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加拿大樓市眾生相

這段時間,所謂「標價」基本上沒有意義,大部分房產售價都比要價高出很多。中介會得意洋洋地在前院草坪的「已售」牌子上另附一個牌子,標明是以「超叫價出售」。 去年10月21日, 多倫多一處房屋前,插著「超叫價出售」的牌子。 「有人再也不敢猶豫,一頭扎了進去,因按照現在的節奏再漲上去,等一兩個月可能就意味著天壤之別:要麼擁有自己的房子,要麼就是聽天由命,從此 租房度日。」 儘管天氣寒冷,多倫多舉行的房地產財富展卻十分火爆,吸引了很多人。

「回顧這段看房史,自己一直想找個能長期安定下來的房子,這種想法是錯誤的。」 首次置業者 斯蒂法尼·法斯科從20 13年起就開始看房, 結果越看越貴。

「一個房子理論上只值10 0萬,但有人在搶房大戰中硬是出到14 0萬,然後過來跟你申請75%的貸款。這種情況,你敢把錢借出去嗎?」 在私營貸款公司工作的亞當·法伯說,很多業主打電話給他,想辦房產 抵押貸款,拿這筆錢去炒樓。

「我們決定現在就買,因為已經看到了市場上漲的速度有多快,等得越久,價格就越高。」 馬修·卡斯蒂羅和吉妮西斯·里格被高昂的房價趕出了 溫哥華,最後在政府補貼計劃的幫助下,在B C省的R ichmond買了一套公寓。

「這太讓人鬱悶了。我們工作勤懇,收入也正常,本來應該能買到遮住頭頂的那片瓦的。」 斯蒂法尼·斯茂和丈夫已經放棄在 阿賈克斯 買房的計劃。

沒多少東西能讓人掏出150加元買張入場券,在冷冰冰如洞穴般的大禮堂里,蜷在摺疊金屬椅子上度過一整個星期六。但是在多倫多,可能借房地產發財的希望讓很多人這麼做了:上個月,一場名為「房地產財富展」的大戲在這裡開唱,吸引了多達15000人前往,去看一干鼓動專家的精彩表演,其中包括人氣演說家托尼·羅賓斯、說唱歌手Pitbull.

上午8時30分,展覽熱鬧開幕。在人群的嘈雜聲中,一組房地產業人士輪番上場,對著觀眾大講多倫多的樓市形勢。當地房地產經紀人達利爾·金———主持人借名字的諧音,稱頌他是「房地產之王」———告訴大伙兒,首次置業者最重要的就是邁出第一步。「一切才剛剛開始,終點還不知在何處,」提到當地房價兩位數的上漲幅度,他說,「所以,今天就買吧,不然就晚了。」

這群業界人士一致表示,對於首次置業者和投資者而言,一個最大的挑戰就是要甩掉消極情緒,克服怕跌的恐懼。「最糟糕的莫過於聽那些啥也不敢幹的人指指點點。」金說。掌聲四起。「再說一遍!」主持人跟著嚷嚷。「他們分析得可深刻了。」金的語調中帶著一絲嘲弄,「『哦,現在房價太高了。會跌的。市場會崩潰的。』沒錯,可能到某個時點它會調整。但如果你根本沒入過市,就永遠不會有機會!」

嚴寒中排起長龍

這次財富展是多倫多房地產現狀一次活生生的體現。展商們不斷推介炒房和投資研討會,律師到處兜售「移動簽名」服務,好隨時隨地促成交易。在這個城市,房地產狂熱的跡象到處可見。開放展示的在售房屋外,等著看房的人排起長龍,哪怕是在零下的低溫里。3月的一天,多倫多的氣溫只有零下10℃,斯蒂芬妮·法斯科和丈夫,以及另外大約15名有興趣的買家等著進一棟標價120萬加元的房子裡面參觀。「他們就讓我們在外面這麼眼巴巴等著,跟那些火爆的夜總會似的。」她說。畢竟房子面積1200平方英尺,容不下到場的所有人。在裡面,賣方中介正嫻熟地指揮著已進去的買家分批看房。

比起二手房,期樓更火爆。多倫多一個包括28棟獨立屋的高檔街區推盤時,有750多名代理到場。一些人太想買了,出價比發展商標價更高,完全無視這些房子因為太搶手、必須通過搖號決定的事實。

如今這段時間,所謂「標價」基本上沒有意義,大部分房產售價都比要價高出很多。中介會得意洋洋地在前院草坪的「已售」牌子上另附一個牌子,標明是以「超叫價出售」。以不久前多倫多西部賣出的一棟聯排房為例,叫價69 .9萬加元。房子很舊,一腳踏進去,就像參加一場時間旅行,回到了1970年代。裡面鋪著棕色小毯、褐色油氈,地下室滿牆都是土氣的木頭「大包圍」。但是掛出來僅僅5天,就在3月份以103萬加元售出,比標價整整多出33.1萬加元。實際上,故意標低價已經成為用濫了的招數,目的就是挑起「投標戰」。

而銀行呢,儘管按揭審核標準不斷收緊,仍在瘋狂地物色交易對象。多倫多的電台一天都晚都在播廣告,講如何可以迅速輕鬆地辦到貸款。RM G M ortgages是加拿大全國性獨立房貸公司M C A PC orp.的分支機構,最近它向安大略省的經紀人群發了一封郵件,鼓勵他們幫信用不高的顧客做交易。每有一筆貸款獲得通過,中介就有一次抽獎機會,可能獲得N B A「瘋狂三月」(M archM adness)的大禮包。

那些業主也發現自己的郵箱里滿是傳單和信件,都是房地產中介塞進去的,字裡行間都在誘惑他們賣房子,信誓旦旦地說房子比他們想像中值錢得多。有的人怦然心動,決定利用這個機會。「我收到不少房主的電話轟炸,想拿房產做抵押,搞凈值貸款。」多倫多私營貸款公司C orw in M ortgageCapital投資者關係部副主管亞當·法伯說。然後他們拿這筆貸款投資樓市,「每個人都認為房價只會升不會降。」

觀望者內心糾結

在這狂熱的市場氛圍下,精明的投機者動動手指頭就能得到不菲的收益。最近,多倫多地產中介斯科特·英格蘭姆看到自己所在社區一棟房子以104萬加元售出時,心中一震,這比九個月前它上次售出時上漲了10 .2萬加元,其間沒有做過一點翻修,跟原來一模一樣。

劍拔弩張的市場讓那些想找一個家的人精疲力盡,連地產從業者也感受到了壓力。「這樣操作可不是好玩的。」英格蘭姆說,「如果客戶總是在出價戰中敗北,買不到房子,那很容易氣餒灰心。我對那種沮喪感同身受。」

而租賃市場也不會更仁慈。因為持有物業的成本提高,更多人選擇租房。據加拿大抵押貸款及房屋公司(CMHC)統計,過去幾年裡,多倫多的房屋空置率不斷減少,現在只有1.3%.一些房東趁機抬租,上個月多倫多一棟公寓樓的租戶剛剛收到房東通知,說部分套型的租金要翻一番。一位單間租客告訴《麥克林斯》,他的房租從1400加元漲到了2800加元。

隨著房價不斷攀升,那些場外觀望者越來越受折磨,怕自己永遠被關在樓市之外。有人再也不敢猶豫,一頭扎了進去,因按照現在的節奏再漲上去,等一兩個月可能就意味著天壤之別:要麼擁有自己的房子,要麼就是聽天由命,從此租房度日。據多倫多房地產委員會(TorontoR ealEstateBoard)統計,大多倫多地區的房屋(包括獨棟和公寓)平均售價3月已達91 .6567萬加元,比去年上漲了33%。單是自一月份以來,房價就上漲了19%。城區非常一般的半獨立屋現在價格已超過100萬加元。

而在周圍的郊區,房價漲得更快。很多首次置業者和投資人跑到位於多倫多以北大約100公里處的巴里市(Barrie)看房,那裡的房價與前一年相比上漲了33%,連中介都直呼想不到。當地地產經紀人克里斯·梅西卡3月代理了一棟半獨立式房屋,其內裝修已經30年沒動過了。就在買家競價期間,一天晚上,一位女士在離房子大約一公里的地方遇害。但這恐怖事件一點也沒有澆滅潛在買家的熱情,「只有一名中介代表客戶提了一下這事兒,說稍微有點擔心。」梅西卡說。他收到了11單出價,最後房子高出叫價10.4萬加元賣出。

多倫多成為「震中」

加拿大是個深度依賴房地產的國家,該產業在其GDP中約佔12%。在不列顛哥倫比亞省,房地產業及其相關產業(如建築和金融)甚至佔到GDP的40%,相當驚人。溫哥華一度是加拿大房價大漲的「重災區」,政府費了好大勁兒才讓市場稍稍降點兒溫,但現在又開始回升。阿爾伯塔省雖然經濟不景,失業率達到9%,對卡爾加里和埃德蒙頓(阿爾伯塔省省會)的房價卻毫無影響。「想想這兩年經濟收縮的幅度,看到房價上漲得那麼快,就更感到吃驚了。」加拿大銀行ATBFinancial首席經濟專家托德·赫什說。

在這個沉迷地產的國家,現在多倫多市場是最大問題。它已經超越溫哥華,成為「地產熱」的「震中」。這個令人不安的「範例」充分證實,當房子在人們眼中不再只是安居之地,而是發家致富的工具時,會發生怎樣的荒唐事。一些人過去對房產過熱論持懷疑態度,提到多倫多的樓市時,總是含蓄地使用委婉語,說它「增長強勁」什麼的,但現在,連他們也無法忽視這股正在運行中的可怕力量。蒙特利爾銀行(BM OFinancialGroup)首席經濟學家杜格拉斯·波特就屬於這一陣營,他說現在只有「泡沫」一詞才能形容多倫多。「我們嘗試向決策者和潛在買家傳遞一個信息,那就是大家正處於危險邊緣。」他說。同樣令人擔憂的是,經濟專家看不出短期內有什麼可以扭轉這種趨勢。地產市場或許只會變得越來越瘋狂。

看房四年越看越貴

28歲斯蒂法尼·法斯科和丈夫從2013年12月開始看房之旅,當時房屋平均售價僅為52萬加元。現在他們還在看。他們和父母住在一起,結婚前勤勤懇懇地攢下了一筆首付。開始看房之後幾周,他們就認識到了現實,調整了自己的預期。「有些房子舊得不行,可也要價85萬加元。還有的房子我們剛進去就跑了出來,因為太臭了。」她說。他們擴大了目標範圍,半獨立房屋和聯排房屋也納入考慮,但是在價格方面,他們經受著心理折磨。每次他們下定決心出價後,總有人會比他們出得更高。他們去的地方越來越遠,甚至跑到了多倫多北邊40公里的旺市(V aughan),準備出手買一棟獨立屋,到了現場發現硝煙瀰漫,參與競價戰的還有12個買家。

法斯科的電腦里有個文件夾,名為「RIP H om es」(意為「安息之家」),裡面都是他們看中過但都沒能買下的房子。回顧這段看房史,她說自己一直想找個能長期安定下來的房子,這種想法是錯誤的。「在今天這種市場上,買家存有這種念頭實際是有害的。」她說。如果當時他們不那麼挑剔,能買起的就趕緊買下來,一兩年後趁著漲價賣出,現在可能已經有了喜歡的房子。「現在到了什麼地步呢?我經常開玩笑說,我們要找的房子,只要有四面牆、一個頂和一塊停車的空地就行。」法斯科說。

不只因為需大於供

像法斯科這樣的首次置業者感到沮喪,是有很多原因的。自1990年代初以來,利率一直在下調,降低了按揭成本,讓更多加拿大人有了購房可能。連續二十年房價穩定上漲,也讓人們相信擁有一處房子是良好、穩定的投資。此外還有社會壓力。在加拿大,人們在文化上更欣賞擁有住房的人(所有級別的政府也用各種激勵措施加以支持),認為這是踏入成年的墊腳石。特別是在多倫多,人口和工資的增加保證了人們對房產的需求。

但是,最近的上漲有些古怪。發展商列出的房價上漲理由,比如多倫多房產需大於供應,不能完全解釋這種情形。據加拿大道明銀行經濟分析部(T DEconom ics)統計,與人口相比,公寓樓在建單位數量極大,已經創下了紀錄,但價格也在以每年19%的幅度遞增。「人們總拿供應不足作為擋箭牌。」道明銀行首席經濟學家比塔·卡朗奇說。如果買家認定供應不足,那麼大幅的價格上漲就顯得很有邏輯,他們擔心失去機會的恐懼感加深,會進一步作出不理性的決定。多倫多的房價上漲的確跟掛牌銷售的樓房數量減少同步,但這種同步可能是賣房者惜售心理的表現。一些人可能抓住物業不放,期望價格漲到更高點;還有一些本來想換大房的家庭可能也會按兵不動,因為房價漲得太快,買房如此麻煩,不值得。

當然,一批錢包鼓脹的外國投資客也正在多倫多活動,將房產收入囊中,特別是去年溫哥華針對外籍購房者收取15%的調節稅之後。「我相信,至少一些投資者是直接從溫哥華轉移到了多倫多。」鮑特說。「這在刺激多倫多及周邊一些城鎮的房價方面起到了一定作用。」同樣,加拿大國內的投資者和投機者也扮演了類似的角色。據道明銀行統計,到2016年3月為止,多倫多地區約17%的房子在售出兩年內被轉賣,而之前一年的比例為9%。過度投機影響了供應,推高了價格,並進一步堅定了買家的想法,目前這種漲幅可以維持 ,要 想買房必須儘快出手,不然更虧。

工薪族有點「鬱悶」

因此,買家開車跑得越來越遠,走出多倫多,直到找到一處能買得起的房子。在加拿大知名財經雜誌《M oneySense》最新的年度排行榜上,附近的圭爾夫(Guelph)成了最受歡迎的房地產投資地。

過去9年里,斯蒂芬尼·斯茂和丈夫格雷厄姆·羅斯帶著兩個女兒,一直在多倫多租住一套公寓。但房東讓他們搬走,好重新裝修。城內其他可租的地方比他們住的公寓小,更不要說還要貴得多。他們本想在多倫多買套房子,但在競價中失敗,最後到多倫多以東的小鎮阿賈克斯(A jax)落腳。去年9月,他們看中一套標價46萬加元的房子,最後人家賣價是60萬加元。當然,不是他們買下的。「我們的中介一直說這次交易不正常。」斯茂說。「但我們後來又看了六套房子,每次都以絕對劣勢落敗。」

之後斯茂和羅斯開始考慮更舊的房子,準備買下來自己翻修。「但這些房子是漲得最快的,」羅斯說:「我們猜是有炒房的專門搞這些房子。」在開放展示的房子里,羅斯一眼就能認出這些人:年紀較大,表情嚴肅,忙著測量。為了能在買房戰中搶先一步,斯茂寫了一封信給可能考慮賣房的房主,承諾不會沒事騷擾人家。她寫到自己對阿賈克斯的感情(「我很想在如此安全、如此有家庭氣氛的地方養大兩個女兒,我就是在這樣的地方長大的」),裡面還附了一幅畫,是他們全家的幸福模樣。夫妻倆將複印件塞進了十幾家人的信箱。他們最後收到一個回復,但房主的叫價比他們能給的要高。

在鎮上到處漫遊看房時,斯茂和羅斯注意到很多房子似乎沒人住。「相當多的房子是空著的。」羅斯說。他們後來又查了一下,想看這些房子是否出租,但是沒有找到這些房源。「顯然,房主無意讓人住進去,只是準備轉手賺錢。」

開始看房幾個月時,他們從雙方父母那裡得到了經濟支持,但是房價不停上漲,始終處於他們買不起的範圍內。最後,到了3月份,他們決定後退一步,當時鎮上的房子已飆到70萬加元以上(「不值,」斯茂說)。他們不再一到周末,就全家鑽進車子,四下轉悠看房。4月份,他們完全停止了看房。但是,他們需要很快找到一個地方安身,特別是小女兒9月份就要上幼兒園了。「這太讓人鬱悶了。」斯茂說,「我們工作勤懇,收入也正常,本來應該能買到遮住頭頂的那片瓦的。」

竭盡全力借貸

房價如此彪悍,除了少數有錢人,大部分首次置業者是靠什麼入市的呢?在這方面,加拿大人展現出了樂意擔負沉重債務的精神。從全國範圍看,加拿大家庭負債收入比近年保持在167.3%,達到了歷史最高紀錄。據蒙特利爾銀行統計,在安大略省,按揭約佔家庭收入的60%。如果該趨勢再延續24個月,這個數字將達到1989年的水平———也就是市場崩盤的那一年。

在此情況下,加拿大連續出台六輪宏觀審慎收緊政策,以限制貸款,阻止人們過度使用槓桿,為房地產市場降溫,但收效甚微。去年10月,渥太華增加了受保房屋貸款的壓力測試條款,但也未收到預期效果。「在多倫多,我們看到的是,新政策促使人們採取一切辦法避免貸款保險。」蒙特利爾銀行的波特說。也就是說,人們竭盡全力湊夠20%的首付,不管是靠父母幫忙,還是去借錢。

在這方面,私營借貸機構可以幫到那些被傳統金融機構拒之門外的人。從去年10月開始,在Corw in M ort-gage Capital工作的法伯越來越多接到首次置業者的電話。他的錢借出去不便宜,針對首次按揭的利率是6.99%,但運作靈活。「銀行想看到你的收入,要有白紙黑字的證明,但私營借貸機構,像我們這樣的,什麼證明都願意考慮。」他說。法伯最關心的是物業的價值,以及借貸者如果還不起貸款,他能以多快的速度把它賣出去。

他有些客戶是千禧一代,父母不僅幫著拿首付,還會幫著還貸款。碰到這種情況,銀行一般會避開,但法伯會跟那些父母會面,聽聽他們怎麼說。「我想聽聽他們的故事。」他說,「對銀行的經理來說,這樣的故事不管用。但我對那些年輕的首次置業者,有更多同情心和共理心。」

儘管這樣的客戶越來越多,法伯還是拒絕了大部分,他擔心房價已經飆得太過。「一個房子理論上只值100萬,但有人在搶房大戰中硬是出到140萬,然後過來跟你申請75%的貸款。這種情況,你敢把錢借出去嗎?」他說。「這樣的房貸是很可怕的。市場一跌,我們就徹底玩蛋。」美國電影《大空頭》描寫了房地產的崩盤。在其中一個場景里,一個角色跑到脫衣舞俱樂部去打探房地產市場消息,一個舞娘無意中說出她有五棟房子一套公寓。法伯說他最近遭遇了類似的情景,多倫多一名計程車司機跟他說自己手頭有一堆樓花,準備轉售牟利。「一聽就知道泡沫正在翻騰。」他說。

政府頭痛發誓出手

多倫多狂野的房地產市場終於吸引了省政府和渥太華方面的注意。這個月,加拿大聯邦財政部長比爾·莫奈要求跟安大略省的財政部長查爾斯·蘇薩、多倫多市長約翰·托里開個會,討論那「戲劇性的房價上漲」。隨著安大略省預算出台,蘇薩發誓要採取措施讓房市降溫,幫助首次置業者,外國人購房稅和投機稅都在考慮之列。

溫哥華的經驗顯示,針對外籍購房徵稅可能有用。自從去年夏天開始收這15個點的稅,溫哥華房地產銷售量降低了40%———主要是在高端市場———因為樓價急升而得到的巨大利潤得到了對沖。道明銀行的卡朗奇說,溫哥華樓市沒有像一些人擔心的那樣崩盤,銷售量的下降表明這個稅成功地把「一些多餘需求擠出了市場」。

但是這種影響可能只是暫時的。加拿大T eranet國家銀行房屋價格指數顯示,溫哥華房價今年已經上漲了1.7個百分點,而指數離去年9月達到的最高峰只差一點點。卡朗奇說,進一步的修正勢在必行。2015年,澳大利亞的維多利亞州實施三個點的外籍購房稅,毫無效果,最近只好提到了七個點。香港則乾脆提到了30%。

而且這個稅對首次置業者也沒有多大幫助。如今溫哥華基本上還是一個「住不起」的城市。根據加拿大皇家銀行的住房可支付性指數計算,要想在溫哥華擁有一處公寓,需要拿出中位收入的46%,獨立屋則為121%。最近剛買了房子的馬修·卡斯蒂羅和吉娜西斯·里格就是在競價戰中被逐出了溫哥華——— 哪怕有省里新出的住房按揭補貼方案(H om eow nerM ortgageand Equitypartnership)幫忙,可以得到多達3.75萬加元的首付和五年免息貸款。最終,這對年輕夫婦是在BC省的Richm ond買的房。

市場的狂熱超出他們想像。他們連續看中六套房子,都在喊價大戰中敗北。但他們並未被嚇得止步,因為今年晚些時候要結婚,他們希望婚禮到來之前能夠定下一個房子。「我們決定現在就買,因為已經看到了市場上漲的速度有多快,等得越晚,價格就越高。」里格說。最後他們拿出所有最高預算,買了一套公寓,不附加任何條件。「現在市面上都是這樣的,無條件。」里格說。

當然,外籍購房稅本來就不是萬靈藥,多倫多也不能期待它成為萬靈藥。但在經濟學家看來,這是不錯的第一步。卡朗奇說,如果徵收後發現它對房地產市場的影響十分微弱,那就表明國內投機行為才是需要應對的主要問題。加拿大豐業銀行(Scotiabank)首席經濟學家讓-弗朗索瓦·貝羅建議採取措施打擊投機行為。「有證據表明是投機活動導致多倫多的房價到達這種不理性的程度,那就應該讓投機的成本高一點。」他說。其中一個辦法就是對二套房實行累進稅制,業主持有物業的時間越短,稅就越高。貝羅說,這對市場的影響可能更大,因為它對國內和國外的投機者都能起到打擊作用。

專家預測繼續上漲

如果沒有政策干預,經濟學家看不出短期內有什麼能讓房價明顯下調。利率可能繼續保持低位,多倫多的人口還在增長,人們的收入還在上升,這些因素都保證了對房地產的基準需求。道明銀行預測房價今年將瘋漲20%到25%,明年還要再提5個百分點。

不過,這一預測至少蘊含著兩個風險。卡朗奇說,經濟衰退會導致房價實質性下降,屆時加拿大人的負債水平將阻遏經濟復甦。「這樣的市場是註定要延長衰退的。」她說。繁榮的時間越長,收縮的風險越大。

另外一個風險是情緒上的變化。如果購房者不再認同房價,或者賣房者感覺市場要轉向,改變出價,或者投機者及外國投資者找到了更好的機會,就將引發房價下跌。而後將出現一連串的滾雪球效應,特別是炒房者和投資者感到恐慌,開始拋售的時候。

但是,在多倫多的房地產財富展上,你很難看出人們的情緒短期內會發生什麼轉變。與會者正忙著跟地產經紀達里爾·金及當地一個公寓開發商布拉德·蘭姆合影,Pitbull準確地捕捉到了人們這種熱烈的情緒。那天晚些時候,身著緊身黑T恤、戴著墨鏡的他昂首闊步上了台,伴隨著鼓點,將沉迷房市的人們帶上狂熱的頂點。一群腰肢如柳的伴舞玉指纖纖,指著他的光頭。「派對不要停止!」他大聲吼道。

原載:《麥考林雜誌》

編譯:Dawn

鏈接

美加對比:似曾相識的一幕

近二十年來,除金融危機期間,加拿大樓市其實一直在上揚。身在其中,會覺得一切正常,可以一直漲下去;但換個角度,就會發現有些事情不太對頭,其中一個辦法是跟美國做對比。在幾個重要指標上,目前加拿大已經超過美國房地產危機前水平,呈現出典型的泡沫癥狀。

1.

房價

達拉斯聯邦儲備銀行的國際住房價格資料庫利用指數評估全球樓市脈搏。它發現,以房價水平論,加拿大實際已經超過2006年,也就是次貸危機爆發前一年的美國。有趣的是,正是那一年,加拿大開始實行40年分期貸款和零首付(兩年後取消)。

2.

可負擔性

《經濟學人》雜誌通過房價與收入、租金來衡量一個地區住房的可負擔性。比例越高,越不易居。而在這兩方面,加拿大早就超過美國高峰期。按照《經濟學人》的說法,加拿大「嚴重估值過高」。中介說這一數據有誤導性,因為剛入職的年輕購房者經常得到父母的經濟支持,特別是在多倫多、溫哥華這種房價高的地方。但是,這種情況如何保證市場的可持續性?除非年輕人收入能趕上來。或者在利率上調時,父母還願意拿支票來幫補孩子。

3.

家庭債務與GDP之比

低利率為加拿大的房市繁榮推波助瀾,結果就是相對於各自國家的GDP,加拿大的家庭比美國家庭負債更多。近幾年不少智囊機構和專家都警告,這樣的負債水平將大大削弱加拿大抗經濟波動和利率上調的能力。

4.

償債比率

由於負債高,加拿大人將可支配收入的一大塊拿去還賬。在本息償付額與收入比上,加拿大人也比美國處境更糟。當然,一些經濟學家指出,加拿大人和美國人的債務構成很不一樣,美國金融危機很大程度上是由次貸觸發,這種債務形式在加拿大比較少見。但蒙特利爾銀行考察了安大略省按揭與收入比,發現數字在急劇上升。以目前的速度發展下去,很快就會達到1989年的水平———也就是多倫多房市崩盤那年。

推薦閱讀:

ffaith_樓市備忘錄_2017.8.9
剝繭抽絲,還原棚改的真相
中美貿易戰,這回特朗普的賭注大嗎?
政治局會議向樓市傳遞了哪些新信號?
禪城房價前瞻

TAG:樓市 | 加拿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