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世界與中國的「福山觀察」|時事話題

觀點的表達,聽眾的好惡反應常常同話語者的身份和權威性有關,比如關於「民主」,它當然很好,但並非是包治制度與社會百病的神方。如果一個政客這樣說,許多人會豎起警覺的耳朵,但弗朗西斯·福山這樣的美國學者這樣說,更多人會用心聽,且認真思考。

這位斯坦福大學政治學教授半年多前出版專著《政治秩序與政治衰敗》,重點指出美國政體的諸多弊端,警示了「政治衰敗」的風險,並對中國的發展給予很多中肯的政治觀察,其中不少觀點引起強烈反響。最近福山接受美國《民主季刊》專訪,回答了輿論的關心,他依然保持一位學者對於研究領域難得的敬畏和謙卑,認為人類民主和政治實在複雜,認為自己對當下世界的變局的探查還十分膚淺,認為中國需要很深入認真地理解和觀察,而且很多地方值得西方國家借鑒。這樣嚴肅、唯真的政治學氣質,在優越感強烈的歐美國家真不多見。

福山在政治學界享譽始於他1992年出版的《歷史之終結與最後一人》,那一年他正值四十不惑的年紀。作為施特勞斯派的嫡傳,並繼承黑格爾—科耶夫學術思路的福山,在《歷史的終結與最後的人》中堅信,最後的歷史是自由民主的歷史,在自由民主階段,人類獲得終極平等,歷史因此終結。14年後出版《歷史的終結》,福山明顯修正了自己以往的許多觀點,提出弱意義上的「歷史決定論」,給予對冷戰結束後世界的觀察,他在堅持民主立世的觀點下,對走向民主終結的路徑和階段試圖進行更切合實際的研判。這時候福山已經深刻意識到民主所不能解決的問題,他開始把研究重點放到「政治秩序」上,並耗費心血相繼出版了《政治秩序的起源》和《政治秩序與政治衰敗》。這過程中他愈發認識到,「歷史的複雜性超乎想像,人類的終結之路極為複雜曲折」。

作為一個名滿天下的政治學者,日裔美籍的福山最難得的品質是自我批判和改善。在研究進展中,儘管他始終崇尚民主力量,但分析更現實、客觀。福山堅持認為,成功的自由民主制度包含三個基本要素:政府、法治和問責制。就是說,在一切可能的社會體制中,最好的是由透明的法律制度和人民意願制約的中央集權。在近期的研究中,他在民主之外,力爭發現國家和社會發展的更多元的力量和因素,比如國家能力。福山因此對民主發出反問:為什麼當下世界,民主的表現如此差勁?不是嗎?在美國及其聯盟顛覆了專制、力推民主的國家如伊拉克、阿富汗、利比亞,民主植入之後的效果世人共知。

福山提出以下觀點:一、民主很好,但民主不具有解決問題的所有功能。治理能力對發展和秩序十分重要。在許多新興民主和已有民主的國家,由於治理能力跟不上民主需求,反而導致民主合法性的喪失。二、良政的組成必然包含民主,但民主不能單獨充當良政,有力而高效運作的政府也是良政的重要內容。為此福山將研究的目光投向中國、日本、德國、丹麥等國家,提倡民主氛圍下「高質量政府」的重要性。

對比研究下,福山對包括美國在內的一些「先發民主」體制提出政治批評,認為民主的守成與僵化是對民主的損害。他因此毫不掩飾對美國民主的失望;其次是他對美國政治現狀的失望,認為美國作為成功的現代民主國家的政治制度有可能走向衰敗。他指出美國式民主當下的重大弊病:一是黨爭,即政黨在意識形態方面兩極分化,二是利益集團對於政治的合法壟斷。他說,基於黨派和集團利益的否決權的放縱行使,「令美國已經墮落為一個『相互否決』的國家,移民、醫保、教育等問題的政策癱軟令美國蒙羞於當代世界」。

在他的書中,福山還對美國愈發明顯的「世襲政治」提出尖銳批評,去年新書發布時人們或許對此印象還不那麼深刻,最近美國民主黨和共和黨總統競選人的出現,似乎佐證了福山的憂慮。基於政治和經濟利益集團的政權世襲,即便冠以民主的名義和機制,卻不能證明這是優良而富於活力的國家生態,由此而言民主也會老化,也需要改革並注入新鮮元素。福山這觀點,按套話說,是用發展的眼光看民主,這是一位政治學者的難得品性,包括美國總統在內的政治人物也應該具有這種理政品德。


推薦閱讀:

美國想要減少逆差?只有跟中國聯盟
1901-1905的中日交涉(二)——表面兄弟
中國古代繪畫簡介(十三):明代士人畫
中國佛教禪詩三百首(七言)上卷
三智師說 | 王德峰:《紅樓夢》與中國文化命運(二)

TAG:中國 | 世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