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體經絡簡介

   一、人體經絡組成及循行

   經絡是人體元氣運行的通道,是經脈和絡脈的總稱。經,指經脈,猶如直通的徑路,是經絡系統中的主幹;絡,指絡脈,猶如網路,是經脈的細小分支。它們內屬於臟腑,外佈於全身,將各部組織、器官聯結成為一個有機的整體。經絡學說是中醫的基礎理論之一,認為經絡可以「決生死,處百病,調虛實,不可不通」。經絡學說對中醫各科特別是對針灸的臨床辯證和治療,有著極為重要的指導意義。

   十二經脈是人體經絡的主要幹線,根據各經所聯繫的臟腑及其到達的部位(手或腳)、所經過四肢內外側(內為陰、外為陽)的不同,分別被稱為手太陰肺經、手厥陰心包經、手少陰心經、手陽明大腸經、手少陽三焦經、手太陽小腸經、足太陰脾經、足厥陰肝經、足少陰腎經、足陽明胃經、足少陽膽經、足太陽膀胱經。

   十二經脈是人體氣血運行的主要通道,氣血在十二經脈內流動不息,循環灌注,分布於全身內外上下。

   十二經脈的氣血流注順序如下圖:

   從手太陰肺經開始,依次流至足厥陰肝經,再流至手太陰肺經。這樣就構成了一個「陰陽相貫,如環無端」的十二經脈整體循行系統。 

       二、與六字訣相關的經脈

 

       現僅將六字訣功法所涉及的六條經脈介紹如下。

       1、足厥陰肝經

      (1)循行及分支

       ①循行部位:

       起於足大趾爪甲後叢毛處(大敦穴),沿足背內側向上,經過內踝上行小腿內側,再沿大腿內側中線,進入陰毛中,環繞過生殖器,至小腹,夾胃兩旁,屬肝,絡膽,向上通過橫膈,分布於脅肋部,沿喉嚨之後,向上進入鼻咽部,連接目系(眼球後的脈絡聯繫)。

       ②分支:

?

       目系分支:從目系走向面頰的深層,下行環繞口唇之內。

       肝部分支:從肝分出,穿過橫膈,向上流注於肺(交於手太陰肺經)。

       (2)聯繫臟腑:屬肝,絡膽,與肺、胃、腎、腦有聯繫。

        2、手少陰心經

       (1)循行及分支

        ①循行部位:

       起於心中,出來屬於「心系」(心系,指;心臟與其他臟器相聯繫的脈絡),向下通過橫膈至任脈的下脘穴附近,絡小腸。

?

       ②分支

       心系向上的分支:從心繫上行,夾咽喉,經頸、顏面深部聯繫於「目系」。

       心系直行的分支:復從心系,上行於肺部,再向下出於腋窩下,沿上臂內側後緣,下向肘內,沿前臂內側、小指的橈側出於末端。

      (2)聯繫臟腑:屬心,絡小腸,與肺、脾、肝、腎有聯繫。

       3、足太陰脾經

      (1)循行及分支

       ①循行部位:經起於足大趾內側端(隱白穴),沿足內側赤白肉際上行,經內踝前面,上小腿內側,經膝股內側前緣進入腹部,屬脾絡胃,向上通過橫膈,夾食管旁,連於舌根,散於舌下。

?

        ②分支:從胃部分出,向上通過橫膈,於任脈的膻中穴處注入心中,與手少陰心經相接。

       (2)聯繫臟腑:屬脾,絡胃,與心、肺等有直接聯繫。

        4、手太陰肺經

       (1)循行及分支

        ①循行部位:手太陰肺經起於中脘部,下行至臍附近絡於大腸,復返向上沿著胃的上口,穿過橫膈膜,直屬於肺,上至氣管、喉嚨,沿鎖骨橫行至腋下,再沿著上肢內側,經大魚際部,至拇指橈側尖端。

?

        ②分支:從腕後分出,前行至食指橈側尖端,與手陽明大腸經相接。

       (2)聯繫臟腑:屬肺,絡大腸,通過橫膈,並與胃和腎等有聯繫。

       5、足少陰腎經

       (1)循行及分支

       ①循行部位:足少陰腎經起於足小趾端,斜向於足心(湧泉穴),經內踝後進入足跟,再向上沿小腿內側後緣上行,出堝窩內側,直至大腿內側後緣,入脊內,穿過脊柱,屬腎,絡膀胱。

?

       ②分支:

       腰部直行分支:從腎上行,通過肝臟,上經橫膈,進入肺中,沿喉嚨,上至舌根兩側。

       肺部的分支:從肺中分出,絡於心,流注於胸中(膻中穴),與手厥陰心包經相接。

       (2)聯繫臟腑:屬腎,絡膀胱,與肝、肺、心有直接聯繫。

       6、手少陽三焦經

      (1)循行及分支

       ①循行部位:手少陽三焦經起於無名指尺側端,沿無名指上過手背,出於前臂直上穿過肘部,沿上臂外側,上行至肩部,交足少陽膽經的後面,進入缺盆,於任脈的膻中穴處散絡於心包,向下通過橫膈廣泛遍屬三焦。

?

       ②分支

       胸中分支:從膻中穴分出,向上走出缺盆,至項後與督脈的大椎穴交會,上走至項部,沿耳後上行至耳上方,再屈曲向下走向面頰部,至眼眶下。

       耳部分支:從耳後分出,進入耳中,出走耳前,經過上關穴前,在面頰部與前一分支相交。上行至眼外角。

       (2)聯繫臟腑:屬三焦,絡心包。

       (3)三焦的概念

       三焦並非是一個獨立的臟腑器官,而是用以劃分人體部位及內髒的特殊概念。根據三焦有上焦、中焦、下焦之別,把人體劃分成上、中、下三個生理病理區域。上焦為胸部,包括心、肺兩臟;中焦上腹部,包括脾、胃、肝、膽;下焦下腹部,包括腎、膀胱、小腸、大腸。

       7、輸穴

       腧穴即通常所說的穴位,「腧」通「輸」,寓其輸送及傳導作用。腧穴主要分布在經脈上,從屬於經脈,通過經脈向內連屬臟腑,溝通體表與體內臟腑的聯繫,輸注臟腑經絡氣血。人體生命運動最精華之氣——「真氣」,在腧穴這一部位遊行出入,既向外出,又向內入,沿經絡循行,抵達五臟六腑、四肢百骸。因此腧穴就具備了抵禦疾病、反應病痛、傳入疾病、感受刺激、傳入信息等功能。

       由於腧穴有溝通表裡的作用,內在臟腑氣血的病理變化可以反應於體表腧穴,相應的腧穴會出現壓痛、酸楚、麻木、結節、腫脹、變色、丘疹、凹陷等反應。因此,利用腧穴的這些病理反應可以幫助診斷疾病。腧穴更重要的作用是治療疾病,通過針灸、推拿等刺激相應腧穴,可以疏通經絡,調節臟腑氣血,達到治病的目的。

推薦閱讀:

關於粵語劇的簡介?
我為喜劇狂節目簡介?
張志和簡介
二十八宿簡介

TAG:人體 | 經絡 | 簡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