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論多費勁,也要去找到那些 「把事情當作自己的事來做」 的人

2016-01-04 11:43 來源:36Kr 作者:36氪的朋友們

  編者按:本文是李笑來正在預售的《七年就是一輩子》中的內容,略經 36 氪編輯。作者李笑來的微信公眾號為 「學習學習再學習(xiaolai-xuexi)」。

  人無非分為兩種:有一類人做什麼事兒都是為了自己而做,即便在某件事兒上做得並不好;另一類人做什麼事兒都是為了別人而做,即便在某件事兒上做的還不錯;

  在這一點上,人與人之間開始分化,為自己而努力的人逐步變成所謂的精英,為別人對付事兒的人逐步變成所謂的庸眾。

  如果你想創業找個靠譜合伙人,那麼請注意兩個根基:

  遠離那些 「表現型」 選手,無論多費勁也要去找到那些 「進取型」 選手。

  遠離那些應付了事的人,無論多費勁也要去找到那些 「把事情當作自己的事兒來做」 的人。

  (想了解什麼叫 「表現型」 選手(Be-Good Type)、「進取型」 選手(Be-Better Type),可以閱讀海蒂·格蘭特·霍爾沃森的《成功,動機與目標》)

  其實這兩個根基是同根生的特質。那些 「表現型」 選手,更在意的是自己當前的表現,別人對自己的看法;那些 「進取型」 選手,更在意的是自己當前的進步過程,更重視自己對自己的評估及其準確性,以便 「明天會更好」。後者才可能成為我們在《抓住大勢的方法論》一文中提到的 「活在未來」 的人。

  「表現型」 選手做事常常不是為了自己的進步,而是為了自己當下表現得多好,也就是說,為了獲得更多的當時的認可。這細微的差異,長期卻造成天壤之別。對於 「表現型」 選手來說,外部的反饋,構成了全部的 「回報」,決定了努力的成本。家長多誇幾句,就再多學一點點,以便繼續被誇;工資多漲一點,就盡量顯得多做一點,否則多不划算啊!這是他們真實的念頭。

  「進取型」 選手做事是為了自己的進步,做事的收穫,最大的部分不是來自外部的獎勵或者讚賞,最大的部分是自己的進步;即便在做得不足夠好的時候,甚至外部只有忽視和鄙視的時候,收穫依然清晰:無論如何都有一些哪怕看不著但確實體會得到的進步啊!

  但這也確實是個非常隱蔽的陷阱:

  明明是為了別人而活,卻真切地感覺是 「為了自己的利益」;

  明明是為了自己而活,卻最終不僅顯得也確實是 「大公無私」。

  為什麼要直接遠離第一種人呢?

  首先是因為,他們的這種習慣,這種態度,實在是根深蒂固,他們幾乎從剛開始 「懂事兒」 就已經這樣了,基本上都是因為來自於父母的習慣與態度而不斷加強。其次是因為,隨著時間的推移,他們對每個結果的理解都會因此不同,進而進一步固化這種習慣與態度。更重要的是,這是最底層的價值觀,位於 「操作系統」 的核心位置,很難與不同的操作系統相互兼容。嘗試著改造他們是全無意義的,誰都做不到 —— 除非有一天他們自己意識到了,自己改,可這希望也太渺茫了。

延伸閱讀

  • 無論多費勁,也要去找到那些 「把事情當作自己的事來做」 的人2016-01-04
  • 拿兩千塊的薪水也要有一萬塊錢的范兒2015-03-11

推薦閱讀:

淺談疾病康復原理(無論健康與否你都應該知道的事情)
轉:說說那些你婚後才明白的事情吧
關於《教父》你可能不知道的40件事情(下)
為什麼女生經常說沒有什麼事情是一支口紅解決不了的?
她對手指做了這些後...接著最神奇的事情就發生了!

TAG:自己 | 事情 | 找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