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千年黃鶴樓

千年黃鶴樓作者:樂痴日期:2013-7-26 17:08:06(轉自:好心情原創文學)原文編者按:黃鶴樓,這巍峨聳立於中國中部地區最大城市武漢市武昌蛇山之上的「天下江山第一樓」,在作者筆下,栩栩生輝。黃鶴樓與蓬萊閣、岳陽樓、滕王閣並稱為中國古代四大名樓。這麼有名的黃鶴樓卻屢建屢廢,而今,隨著作者的腳步,登高遠望,千年「巍峨高聳的黃鶴樓依山臨水,氣吞雲夢,攢尖樓頂,飛檐5層,四望如一,酷似黃鶴展翅欲飛,雄渾又不失精巧,高古而韻味無窮」。歷代文人墨客到此遊覽,留下不少膾炙人口的詩篇。作者用嫻熟的文字,從樓的建築特點,到相傳於民間的美麗傳說,從慕名前來的詩人賦詩,到一代偉人發出的感慨,無不彰顯作者「讀萬卷書,行萬里路」的文采與風采。問好作者!初識黃鶴樓,是1980年高考之前語文老師為我們4個預考過關的學生,講解唐代詩人崔顥的《七律·黃鶴樓》。當時的語文課本里並沒有這首詩,是老師覺得即將參加高考的我們,應該了解和懂得這首詩。那時,我接觸的唐詩宋詞幾乎為零,所以學得非常認真,印象特別深刻。「昔人已乘黃鶴去,此地空餘黃鶴樓。黃鶴一去不復返,白雲千載空悠悠。睛川歷歷漢陽樹,芳草萋萋鸚鵡洲。日暮鄉關何處是?煙波江上使人愁。」深深地鐫刻在我的心底。於是,我知道了我們鄰省湖北武漢長江岸邊,曾有一座與湖南嶽陽樓、江西滕王閣、山東蓬萊閣齊名的我國四大名樓之一——黃鶴樓。可據說黃鶴樓已被毀近100年,惋惜之情油然而生。此後,了解到黃鶴樓重修工程已於1981年10月啟動,1985年6月落成,便對新建的黃鶴樓生出了一份熱切的嚮往。一位網上的文友兄長,經常用標準純正的漢腔,用風趣幽默的文字,介紹著地地道道的武漢風土人情,自然也少不了提到黃鶴樓,又讓我對黃鶴樓平添了幾分親切。於是,在這個和煦的春風、明媚的春陽、爛漫的春花簇擁著的最美季節里,我和遠方的姐姐在攜手同游信陽、鄭州和洛陽後,興緻勃勃地來到了武漢。跟隨兄長堅實的腳步,聽著兄長洋溢著驕傲自豪而又詼諧幽默的介紹,我們徜徉於清新幽靜的蛇山首義公園,佇立於巍峨恢弘的黃鶴樓,乘舟於浩浩蕩蕩的長江,遊覽於蒼翠蔥蘢的漢口江灘,漫步於時尚現代的「楚河漢街」,穿行於生活氣息濃郁的戶部巷,悠悠思緒,仿若日夜奔騰不息的長江水,時而洶湧,時而舒緩,在心海里交織成一首首通古達今的優美樂曲。而最令我陶醉、最令我遐思綿綿的,還是矗立於蛇山之巔的黃鶴樓。穿過一片蒼翠蔥蘢的樹林,經龍華寺、孫中山紀念碑、抱冰堂、辛亥革命武昌首義紀念碑、蛇山武昌紀念軍炮台、岳飛亭、乖崖亭、一覽亭、涌月台……我們來到了白雲閣。兄長告訴我們,這裡是遠觀黃鶴樓全貌的最佳之處。我和姐姐踏著木梯拾級而上,來到了白雲閣的外廊。面北縱眼眺望,軒昂宏偉、金黃琉璃、富麗典雅、飛檐翹角的黃鶴樓,矗立在萬綠叢中,與宏偉的長江大橋、滔滔長江、巍巍龜山,構成了一幅美輪美奐、極為迷人的山水畫卷,呈現在我們眼前。巍峨高聳的黃鶴樓依山臨水,氣吞雲夢,攢尖樓頂,飛檐5層,四望如一,酷似黃鶴展翅欲飛,雄渾又不失精巧,高古而韻味無窮。黃鶴樓門前,兩隻用合金鑄造的黃鶴,站在一隻龜上,耀目閃爍,似在迎接遊客,或許還寓意著駕鶴歸來的含義吧。登臨黃鶴樓主樓,一層大廳的巨幅「白雲黃鶴圖」陶瓷壁畫,氣魄宏偉,形象生動,黃鶴樓居中聳立,上方一仙者騎著黃鶴,吹著鐵笛,似離似歸,下邊人們載歌載舞,整幅畫面洋溢著浪漫與神奇的氣氛,與兩旁立柱上晚清重臣張之洞的名聯「爽氣西來,雲霧掃開天地撼;大江東去,波濤洗凈古今愁」渾然一體,相諧相宜。名聯後是一幅巨型雕屏,上繪歷史上黃鶴樓的造型,技藝高超,古色古香,恰稱藝術精品。踏著木質樓梯,一層層觀賞細看,發現每一層都布置有大型壁畫、楹聯、文物,層層之間不同的主題,不同的布局、裝飾、陳列,令人耳目一新。二樓大廳陳列著唐宋元明清和現代六座黃鶴樓的銅鑄模型,他們各自代表了所處時代的建築風格。正面牆上是大理石鐫刻的唐代閻伯理撰寫的《黃鶴樓記》,記述了黃鶴樓興廢沿革和名人軼事,兩側為孫權築城、周瑜設宴兩幅壁畫;三樓大廳的壁畫則為唐宋名人的肖像畫,有崔顥、李白、白居易、陸遊等,並摘錄了他們吟詠黃鶴樓的名詞佳句;四樓大廳是用屏風分割幾個小廳,內置當代名人字畫,供遊客欣賞、選購。頂層大廳置《江天浩瀚》組圖、壁畫等。駐足黃鶴樓頂樓外廊遠眺,極目楚天舒,不盡長江滾滾來,三鎮風光盡收眼底。對面是巍巍龜山和高聳入雲的電視塔,龜蛇隔江對峙;長江近在咫尺,夾在兩山中間滾滾東流;長江大橋如一道長虹,橫空而出飛架南北,天塹變通途;江中巨輪破浪,帆船競發,勢如天兵壓陣、萬馬奔騰;江漢大地,高樓鱗次櫛比,景色秀美如畫,天地合一,令人心曠神怡。俯瞰樓下景區,寶塔、牌坊、軒廊、亭閣等一批輔助建築,精緻而充滿詩情畫意,將主樓烘托得更加雄偉壯麗。黃鶴樓就像一位德高望重的老者,穩坐於蛇山之巔,見證著九省通衙的武漢風雨滄桑的歷史和日新月異的今天,更以期待的目光,展望著江漢大地繁榮昌盛的未來。「對江樓閣參天立,全楚山河縮地來。」「雲霧掃開天地憾,波濤洗凈古今愁。」面對此情此景,品味著黃鶴樓巍峨的氣勢、深刻的歷史,一份豪邁與激情情不自禁的在心中滋生醞釀,綿綿思緒伴隨著悠悠白雲和滔滔江水在心中氤氳激蕩……黃鶴樓,相傳因一個美麗的傳說而得名。一位老道,在辛氏開設的酒店喝了半年酒,沒付一文錢,為了感謝她千杯之恩,臨行前在壁上畫了一隻黃鶴,告之它能下來起舞助興。辛氏酒店從此賓客盈門,生意興隆。過了10年,道士復來,取笛吹奏,喚下牆上黃鶴,乘上直飛西去。辛氏為紀念這位幫她致富的仙翁,便在其地起樓,取名「黃鶴樓」。它始建於三國時期,其原始含義是戰國、軍事和烽火。是時,孫權「以武治國而昌」,為了軍事需要,築城牆為守,建樓以瞭望。隨著歲月的變遷,黃鶴樓的軍事性質慢慢淡化,逐漸演變成名勝景點。有人說,黃鶴樓和中國的長城、北京的故宮、西安的兵馬俑一樣蜚聲海內外。之所以如此,除賣酒遇仙這個美麗的傳說外,最主要的原因就是歷代詩人對它的讚美和歌頌。唐代開始,歷代文人墨客到此遊覽,留下了不少膾炙人口的詩篇。而唐代崔顥的《七律·黃鶴樓》和李白的《七絕·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更成為千古絕唱,由此引發的一段佳話,讓黃鶴樓不僅名傳四方,更與名詩一起成為千古不朽。那一年,詩人崔顥慕名來到黃鶴樓,遊覽後即興賦詩《黃鶴樓》。這首描寫黃鶴樓的離格奇絕之作,完全擺脫格式和平仄的拘束,自然流泄,意到筆隨,情躍紙上,意境美妙,是描寫黃鶴樓的一首不可多得的好詩。可是由於唐代著名詩人很多,崔顥名氣不大,因此,詩雖好,但無人賞識。後來,詩仙李白來到黃鶴樓,當地百姓高興異常,紛紛請求李白為黃鶴樓撰詩傳名。奇特的故事,優美的風景,令李白詩興大發。正當李白飽蘸濃墨,凝神屏氣,提筆欲寫之時,抬頭看到了牆上崔顥的詩,他當場愣住擱筆,搖了搖頭,意欲離開。圍觀的人們紛紛詢問原因,李白嘆了口氣,吟出一首打油詩:「一拳打碎黃鶴樓,一腳踢翻鸚鵡洲。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顥題詩在上頭!」由於李白的推崇,崔顥的詩名聲大振,黃鶴樓也隨著崔顥的詩聲名遠播。李白懷揣惆悵,離開黃鶴樓,決心尋找靈感,再試高低。他租了一條小船,順江東去,來到古城金陵,遊覽了金陵名勝——鳳凰台。然後按崔顥《黃鶴樓》的體裁,寫了一首吟誦金陵鳳凰台的詩:「鳳凰台上鳳凰游,鳳去台空江自流。吳宮花草埋幽境,晉代衣冠成古丘。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鷺洲。總為浮雲能蔽日,長安不見使人愁。」李白十分高興,自認為可以和崔詩一比。但是詩評家認為,詩是好詩,但模仿崔詩的痕迹太重。心悅城服的李白,將此事埋在心底,決心再找機會,三比高低。這一年,李白送好友孟浩然去廣陵(揚州),來到黃鶴樓,面對即將分別的好友,他依依不捨,滿懷激情的為將要遠行的朋友寫下了一首感情真摯的送別詩:「故人西辭黃鶴樓,煙花三月下揚州。孤帆遠影碧空盡,唯見長江天際流。」這首詩將黃鶴樓雄偉壯麗、登高望遠的意境抒發得淋漓盡致,一鳴驚人!在描寫黃鶴樓的所有詩作中,這首詩與崔顥的《黃鶴樓》被公認為並列第一。這也是歷史上有名的崔顥題詩、李白擱筆、三次斗詩、最終雙贏,讓黃鶴樓名垂千古的文壇佳話。「茫茫九派流中國,沉沉一線穿南北。煙雨莽蒼蒼,龜蛇鎖大江。黃鶴知何去?剩有遊人處。把酒酹滔滔,心潮逐浪高!」想必國人一定不會忘記,這首氤氳著滿腔憂國憂民心緒,又充滿著無可抑制的激越豪情,發出雄渾振奮強音的《菩薩蠻·黃鶴樓》之作者是誰?1927年,中國革命正處於低潮時期,山雨欲來風滿樓,撲朔迷離的煙雲密布神州大地,年輕的偉人毛澤東途經武漢,懷以蒼涼悲壯之情登上黃鶴樓,以其獨有的胸襟和氣慨表達了他面對所處時代的沉鬱、抱負和熱切期待。偉人指點江山的激越壯志,鋪開了與唐詩截然不同的意境。一首詩,激活了一棟樓閣;一闕詞,打開了一片天空。千年重鎮,天翻地覆。不再追問一去杳鶴的背影,不再臨摹唐詩芳草萋萋的意象。「風檣動,龜蛇靜,起宏圖。」映入眼帘的,是長江如練,大橋如虹;是「和諧號」風馳電掣,摩天樓鱗次櫛比……一次次被毀、一次次重建的黃鶴樓,演繹著歷史的變遷。如今的黃鶴樓,更非一般樓台亭閣,它是一個城市的象徵,一個復興的符號,吟唱著另一種詩歌,見證著江漢大地的豪情。

歡迎光臨木柳書屋.
推薦閱讀:

【整理重發】雷明頓倒閉啦!
詩仙李白黃鶴樓栽跟頭緣於詩
昔人已乘黃鶴去, 此地空餘黃鶴樓。崔顥《黃鶴樓》
崔顥的《黃鶴樓》詩淺析
黃鶴一去不復返,白雲千載空悠悠

TAG:黃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