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教師的個案研究

教師的個案研究

 

教育研究按照研究對象的數量可以分為個案研究和成組研究。研究者對一個或少數幾個對象進行的研究即是個案研究。將一組或多個被試當作一個組群進行研究就是成組研究。

在教育研究中,有時候需要對個別對象進行了全面深入的考察,而不需要大面積的成組研究。教師在從事教育科研時,不一定會有恰當的機會進行成組研究。個案研究是常用字的一種比較適合教師的研究方法。

個案研究就是對單一的研究對象進行了深入而具體的研究的方法。同時,個案研究不能僅僅停留在在個案的研究和認識的水平面上,還需要進一步,發掘教育教學與學生髮展之間的因果關係,提出一些積極的對策,以便因材施教,並推廣先進經驗,以更多更好學生的更好發展為目標。

個案研究在學校教育教學、心理諮詢、行為矯正等方面具有重要意義。個案研究是以研究對象的單一性來界定的,是針對性某一研究對象在某種情境下發生的特殊事件,廣泛系統地收集有關資料,從而全面地分析研究、解釋、推理的過程。它的單一研究對象可以是個人,也可以攻玉是個別團體或機構。因此,狹義的個案研究是對特定的人、事、物所做的描述、分析及報告,如學習成績突出的學生、行為反常或學習困難的學生。

一、個案研究的含義

1、個別與典型的研究對象

研究者需要謹慎地選擇個案研究的研究對象,需要正確處理個別與一般而論的關係,避免以偏概全的錯誤。作為個案研究對象的個別,應該具有與眾不同的典型特徵,否則就沒有多少研究價值。例如,一名學生英語口語水平非常好,通過調查發現該學生在小時候有隨父母在美國生活的經歷,這名學生則不適合成為個案研究的對象,因為他雖然是個別,但不具有典型性,並不是所有的孩子都有他這樣的經歷。而如果一名學生的英語口語好是因為種種原因他定期參加各類英語口語角,利用一切可以同他人進行英語對話原機會,觀看英語原聲電影等,這名學生就可以成為個案研究的對象,通過對他的研究可以為其他學生英語口語水平的提高提供有益的借鑒。

要成為個案研究對象的個別一般應該具有以下三個顯著特徵:第一,在某方面是否有顯著的行為表現;第二,與這方面有關的某些測量評價指標是否與眾不同;第三,教師、家長等到主要關係人是否都有

類似的印象和評價。例如,對某個學生學習能力低下的個案研究,可以攻玉看一下他接受知識的速度是否較其他學生慢,記憶力及理解能力是否不佳;在各類學科測驗中的得分是否經常很低,在智力測驗上的得分是否低於正常水平的80分;教師及家長等到對該項學生在這方面的表現,諸如反應遲鈍、無法理解他人說話的含義等,是否有較深的印象,能否舉出一些事例等。

2、  深入、全面的研究內容

個案研究對象的單一性決定性了個案研究工作內容提要的深入性和全面落實性。由於個案研究的對象數量不多,相對單一,這就保證需要了研究者較為充裕的時間,有條件下對研究對象進行了多層次、多方位、多角度、深入全面的分析與研究工作。個案研究工作可以攻玉對研究對象做靜態的分析研究診斷,也可以做動態的調查或跟蹤。個案研究工作通常需要對個案進行了連續的跟蹤調查研究研究工作,因此研究周期一般比較長。個案研究主要研究個案現狀的基礎上,研究個案的過去,以發現促成個案現狀生成了主要功能因素,還要

預測追蹤研究個案的未來發展。

例如,對一個學習出現在困難的學生要從多方面加以考查研究:該學生的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是如何影響他的學習的。他從什麼時候開始表現出學習困難的跡象,原有的知識基礎怎樣,他以前採用的學習方法是否恰當,教師及家長是否已經注意到他的困難教師的教學和家長的輔導對他在學習上的困難是否有幫助,還要將他同他的同學進行了適當 的對照和比較。

3、多樣的綜合運用的研究方法

在下文中將會介紹個案研究的研究方法,如追蹤法、追因法、臨床法、產品分析法等。但個案研究內容廣泛,研究對象各不相同,研究任務多種多樣,所以個案研究又不能完全依靠自己的研究方法,個案研究的具體方法豐富多樣。個案研究必須結合教育調查、教育觀察、教育測量、教育實驗等多種研究方法綜合運用各種研究手段作為有效補充,這樣才能搜集到更多更好更詳盡的個案資料,才能從多角度準確地把握研究對象的發展變化。

例如,要以一個智力超常的兒童為研究工作對象進行個案研究,首先需要使用教育測量的方法對其進行了智力測驗,檢驗其智商是否超常。其次,要採用觀察法對該項兒童作系統觀察,驗證其各種智力操作是否比正常兒童傑出。此外,要藉助調查法了解其成長環境。在必要時,為了進一步印證,還要做一些對照實驗,這時會用到教育實驗法。

二、個案研究的基本步驟

1、個案研究的一般程序

個案研究的實施一般分為以下五個步驟:

①確定個案研究的課題

研究者首先要明確個案研究要追蹤的對象是什麼,需要研究的問題是什麼,研究的目的地是什麼。教師在日常教育教學工作中比較易於發現某一方面具有典型特徵的學生或事例,可以以此作為追蹤研究的對象,並明確要對學生或事件的哪些方面進行了追蹤,要了解哪些情況。

研究者應根據個案研究的目的和內容,選擇典型的人或事主研究對象。如果選擇學生作為研究對象,在教育教學研究中,個案研究的對象通常就是生理心理上有障礙的學生,學習成績差的學生,行為、情緒異常的學生或者說優秀學生等。例如,要了解智力直覺獐的特點,探索這些獐的成長規律,研究對象就應該是高智商的、學習成績優異的學生。

②收集整理個案研究對象的資料

對個案的追蹤研究一定要緊密圍繞著確立的課題進行,要廣泛收集研究得以進行下去所需要的、與研究對象相關的詳盡資料,全面地收集個案資料是個案研究工作有效性的重要保證。資料的收集應力求達到一定的深度和廣度,不能遺漏重要的信息,同時要確保資料的真實性。對收集到的資料必須進行細緻而有效的整理加工,將零碎的資料信息系統化、清晰化,以利於進一步的研究。實際工資的問題善與理論上的情況可能不盡相同,會有差距,資料的收集與整理可以使研究者了解個案問題發生的背景,幫助研究者做出合理的判斷,揭示個案發展變化的特徵和規律。

收集資料可採用的方法很多,如書面調查、口頭訪問等,也可以通過觀察、測驗、評定的方式,還可以通過查閱個案的個人資料來獲得信息。個案相關資料的主要來源有:

1、個案的個人資料

個人資料包括個案的基本資料,如姓名、性別、年齡、出生年月日、籍貫等,還有個案的身體健康狀況,如身高、體重、病史、性格、氣質等。另外,個案歷年來的作業、日記、雕刻等相關資料也屬於個人資料的一部分。

2、學校的相關記錄

個案在學校中的學業及操行的各項記錄資料比較規範,驂延續性,比較容易進行對比以發現個案在某方面的變化。這類資料主要包括學習成績記錄,學生能力、興趣、人格、智商等到測驗結果,操行評語,獎懲情況,教師和學生的評價等。

3、個案的家庭和社會背景

個案研究資料收集的另一個重要信息來源是學生的家庭和社會背景,即個案的個人生活史。這方面的資料一般是指父母的受教育程度、職業、社會地位,父母的管教方式,家人與個案的關係,個案在家庭中的地位,所在社區的文化頭狀況,個案的交友狀況等。

個案的各種資料中有一些是比較容易獲得和進行分析研究的,如個人承包的基本狀況、學習成績、父母的職業等,但也有一些是不容易界定和分析的,如個案在家中的地位、與父母之邦的關係等,而有時恰恰是這些因素對個案的行為起著決定性的作用,因此值得研究者的格外關注。

個案研究除了收集個案的相關資料完整外,還需要與個案本身進行溝通以深入了解研究對象,達到輔導、諮詢、解決問題的目的。在溝通過程中,研究者要特別嚴重注意個案的非語言信息,如肢體動作、面部表情等,以確定個案反映情況的真實性。

③分析所收集到的資料

廣泛地收集個案資料之後,還需要量對相關問題作進一步的檢測,探索導致個案問題產生的癥結所在。

研究者對所獲得資料的分析可以從主、客觀兩方面尋找問題癥結的所在。如以一名在奧賽中獲得優異成績的學生為研究對象的個案研究,就可既從主觀上探討動機、情感、價值觀等對這名學生的影響,也可從客觀角度考察學校、家庭、社會以及個體差異等因素。

研究都民可以按照了解現狀追溯發展過程、進一步探究過程發生的背景因素這個程序去分析資料。學校發展個案研究通常這樣進行,即從一所學校發展的現狀中尋找其歷史發展的軌跡,進一步了解學校現行教育改革的特點和規律,以及影響學校發展的各種背景因素。

④提出個案改進的建議

目前的個案研究中還是主要功能以消極個案為主,是需要糾正的個案。這種類型的個案研究不僅要提出研究的問題,還需要提出解決問題的策略和指導性意見。資料的分析研究是為了形成初步的假設,提出個案改進的建議,指導和促進個案的發展。為了達到目的解決問題、推廣經驗的目的,研究者可以根據過去處理類似問題的經驗及方法提出來處理意見,也可以獨特的創新方式,提出解決問題的方案,有針對性性地提出解決問題的策略和矯正行為的方法。

⑤在實踐中檢驗、反思個案研究結果

在個案研究的診斷與假設、分析與指導工作的過程中難免會有錯誤的判斷和推論,因此在提出個案改進的各種建議或總結工作出個案的成功經驗之後,必須將這些建議或經驗應用於實踐加以檢驗,通過學習多方面的信息和資料來檢驗先前的主觀推斷是否合理。解決問題的方法會有許多,但哪些才是有效果的則只有在實踐中才會顯示出來。

個案研究最有價值的部分是針對研究對象解決問題時採用的方法與策略所進行的分析,這種分析是對個案研究中事實的反思,使個案研究超越一般而論故事或新聞報道。優秀的個案在發掘和反思的基礎上提出建議,供讀者參考,這就擴大了個案研究的實踐價值和理論價值。

2、個案研究的具體操作

在個案研究的過程當中,將個案研究工作的成果以研究報告的形式呈現出來,都要求研究者掌握一定的具體操作技巧。這些技巧的掌握是個案研究順利進行的保證。

①     如何記錄個案的基本情況

在個案研究中收集到的相關資料通常很零碎、不系統,為了研究順利進行,要將資料整理、記錄好,個案記錄要起到備忘錄的作用,在個案記錄中所記載的是整個研究中最重要的資料。在保證資料的完整性、正確性、可靠性的前提下,研究者要從眾多的資料中選擇出最能說明問題的、使個案記錄達到簡潔明確、易於理解、讓個案的基本情況一目了然的那些資料。記錄個案的方法有很多,下面主要從結構描述法的角度進行介紹。

1、結構描述法

「結構描述法在個案研究中運用比較普遍,即按某種框架結構(可以是大綱形式,也可以是摘要表格形式),將個案資料加以分類,然後將有關的資料重新組織,形成一個比較完整的個案記錄。」這種記錄方法有利於查看個案的相關資料,便於查漏補缺,進一步收集更詳盡的資料。結構描述法在按照規定的框架結構描述個案情況之後,有時也可以將個案的各種資料分類,以表格的形式呈現出來,這樣就更加重要清晰,並且便於保存。下面分別以個案A的記錄以及一份由個案記錄形成的表格進一步說明結構描述法的使用。

 

個案A資料記錄

一、個案名稱:個案A

二、記錄方法:結構描述法

三、個案資料:

早期家庭關係:

1、父母:父親事業忙碌,母親操勞家務,無暇與個案A充分溝通及陪伴個案A。

2、弟弟:個案A有一個相差10歲的弟弟,在心理、情感上無法產生互動。

教育:個案A高三即將畢業,已獲得音樂學院入學通知。

年齡:17歲。

社交關係:

1、同伴:同學眼中的優秀學生,又肯主動幫助同學,與同學相片關係融洽並與好

友組織樂隊。

2、老師:個案A是老師心目中的好學生,對他的期望非常高,但無法了解他的內

心世界。

3、父母:無法與雙親溝通,不能向雙親傾訴心中苦悶,而父母又很信任他,很放

心地認為他是好孩子,應該沒有任何問題。

自我概念:

1、對自己期望甚高,凡事力求完美,但對自己的能力卻因無法達到自己的自我要

求而失望。

2、因為周圍的人無人能理解他而異常苦悶。

3、感受到老師、父母、同學對他的壓力,而覺得無法承受。

行為偏差:

由於壓力過大,出現對抗教師和其他同學的一些行為(具體表現……)

未來策略:

1、老師:(1)對學生的期望應適度,不可過高,不能要求其能力所不及的事情。

(2)學生的意見應讓其在充分發言的機會與渠道,並要時時鼓勵。

2、父母:不要只忙於工作,應時常抽空與孩子溝通,陪伴孩子,了解孩子的需求。

 

問題描述

診斷分析

改進建議

效果建議

行為

遲到、曠課;不遵守課堂紀律;

有打架行為;亂花錢;結交社會上的無業閑散人員;常去營業性娛樂場所;

父母離異與祖父母生活;行為無人管教;花錢方面無人控制;與班級同學關係不好,結識不良朋友。

教師與家長溝通,要求家長配合;教師與學生交談,了解其交友情況,幫助他斷絕與不良朋友的交往;鼓勵同學接近該生,強調遵守學校紀律的重要性;引導該生反省自己的行為;

 

學業

經常不交作業;上課不專心聽講;

多科不及格;考試作弊;

 

學習被落下的內容太多;個人不積極努力,沒有學習動機;學習時間沒有保證;家中學習環境不好。

任課教師額外補課;對學習上的每一個很小進步給予表揚鼓勵;至少保證做作業的時間;教師與家長共同努力,創設學習環境。

 

認知

認為老師同學有偏見;家長遺棄他;生活中沒有溫暖;什麼老師不可信的;

缺乏關懷和理解;很少有成功的經驗;沒能學會正確地看待生活中的問題。

老師同學與該生多接觸;家長與孩子多溝通;發現閃光點加以鼓勵;教會該生去客觀地認識自己與他人的關係。

 

情感

極力證明自己與眾不同,愛嘩眾取寵;愛打抱不平,惹事生非;

有時以極端的形式表達自己的愛憎;

與祖父母長期共同生活,嬌慣成性;受社會上所謂江湖義氣影響較重;不會恰當地表達自己的感情。

幫助該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向他講明什麼是真正的友誼;設身處地地為該生考慮問題;尋找機會使該生能夠學著去表達感情。

 

人格

易衝動,不原受拘束;倔強直爽,無心機;愛吹牛,有時說謊;

 

人格的形成同情感一樣,主要受該生的生活環境的影響。

讓該生承擔一定的班級任務,培養責任心;教育該項生遇事要三思而後行,要冷靜;講明說謊的危害。

 

其他

 

 

 

 

 

2、半結構描述法

除了結構描述法,研究者記錄個案的基本資料時,也可以採用半結構式的形式來描述個案問題,即根據個案的實際情況逐一填寫個案清單中的項目內容,從而獲得有關個案身份、人格等的基本資料。

②如何描述和分析個案問題

個案研究屬於定性研究,收集到的個案資料、個案本人的陳述、他人對個案的評價與判斷、研究者的推論及提出的策略,不可避免地要受到主觀因素的影響。在確定了要研究的對象後,個案的描述與分析研究成為個案研究的關鍵。如果對個案問題的描述分析研究不是很客觀,不符合科學方法的要求,就會給整個研究的正確性和可靠性帶來危害,使研者的研究工作徒勞無功。教師作為研究者,必須學會如何客觀地描述和分析研究個案問題,因為教師通常與個案有很多的日常接觸,在研究中十分容易受到自身主觀意識的干擾。有的教師在分析研究一名公認的問題學生時,覺得很難找出該生的優點,正如有的教師很難理解優等生的行為會有偏差一樣,教師在進行個案研究時,一定要摒棄一些先入為主的觀念。

研究者在撰寫個案研究報告時,必須明確哪些資料是事實,哪些資料是相關的證據,哪些是研究者的診斷和分析。事實資料是指個案真實發生或經歷過的事件,而意見資料是研究涉及到的人員(研究者、個案、與個案有關係的人,如父母、同學等)的主觀感受和評價判斷。事實資料與意見資料相比容易被確定,而意見資料則難以辨別。

在撰寫個案研究報告時,難以將事實資料和意見資料截然分開,有時在對個案的一段描述當中,部分是事實資料,部分是意見資料。研究者要清楚地分辯出哪些是客觀的事實,哪些是主觀的意見。區分這兩者的辦法主要有如下幾種:

(1)簡單判定法。根據研究者的知識和經驗,對事實資料或意見資料進行辨別。

(2)邏輯推理法。用歸納或演繹的方式,從個案的基本資料中,推斷事實與意見。

(3)提問澄清法。通過提問的方式幫助研究者辯明敘述的內容是事實或是意見。如「這件事是真的嗎?」「還有別的證據可以證明嗎?」「關於這一點還有其他不同觀點嗎?」等等。

(4)多重證據法。將不同來源或不同方式得來的資料或信息進行對照分析,從是否具有一致性的角度來判斷資料是否是事實資料。

③如何撰寫個案研究報告

個案研究報告是個案研究結果的呈現方式,撰寫個案研究報告是個案研究的過程中必不可少的一環。通過個案研究報告可以使研究者的研究過程及結論以更易於查閱、保存的方式表現出來,得到更多的關注和更大範圍的推廣應用。

1、個案研究報告的基本格式

個案研究成果的表述形式具有很大程序的靈活性,不強求統一的格式。教育科研領域常常會使用與個案研究過程相匹配的格式,將個案研究報告分為以下相對獨立的幾個部分:

(1)背景描述法:即對研究對象的基本情況和背景加以客觀的描述。這部分包括個案的基本資料,如姓名、性別、年齡、籍貫等到個案的來源個案的背景資料,如父母及其他家人的年齡、教育程度、職業、個案與家庭的關係。

(2)主要問題的描述:個案的典型性在於其特定的背景環境,研究報告需要描述個案在這種環境中產生的特殊問題或現象,並對其成因進行分析。

(3)診斷與分析:這部分主要展示依據對成因進行分析得到的結果、結合收集的個案相關資料而綜合分析出的指導策略或具有借鑒意義的成功經驗。此外,還需要提出並描述研究者發現或解決特殊問題或現象的方法。

(4)小結與建議:對個案研究進行總結和反思,跟蹤了解實施結果,也可提出建議,供讀者或其他感興趣的研究者借鑒或參考。

2、個案研究報告類型

個案報告的類型主要有描述性的、簡介性的、分析性的三種。每種報告都各有其優缺點,可根據研究的問題、目的、研究者的能力適當選擇。

(1)描述性報告盡量直接面詳細地描述個案的相關資料。在報告中可以將一些片段並列或串聯,盡量引用原話,少使用轉述,比較客觀地呈現出個案的基本面貌,以利於讀者形成客觀的評價和認識。

(2)簡介性報告以反映個案的主要特徵為目的,比較能突出問題的重心。報告行文力求簡潔,報告整理所費時間較少,但是常難以將一些雖然有些瑣碎卻重要的細節資料包含在內,不容易讓讀者全面了解個案以及研究的進程和結果。

(3)分析性報告是研究者對論點進行的直接論述,將個案研究的結果上升到了一種理論高度。但在選擇論據支持論點、說明個案的各種可能現象及分析的過程中,會受到研究者主觀因素的影響,具有「說服」讀者的傾向,有時候會妨礙讀者做出自己的判斷。

3、個案研究的適用範圍

個案研究的適用範圍很廣。教育科研中個案研究往往適用於對具有典型意義的人或事的研究,目前通常以對不良問題的研究為重點,如學業失敗地、欺凌弱小、品德不良、有暴力傾向等。個案研究也適用於對學生的心理問題和人格偏差的診斷及矯正研究,同時還適用於某些難以預測和控制的或由於某些原因難以重複的事例的研究,如對某個學生犯罪過程與原因的研究。

在學校中,教師得到以整個班組作為實驗班進行教育科研的機會不是很多。但對於教師來說,只要細心觀察,在班級中找到一個或幾個典型的學生是很容易的。個案研究的研究對象少,研究規模較小。而且在自然狀態中進行,雖然需要較長時間的跟蹤,但不影響教師的日常工作,因此,個案研究是一種適合教師使用的研究方法。在一所學校或在一個班級中,總會有一些學習困難或行為偏差的個別學生,常規的教育教學方式對他們沒有效果。而如果讓他們放任自流,不但是教師缺乏責任心的一種表現,也會造成對教育教學工作的困擾。因此,教師可以將這樣的學生作為研究對象,結合教育教學實踐全面而深入的的研究。研究的成功不但有助於順利開展自己及同事的工作,而且為以後處理類似情形提供經驗,最重要的是可以指導學生解決問題,真正履行人民教師的職責。

三、教師的個案研究與校本成長

近年來,教育科研成為中小學教師參與的群眾性活動,教師在教育科研中就有的地位得到肯定。教師也迫切地意識到成為一名研究者對於自身專業發展的意義。但教育科研的現狀卻是理論原理佔主要地位,優秀的教育教學案例很少,從而造成研究停留於理論層面的困境,出現了教育研究的高原現象,理論與實踐相脫節。因此,要積極倡導在教育科研領域開展個案研究,充分發揮個案研究對教師校本成長的重要作用。

1、個案研究是因材施教的基礎,對教師的工作具有實踐意義

以學生的身心發展為主要研究對象的教育科學,歷來重視個體的發展和個別差異。通過個案研究可以詳細地描述個案特徵,有助於因材施教,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個案研究涉及的人與事較少,教師有條件對個案的方方面面進行細緻的研究,便於掌握個案的全面情況。同時,個案研究可以對少數個案進行幾年甚至更長時間的追蹤研究,便於掌握個案的動態發展。教師只有在對個案全面研究和了解的基礎上,才能提出有針對性的教育措施,才能真正做到因材施教。

此外,通過個案研究,可以幫助教師及時了解整個班級或年級的情況,及時收集對自己的教育措施的反饋信息。通過對個案的輔導還可以不斷總結和評價一些積極的教育措施的實施經驗與效果,從而得出對以後教育工作的有益啟示,減少教師工作過程中可能體驗到的失敗感,增強教師的工作熱情。

2、個案研究有助於教師知識結構的更新

教師的觀念、知識結構、決策判斷過程直接影響著教師的教育教學活動,而其中教師的知識結構又是其教育教學觀念形成和決策判斷的基礎。近來對教師的研究從關注教師外顯的教育教學行為轉向關注教師內在的認知結構和過程。近年來有學者指出,教師的專業知識結構應由三類知識構成,即原理規則知識、專業的案例知識和運用原理規則於特殊案例的策略知識,這就將教育教學案例納入了教師的知識體系。教師作為一種同醫生、律師、工程師一樣需要特殊培訓的職業,應該像醫生擁有醫學案例、律師擁有法律案例、工程師擁有工程案例一樣,教師也要掌握大量的教育教學案例。在學校中進行曲個案研究院,積累有價值的案例,可以使教師以個案的具體實例來解釋和說明某種抽象的理論和觀點,從案例中獲得知識和策略,可以驗證某一種「治療方案」或輔導策略的可行性和有效性,獲得特定教育情景下的教育經驗,以提高教育決策和行動的能力,更新知識結構。

3、個案研究是溝通教育理論與實踐的橋樑,有利於教師教育教學活動的開展

教育教學活動有很大的不確定性和不可預測性,而教育理論揭示的是教育活動領域的一般規律。很多時候教師無法利用教育理論解決一些實際教育問題,而個案研究卻能為教師提供對不可預期的教育事件的一種把握方式,對特定、典型的教育問題的解決方式。教師在這個過程中,有意無意地運用教育理論,來深化對教育理論的理解,將教育理論從「天上」拉到「地上」,將其運用到自己人的教育教學實踐中,能夠提高工作質量。優秀的教育學案例中通常包含對個案發展變化及結果的深刻反思,因此個案研究對理論的貢獻是不容忽視的。

教師從事個案研究所缺乏的並不是樣本,而是選擇個案的能力及進行研究所需要的精神。事實上,每個學生都可以被看成是一個個案,因為學生是沒有完全相同的。正確地看待個案研究的優點及局限性,結合自身的興趣和優勢,就能在個案研究中有所收益。


推薦閱讀:

私立學校,想說愛你不容易~
大龍老師:醫療付費的時代已然到來
「江蘇女」相親成功率全國第三 女教師更受偏愛
教招面試非結構化答辯環節的應對技巧
各科教師的婚禮祝詞

TAG:教師 | 研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