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改造國民性:梁啟超開啟的歧路
[摘要]既然中國直到清朝都是由「一小撮有文化的統治階級」和「一大批貧困而無知的『農民』」組成,那麼,國家衰落憑什麼先怨這些無知的「農民」?
作者:走刀口
導語:
梁啟超被譽為近代中國的百科全書式人物,也堪稱最早的「公知」,他率先用「東亞病夫」描述中國人,提出改造國民性的理論,即「新民說」。
梁啟超認為中國人自私沒有公德
梁啟超,字卓如,1873年2月3日生於廣東新會一個殷實的耕讀家庭,梁啟超從小聰慧,五歲識字六歲便讀完《五經》,被譽為神童。1890年,梁啟超拜康有為為師,隨後踏上維新變革的道路,與康有為並稱「康梁」。
作為康有為的學生,梁啟超不可避免地受到康有為影響,他也認同對人進行改造。不同的是,康有為要改造的是黑人,而梁啟超要改造的是中國人。梁啟超發揮了美國傳教士A·H·史密斯和嚴復關於中國人國民性的論述,提出中國衰弱的根源在於全體國民孱弱,歸根結底是「國民劣根性」太重。
在《中國積弱溯源論》一文中,梁啟超列舉了「國民劣根性」的六大要點:一曰奴性,二曰愚昧,三曰為我,四曰好偽,五曰怯懦,六曰無動。①這六種「劣根性」換成今天的話,意思就是中國人奴性十足,愚昧不堪,自私自利,極好面子,膽小怕事,喜歡圍觀。梁啟超認為這些「劣根性」根深蒂固,而中國人又好「徒責人,而不知自責,徒望人而不知自勉。」因此必須對國民性進行改造,國家才能有希望。
在發表《中國積弱溯源論》一文後,梁啟超又發表《新民說》,他在書中進一步痛斥國人的「國民劣根性」,在他筆下,中國人缺乏公德觀念,沒有國家思想,沒有冒險精神,不懂得自尊,更沒有權利與義務的觀念。
儘管梁啟超在《新民說》中說,「凡一國之能立於世界,必有其國民獨具之特質。」「我同胞能數千年立國於亞洲大陸,必其所具特質有宏大、高尚、完美,厘然異於群族者。」②但梁啟超還是總結說「吾觀我祖國國民性之缺點,不下十百。」③總之,中國人在精神上問題太大了。
精神孱弱身體上還是「東亞病夫」
梁啟超總結了中國人國民性的諸多弱點,如果這些精神氣質還可以用「虛其心,實其腹,弱其志」來解釋,不足以刺痛人心,那麼身體上的孱弱就太直觀了,梁啟超直指中國人是「東亞病夫」。
「東亞病夫」一詞本來是英國人批評中國政治改革不思進取,政府麻木不仁的用語,但梁啟超為適應自己對中國人的批評,強行將它的意思變為指中國人身體孱弱,在《新民說》中,梁啟超完成了對「東亞病夫」一詞內涵的扭轉。
在《論尚武》一文中,梁啟超首先駁斥了「野蠻人尚力,文明人尚智」一說,隨後提出中國人因享太平太久,遂「重文輕武,民氣柔靡」,「兩千年之腐氣敗習,深入國民之腦,遂使群國之人,奄奄如病夫……戢戢如馴羊。」④
在後文中,梁啟超進一步解釋了他認為中國人是「東亞病夫」的原因:「中(國)人不講衛生,婚期太早,以是傳種,種已孱弱……以文弱為美稱,以羸怯為嬌貴,翩翩年少,弱不禁風,名曰丈夫,弱於少女;弱冠而後,則又纏綿床笫以耗其精力,吸食鴉片以戕其身體,鬼躁鬼幽,躂步欹跌,血不華色,面有死容,病體奄奄,氣息才屬:合四萬萬人,而不能得一完備之體格,嗚呼!其人皆為病夫,其國安得不為病國也!」⑤
至此,梁啟超完成了對當時中國人的畫像素描,即:精神上集自私自利、膽小怕事等諸多劣根性於一體,身體上孱弱不堪,以「東亞病夫」示人的群體,這樣的國民顯然不能在「適者生存」的世界自立,因此必須對國民性進行改造,製造「新民」。
要適應社會達爾文主義必須改造國人
梁啟超通過《中國積弱溯源論》論述了國民劣根性,在《新民說》一開篇便提出「新民」的目的:「自世界初有人類以迄今日,國於環球上者何啻千萬?問其巋然今存,能在五大洲地圖佔一顏色者幾何乎?曰百十而已。此百十國中,其能屹然強立,有左右世界之力,將來可以戰勝天演(即嚴復翻譯的《天演論》)者幾何?曰四、五而已矣。」⑥
這段話的意思是,自有人類以來,世界上的國家不斷滅亡,遵循「弱肉強食,適者生存」的社會達爾文主義原則,以後只能有四五個國家存在於世,於是梁啟超發問,中國何以戰勝「天演」?
梁啟超對此的回答是進行國民性改造,只有如此方能在未來世界生存,梁啟超說「故欲其身之長生久視,則攝生之術不可不明,欲其國之安富尊榮,則新民之道不可不講。」「新民」之說不但要講,而且已經是「今日中國第一急務」。⑦
從梁啟超的描述中,不難見其受「社會達爾文主義」影響之深,他鼓吹「新民說」,是寄希望於改造國民,使中國人也能成為「優勝種族」,淘汰那些劣等種族,這種思想同康有為的改造黑人論如出一轍。
需要指出的是,「社會達爾文主義」鼓吹的種族論,發展到極致便是納粹主義,因此本身就極具危害。
除此之外,梁啟超還忽視了中西社會和歷史的根本性差異,正如麥克法蘭在《英國個人主義的起源》中所指出的那樣,英格蘭具有自己的獨特社會結構,而「在歐洲大部分地區以及印度和中國,歷史上都存在一小撮有文化的統治階級——或憑藉天賦權利,或因教育擢升;他們與一大批貧困而無知的鄉村生產者之間界限分明,後者常被稱為『農民』。」⑧
既然中國直到清朝都是由「一小撮有文化的統治階級」和「一大批貧困而無知的『農民』」組成,那麼,國家衰落憑什麼先怨這些無知的「農民」?
結語:
梁啟超通過將中國人描述成精神和身體上的雙重「病夫」,從而提出「新民」之說,魯迅、胡適、毛澤東等都受其影響,至他之後,對人進行改造一直縈繞在二十世紀的中國,直到「文化大革命」時終於達到頂點。
注釋:
①梁啟超,《飲冰室合集·文集之五·中國積弱溯源論》第二節,中華書局1989年版。
②梁啟超著,宋志明選注《新民說》,遼寧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8頁。
③梁啟超著,宋志明選注《新民說》,遼寧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139頁。
④梁啟超著,宋志明選注《新民說》,遼寧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153頁。
⑤梁啟超著,宋志明選注《新民說》,遼寧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160頁。
⑥梁啟超著,宋志明選注《新民說》,遼寧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1頁。
⑦梁啟超著,宋志明選注《新民說》,遼寧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2頁。
⑧〔英〕艾倫·麥克法蘭,《英國個人主義的起源》,商務印書館2008年版第4頁。
推薦閱讀:
※改造|用別人不要的傢具和高顏值沙拉,她讓北京居民樓刷爆了Airbnb
※住藝改造家 | 他用1,000本書,造出隔而不斷的家
※再生海 | 一個推崇環保生活美學、以海木為原材料的傢具品牌
※另類的狂歡——關於城中村改造的嘗試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