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伯特·麥基:中國愛拍歷史,美國愛拍未來
騰訊文化 王姝蘄
羅伯特·麥基
媒體介紹羅伯特·麥基時,常常冠以「美國編劇教父」之名。在中文語境下,我們難免將其想像成一個慈祥的父親。但真正見到麥基本人,才知道這位「編劇教父」是美國黑幫電影《教父》的風格,嚴厲、果敢、說一不二。
可想而知,在人才輩出的好萊塢,勢必要這樣的「狠角色」才能鎮得住場。麥基先生的學生共獲35次奧斯卡獎,170次艾美獎,30次美國作家協會獎,25次導演工會獎,普利策戲劇獎,英國國家圖書獎……這些天才作家都是「麥基教義」的信徒。而另一方面,麥基之所以桃李滿天下,也在於他對自己狠,76歲高齡仍在世界各地巡迴授課,進行高強度的寫作培訓。
在他不能親臨授課的地方,他的編劇理論著作《故事》仍在發揮作用,這部書被翻譯成20多種語言,向全世界的寫作者傳授寫作原理。也有反對者說「讀麥基,毀一生」,寫作是一門藝術,藝術是不可教的。雖然「作家能否被教出來」這個問題一直存在爭議,但是在現今美國,幾乎每一個作家都會上寫作班。美國是全世界最早開設創意寫作課程的國家,至今已有80多年歷史,光是麥基本人創辦的故事培訓班就已經持續了36年。上不上寫作班到底有何差別?麥基提到中國近幾年有一些不錯的電影,但真正令他印象深刻的是2014年張藝謀導演的《歸來》。不知是巧合,還是寫作班真的在發揮作用,電影《歸來》的原著作者嚴歌苓,正好是在美國接受過系統寫作訓練的,是第一位獲得美國寫作碩士學位的中國作家。就是這麼巧,在那麼多中國故事中,麥基唯獨挑出了這部有寫作班背景的作品。
麥基的代表作《故事》講到一個寫作技巧,每個故事場景中都必須製造反轉。用麥基的反轉理論來解讀麥基這個人,尤為精彩,時時刻刻都在劇烈反轉。麥基一方面極為隨意,接受採訪時,僅穿一雙毛線襪子自在地踩在地板上,毫不介意鏡頭裡他有沒有穿鞋。但另一方面他又極其嚴苛,一分一毫地計較記者與他對坐的角度,以保證他在鏡頭裡的視線能與觀眾交流。據說一年前來中國時,有一位年輕記者當場被他嚇哭,事後他又託人贈花安慰那個可憐的小姑娘。往屆故事培訓班的學員回憶,麥基在課堂上激動時會飆髒話,動情時會唱歌。今年5月25號,麥基再次在中國開班,他又會在中國留下什麼故事和傳聞?
羅伯特·麥基給中國電影的七個建議
1.「為中國觀眾量身定製」是把雙刃劍
羅伯特·麥基:我今年看了很多中國電影,《湄公河行動》導演非常成功,其中動作戲的部分是很成熟。《乘風破浪》非常有意思,因為它把我們往常的父子關係做了一個顛倒,通常父子關係中父親更有權威,佔據有利地位,兒子需要靠抗爭獲得獨立,但這部片子將它反過來了。
中國電影很多是為中國的觀量身定製,他們很了解中國觀眾喜歡什麼,不喜歡什麼。從優點上來說,這樣比較容易獲得商業成功,比如中國很多電影票房在10億人民幣以上,這非常好,我相信那些投資人非常高興,因為他們盈利了。
但是,就像雙刃劍一樣,其缺點也在於它太為中國觀眾量身定製了,以至於它很難引起國際上其他國家觀眾的共鳴或喜歡。我們有一些片子會到戛納去展映,受到國際觀眾歡迎的,但是它又常常在國內票房不好,商業不成功。所以,這是一個兩難的困境,很難同時受到中國觀眾的喜歡,又被國際觀眾所接受。
2.中國人愛拍歷史,美國愛拍未來,但歸根結底要關照現實
羅伯特·麥基:在我看來,確實存在「中國人愛拍歷史,美國愛拍未來」這種現象。我覺得中國電影人更多講述過去的故事是因為那是一個更安全的地方。通過過去的時光去投射大家的理想和希望,對當下發生的事情進行批判和評論,而不用背負社會責任或者爭議。
而美國確實會製作一些關於未來的影片。比如說科幻片。我們有一個概念叫做「烏托邦」,它是一個想像中的美好的生活。同時,也有一個相反的概念「反烏托邦」,就是一個想像中更糟糕的社會。說到底,即使是關於未來的影片,它講的還是現代社會,投射出現代社會的問題。比如有一部影片就講到了未來手機頻繁使用,政府可以通過你的手機直接監控到你在哪裡,你在做什麼。這是一個非常可怕的現象。所以,講述未來的片子很多也是放大了現代社會的問題,設想出未來如果這件事情變得更嚴重,那個社會會存在什麼問題,會是一個怎樣可怕的狀況。
所以,所有的故事,不管是過去的故事,還是未來的故事,說到底它永遠講述的都是現在。它是對現在生活的一種比喻和隱喻,這是電影人經常採用的一種策略。因為當下有些問題討論起來可能太痛苦了,所以在這些時間之外的去討論這些問題會好一些。
3.為什麼你們總是把好小說改成壞電影?
羅伯特·麥基:從小說改編電影一直都非常困難,因為小說所寫的是人們的想法,你沒辦法把攝像機放到一個人的頭腦裡面看他在想什麼。所以,這個難題並不是改編的難度,而是說它是一種重新的創造。
這是一個普遍的問題,不光是在中國存在。導演的工作方式是一種視覺表達,很多時候,導演只是在闡述和表達演繹寫作者原本最初的想法,所以,他並不是第一位的創造者。在這種情況下,當然,如果我們的導演自己既當編劇又當導演的話是最好的,因為他可以最好地表達他心中的想法和看到的東西。但通常導演並不具備創造故事的能力,所以,他只能找別人的故事或者是小說改編,把它進行一個視覺化的創造。
但是問題是在於小說家本身是為小說而寫作的,是另外一個語言體系,他注重的是人物的內心世界,內在的生活,但是導演是為視覺系統而工作的。作者與導演中間肯定有一個鴻溝,如果這個鴻溝我們沒有銜接好,可能就會出現一些將小說改編得很糟糕的電影。
4.中國現在非常需要提倡原創劇本
羅伯特·麥基:中國現在非常需要提倡原創劇本,但問題是我們現在的編劇們並沒有得到很好的報酬和尊重,他們其實是很需要作為藝術家進行培養的。在編劇報酬不理想,生活不能很好地維繫時,就會出現這種現象,沒有人再寫原創劇本,我們只能找一些小說進行改編。
你們的工作方式就是先通過在網路上把一個小說給炒熱,來使它具有一定的粉絲基礎。不光是在中國這樣,全世界很多國家也存在這個現象,我相信現在在美國也有很多的作者正在寫關於川普的小說。雖然在網上有很多很多的小說,但是其中99%都是無聊的陳詞濫調的,數量多並不等於質量好。如果你想寫出好故事,你需要有天才,需要有訓練的技巧,不光是賺錢,如果只是停留在目前這個水平,很難讓中國成為在全球有影響力的電影國家。所以,這是一種我們正在掙扎的現狀,我們真的很需要提倡原創劇本,讓編劇們在寫作的時候很生動地在腦海裡面想像,為大熒幕去創作。
5.製片人必須有好品位
羅伯特·麥基:這個制度確實需要改變,問題很明顯。但是錢驅動行業發展,因為電影本身就是一個非常昂貴的事業。所以,問題的關鍵在於製片人,他可以決定什麼該拍,什麼不該拍的,製片人是連接劇本選題以及把它製作出來帶到觀眾面前去的一個重要角色。導演可以成為製片人,演員也可以成為製片人,這都沒有問題。但是,製片人需要有高標準的品位,以及綜合能力,去判斷哪些素材是好的,去尋找好的編劇和劇本,為導演和投資人尋找項目。只有這樣,他才能把我們的預算用到真正好的片子中。如果製片人只是為名譽工作,這不是一個好的現象。
美國現在是這樣的,最好的電影編劇都去做電視劇的製片人了。你會在很多美劇的片頭看到製片人、執行製片人、聯合製片人的名字,他們都是非常厲害的編劇。編劇獲得了權力和金錢,可以投資和運作這些電視劇,所以我們現在的美劇才會成為最強的。
6.最好讓編劇成為製片人
羅伯特·麥基:如果編劇們可以成為製片人,這會是一個非常好的方式,去建立起一個完善的系統。
現在中國影視存在的問題就是一切都顛倒了,製片人有權力,編劇有創意人,而現在的問題在於製片人掌握著權力卻不是幫助編劇實現他們的故事,而可能盜竊他們的想法,給他們很少的報酬。
通常我們按照人類心理學來說,編劇可能是比較安靜的人,他比較喜歡在屋裡埋頭寫作,而製片人就更像一個將軍,他帶領和指揮軍隊完成電影的拍攝製作,這是自然的一種區別和狀態。但是並不是說一定得這樣。如果出現比較理想的狀況,作者既是編劇又是導演,或者導演和編劇成為很好的團隊,共同分享想法、目標和金錢,如果可以達到這一點,我相信可以把這個顛倒了的問題給糾正過來。
在美國有一個機構叫文學經紀,他們會為編劇發聲,為編劇爭取金錢和話語權,他會在電影項目的過程中充當一個協商談判者的角色,在藝術家和商人之間進行這樣的溝通工作。
在美國我們有一個共識,如果沒有編劇的話,就沒有可以扮演的角色,也沒有可以去拍攝的故事和場景,也沒有東西可以去剪輯。所以,編劇的權力和地位通過我們的代理已經得到了一定程度的確認。
7.中國編劇沒有地位就試試罷工吧
羅伯特·麥基:中國的問題是說如果你們想創造出一個好的編劇文化,就得在這個權力和創造力顛倒了的情況下,把它給糾正過來。我對中國編劇的一個建議,如果大家可以協力停止寫作,進行罷工,也許可以獲得這種協商的力量,大家都不創作的話,沒有電影和電視劇可以看,也許這個時候編劇就會獲得一定的地位了。這是我的建議。
推薦閱讀:
※鄭永年:中國說自己不稱霸,西方為何不信?
※美國女人眼裡的中國男人:靠「金錢」吸引女性
※《中國搖錢古卜講義》總論篇(62)
※羊年生肖到底是什麼羊?專家稱中國最早養的是綿羊|羊年|生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