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金剛經》講解第三十四講

《金剛經》講解第三十四講

 


[慧祥法師] 錄入:2009-11-12 

主講:釋慧祥

日期:2006年05月21日

講別:第三十四講

  請大家合掌。

  三稱:「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

  並稱念:「無上甚深微妙法,百千萬劫難遭遇,我今見聞得受持,願解如來真實義。」

  並發願:佛弟子(您們的名字)願以今天聽經功德,迴向給法界一切眾生,願令一切眾生:未種善根者,得種善根;已種善根者,善根增長;善根增長者,發菩提心;已發菩提心者,於菩提心不退轉;菩提心不退轉者,速成佛道;成佛道者,廣度一切眾生無有障礙。

  並願以此誓願之福迴向給佛弟子(自己的名字),願弟子業障消除,福慧增長,身體健康,家庭和樂,事業順利,生生世世不墮三途八難,生生世世見佛聞法,隨佛修行,發菩提心,行菩薩道,成熟眾生,莊嚴凈土,早登正覺,廣度眾生。

  三稱:「皈依十方三世一切佛!」

  三稱:「皈依十方三世一切法!」

  三稱:「皈依十方三世一切僧!」

  好!請放掌。

  【經文】「須菩提!若菩薩通達無我法者,如來說名真是菩薩。」

  【釋經】須菩提!如果行菩薩道的修行人,能通曉「諸法無我」的道理,並能達到「令諸法無我」的境界,如來就會說,這個人真地可以被稱為是「菩薩」。

  【說明】這段經文,有很多觀念需要深入說明的。

  一、佛陀所說的「無我」一詞是指向什麼現象、道理?

  二、佛陀所說的「無我法」是指什麼樣的法?

  三、佛陀有時說「常、樂、我、凈」為涅槃四德,也有時教我們要觀「無常、苦、空、無我」,為什麼呢?

  今天因為時間的關係,我只能針對第一個問題來說明。現在就來說明:佛陀所說的「無我」一詞,是指向什麼現象、道理?」

  佛陀所說的「無我」一詞,是指「諸法無我」。何以知之呢?

  例如,在真諦法師所譯的《金剛般若波羅蜜經》中,這段經文他是如此翻譯的:「須菩提!若菩薩信見諸法無我,諸法無我,如來、應供、正遍覺說,是名菩薩,是名菩薩」(CBETA,T08,no.237,p.765,a19~20)。

  又,「無我」一詞,即是指「諸法無我」,也還可以從很多經典中去印證,所以,就不多引經文來證明,請眾佛友自行去查找更多經律資料。

  既然「無我」一詞是指「諸法無我」,那「諸法無我」一詞,又是指向什麼現象、道理呢?答:「諸法無我」,是指「五蘊無我」。

  問:如何得知「諸法無我」,是指「五蘊無我」呢?

  答:如《佛說開覺自性般若波羅蜜多經》:「複次,須菩提,菩薩摩訶薩於色法中應當了知,有三種義,諸法無我。何等為三?一、無性無我義;二、有性無性無我義;三、本性清凈無我義。須菩提,受、想、行、識亦復如是。菩薩摩訶薩應當了知有三種義,諸法無我。」從這經文中,可以知道佛陀討論「諸法無我」,就是在討論「五蘊無我」。

  問:既然知道了「諸法無我」,是指「五蘊無我」,那麼,「五蘊無我」一詞,又是指向什麼現象、道理呢?

  答:「五蘊無我」一詞,是指「五蘊非我,五蘊不異我,五蘊與我不相在」。

  問:何以知之呢?

  答:如《雜阿含經》:「佛告比丘:若所有色,過去、未來、現在、若內、若外、若粗、若細、若好、若丑、若遠、若近,彼一切非我、不異我、不相在。如是如實知。受、想、行、識亦復如是。聖弟子如是觀者,於色厭離,於受、想、行、識厭離。厭已不樂,不樂已,解脫,解脫知見,我生已盡,梵行已立,所作已作,自知不受後有。」因此,可知,「五蘊無我」,是指「五蘊非我、五蘊不異我、五蘊與我不相在」。

  但是,要提醒眾佛友的是……

  一般初學佛者,往往不深入經藏,所識淺少,而以自已的意思來解釋經義,所以,就會辜負了佛陀的教法,並冤枉了諸佛的教義。

  我現在更深入來說明,什麼是「五蘊非我、五蘊不異我、五蘊與我不相在」的現象、道理。

  首先,我們要知道,一切外道觀照「什麼是我?」以後,所起的外道知見共有四大類:

  一、有外道認為「五蘊一定是我」。

  二、有外道認為「五蘊一定異我」。

  三、有外道認為「五蘊一定在我之中」。

  四、有外道認為「我一定在五蘊之中」。

  而這四類外道所說,都是對「我」的觀照不完全所引發的外道見。

  如果有人起外道見,認為「五蘊一定是我」時,佛陀就教他說:「五蘊非我」(真的「我」並沒有「五蘊一定是我」的現象)。

  如果有人起第二種外道見,認為「五蘊一定異我」時,佛陀就教他說:「五蘊不異我」(真的「我」並沒有「五蘊一定異我」的現象)。

  如果有人起第三、四種外道見,認為「五蘊一定在我之中」或「我一定在五蘊之中」時,佛陀就教他說:「五蘊與我不相在」(真的「我」並沒有「五蘊一定在我之中」或「我一定在五蘊之中」的現象)。

  換句話來說,五蘊與我的關係,是依當時所創造出來的因緣而定的。所創造的一切因緣中,有些因緣可以令「五蘊是我」,有些因緣可以令「五蘊異我」,有些因緣可以令「五蘊在我之中」,有些因緣可以令「我在五蘊之中」,而外道觀察「我」時,於部份的五蘊的因緣現象中,執著為「一定」,所以就錯了。我們在觀察一切現象與「我」的關係時,千萬別落入外道見。因此,如果有人將「無我」一詞,解釋「一定沒有我」,或以為「我一定不存在」,或以為「什麼東西一定不是我」,那都是外道見,而非正解佛陀所說的「無我」義。

  現在,我以實際的例子來說明。例如:

  一、如果有人認為【「我」一定「有感覺」】,而實際的「我」並無「一定有感覺」的現象,所以說:「認為我一定有感覺」是屬於外道見。

  二、如果有人認為【「我」一定「沒有感覺」】,而實際上「我」並無「一定沒有感覺」的現象,所以說:「認為我一定沒有感覺」是屬於外道見。

  三、如果有人認為【「我」一定「在感覺之中」(或說:有感覺才算有我)】,而實際上,「我」並無「一定在感覺之中」,也就是說實際的「我」,並不需要一定有感覺,「我」才能存在,所以說:「認為我一定在感覺之中」是屬於外道見。

  四、如果有人認為【「感覺」一定在「我」之中】,而實際上,「我」之中,並沒有「一定永遠存在著感覺」的現象,所以說:「認為感覺一定存在我之中」是屬於外道見。

  因此,我們要如實觀照,並將心中的外道見都去除。平時,觀察、思考、說話,別起外道知見。不論是對「色身、情緒、感覺、印象、決定、認識」都當如實觀照。

  好了!有人跟我有約,要心理輔導,我得下了。祝大家進步直向無上菩提。下課!

  (註:已經慧祥法師初次校正。)


推薦閱讀:

金剛三昧經
金剛般若 研習報告  (第二十三集)
《蓮師金剛七句》第二講-索達吉堪布傳講
洛桑陀美金剛上師:正行的佛弟子要愛國愛教()
〖硬筆字帖〗顧仲安楷書《金剛經》

TAG:金剛經 | 金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