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常用快速祛病法——自愈有道 海德
第2節:第一章 自愈有道,曙光在前(2)
第3節:第一章 自愈有道,曙光在前(3) 第4節:第一章 自愈有道,曙光在前(4) 第5節:第一章 自愈有道,曙光在前(5) 第6節:第一章 自愈有道,曙光在前(6) 第7節:第二章 如何避免「一經發現就是中晚期」的疾病(1) 第8節:第二章 如何避免「一經發現就是中晚期」的疾病(2) 第9節:第二章 如何避免「一經發現就是中晚期」的疾病(3) 第10節:第二章 如何避免「一經發現就是中晚期」的疾病(4) 第11節:第三章 每一個家庭都需要的健康傳家寶(1)第12節:第三章 每一個家庭都需要的健康傳家寶(2)
第13節:第三章 每一個家庭都需要的健康傳家寶(3) 第14節:第三章 每一個家庭都需要的健康傳家寶(4) 第15節:第三章 每一個家庭都需要的健康傳家寶(5) 第16節:第三章 每一個家庭都需要的健康傳家寶(6) 第17節:第四章 手術後的調養法和常見病的家庭治療術(1) 第18節:第四章 手術後的調養法和常見病的家庭治療術(2) 第19節:第四章 手術後的調養法和常見病的家庭治療術(3) 第20節:第四章 手術後的調養法和常見病的家庭治療術(4) 第21節:第四章 手術後的調養法和常見病的家庭治療術(5)第22節:第四章 手術後的調養法和常見病的家庭治療術(6)
第23節:第四章 手術後的調養法和常見病的家庭治療術(7) 第24節:第四章 手術後的調養法和常見病的家庭治療術(8) 第25節:第四章 手術後的調養法和常見病的家庭治療術(9) 第26節:第五章 養生有術,心想事成(1) 第27節:第五章 養生有術,心想事成(2) 第28節:第五章 養生有術,心想事成(3) 第29節:第五章 養生有術,心想事成(4) 第30節:第五章 養生有術,心想事成(5) 第31節:第五章 養生有術,心想事成(6)第32節:第五章 養生有術,心想事成(7)
第33節:第五章 養生有術,心想事成(8) 第34節:第五章 養生有術,心想事成(9) 第35節:第六章 見微知著,何其快哉(1) 第36節:第六章 見微知著,何其快哉(2) 第37節:第六章 見微知著,何其快哉(3) 第38節:第七章 讀書治病,不亦樂乎(1) 第39節:第七章 讀書治病,不亦樂乎(2) 第1節:第一章 自愈有道,曙光在前(1) -------------------------------------------------------------------------------- 第一章 自愈有道,曙光在前 不懂「顛倒之術」,容易未老先衰 當洪水沖潰了堤壩,再好的水利工程師也不能立刻堵住決口;當導火線已經燒進炸彈的內部,再好的排爆專家也無法制止爆炸;得了無可挽回的絕症,再好的醫生也擋不住死神的雙手。其實,所謂無可挽回的絕症,就是病邪長期積累後的總爆發。 《黃帝外經》是一部與《黃帝內經》緊密聯繫的中醫典籍,據說久已失傳,但書中玄妙精深的養生之道——「顛倒之術」一直在民間廣泛流傳。其精髓就是:人如果不知道「顛倒之術」,就很容易未老先衰,而懂得運用「顛倒之術」的人,就可「精固神全,形體不弊,老而不衰」。 佛家也有一個「顛倒眾生」的說法。它認為:凡人其實是活在一種顛倒狀態之中的,活在當下卻本末倒置、因果顛倒,並未認清生命的本質。因此,人們總是向外求,越求越放不下,越求心越累,越累病越多。 放眼望去,我們最怕的是疾病、衰老和死亡! 正值青春歲月,我們「年少不知愁滋味,為賦新詞強說愁」;等到人過中年,望一眼前方,太陽已悄然西斜,肅殺之氣依稀可聞,我們又會感嘆青春的可貴、時間的流逝,卻只能無奈地說「天涼好個秋」! 健康的時光是可以這樣肆意揮霍的嗎?「40歲之前拿命換錢,40歲之後拿錢換命」,這話前半句或許是可以實現的,但後半句就不是那麼回事了。如果真的能夠「拿錢換命」,那許多得了重病的名人和富豪就不會那麼早離開人世了。因為他們並不缺錢,也完全有條件停下手裡的工作全力配合治療。但事實是,他們最終還是沒能挽留住生命。 當洪水沖潰了堤壩,再好的水利工程師也不能立刻堵住決口;當導火線已經燒進炸彈的內部,再好的排爆專家也無法制止爆炸;得了無可挽回的絕症,再好的醫生也擋不住死神的雙手。所謂無可挽回的絕症,其實就是病邪長期積累後的總爆發。 洪水過後,我們還有機會亡羊補牢,整修水利。但是,人的生命只有一次,失去了,就再也沒有了。 可是,我們為什麼要允許病邪積累到足以摧毀生命的程度呢?我們為什麼要把僅有一次的生命像押寶一樣押在所謂的奇蹟上,指望「神醫」來起死回生呢?這難道不是對生命認知的嚴重顛倒嗎? 況且,干一番事業並不一定要以透支健康、危及生命為代價。身手矯健、頭腦清晰、身心合一地生活,只會讓你的工作效率更高,事業幹得更好。 截肢的人最懂得奔跑的快樂,盲人最渴望燈火的光明,聾啞者最嚮往音樂的美妙。有人說,人生就是這樣,總是失去了才知道珍貴。但我要告誡大家,人生不該是這樣的,我們還可以選擇在擁有時去珍惜。這樣,即便不得已而失去,我們也會胸懷坦蕩。 第2節:第一章 自愈有道,曙光在前(2) -------------------------------------------------------------------------------- 有多少人去認真思考過《道德經》里「物壯則老,是謂不道」(事物盛壯之時,往往意味著衰敗的開始)這句名言呢?如果從「顛倒之術」的角度看這個問題,我們是否該在健康的時候就開始預防疾病呢? 「在別人貪婪的時候恐懼,在別人恐懼的時候貪婪。」股神巴菲特可能從未讀過《道德經》和《黃帝外經》,但天下的道理都是一樣的,「顛倒之術」就隱藏在他這句名言里,說法不同,道理殊途同歸。 有呼就有吸,有陰就有晴,有花開就有花謝,有月圓就有月缺。這道理誰都懂,可輪到我們自己卻變成了:得到了就不能失去,佔有了就不能放手。一旦失去了,放手了,我們就會痛苦,就會煩惱,就會抱怨。 古人說:「濃肥辛甘非真味,真味只是淡;神奇卓異非至人,至人只是常。」 是的,即便是斜陽衰草,幾縷青煙,彈一曲清音瑤琴,和一管婉轉洞簫,錯落掩映之間,筆墨山水之意亦在其中矣。 懂得回歸平淡,能在常態的生活中品出滋味,從容不迫的人就會明白「顛倒之術」的深意。我也深信,只有這樣的人,才能獲得健康以及精神、事業的雙豐收。 活用中醫,回歸純凈,回歸身心合一,回歸天道自然。如是,我們今生才有無病可治的境界。 心靜自然涼——「垂衣裳而天下治」的健康之道 通過調心來調身,就能「心安而不懼,形勞而不倦」,「形與神俱,而盡終其天年,度百歲乃去」。這真是省力又高效、「垂衣裳而天下治」的自然健康之道呢!而最容易上手的靜心方法就是做金雞獨立和聽古琴音樂。 有朋友會問,心靜自然涼,就是強迫自己什麼都不要想嗎?如果是,這算不算自我壓抑呢? 我想說的是:心靈寧靜本身就是一種愉悅,何來壓抑呢?以一顆清澈之心看世界,往往更容易發現美好。在濟公和尚眼裡,一個平凡的黃昏也可以那麼充滿韻味,他寫道: 幾度西湖獨上船, 篙師識我不論錢。 一聲啼鳥破幽寂, 正是山橫落照邊。 而寒山子在描述寧靜之美時,也寫得相當傳神,頗有隻可意會、不可言傳之妙: 吾心似秋月, 碧潭清皎潔。 無物堪比倫, 更與何人說? 世間本就有兩種快樂,一種來自感官刺激,一種來自心靈;一種是消耗式的,一種是生長式的。 《黃帝內經》開篇不談疾病,不談治病,而是將人們從千變萬化的病症迷陣中引出來,從健康的基點上看問題,道出了為後世十分推崇的養生真言:「恬淡虛無,真氣從之,精神內守,病安從來?」告訴您如何不生病才是人活著的最高境界。 第3節:第一章 自愈有道,曙光在前(3) 我們看看這十六字真言,居然前面一半都是在講心境的淡泊、精神的安定。心神靜定了,才能使血氣愈加精純,少有干擾。順著自然的紋理運行,去該去的地方,這就是「真氣從之」的境界。 「真氣從之」了,自然五臟安定。身體運行達到最佳狀態,正氣內存,抵抗力很強,疾病哪裡還會找上門來呢?故曰「病安從來」。 通過調心來調身,就能「心安而不懼,形勞而不倦」,「形與神俱,而盡終其天年,度百歲乃去」(《黃帝內經》)。這真是省力又高效、「垂衣裳而天下治」的自然健康之道呢! 趁熱打鐵,在這裡推薦兩個比較快捷簡單、容易上手的靜心方法吧: 金雞獨立靜心法(閉著眼睛隨意單腳站立) 這不是老生常談,是因為確實好用才反覆強調的。 因為「金雞獨立是最好的入靜法門,而其補腎健腦之功,引血下行之力,不過是入靜的副產品。如果您打坐不能安心,睡眠紛然亂夢,那都是心不靜的癥狀,練習金雞獨立,真是一個接引的橋樑。因為在閉著眼睛單腳站立的時候,您是無法分神想事的,因為沒有給您想事兒的時間和空間,您稍不集中精神,就站不住了。而當您能站到2分鐘了,您的意念自然就容易專註了。這時,您再去打坐,很快就會入靜。」 古琴音樂 有朋友說,古琴是幾千年前的老樂器了吧,跟我的身體到底有多大關係? 我們先來看看大詩人李白聽琴的感受。他在《聽蜀僧浚彈琴》這首詩中寫道: 蜀僧抱綠綺,西下峨眉峰。 為我一揮手,如聽萬壑松。 客心洗流水,餘響入霜鍾。 不覺碧山暮,秋雲暗幾重。 詩的意思是說,有位峨眉山的和尚為李白彈奏古琴。清微淡遠、似有還無的琴音讓詩人感到心像被泉水洗過一樣清澈。鐘聲清涼,彷彿松風習習,詩人不由得沉醉其中,不知不覺已夕陽西下,秋雲映山。 在古代,古琴被稱為君子之器,位列琴棋書畫之首,古琴的重要地位可見一斑。以我的經驗,靜心效果最好的是《平沙落雁》曲,包括古琴版和琴簫合奏版。我個人非常喜歡龔一演奏的《平沙落雁》,在此特別推薦。還有其他曲目如《普庵咒》《憶故人》《陽關三疊》《梅花三弄》,您都可以在網上搜索到。我個人的感觸是,到目前為止,還沒有發現其他的音樂形式在靜心安神方面能夠超過古琴曲的,尤其是上述幾個曲目。 一直很清晰地記得自己初遇古琴時的那份別樣感受。十幾年前,迷茫焦躁的我,乍遇縹緲而出的清遠琴音,胸中壘塊頓消,波濤洶湧的心海竟趨平靜,頓感天高雲淡,煙嵐青翠,餘音繞梁。 第4節:第一章 自愈有道,曙光在前(4) -------------------------------------------------------------------------------- 我平時用《平沙落雁》做背景音樂,練習各種養生小功法,乃至讀書學習,常有事半功倍的效果。您要是感覺著急上火,煩惱燥熱,聽會兒古琴曲,心海的萬頃波濤能相當迅速地轉為和風細雨。 紛亂喧鬧的世界裡,古琴音樂真可算是一劑難得的清涼貼,能撫慰人們躁動不安的心靈。 兩千年前,越女在談論劍術的最高境界時說:凡手戰(劍術)之道,內實精神,外示安儀;見之似好婦,奪之似懼虎。 即使是以動為用的武術技擊,其最高原則依然是「內實精神」、虛靜為保,如此才能具有非凡的洞察力,料敵於先機,雖後發而先至,靜時如「好婦」,動時如猛虎,一擊而中。 可見,以靜為體,以動為用,動靜之妙,存乎一心,這在任何時代都不會過時,無論是獨善其身,還是兼濟天下。 莊子云:「至人用心若鏡。」就是說賢明的人心靜如水,清澈透明,以至能像鏡子一樣映照出天地萬物的整體。聖者之所以為聖,蓋以此為本也。 耳聽太古遺音,可契悟先賢心法,消胸中之燥火,心中一派清明氣象,如空山新雨、鳥鳴山幽,於無形中治病、調身和養心。再配合練習各種小功法,如按摩溫灸、導引泡腳(尤其是金雞獨立),自能事半功倍,身心愉悅,可謂養生之最高境界矣。 鼻端調息,拒病於千里之外 鼻端調息法是隨時隨地都可練的(閉目調息比睜著眼睛效果好很多)。工作之餘,靠在椅子上閉目調息一會兒,能很好地緩解疲勞;睡前靠在床上調息,心靜入眠,可以睡得更踏實。等車時可調,坐地鐵時可調,熱水泡腳時可調,黃豆溫灸時可調,心中煩亂緊張時可調?? 我在前文中給大家介紹過兩種比較簡單的靜心方法——金雞獨立和古琴音樂。金雞獨立簡單方便,身心同治,可隨處練習;古琴音樂效用迅速,能在短期內潛移默化地平緩情緒,靜心安神。 然而,有朋友反映金雞獨立很好,但畢竟消耗體力,練久了有點累;古琴音樂雖妙,但畢竟要藉助外物播放,會受到一定的制約。有沒有一種方法既不累,也不需藉助外物,而且隨時隨地可以練習呢?有,答案就是我下面要介紹的「鼻端調息法」。 鼻端調息法,顧名思義,就是關注鼻子下端來調節呼吸的意思。 為什麼調節呼吸能達到靜心的目的呢?因為呼吸和人的情緒是相互影響的關係,道家叫做「心息相依」。心念急則呼吸急,心念清凈則呼吸微細。 我們的心念通常處於散亂無序、難以停息的狀態,像野馬奔跑嘶鳴,不知疲倦;思緒通常就像河流,蜿蜒涌動,刀斬不斷,像猿猴四處攀緣,跳躍不止。我們不可能一下就靜下來,最好的辦法就是把無端的思緒收於一點,以一代萬,這樣心便不再狂野,能漸漸清靜下來。而藉助調節呼吸的方法正好可以用來調心。 --------------------------------------------------------------------------------[Amber demo]第5節:第一章 自愈有道,曙光在前(5) -------------------------------------------------------------------------------- 鼻子下端,佛家叫「鼻端」,就是中醫所說的「人中」。為什麼選這裡調息呢?因為人中既是呼吸出入所過之處,也是督脈與任脈經氣交匯的地方。我們知道,督脈總領人體陽經(六腑),為陽經之海;任脈則總領陰經(五臟),為陰經之海。由此可見,人中正是人體陰陽交匯之處和中道之所,所以叫「人中」。古人起名真是意味深長啊! 老子說:「萬物負陰而抱陽,沖氣以為和。」就是說萬事萬物都有陰陽,而且要想達到「和」的穩定狀態,就必須交融相抱。反之,陰陽離決就會導致解體。 人體也是一樣,陰陽平衡、沖融相抱才能身體健康。在人突然昏厥、不省人事的時候,掐人中是可以救命的。這是因為強刺激人中這個陰陽經氣交匯的地方,可以使即將離決的陰陽接通相交。 在人中處調節呼吸來靜心安神,也是依據這個道理。 但我要強調的是,調息靜心並不是要意念一直守在人中這個地方,因為那樣會導致意念過於集中,引起氣血上涌和高血壓。比如,我們聚精會神地盯著某個東西,時間長了,我們不僅不會感到心靜身松,還會覺得比正常用眼累,原因就在於用意(念)過猛,導致精神緊張。這完全與靜心安神的出發點相反。 那麼,如何才能利用好陰陽交匯的人中,又不出現用意過猛、精神緊張的狀況呢? 大家注意,呼吸是有節奏的,一張一弛,一開一合,一呼一吸,兩次呼氣之間有不小的間隔和停頓。如果我們只關注呼氣,就會產生似守非守、若有若無的放鬆感覺,這正是我們要的效果——既專註又鬆弛。 不論男女,人中部位都長有一層淡淡的絨毛。我們呼出的氣體是和體溫大致相同的溫熱之氣,這股氣掠過鼻子下端的絨毛時會有輕微的溫熱感。注意,我們調息時要仔細體會的就是這股溫熱感。心浮氣躁時是體會不到的,只有沉下心來才體會得到! 如果您嘗試了幾次都體會不到,那就先做幾次腹式呼吸,略微靜靜心,再仔細體會,您就能找到了。 此法的妙處就在於此,要想找到呼氣時人中處的溫熱感,首先就要收心,達到比較靜的程度。由於心比較靜,呼吸也會漸漸緩慢平和。隨著呼吸的節奏漸行漸緩,一張一弛,一開一合,我們的心也漸漸走入寧靜之鄉了。 調息的入門方法就是數息法,通俗點說就是數呼吸。專註於人中處的溫熱感,在呼氣有溫熱感時數一,一呼一吸為一次,在下一次呼氣時數二,從一數到十(或者六),然後返回來重數。 為什麼要數數呢?因為平常人心緒太過散亂,呼吸和數數就像兩條韁繩,為的是拴住您心念這匹烈馬! -------------------------------------------------------------------------------- [Amber demo]第6節:第一章 自愈有道,曙光在前(6) -------------------------------------------------------------------------------- 平時,我們並不覺得心有多亂,可您真的靜下來就會發現,心念是如此煩亂無端。就好比一杯攪動過的渾水,看不到有多少泥沙。把它放在桌面上慢慢沉澱,那些翻騰的渾濁之物反而顯露出來了。 幾乎所有人剛練習此法時,可能都只專註地數了幾個數,就又想其他事去了。不過沒關係,返回來重數就行了。堅持練習,每天二十分鐘以上,您的心念自然越來越專註,心念溜號的次數也會越來越少。 當然,後續還有隨息法等方法,不過在您還沒學會走之前,最好不要打聽跑的事。當數息法已經很熟練了,平時的心態也比較靜了,您自然會水到渠成地進入隨息法了。 心越來越靜,您就會漸漸喜歡上數息,體會到從未有過的寧靜之美。那種感覺就像一首禪詩描繪的心境: 獨坐群峰上,胸臆自開張。 風拂長松靜,泉響落花香。 古道生幽草,梵鍾渺仙鄉。 昔人何處去?嵐霧濕衣裳。 大家要注意,鼻端調息法和金雞獨立法一樣,偶爾練一兩次是不會有什麼效果的。堅持練習,就會日增月長,好處不斷積累。堅持的結果是:不僅調息時心會很靜,平時的心態也會逐漸平和淡靜。拿得起,放得下,看問題更客觀,待人接物更細膩、更富於洞察力。您還會驚喜地發現,原來那些困擾您的問題,在您氣定神閑、心清如水之際已經得到了解決。所謂「踏破鐵鞋無覓處,得來全不費工夫」,非虛言也! 而且,鼻端調息法是隨時隨地都可練的(閉目調息比睜著眼睛效果好很多)。工作之餘,靠在椅子上閉目調息一會兒,能很好地緩解疲勞;睡前靠在床上調息,心靜入眠,可以睡得更踏實。等車時可調,坐地鐵時可調,熱水泡腳時可調,黃豆溫灸時可調,心中煩亂緊張時可調…… 有一次,我去辦事,人很多,排了很長的隊,大廳里人聲鼎沸,煙霧瀰漫,心中很是煩躁。我忽然想到調息法,便默默地閉目調起息來……不一會兒,煩熱漸消,清涼自生,彷彿身邊已不再人頭攢動,而是置身山間谷地、清幽愜意之所。想到古人所言「萬般煩惱皆自惹」,「此心安處是吾鄉」,不禁會心一笑,眉間舒展,於我心有戚戚焉!
-------------------------------------------------------------------------------- [Amber demo]第7節:第二章 如何避免「一經發現就是中晚期」的疾病(1) -------------------------------------------------------------------------------- 第二章 如何避免「一經發現就是中晚期」的疾病 腹診法——集診斷與調治之大成的「推腹法」 推腹法(由心窩向下推揉整個腹部)是一種特別簡單、直觀的自我診斷方法,叫做腹診。同時,它還是家庭調治大多數慢性病的有效之法。很多中醫典籍里都提到過。比如,對《黃帝內經》進行闡發和答疑的《難經》就有關於腹診的詳細解釋。 摸腹部,就可辨別體質的寒熱 按摸腹部,如果手感不溫或者冷,說明您有寒症; 如果把手搓熱後撫摸肚子覺得很舒服,則說明您有虛寒證。 按之發熱甚至灼手,為熱證; 喜歡冷物按放,為實熱證。 肚臍以下小腹冰冷,為陽氣衰微、病勢沉重之象;治療後小腹轉溫,是陽氣漸有恢復的佳兆。 如果中脘穴上面摸起來感覺燥熱,而下面卻比較寒涼,這是上實下虛、上熱下寒的體質。 五臟本身或所屬經絡有問題時在腹部的反應 堅持練習推腹法的朋友常有這樣的反饋:「推腹時,發現某個部位有硬塊」,「硬結今天揉散了,明天又出現了」等等,這其實正是診斷臟腑好壞情況的方法之一。 如果肝的經脈有問題,肚臍左側按起來常常會有痛點、硬塊或結點; 如果心的經脈有問題,肚臍上側按起來常常會有痛點、硬塊或結點; 如果脾的經脈有問題,肚臍的位置按起來常常會有痛點、硬塊或結點; 如果肺的經脈有問題,肚臍右側按起來常常會有痛點、硬塊或結點; 如果腎的經脈有問題,肚臍下側按起來常常會有痛點、硬塊或結點。 五臟病氣積聚在腹部的情況 肝的病氣積聚起來叫做「肥氣」(邪氣),集中在左脅下的位置,大小像傾倒的水杯流淌出來的水; 心的病氣積聚起來,叫做「伏梁」(邪氣),位置下起肚臍,大小像手臂,上面到達心窩,會讓人心煩不止; 脾的病氣積聚起來,叫做「痞氣」,在胃脘的位置,大小像盤子,會讓人四肢轉動不靈(因脾主四肢),發黃疸; 肺的病氣積聚起來,叫做「息賁」,其位置在右脅下面,大小像水杯傾倒後流淌出來的水跡,會讓人時冷時熱,出虛汗打冷戰,喘息咳嗽; 腎的病氣積聚起來,叫做「奔豚」,起點在小腹,上面到達心窩下,像小豬的樣子,位置不定,時上時下。 除了外傷和惡性傳染病以外,絕大多數病症都是身體內部失衡的外在表現。表面癥狀就像是屋裡亂竄的老鼠,就算您東一榔頭西一棒子,僥倖抓到一隻,可如果找不到老鼠窩,必然不能徹底消除鼠害。因此,要想有針對性地調理身體,首先要了解自己的體質特點和臟腑虛實,找到病根所在。而推腹法正好可以幫到您。 一個國家無論出了什麼樣的問題,都逃不出農業、工商業、軍隊司法、文教衛生等這幾大塊。同理,身體所出的問題,也跳不出五臟六腑的範圍。但要注意,千萬別把西醫解剖學意義上的器官等同於中醫的五臟六腑。舉個例子,西醫的腎臟就是腎,而中醫所說的腎,意義要寬泛得多,涵蓋了生殖系統、泌尿系統、骨、骨髓、腦、體內激素、牙齒、頭髮等部分。 -------------------------------------------------------------------------------- [Amber demo]第8節:第二章 如何避免「一經發現就是中晚期」的疾病(2) -------------------------------------------------------------------------------- 如何知道自己肝膽現在狀況的好壞 有以下癥狀的朋友,肝膽一定有問題: 1.厭油膩,頭髮油多或油脂性脫髮; 2.肝膽兩經所經之處有異物或按下去有酸、麻、脹、痛的感覺; 3.眩暈、口苦、眼睛紅、血絲多、煩躁易怒、灰指甲、抽筋、陽痿、消化不良、食欲不振。 厭油膩、頭髮油多或油脂性脫髮 膽汁是由肝臟分泌的,儲存在膽囊中,再排到腸胃裡用來代謝油脂。在飲食正常的情況下,如果肝氣鬱結、肝火過旺透支了肝血,從肝臟分泌出來流入腸胃的膽汁就會減少,從而導致油脂代謝失常,使身體看起來多油。 比如,頭髮油多或油脂性脫髮,是由於油脂滲出頭皮污染了髮根;血脂高,則是油脂過多滲入了血液導致的。 有的朋友吃飯時非常厭惡油膩,或者看到油的食物就噁心,這是肝膽功能減弱後,難以分解體內過多的油脂,所以身體會本能地排斥油膩食物。 肝膽兩經所經之處有異物或按下去有酸、麻、脹、痛的感覺 太沖穴是疏泄肝火的埠。掐按腳上的太沖穴,如果有輕微的酸痛感屬正常,如果很痛、刺痛或沒感覺都說明有瘀堵,這是您肝火旺盛或肝氣鬱結導致的。 膽經和手臂上的三焦經都是宣洩肝火的通道。如果肝氣鬱結導致膽經、三焦經不通暢,就會引起偏頭痛和頭脹。 兩肋是膽經所過之處。如果兩肋隱隱作痛或者脹痛,都說明肝氣鬱結、膽經不暢。 腿部側面和外腳面也是膽經所過之處。這兩處如果您有麻痹或疼痛等不適感,多半是膽經瘀塞了。 眉毛、眼睛外側容易長疙瘩、紅點、黑痣或斑,比如黃褐斑、蝴蝶斑、老年斑等,這是由於您的膽經和三焦經血氣流動不暢,循環緩慢,以致產生沉澱,或血液中濁物滲出皮膚引發的。 眩暈 《黃帝內經》說:「諸風掉眩,皆屬於肝。」也就是說,像暈車、暈船、坐旋轉木馬容易嘔吐、頭重腳輕、容易跌倒等眩暈症,都跟肝火旺引起的血氣上逆沖頭、滯留不下有關。 口苦 身體里最苦的就是膽汁。中醫認為,口苦通常是膽汁外溢造成的。而膽汁外溢,是因為肝氣鬱結導致膽經瘀塞造成的。 眼睛紅、血絲多 熬夜的人是需要透支肝火來維持精力的,因此肝火旺。肝開竅於目,所以熬夜後人的眼睛血絲多。 另外,酒醉者常常面紅、眼睛紅。這是因為酒性大熱,造成大量血液奔向頭面體表,肝血也因此被透支,導致肝火亢旺。 如果既沒飲酒,也沒熬夜,眼睛仍是常有紅血絲,還有愛眨巴眼睛、眼睛比較渾濁、眼睛發脹、發澀、有外突感,都說明是肝火過旺的體質。 -------------------------------------------------------------------------------- [Amber demo]第9節:第二章 如何避免「一經發現就是中晚期」的疾病(3) -------------------------------------------------------------------------------- 煩躁易怒 《黃帝內經》說:「(肝)在志為怒。」肝火旺的人容易發怒。如果常常怒火中燒,又不能發作,壓抑在胸,就會導致肝氣鬱結。 指甲粗糙、青筋暴起 指甲粗糙或有灰指甲,這在中醫里叫「爪甲不滑」。《黃帝內經》上說:「肝之華在爪。」意思是說,肝膽功能強健,手和指甲就長得平順而有光澤。反之,「爪甲不滑」則說明肝火旺,肝膽狀況不好。肝色青,青筋暴起或青筋雖不突出,但顏色很青為肝火旺。 抽筋 《黃帝內經》上說:「肝主筋。」肝膽有問題時,會出現這些癥狀,如抽筋、痙攣,身體僵直(如強直性脊柱炎等),或者身體不再靈活,手腳癱軟,好像不聽使喚一樣。 體力嚴重透支的運動員時常會出現抽筋的現象。因為肝藏血,而體力透支實際上就是在不斷調用肝臟所藏的血氣能量。當透支達到極限時,肝血供應接近枯竭,肝的機能急劇下降,於是人便容易抽筋(肝主筋,肝氣已無法有效調控一身之筋)。如果您並沒有劇烈運動,卻時常出現抽搐、抽筋、手足蠕動及肌肉痙攣等癥狀,那是肝膽功能不好的表現。 陽痿 單純腎虧型:當腎氣過於虛衰,身體為保存腎氣而拒絕再度勃起,這就會導致陽痿。 單純肝鬱或肝火旺型:男性生殖器乃宗筋之會,肝火旺或肝鬱就會導致宗筋收攝失度,馳縱萎廢。 消化不良、食欲不振 有很多朋友肝旺脾虛。俗話說「某人一生氣就吃不下飯」,這是因為生氣就會導致肝火旺、氣血上涌。像「怒髮衝冠」一說,雖有些誇張,倒也能形象地說明肝火旺、氣血上涌的現象。因為肝膽和脾胃同在中焦,所以氣血上涌必然使得脾胃供血減少,人當然食欲不振。 脾胃功能和肝膽功能聯繫極為緊密,如果您不生氣時脾胃也不太好,那就要想想自己會不會是肝火旺或肝氣鬱結的體質了。 如何從生活習慣、性格特點來判斷自己會得哪些病 1.身體養尊處優,內心卻常常苦悶的人,容易生心腦血管類疾病; 2.身體養尊處優,心裡也想得開的人,容易肥胖; 3.身體勞累奔波,心裡又苦悶的人,咽喉部位容易發病; 4.身體奔波勞累,心裡比較樂觀的人,筋容易生病。 您還可以從自己的生活方式、工作狀態和性格特點來判斷身體的哪一方面更容易出問題。比如,您是腦力勞動者還是體力勞動者,您是樂觀還是悲觀,喜歡運動還是不願意動彈等等。 身體養尊處優,內心卻常常苦悶的人,容易生心腦血管類疾病——「形樂志苦,病生於脈」 《黃帝內經》上說:「形樂志苦,病生於脈。」這句話的意思是說,身體養尊處優,內心卻常常苦悶的人,容易生心腦血管類疾病。 -------------------------------------------------------------------------------- [Amber demo]第10節:第二章 如何避免「一經發現就是中晚期」的疾病(4) -------------------------------------------------------------------------------- 「病生於脈」,最容易出問題的就是心血管(心梗)和腦血管(腦溢血)。有媒體報道說:「心腦血管疾病是危害當代人健康的『頭號殺手』,如果不注意的話,那些用腦過度的知識分子將會有2/3死於心腦血管疾病。」 要想改變這一狀況,需要多管齊下。 一方面要盡量避免「志苦」,比如通過修心養性來靜心安神,配合練習導引小功法或適當運動,來舒展身體、活血化瘀。另一方面要除三濁,除寒濕,使血液變清,以免沉澱而瘀塞血管; 此外,還要多按摩心包經,定期在膻中穴、後背的厥陰俞、心俞及左臂的心包經上刮痧,以疏通心包經,減少心包的積液。 身體養尊處優,心裡也想得開的人,容易肥胖——「形樂志樂,病生於肉」 身體很少運動,心裡又想得開的人,食物不能完全消化,便堆積在身體各處形成肥胖。 這種情況需要從調理脾胃入手,比如按摩脾經和胃經,溫灸中脘穴和足三里穴,改善飲食健脾胃,再配合刮痧來疏通經絡,防止體內垃圾繼續堆積,就能減掉身上的贅肉。 身體勞累奔波,心裡又苦悶的人,咽喉部位容易發病——「形苦志苦,病生咽嗌」 身體勞累,自然容易出汗,長期如此,體內津液必然虧耗,身體就會缺水;心裡苦悶鬱結,就容易抱怨,火氣也大。體內水少而火多,必然容易「上火」。而咽喉正是「上火」的重災區,因此常會出現咽喉干癢、腫痛,發展到嚴重階段會有連鎖反應,甚至會引發鼻咽癌、食道癌等重症。 這類朋友需要多練習「鼻端調息法」、打坐、聽古琴等靜功方法,既是高效率的休息,又能很好地平衡心態,能有效預防咽喉上的各種病症。 身體奔波勞累,心裡比較樂觀的人,筋容易生病——「形苦志樂,病生於筋」 「久行傷筋」,運動過度,容易拉傷筋骨,寒氣也容易侵入,導致疼痛、麻木等癥狀。這種情況可以用熱敷、葯敷和導引的方法進行改善。-------------------------------------------------------------------------------- [Amber demo]第11節:第三章 每一個家庭都需要的健康傳家寶(1) -------------------------------------------------------------------------------- 第三章 每一個家庭都需要的健康傳家寶 黃豆灸法——家庭保命之法 當您閑來無事,在家裡看書的時候,不妨放上一盤古琴曲,熱上三兩個黃豆口袋,斜靠在床,溫灸一會兒。豆香隱隱,琴聲悠遠,一卷在手,身暖心清,真是人生一大樂事啊! 艾灸,就是用燃燒艾條(艾葉加工製成)、艾絨的方法灸烤相關穴位(直接灸或隔薑片灸),達到溫通經絡、祛寒除濁、暖真陽的目的,以治病養生。 作為中醫六法之一,灸法實在是用途廣泛,有很多獨到的優勢。 《黃帝內經?靈樞》提到:「針所不為,灸之所宜;陰陽具虛,火自當之……經陷下者,火則當之。」也就是說,在人體非常虛弱的時候(陰陽俱虛),灸法是首選療法之一。 「保命之法,灼艾第一」 《扁鵲心書》里講道:「保命之法,灼艾第一。」對於那些極其虛弱、生命垂危的人來說,艾灸是可以救命的。而對於平常人養生,《扁鵲心書》說:「人無病時,常灸關元、氣海、命門、中脘,雖未得長生,亦可保百餘年壽矣。」灸功之巨大,由此可見一斑。 相對來說,在我們平常聽到的中醫非藥物療法里,針刺、拔罐、刮痧、按摩等方法提得比較多,灸法提得比較少,很多朋友甚至從沒見過。我想,這主要是因為艾灸操作起來相對麻煩,要購買艾條和艾絨,灸起來煙熏火烤,直接灸又太燙,很多人接受不了,所以不太普及。 但是,這麼好的寶貝,我們怎能視而不見呢?咱們就來變通一下,向您隆重推薦一種新的養生小創意——黃豆灸法。 黃豆灸包的做法 做法極為簡單,就是找一個比雞蛋稍大、比橙子稍小的粗布口袋(要找厚一些的粗布,這樣比較耐用),裝滿生黃豆,然後壓成球形縫好,做六七個備用。也有網友提供了更為簡單的製作方法:用襪子裝好黃豆,壓實,用布帶紮緊襪口就行了。 大家要注意,裝好黃豆後,要壓成圓形,不要搞成長方形,這樣才能更好、更專一地灸單個穴位。另外,灸包的大小一定要適當。做大了,溫灸穴位的熱力容易分散,做小了,保溫時間短。這個大小,可保溫20分鐘左右,對於平常養生保健足夠了。 用的時候,只要把黃豆包放到微波爐里加熱一分鐘左右,不燙手即可(時間不能過長,否則黃豆會變黑髮糊),然後放到穴位上灸就可以了。可保溫20分鐘左右。 別看製作方法簡單,黃豆灸的優勢可不少: 1.溫度高低可以通過微波爐轉的時間長短來控制; 2.灸的時間可以通過更換布口袋來控制,涼了就換; 3.沒有使用明火,避免了煙熏火烤,安全環保。而且,在微波爐里轉過的黃豆,會散發出陣陣豆香,聞起來味道很不錯; 4.可以重複使用,即使是不小心轉過頭,黃豆糊了,也可挑開口袋一角,更換新黃豆,幾乎沒有成本。 您如果在灸的過程中覺得很舒服,但感覺灸得不夠,可以把灸包轉熱些,先墊著衣服灸,等溫度稍微降低後,再直接放在皮膚上灸。但要注意,任何事情都是過猶不及,貪多求快反而可能引來較為猛烈的排病反應。另外,加熱得過燙,可能燙傷皮膚,所以溫度應以不燙手為準。 隨著灸包使用次數的增多,黃豆內所含水分會逐漸減少,一段時間後,灸包要維持同一熱度所需的時間就會延長。比如原來加熱需要一分鐘,一段時間後可能就需要轉一分十秒左右才行。如果想避免這種情況,可以在每次用完後浸些水在灸包上,延長它的使用壽命。 -------------------------------------------------------------------------------- [Amber demo]第12節:第三章 每一個家庭都需要的健康傳家寶(2) -------------------------------------------------------------------------------- 黃豆灸法裡面最常用的養生大穴 有朋友問,為什麼不用綠豆、黑豆或者石子呢?這是因為黃豆大小適中,性味平和,被稱為「豆中之王」,營養價值極高,有調和脾胃、排除濁氣、消除水腫等作用。另外,中醫典籍《延年秘錄》記載,服食豆子可以增骨髓。而骨髓生於腎,所以《黃帝內經》里說「腎之谷(物)為豆」,說明黃豆有助腎的作用。 為什麼強調黃豆對脾腎的好處呢?因為灸法裡面最常用的這些養生大穴主要就是針對脾腎的。 1.中脘 位於肚臍上4寸,正好是心窩到肚臍的中點位置。其主要功能是強健脾胃、驅寒化濕、調理中氣,為健脾胃的首選大穴之一。 2.關元(孕婦慎) 中醫有「針必(足)三里,灸必關元」之說,可見關元在灸法中的突出地位。關元穴位於肚臍下3寸,就是肚臍正下方自己的四根手指併攏的位置(不包括大拇指)。 關元為肝脾腎三經與任脈交匯的穴位,是男子藏精、女子藏血之處,為培元固本、補氣益精,主諸虛百損,溫養腎中先天之本的要穴。 3.氣海 氣海位於肚臍下1.5寸,關元到肚臍的中點,主臟氣虛憊、形體羸瘦、四肢乏力。灸此穴(孕婦忌)可壯腎陽,補元氣。 4.足三里 人體最著名的養生長壽穴之一。灸此穴可調理脾胃、和腸消滯、清熱化濕、降逆利氣、扶正培元。民間流傳著「若要身體安,三里常(灸)不幹」「三伏灸三里,好比吃母雞」之類的諺語,正是千百年來人們養生保健的經驗結晶。 由於空調和冷飲的普遍影響,現代人體內寒氣和濕濁大多比較重,藉助溫灸的熱力來通經絡、散積寒、排除三濁,真可算是找到對治的良法了。要是再與推腹法的外力推揉配合運用,簡直是寶哥哥遇見林妹妹——絕配! 黃豆灸法的注意事項 1.上火的人先別灸肚臍以上的穴位 容易上火的人選用溫灸法,暫時不要灸肚臍以上的穴位,並要和推腹、膀胱經刮痧(半個月左右一次)以及金雞獨立等除三濁之法配合使用,否則可能出現上火現象。如果這些方法您都用過仍然會上火,說明您內火太重,那就先要除三濁,等血氣變清些後再施溫灸不遲。 2.有一些排病反應很正常 溫灸過程中,很可能出現肚子咕咕叫、屁多、發冷發涼、拉稀等現象,這都是體內寒凝之物消融消解的徵兆,是正常的排病反應,應當堅持。 如果灸中脘穴時出現了心煩意亂的現象,您要檢查一下灸包的位置是否放高了,如果不是,就應停灸。 3.灸前最好喝一杯溫開水 我建議大家灸前最好喝一杯溫開水,因為不少朋友在灸時,全身會微汗或者穴位處出汗,進而感到乾渴。另外,有的朋友灸的次數密集了,會出現咽部干癢、咳嗽或有燥熱感等類似上火的現象,這時就要多練習金雞獨立和轉腳腕等功法,不過幾天,癥狀就會消退。要知道,咽部干癢是身體需要補充水分的信號,很可能是灸法加速了體內濁水外排導致的,這時多喝些水就可以了。如果幾天後情況仍未改變,反而有加重的趨勢,說明您內火過重,應暫停溫灸,改用刮痧來除三濁。 -------------------------------------------------------------------------------- [Amber demo]第13節:第三章 每一個家庭都需要的健康傳家寶(3) -------------------------------------------------------------------------------- 有的朋友問:「用熱敷的方法代替灸,效果是不是一樣啊?」其實,熱敷和灸法的適用範圍是不同的。打個比方來說,如果人體是一塊需要灌溉的良田,經絡穴位相當於管道,熱敷就像是往田裡洒水,而灸法則是往管道里灌水。 適合於黃豆灸法的體質 1.純粹的虛寒體質 對於這種體質,溫灸的熱力就像寒冬里的陽光,及時而對症。灸法在這種情況下的應用比較好理解,我就不展開說了,下面重點探討其他兩種情況。 2.上熱下寒、上實下虛體質 這類人很多,表現為身體上半部分血氣瘀滯、燥熱,火氣大,臉上常起痘,心煩不安,下半身卻是虛寒,氣血不足,天一冷就腳底冰涼。 灸中脘(中焦)、關元(下焦)等穴位,雖然對緩解中下焦虛寒很有作用,但如果在心浮氣躁時溫灸,可能會引起上焦(心肺)煩熱加劇,感到不舒服。 這時,就需要配合練習推腹法和金雞獨立法等引血下行之法,以實濟虛,泄有餘而補不足,收上焦之虛火,補下焦之虛寒。 若能在溫灸時播放古琴曲等靜心安神的音樂,引血下行、溫灸熱力和靜心安神三方合力,互為補益,相互促進,自會如虎添翼,事半功倍! 3.冰包火體質 這種體質表現為:明明怕冷,但吃溫熱的食物或者著急生氣就容易上火、舌頭起泡、口唇長瘡、臉上長包。 怕冷是身體血氣不足,所以風寒會從毛孔侵入,促使皮膚表層形成寒凝之物,比如脂肪等,這將導致毛孔堵塞,排汗不利,中醫叫做「風寒束表」,也就是「冰包火」之「冰」。 因為毛孔堵塞,排汗不利,身體通過汗液排毒的通道大大減少,而人體熱氣總是傾向於往上走,再加上吃熱性食物或者情緒煩躁,都會促使氣血上涌。那些本該由汗液排出的「三濁」就奪路而出,以舌頭起泡、口唇長瘡、臉上起包的形式表現出來,這就是「冰包火」之「火」。 火大並不表明人體的能量很多,而是正常的排毒通道不通暢,正邪相搏,身體被迫以非正常渠道排毒的結果。這種體質的朋友用灸法就能溫通寒凝之物,排汗祛寒。如果再定期在膀胱經上刮痧,雙管齊下,效果更佳。 另外,推腹法和溫灸關元、中脘等中下焦穴位一起用,可以健脾胃,減少「三濁」的產生;暖腎府,使小便通利;助腸胃蠕動,使大便順暢;溫通經絡,使「三濁」下行之路無阻……這樣,體內「三濁」就會大為減少。體表之冰可解,「三濁」大減,內火自消,不亦樂乎? 每每臨睡前,做完推腹法後,我也會熱兩小口袋黃豆,置於關元、中脘之上,肚中溫煦如春,微微汗出舒爽,不覺沉沉睡去。常常一夜無夢,醒來已是窗外鳥鳴,東方既白矣。 -------------------------------------------------------------------------------- [Amber demo]第14節:第三章 每一個家庭都需要的健康傳家寶(4) -------------------------------------------------------------------------------- 當您閑來無事,在家裡看書的時候,不妨放上一盤古琴曲,熱上三兩個黃豆口袋,斜靠在床,溫灸一會兒。豆香隱隱,琴聲悠遠,一卷在手,身暖心清,真乃一樂事也! 「兩轉一甩」護心肺法 步驟: 1.轉動肩關節(仰泳式逆向轉動); 2.轉動腕關節,十指交叉而握,循環轉動就可以了,每次轉30圈左右; 3.甩手。 功能: 1.改善胸腔氣血循環和保護心肺,對於有氣短、氣喘、胸悶、心悸、心中煩熱癥狀的人更有針對性; 2.引血下行各功法的作用更廣泛些,可以改善整個體腔(五臟六腑)和大腦的氣血循環。 如果把身體比喻成一個公司的話,那麼胸腔就是總裁辦公室,心臟就是總裁,肺臟則是總裁助理。這也正如像《黃帝內經》所說,心相當於一國之君主,肺則相當於一國的宰相。 那麼,總裁辦公室的換氣扇和排氣道是什麼呢?換氣扇就相當於肩腋關節和腕關節,排氣道就是胳膊上的心經、心包經、肺經以及與它們相對應的小腸經、三焦經和大腸經。 肩關節和腕關節附近聚集了很多重要的穴位。一個穴位堵了,就會造成所屬經絡的擁堵,血氣流量下降,嚴重的甚至會完全堵塞,出現麻痹狀態。這些經絡穴位不通的直接後果是諸如肩周炎、網球肘、腱鞘炎以及胳膊、手臂、關節、手指等部位出現疼痛、麻痹、痙攣等現象。 但我認為這還不是最大的危害,最大的隱患是由於換氣扇(肩關節和腕關節)和排氣道(經絡)的擁堵不暢。想像一下,如果一個公司的總裁和總裁助理的辦公房間通風不好,換氣扇轉動不靈,排氣道里也沉澱著很多有害灰塵……長時間在空氣污濁的環境里辦公,必然會頭昏腦脹、咳嗽氣短、精神萎靡。如此一來,總裁(心臟)和總裁助理(肺臟)的工作效率就會大大下降,整個公司(身體)的管理也因此愈加混亂,業績大幅下滑。 由此可見,那些看似無關大局、可以犯懶放任的細節積累到一定程度,將會帶來多大的損失!韓非子云:「千丈之堤,以螻蟻之穴潰;百尺之室,以突隙之煙焚。」說的不就是這個道理嗎? 明白了換氣扇和排氣道的原理,解決之道會很自然地顯露出來。您完全可以根據自身的特點和喜好,設計一套小功法,撥動換氣扇,疏通排氣管,談笑間自療自醫,不亦快哉! 下面給您介紹的是「兩轉一甩」護心肺法。 「兩轉一甩」護心肺法 步驟一:轉動肩關節(仰泳式逆向轉動) 無論是寫字,還是上網、看書、打麻將、打牌等等,一般人都習慣把手臂放在身前,並長時間保持比較固定的姿勢。如果我們反其道行之,做仰泳狀,向後掄轉手臂,就會起到活血化瘀的效用,比按摩單個穴位更省事,作用範圍也更大。個人體質不同,轉動的次數也有所區別,我個人的經驗是,每次轉動30圈左右,算是適量。 -------------------------------------------------------------------------------- [Amber demo]第15節:第三章 每一個家庭都需要的健康傳家寶(5) -------------------------------------------------------------------------------- 步驟二:轉動腕關節 如果說靠近胸腔的肩關節是近端換氣扇,那麼腕關節就是遠端的了,當然也應該轉一轉、通一通了。您可以十指交叉而握,循環轉動,每次轉動30圈左右。 步驟三:甩手 前面兩步撥動了換氣扇,接下來就該通通排氣道(經絡)了。我們當然可以逐條按摩、拿捏手臂上的六條經絡,精確地進行疏通,不過有不少工作忙的朋友希望能有個更簡單的方法,我想最好用的就是「甩手法」了。 「甩手法」像什麼呢?就像是在排氣道的末端接了一個抽氣裝置。這邊一抽氣,房間(胸腔)里污濁的空氣便加速外排,同時新鮮的空氣自然加速流入了。這個方法很簡單,只要力度適中,隨意向身體側後方甩手,每次甩30下就可以了。 大家可能想不到,「兩轉一甩」護心肺法竟然還能治落枕,這也是來自我與一位網友的交流,大家不妨看看。 網友「冬眠達人」問:我時常落枕,今天又落了!一般都是脖子側後面又痛又僵。雖然沒什麼大礙,但真的很惱人,讓人很難受。不知有什麼改善的方法? 海德:落枕的部位通常是三焦經、膽經(肩頸部分)、小腸經所過之處,因此在這三條經上找痛點、敏感點揉開就可以了,然後再練練「兩轉一甩」法,應該會緩解。 (一天以後)「冬眠達人」:太謝謝海德了,我的脖子好了!聽了您的建議後,我就回去按摩三焦經、小腸經、膽經(肩部的膽經我手夠不著,就在牆上摩擦了一會兒)了。發現最痛的就是三焦經支溝穴了,揉了好一會兒,沒那麼痛了,又練了一會「兩轉一甩」,呵呵,脖子真的好多了,現在轉來轉去也不是那麼疼了。 另外,「兩轉一甩」護心肺法主要是用來改善胸腔氣血循環,保護心肺,主要針對有氣短、氣喘、胸悶、心悸、心中煩熱等癥狀的朋友。 這邊撥動排氣扇,使其運轉順暢,自能「流水不腐,戶樞不蠹」;那邊載入抽氣機(甩手),提升了血氣的大循環,加快新陳代謝,吸濁換清。兩者一結合,您就會覺得胸中舒爽、心肺煥然,套用一句廣告詞,就是「原來生活可以更美的」。 最簡單的全身導引法 最簡單的全身導引法有:1.指腹梳頭;2.「兩轉一甩」護心肺;3.推腰法;4.推腹法;5.跪膝法;6.熱水桶泡腳;7.轉腳腕法;8.金雞獨立法。 一個人愛吃什麼菜,取決於他的口味。選擇什麼功法,取決於自身的具體境況。只要活用經絡圖,善用經絡圖,「舉手投足皆治病」,信手拈來皆文章也! 宋朝有個大臣曾向皇帝進諫說:請皇上不要再讓各地的將軍學習陣法圖了!學了陣法圖的人真正和敵人對壘的時候,常常不會靈活運用,反而不分時間、地形,死板僵化地使用那些陣形圖,因此常吃敗仗。 -------------------------------------------------------------------------------- [Amber demo]第16節:第三章 每一個家庭都需要的健康傳家寶(6) -------------------------------------------------------------------------------- 這個故事說明什麼呢?說明事物有兩個層面,一個理念層面,一個是應用層面。那些陣形圖其實就是應用層面的東西。對於千變萬化的具體情況,切不可拘泥於成法,而應該根據自身和當時環境的具體情況加以變通,找到最佳的契合點,甚至創造出自己的「陣形圖」。 理念層面的東西常常具有普遍性,不會隨著時間、地點的不同而改變。比如《孫子兵法》就是在講理念層面的事,講的是軍事哲學和策略。該書也因此能夠歷2500年而不衰,並且超越了國界,在世界範圍內引起關注,甚至有不少商界精英運用它提高自己的經營管理水平(相比之下,古代的陣形圖流傳下來的就很少,能傳到國外去的就更少了)。 那麼,中醫的核心理念是什麼?很簡單,整體觀,平衡觀,順應自然,調動人體的自愈能力就是中心觀念。說得再細一點,就是人人皆有陰陽,皆有五臟六腑,經絡聯通內外,血氣滋養全身。一切養生療疾之法都應該圍著這個中心展開、設計和規劃。 那麼對於導引來說,它的核心理念是什麼呢?就是經絡圖,萬變不離其宗。身邊一副經絡圖,您就可以根據自己的情況自己設計導引的動作——哪條經絡不通就疏通哪個,不必拘泥。 有朋友問:導引、刮痧、拔罐、針灸、湯藥、按摩,哪個更強?事實上,哪個用起來對您身體目前的問題最見效、成本最低、副作用最小,哪個就是最適合您的。就好比問空軍、海軍、陸軍哪個最厲害一樣,在天空當然靠空軍,在海洋江湖當然是要靠海軍,在地上當然要靠陸軍。 還有朋友問:我覺得身上到處都不通,堵的地方很多,怎麼辦? 不用著急,您就把一些小功法拼接起來、綜合練習就可以了。人體的經絡除帶脈以外,絕大多數都是縱向的,因此,中醫常常說氣血「升降」。明白了這一點,導引的套路就比較容易設計了。 最簡單的全身導引法 首推瑜伽「拜日式」,這個前面已經介紹過,此處就不多說了。如果您覺得「拜日式」不過癮,還想更詳細地疏通經絡,那您可以按順序練習以下小功法: 1.指腹梳頭 一切從「頭」開始嘛。就是用指腹梳頭或輕敲頭部,以解開頭部的鬱結和瘀堵。 2.「兩轉一甩」護心肺 主要目的是解胸腔心肺之鬱結,同時疏通手臂上的經絡。 3.推腰法 前面介紹過了,這主要是疏通身體側面、腰腹部的瘀堵。 4.推腹法 主要疏通腹部的瘀堵。 5.跪膝法 主要疏通大腿部的瘀堵,能同時敲膽經更好。 6.熱水桶泡腳 主要溫化小腿的寒凝之物,疏通小腿的瘀堵。 7.轉腳腕法 主要疏通腳腕部位瘀堵,並引氣血下行。 8.金雞獨立法 打開全身氣血升降的大循環,引氣血下行,還能靜心。 一個人愛吃什麼菜,取決於他的口味,選擇什麼功法,取決於自身的具體境況。只要活用經絡圖,善用經絡圖,「舉手投足皆治病」,信手拈來皆文章也! 古人說:「閑坐小窗讀《周易》,不知春去已多時。」如果你喜歡它、鑽研它,每每總能有所心得,那真是一種快樂。不然怎會忘記了時間,「不知春去已多時」呢? 用一種把玩琢磨、與古人交流的心態去學習中醫、運用中醫,不僅不枯躁,而且常常是充滿樂趣的。就像同一個世界,有的人看了覺得凄風苦雨、滿目蒼涼,不禁悲從中來;有的人則可以「春聽鳥聲,夏聽蟬聲,秋聽蟲聲,冬聽雪聲,白晝聽棋聲,月下聽簫聲,山中聽松風聲,水際聽(舟櫓之)欸乃聲」,欣欣然,陶醉其中。 夫子有言:「飯疏食飲水,曲肱而枕之,樂亦在其中矣。」吾信之。--------------------------------------------------------------------------------
[Amber demo]第17節:第四章 手術後的調養法和常見病的家庭治療術(1) -------------------------------------------------------------------------------- 第四章 手術後的調養法和常見病的家庭治療術 分析病因,穩心安神 心結已開,病因已明,臟腑血氣虛實已知,諸事俱備,可以行動了。 2009年2月的時候,我的同學小L大病了一場,後來做了個「開膛破肚」的手術,切除了部分器官,非常虛弱,4月份的時候便已辭職在家調養。我覺得應該去看看,做些力所能及的事。 我趕到他家,發現眼前年僅35歲的小L已和從前大不相同。他臉色深重,暗沉無光,說明腎氣虛衰;部分皮膚還有萎縮現象;一把脈,肝脈之象像湧出的泉水,汩汩而流,只出不返,正如《黃帝內經》所說的,「(脈象)渾渾革至如湧泉,病進而色敝」。這說明病情不僅沒有緩解,還在不斷惡化。 這並不難理解,他手術時流了大量的血,血氣已經大耗,術後身體還要調動更多的血氣去修補傷口,血氣必然虛衰。小L說他術後連續發了半個月的燒,用了大量的抗生素才止住。 我又摸了摸他的脈,情況仍然令人擔憂: 1.心肺脈還好 2.肝脈躁而浮,搏擊於指下 肝藏血,為人體的最大血庫。肝脈躁而浮,說明肝火極旺,肝血嚴重透支,耗散於外。這也提示我,他的太沖穴一定是瘀塞的,這是肝火無法有效疏泄的結果。當時,我摸了一下他的太沖穴,只是把手指平放在上面,還沒等我掐按,小L就大喊:「好痛!」看來,堵得真是厲害! 3.脾脈沉而微細,幾乎摸不到 這說明脾虛嚴重。肝血透支,血氣虛弱、渾濁,使脾臟供血狀況很差,導致其機能嚴重下降。 4.腎脈及命門脈沉而微細,幾不可觸 -------------------------------------------------------------------------------- [Amber demo]第18節:第四章 手術後的調養法和常見病的家庭治療術(2) -------------------------------------------------------------------------------- 這說明腎氣虛衰。考慮到小L才35歲,不會是真正的腎氣衰微,應該是寒氣濕濁(三濁)困住了腎氣,使其無法伸張;又因為血氣虛弱,腎臟供血狀況很差,所以才會出現腎和命門雙虛的狀況。 我還看了他身體的其他狀況: 1.舌苔白厚,完全覆蓋了舌面 舌苔很白,表示寒氣重;舌苔厚而且面積大,表示濕濁(三濁)盛,以至於從舌面滿溢出來。這說明他體內寒濕很重,血氣渾濁,與我前面的分析一致。 2.眼白有些渾濁 眼睛為人體精華、血氣注入之處,此處渾濁,說明他體內濕濁(三濁)盛,血氣渾濁。 3.小腿有些浮腫 中醫認為,浮腫與脾腎密切相關。這個癥狀與脈象所現一致。 4.嗜睡 很愛睡覺,但睡得淺,不解乏,醒後仍覺得疲倦。血氣虛衰,肝火旺,血液不能正常歸肝,脾腎雙虛,營養吸收能力和身體能量嚴重不足,這是必然的。 5.只能吃粥湯類的流食,否則感覺肚子脹、不消化 這是脾虛的典型癥狀。 6.大便稀,不成形,溏泄 這是脾虛、腎陽虛的典型癥狀。 7.小便黃、短少 這說明肝火過旺,腎氣不足。 8.按摩腎經復溜穴、太溪穴和脾經陰陵泉穴時感覺很痛 這說明腎經、脾經瘀塞。 9.全身肌肉鬆軟,有的地方像棉絮 這說明血氣非常虛弱,肌肉得不到營養,肌肉中原有的能量流失也很大。 10.嘴唇顏色淡白 這說明血氣虛衰,且寒氣重。 只要仔細觀察,身體提供的信息還是很明確的。綜合我判斷小L的問題主要出在肝火過旺、脾虛嚴重、腎虛嚴重、血氣衰微,且寒濕很重,血氣渾濁。可以說,這四方面也是互為因果的,它們相互影響,使身體進入惡性循環。 在為小L分析致病原因時,我提到可能是長期熬夜,加之有事喜歡憋在心裡導致的。小L大為認同,說的確如此,以前還以為自己身體好,越晚越精神呢! 為什麼會這樣呢?原來,長期熬夜會使人的肝火嚴重透支,再加上煩心事無處宣發,憋悶胸中,勢必導致肝氣鬱結——這是致病的主因。而肝火旺使血液耗散於外,導致脾胃供血不足,脾虛日益嚴重。另外,脾虛又導致血氣化生不足,食物消化不完全,體內濕濁寒氣堆積。最後,三濁寒濕困鎖腎氣,使腎氣不張。 分析到這裡,對如何調治我已瞭然於心。 但我心裡清楚,要想按部就班地實施調養計劃,首先要讓小L有一個好的心態。這樣,平和、穩定的情緒就會把精神層面的不良因素對身體運行、氣血升降的干擾降到最小,這也是對後續調養以及身體自我修復的最大支持。要知道,糟糕的心理狀態就像一個攪局者,你剛剛擺好棋局,他一揮手就把棋盤搞亂了,完全有可能使調治的努力前功盡棄、付之東流。 -------------------------------------------------------------------------------- [Amber demo]第19節:第四章 手術後的調養法和常見病的家庭治療術(3) -------------------------------------------------------------------------------- 然而,我也深深地知道,心態不是想好就能好,想平和就能平和的。面對嗷嗷待哺、還不明白髮生了什麼事的孩子,面對焦急憂心的家人,面對身體的虛弱和病痛的折磨,面對高昂醫療費用帶來的經濟壓力,面對辭職在家、收入減少、前途渺茫的困境……這麼多苦一言難盡,小L如何放得下! 我想到了金雞獨立法。這個寶貝妙招既能疏泄肝火,又有補腎健脾的作用。最關鍵的是,它還能靜心。但問題是,小L身體太虛弱了,練多了恐怕體力承受不了,練少了又達不到靜心的效果。 不過沒關係,我還有古琴這張牌!要想既安撫情緒,又不消耗體力,聽古琴音樂真是個不二之選。於是,我把《平沙落雁》《普庵咒》《憶故人》《陽關三疊》《梅花三弄》等我認為最能靜心的幾首古琴曲刻在一張碟上,叮囑小L除了睡覺以外,一定要作為背景音樂反覆播放。 清幽淡遠的古琴曲能營造出一種空明淡靜的氛圍,生活在這樣一種氛圍里,人的情緒會受到潛移默化的影響,變得平和起來。事後也證明,小L和家人都覺得這些曲子很耐聽,而且聽不膩,聽著聽著,人也變得不再煩躁。再加上每天適度地練習金雞獨立,小L的情緒果然大為平緩。 後來,他告訴我說,以前總是很焦慮,老是想孩子怎麼辦、自己以後怎麼辦、病情惡化了怎麼辦一類的事,聽了古琴曲和練習金雞獨立以後,覺得心裡舒暢多了,也比以前想得開了。 與其整天想那些事,還不如按部就班地進行調養,身體調好了,一切不就都好了嗎?隨著情緒漸漸平穩,小L辦起事來也更加耐心和專註,這便為後續的調養打下了堅實的心理基礎。 心結已開,病因已明,臟腑血氣虛實已知,諸事已備,可以行動了。 給身體自我修復創造最好的外部條件 順天而行,則天助之。人為天地之子,疾病其實就是我們逆天而行的結果。好在還沒有到不可收拾的境地,現在回歸正途,剛剛好。 有了古琴和金雞獨立的幫助,情緒便會趨於平穩,精神因素對身體的干擾也能得到有效的控制。這時,我的心裡便有了底氣,雖不能說胸有成竹,卻也是心中有數、有路可尋了。 下面要做的就是順應自然的法則,給身體的自我修復創造最好的外部條件: 身體想休息,就讓它休息; 身體缺血氣,就幫它補足; 經絡不通,就幫它疏通; 三濁堆積,就把它清除; 寒氣重,就用溫灸、熱水泡腳溫散寒氣; 脾胃虛,消化困難,就做既好消化又有營養的食物給他吃。 …… 晚上10點以前睡覺 在中醫看來,晚上10點至凌晨1點為人體造血、修整的黃金時段,於是我囑咐小L盡量在晚上9點半左右上床,爭取10點之前入睡。當然,由於他身上經絡瘀塞、三濁堆積,以及受限於過去的生活習慣,剛開始他不會立刻就做到那麼準時。但隨著調養的進行、身體的改善和生物鐘的調整,一個星期以後,小L已是到點就困,能準時入眠了。 --------------------------------------------------------------------------------[Amber demo]第20節:第四章 手術後的調養法和常見病的家庭治療術(4) -------------------------------------------------------------------------------- 所謂睏倦的感覺,正是身體需要減少精神思維的能量消耗,調用血氣進行自我修整的信號。所以,包括白天在內,如果有困意,那就別違背身體的意願,想睡就睡。 疏通經絡 如果經絡瘀塞嚴重,那麼就算病人本身脾胃再好,食物化生的氣血也會因為道路不通,不能送達該去的地方。所以,疏通經絡至關重要。 前面的分析顯示,小L的病邪已到達人體最深層次的部分——五臟(肝脾腎三臟),且肝經、腎經、脾經都瘀塞嚴重,當務之急自然是抓主要矛盾,重點疏通肝脾腎三經。 肝經的按摩首推太沖穴。前面講過,小L的太沖穴堵得非常厲害,我便讓他每天掐按太沖穴,把痛點轉移到行間穴。剛開始太疼,不能掐,就先揉按,然後漸漸轉為掐按。 腎經沿線最痛的就是復溜穴、太溪穴、照海穴、水泉穴,而脾經上陰陵泉穴最痛,那每日按摩的重點便是這幾個穴位。按摩的時間大致是每條經5分鐘,三條經共15分鐘,每天按摩三次。 做完這些後,如果不是很累,就再練練金雞獨立法,以舒適為度。此法一舉多得,能同時鍛煉肝脾腎三經,還能靜心。而且脈象顯示,小L是明顯的上實下虛、上熱下寒體質(肝火亢旺於上,脾腎虛衰於下),所以,練金雞獨立對他來說非常對症。 此外,我讓小L每日睡前用熱水泡腳,既能引血氣下行,疏通肝脾腎三經,還能利用熱力緩解身體下部的虛寒。 食療 《黃帝內經》說:「陰陽形氣俱不足,勿取以針,而調以甘葯也。」也就是說,人在非常虛弱,尤其是血氣雙虛的狀態下,應該用甘味葯來調治。「脾之味為甘」,血氣虛衰的人健脾時要優先考慮甘甜食物。又因為小L體內寒氣很重,顯然溫性食物更適合他。 「食物是最好的葯」,我非常贊同這個觀點。由上面的分析可以看出,小L最需要的是味甘、性溫類的食品。 1.主食以小米粥和麵條為主 小米粥味甘,有開腸胃、補虛損、益丹田的作用,可供氣血虧損、體質虛弱、胃納欠佳的人進補。至於麵食,味甘、性溫,長時間食用可助腸胃,使人肌肉結實,增強氣力。 這兩種主食對脾虛嚴重、寒濕堆積、血氣雙虛的小L來說,可算是及時雨了。有趣的是,吃了一段時間後,小L偶爾喝了一次大米粥,就覺得肚子里涼——這正好反襯出上述兩種主食的甘溫氣味了。 2.牛肉 《黃帝內經》說:「脾之畜為牛。」也就是說,牛肉是對應脾的肉類。《本草綱目》認為,黃牛肉「甘,溫,安中益氣,養脾胃」。多吃牛肉可補諸虛百損,治虛損羸瘦,脾弱不運。 於是,我叮囑小L的家人每隔一兩天就燉一次牛肉,而且要燉爛(3小時以上),瓢掉浮油後,小L喝湯(有營養又容易消化),他家人吃肉(不浪費)。 -------------------------------------------------------------------------------- [Amber demo]第21節:第四章 手術後的調養法和常見病的家庭治療術(5) -------------------------------------------------------------------------------- 3.其他 鑒於小L的身體狀況,總的調養原則是選用有健脾、補腎作用的溫性食材,避免寒涼食品和飲料。比如選用去核的大棗(補中、益氣、養血)、黃豆(補脾)、黑豆(補腎)、黑芝麻(補腎)等作原料,輪流相配,打成豆漿,適量飲用。不要食用苦瓜、梨、蓮藕、冷飲等涼性食物。 有人說吃的全是溫性食物,就不怕上火嗎?況且夏天那麼熱,吃下去不燥熱嗎? 這麼想很對。不過,小L天天練習金雞獨立、熱水泡腳、按摩腿上的肝脾腎三經,就能很好地引氣血下行,收上炎之虛火。再加上他天天聽古琴曲,靜心安神,那些可能產生的虛火反而轉化成助推身體康復的正面能量了。 事實證明,小L除了剛開始有兩天嗓子干痛以外,後來再也沒上火過! 還有一條重要原則就是,每次只吃六七分飽,少吃多餐,不吃肉塊、乾飯、乾果等不易消化的食物,以減輕脾胃的消化負擔。 祛寒氣、除三濁 小L體內淤積了大量的寒濕濁物,這些討厭的傢伙阻塞經脈,擾亂心神,使腸胃的吸收效率大大降低;滲入血液,隨之進入五臟六腑,危害極大。可血氣本已十分虛弱的身體又無力排出,這時候,祛寒除濁就顯得尤為重要了。 但小L腹部剛做過手術,顯然不能選用推腹法。而病邪已深入小L身體最內層的肝脾腎三經,刮痧、拔罐這些擅長清理較淺層寒濕濁物的方法又有些鞭長莫及。況且,病人血氣十分虛弱,頻繁刮痧、拔罐會耗費血氣,這對他來說又是一個額外的負擔。 於是,祛寒除濁的重任就落在溫灸和引氣血下行的肩上了。 1.引血氣下行 引血氣下行既可緩解上實下虛、上熱下寒的體質,又使淤積在人體上半身的寒濕濁物隨血氣而下,大大增加了其經由腸道、小便排出體外的機會,實在是一舉多得的妙招。有朋友反映練金雞獨立有助於排氣(放屁)就是這個原因。 於是,我讓小L每天堅持熱水泡腳、練習金雞獨立和按摩腿上穴位,以舒適為度。另外,每天精力不錯時就到清靜的公園或綠地散散步。和大自然在一起,水邊林下,飛鳥游魚,綠樹落霞,朝陽清溪……徜徉其間,自會心曠神怡,胸中舒爽。 我告訴小L,散步時盡量把注意力放在腳底,細心體會足底與大地接觸的感覺,這樣也有引氣血下行的作用。其實,這就是輕鬆版的「墜足法」。 2.黃豆灸法 本來,像小L這種身體非常虛弱、血氣雙虛的情況應該用重灸法(持續時間長,劑量大,甚至需要服用催眠藥物配合),但考慮到這種方法可能引起強烈的排病反應,比如疼痛、吐痰、渾身發冷、腹痛、腹瀉等,從未見過灸法的小L一家實在難以接受。沒準他們會誤以為這是什麼併發症,產生恐慌。於是,我選用了較穩妥的黃豆灸法。 -------------------------------------------------------------------------------- [Amber demo]第22節:第四章 手術後的調養法和常見病的家庭治療術(6) -------------------------------------------------------------------------------- 熱水泡腳等引血下行諸法和按摩經絡已經能有效地在腿部祛寒除濁,溫灸的重點就是腹部的關元(補腎)和中脘(健脾)這兩個穴位了。脾為血氣化生之源,腎為元氣之根,這兩個臟腑是身體能量的源泉。 於是,我叫小L用襪子做了六七個黃豆口袋,在微波爐轉熱後放在這兩個穴位上,覺得舒服的話就多灸灸。兩三天後,小L高興地告訴我,溫灸以後,大便時帶出不少黃稠的黏液(應該是腸胃間淤積的濕濁)。而且自那時開始,以前很稀、溏泄不成形的大便開始成形,直到現在都還保持正常。 小L說,自己經常是邊聽古琴邊溫灸,覺得肚子里暖乎乎的,很舒服,灸著灸著就睡著了,醒來很是解乏,精力大增。 面對排病反應時應該先調心 人體是一架具有高度智慧的機器,只要不去干擾它,順應它的需要,養足血氣,它總能有條不紊、主次分明地完成自我修整的工作。 四個多月過去了,調治進行得如何?小L現在身體怎樣?其間有沒有出現哪些變化和反覆呢? 在繼續介紹情況之前,我先給大家說說調治過程中的一些插曲。 排病反應 1.嗓子干痛 調養剛進行一個星期左右,小L便感到嗓子又干又痛,有些疑惑地問我是不是要發燒,需不需要吃點消炎藥。 我分析後告訴他說:「不必擔心,這說明你原來血氣太虛弱了,根本沒能力『上火』。現在調養了幾天,身體有所恢復,有『火』可上啦!這是好事情,只要加強熱水泡腳,多做金雞獨立,多按摩那幾個穴位,將虛火引下來,轉化成正面能量,過兩天就會好的。」 小L欣然照做,嗓子痛果然很快就緩解了,三四天後便已完全消失。 2.掉頭髮 調養進行到一個月時,小L突然發現頭髮掉得比以前厲害了,憂心忡忡地問我怎麼辦。 中醫講「發為血之餘」,意思是說,頭髮是靠血液濡養的,是血液的延伸產物。調養前的小L肝火極旺,肝血耗散於外,作為身體外層、血液延伸的頭髮自然不缺血。隨著調養的進行,特別是按摩太沖穴、做金雞獨立和熱水泡腳之後,肝火得到及時的疏泄,肝血逐漸歸肝,頭皮的供血因此減少,自然會有所脫落。 不過,隨著調養的進行、血氣的增長,血液會由內而外逐漸充養身體。估計過一段時間,小L就不會再掉頭髮了,反而越長越好。 果然,在接下來的時間裡,小L的頭髮經歷了「掉發→掉發增加→掉發減少→不再掉發」這幾個階段,前後持續了一個月左右的時間,充分印證了我的推論。 3.起疹子或紅疙瘩 調治過程中最重要的排病反應要算全身各處不斷地起紅疙瘩、出疹子了。從剛開始調治起,小L就說一會兒這裡癢,出了一批紅疙瘩,一會兒那裡癢,又出了一批,常常是半夜被癢醒。 -------------------------------------------------------------------------------- [Amber demo]第23節:第四章 手術後的調養法和常見病的家庭治療術(7) -------------------------------------------------------------------------------- 這些紅疹子基本有三個特點: 開始較少→疹子增多→減少→不再產生。 紅疙瘩存在時間都不長,一般長出來後,1~3小時就會消失,被吸收,而且一撓就會成一小片發出來,基本跟刮痧一個原理。 隨著調養的進行,紅疙瘩產生的部位大致循著從下到上,從內層經絡(五臟)到外層經絡(六腑)的順序: 小腿內側→大腿外側→臀腰腹部→背部 肝經(解毒、藏血、生髮功能)→腎經(先天之本)→脾經(後天之本)→膽經(與肝經相表裡)→膀胱經(人體排毒大通道) 仔細觀察一下,你就會發現,起疹子的原因其實就蘊含在這些現象里了。這些紅疙瘩是體內三濁外現、外排的結果,其中也包括大量服用化學藥物後沉積在體內的殘渣,而其動力正是人體血氣增長以後,清潔自身、推排濁物的作用。 從起疹子的順序,我們可以清晰地看到身體的智慧。它總是先解決深層的問題,排除五臟(肝脾腎)里的濁物毒素,或把它們驅趕到身體的外層經絡(六腑),然後排出。隨著體內環境不斷改善,垃圾毒素越來越少,血氣越來越清潔,紅疙瘩終於不再產生。前前後後,小L總共起了約四個月的紅疙瘩! 人體是一架具有高度智慧的機器,只要不去干擾它,順應它的需要,養足血氣,它總能有條不紊、主次分明地完成自我修整的工作。 進一步靜心 我深知,心定氣血安,心亂氣血翻,「心靜則血清,血清則無疾」。要想使調養成果更上一層樓,僅通過聽古琴和練習金雞獨立達到初步的靜心是不夠的,最好能從根本上改變原來的生活態度,達到一種氣定神閑、淡然從容的精神境界。不論是對於調養本身,還是日後重返社會,以及人生的境界,這都顯得極為重要。諸葛亮說,「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真言也! 於是,我又教小L練習「鼻端調息法」,任何時候,只要想練,隨時可練。小L最喜歡在熱水泡腳時練習,說舒服極了,一個人靜靜地調息泡腳,30分鐘就不知不覺過去了,還有些意猶未盡的感覺。而且每次泡腳,他都會出一身透汗,渾身說不出的輕鬆暢快。 後來,小L問我,剛開始泡腳是邊看電視邊泡,並沒有出很多汗,後來一個人靜靜地調息泡腳,每次都會出一身舒爽的透汗,而且泡的過程中會有膝關節和肘關節發冷的現象,這是為什麼呢? 我告訴他,看電視時泡腳,思維活躍,血氣要供應給大腦和眼睛,處於耗散狀態,不能專心干其他的。而調息時泡腳,心很靜,思維消耗能量很少,血氣能夠專註地循著身體的紋理運行,藉助腳底的熱力升騰而上,順勢排汗,將血氣中的濁物推出體外,所以會感覺非常清爽。 -------------------------------------------------------------------------------- [Amber demo]第24節:第四章 手術後的調養法和常見病的家庭治療術(8) -------------------------------------------------------------------------------- 「那為什麼會有膝關節和肘關節發冷的現象呢?」小L問。 「那是因為膝關節和肘關節這種地方最容易堆積寒凝濁物。調息泡腳時,身體的氣血開始有餘力來溫化這些東西。寒凝之物被溫化的同時,要吸收周圍血氣里的熱量,所以你會覺得由內而外地冒冷氣——就像你把一塊冰放在一杯熱水裡,冰會融化掉,但冰周圍的水溫也會降低。」我說道。 祛寒三部曲——溫灸法、熱水泡腳、溫坐法 針對體內寒氣重、濁濕多的體質,我給大家設計了另外一套方案——「祛寒三部曲」,也就是「溫灸法+熱水泡腳+溫坐法」。 「引血下行三部曲」,即「推腹法+跪膝法+金雞獨立」,這三套小功法配合起來運用,能很好地改善現代人普遍存在的上實下虛、上熱下寒的體質。而針對體內寒氣重、濁濕多的體質,我給大家設計了另外一套方案——「祛寒三部曲」,也就是「溫灸法+熱水泡腳+溫坐法」。 溫灸法 溫灸法(包括黃豆灸,具體方法我在前面已經講過)主要是通過對經絡和穴位施以溫熱來通經祛寒。 大家知道,古代的皇帝都是「南面而坐」的,因而有「南面稱王」「南面為君」的說法。為什麼皇帝要面南而坐呢? 中醫認為,人體背為陽,腹為陰。如果陽光照射在背部,屬於陽上加陽,就會造成陽氣過盛而化為虛火;如果照射在屬陰的腹部,則正好陰陽交感、陰陽相抱,這才符合傳統文化的哲學理念。而陽光是從南面照射過來的,南方代表了光明溫熱之地。因此,「朝南坐」這種最好的位置當然是要給至高無上的皇帝,而做臣子的就只能「北面稱臣」了。 日常生活中也是這個道理,腹部是最應該保暖、避免受涼的部位。比如,小時候,媽媽常常會囑咐我們蓋好被子,小心著涼。但她不會說「把後背蓋好」,而總是說「把肚子蓋好」。 因此,我們可以看到,灸法里常用的穴位大多集中在腹部,尤其是下腹部(上為陽,下為陰,再加上腹為陰,所以下腹部更是陰中之陰),比如中脘穴、關元穴、氣海穴、神闕穴和天樞穴。 其中,灸神闕穴可治虛脫、四肢厥冷、形憊體乏、繞臍腹痛、水腫鼓脹、脫肛、腹瀉、便秘、小便頻繁及婦女不孕等症。 天樞穴和其他穴位配合著灸,可以治不同的疾病,比如,配足三里穴可治腹脹腸鳴,配氣海穴治繞臍痛,配上巨虛穴和下巨虛穴治便秘和腹瀉。 熱水泡腳 這個方法主要針對「寒從足底生」的癥狀。腳底是人體血氣循環的末端,如果血氣不足,首先出現供應短缺、循環停滯的地方當然就是這裡。血氣不足,抵禦力就不足,寒氣就容易藉機入侵。許多朋友天氣稍涼,足部就出現冰涼的狀況,所以說,「寒從足底生」。 -------------------------------------------------------------------------------- [Amber demo]第25節:第四章 手術後的調養法和常見病的家庭治療術(9) -------------------------------------------------------------------------------- 《黃帝內經》上說:「血氣者,喜溫而惡寒,寒則泣而不流(像哭泣時粘黏的眼淚),溫則消而去之。」熱水泡腳正好送來溫熱之力,能促進血液循環,引來新鮮血氣並溫化寒凝之物。 溫坐法 北方人家裡取暖一般都用暖氣,暖氣片基本上都安裝在牆壁靠地面的位置。現在,也有不少人選擇地暖的方式,就是裝修時在地板下埋設管線,靠燃氣給地板加熱的一種取暖方法。其中的原理很簡單:熱氣總是往上升的(用傳統文化的說法叫「火性上炎」),在底部加熱才能使整個空間都溫暖起來,沒有哪一家會把暖氣或者供暖管裝在天花板上的。相反,寒性下降,空調出風口總是裝在靠上的位置。 如果我們把身體看作一棟房子,那麼五臟六腑就是住在裡面的一家人。要讓一家人都暖和起來,供暖最恰當的位置當然就是體腔的最底部了,也就是以會陰穴為中心,我們平時坐著接觸椅面的部位。這便是「溫坐法」的原理所在。 具體操作起來,方法也很簡單:用熱水袋灌上溫熱的水(不可太熱,以溫暖為宜),把袋口擰緊,然後放在床角或者椅子上,叉開腿(不要並著腿)坐上去就行了。您可以邊坐邊看書或者看電視,什麼事都不耽誤。 如果沒有熱水袋也不要緊,您可以找兩條較厚的毛巾,在水裡浸濕,擰到不能往下滴水的程度後,裝進一個相應大小的塑料袋,放入微波爐里轉20秒鐘左右;然後系好塑料袋口,防止濕氣滲出來;用手鋪平,放在床角或者椅子上,叉開腿坐上去就可以了。 注意,溫坐前要喝一杯溫開水,因為熱力有可能引起出汗,喝水既可以補充體液,還可以幫助活血化瘀,一舉兩得。 對於虛火旺且寒濕重(上熱下寒)的人來說,坐前喝水尤為重要,而且要配合練習引血下行的功法,以防止「虛不受補」,溫補化為虛火上竄。 溫坐法就像是給體腔安裝了一套「地暖系統」,五臟六腑受寒了,就適時地開啟。汩汩暖意輕緩而出,如坐春風,不經意間,冰霜漸解,燕歸柳綠矣。 其實,現代人養生應該特別重視這三條主線,就是要改善上實下虛的體質,解決體內三濁過重的問題,克服外在干擾、保持心性清凈。而「引血下行三部曲」「祛寒三部曲」和修心養性正是解決這三個難題的鑰匙。 「祛寒三部曲」就像是主生長的春夏,破擊寒邪,溫化濁物,助正氣生長伸張,使全身生機茁壯;「引血下行三部曲」則像是主收藏的秋冬,泄有餘而補不足,引火歸元,固藏陽氣,使精氣不再耗損外泄;修心養性更像是天清地寧,日月正位,給春夏秋冬、生長收藏的順暢流轉提供了最好的背景和載體。 生、長、收、藏是天地四季的法則,亦是養生的法則。能「參贊天地之化育」,受自然之啟發而順應自然者,唯人而已。故曰: 繁枝容易紛紛落,嫩蕊商量細細開,春也。 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夏也。 金井梧桐秋葉黃,珠簾不卷夜來霜,秋也。 誰將平地萬堆雪,剪刻作此連天花,冬也。 鼓之以雷霆,潤之以風雨。日月運行,一寒一暑,天地也。 心含大道,體和自然,法於天地,形神兼備者,真人也。-------------------------------------------------------------------------------- [Amber demo]第26節:第五章 養生有術,心想事成(1) -------------------------------------------------------------------------------- 第五章 養生有術,心想事成 不要被表面癥狀牽著鼻子走 經常有朋友問我:「學習中醫養生這麼久了,怎麼還是沒找到我這個病的調治方法呢?」這是因為中西醫是兩種不同的體系,如果您拿著西醫診斷的病名或者某一局部的癥狀去找中醫的調養方法,確實不容易找到。 很多朋友都是被一種病名或者無名的癥狀所困惑,迷失了調養的方向,不知從何下手,甚至乾脆放棄,無奈地任由病情發展。 抓住治病關鍵,就能以不變應萬病 事實上,病症雖然千變萬化,病名也千奇百怪,但下面這些東西是固定不變的: 1.無論什麼病,都是發生在我們的身體上; 2.身體是一個有機的整體,最主要的零件就是五臟六腑。臟腑互為表裡,又可以簡化成肝和膽、心和小腸、脾和胃、肺和大腸、腎和膀胱、心包和三焦這六對組合。它們再通過所屬經絡影響其從屬的類別部分,比如肝主筋,腎主骨。 3.血氣是身體的能量系統,通過十四條經絡(五臟六腑本經+任脈、督脈)主幹道,維持並推動五臟六腑和身體其他部分的運轉。 基於以上三點,我們可以看到,中醫採取的是整體思辨、化繁為簡的醫治方法。絕大多數慢性病都可以從五臟六腑和經絡血氣的角度進行調治。 破除萬病的三大法 1.倒推法 用倒推的方法將癥狀一步一步歸類到五臟和血氣。比如,有的女士月經延遲、量少,甚至閉經,最容易想到的原因是血氣不足。再往下推,脾胃是化生血氣的源頭,所以可以推論到脾虛。那麼,健脾胃就是主要思路。 一個人有油脂性脫髮是因為油脂從頭皮滲出,污染了髮根,導致頭髮脫落。這說明是他的油脂代謝出了問題,而油脂代謝是由膽汁完成的,膽汁又是由肝臟分泌的,所以應當從疏肝利膽這方面進行調治。 有的朋友常常手腳冰涼,這說明兩點:血氣不足和血氣下行不暢。因此,養血氣和引血下行就是這種人的調治思路。 2.關聯法 一種疾病通常會表現出多種癥狀。我們要把各種癥狀聯繫起來,先對照經絡圖看看不適感在哪條經絡上,再結合社會環境、精神狀態、脾氣個性、氣候變化、生活習慣和飲食習慣一起分析,線索就會越來越清晰,這就是現在人們常說的「學會傾聽身體的聲音」。 -------------------------------------------------------------------------------- [Amber demo]第27節:第五章 養生有術,心想事成(2) -------------------------------------------------------------------------------- 比如頭痛,按經絡圖查找,如果疼痛部位在膽經上,那就要考慮疏肝利膽。 有腳氣的朋友查看經絡圖時,如果發現炎症部位正是胃經末端,那就說明您胃經氣血濕濁多,滲出來滋生了病菌,因此健脾胃、除濕濁可作為治療的思路。 推腹時,您如果發現痛點在脾經上,那麼在耐心推腹、揉散痛點的同時,您還應該按摩腿上的脾經,幫助打通瘀滯。 再比如,天氣一冷就感冒,說明您陽虛不能禦寒,養血氣是關鍵;咳嗽氣短,是因為肺熱及腎不納氣,泄肺補腎就是治療思路。 至於鼻炎,如中里巴人老師所說,「不能怪鼻子」,跳開鼻子看問題就容易找到答案。比如您還怕冷,說明體內寒氣重,蘊積在肺,所以總流鼻涕。而《黃帝內經》上說「諸寒收引,皆屬於腎」,因此肺部有寒氣也只是表象,這種怕冷型鼻炎的真正根源在於腎氣不足。 除了有不適的感覺,身體還會提供大量的信號給您,把它們聯繫起來,就能找到調治方法。 3.養血清血法 如果用了以上兩個方案,您仍然無法找到調養的思路,那麼還有這最保險的一招——養血清血法。踏踏實實把血氣養足,同時利用推腹法、膀胱經刮痧和取嚏法等排除三濁,就能使血氣變得清潔。 從內部的五臟六腑和骨髓經脈,到外部的皮膚、毛髮和角質、指甲,它們都依賴於血氣的潤養。有了乾淨充足的血氣,身體這架智慧的機器自然會修補從前的漏洞,而且非常聰明地按著由內而外、由重要到次要的順序進行。 如果有些新的癥狀在您調養休息一段時間後還會出現,不要擔心,這是血氣增長以後的排病反應,是身體在自我修復,償還以前欠的賬。 血氣有沒有增長,可以通過精力是否提升、頭腦是否更清晰,牙齦和嘴唇的血色、指甲月牙、毛髮光澤度、耳廓圓潤度、面色進行判斷。 得了不熟悉的疾病或者有不適的感覺,就像一個廚師要用陌生的食材來烹飪,心裡有些茫然是正常的。這時您不要慌,細心觀察,思路自然就會漸漸清晰了。 每類食物都有各自的做法。先看食材是肉類、禽類、水產還是蔬菜;再看它的纖維粗細,以考慮火候長短;最後看它氣味是否腥臊,決定是否用酒和辣椒,是清蒸還是紅燒…… 治病調養也是這樣。如果想得太複雜,我們常常會頭昏腦脹,迷失在散亂的表面現象里,不知所措。要是能按照上面的方法化繁為簡,就能跳出現象抓住問題的本質。《易傳》說:「《易》簡,而天下之理得矣。」說的就是這個道理吧! 相信指標,更相信身體的真情訴說 如果我們只是針對指標治療,而不管導致指標失常的深層原因,不調整人體內部的整體環境,那很可能按下葫蘆起了瓢,顧此失彼。雖救得一時之急,卻阻擋不了更猛烈的暴風雨! --------------------------------------------------------------------------------[Amber demo]第28節:第五章 養生有術,心想事成(3) -------------------------------------------------------------------------------- 醫療儀器檢測出來的指標雖然有它的參考價值,但並不能完全說明問題。可在現實之中,我們卻常常只聽命於冰冷的機器,忘記了自己是個鮮活立體的生命,全然不顧身體發出的信號。即使身體很不舒服,可如果體檢的指標正常,我們就經常掩耳盜鈴地欺騙自己說:一切正常,忍忍就過去了。 等到有一天,儀器檢測出的指標真的不正常了,我們或許會被告知得了不能治癒的疾病,只能靠終生服藥來控制病情!我們頓時像個闖了禍的孩子,驚慌失措,只好老老實實服藥,這個不敢吃,那個不敢喝,走路吃飯、睡覺做夢都惦記著指標的波動,唯恐病情進一步發展,生活一片陰霾。 可是,如果不是外傷和急性傳染病的話,那些個不正常的指標難道像孫猴子一樣,是從石頭縫裡憑空蹦出來的嗎?《易經》上說:「履霜,堅冰至。其所由來者漸矣。」意思是說,早上起來見到地上有霜,說明寒冬就快來了。冰凍三尺,是漸漸形成的。樹葉的枯落,大雁的南飛,昆蟲的消失,黃昏的提前……每個人都能讀懂大自然的語言,感受到天地之氣的運轉流變。 然而,對於自己,我們卻總是糾結於幾個枯燥的體檢指標。真是一葉障目,不見泰山! 聽聽身體的訴說吧,每時每刻它都在向您吐露真情: 1.時常口苦。那是肝氣鬱結,致使膽經瘀塞、膽汁外溢造成的。 2.覺得口乾,咽喉干,喝了水還是干。一般人情緒激動,動了肝火,心火盛,就會口乾舌燥。您不激動也覺得干,說明您肝火旺,心火盛,或者是腎虛。因為腎主水,腎氣不足,無力推動水液上行到咽喉和口腔,所以口會覺得干。而且心腎不交、心火盛和腎虛常常互為因果。 3.喜歡熬夜、脾氣暴躁。說明肝火旺。 4.生悶氣、情緒壓抑,容易導致肝氣鬱結。 5.皮膚乾燥不潤。煙癮大的人,通常皮膚乾枯,這好理解。您不抽煙皮膚也不好,說明您肺熱而焦,運水到皮膚的能力差。這通常又是肝火旺、心火盛,(肝)木(心)火刑(肺)金的結果。「為伊消得人憔悴」這句詩,算是木火刑金的最好註解了。愛美的女士們可要注意啊! 6.尿頻、尿急、小便難。腎主水,開竅於二陰,腎氣不足,所以水道失常。 7.四川人喜歡吃辣,是因為那裡氣候悶熱潮濕,汗黏在身上發不出來,無法排出血液里的濕濁,所以多食辛辣,藉以發汗除濕。現在川菜風行全國,連我所在的上海(這裡的人從前很少吃辣),火鍋、麻辣燙也到處都是,並且生意紅火。這是不是說明現代人躲在空調房裡反季節生活,該出汗時不出汗,血氣濕濁盛,而身體渴望通過食用辛辣來發汗除濕呢? --------------------------------------------------------------------------------
[Amber demo]第29節:第五章 養生有術,心想事成(4) -------------------------------------------------------------------------------- 8.現代人口味較重,也有報告稱我國居民食鹽攝入量普遍偏多。中醫認為,鹹味入腎。這是不是說明有的人腎氣不足,所以身體喜歡鹹味以自補腎氣呢? 9.虛胖的人往往贅肉、肥肉多,肌肉卻越來越少,脾虛應是其中的原因之一,因為脾主肉。 10.貪食冷飲等寒涼食物,一方面表明人們虛火旺,燥熱難擋,身體渴望降溫。另一方面又會導致體內寒濕加重。 11.常看色情電影,有手淫的習慣,或者性生活過度,容易導致腎虛。 12.飯後容易腹脹,或者大便不成形,常常拉稀,這是脾虛的緣故。 13.心事重,思慮多,導致心包經不通暢,知識分子心腦血管病發病率高正和此有關。 14.吃了不潔的食品,別人拉肚子,您卻沒有,說明您的脾胃要麼極好,要麼差到已經麻木了的地步。 15.嘴唇白淡,說明血氣不足。嘴唇或牙齦顏色深而暗,說明血氣渾濁。 16.頭髮乾枯無光。腎之華在發,說明腎氣不足,所以頭髮乾枯沒有光澤。 17.牙釉容易掉落,露出內部深色部分。腎主骨,齒乃骨之餘。腎氣不足,牙齒滋養不夠,所以變脆易落。 18.傷口不容易癒合,說明血氣營養差,無法很快修復創口。脾胃是營養化生之源,說明脾胃不好。 19.身體僵硬,不能做大幅度彎曲。肝主筋,肝的疏泄功能不好,筋沒得到充分的潤養,所以筋的柔韌度變差。 20.血管脆,容易破裂,說明血液營養差,血管滋養不足。進一步來說,心主血脈,心包經瘀塞,心臟推動血液運轉的效率降低,新鮮血液更換率低,導致血管潤養不足。 21.聲音嘶啞,說明聲帶缺少水分潤澤。肺主布水,肺熱而焦,使肺臟布水的能力降低;或者腎氣虛,水液升騰不利,到達聲帶的水量不足。 22.聲音厚而不清,表明聲帶沉澱了雜質,是三濁堆積、血氣渾濁的原因。 23.臉上痘痘不斷,下面的腿腳卻總冰涼。這是上熱下寒,血氣瘀滯難下,虛火旺於上,真陽虛於下,應該引血氣下行,引火歸元。 24.總是打嗝,卻很少放屁。這說明一方面脾胃不好,消化不充分;另一方面腸道三濁堆積,氣路不通。 25.一喝酒就醉,胡言亂語。酒性熱散,刺激心臟加速搏動。心主神,舌為心之苗,說明心臟機能較弱或心包經不暢,一有負擔就心亂神昏,舌頭不再靈活。 26.怕冷顯然是血氣不足,難以禦寒;怕熱表明虛火旺,身體能量加速燃燒,所以熱;又怕冷又怕熱,說明血氣既不足,虛火又旺。真正血氣豐盈的人是不怕冷也不怕熱的。 身體的信號還不夠多嗎?五臟六腑、四肢百骸、皮膚毛髮、甚至一顰一笑都在透露著身體當前的狀況,就看您是否樂於傾聽,善於解讀了。 -------------------------------------------------------------------------------- [Amber demo]第30節:第五章 養生有術,心想事成(5) -------------------------------------------------------------------------------- 如果我們只是針對指標治療,而不管導致指標失常的深層原因,不調整人體內部的整體環境,那很可能按下葫蘆起了瓢,顧此失彼。雖救得一時之急,卻阻擋不了更猛烈的暴風雨! 如果您不再困惑於表面癥狀和指標數值,而是透過表象找到它們在五臟六腑和血氣經絡的深層次原因,那麼您離真正的「求醫不如求己」就不遠了。 接下來要做的就是打開中醫的百寶箱,把眾多的寶貝分分類,肝鬱的咱們就疏肝,腎虛的咱們就補腎,三濁堆積咱們就除三濁。有的放矢,標本兼治,身心同調,何愁不能走上健康的大道呢? 打開中醫的百寶箱——對治方法精粹 大醫曰:「舉手投足皆治病。」斯言妙矣。明白了疾病的來路,掌握了得心應手的工具,知己知彼,主次分明,治標以救急,治本以除根,心中洞曉玄機,雙拳嘯出劍氣,運籌帷幄之中,決勝千里之外,信可樂也! 病症不會憑空產生,一定有它的來路。如果您能了解這一點,再辨明疾病的根源是五臟失調、經絡瘀塞、血氣虛弱,還是三濁堆積。接下來自然就能找到得心應手的工具,兵來將擋,水來土囤,外治其標,內治其本了。 孔子說: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適合的就是最好的,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倚天劍和屠龍刀。 現在,就讓我們就打開中醫的百寶箱分分類、找找看: 調情志、靜心安神類 《黃帝內經》上說:心就像一國之主,如果昏庸無道,底下的大臣(其他臟腑)再賢明,國家(身體)也治理不好,必然危機四伏,乃至喪邦滅國。可見,有一個健康平和的心態多麼重要!而我把「調情志、靜心安神類」列為第一,用意正在於此。 調情志、靜心安神的方法有鼻端調息法、打坐法、金雞獨立、聽古琴曲、引氣血下行等。 疏肝類(肝膽類) 1.推腹法 沿兩肋下往下推,側面腰腹部向肚臍方向推,有很好的疏肝作用。 2.推腰法 雙手反掐腰,然後提到接近腋下的位置,順著腰腹部向下直著推摩,推到臀部側面就可以了。肝經是屬陰的經絡,因此除腿上的部分以外,大部分線路都在身體的較深層循行。膽經是肝火沖發的通道,離體表較近,所以,通過膽經疏泄肝火是很好的選擇。對照經絡圖就會發現,推腰法所過之處正好覆蓋了膽經在腰腹部的循行路線,能夠降膽經之火(肝火的外現形式),起到疏肝解郁的作用。 3.把指甲削平,掐按太沖穴,把痛點轉移到行間穴 這是疏泄肝火最直接的方法(偏重左腳)。太沖穴是肝經原穴,是疏泄肝火極重要的埠。為什麼要把太沖穴的痛點按摩轉移到行間穴呢? -------------------------------------------------------------------------------- [Amber demo]第31節:第五章 養生有術,心想事成(6) -------------------------------------------------------------------------------- 《黃帝內經》上說:肝氣鬱結不舒的人,常常兩肋隱隱作痛,針刺行間穴就可以疏解這種鬱結。但對於普通人來說,針刺療法比較專業,自己不容易操作。用按摩的方式把太沖穴的痛點轉移到行間穴也能起到同樣的效果,且易於操作,所以適合推廣。 身體健康的朋友掐按太沖穴時,應該是有酸痛感的。如果您掐按太沖穴完全沒感覺,就是此處肝經阻塞到了麻木的程度,可以向上順著肝經尋找敏感穴位,然後重點按揉。也可以推揉腿上的整條肝經,以打通經絡。您覺得哪個好用就可以選哪個。 4.金雞獨立法、轉腳腕法、熱水泡腳(最好用桶泡,水線高些) 這些方法都可以引血下行,進而疏泄肝火。這是因為肝火旺會導致血氣逆行上沖,引氣血下行的各種功法恰能反其道而行之,非常對症。 5.敲膽經+撥陽陵泉穴 前面已經講過,肝膽相照,肝經膽經互為表裡,膽經是肝火的出氣筒,因此疏通膽經可解肝之鬱氣,降肝之燥火。另外,按摩三焦經手臂上的敏感穴位或者循經刮痧,都有很好的降肝火效果。30歲以上的女性朋友大多三焦經瘀塞嚴重。您現在就可以沿三焦經按摩一下,看看堵得厲不歷害! 三焦經與膽經同為少陽經,只不過一個在腿上,一個在手臂上。二者內有通路,同是肝火的出氣筒,因此疏通三焦經與疏通膽經作用相同。 6.健脾胃、固腎強腎都有助於疏肝 脾胃不好,食物不能充分消化,餘下的殘渣就會進入氣血,大幅度加重肝臟解毒代謝的負擔,可見脾胃好壞與肝臟關係密切。 腎氣虛的話,腎臟分清泌濁的功能減弱,濁物通過小便排出體外的機會減少,滯留體內,會增加肝臟的解毒壓力。另外,腎為伎巧之官,它決定了五臟六腑是否能高效並充滿技巧地運轉,當然也包括肝臟。 健脾胃類 1.推腹法 能直接促進腸胃蠕動,還能按摩經過腹部的脾經和胃經,除三濁、通腸道,一舉多得。 2.按摩小腿脾經(血海穴以下)上的太白、公孫、三陰交、陰陵泉 這些穴位用處多多,能直接溫脾補氣血,提高脾的運化能力。 3.按摩胃經上的穴位 能增加腸胃的氣血供應,促進消化吸收。足三里是養生大穴,對調理胃病非常有效。但要注意一點,胃經氣血是從頭流向腳的,所以按摩足三里要從上往下推揉,這樣的效果才好。 按摩足三里,加中脘穴拔罐,再加按摩脾經公孫穴,可以調理脾胃問題,效果也很不錯。 胃經的上巨虛穴可調理大腸,胃經的下巨虛穴可調理小腸,再配合按揉足三里,整條腸道都能得到很好的調理。 -------------------------------------------------------------------------------- [Amber demo]第32節:第五章 養生有術,心想事成(7) -------------------------------------------------------------------------------- 4.溫灸中脘穴和足三里 對於胃寒、脾胃虛弱的人來說,溫灸中脘穴和足三里,健脾胃的效果非常好。胃熱的朋友灸中脘可能會感覺不適,這種情況可以用在中脘拔罐或按摩的方式來替代。 5.小米粥和牛肉湯 粥類(小米粥最佳)、湯類食物滋養脾胃,牛肉湯補虛損、健脾胃,又容易消化,是養脾胃的佳品。肉塊、乾飯和乾果不容易消化,易傷脾胃。 6.疏肝即能健脾 因為肝是個大血庫,如果肝火旺或肝氣鬱結,就意味著肝血被透支上逆。這一方面會導致脾臟供血減少,另一方面由於血液回歸肝臟,肝的解毒幾率減少,供給脾臟的血液就會渾濁不清。雙方作用下,脾臟的運化能力必然下降。這也是為什麼很多人一生氣(肝火旺)就吃不下飯(脾虛),甚至胃痛的原因(脾虛運化不利,導致食物積存在胃,化腐化熱灼傷胃壁)。 現實生活中,肝旺脾虛的人相當多(尤其是女士),所以疏肝和健脾要兩手抓,配合進行,效果最好。 7.腎虛脾也不會強 《黃帝內經》里講:「腎為做強之官,伎巧出焉。」意思是說,腎氣的充足與否,決定了五臟六腑能不能高效並充滿技巧的地轉,當然也包括脾臟。脾腎雙虛是很多男士的體質特點,尤其是胃寒、大便不成形的人,必須健脾與補腎同步進行。 固腎強腎類 腎(氣)為先天之本,就像樹種里蘊含的生命力,如果它飽滿,樹就長得筆直高大;如果它乾癟,樹就可能長得矮小彎曲。 孔子說:「少之時,血氣未定,戒之在色。」就是告誡我們,如果年少之時只圖一時之快,放縱不加節制,到了壯年就會未老先衰,百病叢生。 所以補腎固腎的前提是節制。比如,不看色情圖片或電影、戒除手淫、性生活適度等。這就像一個漏水的池子,如果不先減少漏損,注入再多的水也只是浪費資源而已。 另外,我再給大家介紹幾個補腎的方法。 1.金雞獨立法 能靜心補腎,身心同治。練習時,聽古琴曲等寧靜的音樂,收心補腎的效果更佳。 2.墜足法、「引血下行三部曲」、熱水泡腳、馬步站樁 這些方法補腎的效果都不錯。引血下行最突出的作用就是補腎和降肝火。而在中醫看來,肝腎同源,肝火之根就在腎,肝火旺常常是由於腎的收藏能力下降導致的。腎陽不固,因此容易搖動外泄。 腎又主管腰部以下的氣血循環,所以腎虛的人常常感覺腰膝酸軟、下肢清冷,引氣血下行剛好能引來新鮮氣血,培補腎元。 3.溫灸關元穴 現代人多是上實下虛、上熱下寒的體質。其中虛火旺於上,腎陽耗於下。溫灸關元穴,正好收上炎之虛火,補腎中之真陽,引火歸元,破腎中的寒邪,壯全身的元氣。 -------------------------------------------------------------------------------- [Amber demo]第33節:第五章 養生有術,心想事成(8) -------------------------------------------------------------------------------- 4.在後背腎俞穴拔罐(隔一段時間拔一次),同時按摩復溜穴和太溪穴 膀胱經縱貫整個後身,是人體排毒的大通道,因此刮痧、拔罐等排毒之法總是首選膀胱經。膀胱經上的各種俞穴,比如腎俞、心俞、脾俞、胃俞等,實為各臟器在膀胱經上的排毒口,所以在俞穴上拔罐或刮痧,就是在幫助各臟器排毒,腎俞自然也不例外。而按摩腎經上的太溪、復溜兩個補腎大穴,更是引導血氣補腎的好方法。這邊廂拔除內藏之邪毒,那邊廂補以新鮮之血氣,新舊更替,營入濁消,實乃妙招也。 另外,單獨按摩復溜穴和太溪穴也可以補腎。用溫灸法灸太溪穴也是很不錯的選擇。 5.打坐 靜心、疏肝、補腎。腰為腎之府,盤膝打坐可使氣血自然匯聚到腰腹部,因此能夠補腎。腎主收藏,疏泄過旺的肝火、平靜散亂的心神,都有利於減少耗損,加強身體能量的收藏和潤養。 6.黑芝麻、黑豆等食物可以補腎 養血氣類 1.早睡覺、敲膽經、按摩心包經 這些養血氣的方法自出現以後,已經過很多人的實踐。尤其是早睡覺,順應自然生息的法則,讓身體自我修補、增長血氣,可以說達到了「無為而治」「無為自化」的最高境界。 脾胃乃後天之本,是血氣化生之源。脾胃不好,再補的食物也無法轉變成足夠的血氣,反而容易成為消化不完全的垃圾,在體內到處為患。所以調理脾胃是養血氣的重中之重。 2.健脾胃 脾胃乃後天之本,是血氣化生之源。脾胃不好,再補的食物也無法轉變成足夠的血氣,反而容易成為消化不完全的垃圾,在體內到處為患。所以調理脾胃是養血氣的重中之重。 3.生薑大棗紅糖水 生薑六七片,大棗四五枚,紅糖一湯勺,加水煮開成一杯即可。這個食療方能溫胃散寒、溫經補血,對於脾胃虛寒的人非常合適。強調一下,此方一定要早晨或中午之前喝,因為過了中午,人體的血氣就趨於收藏(下降)了,與本方溫通之意相違。經常腹脹的人煮湯時可不加紅棗。 4.牛肉湯或清燉牛肉 《黃帝內經》說:「脾之畜為牛。」也就是說,牛是與脾臟最相配的牲畜,牛肉是脾臟喜歡的肉類。 《本草綱目》認為,(黃)牛肉性溫味甘,安中益氣,養脾胃。中醫認為,牛肉還可治虛損羸瘦,脾弱不運等症。將牛肉燉爛(三小時以上,這樣容易吸收),去除浮油,喝湯食肉,能大補虛損。 如果您脾胃很虛,牛肉就讓家人去吃吧。畢竟,牛肉的纖維比較粗,對於您那很虛的脾胃來說,實在是不小的負擔。您只需去掉浮油,喝湯就可以了。因為經過長時間的燉煮,牛肉的營養基本上都在湯里了。 -------------------------------------------------------------------------------- [Amber demo]第34節:第五章 養生有術,心想事成(9) -------------------------------------------------------------------------------- 5.小米粥 小米,古時稱稷(粟)。《黃帝內經》說:「脾臟對應的穀物是稷。」也就是說,小米是脾喜歡的穀物,有開腸胃、補虛損、益丹田的作用。適合氣血虧損、體質虛弱、胃納欠佳者進補。《本草綱目》還記載,有個非常虛弱的人,沒有用藥,只是每天吃小米粥,結果不久後身體都恢復了。小米粥之功,可見一斑。 有朋友說,小米是偏涼性的吧,會不會傷到脾胃的陽氣?沒錯,小米性涼,不過做成粥以後就屬於溫性的了,且味道平和清淡,易於吸收。 6.當歸、大棗和阿膠能補血,黃芪和党參可以補氣,灸甘草有補脾益氣、調和臟腑的功效 以上食材,大家可根據自身狀況,在燉湯、做菜時適量放入。 保護心臟類(含預防心腦血管疾病) 1.按摩心包經(偏重左側)能排除心包積液 如果您覺得這個方法太麻煩,還有一個簡化版,就是先按摩膀胱經上的崑崙穴,再按揉任脈上的膻中穴。 另外,心包積液,其實就是濁氣久聚心臟的產物,而崑崙穴是火穴(心屬火),膀胱經又是人體最大的排毒通道,按摩崑崙穴可清心中之濁氣。 2.按順序依次在後背的厥陰俞(心包的俞穴)、手臂上的心包經和任脈的膻中穴刮痧 在這些部位刮痧,就是用物理的方法把沉澱在相關血管壁上的瘀血濁物「刮」出來。而有些擴張血管的藥物,它們往往為了疏通個別部位,藥物中的某些成分可能會擴張全身血管,得不償失。刮痧的方法不僅效率高,更有針對性,而且比較安全,副作用小得多。 要注意的是,刮痧也會消耗一些血氣,所以對於血氣很虛的人或老人來說,要準備些人蔘生脈飲備用,以防「暈刮」。 3.金雞獨立等引血氣下行之法 上實下虛的體質,往往是上半身血氣偏於雍滯黏稠,下半身則虛衰不足。引血氣下行,正好泄有餘補不足,能增加上半身尤其是心腦血管血液的更換率,減少血管的瘀堵。 4.固腎補腎 如果腎氣虛,心火就會虛旺,出現心神不定、注意力不集中、健忘、多夢失眠等情況。腎氣充足的話,心臟跳動就會舒爽,不急不緩,心腎相交,氣定神閑。補腎靜心是互為因果、相互影響的關係,應配合進行。 5.疏肝即能保護心臟 因為肝經和心包經同為厥陰經,肝經在腿上,心包經在手臂上,就像一條路的兩端。肝經暢通平和,心包經也會安定,不易堵塞。 疏通經絡類 按摩、刮痧、拔罐、形體導引和意念導引均有疏通經絡的作用。前面各類都已提及,此處就不重複了。我要特彆強調的是,前面介紹的瑜伽「拜日式」功法,具有綜合性疏通經絡的功能,簡單高效,一舉多得。 大醫曰:「舉手投足皆治病。」斯言妙矣。明白了疾病的來路,掌握了得心應手的工具,知己知彼,主次分明,治標以救急,治本以除根。心中洞曉玄機,雙拳嘯出劍氣,運籌帷幄之中,決勝千里之外,信可樂也!-------------------------------------------------------------------------------- [Amber demo]第35節:第六章 見微知著,何其快哉(1) -------------------------------------------------------------------------------- 第六章 見微知著,何其快哉 為什麼細菌病毒喜歡在您身體里「安居樂業」 「大家知道,夏天拉肚子吃點藿香正氣就好了。這是因為身體處於寒濕狀態會使人拉肚子,藿香正氣是散寒祛濕的藥物。但在實驗室里,把大腸桿菌放進煮好的藿香正氣水裡,卻一個都殺不死。相反,藿香正氣水是大腸桿菌的培養基。但是,人喝到肚子里就能解決問題。為什麼?因為藿香正氣的作用本來就不是殺死大腸桿菌而是調整您體內狀態的。」 ——中醫教授樊正倫 一頭健壯的牛,身上是不會長瘡腐爛的。但等它衰老生病了,就很容易這裡長個瘡,那裡爛塊皮,傷口也不易癒合。如果趕在夏天死去的話,幾小時後就會開始腐爛變臭,發霉生蛆。 蛆蟲也好,細菌病毒之類的微生物也好,本來都是自然界的一部分、天地孕育的萬類之一。它們的繁衍生息也是有促進因素和抑制因素的,同樣遵循著相生相剋的規律。細菌病毒之所以泛濫成災,是因為它們得到了適合的生存條件,找到了「安居樂業」的棲息地。 大家都知道,向陽的的牆上是不會長苔蘚的,而陰濕的角落卻常常「苔痕上階綠」;清澈的太湖水是不會暴發藍藻災難的,但污染了的太湖即使不暴發藍藻,也會暴發紅藻、綠藻或黑藻。 民不聊生的國家,常是「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起義遍地,即使殘酷鎮壓,也往往是「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懼之」。國富民強的國家,百姓生活安定富足,即使有野心家蠱惑人心,煽動造反,也只能是光桿司令,孤掌難鳴。 恩愛的夫妻是不會讓「小三」得逞的。即使有妖艷的美女,一時迷惑了丈夫的心,即使採花大盜甜言蜜語,千般逢迎,軟化了妻子的防線。可是,每當回到家裡,往日的點點滴滴,溫存關愛,都會讓出軌者心有愧疚,深感不安,最後總能反思自我,重歸於好。 同理,如果您血氣豐盈,內心平和,體內環境很好,病菌病毒是不會泛濫成災的。《易傳》說:「方以類聚,物以群分。」就是說,事物的發展總是遵循同氣相求、異味相殊的規律的。如果您的正氣強盛,病菌病毒之類的邪氣自然就會受到抑制。 和睦的家庭也會有爭吵,但那只是生活的點綴、親情的調味品;從前的太湖也不是沒有藍藻,但那更像是優美風景的一處點綴。同樣,健康的人體也不是沒有細菌,但正如《黃帝內經》所言:「正氣內存,邪不可干」,「雖大風苛毒,弗能害也」。抵抗力強,病菌病毒之類的邪氣就難成氣候。 -------------------------------------------------------------------------------- [Amber demo]第36節:第六章 見微知著,何其快哉(2) -------------------------------------------------------------------------------- 總想著用藥物把病菌病毒趕盡殺絕,結果卻常常事與願違:病菌反覆發作,到後來甚至有了抗藥性,一發而不可收拾。是葯三分毒,過度用藥還會損傷肝腎等器官。世界衛生組織的統計顯示,全球死亡病人中竟有1/3死於不合理用藥。另外,像大家熟悉的聾啞人節目「千手觀音」,21名演員中有18人因藥物致聾,其中絕大多數又都是在兩歲前後,因為發燒時使用抗生素導致的。 藥物並沒有錯,錯在我們過度依賴藥物,忽視了身體本有的調整和修復能力。更令人擔心的是,醫學工作者開發一種新的抗生素一般需要10年左右,而一代耐葯菌的產生只要兩年時間,抗生素的研製速度遠遠趕不上耐葯菌的繁殖速度。 不去傾聽身體的苦衷,不去改善體內的環境,一味地喊打喊殺,與病菌病毒血拚到底,就像一個本已衰敗的國家,不知道休養生息,反而好戰殺伐,四處用兵,結果必然是民生凋敝,生靈塗炭,動亂四起。所以《道德經》說:「大兵之後,必有凶年。」 我們可以用刀颳去苔蘚,可是只要陰濕的環境存在,它們終究還會再長出來。不如引一束溫暖的陽光過來,陰濕消除,苔蘚自退,或許還會招來向日葵,茁壯繁茂,向陽綻放。 不戰而屈人之兵——如何防流感、急性傳染病、瘟疫 中醫在開藥方時會告訴您,這味葯是溫熱的,那個是寒涼的,這個能除濕,那個能潤燥,目的就是把人體的失衡糾正過來。人體系統運行正常了,體內環境改善了,正氣提升了,病邪自然也就退卻了。這是一種剷除敵人生存的土壤、斷其糧道水源、掐斷補給線的策略,正是兵法上的最高境界——不戰而屈人之兵。 道家有句話叫「洞中方一日,世上已千年」,說的是當世人巧遇神仙,只與他們呆上一會兒,再返回時,人間卻早已過了千百年。 如果把病毒病菌比作人的話,那我們自己就是神仙了。 一般的細菌繁殖一代只需要20分鐘左右,病毒複製的周期也非常短,而人類從出生到繁衍下一代卻需要近20年的時間。我們人類的一天,相當於細菌的上千年。相對於單個細菌和病毒的生命周期,我們人類的確是像神仙一樣「壽與天齊」了。 幾千年來發生在人類身上的變化,換成病毒病菌,可能也就是十天半個月的事。如果條件適宜的話,可能只需要幾個小時或一天的時間甚至更短。所以,我們時常會聽到「XX病毒發生了變異」這樣的消息。有一些變異後的病毒危害巨大,還會造成全球恐慌,比如,一般性的肺炎病毒變異出「非典型性肺炎」病毒。 由此可以看到,病毒病菌之類的微生物繁衍變異的頻率和速度非常快。但歸根結底,無論是變異還是繁衍,較穩定還是受抑制,都取決於其生存環境,比如溫度、濕度等等。就像俗話說的那樣,「給點陽光,它就容易燦爛」。但是,我要再加一句「給點嚴寒,它就容易枯萎」。 -------------------------------------------------------------------------------- [Amber demo]第37節:第六章 見微知著,何其快哉(3) -------------------------------------------------------------------------------- 為什麼流感、瘟疫和急性傳染病等容易發生在季節變換和氣候反常的時候呢? 因為,氣候變化導致人和動物體內環境發生了變化,也就造就了適宜病菌病毒產生或變異的體內環境,於是流感、瘟疫、急性傳染之類的病便發生了。 比如,天氣潮濕悶熱,人的汗黏在身上,出不透,三濁外排受阻,體內便產生濕濁。天氣驟然變冷,會造成風寒襲(體)表,而肺主皮毛,肺氣要與寒氣對峙相搏,就會導致肺熱。天氣久熱不雨,人體氣血會向體表和上半身流動,內臟供血必然減少,就會導致中氣虛衰。所以,夏天容易拉肚子、得腸胃疾病。 人們常說「大災之後有大疫」。一方面天災人禍使生存環境發生劇變,一方面人們因為失去家園和親人而痛苦驚恐,精神遭受打擊造成正氣薄弱,病菌病毒於是趁虛而入。 氣候變化在中醫里叫「六氣」,也就是《黃帝內經》提到的「風、寒、暑、濕、燥、火」。中醫看待流行性感冒、傳染病、瘟疫時並不是從病菌病毒的角度,而是從其產生和泛濫的根源——氣候變化或氣候異常的角度入手的,因此我們會聽到「風寒感冒」和「風熱感冒」、「暑溫」和「濕溫」之類的中醫名詞。 在中醫看來,病邪(含病毒病菌)盛衰的背後其實是有一隻「看不見的手」在調節的,那就是天地的變動(六氣:風、寒、暑、濕、燥、火)。天地之氣的變動會影響人體發生失衡。 因此,中醫在開藥方時會告訴您,這味葯是溫熱的,那個是寒涼的,這個能除濕,那個能潤燥,目的就是把人體這個小天地的失衡糾正過來。人體系統運行正常了,體內環境改善了,正氣提升了,病邪自然也就退卻了。這是一種剷除敵人的生存土壤、斷其糧道水源、掐斷補給線的策略,正是兵法上的最高境界——不戰而屈人之兵。 我推測,先賢們應該是通過「仰觀天文,俯察地理,中通人事」的方式,找出了病邪(含病菌病毒)與天地運轉間的深刻聯繫的,並創立了「天人相應」的中醫體系。這個體系很好地避免了病毒變異和抗藥性帶來的困擾,並可以從問題的原點著手,以至簡應對紛繁,八面玲瓏,條理清晰。也許只有明代大醫張景岳的話,才能道出這深邃智慧背後的秘密吧。他說:「必有真人,而後有真知,而後有真醫。醫之為道,豈易言哉!」--------------------------------------------------------------------------------[Amber demo]第38節:第七章 讀書治病,不亦樂乎(1) --------------------------------------------------------------------------------
第七章 讀書治病,不亦樂乎 要麼當孔子,要麼做莊子 要麼「發憤忘食,樂以忘憂,不知老之將至」,要麼「平易恬惔,則憂患不能入,邪氣不能襲,故其德全而神不虧。」 《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輕》是一本很有名的小說,且不說小說的內容,單是這個名字就很耐人尋味。可以說,我們普通人雖然不是大富大貴,絕大部分卻也是有飯吃有衣穿,至少不會挨餓受凍。一般情況下,我們也可以按部就班地生活,不會總是面對那種迫在眉睫的巨大危機。 然而,這種習以為常的生活看起來很「輕」,雖然並不沉重,卻也是難以承受的。因為就算是干坐著、無所事事、不愁吃穿,我們也常會被無聊、煩悶、焦灼、空虛、壓抑以及不知道為什麼活著之類的情緒包圍著,難以擺脫。這便是現代人生命中普遍存在的那種「不能承受之輕」吧! 於是,有的人成了工作狂,用努力工作充實自己;有的人沉迷於打牌搓麻或電子遊戲;有的人依靠酒精自我麻醉;有的人則縱情聲色來找樂忘憂…… 對於這個問題,儒道兩家剛好給出了下面兩種不同情況的答案: 當我們能夠有所作為時,我們可以學孔夫子「發憤忘食,樂以忘憂,不知老之將至」,專註而投入,以至於忘記了吃飯,垂垂老矣而沒有察覺; 當我們無為自處直面內心時,我們可以像莊子說的那樣「純粹而不雜,靜一而不變,惔而無為,動而以天行」,「平易恬惔,則憂患不能入,邪氣不能襲,故其德全而神不虧。」 我們越接近這兩種境界,自然也就越能達到「煩惱日少,快樂漸增」的生活狀態,這便是修心養性的意義所在! 《黃帝內經》開篇就談到:養生有不同的境界,其中最高境界的人叫「真人」。他們的特點是能夠「獨立守神」,也就是不為外物所擾,能時時安神、靜神。我認為,這裡說的「真人」就是在心靈修養上下工夫並達到最高境界的人。 打坐、調息、金雞獨立、聽古琴等,這些都是專業而高效的修養工具,是到達健康彼岸的船,但比這些更重要的是信念,即修心養性應該是一種生活方式,更是一種活在當下的自處之道。 孔子說:「朝聞道,夕死可矣。」(早晨領悟了「道」,晚上死了也是值得的) 老子說:「(雖)有拱璧,以先駟馬,不如坐進此道。」(即使有價值連城的珠寶,有超豪華的座駕,也不如與「道」在一起) 孟子說:「所謂德行圓滿的人,就是那些不失純真,永遠保持著赤子之心的人。」 佛家則說:「一念心清凈,蓮花處處開。」 先哲們陳義高遠,或許我們今生今世也無法達到,但至少他們指明了一個方向,讓我們看到了健康自在的另一種境界。 就像一個悶熱的車廂里,空氣污濁,旅客們喧囂吵鬧,令人不勝其煩。有一個人卻被一本好書所吸引,旁若無人地沉浸其中,津津有味,怡然自得。世界就是一個大車廂,人生便是一段旅程,聖賢的教誨就寫在那本書里。這車廂或許有喧囂動蕩、粗鄙醜陋的一面,但我們依然能夠內在充實,在心靈深處找到持久的快樂,在專註與投入之中實現超越。 讀什麼樣的書能治病——有趣的書本草 -------------------------------------------------------------------------------- [Amber demo]第39節:第七章 讀書治病,不亦樂乎(2) -------------------------------------------------------------------------------- 現代人飲食不節,起居失時,再加上肝火旺,所以多數脾虛,腸胃不好,血氣低落。因此需要讀些四書五經,以健脾、清心、益智、增長血氣。 清代的張潮根據自己讀書的感受,又結合中藥性味的寒涼溫熱分類法,列出了各類書籍的「性味」,或寒或熱,或甘或苦,很是有趣。只是作為典型的士大夫讀書人,他受儒家影響較大,其分類有些尊儒而貶佛道的傾向。喜歡佛道的朋友,大可不必在意。 錄於下: 《書本草》 處方一:【四書】——《大學》《中庸》《論語》《孟子》 藥性:俱性平,味甘,無毒。 療效:服之清心益智,寡嗜欲。久服令人醉面盎背,心寬體胖。 處方二:【五經】——《易經》《詩經》《尚書》《春秋》《禮記》 藥性:俱性平,味甘,無毒。 療效:服之與四書同功。 處方三:【諸史】——《史記》《漢書》《三國志》《唐書》等史書 藥性:唯《史記》《漢書》味甘,(其)余俱帶苦。 療效及副作用:服之增長見識,有時令人怒不可解,或泣下不止,當暫停,復緩緩服之。但此葯價昂,無力之家往往不能得。即服,亦不易,須先服四書、五經,再服此藥方妙。必窮年累月方可服盡,非旦夕所能奏功也。官料(正史)為上,野(史)者多偽,不堪用。服時得酒為佳。 處方四:【諸子】——墨家、法家、陰陽家、兵家、縱橫家等 藥性:性寒,帶燥,味有甘者、辛者、淡者。 副作用:有大毒,服之令人狂易。 處方五:【諸集】(歐陽修文集、蘇軾文集等) 藥性:性味不一。 療效:服之助氣,亦能增長見識。 副作用:須擇其佳者方可用,否且殺人。 處方六:【釋藏、道藏】(佛教書籍和道教書籍) 藥性及副作用:性大寒,味淡,有毒,不可服,服之令人身心俱冷。 療效:唯熱中者宜用,胸有磊塊者服之亦能消導,忌酒,與茶相宜。 處方七:【小說、傳奇】 藥性及副作用:味甘,性燥,有大毒,不可服,服之令人狂易。 療效:惟暑月神氣疲倦,或飽悶後風雨作惡,及有外感者服之,能解煩消郁,釋滯寬胸,然不宜久服也。 現代社會競爭激烈,節奏飛快,風氣浮躁,很容易導致肝火亢旺於上,心神外散不藏,進而灼傷肺液,使得肺臟收斂功能失常,胸中熱而煩悶。因此,需要讀些佛道書籍,以降上炎之虛火。 現代人飲食不節,起居失時,再加上肝火旺,所以多數脾虛,腸胃不好,血氣低落。因此需要讀些四書五經,以健脾、清心、益智、增長血氣。--------------------------------------------------------------------------------
推薦閱讀:
※我的父親母親 (2011-02-08 22:47:47)
※懷孕了公婆和老公都不管怎麼辦?
※如何教育孩子不要早戀?
※怎麼和老人聊天?
※缺乏母愛的人的表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