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如此「踩踏」落馬官員,正常嗎?

如此「踩踏」落馬官員,正常嗎?

作者:胡印斌 

原南京市委書記楊衛澤被查後,連日來,與他相關的各種「猛料」相繼抖出。媒體報道,楊衛澤主政無錫時,為了巴結時任中央政治局委員、公安部部長的周永康,把周的老家西前頭村打造成明星村莊,周看了後說:「這個小子不錯的」。

「這個小子不錯的」,有細節,有表情,也不乏趣味,這樣的話語,當然成了當日網友相互調侃的流行語。不過,畸高的傳播價值,並不意味著就是「事實的判斷」,還會讓人產生隱隱的不適感。如此群情激憤,獵取調侃乃至踩踏落馬官員的快意,正常嗎?

官員落馬了,公眾表達一下被壓抑的不滿,並非完全不可理解。事實上,很多落馬官員在接受法律裁決之前,多會有一些類似的「輿論審判」。只不過,落馬之後的調侃與踩踏,來得更為洶湧罷了。從此前薄熙來、周永康、徐才厚的相關報道中,可以找到很多這樣來源不清、笑點夠高的橋段。

此種發掘獵奇的橋段,乃至肆意踩踏落馬貪官的做法,並不可取。一者,很多場景、話語、判斷,因為缺乏明晰的出處,真偽難辨,有欠嚴肅。比如,有報道說楊衛澤在蘇州搞強拆,有「楊衛拆」之稱,而事實上,蘇州從2004年開始的強拆,並非在楊衛澤任期內,而2007年蘇州發生「3·22」強拆血案時,楊早已任職無錫。

再者,官員落馬,順藤摸瓜,找出此前當政時種種問題,固然屬於事後監督,但這同樣要謹慎。以南京的「雨污分流」為例,楊衛澤與時任南京市長的季建業有爭執,並不奇怪,楊的關於「多點道法自然的傳統,少點人定勝天的霸氣」的表述,即便現在看來,也並無不妥,很多專家也曾表達了類似的擔憂,硬扯到市長書記「明爭暗鬥」上來,未免牽強。

特別是,時下很多人動輒將落馬官員與已落馬大老虎掛鉤,熱衷於尋覓二者之間或隱或顯的聯繫。中央三令五申反對官員搞「小圈子」、結成「幫派」。很多時候,圈子文化、幫派意識以權力交換為籌碼,已經成為侵蝕政治生態的頑疾,必須窮追猛打、徹底剷除。但是,公眾輿論不應只是簡單地去關注一些貪官搞幫派、抱大腿,一味獵奇,更應該反思圈子、幫派之所以產生並不斷固化的深層原因。

諸多跡象表明,小圈子、幫派的出現,根源仍在於政商間的利益輸送、權力資源的交換,乃至於權力監督的失范。也就是說,只要存在形成圈子幫派的制度與土壤,就很難完全禁絕官員「抱粗腿」、搞利益扭結體的衝動,而這隻能破壞健康的政治生態。可見,只有規範權力運行、強化權力監督,才有可能徹底剷除形成「小圈子」、幫派團伙的土壤。

並不是說貪官不應該被批評,也不是說他們的腐敗不應該被唾棄,而是說,過於熱衷於笑點,很容易滑入情緒化、遊戲化的泥淖,偏離了正風肅貪、依法治國的主題,也會把公眾的注意力從反腐行動與深化改革可能給中國經濟社會帶來的積極變化上轉移開來。

說到底,反腐肅貪不應該是群情激憤的「痛打落水狗」,而應該深刻反映出政府打造反腐和預防腐敗制度機制的努力。其根本目的在於重塑法律的尊嚴,並經由剜除腐肉,逐漸構建起一系列約束權力的政治、經濟、社會制度和機制,以促進經濟社會的良性發展,保障全體民眾的公共利益。

□胡印斌(媒體人)


推薦閱讀:

(1)清代部級官員的命理結構
岳陽公車安裝北斗衛星監控公車私用 官員抵觸
香港官員:限奶令不是民意下的過度反應,是民生
還有多少官員正患抑鬱症?
香港特區前官員:「佔中」全景觀察深層剖析

TAG:官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