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級人音版下冊音樂教案 - xinmengruxue的日誌 - 網易博客
第一課春天
第一課時
教 學 目 標:
1.從聆聽《春到沂河》中外音樂作品中感受「春」的意境,並儘可能展開想像、聯想,即興創作以「春」為主題的音響作品。
2.能用歡快、活潑的情緒,有感情地表演《嘀哩嘀哩》,並進行打擊樂伴奏的編創活動,表達對大自然的熱愛與讚頌。
3.音樂知識
(1).在歌曲黃鸝鳥的叫聲中模仿其節奏,從模仿實踐中感受「 」的長短。
(2).十六分音符的時值長短,在複習四分、八分音符時值的基礎上,通過比較,讓學生理解。
教學重難點:
1.聽辨的目的是培養學生對音樂的注意力與記憶力。
2能辨別前十六分音符節奏與後十六分音符節奏。
教學過程:
1.以山東民歌《沂蒙山好風光》為欣賞《春到沂河》的導入。
(1)欣賞女聲獨唱《沂蒙山好風光》。
(2)隨教師的琴聲視譜哼唱《沂蒙山好風光》曲調。
2.聆聽《春到沂河》第一部分(可以聽兩遍)。
設問:
(1)這段曲調熟悉嗎?它源於哪一首民歌?
(2)這段曲調給你們的情緒以什麼感受?
3.介紹柳琴的形狀與音色特徵。有條件的學校如能用VCD及多媒體現代化手段介紹,將更為形象生動。
4.看著書上的圖形譜,完整地聽全曲,比較第一部分與第二部分的速度變化。
5.揭示曲名《春到沂河》,介紹沂河的地理位置,引導學生懂得《春到沂河》是以山東民歌為素材改編的樂曲。
6.再次完整地聆聽全曲。從樂曲的名稱(標題)及三部分的速度變化,即興用動作來表達對樂曲的感受與理解。
7.導入:誰能模仿小黃鸝鳥的鳴叫聲? 如果你不會的話,請聽聽歌曲中的小黃鸝鳥叫。
8.聽歌曲范唱(錄音或教師示範)。
9.請你模仿歌曲中的黃鸝鳥叫聲 。
10.講解十六分音符的時值。
11.再聽歌曲范唱,要求學生感受歌曲的情緒。
12.學習曲調:分兩部分學唱,即前16小節和後16小節。
(1)前16小節的學唱曲:聽出這16小節中的相同樂句是哪一句?先學唱這8小節,然後在學唱其他8小節。
(2)後16小節從聽辨相同節奏地樂句切入,學唱好8小節,然後再學唱最後8小節。
(3)完整地、有感情地唱好歌曲。
13.有感情地學唱歌詞,唱好全曲。
14.讓學生自己為歌曲第二部分選用合適的打擊樂器編創伴奏,要體現學生的自主性,尊重他們的創作,在嘗試實踐的基礎上,選擇最好的方案。
15.教學小結。
第二課時
教 學 目 標:
1、從聆聽《春》等中外音樂作品中感受「春」的意境,並儘可能展開想像、聯想,即興創作以「春」為主題的音響作品。
2.能用歡快、活潑的情緒,有感情地表演《春天舉行音樂會》,並進行打擊樂伴奏的編創活動,表達對大自然的熱愛與讚頌。
教學重難點:
聽辨並掌握十六分音符的時值長短,並能在實踐活動中運用。
教學過程:
1.談話導入:大自然里有各種美妙的聲音,你能用人聲來模仿一下嗎?春雷的聲音?春水的聲音?春雨的聲音?春風的聲音?
這些聲音組成了春天的音樂會——課題揭示的《春天舉行音樂會》。
2.聆聽范唱(教師示範或聽錄音)。
3.設問:這場音樂會的指揮是誰?這首歌多麼富有想像!
4.學唱第一部分歌曲(前16小節):
(1)有感情地、有節奏地吟讀歌詞(按音樂節奏)。學生吟誦歌詞時,教師彈這16小節曲調為他們伴奏,既作為背景,又為學曲調鋪墊,注意:
(2)在有感情熟讀這段歌詞的基礎上,學會曲調與歌曲。
5.學唱歌曲第二部分:以樂句為單位,以聽唱法為主學唱曲調。「春天舉行音樂會」是點題樂句,也是全歌的高潮,要注意唱好。
6.有感情地唱全歌,並伴以動作表演。
7.以打擊樂伴奏渲染其氣氛。
8.打擊樂的編創有兩個方面:一是選擇樂器,二是選擇節奏。必需按不同性能的打擊樂器選擇其適合表演的節奏型。如金屬類宜表演長音,而木塊類則宜短音。
9.在歌曲《嘀哩嘀哩》聲中導入《春》的欣賞。設問: 歌曲《嘀哩嘀哩》講的是什麼主題?
10.聽《春》的主題音樂。設問:你能從這一段音樂聲中感到四季中的哪一個季節?說說你的感受。
11.分別聆聽第一、二、三插段音樂。
12.完整地聽全曲,邊聽邊看著課本上的圖形譜及插圖,想像音樂所描寫的情景,並校對、調整自己剛才填寫的答案。
13.用彩色筆塗色塊,描述音樂的情緒變化與發展。想像音樂描寫的情景,啟發學生用不同的顏色來表示音樂的情緒發展。不要求統一答案,只要大致情緒(色彩)相同即可,要充分發揮學生的自主性。
14. 教學小結。
第三課時
教 學 目 標:
1. 複習四首音樂作品,創作以春為主題的藝術作品。
2. 聽辨的目的是培養學生對音樂的注意力與記憶力。能辨別前十六分音符節奏與後十六分音符節奏。
教學重難點:
創作以春為主題的藝術作品。
教學過程:
1、啟發引導談話,本課聽的、唱的音樂作品,都集中表現一個主題,即大自然的春天。表現春天的音樂作品有成千上萬,都是作者對「春天」的有感而發,我們每一位學生也度過了九個、十個春天,你們能否也嘗試一下創作……
2.課本上有四幅圖,你們還可以畫出更多的春天的畫面,在欣賞的作品中用柳琴、小提琴表現,你們可用打擊樂或你們各自所掌握的各種樂器(凡是能發出聲音的物體都可以來表現),用你的想像去創作吧。
3、創作活動可以一個人,也可以找夥伴二、三人一起創作,也可以是小組,請大家自由結合,充分想像,即興創作。
4.教師還可以自己編三條節奏,讓學生聽辨。
5.可以讓學生創作三條節奏進行聽辨。
6.三條節奏要同時拍擊,並可以重複二到三次。
7.聽辨後讓全體學生模仿拍擊。
8.教學小結。
第二課 可 愛 的 動 物
第一課時
教 學 目 標:
1. 表演《頑皮的杜鵑》,聽辨 兩音填入括弧內;聆聽《森林深處的杜鵑》;創作4小節曲調。
2. 杜鵑是可愛的動物,在感受、體驗以「杜鵑」 為題材的四首作品的基礎上,進行即興創作表演活動,以表達我們對動物的一片愛心。
教學重難點:
1. 認識低音 掌握 的八個音的音高與唱名。
2. 唱好《頑皮的杜鵑》。
教學過程:
1. 解題導入。
設問:誰有過去大森林的體驗?也許我們大部分都沒有去過。能稱森林的是幾萬株幾十萬株的大樹組成的茫茫一大片大樹。今天要欣賞的作品是《森林深處的杜鵑》,你能從音樂聲中想像嗎?
2.聆聽《森林深處的杜鵑》。
3.再聽《森林深處的杜鵑》,要求:
(1)當你聽到是你想像中的森林景色時請站起來?
(2)當你聽到杜鵑鳴叫聲時請舉手。
4.師生討論。
設問:
(1) 你能描繪一下,你想像中的森林景色嗎?
(2) 你能模仿杜鵑的叫聲嗎?
5.復聽樂曲:要求,把你對音樂作品的理解用你認為最方便、最能表現的形式表達出來。如:簡筆畫、身體的動作……邊聽邊表現,要保持教室安靜能聽清音樂,自由想像。
6.簡單介紹聖-桑的《動物狂歡節》。
7.完成教材下方的練習與思考。
8.在括弧內填入單簧管名稱或圖形。
9.複習已學過的音高 ,注意唱准,尤其是 兩音的音準。
10.講解低音點,在記譜中,除了從 八音外,還有低音區的音,簡譜中用音符下面加點來表示,如「5 6 7」的低音就用 來表示。教師示範「5 6 7」的柯爾文手勢。
11.唱准 八個音,同樣要注意唱准 。學生邊唱邊打手勢。
12.出示《頑皮的杜鵑》前4小節曲譜,讓學生視唱:
13.在能準確視唱前4小節的基礎上,再加4小節:誰能以最短的時間,唱的最準確,說明他的音樂能力最棒!
14.聽辨訓練:聽出樂句的重複部分及出現最多的兩個音是什麼音?在什麼時候出現?(教師彈奏全曲。)
15.視唱全曲。表揚能完整地唱全曲的學生。
16.學唱歌曲。注意唱「咕咕」時要短促、跳躍,想像就是杜鵑在歌唱。
17.用口風琴找到1=F的「5 3 1」三音,按課本中的要求吹奏
18.以三人為一組進行即興表演。甲為歌曲主人翁「我」,邊唱邊表演。乙為杜鵑鳥,在規定時間內唱。丙為口風琴伴奏(伴奏可以兩人也可以一人)。
19.教學小結。
第二課時
教 學 目 標:
1. 小鳥是人類的好朋友。在感受、體驗以「小鳥」為題材的作品的基礎上,進行即興創作表演活動,以表達我們對動物的一片愛心。對學生進行誠信教育
2. 唱好《花喜鵲和小烏鴉》。
教學重難點:
試用 八個音即興創作4小節曲調,唱自己的歌。
教學過程:
1.準備一段內蒙古大草原舉行賽馬盛會的錄像,以及一段二胡演奏。如班上有學生會拉二胡或教師本人會二胡演奏更佳。
2.播放內蒙古人民賽馬盛會的錄像讓學生感受賽馬時的熱烈場面。同時播放錄音《賽馬》(如能做成多媒體課件,通過大屏幕播放效果更佳)。
3.設問:剛才我們看到的、聽到的是什麼場景?
4.揭題《賽馬》二胡獨奏。
5.聽聽二胡的音色,講講二胡的主要結構與發音原理:二根弦,一個共鳴箱,一把弓。弓摩擦弦,振動發聲,由共鳴箱擴大傳音。
6.聆聽第一樂段主題 。
再隨主題哼唱一次。
設問:這段音樂表達了當時比賽場面怎樣的氣氛?音樂主要運用什麼節奏型表現這種氣氛?
7.聆聽第二樂段的主題:
再隨這主題哼唱一次。
8.設問:這段音樂與第一樂段音樂比較,又表達了比賽的怎樣情景?
9.再聽第二樂段。
設問:
(1)第二樂段的主題反覆了幾次?
(2)你能想像每次反覆的不同變化,在比賽的場面上的不同情景嗎?
(3)第二次反覆時,獨奏樂器二胡是怎樣演奏的?你能模仿一下嗎?
10.完整地聽全曲,邊聽邊看課本上的五幅插圖。聽完後誰能把這場賽馬盛會編成一個故事講給大家聽聽?
11.復聽全曲,邊聽邊用節奏樂器、或人聲表演賽馬時的情景。
12. 歌曲《我心愛的小馬車》的節奏較複雜,音程跳動大,因此有相當難度(指學譜),所以本歌主要採用聽唱法學唱。
13.學唱歌曲:
(1)教師範唱。
要求:感受歌曲的情緒與內容。
設問:你聽後給你印象最深的是哪幾句?
(2) 聽錄音范唱。要求:你能把你印象最深的幾句模仿唱一唱嗎?
(3) 跟隨錄音、看著歌譜哼唱歌曲。
(4) 相互交流已經會唱的幾句。
(5) 重點解決幾句難唱的歌曲,教師給予指導糾正。
(6) 完整地唱全歌。在間奏上,鼓勵學生隨音樂即興表演(騎馬、揚鞭、走崎嶇山路……)。(7) 歌曲會唱後學唱曲譜,要求能流暢地唱譜。
(8) 選擇合適的打擊樂器編創伴奏音樂。
(9) 完整地表演歌曲(唱,演,伴奏)。
14. 創作4小節自己的歌
(1).該曲調的創作要符合三個條件:
① 用八個音。
② 用四種節奏型。
③ 4小節長度。
(2) 凡符合以上三個條件,可以讓學生自由創作。
(3) 在學生創作後,要讓學生自己唱自己創作的歌。
(4) 評價後(師生共同評價),唱幾首優秀的創作,教師點評給予鼓勵。
15. 教學小結。
第三課 童 趣
第一課時
教 學 目 標:
1. 表演《一支短笛輕輕吹》,體驗其童趣。
2. .從《猜調》中感悟謎語的樂趣,課後收集更多的謎語進行民間文化交流。
3. 掌握反覆跳躍記號,進行即興節奏問答的創作活動。
教學重難點:
在學唱歌曲時結合歌曲學習認識並實踐反覆跳躍記號。
教學過程:
1. 談話導入:
一位小學生在山坡上、在草地上,一邊放羊一邊吹著笛子,是多麼富有童趣。請聽歌曲《一支短笛輕輕吹》。
2. 教師範唱(或聽錄音范唱)。要求:聽聽歌曲唱什麼內容,表達怎樣的情緒。
3. 討論歌曲內容,激發學習興趣。
4. 分句學唱:
(1) 難點突破,歌曲中笛子的模擬聲節奏較複雜,前十六分音符、後十六分音符都在一句3小節內同時出現,有一定難度,先給予突破。先慢速度學唱曲調:當曲調唱熟後,再把歌詞唱好,注意後十六分音符與前十六分音符的準確。
(2) 學唱第一樂段前8小節與後4小節的曲調。學唱時注意樂句的完整性。這三個樂句,建議由學生在教師指導下,用視唱法學習曲調與歌詞。然後完整地唱第一樂段的歌曲。
(3) 第二樂段,建議用聽唱法學唱,以減輕學生的識譜負擔。
5. 歌曲處理:
(1) 模擬笛聲在樂譜上有頓音記號「 」要唱得短促、輕快,以表達主人翁歡快的心情。 (2) 兩個樂段要處理得細緻:第一樂段是繪景,第二樂段是抒情,兩段要有對比。
(3) 在教室內準備些道具,讓學生分組討論、設計表演唱,然後在全班展示,以鍛煉學生的表演能力。
6. 《猜調》是一首一問一答的對歌,這種形式在民歌中很常見。
7. 聆聽《猜調》。
設問:你能否聽出歌中問什麼?答什麼?
8. 再聽《猜調》。
設問:歌曲的演唱形式?歌曲的速度有什麼變化?
9. 復聽《猜調》。
10. 分析小結:這首民歌的問句一氣呵成,幾乎讓你沒有喘息的機會和思索的餘地;回答時,機靈、敏捷,對答如流,顯示出回答者的智力和思路的清晰。
11. 提出要求:課後請大家收集謎語,可以到圖書館去找,也可以自己編,我們下節課交流。
12. 音樂知識:反覆跳躍記號
⑴. 反覆記號的一種形式。反覆記號有許多形式,當樂譜出現重複時,而在最後結尾處略有不同,往往在反覆時跳過不同的小節,這就是反覆跳躍記號。
⑵. 這一音樂知識,在學唱《一支短笛輕輕吹》時結合歌曲學習講解並實踐。⑶.還可以通過本練習,用色快表示曲調進行的順序來理解這一知識。
13. 教學小結。
第二課時
教 學 目 標:
1. 為《木偶的步態舞》即興編創表演,體驗其童趣。
2. 節奏問答編創活動。
教學重難點:
1. 通過節奏問答來訓練學生的節奏感與想像力。
教學過程:
1. 形象導入。
(1) 設問:你們看過木偶戲嗎?誰玩過木偶?哪位同學來模仿一下木偶的動作、木偶的走路?(當學生自由即興模仿,教師可輕聲地播放《木偶的步態舞》作為背景音樂襯托。當有的學生能合著音樂的節拍走路時,教師應及時給予表揚。)
(2) 設問:誰能用語言來描述一下木偶的形象?(活潑、可愛、滑稽、動作機械……教師適時表揚用詞恰當的學生,表揚他們觀察很細緻,總結很得當……)
2. 聆聽《木偶的步態舞》。
(1) 揭示課題——標題名稱。
(2) 欣賞第一部分音樂,要求學生在安靜聽音樂的前提下,可以在座位上邊聽音樂邊做無聲的動作及臉部的表情。
(3) 再次聽第一部分時,學生可離開座位,走合拍的步子,及做身體動作,還應保持安靜,能邊聽邊即興表演,互相不必語言交流。教師也同時加入學生的行列。(有條件的教室,學生最好脫鞋在地板上走動,教師也一樣,這樣能保證安靜,聽清音樂。)
(4) 聆聽第二部分音樂,要求合著音樂的節拍走路。
(5) 設問:第一部分與第二部分在速度上有什麼變化?表現了木偶的怎樣形象?
3. 完整地聆聽《木偶步態舞》。
要求學生安靜地邊聽音樂邊根據音樂的發展變化即興地做各人的模擬木偶的動作,把第一、二、三部分的動作有變化地進行表演,看誰做得最好?尤其是「步態」要做得與音樂相吻合。
4. 小結:音樂給我們帶來無窮的童趣與樂趣。
5. 編創活動:
節奏問答
⑴ 節奏問答主要是訓練學生的節奏感與想像力,是一種較為自由的一種即興創作活動,沒有太多的制約,原則上長度相同即可,但也不是完全一定要一樣的小節數。
⑵ 節奏問答包含諸多音的要素,如力度、速度,以及疏密度等,而問答相當靈活,可以強對強,也可以強問弱答、弱問強答……。
⑶ 開始可以師問生答,或生問師答,在實踐中主要是學生間的相互問答,時間上也較寬鬆,按課堂情況而定,但不宜做得時間太長,視學生興趣而定。宜每課做些活動,細水長流。
6. 教學小結。
第三課時
教 學 目 標:
1. 表演《搖船調》,感悟謎語的樂趣,課後收集更多的謎語進行民間文化交流。
2. 猜謎活動交流。
3. 單元小結。
教學重難點:
感悟謎語的樂趣。
教學過程:
1. 由《猜調》導入:一問一答的歌曲上節課我們學了《猜調》,今天我們再唱一首這樣的一問一答歌曲
2. 聆聽(錄音)范唱。要求:能聽出問什麼?怎樣回答?
3. 再聽范唱。要求:能感悟到「搖船」的感覺嗎?如當你有感覺時,請用搖船的動作為歌曲伴隨律動。
4. 用投影或幻燈打出歌譜(也可抄成歌片),讓學生邊聽錄音邊做搖船動作邊看歌譜,反應快的學生可以隨錄音輕聲哼。
5. 在教師的鋼琴伴奏下,分男女聲(或小組)試唱歌曲。教師從中獲取反饋,糾正個別樂句的錯誤,如第3、4小節的一字多音,附點節奏等。
6. 各人自學歌曲並設計表演。
7. 各組排列成船形(四組4條船)教師手執口風琴到各組輪流伴奏(不帶旋律,曲譜見課本),全班學生隨教師的口風琴伴奏邊唱邊觀察各組的表演(即興)。教師到哪一組中間,該組就邊唱邊表演,各組唱一段歌詞即間→答→問答。師生評價。
8. 學生學習口風琴伴奏:
(1) 找到G音及G=1,並順次找到「1 2 3 5」四個音。
(2) 學奏伴奏譜8小節。(3)在教師彈奏鋼琴的旋律下,學生吹伴奏。
(4) 學習最後4小節口風琴伴奏。
9. 兩組為一歌隊,一問一答(表演、伴奏,均由隊員自己承擔)。
10. 評價小結。
11. 猜謎語活動
⑴ 各人把上節課後收集到的謎語進行交流。
⑵ 修改收集到的謎語。
⑶ 為《搖船調》編創新的歌詞。
⑷ 演唱創作新的歌詞的《搖船調》,並進行表演。
⑸ 單元小結:音樂與人的關係給我們帶來童趣、樂趣。
12. 教學小結。
第四課 音 樂 會
第一課時
教 學 目 標:
1. 聆聽《苗嶺的早晨》等四首不同風格的樂曲,猶如參加一場音樂會活動,感受不同的音樂作品情緒,給我們一次美的享受,並在這場「音樂會」中能聽辨各種獨奏樂器的音色(如小號、口笛……)。
2. 聽辨樂器,選擇曲名與畫面的練習。
教學重難點:
熟悉樂器的音色及種類。
教學過程:
1. 聽覺直接導入:
(1) 播放《游擊隊歌》與《苗嶺的早晨》的第一句音響。
(2) 設問:你能聽辨出這兩首作品的片段是用什麼樂器演奏的?
2. 揭示作品的名稱及演奏的樂器名稱: 《游擊隊歌》——口哨;《苗嶺的早晨》——口笛;
3. 聆聽《游擊隊歌》:
(1) 有條件的學校可將該歌譜用投影儀顯示出來,讓學生邊聽口哨吹奏,邊看歌譜,以加強對作品的理解
(2) 教師簡單介紹作品的背景及作曲家賀綠汀。
(3) 復聽時,可允許班上會吹口哨的同學隨錄音跟著學吹片斷,如:
4. 聆聽《苗嶺的早晨》:
(1) 設問:聽了這首作品你想像一下,苗寨早晨的美麗情景,並把它描述出來。
(2) 教師簡單介紹口笛樂器。
5. 聽辨樂器,選擇曲名與畫面的練習
⑴ 這一聽辨活動,主要是將曲名、音色、畫面形象連為一體,即:將聽覺、視覺、人文聯繫在一起,以提高學生的綜合藝術的能力。
⑵ 這一練習可以是兩個作品為一組,分組聽後即做練習。也可以四個作品聽完後,再完成該練習。
6. 歐洲文化中音樂、舞蹈具有重要地位,在特定地區都有傳統的音樂、舞蹈傳承,這些音樂、舞蹈往往都是具有代表性的均分律動節秦,按小節線劃分而循環往複地交替,如圓舞曲、波爾卡等,本課中的《匈牙利舞曲》(第五號)具有匈牙利吉普賽舞蹈以及匈牙利民間恰爾達什舞曲音樂的特點與風格,而《那不勒斯舞曲》是義大利南方那不勒斯舞蹈的音樂。7. 欣賞《那不勒斯舞曲》——小號獨奏:
(1) 初聽《那不勒斯舞曲》。要求:該樂曲的情緒是怎樣的?
(2) 復聽《那不勒斯舞曲》。要求:速度的變化與情緒之間的關係?主奏樂器是什麼樂器?「吹」、「拉」、「彈」屬哪一類?
8. 欣賞《匈牙利舞曲》(第五號):
(1) 初聽樂曲。要求:該樂曲的主奏樂器是屬哪一類?(介紹三角琴:三角琴是東歐俄羅斯一帶的傳統樂器,以三角形琴身為特徵的一種三根弦的撥彈樂器。)
(2) 復聽樂曲。樂曲的主題音調出現幾次?樂曲可分為幾段?速度有沒有變代?每段的情緒有什麼不一樣?
9. 教學小結。
第二課時
教 學 目 標:
1. 在演唱《嘹亮歌聲》中,實踐輪唱的演唱形式及其表現的情緒。
2. 活動與練習(一)
教學重難點:
掌握輪唱的基本演唱形式。
教學過程:
1. 演唱形式導入:我們兩年多的音樂課上,基本上是大家一齊唱,這種形式稱為齊唱。有種演唱形式,曲調是一樣的,但不是一齊進入,有先有後輪流進入,這就稱為輪唱。
2. 聆聽輪唱《嘹亮歌聲》。要求能聽辨出同一曲調分先後進入交叉進行。
3. 看歌譜再聽一遍。請大家看圖形譜:兩個人的瞼部,二次進入線條是一樣的。
4. 學唱第一聲部。教師範唱第一聲部曲調。
(1) 設問:大家在看譜時有沒有發現,曲調有一個什麼規律?每隔幾小節的第一拍有一個什麼休止符?
(2) 每4個小節為一句,共四句。全班分四組學生每組自學一句。(教師巡視重點指導第二句)
(3) 分組接唱第一聲部,相互糾正,教師指導。
(4) 交換樂句,再次接唱。
(5) 完整地唱好第一聲部。
5. 學唱輪唱:
(1) 全班分為兩部分,A唱第一聲部,B唱第二聲部。先學唱第二部最後一句。
(2) 在教師指揮下,唱二聲部輪唱。(注意進入要準確,最後結束二聲部音準)輪唱時,兩個聲部都要注意相互傾聽,相互照顧。各人唱自己的聲部還要能聽另一個聲部,這是唱好二聲部的關鍵(也包括輪唱)。
(3) 填入歌詞。要唱得自豪,聲音要明朗、悠揚,切忌喊叫。
6. 活動與練習(一)
⑴ 教師先范唱內蒙古民歌。
設問:這支歌的歌名?是哪一學期唱的歌?(這首歌是第五冊第二單元的歌《草原上》)⑵ 全班學生齊唱。
⑶ 設問:這支歌能否唱輪唱?怎樣唱輪唱?最後結束怎麼辦?
⑷ 分組討論。
常見的可以有這樣兩種:
(1) 隔兩小節進入;
(2) 隔一小節進入。結束句可以不一起結束,即第一聲部先結束,第二聲部晚結束;也可以同時結束,例如隔二拍進入的最後結束時第二聲部最後一小節為 ;隔一小節進入的最後一小節可壓縮為 ,還有很多方法讓學生自己設計創造。
7. 分組展示、點評。表揚有創新的小組。
8. 教學小結。
第三課時
教 學 目 標:
1. 在演唱《我是小音樂家》中,進行編創活動,體驗做小音樂家的情趣。
2. 掌握八分休止符的時值,並能在讀譜實踐中運用。
3. 活動與練習(二)。
教學重難點:
學習演唱《我是小音樂家》,並掌握八分休止符的時值。
教學過程:
1. 說說自己的理想?
2. 聽聽美國的孩子他們想幹什麼?——聆聽歌曲錄音。
3. 設問:在歌曲中唱些什麼內容?是哪幾個國家?哪幾個城市?他們各演奏什麼樂器?怎樣演奏?
4. 討論上述問題:(英國—倫敦、法國—柏林、法國—巴黎。吉他—彈奏、提琴—拉奏、法國號—吹奏。)
5. 再聽歌曲。仔細聽聽這個歌曲在節奏上有什麼特點或規律?(每句的開始都是第二拍的後半拍起唱)這個規律學生不一定能講得出,教師可通過范唱曲調,邊唱曲調邊打拍子,尤其在弱起時擊拍更突出,以引起學生注意與思考。教師適時用動作、獨唱進行暗示及語言點撥。
6. 教師用點譜法指導學生唱後半拍起拍的節奏,唱好第一、二句曲調(注意樂句的完整性)。
7.學唱第三樂句時,穿插講八分休止符。 學生已掌握十六分符的時值,只要點撥適時,加上點譜法的動作,學生是能理解的。
8. 完整地唱好全曲後,填上歌詞。
9. 以第一人稱的角色投入即興表演唱。
10. 自編歌詞。如住在無錫拉起二胡;住在昆明吹起蘆笙;住在上海吹起笛子……各地學生可以編當地的民族樂器,加上後面的象聲詞即可。還可以打開思路,完全自編:我是小音樂家……
11. 音樂知識:八分休止符
⑴ 八分休止符的認識可以從八分音符引入,這樣即複習八分音符的時值,同時也掌握八分休止符。「0-5」。
⑵ 結合本課《我是小音樂家》教學中穿插進行。
⑶ 八分休止符在後半拍是比較容易的,只要前半拍的音符唱得短些即可,但八分休止符在前半拍這樣往往是後半拍起唱,這就有一定難度。教師可通過拍擊、點譜、動作啟發學生,在實踐中掌握這一節奏。
⑷ 本課的「活動與練習(二)」就是配合這一樂理知識的實踐活動,要讓學生認真練習。 ⑸ 通過四分休止符與八分休止符的比較進一步掌握和理解。
12. 活動與練習(二)
⑴ 唱熟曲調。
⑵ 分別用X0 X0 或0X 0X 節奏改編,再唱與奏。例:
13 .教學小結。
0人 | 分享到: 閱讀(1305)| 評論(1)| 引用 (0) |舉報 一年級音樂教案上冊(二) 三年級音樂下冊教案(二)
歷史上的今天
相關文章
推薦閱讀:
※引用 毛澤東祖墳風水 - 秋韻的日誌 - 網易博客
※紅顏知己與藍顏知己 - 為你回眸一笑的日誌 - 網易博客
※老公性侵女同事被咬掉舌頭我想離婚 - 雅晴的日誌 - 網易博客
※引用 小兒關煞表 - 紫玉山人的日誌 - 網易博客
※19道美容小菜--胡蘿蔔素不流失的小秘招:胡蘿蔔炒雞蛋 - 可可的日誌 - 網易博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