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麼做好幼兒園區角環境創設

幼兒園區角環境的創設

一、什麼是區角遊戲

幼兒的區域遊戲作為一種自主遊戲,是幼兒自我學習、自我探索、自我發現、自我完善的活動。通過教師有目的、有計劃的創設活動環境,投放活動材料,讓幼兒在寬鬆和諧的氛圍中,自主的選擇活動內容和合作夥伴,主動的進行探索與交往,達到最佳的學習效果,深受幼兒喜愛。

二、開展區角活動的意義

1.促進幼兒自主參與活動、自發地學習;

2.增進幼兒、師生交流,培養幼兒交往能力;

3.鍛煉幼兒動手操作能力;

4.培養幼兒好奇好問的能力;

5.增強幼兒的表現力,促進幼兒社會性的良好發展。

三、常見的活動區角及功能

1.生活區:主要功能是通過各種生活模仿性操作與練習,發展孩子編、系、扣、穿、夾等基本生活操作能力。

2.語言區:主要功能是通過圖書、圖片、頭飾、手偶等的觀察、操作、拼擺等講述活動,發展幼兒的觀察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

3.美工區:主要功能是通過撕、貼、剪、畫、捏、做等美術操作表現活動,發展幼兒的動手操作能力及欣賞美、表現美和創造美的能力。

4、科學區:主要功能是通過各種科學小遊戲及數學操作活動,從小培養幼兒對科學探索的興趣,發展幼兒數學能力和動手操作等能力。

5、建構區:主要功能是利用積木、酸奶盒、易拉罐、紙盒、玉米瓤等進行的建構遊戲活動,培養幼兒的空間知覺,發展幼兒的空間想像力、動手操作及交流合作能力。

6、角色遊戲區:

(1)涵義:角色遊戲是幼兒通過扮演角色,運用想像,創造性地反映現實生活的一種遊戲。主要有:開心娃娃家、小小美髮屋、娃娃超市、快樂美食城、快樂小吃吧,小醫院等。

(2)主要功能:是通過模仿各種社會活動,有助於幼兒學習各種社會性行為,發展交往能力,培養幼兒的主動性、獨立性和創造性,促進幼兒社會性的發展。

四、區角內容的設置

(1)小班 關鍵詞:溫馨、暗示

娃娃家區:活動圍繞本區域為中心

建構區:可以建構在娃娃區邊上

圖書區:親和但不隨意

其他:故事角、飼養角

提示性標語很重要,溫馨的家居感可以讓孩子情緒穩定,操作內容以生活操作為主。

(2)中班 關鍵詞:豐富、提升

圖書區:規範、整潔

表演區:形式多樣、經常開展

益智區:解構清晰

美工區:材料豐富、最好提供幼兒不常用材料

其他:音樂角、體育角

讓孩子動手、動腦,豐富幼兒的知識解構,提升孩子水平。

(3)大班 關鍵詞:幼小銜接、智力思維發展

閱讀區:自主、互相監管

識字區:隨課堂內容變更,系統性要強

益智區:材料豐富,讓孩子參與教具製作(棋類的添加)

其他:探索角、機械角擺放、分區邏輯性要強、易於孩子自取自拿。

五、創設區域的要求

1.根據班級具體情況,要對孩子現有情況有所提升。

根據幼兒發展的不同需求引導幼兒開展系列區角活動,促進幼兒綜合素質的發展。

例:建構區,結合小班幼兒善於模仿的心理特點和小肌肉群不夠發達的生理特點,可為他們提供體積大,便於取放,類別相同的建構材料。而大班幼兒動手能力強,思維敏捷,在提供建構材料時,則要注重多樣性和精密性,以滿足他們的探究和自主發展的需求。

社會性區角在設置上也應注意針對性,角色簡單、分工明確的娃娃家應設在喜歡模仿、社會經驗欠豐富的小班,利於培養幼兒的交往能力。超市購物可鍛煉幼兒的分類、計數、交往等綜合素質,可設在中大班。醫院、郵局、理髮店、銀行這些社區的服務設施是幼兒在日常社會生活中所經常接觸到的,便於幼兒的社會性成長,可設在大班,讓幼兒在充分參觀、了解的基礎上進行創造性地開展。

2.根據幼兒興趣點設置區角

區域活動是一種以幼兒為主體,教師為指導、支持為輔的活動,在區域活動中,我們會發現幼兒的已有經驗、能力、興趣及性格方面各有不同,會表現出不同的興趣點。如有的區域男孩喜歡,有的區域則是女孩的天地,有的喜歡科學區,有的則喜歡美工區,不同年齡的幼兒隨著年齡的增長興趣點也在不斷的轉移。因此,我們在設置區域時應根據幼兒不同的興趣點設置不同的區域。

3.與日常教學活動有機結合

無論是什麼遊戲活動,孩子們之間存在著明顯的個體差異,可以藉助設置自由、開放的區域活動促進每位幼兒綜合素質的提高。應將日常未完成的教學內容、幼兒感興趣的教學活動在區域活動中繼續進行,滿足幼兒的活動慾望,鞏固掌握相關的知識經驗。例:數學區、語言區、美工區等區域活動便可以結合正在進行的主題活動來設置。

六、區角遊戲創設應遵循的原則

1.自發性原則

(1)以桌子、柜子、隔板等物體將活動室劃分為各個遊戲區域,幼兒有選擇的餘地,能夠專註地遊戲,減少喧鬧及攻擊性行為。充分拓展班級遊戲空間,並且避免過多地頻繁搬動,佔用遊戲時間。

(2)用不同質地的鋪設物(地毯、地板革、塌塌米)來暗示區域的界限或改變光照明度,即界定了遊戲的範圍和特性,可以增加不同區域之間的互動。鋪設物還有利於減除雜訊。對於小班兒童來說要準備鞋套,否則幼兒會因為懼怕換鞋(不會系鞋帶)而不能自由地遊戲。

(3)各區域之間要留有清楚的走動線,引導幼兒的正常遊戲,避免正在進行中的遊戲被打擾。

(4)分隔物的高低視幼兒的年齡特點而變換,小班幼兒需要相對開放的空間,分割物不要太高,使幼兒能隨時看到教師,增加心理安全感,也便於教師指導。中班幼兒有了一定的自控能力,分隔物以幼兒坐下來區域獨立成一體,抬起頭能夠看到教師為宜。大班兒童自我獨立意識較強,分割物最好由幼兒自己選擇決定其封閉程度。

2.相容性原則

(1)將性質相似的區域設置在相鄰的位置,使幼兒能夠產生互動行為。例如:娃娃家與建構區相鄰,便於兩區之間的交往。大型建構區與小型建構區安排到一起便於激發更多創意。

(2)考慮幼兒的需要將需要用水、採光的區域放在便於取水、靠近光源的地方。

3.可變性原則

(1)可以將作為分隔物柜子下面裝上萬向輪,或用屏風、布簾等物來分隔區域,使幼兒能夠彈性地變換和組合遊戲區。

(2)充分利用空間,相鄰區域共用分隔物,使材料能相互通用。

4.多樣性原則提供單獨遊戲與合作遊戲的可持續性材料。

(1)每個區域的材料應有分類架或遊戲筐,便於幼兒選取和整理,減少無效遊戲時間。

(2)區域分類不要過細,使幼兒失去選擇的餘地。例如:手工製作區不要分為紙工區、泥工區、繩編區,可將三類材料擺放到一個區「手工製作區」,幼兒可以調動已有的知識經驗綜合運用材料創作。

5.轉換性原則

(1)區域的空間分隔是動態的,經常變換區域的位置,引起幼兒的新異刺激,激發幼兒的遊戲願望。

(2)教室的桌子最好是兩人共用的長方型,便於幼兒搬動組合。架子、隔板、地面鋪設物也儘可能移動,使幼兒能夠移動和轉換。

(3)陽台不要全封閉,使幼兒能夠透過柵欄向下看到戶外的事物,一目了然,轉換幼兒的觀點和視角也便於室內外遊戲的有機結合。

(4)室內裝一面大鏡子,增強幼兒對身體的感覺和拓展視覺空間。

6.互動性原則

(1)鼓勵幼兒參與環境設置,改變區域環境以實現自己的計劃。

(2)遊戲初期視空間大小規定區域人數,隨著幼兒遊戲水平的提高,逐步放寬限制,由幼兒自行決定人數。

(3)室內外遊戲有機結合,將室內遊戲轉移至室外,室內外之間自由移動,充分利用空間,使兒童遊戲水平能夠迅速提高。

(4)實踐表明:圍坐的方式更便於兒童之間的互動。操作檯面不要靠牆,應能夠便於幼兒圍坐,欣賞同伴作品,相互交流經驗。

七、應該注意的事項

1.應注意空間上的挖掘;

2.應該注意動靜的交替;

3.區域應該是獨立而開放的;

4.安全應該是區角布置考慮的前提;

5.材料的投放要豐富多樣;

6.盡量利用本土資源。

幼教同仁喜歡我,就訂閱我吧!

長按下圖二維碼?出現提示:識別圖中二維碼?點擊關注即可免費訂閱哦!(訂閱後回復「禮物」有驚喜哦!)

2016年幼兒新款特色手工課教材

點擊下方閱讀原文了解詳情


推薦閱讀:

兩三歲的孩子愛打人?——如何解讀幼兒的「暴力傾向」?
鄒平縣幼兒園日常行為規範
我5歲兒子評選去年最好聽的12首歌!高能預警:無兒歌
十大中國幼兒教育機構
家長要善待幼兒的「謊言」

TAG:幼兒園 | 環境 | 幼兒 | 怎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