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創]遁法尋源(修訂)
06-01
遁法尋源(修訂)------金口六壬遁法結構理法研究說明:因之前文章中對於再遁的解釋有誤,再重新修訂,希望不會給各位易友帶來困擾。序遁法,一個在各種數術里都有,唯在壬學裡顯的神秘,在金口訣里更顯的誘人。學遁法的人多,能用遁法的人少,下功夫去研究遁法意義的人就更少了。遁法究竟作用有多大,數理依據何來?運用思路又如何?後學雖然未得真傳,亦願憑一己陋識,試推遁法之意義即運用之道。還望前輩不吝指證!遁遁這個字很妙,易經六十四卦里有遁卦,上乾下艮曰遁。在遁卦的彖辭中寫道「遁亨,遁而亨也。剛當位而應,與時行也。小利貞,浸而長也,遁之時義大矣哉。」從彖里可以發現,遁是『剛當位而應,與時行也』、『遁之時義大矣哉』,這樣的語句。而這個內容則是我想要在後面想說的遁的本質,那就是時間的進退的。遁之義,知進退時宜,其唯聖人乎。在曆法上遁即為天乾的變化情況。我們這裡說的遁,與奇門遁甲的遁還是稍微有些區別的,奇門的遁以九宮為模式,而我們在下面要談論的遁則是以12宮為模式。遁甲的『遁』,眾多說法里比較贊同霍斐然先生的觀點,十干從一宮飛布,九宮裡只能布九干,最後一干癸必覆蓋第一宮甲,第一宮之甲即遁藏在癸下而不見,故爾癸又被稱為天藏,甲自然隱遁,這樣的排盤方式輪排,十干總會有一干遁藏,而被稱為遁甲。這個說法使遁甲之名的解釋變的更為合理。這是奇門的遁!奇門裡有穿壬的內容,有遁暗乾的說法,這個遁干,就是十二宮遁幹了,這個與六壬相通,一併合於十二宮遁的解釋中。而十二宮之遁法,又合併到曆法里一併來看。從目前來看,遁法的基本運用有兩種,一種是五虎遁,一種是五鼠遁。五虎遁又被稱為年上起月干法,五鼠遁又被稱為日上起時干法。五虎遁:甲己之年丙作首, 乙庚之年戊為頭.丙辛之歲尋庚上, 丁壬壬寅順水流.若問戊癸何處起, 甲寅之上好追求.五鼠遁:甲己還加甲, 乙庚丙作初.丙辛從戊起, 丁壬庚子居.戊癸何方發, 壬子是真途這兩種遁法普遍的被用在各種數術當中。遁,時之進退要了解遁法,必然從此二遁訣中開始。而此二訣的由來,那就說要到干支歷了。干支歷大家都知道開始於上元混沌甲子年甲子月甲子日甲子時,有很多朋友一定會覺的用現在的方法反推不出甲子月,因為甲子年只可能得到丙子月,而永遠不可能得到甲子月,其實這個原因有幾個方面,一方面是我們對曆法的產生不是很了解,他有一個曆元點的規定,其二曆法的在定製正月,夏曆與周曆有所不同,目前是我們現在所用的曆法是夏曆,以寅月為首,而周曆則是以每年的冬至為正月!其實這個問題出在定正月,這個跟月象又有直接聯繫,夏曆用寅,周曆有子,用寅則造成了無甲子月的情況。「上元混沌甲子之歲、日月合璧、五星聯珠、七曜齊元。」 這是一種天象的說法。制訂曆法需要一個起算點,這個起算點就叫做曆元。實際上是一個編曆法時所選擇的假想起點,就像公元歷的公元元年一樣,上元混沌甲子年就是定一個起點的意思。因為古人計算能力有限,上元時的月相、天干、節氣、五星位置都在零點上,這樣向後推算起來就很方便。選擇甲子年的甲子月甲子日甲子時,我們知道子為陽氣天地開的時候,子為一陽初動,取子年,子月,子日,子時,代表天地間陽氣的初始點。萬事萬物得一陽而生,為始之端之意,代表著宇宙有得一陽氣的那一刻,時間就開始了,而這一刻也可能是宇宙大爆炸的那一刻,只是人為定的一個初始點。所以我們現在只需要知道干支歷是從甲子年甲子月甲子日甲子時開始記算的就可以了。有了這個曆元為起點,我們就可以來談遁法了。我們知道干支歷是以十干順布十二地支,經六十而復於初位。我們來想像一下這樣的一種情況,那就是,從曆元時開始起,我們知道十二時辰為一日,三十日為一月,十二月為一年。因此,最開始必然是時間開始變化,即甲子時、乙丑時。。。行到丙子時為第二天,行約三十日,甲子月交乙丑,乙丑變丙寅。。。行十二月甲子年變乙丑年。這樣周而復始一直到現在。甲子年。。。。甲子月乙丑月丙寅月。。。。。甲子日。。。。。。甲子時乙丑時。。。。。。曆法從曆元開始,以寅為正月的話,那用上面的描述的方法,我們會知道正月就會得丙干。而因為時則是從子開始,所以時間是從甲子時開始。因此五虎遁即是總結了六十干支組合里,以寅為開始,寅所臨天乾的情況而編成的。五子遁則是總結六十甲子,以子為開始時天干情況而成的。(註:如果我們是以子為正月的話,其實就不須要五虎遁,只須要五鼠遁一個遁就可以了。因此五虎遁也可以直接用五子遁代替,只要稍微轉個角度我想大家就明白了,因為都是從甲子開始的,比如,今年是庚寅,五子遁為,乙庚丙作初,這裡指的是子位,得丙,如果我們以五子遁起到寅,就是戊寅,這個戊其實就是五虎遁的訣了,『乙庚之歲戊為頭』。所以遁時訣也可以用到遁月上,只是要進兩位即可。)由此可以知道遁法其實就一個,五子遁而已。關於遁法的說法,目前還有一種,五行逢龍化氣說。甲己合化土,生土者為火,配寅者為陽,故為丙火,所以正月起丙寅,二月丁卯,三月當然是戊辰了。同樣,乙庚合化金,生金者為土,正月為戊寅,則三月為庚辰。依此,丙辛合化水,生水者為金,正月為庚寅,則三月為壬辰。丁壬合化木,生木者為水,正月為壬寅,三月為甲辰。戊癸合化火,生火者為木,正月為甲寅,則三月為丙辰。對於上面這種說法我個人覺的並沒有那麼複雜,干支相配之後,自然輪轉就會形成這些組合。五子遁和五虎遁的來歷,其實就是為了方便推導時間輪乾的情況而總結的口訣而矣。因此遁乾的變化,就是時間的變化,真實的時間只進不退,但推數術中天干之進退變化,可與時行也,進則知來,退則藏往。遁之義如是而矣。時占!日佔!假如甲子日子將,那麼十二時辰干支如下:時干: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甲乙時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而起出十二課金口與地分分別是:人元: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甲乙貴神:亥丑巳午卯辰寅戌申未子酉將神: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地分: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把神爻與將爻去掉。人元: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甲乙神爻:將爻:地分: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最後得到一組:人元: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甲乙地分: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從這裡我們似乎看出點了端倪。金口訣的課體,似乎就是時辰+貴神、月將。而人元地分的組合就是當天的某個時辰。金口課體是一個整體,做以上的變換,並不是想要標新立異,只是想換個角度證明一個問題,那就是金口訣其實是時占。時辰,配合著將神和貴神,再細說的話,那就是一個時間就是一個太極,一個天地,其中包含了貴神和將神。由以上推論不難反證出大六壬,大六壬並不是時占,而是日佔,因為把大六壬用上面的方法取出來,得到的干與地分是日的干支,因為它用的是旬遁。因此金口才是真正的時占,大六壬只是用了月將加時,得到的卻是以旬為太極的課體結構。大六壬里有抽活時一法,我想用在金口上可能更貼切一點。備一簽筒,內裝十二時辰,臨用時抽一支,是什麼時間配以貴神,將神運用即可。時間為體神將為用經過上面的推導,不難從另一個角度理解課體,那就是以時間為基本坐標,以該時間中的貴神、將神來判斷事情吉凶悔吝的方法。在從上推論出的結構里,我們可以進一步理解為時間是體,神將為用。這裡就可以解釋四個現象:其一是解釋了為什麼用爻只在神將;其二則解釋了,為什麼網路里有些前輩的例子,根本沒有看時間四柱,只用課體就可以做出神斷。因為時間已經包含在課體當中了。課體本身就是一個時間因素與兩個輔助因素構成的;其三這也說明了課中的旺衰為什麼這麼有用,可能很多朋友都發現,其它數術里都不像金口判斷旺衰那樣,以自身的旺衰為主。其它數術多是以月、日為主一樣。因為金口課體本身就是時間因素,他自身的旺衰本來就正確的反應了事情的狀態。其四,金口通行本里有六十甲子鈐一篇,從其它方向皆難明了作者的意圖,反而從取一柱時間,配以活貴斷課,則可解釋為什麼六十甲子鈐里的貴人分布那麼奇怪,前後難以找到規律。從這裡來思考,我假設作者以時間為標準,以抽活貴的人的方法,來運用,也就是說,在當前的時間裡,把十二貴做成簽,每要佔時,抽一簽,配以當時的時間,這樣的話,六十甲子鈐的那種組合才有可能出現。當然,這一點也只是個人的假設,就不再細論了。再遁遁出來的是什麼既然是時間因子,那麼就存在遁乾的意義,因為時間會流逝,時間是動態變化的,天乾的再遁就代表了時間的變遷。古本里有人元再遁,人元就是時干,只是不是當時的時干,而是當天中地分代表的那個時辰的干。金口訣人元再遁以人元再行五子遁,行到地分所得之干,是什麼?-----------其實是人元與當天日干相比較,此干在當天日干前,還是在當天日干後,與此干相合的干與日干相差幾天,而相差的天數就是再遁後的此地支的時干。即為將來或過去。舉例:丙日,人元地分組成癸巳,再遁後得到的是丁巳,那麼這個丁巳是什麼呢,其實是兩天後戊日巳時的干,另外又是三天前癸日巳時的干,判斷時以此為遠近取用。再比如,丙日,人元地分組成甲午,此再遁後得到的是兩天前甲戌日午時的時干,或是兩天後己日午時的時干。日干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人元干支組合甲子乙丑丙子丙寅丁丑戊子丁卯戊寅己丑庚子戊辰己卯庚寅辛丑壬子己巳庚辰辛卯壬寅癸丑甲子庚午辛巳壬辰癸卯甲寅乙丑丙子辛未壬午癸巳甲辰乙卯丙寅丁丑戊子壬申癸未甲午乙巳丙辰丁卯戊寅己丑庚子癸酉甲申乙未丙午丁巳戊辰己卯庚寅辛丑壬子甲戌乙酉丙申丁未戊午己巳庚辰辛卯壬寅癸丑乙亥丙戌丁酉戊申己未庚午辛巳壬辰癸卯甲寅丁亥戊戌己酉庚申辛未壬午癸巳甲辰乙卯己亥庚戌辛酉壬申癸未甲午乙巳丙辰辛亥壬戌癸酉甲申乙未丙午丁巳癸亥甲戌乙酉丙申丁未戊午乙亥丙戌丁酉戊申己未丁亥戊戌己酉庚申己亥庚戌辛酉辛亥壬戌癸亥金口訣再遁研究表金口訣人元再遁以人元再行五子遁,行到人元相同的干,是什麼?-----------其實是前後某年月日以此干為標識的時辰。即為過去或將來。此兩種人元再遁的方法是金口古本里已經有的。它體現了過去、現在、將來的變化情況。這個現象說明什麼問題?說明遁乾的意義在於將時間點前移或後退,從而達到進以知來,退以藏往的目的。而金口裡的人元再遁一般用來解釋風水環境、天氣變化、樣貌斑饜、尋人方位等等。這又是為什麼呢?做為基本模型遁干代表著時間遷移量,這是他的本質。另一方面,同一個位置在不同的時間點上,必然發生不同的事。就像那句哲理名言「人不能兩次踏進同一條河」。遁干雖然遁遷的是時間,但人事離不開時間與空間的統一。而且我們從上面的風水、樣貌斑饜,尋人方位,的運用來看,他都是用在同一事物的不同時間狀態的情況下的。所以遁出的干是時間無疑,而且是同一空間的不同時間點。舉個例子,我在子時點了一支蠟燭,第二天子時的時候,蠟燭已經沒有了,剩下的只是一堆蠟跡。以遁干測風水來說,如人元是癸水,再遁得乙木,癸水在斷風水的時候一般根據旺衰是否受克,判斷是河或是溝渠,或直或彎。現遁出乙木,如果此乙木不被克,那它可能就代表著指河上原來沒橋,但現在有橋了。時間的變化使河也出現了一些變化。遁乾的意義就是在於,同一時間點上時間前後不同而發生了什麼變化。再如占天氣,人元是丙,無克,又生旺,當斷天晴,如果是占什麼時候下雨,再遁為壬,說明會有雨,然後再根據課體變化如驛馬、劫煞判斷此雨會在什麼時候下,速度快慢等。再如占尋人,人元是丁,如果要找人,則再遁得辛,此人往西邊去了。或是遁得丁所臨地支為亥,此往東北去等等。再如占陽宅,人元是庚,屋前有路,再遁為戊,屋的路被改成了院子,或變為土堆等等!遁類辨疑第一:遁和再遁的區別金口裡有遁和再遁,第一次遁其實就是起課得到的人元,為第一次遁。此次的遁的意義就在於時間標量,標誌著當天中的某個時間點,發生的作用。再遁,得到的是以此時間點為標準的以前或以後的時間准量。說的再直白一點,其實就是再遁得到的是過去和將來的時間。第二:五子遁、五虎遁與干合、支合不能混為一談壬課遁法叫法有不少,但最基本的運用都是以五子遁、五虎遁為本。有前輩將干合與支合也化到遁里。我個人覺的其實並不妥當。不是說不對,只是它是另外一套理論,觀金口古本,並沒有關於干合支合作為遁法的說法,干合支合只在斷應期的部分出現,而這個現象與伍劍虹先生的『大六壬通道』理論不謀而合,我想應該是可以歸為通道一類是有一定意義的。但是稱遁的話,則容易把遁這個內容攪的很混亂,干合、支合與五子遁或五虎遁根本沒有一點關係,或者說一個是縱向運用,一個是橫向運用,不是一個類別。遁有時序性,而干合、支合併沒有時序性,這是它們最大的不同。第三:用乾的問題正常情況下遁法是用的日干,因日干用五子遁遁出來的是時,如果用五虎遁,遁出的是旬干。大六壬用旬,金口訣用時。不過在同治版的《大六壬銀河棹》里提到了三種遁法的使用,分別是天遁、地遁、人遁。天遁指的是將干,用五子元遁,地遁只的是人元,以旬遁求人元,人遁是指的貴神,用時干再遁。天遁測天、地遁測地、人遁測人事。這裡邊對於遁法的精細的要求都非常細緻。跟普通的壬學有很大的不同。不過他的理法脈路還是比較清楚的,值的細究,特別是以時干再遁,也就是人遁的內容,似乎可以再深入研究,但現在還沒有特別明晰的思路。第四:何時用遁從一般的說法來看,遁的使用是有限制的,如占環境、尋人等。但是我覺的,遁的使用並不是說只有在風水的時候、尋人的時候時候才能用,其實應該說每課都可遁,只是在分析的時候,應該要分清楚遁前和遁後事情的變化狀態。第五:神干、將乾的遁其實在推導的過程里明白遁的主題是時序性,那神干、將干是不是需要用遁,就有待驗證了,將與神並不是時間,我們都知道他是月將、貴神,而代表他們的地支只是他們的本原,他們各自則有代表不同的天文意義的名稱。雖然有三干再遁的說法,但我覺的一方面將干、神干再遁的意義以我目前的能力還解釋不出來,所以暫時也沒能正確使用,也希望以後有前輩可以把將干與神干再遁的意義言明。如果是以天、地、人三遁的理法來解釋,個人來講還是可以接受的,但是理法上因為他沒有說明為什麼地遁要用旬、天遁要用五子遁、人遁要用時干遁,所以這種配乾的方法則要慎用。遁法中再遁的運用遁干目前有兩種操作方法:一種是以支遁干,一種是以干遁支。1、以支遁干以支遁干就是我們正常的以行人元遁法,以人元起五子遁,遁到地分得到的干,就是再遁的干。此人元再遁,得到的就是以人元或人元合為日乾的某一天以地分為地支的時辰。作用主要還是在於求得時間的變化量。2、以干遁支以干遁支也是正常行人元遁法,以人元起五遁,遁到人元干,求此干所臨地支。此人元再遁法,得到的則是以人元或人元合為日乾的某一天以此干所配地支的時辰。這種方遁法是用來求過去的時間變化量,但是因為過去的已經註定,我們知道干主動,支為靜,干為變化,支為不變,這裡救得的就是已成的事。思路小結思路整理:遁的來源-----》思考遁的方法-------》推導遁法的作用------》辨別遁的真偽----》再遁的運用。遁的實質『與時行也』,與時偕行,遁的干,是時間標量。再遁而得的干或支為事物前後時間不同的情況。如占風水,目前院中有一樹,而後樹又被砍,此即與時間偕行而發生的變化。一支蠟燭,剛點燃時為固體,可是過一段時間後就變了形狀,這都是事物在同一空間中的時間變化而導致的變化。由此可以感覺到遁法其實不是萬能的,他的使用的確是有一定需求的,不然,隨便遁出來一個干,誰知道它是什麼意思,而這個需求,其實就是當要判斷事情隨著時間的推移而發生什麼變化的時候才會用到遁法。最後的話老子曰:聖人不積。既以為人。己愈有。既以與人。己愈多。天之道利而不害,聖人之道,為而不爭。希望以此結交更多的同道中人。後學末進,學習金口三年整理的一點心得而矣,不足為憑,敬請前輩多多指點。Kai_y 金口及大六壬研究2010-7-25 於北京
推薦閱讀:
推薦閱讀:
※原創投稿 | 花如潮,清冷處,欲醉千杯少
※【料S原創】老鳥之路5 怎樣應對交貨期延遲
※地支藏干新說(原創)
※英國「脫歐」的幾點看法(原創)
※戰鬥在白駝山中(四)
TAG:原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