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追尋美好生活

追尋美好生活

2012-04-14 20:24:31 雖說每個時代的人都有自己的活法,但現代人無疑是最看重生活品質的。在這個沒有天堂也沒有地獄的時代(或者像竇唯所唱的「地獄天堂皆在人間」),只有人世間的美好生活才是人們所切實想要追求的——這一點,對城市中產階級來說尤為重要。在經歷了三十年的高速增長後,很多中國人在心態上已經將人生視為一段不斷自我改善的歷程。

從某種程度上說,城市中產階層是心懷夢想的一群人:儘管有時他們也會動搖或失落,但大體上他們並不懷疑,個人的成功主要依靠自身持久的努力。這種世界觀假定在一個良好的社會環境下,每個人都可以通過努力實現自己的夢想,並抓住機會不斷自我提升。「成功」對每個個人都非常重要,甚至決定他人生到底有無價值(當一個loser是他們十分恐懼的事),因為在這種世界觀里,「失敗」常常意味著自己沒有抓住機會或不夠努力。

根據這種看法,一個人獲得人生成功的最重要條件是從小就制定一套個體塑造計劃,千萬不能「輸在起跑線上」。甚至在娘胎里時就要為二十年後的人生做好準備和規劃,其關鍵詞是自我實現、自我訓練以及一種根深蒂固的道德感:中產階層常常認為,相比其他階層,他們更有遠見、更依靠自己的努力(而別的階層要麼不努力,要麼不是依靠自己),並且懂得控制自我,懂得為將來的保障而捨棄當下一時的享樂。

這是現代化過程中普遍有的社會現象。作為現代社會的中堅,中產階層最相信社會是不斷向前進步的,他們的時間觀念是指向未來的,醉心於不斷的自我發展,而自我發展的一個要點在於如何合理安排時間。確實,城市白領的生活時常陷入「時間不夠用」的境地,他們每天的時間都需要管理(以至於不少公司中Time Management已成為培訓課程),每天連貫的時間事實上都被切割成不同的小塊,連綿不斷,就像是流水線上的工人面對著絡繹而來的產品不得不一一應對一樣。

這樣,每天的時間,甚至整個人生,實際上都成了一個需要管理的「項目」。在大城市裡,人們常有這樣的感受:要約齊幾個朋友一起聚會實在是太難了,總有人有事湊不齊。甚至在家庭內部,一家人的活動日程每隔一陣也會出現衝突。在生活的重負之下,人們學會了把空餘時間和精力予以高度的控制和節約使用,以至於家庭生活也越來越系統化和規章化,難得空閑就十分高興。忙碌的現代人,他們過的是一種過度規劃的、日程表排滿的人生(over-scheduled life),總要不斷協調時間表上各種不同事務的最後期限。

作為社會和個人家庭的中流砥柱,城市白領確實常常覺得累。這種壓力來自各種方面:對自我開拓的內在驅動、公司的要求、家人的期望,以及他們總也不夠用的時間。尤其是婚後的職業女性,下班回家後還需要承擔許多「無形的勞作」——照顧孩子的飲食、收拾房間,如此等等。社會學家Arlie Hochschild已經將這一現象命名為「第二輪班」(the second shift),意思無非是指:對很多上班族來說,下班只不過是另一輪工作的開始。

不難理解,在這樣高強度的生活節奏下,許多城市中產都認為自己是社會上最受生活重壓的一個群體。中國城市中產有一個看似奇怪的特徵:他們常常拒絕承認自己是中產,而只謙虛地認為自己是艱苦的工薪階層、老百姓、普通人。在這番看似謙退的話語背後,則是一個略有點憤憤的心靈:他們暗自強調自己不像上層階級那樣能通過繼承取得財富和聲望,而都是靠自己付出血汗之後得到目前的社會地位,因此他們比誰都更強調自己目前擁有的是應得的、自己「掙來的」(earned)。同時,由於在現代城市的工作流動中,人們常能像一個螺絲釘一樣被隨意替換,因而這也是最缺乏安全感、生活得最焦慮的人。對他們來說,自己需要在一個變幻不定的市場上經常得到肯定或他人的承認才行。

這是現代人的一個永恆的悖論:為了追尋美好的生活,卻必須忍受各種焦慮和勞作;而越是如此,又越是抬升了人們對美好生活的期盼和嚮往。到最後,人們可能發現,在這個追尋的過程中,我們對「美好生活」的看法,甚至我們自己,都已經改變了。

很多人也已開始懷疑這種工作強度,因為人們普遍地意識到,如何平衡工作和個人生活,本身就是美好生活的一個主要課題。在早期現代社會,中產階級把工作看作一種義務,而無產階級則將之看作一種強迫勞動;現在,新的中產階級也不再完全把克制、節儉、延遲滿足看作是人生信條了,相反「能掙會花」才是要點,畢竟也不能虧待了自己。用法國社會學家布迪厄的話說,現在新的中產階級「以快樂為責任,一切都為了快樂。……由於害怕得不到足夠的快樂,於是這些人尋求自我表現,『身體表現』,以及尋求和別人的溝通。」

怎樣才能快樂呢?各種辦法。也許最重要的是求得自身的平衡。羅蘭?巴特曾說,理想生活就是「有點錢,不要太多;有點權力,也不要太多;但要有大量的閑暇。」這句話道出了許多中產階層人士的心聲。他們想要的並不算是風光無限,但也不能忍受潦倒;他們不想整日勞作,但完全不工作也多少有點負罪感和不安全感。總而言之,他們想要有時間「實現自我」。

然而,無論是自己創業還是追尋某種自己喜歡的理念和夢想,真做起來這畢竟是需要勇氣的。這樣的決定足以讓人輾轉反側,為了深入自身的心靈世界而把事業當賭注,這是很多追求「安全第一」的中產階級會抵制的做法,因為風險太大。就像社會學家賴特?米爾斯所說的,沒有比中產階級更小心謹慎的了,「他們向來是別人的人,如公司的、政府的、軍隊的……」,但很少是自己的。他們常常出於某種對他人的責任而行動,因為他們大多有清醒而現實的頭腦,知道不能任性。

在這種內心糾結之下,平衡、妥協和中庸就成為最自然的選擇。他們不喜歡意外(當然中獎人人喜歡,但他們也知道未必輪得到自己),不喜歡劇烈和戲劇性變化,最好能在自己所可以控制的生活範圍內,在細節中獲得一份溫情和真意,所謂「平平淡淡才是真」。

不過,現代生活的問題就在於,它常常是一個矛盾的結合體。人們一面讚美平淡是真,另一面也不排除嚮往夢幻。貝蒂?弗里丹1963年在經典著作《女性的奧秘》中談到中產階級女性有「一種奇怪的不滿足感」,即她們在生活美滿之餘,晚上躺在丈夫身邊,她會很怕問自己這個無聲的問題:「這就是生活的全部么?」

確實,這是一個可怕的問題。現代人與以往時代的人相比,最明顯的特徵之一是他們的「不甘心」,以及他們幾乎每個人都是「我有一個夢想」。在傳統時代很少能這樣,因為在那種時代,每個人都被教導:你的命運在你生下來的那一刻就已經確定,你最好去順從神的旨意,如果你試圖強行改變命運,到頭來你可能更慘,因而童話故事中逆來順受常常是女主角獲得幸福的前提。然而現代社會卻是一個流動性很大的社會,人們都相信自己可以通過自己改變命運。連電視節目都不斷地推送這樣的理念:只要你有夢想,你敢於去實現,那麼你就能獲得夢幻般的成功。這使人夾在兩塊板之間:一面是不斷慫恿你不要甘於現在的生活,另一面又是堅硬的現實。

也許,這是一個永恆的兩難。好在,人們至少可以自己選擇人生:所謂美好生活,大概無非是在某些無法更改的前提之下,能讓個人自由選擇和嘗試各種可能的人生。
推薦閱讀:

如何評價顧城的《門前》?
多少美好的日子[8P]
美好人生最重要的五個寶貝,你有嗎
結婚日:美好歲月的挑選法則
牽掛是人世間最美好的感情

TAG:美好 | 生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