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生的宗旨是維繫氣血充足 經絡暢通 五臟調和 陰陽平衡

館友「nygf」:

         您好!您的館藏文章「養生的宗旨是維繫氣血充足 經絡暢通 五臟調和 陰陽平衡」深受廣大館友的喜愛,於2016年6月13日進入「閱覽室」頻道的「健康/養生」下「中醫養生」類別的精華區。360doc代表全體館友感謝您的辛勤勞動和慷慨分享!

────360doc個人圖書館

養生的宗旨是維繫

氣血充足  經絡暢通  五臟調和   陰陽平衡

2015--6--5  搜集整理

    養生,指通過各種方法頤養生命、增強體質、預防疾病,從而達到延年益壽的一種醫事活動。所謂生,就是生命、生存、生長之意;所謂養,即保養、調養、補養之意。以傳統中醫理論為指導,遵循陰陽五行生化收藏之變化規律,對人體進行科學調養,保持生命健康活力。 總之,養生就是保養生命的意思。

       養生的理論均從維持人的正常狀態出發,把減少消耗、加強再生、保持順暢、維持穩定作為重要的著眼環節,主要強調如下幾點:  氣血充足 、 經絡暢通、  五臟調和、  陰陽平衡。

 

      氣血充足

     氣血,中醫指人體內氣和血的統稱。中醫學認為氣與血各有其不同作用而又相互依存﹐以營養臟器組織﹐維持生命活動。

人體生命靠氣血

氣血充足不得病

氣是血的推動力

血是氣的生長根

氣血充足身體壯

外邪入侵能防身

治病定要顧氣血

此是頭條要記清

氣血來源五穀化

健脾開胃是根本

氣壯脾肺運行好

血壯肝腎能滋潤

心血充足精神爽

氣足身體有力量

健身防病靠氣血

須把氣血來調養

簡介

氣血 qìxuè1.中醫學名詞。[qi and blood]中醫指人體內氣和血的統稱。中醫學認為氣與血各有其不同作用而又相互依存﹐以營養臟器組織﹐維持生命活動。2.氣性。3.精神﹐精力。參見"氣血方剛"。氣血俱動。——唐·李朝威《柳毅傳》氣血兩虛

詳解

「水谷入胃,脾陽磨化,渣滓下傳,而為糞溺,精華上奉,而變氣血。」----《四聖心源-精華滋生》「水入於經,其血乃成」。(《脾胃論.用藥宜忌論》)食物進入胃經過消化分解成為支持生命新陳代謝的重要原料、營養物質,即為津液,津液經絡滲入血脈之中,成為化生血液的基本成分之一。津液使血液充盈,並濡養和滑利血脈,而血液環流不息。故曰:「中焦出氣如露,上注溪谷,而滲孫脈,津液和調,變化而赤為血」。(《靈樞·癰疽》)

人體最基本的物質,由腎中的精氣、脾胃吸收運化水谷之氣和肺吸入的空氣幾部分結合而成。《素問·五藏別論》說:「所謂五藏者,藏精氣而不瀉也」。人體的五臟:心、肝、脾、肺、腎有相應的五氣,五臟泄了氣,即比如肝氣虛、腎氣虛等等,就會造成器官的原有生理功能受損,造成一系列疾病。

作用

除了這些推動作用,「氣」還具有:溫煦作用、防禦作用和固攝作用。當這些運動發生變化或者失常時,也就是「氣」不好好工作的時候,我們的身體就會生病,表現出來的癥狀不一樣,與西醫里的疾病名稱也不一樣(西醫對疾病的命名和中醫對疾病的命名有根本區別,很多西醫疾病的命名就很恐怖,比如癌症,就像給病人宣判死刑一樣),用中醫術語就可以歸納為:「氣滯」「氣鬱」「氣逆」「氣陷」指的就是「氣」的運動失常的四種情況。我們分別來看看這些氣的運動不規律通常會對人體產生什麼影響:「氣滯」--就是氣的運動不暢,出現的最典型的癥狀就是脹痛。根據氣滯的部位不同,出現的脹痛部位也就不同了。說個我們最頭痛的毛病吧,月經引起的小腹脹痛,是不是痛的時候還會有大便的感覺?這是典型的氣滯引起的婦科疾病,氣和血往往是聯繫在一起的,氣滯往往會有血淤的情況,下次講「血」的時候再具體講,這裡不展開了。「氣鬱」--指的是氣結聚在內,不能通行周身。如果氣鬱結在內,不能正常運動,我們人體臟腑的運轉,物質的運輸和排泄都會出現一定程度的障礙。像女生冬天經常會感到手腳冰冷,其實就是氣運行不暢所導致的,所以,冬天一定要多吃多運動才能保證氣血的正常運行。「氣逆」--指的是體內上升太過、下降不及給人體造成的疾病。氣在人體中的運動是有升降的,上升作用能保證將體內的營養物質運輸到頭面,維持各臟器在體內的位置;下降則是使進入人體的物質能自上而下的依次傳遞,並能將各種代謝物向下彙集,通過大小便排出體外。如果上升作用過強就會出現頭部過渡充血出現頭暈頭脹,面紅目赤,甚至昏迷、半身癱瘓,口角歪斜等症,下降作用過弱則會出現飲食傳遞失常出現泛酸、噁心、嘔吐、咳嗽等症。「氣陷」--和上面那個正好相反,上升不足或下降太過!上升不足則會導致頭部缺血缺氧或臟腑不能固定在原來的位置出現頭暈、健忘、眼前發黑、精神不振等症;下降太過則會導致食物的傳遞過快或代謝物的過渡排出,從而出現腹瀉、小便頻數等症。

上面講了人體的重要物質氣,那接下來就不得不講一講「血」。注意哦,這裡講的血可不是西醫概念上的血(中西醫差別之大),中醫上講的血僅概括了血液中紅細胞的功能。(現代醫學的血液包括了紅細胞、白細胞以及血小板,可能這裡的很多MM都不知道血液的構成,特別說明一下下)明確了這點,我們就可以看下血在人體中的作用了。血對人體最重要的作用就是滋養,它攜帶的營養成分和氧氣是人體各組織器官進行生命活動的物質基礎。(算上上面的,已經出現了4個人體基礎物質:元陰、元陽、由它們產生的氣、以及這裡提到的血)血對女人來說更加重要了,血充足,則人面色紅潤,肌膚飽滿豐盈,毛髮潤滑有光澤,精神飽滿感覺靈敏活動也靈活。因為血是將氣的的效能傳遞到全身各器髒的最好載體,所以中醫上又稱「血為氣之母」,又稱「血能載氣」。血的生成和以下2個因素密切相關,也就是說補血可以從這2方面入手:1、脾胃的運化功能。2、氣的充足程度。脾胃是我們機體消化吸收飲食的重要器官,也是血液生成的物質來源。因此,在中醫上有「脾生血」的說法,也就是說補脾是養血的關鍵。市面上補血的藥品、養生產品很多,選擇對自身身體最好的,沒有副作用,易吸收的才是關鍵,氣可以攜帶效能到達個臟器,因此氣充足是人體造血器官正常工作的前提條件。中醫上稱「氣能生血」,也就是說如果血虛則先應補氣。長時期長生酵素調節氣血,激活造血細胞活力,補脾養腎。如果血虧損或者運行失常就會導致各種不適,比如失眠、健忘、煩躁、驚悸、昏迷等等。長此以往必將導致更嚴重的疾病。元陰、元陽、氣、血、津液構成了人體的基本物質,尤其是對氣、血的調養對女生來說特別重要,由於女性的生理特點,月經時血液會有一定量的消耗和流失,加之經期情緒、心理的變化,身體中的雌激素分泌降低,月經失調紊亂也就時常發生。隨之而來的肌膚變化,可想而知。膚色暗淡,眼圈發黑,還有滿臉的痘痘,花容失色,令人苦惱。經期調節內分泌,提高荷爾蒙水平,補氣養血從根本上調經理血,當然也是擁有嬌美容顏的養顏之本。

下面就給大家介紹一些簡便易行補氣養血的美顏方法

飲食調養:平時應該多吃富含優質蛋白質、微量元素(鐵、銅等)、葉酸和維生素B12的營養食物,如紅棗、蓮子、龍眼肉、核桃、山楂、豬肝、豬血、黃鱔、海參、烏雞、雞蛋、菠菜、胡蘿蔔、黑木耳、黑芝麻、蝦仁、紅糖等,富含營養的同時,具有補血活血的功效。

中藥調養:常用的補血中藥有當歸、川芎、紅花、熟地、桃仁、党參、黃芪、何首烏、枸杞子、山藥、阿膠、丹參、玫瑰花等天然中藥,用這些中藥和補血的食物一起做成可口的葯膳,均有很好的調節內分泌、養血效果。運動養生:運動也是調養必不可少的一個環節。平時可練習瑜伽、太極拳、保健氣功等舒緩運動。另外,傳統中醫學認為「久視傷血」,所以長時間坐在電腦前工作的職業女性,應該特別注意眼睛的休息和保養,防止因為過度用眼而耗傷身體的氣血。經絡療法:經常做頭部、面部,腳部、保健按摩消散瘀血,並堅持艾灸關元、氣海、足三里、三陰交等穴位,對延緩衰老有一定作用。

調養關鍵

調養氣血女性美麗關鍵血相你是哪一派肌肉可以後天練習,毛髮可以後天生長,血液必須與生俱來。它在體內沒有固定座位,正因為如此,也無所不在,上通下達,伸展到每一個需要它的角落。在內五臟六腑皆得滋補,在外皮毛筋骨全賴濡養,以致目能視,腳能走,掌能握,靈台清明,龍精虎猛。[1] 中醫認為女子以血為本。女性的月經、懷孕、生產、哺乳四大險區,處處考驗血氣的虛實平衡。除了健康之外,血液還關乎美貌,世上沒有任何一種化妝品,能像血液這樣體貼肌膚。它了解肌膚細胞的需要,提供的是可以直接吸收和利用的營養大全,而且順便幫皮膚做了清潔。如此看,只有血足才可以有皮膚紅潤,才可以有青春美貌。可是如此多的考驗,如此多的重擔,血液不免出點兒小錯,也就有了血虛、血瘀、血熱的多種表現形式。多給點鼓勵,幫上一把,恢復其旺盛,暢通其路徑,它工作,身康泰,你美麗。

血虛型

體內精血少不夠用,全身臟腑經絡不能一一得到滋養,過著飢一頓飽一頓的生活。常見的是全身血液普遍虧損,有時也可能出現血液對某一部位的營養或滋潤作用減弱。有以下表現的人,可疑血虛:皮膚乾燥,顏色白或萎黃沒有光澤,口唇和指甲也經常發白,沒有血色;經期血量少,顏色淡;經常便秘;視力減弱、模糊、眼球乾澀。血虛的四種可能原因:產後或者手術後失血過多,少部分人會因為月經量大,逐漸導致血虛;脾胃功能不好、長期腹瀉、長期營養不足導致血液生成不足;思慮勞神太過,而致血液損耗過度;身體某處出現瘀血阻滯脈絡,引起新血生成障礙或局部供血不足。對策——補血飲食吃紅色和黑色食物,如紅棗、赤小豆、紅糖、烏雞、芝麻等,但要注意控制脂肪攝入,補血的營養成分都是在油脂成分少的情況下好吸收。調理脾胃。脾胃是氣血生化之源,它們功能正常了,血液生成才會無拘無礙。中醫認為南瓜味道甘甜,纖維素豐富,是溫性食物,多吃可以調理脾胃,通暢腸道。另外,少吃辛辣刺激、過冷過熱的食物也是體貼脾胃之處。中藥滋補。有些中藥有補血能力,例如熟地、白芍、當歸、川芎、枸杞子、黃芪,各取10克左右,作為湯料或肉料食用是不錯的方法。按摩:有四個穴位經常按摩,可以調節血虛,分別是腹部肚臍下方約1.5寸處的關元穴,肚臍下方約3寸處的氣海穴,外膝眼下3寸、脛骨外側1橫指處的足三里穴,下肢內踝上3寸、脛骨後緣處的三陰交穴。日常調養:中醫認為勞累和思慮對血液的損耗在暗中進行,雖然無形但更加傷身,所以血虛者要避免過度勞累,尤其忌諱過度思慮。減肥不求速成。減肥的本質是消耗大於攝入,無論用運動、吃藥、節食哪種方法,體重都不可下降太快,否則血虛就會找上你。皮膚護理:血虛者主要的美容問題是皮膚萎黃、乾枯憔悴,最好用些營養滋潤和保濕的護膚品。

血瘀型

凡是離開經脈的血液,未能及時派上任務,消散於工作的滾滾洪流中,而停聚在身體某處;或正常血液運行受阻,堆積在某處經脈或臟腑中,造成該處擁堵,發生功能障礙,就是血瘀。有以下表現的人,可疑血瘀:身體某處時常有針刺般的疼痛,夜間更嚴重些;面色晦暗無光,容易有黑眼圈,額頭、下顎及兩頰下方長青春痘;下肢血管明顯,俗稱「青筋暴露」;月經經常推遲,經期腹部疼痛劇烈,經血顏色深或帶有瘀塊。血瘀的三種可能原因:外傷而沒有傷口僅在局部造成瘀塊腫痛;血液運行不暢或無力;受寒氣或熱氣影響,導致血液滯留。對策——活血飲食:可多食山楂、黑木耳、黑豆、鮮藕、韭菜、酒、醋、 紅糖、刀豆、苔菜、茄子等、特彆強調不宜吃寒涼冷凍的食物。中藥滋補。用活血化瘀藥物,如當歸、元胡、丹參 、川芎、桃仁、紅花、玫瑰花各9克,煎成湯服下,每周2次。但月經期、妊娠期、有出血傾向的人不要用這些葯。按摩:血液最容易在頭部、四肢這些遠離心臟的位置堆積,可以經常做頭部、面部、腳部保健按摩消散瘀血。日常調養:運動是最單純、有效的活血方式,可以改善血液的高凝狀態。每日用半小時左右活動筋骨,促進血液循環和機體代謝,可明顯改善不適癥狀。皮膚護理:血瘀者主要的美容問題是面色晦暗無光澤、易生色斑及黑眼圈,最好用些美白、淡化色素、防晒、眼霜等護膚品。玫瑰油浴。干玫瑰花15g或鮮玫瑰30g,芝麻油250g,將玫瑰花放入油中煮沸10分鐘,冷卻後,每次取20g,入浴泡澡,改善皮膚乾燥鱗屑,消除色斑。桃仁面膜。桃仁15g碾碎加入稠糯米飯漿,或雞蛋清,搗成糊狀,做面膜,微干,清水沖洗即可。性質溫和,絕無刺激。紅花油浴。在浴缸中放30g紅花或滴3滴紅花油,泡浴,可以緩解皮膚乾燥粗糙。

血熱型

中醫認為正常狀態是血在溫暖的氣息下運行,遇到寒氣就會凝滯。如果體內陽氣過盛,火氣很大,血液過熱則血行加速,脈搏跳動變急,甚至會傷害脈絡、耗損陰氣。有以下表現的人,可疑血熱:皮膚潮紅、愛出油,容易長痤瘡;愛發脾氣,手心、腳心都感覺很熱;經期會提前7天以上,血量多,顏色深紅或紫,或經期比較長,淋漓不斷;鼻子容易出血,晚上多夢。血熱的兩種可能原因:身體一向強健,體內陽氣旺盛,又偏愛吃辛辣刺激助長陽氣的食物;感受熱邪侵擾,或情緒抑鬱,在體內化為火氣,加熱血液。對策——涼血飲食:多吃蓮藕。中醫認為蓮藕有清熱涼血的作用,正是「蓮藕」季節,無論涼拌、榨汁、清炒都可以。此外雪梨、絲瓜、馬蹄、鮮蘆筍、螃蟹也是涼血之物。鮮榨青瓜汁。每日早晚各服30毫升,連續服七天為一個療程,停兩天,再開始服第二個療程,一般兩個療程後痤瘡數量逐步減少。不過鮮榨青瓜汁不可以加蜜糖或鹽類調味品,會影響效果。中藥滋補。用涼血藥物,如生地、丹皮、白茅根、紫草、玄參各10克,煎湯服下,每周兩次。日常調養:不宜做日光浴。血熱的人本來就陽氣盛,如果在陽光下暴晒,吸收陽氣,等於雪上加霜。做溫和運動,例如瑜伽。靜態運動有利於調節體內血運,撫平情緒波動,讓「萬馬奔騰」逐漸停止下來。保證夜間11點~凌晨5點的睡眠。這是皮膚修復的時間,給它一個調整的機會,它才能在白天展現最好的狀態。皮膚護理:血熱者主要的美容問題是皮膚油膩潮紅、易生痤瘡,最好用清爽型的清潔護膚品。

補充

人的體型胖瘦取[2] 決於氣血,氣虛則胖,血虛則瘦不胖不瘦的代表他做到氣血不虛、人們當然也會健康長壽。對於極胖和極瘦之人來說,平衡氣血總的思路就六個字:胖補氣,瘦補血。氣血平衡身體內的各種不適感就會自動消失。氣不足的原因有四種一是氣虛,二是陽虛,三是痰濕,四是濕熱。體型十分胖的,一般身體較虛弱,動不動就感冒,而且經常胸悶氣短、頭暈健忘,胸悶氣短,容易誤認為是心臟功能出現了毛病。推薦一式三招補氣法。一式就是牢記氣虛補氣這個大方向,三招就是一清心、二喝粥、三艾灸。胖人養生先應清心。清心有很多方法,推薦方法:站樁法。靜靜地在一個地方站上半小時,什麼都不要想。第二招就是喝粥,暑熱應喝綠豆粥,受風寒應喝姜粥。第三招是艾灸每天用艾條熏炙脾腧穴、足三里、氣海穴和膻中穴。瘦人補血:晚上泡腳

 

經絡暢通 

經絡暢通是人體健康的靈丹妙藥。

「經」的原意是「縱絲」,有路徑的意思,簡單說就是經絡系統中的主要路徑,存在於機體內部,貫穿上下,溝通內外;「絡」的原意是「網路」,簡單說就是主路分出的輔路,存在於機體的表面,縱橫交錯,遍布全身。

經絡是經脈與絡脈的總稱,意指周身氣血運行的通道。經絡是古人在長期生活保健和醫療實踐中逐漸發現並形成理論的,它是以手、足三陰和三陽經以及任、督二脈為主體,網路遍布全身的一個綜合系統,它內聯五臟六腑,外布五官七竅、四肢百骸,溝通表裡、上下、內外,將人體的各部分連接成有機的、與自然界陰陽屬性密不可分的整體。它不僅指導著中醫各科的臨床實踐,而且是人體保健、養生祛病的重要依據。

中醫學認為,經絡是人體功能的控制中心,是人身氣血運行的通道,所以經絡不可不通。經絡功能正常的前提也是要通暢,有「經絡通,氣血通,通則不痛,痛則不通」之說。

歷代大醫家都認為疾病產生的根本原因就是經絡的不通與失控。人的一切疾病又可叫「經絡病」。經絡分布在人的皮下肉上,加大對經絡的刺激可促進經絡暢通,激活經絡的潛能,能達到扶正祛邪、治病強身的作用。 

經絡系統時刻都在控制和修復人的身心健康,正如《黃帝內經》所云,起「決死生,處百病」的醫療和保健作用。因此,保持經絡暢通是簡單、易行的促進健康的重要手段,也是人能夠健康長壽的靈丹妙藥。《黃帝內經》云:「經者,徑也;經之支脈旁出者為絡。」經絡是「經」和「絡」的統稱,包括經脈和絡脈兩個部分。經,有路徑的意思,經脈主要指大的縱行的幹線,多循行於人體的深部,經脈貫通上下,溝通內外,是經絡系統的主幹。絡,有網路之意,絡脈為經脈的小分支,較經脈細小,好像羅網一樣遍布全身,其部位分布較淺。經和絡縱橫交錯,交會銜接,組合成一個較為複雜而又精細的經絡系統。經絡系統中的經脈包括十二經脈、奇經八脈,以及附屬十二經脈的十二經別、十二經筋、十二皮部。其中正經十二條包括手太陰肺經、手陽明大腸經、足陽明胃經、足太陰脾經、手少陰心經、手太陽小腸經、足太陽膀胱經、足少陰腎經、手厥陰心包經、手少陽三焦經、足少陽膽經、足厥陰肝經;奇經八脈即別道奇行的經脈,有任脈、督脈、沖脈、帶脈、陰蹺脈、陽蹺脈、陰維脈和陽維脈。十二經脈和奇經八脈中的任、督二脈上的腧穴,又稱為十四經穴,是經絡系統的主要內容。經絡內連五臟六腑,外及四肢百骸,聯繫左右,網路全身,通於臟腑與體表之間,將人體臟腑、組織、器官、五官七竅聯結成為一個有機的整體,並藉此行氣血、營陰陽,使人體各部的功能活動得以協調和平衡。人體疾病內在表現為經絡氣血瘀塞,因此在人體經絡穴位等相關病變部位,會出現結節、硬塊等非正常肌肉狀態。中醫刮痧、拍打、拔火罐常為清瀉手法,將堵塞點推走;按摩、針灸為溫補手法,將新氣血引過來,對有酸、軟、痛、麻、痹等相應經絡穴位進行治療,擠壓出其中凝滯氣血,使新鮮氣血進入瘀塞病變部位,促進恢復身體的自愈免疫能力,調整全身氣血能量平衡,使各種疾病得到有效的治療。中醫各種非藥物治療的手法,都是激活經絡的工具。可以說這是人類最寶貴的財富,因為人體經絡天生就具有巨大的防病、治病功能。按照中醫基礎理論,人體穴位主要有三大作用,它既是經絡之氣輸注於體表的部位,又是疾病反映於體表的部位,還是針灸、推拿、氣功等非藥物治療手法的施術部位。

經絡養生法

經絡穴位養生法是運用針刺、艾灸、按摩等方法,刺激經絡、穴位,以激發精氣,達到調和氣血、旺盛代謝、通利經絡、增進人體健康等目的的一種養生方法。 針法是以毫針刺激人體經絡穴位,通過提、插、捻、轉等不同手法,起到調整臟腑、疏通經絡的作用。灸法是藉助艾火熱力,灸灼、薰熨穴位,以達到溫通經絡、調養臟腑的效果。按摩是用手對人體經絡穴位進行按、拿、點、推、揉、拍等手法,起到運行氣血、健身祛病的作用。三種方法各有特長,既可單獨應用,又可按需綜合施行,只要操作得法,一般對人體無損傷與副作用。如能持之以恆,不失為簡單、易行、實用、有效的養生祛病良法。鑒於經絡理論博大精深,人體穴位內容豐富,針刺、灸法、按摩等操作方法複雜,非經專門學習訓練者,不宜草率施行,否則,容易釀成事故。但作為養生之道,現擇其易於掌握且安全有效的經絡穴位養生方法加以介紹。

自我點穴

頭部點穴:點按風府穴:雙掌掌根貼於耳後,雙手中指彎曲以指尖點按頭後正中線的風府穴約1分鐘,力量適中。風府為督脈穴,常點按此穴可防治頭、頸疼痛,預防中風。點百會、四神聰:雙掌掌根貼於頭的兩側,然後以雙手中指指腹依次點按頭頂百會穴及四神聰穴,約1~3分鐘,力量適中。百會為督脈穴,四神聰為外經奇穴,頭為諸陽之會,常點按此二穴,可防治頭痛、眩暈、失眠、健忘、脫肛、陰挺等證。點印堂:以雙手中指指尖點按雙眉中間印堂穴,約1分鐘。印堂為經外奇穴,常點按此穴,可防治前額頭痛、鼻衄、鼻淵等證。點太陽:以雙手中指指腹分別點、揉兩側太陽穴,點法和揉法結合,約1分鐘。太陽為經外奇穴,常點按此穴可防治頭痛、目疾諸證。點人中:以左手中指指腹按人中穴。人中又稱水溝,為督脈穴,點胺此穴可醒腦提神,用於神志昏迷、驚風與腰脊強痛等證。上肢點穴按摩取坐位,先以右手拇指掐按左手中指尖的中沖穴及小指的少沖穴,然後以右手拇指指腹依次點按合谷穴、列缺穴、內關穴,也可點按左、右手的十宣穴。換左手指點按右上肢各穴,穴位同上。下肢點穴按摩:以雙手中指指腹分別點、揉兩側足三里穴和委中穴,點法和揉法結合。

艾灸法

灸療艾灸是以艾絨為主要材料製成艾炷或艾條,點燃後熏熨或溫灼體表腧穴的灸法。根據艾灸的操作方法不同,艾灸分為直接灸間接灸,而間接灸又可分為隔物灸和懸灸。從效果來說,直接灸效果最好,較之扎針(針灸)效果更佳。但是有一個缺點,就是直接接觸皮膚施行灸法,患者非常痛苦。為了減輕患者痛苦,在艾灸的操作方法上做了大量改進。首先就是隔上一層東西的艾灸,如隔上生薑片的隔姜灸。但由於這種灸法還是有痛苦,之後就乾脆將艾條懸空,離開皮膚一定距離施灸。這就是現在的懸灸。根據操作方法不同,又分為迴旋灸、溫和灸、雀啄灸和往返灸。自我艾灸時多用艾條灸,因為艾條使用方便,也好控制。取坐位,全身自然放鬆,呼吸平穩,心無雜念,將所施灸的部位暴露出來。灸時要注意防止火星落在皮膚上,避免燙傷。懸灸上肢穴位:內關。懸灸下肢穴位:湧泉、足三里、三陰交。被動艾灸法被動艾灸也就是請他人幫助施以灸療,艾柱灸與艾條灸均可以,可根據情況選用。一般艾柱灸難度大一些,需要用心學習操作;艾條灸難度相對較小,容易操作控制,各人可根據自己的感覺進行選擇。被灸者一般取仰卧位或俯卧位。全身自然放鬆,不要緊張,心情愉悅。然後將要施灸的部位暴露出來。施術者站於一旁,也可取坐位,手臂及身體自然放鬆,心無雜念,輕巧操作,從容緩和,不急不躁,全神貫注。被動灸法多用於胸腹部或腰背部,養生的穴位有氣海穴、關元穴、中脘穴、神闕穴、華佗挾脊、腎俞、命門。

按摩法

雙手拍頭取坐位,頭身正直,然後用雙手掌在頭部施輕拍法,由前向後,均勻拍打,力量要輕柔有彈性,雙手輕拍約20次。[2] 按摩後腦兩手指交叉,抱在後頸枕下部,左右來回橫向搓摩約20次,力量要輕柔適中。梳頭浴面雙手五指分開如爪,自前額向後梳頭10次,繼而用手掌自上而下摩擦面頰10次。旋摩耳輪先用掌心旋摩耳郭前面10次,然後水平方向摩擦耳郭前面和後面10次。叩齒咬牙雙手掌輕按雙頰,先叩齒有聲36次,後咬牙無聲18次。然後下頜放鬆,用兩大指指腹向上托叩下頜36次。彈鳴天鼓雙掌掩耳,食指、中指、無名指在後枕輕輕摩擦,耳中聞擂鼓之聲約1分鐘,繼用無名指彈滑36次。攪海咽津舌尖先左後右在口腔內頰慢慢攪動10次,古稱「赤龍攪海」,至唾液滿口嗽津10次,分3小口用力引頸咽下,意想直至小腹丹田。運目彈睛頭部不動,眼珠向四周環視1周,正反方向各3次。然後用力緊閉雙眼,同時呼氣,待氣吐盡後,迅速睜大雙眼,同時吸氣,共3次。按摩頸項手掌自後頸慢慢按摩至前頸,中指尖點天突穴。左右手交替各做10次。按摩腹肋雙掌根緊按雙側腋下脅肋,自後向前按摩10次。然後左掌疊右掌上,按揉上腹心窩部10次,繼按順時針方向向左上腹推進,而後依次達左下腹、小腹、右下腹,回到心窩部,如此1~3遍。搓腰揉腎雙手虎口放雙側腰眼穴,用力旋揉36次。然後雙手上移至雙側腎俞穴,左右扭動腰部,自上而下按揉10次,共1~3遍。拍打經絡先用右掌拍打頭頂10次,繼用雙掌隨身體左右擺動左右交替依次拍打肩頸、上臂、前臂、胸背、腰腹、左右大腿、左右小腿,共1~3遍。全身拍打用拳或掌在丹田、腹部、胸部、腰部、肩部、頭部做輕鬆而富有彈性的拍打。敲打命門雙手握拳,通過自由轉腰時,用雙拳輪換敲打前後同側命門。搓手浴面雙手合掌胸前,相互摩擦至熱,然後快速分開,上下摩擦面部(包括眼、耳、口、鼻)。摩掌熨目雙手掌相互搓熱後,覆蓋雙眼,閉目熨睛。經絡是中醫的獨有名詞。《黃帝內經》載:「經脈者,人之所以生,病之所以成,人之所以治,病之所以起。」並有「決生死,處百病,調虛實,不可不通」的特點。經絡養生就是根據中醫經絡理論,按照中醫經絡和腧穴的功效主治,採取針、灸、推拿、按摩、導引等方式,達到舒經理絡、交通陰陽而最終實現驅邪治病,使機體恢復陰平陽密的和諧狀態。經絡養生的最新研究動態:最新經絡學研究顯示,人體除了十二經絡和奇經八脈以外,每個功能單位都由對應的經絡控制,如比胰島控制,一天的不同時刻,胰島素需求量是不一樣的,胰島素的分泌整體來說要求符合血糖的調節需要,所以胰島的工作必須準確跟進血糖的反饋,否則容易出現高血糖和低血糖,經絡養生的目的是使得全身各個功能單位氣血供求平衡,跟進準確.

 [轉載需保留出處 - 蘋果綠養生網] 經絡暢通是人體健康的靈丹妙藥:http://www.pingguolv.com/zhongyi/6008.html

 

五臟調和

導語:脾胃、心、肝、肺、腎這五臟並不是孤立的,存在相生相剋關係,它們是相互影響、相互制約的。天人合一觀念指導下的中醫養生,除了有「靶向性」的「頭痛醫頭」外,更重要的是具有全局性的調養。中醫養生通過調養的方式來調動全身的能量,使肌體陰陽平衡、五臟調和、氣血暢通,從而健康百歲。

一、脾胃養生之道

中醫所講的脾,並不是西醫解剖學中的脾臟,而是概括了胃、小腸、大腸等器官的綜合功能(其餘的心、肝、肺、腎四臟,也都不是西醫解剖學所說的心臟、肝臟、肺臟、腎臟,而是指中醫學中的心火系統、肝木系統、肺金系統、腎水系統)。

脾在五行中屬土,是人體氣血的「生產工廠」,生理功能為「主運化」,就是將食物消化成為營養物質(也就是氣血),並將其運送到全身各處。

歷代醫家均非常重視脾胃的養生作用。《黃帝內經》指出:「脾為後天之本,主運化,生氣血。」這就是說脾胃是人體健康的「後天之本」,是五臟氣血生化的源頭。脾胃功能好壞與人的情志也有密切關係,過思則傷脾。比如,三國時期的諸葛亮之所以只活54歲就死了,就是因為他過於****勞、思慮過度造成不思飲食、脾胃衰弱,最終導致氣血生成不足,撒手人寰。

中醫有一個了解人體氣血盛衰狀況的小竅門,就是觀察口唇的色澤。因為脾開竅於口,口唇的色澤代表了氣血的盛衰。如果口唇色澤蒼白或者暗淡無色,就表明脾氣不足,製造出的氣血不足,這個人多半是氣血虧虛。

脾胃系統的異常,常表現為消化不良、食欲不振、食後腹脹、噁心、嘔吐、打嗝、燒心、腹瀉便秘、胃炎、胃腸潰瘍等癥狀。我們可以通過這些癥狀的有無,來判斷脾胃功能是否良好。如果出現了這些癥狀,說明脾胃系統出了問題,那麼我們該怎麼辦呢?

根據天人合一的五行養生文化,中醫認為黃顏色、甘甜味、噓(xu)這個發音都與脾胃相關,歸屬於脾土系統,能夠調養、補益脾胃之氣。所以脾胃不好的人,適宜穿黃顏色的衣服,居室的顏色可多用黃色。飲食上應多吃黃色和有甘甜味的食品,如小米、番薯、玉米、南瓜、黃豆等都是滋養脾胃的佳品。日常生活中多發「噓(xu)」這個音對脾胃功能也有幫助。聲音能治病,是不是太玄了呢?其實一點都不玄,中醫的音韻養生與西醫的音樂療法有相似之處。《史記·樂書》中說:「音樂者,動蕩血脈、流通精神。」可見聲音的確能反映一個人的身體狀況,也能夠促進疾病康復。

在我們身體裡面也蘊藏著調養脾胃的力量。如民間就有「每天按摩足三里,等於吃只老母雞」的說法,也就是說常拍足三里穴可以增強脾胃運化功能。除此之外,也可做腹式呼吸、摩腹部或者靜蹲來強健脾胃系。

二、心養生之道

我們下棋的時候,不管是丟了車,還是丟了馬,只要老帥還在,這棋就沒輸;但老帥被對方吃掉了,你的車馬炮再多,也是輸了。心在人體五臟中的地位就是棋盤中的老帥,因此《黃帝內經》稱心為「君主之官」,掌管一身的氣血運行。

中醫說心藏神,心的氣血充盈,神得以涵養,那麼人就頭腦清楚、神思敏捷、睡眠香甜。反之,如果人記憶力下降,睡眠淺而多夢,那就表明心氣、心血不夠用了,要趕快補充。

中醫認為,大喜傷心。這就是說,過度驚喜會使心功能受損,比如范進中舉就是大喜傷心的典型例子。

心開竅於舌。中醫通過觀察舌的形態與色澤變化,還有語言表達的流利程度來判斷心的功能狀況。比如舍尖經常潰瘍的人,就是心火旺;講話時頻繁出現斷點,就是太疲勞了,心氣虛弱不夠用了;舌根下的靜脈色澤紫黯而曲張,說明心血管多有動脈硬化。

心火系統功能異常,常出現以下癥狀:心慌心悸、心前區疼、嘴唇指甲發青、口舌生瘡、失眠多夢、神經衰弱、冠心病等。那麼出現這些癥狀,中醫有哪些好的辦法呢?

根據天人合一的五行養生文化,紅棗、紅椒、赤豆、櫻桃、雞鴨血、桂圓等紅色的食品和呵(he)這個發音都與心相關,歸屬於心火系統,故能補心。清心火最佳的食物是蓮子和苦瓜,他們都是苦味的,苦味入心經也歸屬於心火系統,能夠清瀉心火。日常生活中多發「呵(he)」這個音對心功能也有幫助。

在身體內部我們可以通過敲心包經、摩內關、撞大陵、拍極泉的簡易方法來推動心氣、心血的運行。

在眾多的仙草中,活血化瘀治療冠心病三七功效第一,靈芝有非常好的養心安神作用,石斛養心陰補心氣效果最佳,安神助眠酸棗仁效力最強。

三、肝養生之道

《黃帝內經》把肝比喻為「將軍之官」,用將軍剛強急噪的性格來形容肝的生理特性。

事實上,脾氣急噪的人往往都是肝火旺。因此一個人發脾氣時,你不要和他計較。為什麼呢?因為他的肝氣過旺而化為火氣,他是剋制不住的。易怒的人,常會拍著桌子叫,他一定要把這股氣發出來,心裡才會好受,否則憋在心裡會害病的。等到這個氣散了,自然而然也就心平氣和了。但是如果一個人老是發怒,輕則血壓偏高,重則促使肝纖維化。三國時的周瑜大怒之下劍傷迸裂、倒地而亡,就是「大怒傷肝」的典型案例。用寬容的態度對待別人和自己,生活中保持心態平和對於健康是非常重要的。

肝藏血,我們可以從指甲與眼睛的狀況來判斷肝血的盛衰。人手上的指甲是肝血盛衰的晴雨表,如果指甲比一般人要薄、脆、白,那就是肝血不足。肝開竅於目,如果眼睛經常乾澀,易迎風流淚,就表明肝陰血不夠。

肝木系統功能異常,常會出現口苦、頭暈目眩、眼乾澀、目赤腫痛、兩肋脹痛、煩躁易怒、肝病、血壓高、血脂高、指甲乾枯等癥狀。

那麼我們如何調養呢?酸味、青色、呼(hu)這個發音都與肝相關,歸屬肝木系統。因此烏梅、醋、山查等酸味的食品,薄荷、芹菜等青色的食品,都是養肝佳品。此外菊花、洋蔥、荔枝、木瓜、桃、鯉魚等食物也是養肝食物的代表。生活中多發「呼(hu)」這個音對肝功能也有幫助。

很多人發怒時,會感覺兩肋位置脹痛。這是由於肝經從兩肋經過。在中醫養生文化中,拍打兩肋有助於肝經氣血運行,是養肝簡便易行的好方法。對於肝火旺的人,常拍打兩肋或者膽經,有助於青泄肝火。

在眾多的養肝仙草中,枸杞益肝明目第一,靈芝保肝解毒最佳,天麻平肝陽功效最顯

四、肺養生之道

《黃帝內經》說:「肺系一身之氣,司呼吸、主皮毛,開竅於鼻。」因此,肺被稱為人體的宰相,掌管生命的氣機運行。

悲傷會阻滯人體氣機的運行,故過悲則傷肺。多愁善感的林黛玉,整日鬱鬱寡歡、悲悲切切,最終因肺病而死,是大悲傷肺的典型例子。因此,我們應該保持樂觀的心態,避免不必要的悲傷情緒,否則有害於肺。

如果病邪犯肺,導致肺氣宣降出入失調而不得解,常見以下癥狀出現:咳嗽、氣短、咳血、易感冒、慢支、哮喘、鼻炎、慢性咽炎等。時間長了,氣鬱化火就會造成皮膚粗糙、痤瘡等。

按五行學說,白色、辛味、噝(si)這個發音都一與肺相關,歸屬於肺金系統。因此白色的銀耳、百合、梨均是養肺陰之佳品;辛味的薑汁、洋蔥、香菜等可開肺氣,風寒感冒時服用最佳。生活中多發「噝(si)」這個音對肝功能也有幫助。

在人體經絡穴位中,迎香穴是治療鼻炎的,常按摩這個位置,有效防止鼻炎;檀中穴是調理肺之氣機的要穴,常敲打此處,對於多種肺部疾病均有良效。

調養肺臟的仙草中,養肺陰楓斗第一;補肺氣冬蟲夏草最佳;靈芝功效最全,既能養肺氣又能調理肺氣。對於易感冒、咳嗽者和慢支、哮喘人群,可長期服用久潤楓斗晶養肺陰而減輕呼吸系統癥狀。慢性咽炎人群適合服用以蓮子、川貝母為主要成分的咽爽含片。由於肺主皮毛,患有家族性色斑的女性,通過調理肺氣而減輕色素沉澱。

五、腎養生之道

中醫認為,人體內臟是由臟腑組成,臟腑以五臟為中心,包括心、肝、脾、肺、腎。五臟六腑不是孤立存在的,它們之間通過相互聯繫和制約,共同組成了動態平衡的整體。其中腎為臟腑陰陽之根本,「諸臟之陽全賴腎陽以溫之,諸臟之陰全賴腎陰以濡之」。就是說五臟六腑的陽都由腎陽來溫養,五臟六腑的陰都是由腎陰來供給,故各臟腑的盛衰都有賴於腎的健旺,因此有「腎為五臟六腑之根」的說法。也就是說腎中精氣的盛衰會影響其它臟腑的功能。

《黃帝內經》認為腎為「藏精之所,主骨生髓」,意即為生命的發動機,故古代醫家又稱腎為「先天之本」。

中醫認為,腎藏精、精能生髓,其華在發。髓藏於骨腔中以營養骨骼,稱為「腎主骨」,「腎生髓」。腎精充足,則骨髓充盈,骨骼得到骨髓的充分滋養,則堅固有力。如果腎精虛少,骨髓的化源不足,不能營養骨骼,便會出現骨骼軟弱無力,甚至發育不良,牙齒與骨一樣,也是由腎精所充養,稱為「齒為骨之餘」。故凡小兒牙齒生長遲緩、成人牙齒鬆動或早期脫落,中醫認為均由腎精不足所致。發的營養雖源於血,但其生機卻根源於腎。因為腎藏精,精能化血,精血旺盛,則毛髮多而潤澤,即所謂「其華在發」。凡久病而見頭髮稀疏、枯槁、脫落,或未老先衰、早脫、早白者,多屬腎精不足和血虛。

人靜坐的時候會有很多生理反應,其中一個反應就是滿口生津。這代表你的腎氣、腎精得到補充了,因為在五行學說裡面唾液歸屬於腎水。所以腎陰虛的人口裡會經常干,缺少唾液,這就是腎精不足了。

那麼腎精氣不足會出現哪些癥狀呢?常見的有腰膝酸軟、手腳冷、體虛乏力、耳鳴、脫髮、牙齒鬆動、骨質疏鬆、夜尿多、前列腺肥大、性功能減退、不孕不育、腎虧、更年期綜合症。

按照五行養生學說,黑色、鹹味、吹(chui)這個發音均與腎相關,歸屬於腎水系統。鹹味的海產品多補腎,以海參、海蝦為代表;黑色的黑芝麻、黑小豆、烏雞都是補腎佳品;另外豬腰子、核桃、韭菜也是補腎良品。日常生活中多發「吹(chui)」這個音對腎功能也有幫助。

腰為腎之府。中醫認為腰膝酸軟就是腎虛。經常轉動腰,對腎就有好處,傳統養生裡面叫「晃龍」。太極拳或者氣功站樁,都有一個要點叫松腰,就是通過松腰來調養腎氣。在腰上有個要穴叫腎俞穴,經常拍打腎俞穴,對腎的精氣有很好的調養作用。

陰陽平衡

陰陽平衡是生命活力的根本。陰陽平衡則人健康、有神;陰陽失衡人就會患病、早衰,甚至死亡。所以養生的宗旨是維繫生命的陰陽平衡。基本介紹1.陰陽運動是萬事萬物的運動規律中國古代哲學經典巨著——《易經》告訴我們,陰陽運動是萬事萬物的運動規律。太極圖就是陰陽運動哲理的縮影。陽:凡是向陽光的、外向的、明亮的、上升的、溫熱的、永恆運動的,都屬於陽。陰:凡是背陽光的、內守的、晦暗的、下降的、寒冷的、相對靜止的,都屬於陰。2.陰陽的相互關係是什麼?——陰陽之間是消長轉化的關係,是互根互制的關係,是對立統一的關係——陽極則陰,陰極則陽;陽極則陰生,陰極則陽長——陽主熱,陰主寒;陽主動,陰應靜——陰平陽秘,精神乃治;陰陽離決,精氣乃絕3.陰陽的產生陰陽產生於宇宙中日、月的運動,如日為陽,月為陰;天為陽,地為陰;晝為陽,夜為陰。4.人體怎樣分陰陽?頭為陽,足為陰;體表為陽,內臟為陰。六腑為陽,五臟為陰;氣為陽,血為陰……

什麼是陰陽平衡

陰陽平衡就是陰陽雙方的消長轉化保持協調,既不過分也不偏衰,呈現著一種協調的狀態。生命陰陽平衡的含義是臟腑平衡、寒熱平衡及氣血平衡。其總原則是陰陽協調,實質是陽氣與陰精(精、血、津、液)的平衡,也就是人體各種功能與物質的協調。

四大特點

——氣血充足——精力充沛——五臟安康——容顏發光

三大具體表現

——生命活力強——生理功能好——心理承受力強具體就是能吃、能睡、氣色好,心情愉快,精神飽滿;應急能力強,對不良情況適應能力好;耐受疲勞強,抵抗一般疾病能力好。

維持原因

——陰陽平衡不是靜止的、絕對的,而是相對的、動態的這種平衡需要呵護,一旦養生不慎,就很容易導致陰陽失衡而危害健康。——辨證論治,糾正盛衰。

養生之道

人體的生命是由於陰陽運動、陰陽氣化所產生,凡是向陽光的、外向的、明亮的、上升的、溫熱的都屬於陽;凡是反過來背陽光的、晦暗的、下降的、寒涼的,都是陰。對於人體,頭為陽,腳為陰,體表為陽,內臟為陰,六腑為陽,五臟為陰,氣為陽,血為陰。如果陰陽能夠平衡,那麼人的氣血充足,精力充沛,五臟安康,人的氣色就會非常好。

陽虛養陽在南方

如果陽氣不足,不要忘記采吸陽氣。陽氣不足多為陽虛,陽虛就是人體的某一個臟器功能偏衰、減退。具體表現出產熱不足,手腳發涼,少氣、乏力、疲倦,脈搏很弱。陽虛的人適宜選擇面南的屋。陽虛就要采陽,晴天的時候,到南方、到東方、到向光的地方,讓陽氣充分地營養身體。早上日出的時候,面向東方做深呼吸,陽氣可以從鼻孔,還有從人體的各個皮膚腠理、毛孔進入人體。中午11點~1點這個時候,可睡覺養陽,靜卧或靜坐15~30分鐘,最好是能夠半躺或者平躺下去。因為按照中醫的理論,肝臟管人體的疲勞及血液分配,如果中午的時候能夠平躺一下,哪怕是15分鐘,對人的肝臟保護有很大作用。肝臟保護好了,血液分配得很好,能夠保證大腦的供血,那麼下午的精力一定會很好。如果住在高樓,可以將面向南方的窗戶打開,讓陽氣進到屋裡,進到人的身體。

陰虛養陰在北方

陰和陽同樣重要,因為陰陽是互相的,陰是陽的基礎,無陰則陽無以化,陽就沒有辦法氣化,沒有陽,陰就沒有動力。陰虛的情況很多是久病傷陰,或者是勞累過度,或者是肝氣不舒引起的化火傷陰。陰虛的人,可選擇面向北的屋子。陰氣不足的人,養生可以在夜晚的時候,吃過晚飯,面對著月光,在戶外散步,這個養陰效果非常好。還有在低洼的地方,因為高的地方陽氣重,低的地方陰氣濃,在低的地方散步可以采吸很多陰氣,如:海邊、山林、河畔、湖邊等地方。可以說,維護了陰陽的平衡,生命就會健康長壽。

具體應用

葯膳的應用

葯膳是在中醫理論指導下,藥物(中藥)與食物合理配伍,通過烹調加工巧妙配製而成的食品。葯膳是利用傳統的飲食養生經驗在特定的區域內,通過人們長期反覆地實踐摸索逐步建立起來的,它與氣候、風土人情及習慣等有著密切的關係,葯膳應根據食者的體質和身體狀況來製作。葯膳不僅具有保健強身、防病治病的作用,而且變苦口良藥為美味佳肴,強調色、香、味、形,注重營養價值,滿足人們「厭於葯,喜於食」的天性。藥物是祛病治疾的,見效快,重在治病。使用藥物治療疾病,要適可而止,使用藥物不可過分,以免身體受損,應當用飲食方法調理使之痊癒。葯膳與服用藥物相比迥然不同,人們更容易接受,且可長期運用,對於慢性疾病的調理治療尤為適宜。但保健類葯膳不能代替藥物療法,如遇急性疾病或嚴重疾病,應去醫院及早診治。「寓醫於食、良藥可口、葯借食力、食助葯威」詮釋當代葯膳的華妙所在。

分類辨證施膳

按照人體、食物和藥物的陰陽屬性分類辨證施膳。中醫學講究辨證施治,人體強調陰陽平衡,如果陰陽平衡被打破,人體就處於亞健康狀態;如果陰陽嚴重的不平衡,就會患上嚴重的器質性的疾病,也就是真正的疾病。葯膳只有在正確辨證的基礎上進行選食配膳,才能達到預期的效果。否則,不僅於病無益,反而會加重病情。製作葯膳時,藥物和食物不是隨意可以加入的,每一種食物和藥物由於氣味和性質的不同,對人體會產生各種不同的作用和效果,必須根據食用者的體質及藥物、食物的陰陽屬性和應用範圍,有目的地選擇使用。2.1人體的體質我們首先應了解就餐者身體狀態,在辨證的基礎上選擇合適的藥物和食物配伍。人體一般分為陰症(虛症、寒症也歸類為陰症)和陽症(實症、熱症也歸類為陽症)。陰症人群是指體型瘦長、肌肉鬆弛無力,面部瘦削,消化功能低下,身體畏寒怕冷,面色蒼白、輕微腹瀉,聲音低弱,常表現腹脹、易疲勞、咳嗽、鼻涕清稀等人體的新陳代謝低下的狀態,嚴重時可出現血壓和體溫病態地降低。陽症是與陰症相反的狀態,身體粗壯魁梧、面部較胖、胃腸功能良好,面色潮紅,聲音洪亮,容易出汗,口渴、便秘、感覺發熱、燒心等新陳代謝機能亢進,常表現為血壓、體溫升高。2.2中藥和食物的陰陽屬性葯膳是用藥物與食物烹制而成的,藥物和食物各有各的寒涼和溫熱,因此不同的葯膳,具有寒、熱、溫、涼四種不同的性質。溫熱性質的食物,有溫中散寒、助陽益氣、通經活血等作用,如姜、蔥、韭、蒜、辣椒、羊肉、狗肉等,適用於陰症病症。寒涼性質的食物,具有清熱瀉火、涼血解毒、平肝安神、通利二便等作用,如西瓜、苦瓜、蘿蔔、梨子、紫菜、蚌蛤等,主要適用於陽症病症。這是一項基本原則,據此來調節中和體內陰陽的平衡,調整陰陽使其重新達到平衡狀態。否則,不是「火上加油」,便是「雪上加霜」,對治療相當不利。正如《金匱要略》所云「所食之味,有與病相宜,有與病相害。若得宜則益體,害則成疾,以此致危,例皆難療。」

區分標準

關於食物的陰陽屬性概念性太強,死記硬背在日常應用中往往出現偏差,本文重點討論食物的陰陽屬性的判斷技巧,以便於有目的的選擇使用,以其實現真正意義上辨證用膳。烹飪前的食物的陰陽屬性常受到味道、形狀、產地環境、盛產季節的影響,因此特別注意這4點。1、根據食物的味道判斷陰陽屬性在食物的味道中,必須注意苦味、辛味、鹹味。具有苦、辛味的生薑、紫蘇、辣椒、韭菜、大蒜、蔥類、芫荽、胡椒、茴香、豬肝等屬陽;比如感冒風寒,胃中寒涼作痛,口味不佳等,多吃點辛味食品可以改善癥狀。蔥白粥、薑糖飲,就是很好的散寒劑;四川盆地氣候潮濕、多霧、寒冷,當地居民飲食中多選擇辣椒、胡椒等,利用辣椒、胡椒性燥味辛,可以驅寒逐濕。鹹味的淡水魚類、蛤類、海藻類偏屬陰性,對於大便干硬、耳鳴、甲狀腺腫大等熱症的患者,可以適量食用海帶、海參、紫菜。根據食物的形狀判斷陰陽屬性食物形狀就是指植物的根、莖、葉等不同的形狀,根菜與葉菜、莖菜相比多屬陽,葉菜與莖菜、根菜相比多屬陰。因此,牛蒡、洋蔥、人蔘、藕、紅薯、芋頭、土豆等等根菜與葉菜相比較屬陽(蘿蔔雖屬根菜,但由於含水分多,其性屬陰)。在根菜中,牛蒡的陰性較強,藕和芋頭屬中間類型。與此相反,白菜、菠菜、捲心菜等葉菜和含水分多的黃瓜、茄子、西紅柿等果菜與根菜相比,皆屬陰;捲心菜由於靠近根部,水分少,在葉菜中,偏於陽性。2、根據食物的產地環境判斷陰陽屬性食物的產地可能是寒冷地區,也可能是溫暖地區,可以陸地,也可以是海洋,可以是塑料大棚,也可以是露天的土地。生長於溫暖的地區、陸地上及塑料大棚中的食物和這些場所以外的地方生產的食物相比屬陰,相反這些場所以外的地方生長的食物屬陽。因此,像土豆、大豆等生長在寒冷的地方的食品與香蕉、西瓜、甘蔗等生長在溫暖地方的食物相比,屬於陽性。江海湖泊的淡水魚屬於陰性,海產品屬於陽性,但是海產品中的海帶、貝類(如牡蠣)因含鹽分較多,與其他海產品相比當屬陰性。3、根據食物的盛產季節判斷陰陽屬性食物盛產於夏季的苦瓜、絲瓜、西瓜、西紅柿、茄子等食物與盛產於冬季的胡蘿蔔和藕、棗相比較,當然應屬於陰性。4、食物的陰陽屬性具有可變性食物的陰陽屬性在不同的條件下可以發生變化,比如原來含水分多的食物及生魚片、生菜等生的食物,具有清熱的功效屬於陰性的食物,經過加熱作熟後就變成了陽性。當然食物經過烹飪後屬性為陽,是與生的食物相比較而言的,如果與烹飪後的其他食物相比,仍然有陰陽之分,也就是不一定是陽性。同樣動物性食物與植物性食物相比屬於陽性,但是在動物性食物中也有陰陽之分,植物性食物之間,也有陰陽之分。

合理搭配

按照食物的陰陽屬性與人體的陰陽性狀,合理搭配。葯膳應用陰陽學說,主要作用是指導選用製作菜肴的主要藥物和食物,比如葯膳製作時,如食用者屬於慢性的明顯的陰證,就應該使用「補其不足」提高新陳代謝的中藥和飲食素材,比如黃芪、當歸、人蔘等中藥以及胡蘿蔔、韭菜、肉類等溫陽的食品。如是慢性的明顯的陽證,必須選用一些能「瀉其有餘」,使亢進的新陳代謝恢復正常的中藥,如黃連、枳實、山梔等,及具有清火作用的食品,如生黃瓜、茄子、生魚片等。對於陰證的人群在膳食中應選擇動物性食物中屬於陽性的品種配伍植物性食物以露天栽培的根菜類,或者選擇盛產於冬季的食物配伍生長於寒冷地區的產品,避免使用產於溫暖地區的水果,並把它們全部採用煮、蒸、烤、炒的方式作成熟食;例如身體畏寒怕冷,面色蒼白、輕微腹瀉的陰性癥狀的人可以嘗試選擇牛肉燉胡蘿蔔、羊肉白蘿蔔湯等;對於陽證的人群應避免選用肉類,動物性食物應以淡水魚類、貝類、及海魚中生魚片為主;植物類食品應以黃瓜、茄子、西紅柿等生菜為主,多吃一些這樣的食物有利於清熱瀉火祛邪。對於一些在冬季身體畏寒怕冷的人,應多吃一些陽性的食物,而對於夏季怕熱的人應多吃一些陰性的食物。這對於調節體內的陰陽平衡是非常有益的。

 

推薦閱讀:

吃什麼補氣血效果最好 7種食物補氣血
冬季滋陰潤燥補氣血 巧吃阿膠不上火
快來,給你看個好東西!
黃特軍:氣血不足,陰陽皆虛怎麼調理
血瘀體質怎樣調理?

TAG:養生 | 平衡 | 陰陽 | 經絡 | 氣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