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收復台灣後,此人上書康熙,應該直接趁勢拿下日本,永絕後患

康熙收復台灣後,此人上書康熙,應該直接趁勢拿下日本,永絕後患

古今秘聞

在中國歷史上,台灣作為和大陸一衣帶水的存在一直備受關注,自從鄭成功收復台灣之後,台灣就變成了鄭成功家族的地盤,鄭氏小朝廷在台灣割據多年,自成一派,後來康熙大帝上台之後就力圖收復台灣,統一全國,為此他啟用了一個人--施琅。

施琅本來是台灣水師的將領,後來因為被鄭經猜忌就投降了清廷,康熙知道當時清朝雖然很大,但是缺乏像施琅這樣優秀而有經驗的水師將領,所以就給予了極大的信任,並且調集全國之力協助他訓練水師,督造戰船準備進攻鄭氏,收復寶島。施琅果然也是不負眾望,終於在康熙二十二年憑藉著強大的後勤支持發動進攻,之前鄭氏已經受到了巨大的打擊被迫退守海島,施琅的進攻可謂是摧枯拉朽,當時的幼主鄭克爽被迫投降,寶島重新回到了祖國的懷抱之中。

但是就在剛剛剿滅鄭氏不久,所有人皆大歡喜,準備大開慶功宴的時候,康熙卻接到了一封上書,書信中的內容康熙看完之後讚嘆不已,根據清史稿的記載:上閱密折良久,大喜,御批千言。這個上書的人是誰呢?他又寫了什麼內容呢?

這個上書的人不是別人,正是領兵收復台灣的施琅,施琅在信中對康熙表示:倭賊盤踞海外為禍,自前明起已有百餘年,今銳氣正盛,可效元祖之事,提中國之兵伐之,永絕倭患,安定東南。說穿了就是要順勢討伐日本,其實這件事之前朝代就干過一次,之前元朝時候元世祖忽必烈就兩次出兵征伐日本,但是都大敗而回,前後損兵折將竟然高達二十萬人,但是這個時候的清朝剛剛完成橫跨海峽的作戰,士氣正盛,而且當時日本由於閉關鎖國,軍備落後,和中國的實力差距很大,考慮到倭寇在沿海的肆虐,不僅有理由而且有必要征伐日本,至少讓它徹底的臣服,所以康熙也是召集了內閣大臣商議此事。

但是最終這個計劃還是被康熙否定了,首先當時的德川幕府對清朝態度還比較好,而且當時清朝的那些大臣對征伐日本並不感興趣,考慮到剛剛打下台灣,這個時候如果直接征伐日本過於草率,而且康熙雖然非常想這麼做,但是很不湊巧,這個時候西北的葛爾丹也在趁著清朝忙於東南對敵的時候大舉入侵,這就不得不讓清廷的注意力轉向西北,這個計劃也就被徹底擱置了。

其實就當時而言如果直接征伐日本是大有可為的,當時清朝的戰船是借鑒的荷蘭戰船,基本上是當時世界最先進的,而且清朝的國力也遠非日本可比,清軍更是剛剛平定三藩剿滅鄭氏的精銳之師,而日本當時已經文恬武嬉,根本無法與清朝一戰,但是由於種種原因錯失了這個機會,在此之後清朝就開始徹底的閉關鎖國,再也不對外接觸,反而被日本迎頭趕上,最後甲午一戰,清朝大敗,從此列強肆無忌憚的大舉入侵,中國也徹底進入了近代的屈辱歷史。

推薦閱讀:

[康熙八阿哥]胤禩——康熙末年黨爭的犧牲品
幹了這最後一碗「康熙」拌飯
康熙皇帝講了崇禎皇帝的什麼笑話
「康熙遺詔」揭開雍正繼位之謎
鏡頭下:聶榮臻元帥祖墳如何?始建於康熙年間,至今有3百多年

TAG:日本 | 台灣 | 康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