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結字因時相傳,用筆千古不易》──趙孟頫的論書名言
06-01
結字因時相傳,用筆千古不易 ──趙孟頫的論書名言 「書法以用筆為上,而結字亦須用工。蓋結字因時相傳,用筆千古不易。」這是元代大書法家趙孟頫 在《定武蘭亭跋》中寫下的一段話。七百多年過去了,趙氏這段關於書法用筆與結字的論述成了人們經常引用的論書名言。
為什麼短短的兩句話,能夠成為人們經常引用的名言,甚至在七百多年後的今天,仍然是書家議論不休的話題?這是因為這段題跋,明確地指出了書法創作中用筆與結字的重要性,特別是強調肯定了用筆在書法創作中具有的舉足輕重的作用。
對於「用筆千古不易」問題,當代書壇曾有一番激烈的辯論。持贊同意見的書家認為,這是趙孟兆頁對用筆問題提出的精闢論斷。持反對意見的人認為書法用筆應該千變萬化,怎麼可能「千古不易」?!其實,上述後一種觀點是把「用筆」和「筆法」問題混為一談了。筆法是可變,多變的,但是正確的用筆法則是確定不變的。書法的正確用筆法則是什麼呢?筆者在《書法創作氣化機制芻議》一文中曾經指出,書法的氣運用筆法則是書法的根本大法,是千古不易的用筆準則。因為書法用筆講究力的表現,講究「氣韻生動」,講究「風神」、「骨力」,而無論是「風神」、還是「氣韻」,無論是「神采」還是「意蘊」,都需要通過「氣運用筆」,才能實現。所謂「氣運用筆」,就是以氣馭筆,以意運筆。在氣運用筆過程中,人的精神、氣質、性情、學養全部體現於筆端,線條之質通過用筆使轉而呈現為人文之質。這正是書法能表現人文精神的奧妙所在。古人說:「書重用筆,用之存乎其人」,又說:「善書者用筆,不善書者為筆所用」。因此,「用筆」是書法家駕駛筆墨,發抒性靈的關鍵所在。趙孟兆頁體認到了這一點,並把他的體認形諸文字,遂有「書法以用筆為上」的論斷。後世書家在創作鑒賞中有共同的體認,並對趙孟兆頁的這段話產生共鳴,在取得共識的情況下,趙孟兆頁的這句話成為千古名言也就不足為奇了。 值得一提的是,趙孟兆頁的這段話,看似強調用筆的重要性,而實際上,他是同時在強調「結字」的重要性。「書法以用筆為上,而結字亦須用工」,書法乃視覺藝術,結字雖在一定程度上受用筆之勢的影響和制約,但在更大程度上是受形式美法則的制約。傳為王羲之所撰《筆勢論》中就有:「倘一點失所,若美人之病一目,一畫失節,如壯士之折一肱。」所以「結字」在書法創作中同樣是重中之重。有意味的是,趙孟兆頁將「用筆」與「結字」並舉,且謂:「結字因時相傳,用筆千古不易。」反觀當代書壇,在重視「展廳效應」與「個性表現」的當代,出現結字上的誇張變形,重離合變化的「流行省風」,實在是「結字因時相傳」的佐證。趙孟兆頁沒有專門的論書文章傳世。但是他的一些論書跋語,卻多有妙解與深意。例如同樣是在《定武蘭亭跋》中,趙氏指出:「學書在玩味古人法帖,悉知其用筆之意,乃為有益。右軍書《蘭亭》是已退筆,因其勢而之,無不如志,茲其所以神也。」又說:「昔人得古刻數行,專心而學之,便可名世,況《蘭亭》是右軍得意書,學之不己,何患不過人耶!」趙孟兆頁在書論上強強師古,重視「與古為徒」,這是後世書家視趙為復古派的主要原因。推薦閱讀:
※趙孟頫福神觀記筆法
※走進故宮讀懂全才趙孟頫|趙孟頫|故宮
※瀟洒雋秀、勁健遒媚,賞趙孟頫《壽春堂記》
※圓潤精緻、華滋遒勁,賞趙孟頫《平江路崑山州淮雲院記》
※元 趙孟頫行書題跋《韓滉五牛圖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