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大集團整體上市猜想:或仍會選擇在香港上市_網易新聞
剛剛完成重組改革的光大集團正在加快發展步伐。
近日,光大銀行行長趙歡在光大銀行中期報發布會上披露了光大集團的改制進程。其表示,光大集團下一步會積極做好資產評估、股東變更審批、公司章程制定等相關工作,中國光大集團股份公司將爭取在年底前掛牌。在此基礎上,爭取實現整體上市。
光大控股副主席劉珺也在8月27日的中期業績會上表示,光大集團整體上市是國務院的要求,目前正在致力於引入國際戰略投資者。而光大集團董事長唐雙寧也於日前撰文透露,目前正在周密部署新光大集團公司掛牌事宜,集團下一步發展的總體目標是擇機實現整體上市。
9月16日,光大興隴信託(前甘肅信託)有限責任公司正式揭牌。至此,光大集團終於拿到缺失多年、夢寐以求的信託牌照,為全牌照征程畫上句號,從而奠定了光大未來的上市之路。
IPO還是借殼?
種種跡象表明,光大集團整體上市時間正越來越近。
而光大集團整體上市的懸念在於,集團整體將採取何種方式登陸資本市場?是選擇國內還是香港市場?是IPO模式還是參考中信集團借殼旗下已上市的子公司?
國泰君安一位投行人士認為香港市場是更好的選擇,可以更快實現整體上市,「香港因為市場化程度高,無論是IPO還是借殼都會比內地快,雖然一般來說在內地發行新股可以獲得更高的估值,但新股發行的速度太慢,時間成本比香港高得多。」
國金證券的分析師賀國文也向時代周報表示,「由於A股市場不能母子公司同時上市,因此,我們判斷未來光大集團仍會選擇香港上市」。此前,中信集團剛完成借殼中信泰富實現整體上市,成為國企改制「樣本」,而光大是否也會採取「中信模式」,將資產注入旗下香港上市平台,借殼上市?
「IPO的成本主要有保薦承銷費、會計費、法律費,路演過程的費用以及其他的一些諮詢服務發生的費用,總額可能會達到募集資金總額的5%左右。而借殼的成本則要遠低於IPO。」中信證券一位投行人士認為,在時間成本和資金成本上,借殼都比IPO的成本低。
目前,光大集團在A股的上市公司有光大銀行和光大證券;在H股的上市公司有光大銀行、光大控股和光大國際。「光大銀行是光大最主要的資產,應該會保持其獨立性。光大國際是一家環保企業,光大控股是一家金融控股企業,這兩家作為被借殼的公司可能性較大。」
不過,光大控股副主席劉珺表示,光大集團將根據內部結構,採用自己的模式,不會與其他機構相同,變相否認借光大控股上市。而對於上市時間,劉珺表示暫無時間表。
上海一位私募副總認為,「兩種方式各有特點,具體要看光大集團的整體資本布局,很難猜測會採用哪一種」。
上述人士指出:「如果要借殼子公司,需要將集團內的優質資產注入到子公司內,等於將集團內的資產再重組一遍,而之前光大剛剛完成重組改制,如果有意向採用借殼的方式應該會有相應的布局。另外,IPO可以立即募集資金,而借殼卻不適合一上市就開始融資,中間會有一個時間差。如果條件允許,IPO一定是首選。」
全牌照金控集團
值得一提的是,在光大集團即將掛牌前夜,光大集團終於如願將信託牌照攬入懷中。
9月16日,光大興隴信託有限責任公司正式揭牌。至此,光大集團已擁有銀行、信託、證券、保險、資產管理、期貨、金融租賃、實業、基金等業務。
此前,2012年12月,光大集團就與甘肅省政府簽訂甘肅信託資產重組合作意向書,擬收購其35%股份成為第一大股東,再進行增資擴股;2013年,甘肅國資投資擬掛牌轉讓所持有的甘肅信託51%的股權,當時便有消息稱受讓方基本鎖定為光大集團,時隔一年,光大集團終於如願以償獲得信託牌照。
實際上,早在上世紀90年代,光大集團曾擁有過信託公司,而光大信託業曾是香港市場上最活躍的併購者。不過,在1995年光大信託投資外匯期貨出現巨額虧損。2002年,因嚴重資不抵債,不能支付到期債務而最終被撤銷。
而隨著信託牌照的回歸,使得光大成為繼中信、平安之後,第三家集齊全牌照的金控集團。
在光大錯失信託牌照的十餘年中,信託業飛速發展,從2006年的3600萬元攀升至2014年一季度的11.73萬億元,幾乎每年整體增速基本都維持在50%以上。中信集團和平安集團的信託業務也在這樣的大環境中獲益頗豐。
不過,信託行業協會統計數據顯示,去年信託業資產規模增速跌至46%,結束了自2009年以來連續四年超過50%的同比增長率。
而隨著信託業增速放緩,行業發展進入平緩期,信託行業高速發展的一些風險問題開始顯現,多個涉及礦產、房地產等的信託項目陷入危機,監管層鼓勵信託公司改變傳統型融資類業務,逐漸向股權投資業務、併購業務、資產證券化業務以及家族信託、公益信託等方向進行轉型。
而甘肅信託本身的發展也並不盡如人意。業內人士表示,甘肅信託目前在所有信託公司中處於中間地位,2012年的信託資金管理餘額排在第37位,從營業收入水平來看則排在倒數。
據悉,截至2013年末,甘肅信託總資產為15.5億元,實現營業收入3.68億元,利潤總額2.63億元,較上年末1.74億元增加0.89億元。信託資產規模僅778.6億元,較2012年略微下滑。
上海一位信託經理認為,由於目前大環境不理想,光大現在收購甘肅信託難有大的作為。對於集團來說,收集信託牌照實現「全牌照金控夢」的意義更大。
國有獨資改股份制
而在全牌照金控夢實現之前,光大集團歷時十餘年的重組改革剛剛落下帷幕。其重組方案將中國光大(集團)總公司由國有獨資企業改製為股份制公司,並更名為「中國光大集團股份公司」,由財政部和中央匯金投資有限責任公司發起設立。重組改制後,集團全部資產、負債、機構和人員由中國光大集團股份公司承繼,光大集團將實現對所有下屬企業的並表管理。
至此,財政部、匯金公司、光大集團、光大銀行股權關係終被全面理清,三十年來光大集團北京、香港兩個總部無法並表的問題也就此解決完畢。
值得一提的是,相比中信和平安,光大集團對於旗下資源的整合和控制力明顯弱於前兩者,長期以來鬆散的股權結構,使得光大集團加強金融集團整合力面臨諸多掣肘。
此前的股東大會上,唐雙寧曾以「共和制」、「聯邦制」和「邦聯制」形容中國金融機構組織架構現狀。他表示,如果說工、農、中、建、交等銀行的總分行體制是「共和制」的話,中信集團就是「聯邦制」,而光大集團則是「邦聯制」。自己這些年的主要工作就是在引導光大從「邦聯制」走向「聯邦制」。
唐雙寧表示,從2003年開始設計重組方案到今天一共11年,光大集團改革重組可謂「十年磨一劍」。「標誌著光大的歷史遺留問題得到徹底解決,為光大的發展注入新動力,為打造百年老店奠定了基礎,對光大而言意義十分重大。」
光大集團成立於1983年,是國家改革開放初期的重要對外窗口之一。30多年來,光大集團從成立早期的發展對外貿易,引進技術設備,積極踐行改革開放破冰之旅,到上世紀90年代起,全力推動經營轉型,業務向金融領域傾斜。
截至2013年末,集團管理資產總額已達2.54萬億元,當年實現營業收入784億元,實現利潤374億元。
唐雙寧認為,光大的優勢在聯動,出路在聯動,這是光大集團與其他金融機構的最大區別。「一方面,光大集團金融牌照齊全,銀行、證券、保險、信託、資管、租賃、期貨、基金等各類金融機構都有,這是我們的優勢。另一方面,光大旗下的金融機構規模都不是很大,無論是按照資產規模、利潤總額還是按人員網點衡量,在業內都算不上第一梯隊。」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