚女性的同等待遇,所幸祖國大陸的政策也有鬆動趨勢。近4%的女性因「性取向」而單身「隨著媒體的介入和社會日益開放,女性之間的同性戀傾向正逐漸得到大眾認可。」陳亞亞分析,根據《男人裝》的調查,有近4%的女性因「性取向」而單身,上海單女的這一傾向更是高達4.75%,居全國之冠。「儘管越來越多的女性不再違心地選擇異性戀婚姻,能順利找到同性伴侶的人卻不多。」據《廣州日報》鏈接:該怎樣看待女性「單身潮」2011-07-20 09:50:55 華龍網王旭東(安徽職員)「第四次單身浪潮已經來了。」在廣東省婦聯日前舉辦的「華人社會和諧家庭論壇暨第九屆全國家庭問題學術研討會」上,上海社會科學院文學所助理研究員陳亞亞在提交的論文《都市單身女性的生存狀態考察》中提出,主動選擇單身的「單女」明顯增多,而且還帶動了「單身經濟」。(7月19日《廣州日報》)看到這條新聞,頗為震驚。幾年前發布的國家人口發展戰略研究報告指出,出生人口性別比持續升高,到2020年,20歲至45歲男性將比女性多3000萬人左右。男多女少讓我國青年婚姻問題凸現。如果再加上女性單身潮的蔓延,豈不是將加劇婚姻問題嗎?突然想起一篇文章《趕緊給兒子預訂個新娘》,可在這個婚姻越來越自由,個性越來越張揚的時代,「預定新娘」只是一個傳說。現在與未來,女性單身「潮」,男性眼淚「流」。這是個人的問題,更是社會的問題;這是今天的問題,更是明天的問題。女性事業為重,從正面看,是敬業的表現,是自強的表現,巾幗不讓鬚眉;從側面看,恐怕也是艱難的選擇。有關調查表明,近三成女性表示有時自己「忙得根本不像個女人」,甚至是「工作的奴隸」,工作壓力過大。如果越來越多的女人「不像女人」的話,後果很嚴重,讓男人生活在沒有女人味的世界會是一種什麼樣的感覺?還有孩子呢?他們還能從母親那兒得到最寶貴的母愛嗎?單身潮是不是「不像女人」的新詮釋?讓女人「像女人」一樣生活,是社會的責任、男人的責任,也是社會和諧的需要。女性的「美麗權利」不能只是一個美麗的傳說。今年國際婦女節前夕,聯合國婦女署執行主任米歇爾·巴切萊特發出《是時候兌現平等承諾了》的呼籲:如果為其提供機會,女性即使是在最艱難的環境下也能為家庭和社會做出很大貢獻。女性的優勢、勤勞和智慧仍是人類最大的未開發資源。我們實在不能再等上100年才開發出這一潛力。相關報道:   我國將迎第四次單身潮 近4%的女性因「性取向」單身
推薦閱讀:

單身男子什麼時候玩夠呢?
這個適合單身的星座,真讓人揪心!
單身男八字分析--楊林
深扒有調女王雪姨的獨居生活, 9大法寶讓她不想結婚!

TAG:女性 | 單身 | 自由 | 享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