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上感應篇﹝第一一九集﹞ 新加坡凈宗學會齋堂 / 檔名:19-12-119 諸位同學,大家好!大家也很難得來到新加坡我們一起參學,正因為緣份的難得,我們更應當要珍惜這個機緣,要緊緊的抓住這個機會。佛法是圓融的,並不是釋迦牟尼佛講得圓融,而是事實真相是圓融的。諸佛菩薩親證事實真相;《般若經》裡頭所說的「諸法實相」。實相究竟是什麼?佛在一切經論裡面講得非常多,非常清楚,非常詳細。我們要依佛的教誨,依佛的說法,契入境界,開發正智。正因為事實真相是那麼樣的圓融,那麼樣的圓滿,我們常常在講席當中所說的,盡虛空、遍法界一切眾生,用現在的話來說,同一個生命共同體。你能夠體認到這個事實真相,你的智慧圓滿了,德能圓滿了,煩惱自然就沒有了。所有的煩惱是從誤會裡頭產生的,不了解事實真相,自以為是,這才生煩惱。了解事實真相,只生智慧,不生煩惱。所以諸位曉得,煩惱都是從自私自利,從我執這個地方生的。了解事實真相,虛空法界是自己,一切眾生是自己,所以自私自利的念頭就沒有了。不必斷,自然就沒有了,這個東西不是真的。所以我們深深能夠體會到,不是佛的發現,不是佛的發明,不是佛的說法,佛講的句句事實真相。 《金剛經》上講得沒錯,「如來是真語者」,真語決定不講假話;「實語者」,實則不虛,決不是談玄說妙;「如語者」,所說全是事實,不增不減,事實是怎麼樣子就怎麼說法,不加一點,也不減一點,這如語;「不誑語」,那也更不必說,佛決定不會妄語,諸佛如來皆是如此,句句真實,大實話!佛教導我們最殊勝的地方,並不是說他講了我們就要相信,就信以為真,這就太勉強了。佛說了之後,叫我們去做,叫我們去體驗,叫我們去證實,你自己親自去證明,這到底是真的,是假的?你要能夠證實,你就成佛了,佛佛道同,才了解這個事實真相原來如是,都是一樣的。
所以學佛頭一樁事情,就是要把心量拓開。佛法裡頭諸位常常念到,也常常聽到,都曉得「心包太虛,量周沙界」,佛說這是真心,我們的心量本來就是這麼大。現在迷失了,迷失了事實真相,以為這個身是我,一切為這個身造業,把這個心量變成這麼小,自己身體之外另外一個人就不能包容,夫妻還要離婚,父子還要反目,你說成什麼話!心量變成這麼小,原來可以包容虛空法界的,現在連另外一個人都不能包容,這就是罪業,這就是輪迴三途苦報。 說實在話,我們迷得太久了,正如經上所說,無量劫來我們就迷失了自己,自己是虛空法界一切眾生。佛對於一切眾生最大的恩德就是教化,把事實真相告訴我們,我們聽了之後回頭,聽了之後覺悟。人與人之間,族群與族群之間,國與國之間,哪有過不去的!為什麼不能夠互相尊重,互相敬愛,互助合作?大家都享福。要彼此爭執,絕不容忍,「只有我享福,你應該受罪」,這種心態跟一切眾生結下了怨仇,冤冤相報,沒完沒了。這是愚痴,愚痴到了極處。唯獨學佛的人明了,明了要拓開心量,要包容一切,恢復到自性,就包容虛空法界一切眾生。為什麼?虛空法界一切眾生是唯心所現。誰的心?自己的心,不是別人。唯識所變。所以真相,虛空法界確實是一個身,佛家講的清凈法身;一個性,真如本性。如果對於這一個大原則、總綱領,不能夠肯定,不能夠認知,我們在佛法修學縱然很努力,一生勇猛精進,你所得的很有限。為什麼?你那個迷的框架沒打破。 佛在經上說得好,迷的人只有三種現象:一個是相,我們講的現象,相就是現象;第二個迷在名詞之中,我們講佛是個名詞,菩薩也是個名詞,眾生也是個名詞,你我他都是個名詞,迷在名相之中;從這個名跟現象,就產生無量無邊的妄想,妄想就是分別執著。這是佛將十法界沒有見性,沒有真正覺悟的眾生,三句話說盡了,你們生活在這裡頭。覺悟的人就不一樣,唯有如如、正智;如如是事實真相,正智是對事實真相徹底明了。所以相宗講的「五法三自性」,這個是五法,五法中三法是迷的境界,二法是悟的境界。怎麼開悟?要正智。正智從哪裡來?要聞法。沒有過來人教導我們,我們怎麼會開悟?怎麼會知道自己迷了?知道自己迷了,這個人就覺悟了,就回頭了。怕的是自己迷,不知道自己迷,就沒有覺悟的可能。知道自己迷,就有覺悟的可能。佛家講開悟,常講小悟,什麼是小悟?知道自己迷惑顛倒,積小悟就成大悟,積大悟就成大徹大悟。 所以古大德教導我們的方法,最好我們初學的人,沒有能力破迷開悟,遵守佛陀的教誨。善導大師在《觀經四帖疏》裡面教給我們,他說佛教我們去做的,我們就認真努力去做;佛教給我們不可做的,我們就決定不做,這兩句話說得好。我們初學的人果然能夠記住這兩句話的教誨,認真依教奉行。先依佛,依佛什麼?修正我們自己思想行為的種種錯誤,修正過來之後就可以依靠自己。為什麼?我們已經思想上、行為上,沒有錯誤。沒有錯誤,當然可以依靠自己,還有錯誤的時候要依靠別人。佛是過來人,佛菩薩思想行為決定沒有錯。佛菩薩所說的這些話,這些教訓,字字句句都要會歸自性,我們才得受用。如果不能會歸自性,依文解義,那你就把它的意思錯會了。自古以來,學佛錯會佛義的人太多太多了,這就說明學佛的人多,成就的人少,原因在此。為什麼那些人不能成就?把佛的意思錯會了。 那我們要想,我們要如何才真正能做到不錯會佛的意思?馬鳴菩薩在《起信論》裡面教我們,我們看經聽教,就是聽講經,離言說相,看經不執著文字,聽講經不執著言語,這就叫做離文字相,第一個條件。第二個條件離名字相。諸位要曉得,他第一句話是教我們離相,第二句話是教我們離名,五法裡頭離名,名字相不要執著。名字是工具,執著就錯了。佛跟你說有佛、有菩薩,你執著真的有佛、真的有菩薩,錯了!你執著沒有佛、沒有菩薩,也錯了!都不能夠執著,你的心才清凈。第三個不可以有心緣相。什麼叫心緣?你猜測,我聽大概是這個意思,你就猜錯了。所以佛法聽了之後可不可以研究?不能研究,一研究就錯了。為什麼?你落在意識裡頭,意識是妄想、是分別,你用妄想分別來分別佛的境界,全都錯了。所以果然能夠離言說相、離名字相、離心緣相,你就決定不會錯會佛的意思。你要會聽,我們一般聽眾都著這三種相,著三種相聽了之後就有爭論;不著這三種相,自然就沒有爭論。佛菩薩說法不著相,所謂「說而無說,無說而說」;你聽經也不著這三種相,就是「聽而無聽,無聽而聽」,開智慧。《起信論》一開端就把這方法教給我們,我們要會學。 總而言之,一定要斷妄想分別執著。我們無量劫來搞生死輪迴,現在過這個苦日子,遭受許許多多災難,沒有別的,就是妄想分別執著害了。不是外面人害我們,不是環境害我們,環境跟人都沒有害我們,問題是自己害自己。自己要不害自己,環境都是好環境。順境是好環境,逆境還是好環境;善緣是好環境,惡緣也是好環境。我們真正要想成就,自己要懂得選擇修學環境。諸位聽到天目山這個故事,天目山上鬼神很多,佛菩薩在裡面修行,鬼神在裡面修行,畜生在裡面修行。所以不是真正修行人,鬼神就把你趕下來,捉弄你!所以很多人不敢去。不敢去,心虛!不是真正發心,不是真修行,真修行的人就願意去。為什麼?那麼多佛菩薩鬼神護法,哪有不成就的道理!在那裡不敢起個惡念,不敢動一個邪心,你起心動念鬼神知道。我們有這麼多鬼神在旁邊護持,自己起心動念就會謹慎,道業就很容易成就。聽到那裡不敢去,你這個心是輪迴心,你這個心是惡道心。換句話說,你這一生不願意成就,還是希望搞三途,搞六道,不就如此而已!有很多人上山的時候,多住幾天都害怕,怕鬼神把我趕下來沒有面子。你看,面子要緊。真正修道人,曉得這個地方趕緊去。所以我們中國這個緣份成熟了,國外我們都會捨棄,一定回到中國,好好的去修行,希望這一生當中真正有成就。 昨天我聽到你們講齊居士回去那個狀況,我很受感動。她是八月十八號回去的,八月十八號那一天正好太陽系的星球排成十字架,最不好的一天。她是訂不到機位,不得已這一天回去了,這一天好,這一天飛機都是空的,都沒人坐。所以她上飛機雖然很緊張,認真一心念佛,念到一半歡喜出來了。在飛機上看到滿空中都是佛菩薩,她告訴別人,「你們看,向窗外看,統統是佛菩薩」,別人看不到,她看到了。所以我們曉得,眾生縱然造作極重的罪業,佛菩薩還是想幫助,還是救護,大慈大悲,「佛氏門中,不舍一人」,問題是我們肯接受,我們不肯接受那就沒有法子了。我們能信、能解、能行、肯接受,即使造作五逆十惡罪,都有救,「佛氏門中,不舍一人」。 極大的災難能不能挽救?肯定能挽救。我怎麼會說得這麼肯定?我懂得這個道理,我相信佛說的這個道理,「一切法從心想生」;《華嚴》講的根本的原理,「唯心所現,唯識所變」。心就是唯心所現,想就是唯識所變。只要我們想這個世界好,想一切眾生都好,他就會變好了,我們要往好處去想,不要天天想壞處。什麼想壞處?我懷疑你,你懷疑他,彼此互相鬥爭,這個想法不好,這個想法就引起戰爭,引起世界毀滅。我們想無論什麼樣的人,無論什麼宗教,無論什麼不同的族群,都能夠和睦相處,這世界不就好了!你要把它想好,一切往好處去想,不要往壞處去想。天天想到彼此不能兼容,彼此要打仗,天天在準備戰爭,最後同歸於盡,你想這個幹什麼!為什麼不向好的那方面想,都在一念之間。一念這個世界美滿,一念這個世界毀滅,都在我們自己一念之間。 所以佛弟子一念純善,感到整個虛空都是佛菩薩在護持。一個惡念,你所看到的全是妖魔鬼怪。到底是佛是魔?給諸位說,無佛亦無魔,就看你怎麼想法。你的念頭是善,魔也變成佛了;你的念頭是惡,佛也變成魔了。我們懂得這個原理,所以我們能肯定,深信不疑。西方人講一九九九年世界末日,全世界人都恐怖,都驚慌。佛法裡面講,釋迦牟尼佛的法運末法一萬年,才過一千年,後面還有九千年。所以你要信佛,後頭還有九千年;信外國人講法,末日到了。佛的想法跟他們想法不一樣,所以我們要懂得原理原則,一切往好的地方想。 不同的族群,不同的信仰,不同的文化,不同的國家,都可以合作,只要我們拿出真誠的心,無私的心。為什麼不能合作?你有私心。所以國家與國家交往談判,許多事情談不攏來,各個都懷疑,究竟原因在哪裡?符合我們國家的利益,就是這個念頭壞了,所以談不攏來。如果你念頭轉了,符合他們的利益,問題全解決了。每一個人都想到符合你們的利益,他怎麼不歡喜接受?關鍵就在這一念。一切符合我的利益,不顧別人的利益,他怎麼會不衝突?所以每個國家在發展新武器,在備戰,都是要符合我的利益。如果要念頭一轉,符合他的利益,我們就不要搞軍備,就不要搞戰爭了,把這些財力物力用來發展社會福利事業,就一念之差。佛法的教誨,沒有別的,希望把錯誤的念頭這一念轉過來,社會安定,世界大同,每個人都過幸福美滿的生活,你說這多好!所以我們要深深明白這個道理,心量一定要拓開,決定不要想到我們的利益,想到這個地球一切眾生整體的利益,問題才真正解決。
我再跟你說深一點的,怕你聽了又產生誤會。為什麼?我們為了整個地球的利益,沒有為其它的星球,將來還有星際戰爭,還有麻煩。所以還是釋迦牟尼佛高明,為盡虛空、遍法界一切眾生的利益,這才真正沒事,星際戰爭也沒有了。為我地球的利益,沒有為別的星球利益,還有星際大戰。我們要好好想這個道理,要把這個事情想通,從根本上解決,這是佛法,這是真實智慧。所以不為個人好,不為個人得大自在,真正享福。為個人,總有煩惱,總有苦難;苦難大的就變成劫難,都是為自己。所以佛家講善惡的標準,為我就是惡,為眾生就是善,你想想他有沒有道理?好,今天時間到了,我們就講到此地。 太上感應篇﹝第一二0集﹞ 新加坡凈宗學會齋堂 / 檔名:19-12-120 各位同學,大家好!《感應篇》裡面講到「是非」、「向背」,我們一定要留意。這一篇文字裡面所說的,每一個字,每一句,對我們修學、生活都非常重要。印祖的提倡,就是叫我們把這篇文字,要當作佛經一樣的尊重,一樣的學習。佛法的建立,大家都知道,《觀經》裡面講得最清楚,「三福」就是佛法的基礎。《感應篇》尤其是《彙編》,這些解釋、引證,我們仔細認真去讀,就是三福詳細的說明。三福裡面特別是第一條,第一條是根本的根本,基礎的基礎,這一條要是沒有,其它的全部都落空了。 學佛,我們每個人都是生生世世在學習。《無量壽經》上講的例子,我們要明了,阿闍王子等過去生中學佛,曾經供養四百億佛,現在還是個凡夫。我們看了他就能夠想到自己,自己也是無量劫當中,不知道供養多少百億諸佛如來,現在還是這個樣子。什麼原因?沒有回頭,沒有覺悟。所修學的,生生世世修的都是人天福報,依舊造作罪業,學佛還障礙佛法,破壞佛法,我們有沒有做?不知不覺之中都在做,做了不曉得,以為自己還在護持佛法,這就是沒有回過頭來。 佛菩薩,我們在經教裡面讀了很多,決定是隨緣而不攀緣,攀緣失去清凈心;也一定給社會大眾做個好榜樣。所以有人障礙,佛菩薩任其障礙;有人破壞,隨他破壞。佛度眾生是長時間的,不是短時間的。你障礙,你破壞,你造罪業,你去受報。佛菩薩為什麼不立刻糾正?無非是示現一個隨緣。我們能夠學到佛菩薩隨緣,自己心地清凈,常生智慧,所以他這個意思很深很長。佛菩薩如果為了一個人,教導他,使許多人產生了一個副作用,這個過失就很大。所以為整個大眾,可以犧牲少部分人,讓少部分人慢慢再成就;成就,總而言之是讓他自己覺悟、回頭,這才好。勉強勸他回頭,不見得真的回頭,表面上不得不服,心裡不服。佛菩薩做事,是叫人心服口服,不勉強,沒有一點點勉強。做不成功,來世再來;來世不成功,後世再來。這一劫不成功,無量劫之後再說,這是佛菩薩。不像我們,我們有的時候慈悲心過了頭,好懇切,希望馬上就成就,其實馬上成就不了。勸勉眾生,還是眾生善根時節因緣成熟,這一勸,他聽懂了,他覺悟了,他回頭了;不肯回頭,那就隨他去。一定要懂這個大道理。「是非」要懂得,一定要很清楚、很明白,我們才避免造作過失。 我們在新加坡所作所為,你們在周邊都清楚,都看到。社會上還有一些人誤會,所以謠言生事的很多。我們提倡《無量壽經》夏蓮居老居士這個會集本,反對的人也不少,這個事情李炳老早年就告訴過我了。為什麼會反對?妄想分別執著沒放下,是非不明,『向背乖宜』。所以這些人所作所為,我們應當原諒他。他們在報紙上發表,在雜誌上發表,我都看到了,他們送來給我看。有很多同學說我們要去辯駁。不必要,用不著找那些麻煩,有那麼多時間老實念佛,不要去跟人家打官司,不要理會就好了。我們決定有把握往生極樂國,這就行了,隨他怎麼毀謗,我還是到我的極樂世界,我還是親近阿彌陀佛。你到哪裡?我就不知道了。這個好! 昨天下午,我跟李會長見面,我沒有想到唐城的速度太快了,他們的文件昨天就送到了。會長又告訴我,最近有兩批人來找他,都是講是非,說我們做事情錯了。我們跟其它宗教交流,幫助其它宗教,沒有幫助佛教,李會長一一向他們解釋。新加坡許許多多佛教團體,我們都幫助,都照顧到了;在中國大陸照顧得更多了,怎麼沒有幫助佛教?幫助佛教佔一百分,幫助其它宗教才佔一分。印經書、造佛像,我們都比別人多;最後提出,你們沒有供養出家人。李居士說,我們這個道場出家人有四、五十個,新加坡哪個道場都沒有我們這裡出家人多,那我們這裡出家人都不是出家人嗎?這把他們說的是啞口無言,一個一個承認「我們錯了,對不起!我們錯了」,這走了,李居士說得好!我們做一切好事,不要宣傳,難道我們每做一樁事情,都要向你提出報告嗎?沒有必要。我們懂得「是非」、「向背」,我們天天在讀經,天天在講經,天天在研究討論,你們在打妄想,實實在在做得太過分了。 這是別人,我們再想想我們自己,我們做的滿不滿意?實在說不滿意,我們做得太少了,我們做得不夠,我們很想認真努力再多做一些,可是我們內部有障礙。內部障礙是什麼?人手不夠,我們的水平還不夠,總得要提高我們自己的水平。希望佛菩薩保佑,真正的善友能夠多一些,使我們的工作做得更圓滿,做得更好,決定不可以以為現在所做的就很好了,就滿足了,這個不可以的,我們感覺得永遠做的都不夠。 所以在二十年前,就有許多人勸我要寫書,要著述。我不敢,一直到現在還是不敢。為什麼?我對於經教理解得不夠透徹,不敢動手。我的老師方東美先生、李炳南老居士,都是這種做學問的態度。七、八十歲了,東西可不可以拿出去?還是不敢,看到搖搖頭,不滿意。方老師是世界著名的大哲學家,他老人家在世的時候,他的著作只有兩、三本。過世之後,學生們整理他的講稿,把他的東西陸續印出來,印出一個全集,才有十幾種。李老師也是如此,八十歲生日之後,學生請求,才拿出一部分,分量都很少。他不是不能寫,不是不能做,總感覺到自己不滿意,拿不出手。所以李老師也是往生之後,這些留下來東西,學生整理給他陸續出版,也有幾十種。這都是給我們做最好的榜樣。
年紀輕輕,思想道業沒有成熟,你在台上講講可以,現在講講都不可以了,為什麼?講講,底下人家有錄音、錄像錄下去。從前沒有這些東西,講講不要緊。所以李炳老一生講經,絕對禁止錄音。那個時候錄像設備沒有,有錄音的設備,他一看到有人錄音就不講了,所以他沒有錄音東西留下來。這個錄音錄下去,有了問題,有了弊病,給人家拿到把柄,不敢講話了。所以做學問這麼樣的謹慎,這樣的虛心,我們要學習。 我們只有一個方向│向佛,我們走的是成佛之道,別走錯了。十法界十條路,我們走哪一條?要真走,我們的心行都要與這個道路相應,念念為利益眾生,念念為擴大弘法利生的效果。我們能常常有這種思想,這就是菩薩度世之心。有心當然就有行,就曉得應該怎麼樣去做。我有這個心,有這個願,你們同學不夠。不能說沒有心,不夠!就沒有想到在日常生活當中點點滴滴,都要利益眾生。不是利益眾生的事情,我們沒有時間去做,也沒有那麼多精力去做。諸位仔細去觀察,李木源居士是學佛的一個好榜樣,全心全力護持佛法,弘揚佛法。他帶頭,我們作助手。有智慧沒有福報,不能弘法利生;有福報沒有智慧,也不能利益眾生。他有大福報,他有智慧,所以能夠容納我們這些人。我們這些人要知道,要替他作好助手,正法才能夠常住這個地區。 常住是一個願望,是不是真能常住,要看這個地區眾生有沒有福報。我們在歷史上看到,古時候祖師大德有不少諸佛菩薩再來的,當時開山建立道場,佛法興旺一時,但是到今天道場衰微了,人也散掉了,房子也倒塌掉了,太多太多了!所以久住世間是個願望,永遠不會退失的願望,事實要看時節因緣,一絲毫不能夠勉強,我們心才平靜,心才安寧,絲毫勉強不得。一切善事需要許許多多條件因素才能促成,但是我們的心,我們的願,永遠不會失掉。我們觀察機緣,有機緣一定立刻抓住。 特別是在現在這個時代,現在大家都曉得,外國人講的世界末日。我們所觀察到的災難,可以說一天比一天多,一次比一次嚴重,救護一切苦難眾生,逼迫在眉睫之間,刻不容緩,決定不能夠猶豫,要快做,愈快愈好,稍微緩一步的時候,機會錯過,來不及了。這個才叫行菩薩道,真正發菩提心,行菩薩道。現在社會從事工商業的人,常常說「分秒必爭」,我們今天發菩提心,行菩薩道,幫助一切苦難眾生,也要重視分秒必爭,遇到機會立刻就要抓住。機會沒有現前,努力培養自己,提升自己的境界。有機會,一定要全心全力幫助一切眾生,把佛法介紹給大眾,推薦給大眾。除此之外,決不是我們出家人的事情。 所以上一次新加坡「宗教理事會」舉辦的宗教聯誼活動,為期十天。每個宗教,這是希有的因緣,能夠聚集在一個場所來展覽文物,讓我們同時看到九個宗教的內容,修學的理論與方法。為了吸引觀眾,每天他們還提出表演的節目,招待餐點。那是賓,是附屬的,主要是展覽文物。我請我們的同學去錄像,把這些錄像帶向全世界流通。錄回來之後做出來,我一看錯了,完全錄的是歌舞表演的節目,賓主顛倒,就是此地講的: 【是非不當。向背乖宜。】 這種歌舞表演,外面影視劇做的節目比我們好太多了,我們這個拿不出去,人家不看的。所以我們的主題大家都沒有想到,主題是讓人家看到新加坡宗教的團結,看到新加坡宗教的和睦,主題在這裡。我們把這個主題丟掉了,去搞歌舞,可見你們的心,念念還沒有忘記世間五欲六塵的享受,這種娛樂沒有忘記,輪迴心,還是干輪迴業。我看了之後很難過,天天在教學,天天在勸導,念頭還是轉不過來,一遇到馬上就迷了,就迷到那邊去了。由此我們只能嘆息眾生福薄,應該要受苦受難。我們雖然學佛,不懂得佛的意思,雖然發心,沒有真正的慈悲心,這是舉一個例子。像這樣的事情多,太多太多了。什麼時候,我們能放下名聞利養,捨棄五欲六塵的享受,真正為苦難眾生著想,你的看法、想法、作法,自然就不一樣,自然就如法。所以我們常常要反省,哪些事情我們應當要做,哪些事情不應當做,哪些事情現在趕快要做,哪些事情可以緩幾天做。你能夠明白是非,能夠知所先後,則近道矣!好,今天時間到了,我們就講到此地。 太上感應篇﹝第一二一集﹞ 新加坡凈宗學會齋堂 / 檔名:19-12-121 諸位同學,大家好!我們接著看《感應篇彙編》第四十六節:
【虐下取功。諂上希旨。】 這兩句話,也是嚴重的過失。我們仔細觀察古今中外多數人,都有這個習氣,由此可知,這是無始劫來累積的煩惱。而佛在經教裡面,常常告訴我們事實真相|「一飲一啄,莫非前定」,如果我們明了事實真相,這個心就定下來了。讀《了凡四訓》,讓我們深深體會到,了凡先生二六時中,他的心是清凈的,不生一個妄想。這是什麼道理?追究根源,並不是他修學的功夫,只是明了業因果報的事實真相而已,他就能做到了。孔先生給他算命,每一年他的境遇、吉凶禍福,絲毫不爽,他相信了,所以心定下來了。他要不遇到雲谷禪師,他是個標準的凡夫,完全被命運主宰了。標準凡夫有他的好處,一切善惡業都不造了,也不容易!遇到佛法之後,才曉得其中所以然的道理。 人有命運,命運是自己造的。一個家庭有家運,一個國家有國運,整個世界有世運,這個命運誰定的?誰在主宰?佛告訴我們,自己決定的,自己主宰,主宰之權不在別人手中,在自己。好運是我們的善心善意所造的,惡運是我們的惡念惡行所感的,這是真理。明白這個道理,那個人怎麼會造惡?不但不會造惡,連一個惡念都不會生起。何以故?他知道一個惡念會招來一次的惡報,一個善念會給我們帶來好運。佛把這些所以然的道理給我們說明白了,我們才肯轉惡為善,斷惡修善,功德自然成就,一絲毫都不要勉強。 《彙編》批註裡面注得很好,引用的例子也好,都是講過去業因果報的事實。理,我們讀了會相信,所舉的這些事,現代有不少年輕人說這是寓言,未必是真的,很難採信。什麼原因?是自己不老實,總想到別人也不老實,我們現在人都騙人,古人難道不騙人嗎?所以對於古聖先賢,乃至於佛菩薩的教誨,都不能完全相信。所以蕅益大師給我們講信心,你仔細去思惟,有道理!《要解》裡面講信心,第一個要相信自己,唯有相信自己才會相信別人,不相信自己的人,怎麼會相信別人?自己天天騙人,總以為別人也是天天騙我。唯有自己能夠相信自己的人,他才相信別人;我一生不騙人,別人也不至於騙人。他講的這個信,把「信自」放在前面,有大道理!唯有「信自」而後「信他」,那是真實的信。不相信自己而相信他,那個信靠不住,這是我們細細觀察許許多多宗教信徒,包括我們佛教徒,你看看他們對神相不相信?對上帝相不相信?對佛菩薩相不相信?都是半信半疑,那個信心是古德所講的「若有若無」,所以他的學習不能成就。佛在《華嚴》、《大智度論》裡面,以及其它經論裡頭講得太多了,「信為道元功德母,長養一切諸善根」,信心建立最難了。 我們學佛也有年了,知道信心建立是有條件的,第一個條件上根利智、聰明絕頂的人,一聞千悟,他不懷疑,他有自信心,他能夠信佛菩薩的教誨。第二種條件是下愚之人,佛菩薩教導他,他雖然在理論、事實真相沒搞清楚,他也能夠決定相信,毫無疑惑,所以他也能成就。這兩種人是最容易得度的。當中這個階段人多,既非上根又不是下愚,我們常講中下根性的人,妄想雜念、煩惱習氣太多太多了,很難相信。諸佛菩薩示現在世間,為一切眾生講經說法,苦口婆心教導,是為這群人,最難度的人。這些人都是隨順自己的煩惱習氣,都是自以為是,自以為聰明,不肯信受聖賢教誨,所想的,所做的,與真理完全相違背。 『虐下』│虐待在下位的人,篡奪功勞;諂媚巴結在上位的人,希望他能夠提拔自己,這一種心理幾乎在任何處所都能看到。他們不懂「一飲一啄,莫非前定」,他不懂這個道理,以為巴結上司就可以升官發財,掠奪別人的功勞,就能夠成就自己,錯誤的。雖然是錯誤,似乎在古今中外這種行為的人,確實他得到利益,好象他真的得到好處,所以才有這麼多人干。這是什麼道理?他所得到的功名富貴,是他命裡頭原來就有的。命裡頭如果沒有,用任何手段都得不到,所以他非法所取得的,還是命裡頭有的。作強盜能夠搶奪財物,作小偷能夠偷到一點東西,都是命里有的。命里沒有,你不相信試試看,你去作強盜,看你能不能搶到東西?你去作小偷,你偷偷看,還沒有偷到手就被警察抓去了,命里沒有!所以古人講得好,君子懂得這個道理,所以「君子樂得作君子」;小人不懂這個道理,所以「小人冤枉作小人」。規規矩矩去做,該發財到時候自然發財,該陞官到時候自然陞官,不必用這些非法的手段,我們要細心去思惟人生宇宙的道理。 注子,我念幾句,「燭遇夜」,燭是燈,燈在夜晚,它有「破暗之功」。「舟得水,則成載物之功」。這是舉這個例子,順理成章,自自然然成就功德,這叫「水到渠成」。何必要有意去攀緣?沒有必要。有意去造作的,這底下舉了個例子,將軍縱容他的部屬,縱容他的士兵去搶奪,特別是在戰場上打仗的時候,造業!文官以他的權勢,加重老百姓的賦稅,加重老百姓的勞役,這都是過失。刑官,這是法官,收受賄賂,加重人的刑罰,這都是造業。雖然眼前得一點小利,剛才說過的,那個利益升官發財,都是命里註定的,他如果不造這個罪業,他的爵位更高,他的福祿更大,因為造作罪業,已經減損了。幾個人懂這個道理? 這個地方舉了一個例子,宋朝曹彬在歷史上是一名大將,下江南不冤枉殺一個人,很不容易!在中國歷史上,凡是武將善終的人不多。曹彬不但善終,子子孫孫都好,他懂得積功累德,愛惜人命,一絲毫不妄求,人家也是一樣高官顯爵。這是後世應當要效法的,規規矩矩的做人,把自己本份事情做好,如理如法,這是積功累德,這才是善因善果。他這個地方也舉了很多公案、故事,大家可以看,可以做參考。 後面一段講諂媚巴結,也說得好!特別是古時候的帝王,他在處理國家大事,還沒有做最後決定,如果碰到有人逢迎巴結,一樁善事變成惡事,惡事再加重過失,那就大錯了。為什麼會犯這種過失?追究其根本原因,就是自私自利。我們看看歷史上忠臣孝子,人家何以能夠留芳百世?只是在存心正直,為國家,為人民,為社會,沒有為自己想,心善、意善、行善,所以他造的善業,縱然在當時果報沒有形成,千年萬世,永遠被人尊敬懷念,那也是福報。所以諸位想想,宋朝的岳飛,他確實沒有顧到家,沒有顧到自己個人的利益。他被秦檜陷害,但是死了之後,千年萬世,提到岳飛,哪個不尊敬?哪個不讚歎?這是他的果報,果報有在當時,有在後世,後世之報更甚於當時。文官裡面諸位知道諸葛亮,鞠躬盡瘁,死而後已,這個人有義氣。劉備厚待他,看他為知己,這個人知恩報恩,盡心儘力輔佐後主。 岳飛是將軍當中的典範,在我們佛家講「菩薩」,菩薩就是世間人的好榜樣、好模範;諸葛亮是文官裡面的菩薩,我們應當要學習的。這是講高階層的,以此類推,講到我們平民,說到我們自己,我們今天是站在哪個工作崗位,我們應當怎樣效法古聖先賢?怎樣發菩提心,修菩薩道?我們要多體會,多多的學習、領悟、反省、改過自新。這裡頭只有一個大原則,念念為眾生,決定不為自己。為自己決定免不了過失,為眾生才成就功業,成就善行。在我們學佛的人來說,成就菩薩行,成就菩薩道。成就別人,才是真正的成就自己;只顧自己不顧別人,決定是傷害自己。學佛久的人,都懂這個道理。人生不是這一世,這一世太短暫了,幾十年真的一轉眼就過去了,一百年在我們眼光裡面看太短暫了,何況有許許多多人,壽命不能夠到一百年。這麼短暫的過程當中,何必要造作罪業,給自己帶來無窮的後患,這真是愚痴到極處。好,今天時間到了,我們就講到此地。
太上感應篇﹝第一二二集﹞ 新加坡凈宗學會齋堂 / 檔名:19-12-122 諸位同學,大家好!請掀開《感應篇》第四十七句: 【受恩不感。念怨不休。】 這都是惡業當中的大惡。批註裡面前面三行說得非常好,說「一飯之恩,古人必報,報即無力,心必銘感,念茲在茲,不可或忘」。這是中國古聖先賢,不但是教導我們,而且做給我們看。「《智度論》曰,受恩不感,甚於畜生」,這是佛經上說的。受人之恩,沒有感念這個心,連畜生都不如。畜生,就是家裡面許多人養的寵物,養的狗,養的貓,都知道感恩。世尊在《大智度論》裡面,說二地菩薩所修學的四個科目,其中有一條是「知恩報恩」,趙朴老寫的四個字,他是給雜誌上題的,我看到之後,把它剪下來放大,做成一個匾額,你們大家都看到了。這一句話在現前社會,我們要特別提倡。一個人能夠知恩報恩,縱然不學佛,不求出三界,來生也必定是人天大福報;而反過來,忘恩負義,決定在三途。諸位在許多因果感應事迹裡面,你們都看到。 我一生實在講沒有什麼大智慧,也沒有什麼真正修行功夫,我就是一點誠心│真誠,知恩報恩。我走過的地方,跟我見過面的人,我這一生當中都念念不忘,一生確實生活在感恩的世界裡。別人對我們的好處,對我們多方的照顧,我們只記人家的好處,絕不記別人的缺點。你們同學跟我時間長,應該能覺察得到。往年我在美國達拉斯,悟本師跟我住在一起,有人向他問我的觀感,悟本師跟別人說,他說凈空法師絕不記怨,他說可以得罪他,他不會懷恨,他不會報復,他說凈空法師是個君子,這是我聽其它信徒告訴我的。我點點頭,悟本還算能認識人。但是後面這個話不太好,君子可以欺負,因為他不會報復,得罪他不要緊,沒有關係;小人不能得罪,小人得罪的時候會報復。已經算是很難得,不容易了。所以我一生,說實在話都受很多委屈屈辱,沒有放在心上,所以我們就很開心,日子過得很自在。 從學佛那一天起,實在講都是受嫉妒,嫉妒當然就有侮辱,甚至於陷害,什麼樣的苦日子我都能過。我一生當中沒有架子,一般社會人講榮譽,我沒有榮譽感。榮譽感就有高下心,就是今天講的他要出一個特權階級,就有高下心;高下心,心就不平,「我站在人上面,別人都不如我」。我們學佛,佛是平等心,佛是清凈心。我們學孔老夫子,孔老夫子心地跟佛一樣清凈平等,這個要懂。世出世間大聖大賢,教導我們只有一樁事情│真正發心,這個發心佛家叫發菩提心。什麼是菩提心?為一切眾生服務的心。儒家講禮,禮的精神是什麼?自卑而尊人,他不是傲慢。你看佛法,善財童子五十三參,每一位善知識都說他自己不如別人,在無量法門裡面自己只知道一門。以吉祥雲比丘來說,修一門|念佛法門,念佛法門也有很多種,在念佛法門裡面只知道一種。不如別人,智慧德行樣樣都不如人,那是諸佛如來的表現。如果覺得樣樣都比人強,值得驕傲,這跟佛道、跟儒家的大道,恰恰相違背。 佛給我們講「貪瞋痴慢」是惡道的業因,貪是餓鬼道,瞋恚是地獄道,愚痴是畜生道,傲慢是修羅道。傲慢還要修福才是修羅道,不修福,三惡道去了。世出世間聖賢教導我們,修什麼?無非是在日常生活當中,工作當中,處事待人接物,把貪瞋痴慢修掉,修就是修這個,除貪瞋痴慢。佛在一切經論裡面常常教我們回頭,「返至本處」。本處是什麼?本處是一念不生,本處是清凈心,是真如自性。諸佛菩薩也為一切眾生服務,事情做完了,能夠返歸本處,都能夠回到「清凈平等覺」,這是本處。真正能夠回到本處,就是知恩報恩。我為眾生服務,還要講條件,還要講代價,那不是服務,那是交易,是有條件的。我一定要接到豐厚的供養,一定要得到相當的尊敬,這不是談條件嗎?孔老夫子跟釋迦牟尼佛都不談條件,一切都隨緣。世尊的示現是托缽,人家給什麼就吃什麼,哪有選擇的?他們生活方式非常簡單,晚上樹下一宿,走到什麼地方隨遇而安,整個身心奉獻給一切眾生,為一切眾生服務。 服務裡面,最殊勝的、最有價值的是什麼?教化眾生,幫助一切眾生破迷開悟,這是真實功德,無比的功德,無量功德。為什麼?唯有開悟才能真正離苦得樂。覺悟的人,不管過什麼樣的日子,不論自己是什麼身份;我前面跟大家舉例,乞丐都好,他都快樂。為什麼?他覺悟了,作乞丐都快樂,他所享受的那個快樂,跟諸佛菩薩沒有兩樣。迷了就苦,迷了作天王還苦,人王更不必說了。真正樂是從悟當中得來的,苦是從迷當中得來的。誰能幫助我們破迷開悟?佛陀、菩薩,我們稱為老師,稱為善友。釋迦牟尼佛是我們的本師,阿彌陀佛也是我們的本師,所以我們受恩,要知道什麼是恩、什麼是德,明了就覺悟,不明就迷惑。幾個人真正能明白?明白的人少。天天讀經,天天接受佛法熏修,是不是真的覺悟過來了?沒有。真的覺悟過來,他的思想行為不一樣,他所表現的是佛菩薩,是「覺正凈」的行為,是「清凈平等覺」的思想,那怎麼會一樣!覺悟的人,捨己為人;迷惑的人,決不會犧牲自己。 諸位要知道,犧牲自己是相似的覺悟,不是真正覺悟;真正覺悟連那個犧牲的念頭都沒有。他還有犧牲念頭,有犧牲念頭,自己就很委屈了。「委屈求全」,在儒家講這是君子,不是聖人。聖賢連這個意念都沒有,他才是真正「清凈平等覺」,這才報恩。佛祖對我們的期望,是教我們成聖成賢,是教我們成佛成菩薩。我們真正成佛成菩薩,這是真報恩。絕對不是說,我們今天宣揚佛法,把佛法介紹給廣大的群眾,我們就算報佛恩了。也算是報恩,報得太少了,不是佛的意思,佛的意思是叫我們自己成佛,叫我們自己成菩薩,這是真正報恩。你要如果真的成佛成菩薩了,你就會跟佛菩薩一樣普度一切眾生,這才是名真正的報恩者。如果能夠少許契入這個境界,我們感恩的心自然就生了。
我受的屈辱,在台灣,在家的同修心不平,出家的法師心也不平,打電話給我,寫信給我,我過去講過很多。我心是平靜的,我深深的記住老師對我的教誨,章嘉大師給我說:「你一生當中都是佛菩薩替你安排的。」我常常想這句話。韓館長往生了,圖書館變成今天這個樣子,佛菩薩安排的,我一絲毫的怨言沒有。我對於高貴民、高貴宇兄弟,非常愛護,非常尊敬,我也對他們非常關心。他們的作法不是館長的意思,館長在生病的時候,跟我講過好多次,她要把溝子口住的房子送給我,圖書館交給我接管。我這一生學印光法師,不管人、不管事、不管錢,所以我非常感激她,我說我不要,你的房子可以贈送給圖書館,做為圖書館的招待所。圖書館我不願意接手,年歲太大了,我不能管事,我說我如果在五十、六十還勉強,七十歲決定不考慮。所以我勸導她,圖書館所有的出家人,組成一個董事會來管理圖書館,將弘法利生的事業繼續發揚光大。最後她也同意,她說好,等她病好之後就來處理這個事情。沒有想到她一病不起。 可是我們想想,高貴民這個處置,對整個佛法來講是有利的。對我來講,我更是感恩不盡。他不這樣做,我們在情理上、道義上,決定不能離開台灣,我一定要照顧到。所以那個時候我就分配,一年台灣要住三個月,美國要住三個月,新加坡住三個月,澳洲住三個月,報護法的深恩。高貴民這個作法,使我心有餘而力不足,我退出台灣,退出美國。但是對我來說利益很大,我可以專心,所以才能夠長住在新加坡,唯有長住身心才安穩,我們的《華嚴經》才能完成。館長最後的願望,就是希望《華嚴經》能夠講圓滿,希望《無量壽經》的易解能夠做成功。這一部分是已經做成功了,現在我們全心全力都在《華嚴》上下功夫,沒有別的事,其它的事情都是附帶的,可做可不做。 晚年黃念祖老居士勸導我,要寫書、要培養人才,他的關懷,他的囑咐,我絕對不是聽了就算了,我一定要做到。這個囑咐是祖祖相傳的,對待底下一代人的期望,我全心全力做這兩樁事情。生活方式我沒想到,一切隨緣,我沒有任何要求。我今天一天吃一餐,我覺得吃了很舒服,晚上有人做一點東西給我吃,一夜都睡不好覺,所以飲食愈簡單愈少,對身體愈好。瘦一點沒有關係,中國古人常講,「有錢難買老來瘦」,我的老師李炳南老居士就很瘦,他活到九十七歲,身體健康,身體輕力。從哪裡看得到?從爬山,多少年輕人一起爬山,他在頭一個,他走到山頂,等了好半天,下面才有一個人上來。所以吃的東西太多,吃得太好,這個身體很重,上山就很吃力。他居住的環境,很小的一個小房子,你們到台中去看過,十五坪,很小的小房子,一生就住在那個地方。所以生活是隨緣,絕不攀緣。別人供養他的東西都拿出來供眾,自己沒有一絲毫的享受,我們看了他十年,十年如一日,不是裝出來的,養成一種生活習慣了,所以一切都隨緣,我們就得大自在。一切為眾生,決定不為自己。 昨天我到樓下去看看,我們製造VCD這套機器送來了,他們的動作很快,昨天就裝好了。昨天有回教的幾位領導人,他們到這裡訪問也參觀了,聽說下個月我們就可以生產。這個對於弘法利生有大幫助,這是流通法寶,高科技的技術,使我們講經、我們修學種種活動做成光碟,向全世界介紹佛法。更歡迎他們到新加坡來共修,把這個地方的經驗,帶到其它國家地區,吸取我們好的東西,我們的缺點希望他們能改進,這就是後來居上,將來他們所建立的道場,一定比我們更殊勝,更美滿。做的跟我們一樣,那個不希奇,不是我們的願望,我們的願望是他做的比我們好,眾生才有福。所以心量要大,念念為整個社會著想,這整個社會是整個世界的社會,為一切眾生著想,這是菩提心,這是報恩心。處處為了自己的方便,為自己方便決定就妨礙眾生的方便,一定的道理。處處要講求為自己的享受,決定妨礙一切眾生的享受,大家只要冷靜思惟就明了了。 佛的心│真誠、清凈、平等、正覺、慈悲;佛的行│看破、放下、自在、隨緣、念佛。我這二十個字,總結《大方廣佛華嚴經》,也是總結釋迦牟尼佛一代時教,亦是總結十方三世一切諸佛如來的教誨,我們修行要抓到綱領。這二十個字做不到,為什麼做不到?我們自己有疑惑,所以這才深入經藏。深入經藏的目的是破迷開悟,破迷開悟的目的是這二十個字的落實。真正做到了,這個人就叫佛陀,就是佛家講的超凡入聖,這才叫真正的知恩報恩。這兩句意思很長很深,是我們當前迫切需要的,我們明天還要續講。現在世間人真的是太上所說的『受恩不感,念怨不休』,這不得了!造這種重業,他的前途都在阿鼻地獄。佛菩薩慈悲,如何挽救?就是要好好的來教導,苦口婆心的勸諭,希望他迷途知返,他能回頭,能改過自新,一心要向佛道。好,今天時間到了,我們就講到此地。 太上感應篇﹝第一二三集﹞ 新加坡凈宗學會齋堂 / 檔名:19-12-123 諸位同學,大家好!人生在世最重要的,就是學習,古人所謂「活到老,學到老,學不了」。最重要的事,就是要明白宇宙人生的真相,也就是講要明理;落實在事相上就是恩義。所以「受恩不感」,這是大惡,一般人疏忽了。不學他就不知道,學了以後就明白了。如果是「念怨不休」,這個過失就更大了。哪些人於我們有恩?佛經上講得最透徹,講得最明白。我們每天念迴向偈,「上報四重恩」,都是在嘴皮上滑過,真正的意思沒有體會到。這四種都是重恩大德,我們深受其恩,沒有絲毫感恩的心。所以說修道怎麼能成功?修行,毛病過失怎麼能改掉? 這四恩,第一個是父母之恩。如何報父母之恩?父母在世,要盡孝養之道;父母不在世,古人所謂的榮宗耀祖。我們今天所作所為,能不能真正做到社會大眾對我們的父母尊重讚歎?使父母得到榮耀,這榮宗耀祖!父母不在,如是報恩。為什麼社會大眾對你父母讚歎?你的德行好,學問好,對社會大眾有貢獻。這樁事情幾個人想到?所以「四重恩」裡頭第一個是父母恩。前面講到「忠孝」,我們說了很多如何盡孝。在學校念書的時候,不能認真努力學習功課,不孝!不敬老師,不孝!不能夠和睦同學,也不孝!要樣樣都好,尊師重道,友愛同學,作學生的孝道。所以我們起心動念、言語造作想想,我這個念頭,我這種行為,父母看了歡不歡喜?如果父母看到不歡喜,我們這樣做就是不孝。古時候,父母對於子女的期望,水平比現在高。古人都是希望兒女成聖成賢,讀書志在聖賢,學佛志在佛菩薩,這是念父母之恩。 第二是念三寶恩。三寶恩裡面包括老師,老師的恩要怎樣報?佛在經上講一句話,那就是具體報恩者,「受持、讀誦、為人演說」,這一條做不到,三寶老師的恩忘掉了。第三是國家之恩,古時候講的帝王的恩,國主之恩。他的威德讓我們在這個地方安居樂業,這個地區社會安定繁榮,國主之恩,現在講國家之恩。如果你是在動亂的社會裡面,你就沒辦法生活,也沒辦法修學。第四是眾生恩,一切眾生於我們有大恩大德,誰知道?我們每天吃飯,飯從哪來的?菜從哪裡來?每天穿衣,衣從哪裡來?農夫耕種,工人工作,商人輸送。送到我們這個道場,還有多少人在那裡忙碌,我們才得到衣服飲食。誰想過這些事情?一杯水,一碗飯,裡面是大恩大德。我們今天穿得不合適,吃得不合口味,還要發脾氣,這是佛菩薩的教誨嗎?所以迴向偈則是天天念,迴向偈裡面的事情是從來都沒有想到,這種念經的方法,有口無心。
凡夫懷念的怨恨,常常念怨恨,諸位想想果報在哪裡?念佛的人作佛去了,念天的人生天了,念怨的人在哪裡?在三惡道,這個道理要懂。世出世間聖賢教我們念恩念德,教我們把冤結要化解。化解不是外頭,從內心裡頭,內心覺悟了,決定沒有冤結。迷的人才有,覺的人沒有。覺的人知道,「世間無常,萬法皆空」,世出世間一切法了不可得,哪來的怨結? 促成我們覺悟,這種大恩大德,永遠不忘。具體報恩,確實佛這句話講得非常圓滿│受持。「受持」,信解行證圓滿具足,那叫受持;「讀誦、為人演說」,那是具體報恩的落實,念念不忘佛祖的教誨,讀經是為了這個。「依教奉行」就是為人演說,要做出來,要表演給人看。道場裡面佛菩薩的塑像、畫像,我們每個人都知道是表法的。我們自己這個身相,跟那個塑像、雕像、畫像,沒有兩樣,那是不會動的,這是會動的像,念念都要做給一切大眾看,這叫「為人演說」。我們演的是什麼?我們說的是什麼?能不能為大眾做表率?能不能為大眾做榜樣?所有大眾都像我這個樣子行不行?要常常反省,常常檢點。 要學佛,學佛才能作佛。心裡頭想作佛,『受恩不感,念怨不休』,能做得了佛嗎?能往生嗎?來生能生善道嗎?這個事情大家心裡都明白,都清楚,可是心行轉不過來。佛菩薩知道,古聖先賢都知道,為什麼轉不過來?煩惱習氣太重了,無量劫來的熏習。可是轉不過來必定墮落,佛在經上有的時候也說到,業障深重的人,是從惡道裡頭出來的,還帶著惡道的習氣。如果不是過去生中修積相當善根福德,在惡道裡面出來之後,幾個人知道修行?齊居士跟我們講的,天目山上有些鬼神,他們也是附人身上給大家說的,他們是從地獄裡頭出來的。地獄裡面出來還想修行,你就知道他們善根福德多厚。但是他們的毛病習氣還都在,看到不是真正修行人,他就發脾氣,就捉弄他,這就說明毛病習氣還在。但是他很難得覺悟了,認真修行,看到真正修行的人,他歡喜,他讚歎,他擁護。這是無量劫的善根福德熏修,一念之差,墮落在惡道。 墮惡道的因素是念怨、瞋恚,這個業因墮落的。所以在修學過程當中,首先要斷的是什麼?斷的是瞋。你們諸位如果細細去讀一讀經教,色界以上的天人,初禪以上天人,瞋沒有了,所以色界天人他的心是四無量心│慈、悲、喜、舍。修禪定具足「慈悲喜舍」,才能夠生在色界。如果沒有四無量心,禪定修得再好,也是在欲界,到不了色界。而欲界天人,欲界有六層天,愈往上面去,瞋恚愈淡薄。由此可知,四王天比我們就輕得多,煩惱輕的往上升,煩惱重的往下墜。《楞嚴經》上講得好,《楞嚴經》上用的「情想」,情是煩惱,想是智慧。地獄眾生,純情,沒有一分想。情是什麼?我們講的感情用事,沒有理智,完全隨順自己煩惱習氣,還得了嗎? 學佛最重要的超凡入聖,這個太高了;至少我們要懂得超越一切凡情的妄想分別執著。怎麼個超法?放下就超越了。世間人所看重的自私自利、名聞利養,我們要超凡,要把這個東西放下。世間人種種情執,都是錯誤的。《西遊記》裡面,你們都知道孫悟空的本事很大,你們曉得孫悟空有一個大毛病,被觀音菩薩抓住了,所以永遠控制在觀音菩薩手上。什麼毛病?好面子,喜歡戴高帽子。觀音菩薩利用他這個弱點,把緊箍咒綁在他頭上。他要沒有這個弱點,觀音菩薩對他也無可奈何。只要有一絲毫妄想分別執著,你就逃不出六道輪迴。出不了六道輪迴,我們這一生就白過了,你說多可惜! 所以學佛必須要常常想到,起心動念要跟佛陀的教誨相應。經論太多,不必讀誦太多,自己反而困惑了。一部經,一部《無量壽經》就好。《無量壽經》上字字句句做到,你這一生就圓滿成佛。經要讀要聽。特別是在最近,實在都是佛菩薩示現,鬼神要求聽經。那個鬼神在我看都是佛菩薩,佛菩薩示現鬼神身給我們看,鬼神都要求聽經,要求多聽,這個多聽是講時間要多一點。天目山每天放錄像帶,鬼神覺得時間不夠要求延長。我們居士林鬼神也是要求聽經,所以現在在二樓,二樓電視二十四小時日夜不中斷,滿足他們的請求。人要不肯發心聽經,杜居士講的連鬼都不如,這是佛菩薩對我們的啟示。為什麼?唯有多聽,一門深入,長時熏修,我們才會真正省悟過來;省悟過來之後,毛病習氣就能夠改得掉。改不掉,真正的原因是聽經不夠,你每天煩惱熏習的力量太長太大,聖賢人教誨熏習的力量太薄弱,時間太短,敵不過!道理在此地。 所以學佛無論在家出家,在我們現前這個階段,讀經、聽經、研究討論,是我們最重要的功課。所以常常想到修學功夫為什麼不得力?每天生活當中,對人對事對物,為什麼還常常生煩惱?那要是佛菩薩的話,就是你聽得太少了,讀得太少了,接受佛菩薩教誨的時間少,隨順自己煩惱習氣的時間太長了。如果不從這個地方改變,我們怎麼能成就?可是諸位還要記住,昨天跟大家講過,聽經研教是成就我們的信解,行證一定在實際生活裡面去磨鍊。也就是我們所信所解,不能落實在實際生活上,行證就沒有了,那個還是不管用。信解成就,我們日常生活就是行,起心動念、言語造作,一定跟經典教誨相應,這叫行證。違背經典所說的,那你就是悖逆佛菩薩的教誨,依舊是輪迴心造輪迴業,佛菩薩也幫不上忙。這是我們要真正覺悟,真正回頭。 我們現前修學的環境,難得!要知道把握住。每一個同學、每一位法師講經,我們都不能夠放過,一定要去聽,聽了決定得利益。每聽一遍,都有一遍的悟處;每聽一遍,都有一次的警覺,都是幫助我回頭的增上緣。末法時期,現在這個時代自行化他,這是最殊勝的修學方法,希望我們同學們共同勉勵。今天時間到了。 太上感應篇﹝第一二四集﹞ 新加坡凈宗學會齋堂 / 檔名:19-12-124
諸位同學,大家好!請看《感應篇》第四十八段,《彙編》卷三: 【輕蔑天民。擾亂國政。】 這是仕宦第四種惡。批註裡面說得非常好,「帝天之命,主於民心,凡此蒼生,皆上帝之赤子,故曰天民,天之愛民至矣」。這幾句話我們要常常讀誦,常常存在心中。在佛法裡面我們與一切眾生的關係,就說得更透徹,這個道理古人也很清楚,我們常常聽到所謂的是「我為人人,人人為我」,我人是一,即是法身。佛家講的法身,就是合虛空法界一切眾生是一體,人我是一體。換句話說,我們要輕視別人就是輕視自己,尊重別人就是尊重自己,這個道理要懂,這是事實真相。 人不能沒有尊嚴,尊嚴從哪裡建立的?尊嚴是尊重別人,尊嚴不是狂妄自大,那你就搞錯了。自以為是,狂妄自大,輕視別人,實在講這是嚴重破壞自己的尊嚴。一個人處處叫別人怕他,這個人就完了;如果這一個人在在處處都受到人家的尊敬,他就成功了。尊敬從哪裡的?絕對不是作威作福得來的,都是從真誠、尊重別人得來的。古人所說的「敬人者人恆敬之」,你不敬人,人家怎麼會尊重你?有意無意的得罪一切眾生,後患無窮。這些道理說起來我們都能夠理解,也能接受,可是在生活上,處事待人接物,依舊還犯過失,這什麼原因?懂得不夠透徹,不夠徹底,境界現前,自己轉不過來。這就要知道,要學!我們現在求學,就是古人講的「亡羊補牢」。小時候沒學,沒人教,青少年的時候沒有學,現在學太晚了。但是不能不學,不學就是一身罪業,起心動念、言語造作,都是罪業,這怎麼得了!所以不能不學。 我在今天實在講是不怕得罪人,都說一些不好聽的話,可是於大家有利益。在我求學的那個年代,李炳南老居士是我的老師,我跟他的時候,我才三十一、二歲,他老人家七十一、二歲。教導我們都非常含蓄,跟我說過多少次,教人二十歲以前可以嚴厲的教誨,二十歲以上不可以。二十歲以上怎麼樣教?婉轉委曲的勸導,說話點到為止,讓你自己聽了會覺悟。四十歲以後不能教了,有什麼毛病都不可以講,已經成年,不可以教了。所以從前老人教人,你想想看,二十歲之前,三、四十歲的人都是用暗示,絕不明說。現在別說四十了,六十、七十暗示也不懂,怎麼辦?只好明說,明說就得罪人。不說不行!他過去沒有學過。別人對我們的暗示,我懂。 由此可知,無論世法佛法,談學習都在少年時代。少年失學了,中年沒有遇到善知識,四十以後就是晚年了,「人生七十古來稀」,不足一甲子過世的人有多少?如果你們留意一下,你就明白了。你每天看到報紙上的訃聞,那些過世的人年歲多大,你做個統計,你就知道了。所以四十以後是晚年,晚年求學,一定要出於自動自發,真正覺悟回頭了,遇到善知識,人家看你的虔誠,印祖講的一分誠敬就教一分,兩分誠敬教兩分,言語教學都有分寸。 世法佛法的教導,說到究竟處,就是一個真誠、一個愛心。所以佛法常講「慈悲為本,方便為門」,就是真誠的慈悲心,一片慈悲,慈悲一切。念念為一切眾生,這個心就是菩提心;行行為一切眾生,這就是菩薩行。決定不能輕視一個眾生,給一個眾生結下冤讎,後面的麻煩都是沒完沒了。我聽杜居士給我講,他的弟弟輕視鬼神,結果被鬼神打了,打了受傷送到醫院。我從這個地方省悟過來,今天世間的劫難,為什麼會有這麼嚴重?我們對鬼神輕視了,口口聲聲說這是迷信,他真的存在。我們氣盛的時候,他不敢找麻煩;我們運衰的時候,他就來了。所以人走運的時候,鬼神也讓你三分,也迴避你;你倒霉的時候,他都來了,都來找你麻煩。 所以我就聯想到,這是我講過多少次,有同修勸我,應當對大眾公開說說,提醒大家。台灣的大地震,決定與這些冤鬼鬼神有密切的關聯。大陸解放之後,國民黨退守到台灣,帶去的人力、物力、財力,全部貢獻給台灣,建設台灣,台灣才有今天的局面。但是現在台灣政府、台灣人民痛恨大陸上這些人。我都聽到很多,「蔣介石一個人來就好了,為什麼帶那麼多軍隊?」這些老兵都死了,幾十萬人,我們這樣輕視他,批判他,這些人心裡不甘心,不服!你國運昌隆的時候,他低著頭不敢動;到你衰的時候,他們統統都出來作怪了。 我想到這樁事情,不緊緊是杜居士弟弟被鬼打了,我想到朱鏡宙老居士早年給我講一個故事,是我剛剛學佛的時候,我那個時候二十六歲,那時候老居士將近七十歲。他告訴我,宣統末年,他們家鄉,他是浙江溫州人,他們住鄉下。鄉下鄰村,距離不太遠,看得到的那個村莊,那個村莊上有個舉人,是個讀書人中舉了,但是家庭生活還能過得去,雖然中舉沒有作官,非常孝順父母。這個舉人有一天中午睡午覺做了一個夢,夢到有個人牽著馬,那個時候交通工具馬是最好的代步,送一個請帖,上面是他的名字,敲他的門,他來開門,看到有人拿請帖請他。他說;「什麼人請我?」他說:「我們家的大將軍請你。」他說:「大將軍?我從來不認識。」交友場所當中,沒有跟這些武將往來過,文官武將他都不接觸。他說:「你是不是送錯了。」他說:「這個名字是不是你?」他說:「名字是我沒錯,可是這字可能是同名同姓的。」他說:「那就不必管了,既然名字對了就請你上馬。」這一上馬之後,他就感覺到這個馬不是在地上走,好象在空中飛一樣。 沒多久到了,看到富麗堂皇的宮殿,很多人在這裡談話,都在這裡議論。他就打聽這將軍是什麼人,人家告訴他是岳飛,他一想,岳飛,那我不是死了,岳飛是宋朝人,岳飛來找我,那我不是死了,那不行!他說我上還有老母,還有父母,下面還有妻子兒女,這怎麼可以!一會兒岳飛就升帳了,召集大家來開會,請他當秘書,請這個舉人來當秘書。討論什麼?北伐,去打金兵,去干這個事情。見到岳飛,心裡一想人早晚總要死,死了能夠替岳飛辦事也很光榮,所以他就下定決心,願意追隨民族英雄。他就跟岳飛講,他說我家裡還有父母,還有妻子,還有個小兒子,他說我總得交待。岳飛就同意了,他說我送你回去,等到我們出發的那天,我再去請你,我再派人請你,他說大概有四個月的時間,四個月之後我再請你,你回家去處理後事,這就把他送回去了。
送回去後,他一覺醒過來,醒過來之後覺得這個境界太清楚了,不像是在作夢,他就跟父母說這個事情。他的父母說,這是作夢哪裡可以當真?但是他自己不把它當作夢境看待,一切家裡後事他就開始做準備。到了約定的那一天,果然沒錯,他很清楚,約定的那一天通知親戚朋友。朱鏡宙老居士那個時候十幾歲,他說他十五、六歲的樣子,他也去看熱鬧!看活的好好的一個人,怎麼死法?又沒有生病。他那一天家裡召集親戚朋友,跟大家辭行,大家送他。吃完飯之後跟大家等於說是告假了,他要走了。他就回到房間,房間門也是開的,大家也都能看到,他躺在床上,他的父母在床鋪邊很難過,很不痛快。沒有一會兒,他說接我的人已經來了,在門口。他的父親大罵,只有這麼一個獨生子,要他去服役,非常不甘心!最後他勸導他的父母,他說能夠追隨岳飛也是非常光榮,他的父親就下了一個狠心說,「好吧,你去吧!」他馬上就斷氣,立刻就斷氣了。他說當時大家親眼看到的。 半年之後,十月十日辛亥武昌起義革命成功。所以他就講,陽間還沒有開始動蕩,陰間鬼已經先去打仗,去征服了。這個故事絕對不是朱鏡宙老居士編的,不是編的,那個時候我初學佛,他都講這些故事給我聽,講得很多,事情真有。你想想看,岳飛那股冤氣一千多年都還沒有消,他還在餓鬼道裡頭作鬼王。我們學佛人聽了之後,知道岳飛這個念頭錯了,他這個怨氣要是消掉,他就生天,愛國愛民,盡忠報國,這個功德決定生天,不至於落在鬼神道,他就是這個念頭沒有能夠放下。 我們佛法裡面諸位常常念到的《慈悲三昧水懺》,你看看悟達國師那個冤家,幾百年當中轉世已經轉了十次,那個冤家債主常常在這裡等機會,決定不放鬆。所以古德教導我們「冤家宜解不宜結」,你這個結冤,有意無意,很容易結冤,冤結解開可不容易,沒那麼簡單,冤冤相報沒完沒了。人不可以得罪,鬼神也不能得罪;不但鬼神不能得罪,再跟諸位同修說,動物也不能得罪,都是人轉世的。你欺負他,他那個報復的心、報復的念頭,永遠存在,所以菩提道上魔障多。魔障從哪裡來的?都是我們生生世世跟一切眾生的過節,造成的魔障。覺悟之後,就要以真誠心、慈悲心善待一切眾生,普賢菩薩教給我們「禮敬」、「稱讚」、「供養」,供養就是為眾生服務,無私的服務,無條件的服務,才能讓累劫的冤親債主看到你,他心平下來,心平氣和,不來找你麻煩,這個道理要懂。好,今天時間到了,我們就講到此地。 太上感應篇﹝第一二五集﹞ 新加坡凈宗學會齋堂 / 檔名:19-12-125 諸位同學,大家好!昨天講到《感應篇》第四十八段: 【輕蔑天民。擾亂國政。】 我們看到世間凡是邪法邪教,幾乎都造這種惡業。像最近在中國的法輪功,只顧自己的名利,不顧人民的利益,欺騙眾生,擾亂社會,這個罪業非常重。縱然他能逃過法律,他逃不過因果,眼前所得的這點利益,後來受苦無窮。學佛的人一定要明白這個道理,決不能圖一時的小利,給自己帶來無窮的後患,這是愚痴到極處。佛菩薩起心動念,一切作為,無一不是利益眾生,安定社會,這是佛心,這是菩薩業,念念一定要為眾生想。任何一個行業,任何生活方式,都是菩薩道,都是菩薩行。 昨天東北崔玉晶居士打電話給我,說她們的事業現在遇到困難,她很想放手。今天早晨又給我通了一通電話,我勸她行菩薩道,不要為自己的利益。她說「是的」,她都為員工、為社會,但是還是有很多毀謗,很多障難,這個是免不了的,諺語常講:「好事多磨」。父母哪有不愛護子女的?哪有不為子女去想的?可是子女一樣埋怨父母,一樣給父母找許許多多麻煩。父子尚且如此,老闆跟員工哪能有例外?她告訴我一個事情,她說在過去,廠裡面員工每天念佛聽經,大家都歡歡喜喜,平安無事。我說:現在你還照做!她說現在不能做,法輪功這一鬧,經也不可以聽,佛也不能念了,她說現在人心亂了,意見多了,她很難管理。我說經還是要聽,必須佛法要跟法輪功劃清界限,佛法與他們決定不相干,要講清楚,講明白。你過去廠裡面那麼多人,大家都歡歡喜喜,一心一意,由此可知,佛法效果實實在在殊勝,一定要向大家說明解釋,澄清這些誤會。 人不聽經決定會胡思亂想,不但是一般世人,我們學佛的人都一樣,煩惱習氣太重了,三天不聽經,完全退轉了。所以我告訴她,最近我聽到許多感應的事情,鬼神都要求聽經,而且要求聽經的時間延長,一天兩個小時不夠。這些感應表面上看好象都是鬼神,實際上我想都是諸佛如來化現的,應以什麼身得度,他就示現什麼身。我們現在這些人已經不是人,所以佛菩薩眼睛裡看,應以鬼神身而得度,示現鬼神身來度我們,我們應當知道慚愧。佛示現人間的善知識,我們遇到不相信了,聽到鬼神就害怕了,不敢掉以輕心。佛菩薩以鬼神身來度我們,佛菩薩用惡道的身份來度我們,這個顯示出無比的智慧,善巧方便,我們要在這個裡面提高警覺,認真努力修學。 現代講經的人少,不容易請到法師。什麼是好法師?什麼是真善知識?決定沒有私心,決定不為自己。我今天勸導崔玉晶居士,決不為自己利益著想,也不要為你的家庭利益著想,念念為你工廠裡頭員工,她工廠有四千多人,念念為這些人的利益著想,念念為社會大眾利益著想,你就是菩薩。能夠為員工,老闆是為員工來服務,員工為社會服務,社會為國家服務,國家為世界服務,這就叫做菩薩道,這就是佛法。我們將佛法落實在現實的生活,佛法決定不是談玄說妙。為大眾利益,裡面還摻雜著不捨棄自己的利益,這是凡夫,不是菩薩,依舊是迷而不覺,染而不凈。 學做菩薩要學得像,要學得徹底,要學得究竟。任何一個人,不論自己過的是什麼樣的生活,不論自己在哪一個服務的工作崗位,只要沒有私心,沒有自利,一切為眾生為整體著想,真誠慈悲的服務,這個人就是菩薩化身。這個人以及他所做的事業,一定得到諸佛護念,龍天善神擁護。困難,甚至於災難,有時候也在所不免,那是什麼原因?業力的招感,業力不能消除,災難就決定不能避免。消除業障要從本身做起,自己業障不能消除,如何能幫助別人?這個道理要懂。在這個地區明白的人多了,覺悟的人多了,他怎麼會明白?怎麼會覺悟?要依靠講經說法。六道裡面都是凡夫,都是一批迷失自性的人,沒有佛菩薩教誨,他怎麼會覺悟?真正發大心,學經教,捨己為人,這個事情諸位要細細去想,想通了,想明白了,你就知道,值得!人在一世,壽命短促,縱然活到一百歲,還是太短太短了,何必造業?為自己的利益就造業。 所以佛菩薩住世,釋迦牟尼佛當年在世,給我們所示現的,正是如《金剛經》上所講的,他的思想、見解、言語、造作,都是展現出「無我相、無人相、亦無非法相」。他老人家一生所說的全部落實,全部都在他生活、工作崗位上顯示無遺。可是我們看不出來,覺悟的人看出來了,在般若會上須菩提尊者看出來了,讚歎「希有世尊」。什麼是希有?落實就希有。世間人、六道眾生,哪一個不為自己?人人都為自己,這個不希有。現在遇到一個人不為自己,點點滴滴完全都是為眾生,這個希有。這個心希有,所以他的行持就希有。所以先要發心,要發無上菩提心,這個心一發,自然就能夠愛護一切眾生,《無量壽經》上講的「仁慈博愛」。「博愛」是出在《無量壽經》上。這個愛心才真正歡喜樂意,縱然受盡了冤屈,也不會退心,也不會改變志向,認真努力為一切眾生服務。 這個服務裡面,佛菩薩對眾生的服務,跟世間人服務不一樣。佛菩薩服務裡面,最主要的一個目的,幫助眾生覺悟,這就叫佛法。如果做不到這一點,那是世間法,就不是佛法了,是世法的服務。佛法的服務,點點滴滴都是令眾生覺悟的。這個事情,我們在《般若經》裡面看得很多,看得很透徹。《華嚴經》裡面,更是具體表演給我們看,我們要能體會。從讀經本能夠看到諸佛菩薩一切眾生現實生活狀況,經教跟現實是決定不能分,是一不是二,這個才叫希有。經教要是跟現實脫節了,不是佛菩薩的過,是我們自己的過失,我們自己不會學,所以它才脫節。要會學,佛法就是實際的生活。在古時候,佛法沒有傳到中國來,中國古聖先賢裡面,我們深深相信有佛菩薩應化在其中。堯、舜、禹、湯,周公、孔子,他們的心行,我們用佛經來比照,就能夠認清那都是佛菩薩。 《感應篇》這個小注裡頭有一段,「帝堯曰」,堯王,「吾存心於天下,加志於窮民」,看看他們的用心,他們想的是什麼?想的是天下苦難的眾生,念念當中如何幫助這些眾生離苦得樂。要幫助眾生,眾生缺吃的,送一點吃的給他;缺穿的,送一點衣服給他,這是小恩小惠,這不是辦法,決定不能教眾生永遠靠救濟生活,這不是慈悲濟世。慈悲濟世要教眾生有智慧、有能力可以獨立謀生,自求多福,這是真正慈悲濟世。真正慈悲濟世從哪裡做?從教學,教他!他沒有智慧,教導他、啟發他開智慧;他沒有生活能力,教他技術,教導他謀生的能力,所以說「教學為先」。而究竟圓滿徹底的教學,是佛法裡面所說的,幫助一切眾生轉迷為悟,這就超過世間一般的教學了。大徹大悟,就是佛菩薩;究竟徹底覺悟,就是無上菩提,佛菩薩教眾生的是這些。我們發心學佛,也就是學的這些。 佛菩薩大慈大悲,我們自己能不能成就,關鍵在好學,這是我講過許許多多遍。不好學,有好老師也是枉然,我們一生能不能成就,就決定在是不是好學。居士林的陳光別林長,最近往生凈土,三個月之前預知時至,他怎麼修成的?好學。李木源居士告訴我,老林長最近四年,每天聽經聽八個小時,所以他成功了。這四年生病,身體不好,不能工作,所以自己在卧房裡面放一個大的電視機,我們所有的錄像帶,他全部搬一套回家,每天看,一天看八小時,看了四年。這清楚、明白了,信心愿心堅定,萬緣放下,一心求生凈土,他如願以償,他成就了。所以我們看看古往今來,凡是成就的人,沒有別的,就是好學;凡是不能成就的人,我們仔細觀察,不好學。好學的人,隨順佛陀教誨;不好學的人,隨順自己煩惱習氣。因不同,果報當然不一樣,這是我們要深深覺悟的。好,今天時間到了。 太上感應篇﹝第一二六集﹞ 新加坡凈宗學會齋堂 / 檔名:19-12-126 諸位同學,大家好!請看《感應篇》第四十九段: 【賞及非義。刑及無辜。】 這兩句就是賞罰不明,是非顛倒。注子裡面注得非常好,我們要常常讀,常常把它記住。「賞之為道,崇德報功,朝廷激勸人心之大典也,不宜及而及之曰非義」,不義是不應該,不應該賞的你賞他,這叫非義。義就是應當的。這是不明是非,是不尊重法律,這個行為決定是增長自私自利。社會上自古至今,我們看到許許多多結黨營私,破壞國家的體制,擾亂社會,損害善良的百姓,都是這些人做出來的。 末後他這兩句話說得非常好,「舉枉錯直,最干天怒」,這個話說得是真話,可是世間人聽到以為這是迷信。古時候,聖人雖然對這個事情不常說,「子不語怪力亂神」,夫子對於天道講得不多,但不是沒有講。而中國人對天地鬼神、因果報應的理論與事實,知道得很多,我們在古籍里處處幾乎都能夠見到。但是聖人對於這些事情不提倡,不提倡有不提倡的道理在,希望把我們的智慧知識水平更向上提升。天地鬼神這些事,世間人只知其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佛在經論裡面將所以然的道理,說得清楚,說得明白,說得透徹,這是佛經不可不讀。唯有真正徹底明白了,你才在念頭上做一個大轉變。 佛法教人從初發心一直到如來地,修學的總綱領、總原則,就是《金剛經》上所說的「應無所住,而生其心」,宗門六祖惠能大師就在這一句開悟的。這一句經文跟末後佛說的「離一切相,修一切善」,是一個意思。「應無所住」就是「離一切相」;「而生其心」就是「修一切善」,可以說後面這兩句就是前面兩句的批註。諸佛菩薩跟一切凡夫不同的地方,凡夫是著相修善,所以果報有限,絕對不出你所著的。九法界這都叫眾生,九界眾生分別執著有廣狹淺深不相同,執著很狹隘的,執著很深固,這個福報就很小很小,修再大的善所得的福都很小。為什麼?你的分別執著就畫了個圈圈在那裡,不會超過這個圈圈。九法界愈往上面去,分別執著的念頭愈淡,所以他的心量也就大,他所修的善得福也大,完全與心量成正比例。如來果地上,妄想分別執著捨得乾乾淨淨,所以一絲毫的善,他得的福都是盡虛空、遍法界,圓滿的。 佛這樣教導我們,這些是事實真相,我們為什麼不肯學?還是斤斤計較,念念不肯放下。不但名利放下,愛欲放下,嗜好放下,我們常聽佛家講,「身心世界一切放下」。放下不是沒事了,放下之後要為一切眾生服務,修一切善,利益一切眾生。利益還講究饒益,用現在的話來說,最大的利益,最圓滿的利益,最究竟的利益,才叫饒益。起心動念、所作所為,都是為了廣大眾生,為一切眾生,絕對沒有為自己的念頭;為自己,自己還沒有放下,這是佛與眾生不同的地方。 我們發心學佛,要想作佛,作佛就得要破四相,四相是「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就是祖師大德常講的身心世界。「我相」是指自己的身心,身體這是四大和合的,這是我相。起心動念,分別執著,這是意識在作祟,凡夫把它當作心相,佛法裡面講這是妄心不是真心,這是講身心。身心之外就是世界了,這個世界裡面,從空間上看,有「人相」,凡是與自己對立的是人相。除了人相之外是「眾生相」,眾生相就包括今天講的植物、礦物,乃至於自然現象。凡是眾緣和合而生起的現象,都叫眾生相。由此可知,人相是我們依報裡面有情眾生,眾生相是我們依報當中無情的眾生,今天講的植物、礦物、自然現象。末後「壽者相」是講時間,過去、現在、未來,這些統統都是從妄想分別執著裡面變現出來的,不是事實。所以佛才說「凡所有相,皆是虛妄」,那個相就是這四相,這四相把虛空法界所有一切現象統統包括盡了。「凡所有相」就是指這些,統統是虛妄的,沒有一樣是真實的。你什麼時候能把事實真相看清楚,這是大學問。你把這四相放下了,不再執著它了,真功夫!從這個地方生心,生什麼心?上求佛道,下化眾生,生這個心。這個就是行一切善,這是真善,裡面絲毫邪惡都沒有。什麼是邪?違背事實真相的就叫做邪。換句話說,你還有四相的念頭,這個念頭就是邪念;邪念所產生的行為,惡作,這是惡。 這一樁事,只有佛才能說得出來。世間人、天人,乃至於十法界裡面聲聞、菩薩,都說不出來。為什麼?四相沒有舍盡。雖然四聖法界裡面的眾生,他們跟我們比較,那是放下太多了;不究竟,不徹底,佛經裡面常講「我執雖亡,法執猶存」,這就是放得不徹底。用我們現在話說,執著是沒有了,完全放下了,分別還有,妄想未盡,所以它也有個範圍是十法界,他們所修的善,絕不出十法界。六道凡夫裡面所修一切善,也決定出不了六道。六道裡面還有三界,我們要記住,欲沒有斷,欲是慾望,對於名聞利養、五欲六塵的貪念,這個心沒有斷,出不了欲界。你所修的一切善法,在哪裡享?在欲界享。如果你把愛欲嗜欲斷掉了,修一切善,依舊著相,這個果報可能在色界天,在無色天,出不了三界,脫不了輪迴。這是很明顯的說出,你修再大的善,你得的福是有限的。所以學佛的同修要明白這些道理,要記住佛的教誨,要認真努力去學習。 大乘確實是方便門,古人講得沒錯,「慈悲為本,方便為門」。不像小乘,小乘一定要破自己的我執,很不容易,非常困難!大乘用的方法巧妙,把這個念頭換過來,轉過來。迷的時候,念念為自己;覺悟之後,念念為眾生。自己沒有身,也沒有命。身是誰的?身是一切眾生的,命也是一切眾生的,只有一個念頭,為一切眾生服務。服務裡面最重要的一個項目,幫助眾生覺悟。我們在《般若經》上看到,其實任何大乘經都不例外,只不過《般若經》上講得明顯。釋迦牟尼佛在世,你看他在生活當中點點滴滴,都是幫助一切眾生覺悟。穿衣、吃飯,《金剛經》大家念得很熟,佛每天著衣持缽,入舍衛大城乞食,那是什麼?那是究竟圓滿的佛法,我們凡夫粗心大意,沒看出來。須菩提尊者他看出來了,他明白了,十方三世一切諸佛為眾生所說無量的佛法,都在穿衣吃飯上表顯無遺,圓圓滿滿。 當然只有看出來的人會學,他也就學會了。我們要想學,看都沒有看出來,到哪裡去學?那我們要問,須菩提到底看出什麼苗頭來?須菩提看出來,就是看出「無住生心」,所以不斷的讚歎「希有世尊」。「生心」就是日常生活,跟大家完全一樣,沒有兩樣。眾生生心就住,什麼是住?妄想是住,分別是住,執著是住,住得可牢。釋迦牟尼佛給我們表現的是無住,這個希有!我們從這裡體會,你就學會了。你就知道該怎麼生活,該怎麼做人,這個是大圓滿,大自在,真正幸福。沒有圓滿的智慧,你就不能辨別是非利害,你去執法,賞罰就不公平,就造無量無邊罪業。明了之後,無論在什麼崗位,都是行菩薩道,都是修積無量無邊功德。須菩提看到之後,也讚歎希有。這個地方講宰官,那是希有宰官,跟世尊沒有兩樣,這是我們要體會,要學習的。好,今天時間到了,我們就到此地。 太上感應篇﹝第一二七集﹞ 新加坡凈宗學會 / 檔名:19-12-127 諸位同學,大家好!請看《感應篇》第五十段: 【殺人取財。傾人取位。】 這是仕宦之惡的第六條。《感應篇》批註裡面說得很多,舉的因果報應事情也很多。實在講這些例子是舉不勝舉,太多太多了,只是我們一般人粗心大意。如果稍稍細心留意,你就能夠看出這些因果報應,都在我們的周邊。書上寫的是古時候的事情,我們現在所接觸的是眼前的事情。我們應當要明了,法律決定不是盡善盡美,所謂法律有漏洞,聰明人鑽取法律的漏洞,犯科作奸,這是世間以為聰明人,在佛法裡面看這些人是最愚痴之人。為什麼?世間人眼光短淺,只看到眼前的小利,喪失了未來的大利,這不是愚痴是什麼? 所以反而不如老實人,老實人在現前吃一點虧,上當了!厚利在未來。如果積植德行,不把得失放在心上,晚年就得大利。佛家講這個利益是屬於花報,果報在來世,來世所得的殊勝利益福報,遠不是我們能夠想像的。所以佛教人要積德累功,決定不可以做傷害社會、傷害別人的事情,這個對自己決定有大損耗。我們聽了這些話能相信,但是信心不深,信心裏面還夾雜著懷疑,所以常常會退心,道理就在此地。這是我們沒有把這些理論搞透徹,沒有將這些現象看清楚,所以才猶疑不決,聽了佛菩薩、聖賢人的教誨,半信半疑,不能成就自己真實功德。 諸佛菩薩常常勸人發心念佛,這「發心」兩個字意思很深。發心是說發菩提心,菩提心是真正覺悟的心,幾個人能發?真正覺悟了,就一切都會為別人著想。因果的道理,我們常常為別人想,別人也就常常為我想。如果只為自己想,不為別人想,同樣的道理,別人也不會為你想,這個理我們應該懂得。世出世間賢聖所為,我們仔細觀察,不同的地方就這麼一點。大聖大賢、英雄豪傑,常懷十方,常念眾生,尤其是念苦難的眾生,念念不忘,念念總是想幫助他們,決定沒有傷害,沒有殺害的道理。 『殺人取財,傾人取位』,奪取別人的地位,陷害別人,這個事情古今中外史書上,我們看得很多,現實的社會也不在少數。他能逃得了法律的制裁,能逃得了一般人的耳目,決定逃不了因果,決定逃不了惡報,所以我們要冷靜細心去想想。佛法世法,諸位常讀《了凡四訓》,要深深的記住,明了「一飲一啄,莫非前定」。懂得這個道理,人心就安了,安分守己,所謂是「理得心安」。理要沒有得,不能夠通達,心是安不下來的;安不下來,他就胡作妄為,造作無量無邊的罪業,還自以為聰明,自以為得意,這錯了! 先賢有所謂「愛人者人恆敬之」。我們要奪別人的,奪到手保不住,也會被別人奪去;我們騙來的,到後來也會被別人騙去,然後才曉得因緣果報,絲毫不爽。佛在經上尤其說得好,「財色名食睡,地獄五條根」,世間人貪戀,用佛法的眼光看,他貪戀什麼?他貪戀地獄五條根。那還能逃得過地獄的果報嗎?這些教誨,大小乘經論裡面太多太多了,我們要深思,要省悟。無量劫來我們在六道裡頭輪迴,哪一道都曾經去過。不但去過,佛告訴我們,佛講的話都是真話,我們在三惡道的時間多、時間長,在三善道的時間短,這是一定的道理。從我們起心動念,處事待人接物,我們的用心,我們的行為,冷靜反省就知道了。經上雖講不退轉,不退轉談何容易?深明其理的人不退轉,要深明! 四弘誓願裡面,為什麼那麼樣強調斷煩惱?「煩惱無盡誓願斷」。我們同學們都知道,我們的心性,我們的智慧德能,跟諸佛如來果地上沒有差別。現在為什麼落得這個樣子,搞得這麼可憐,這麼凄慘?《華嚴經》上說過,「皆以妄想執著而不能證得」。妄想是無明煩惱、塵沙煩惱,執著是見思煩惱,所以才說「煩惱無盡誓願斷」。煩惱斷了,你就證得法身,自性就是法身。學法門是成就報身,度眾生是成就應身。佛有三身,我們每一個人都有三身,現在我們的三身不能現前,現在這個身相是業報身。造善業,人天兩道得福報;造惡業,三惡道裡頭受報。阿修羅也不算是善報。為什麼?阿修羅的福報雖然大,享福的時候就會造更大的惡業。福報享盡了,惡報現前,時劫之長,我們沒有辦法想像。他造業的時間雖然不長,但是造極重的罪業。底下一句說: 【誅降戮服。貶正排賢。】 我們看看太上所講的這一段,用佛法來看,修羅造的業,羅剎造的業。雖然是個人身,他造的業跟修羅道沒有兩樣。所以古禮打仗戰勝了,戰勝了是用喪禮來處置。仗打贏了,不是歡喜,要曉得在這個戰爭當中,雙方死傷多少人,所以是用悲哀憐憫的心情來處置這樁事情。至於投降歸服了,更是用憐憫心來安慰他,來幫助他度日。如果還以貢高傲慢之心,虐待這些人,任意的殺害,這個造的業就大了。為什麼?這些人已經失去抵抗力,失去抵抗力你再要殺害他;不但是個人,畜生都如是。 世間為什麼有戰爭?為什麼有刀兵劫?這是因果報應。佛在經上講得很好,如果要世間永遠沒有戰爭,沒有刀兵這些災難,佛講了一句話,「除非眾生不食肉」,這個怨結才能化解。你吃的這些眾生肉,他不甘心,他現在是沒有抵抗的能力,但是他一轉世,所謂是「人死為羊,羊死為人」,一轉世,到他有能力的時候,他就來報復。報復絕對不會報到恰恰好處,總是要過分一些;每一次都過分一些,這個就不得了。 所以我們從歷史上看,看近代史,最近這一百年當中,第一次世界大戰,第二次世界大戰,這眼看的有第三次世界大戰,一次比一次殘酷,我們想想這原因從哪裡來的?殺業來的。為什麼會有這些殘酷的事實?追根究柢,教育失敗了,沒人教。古聖先賢的教誨,諸佛菩薩的教導,沒人相信了,都說這個東西是迷信。不但是迷信,而且還要把它打倒,把它拋棄,完全隨順貪瞋痴慢,完全遵從弱肉強食。外國人提倡的「進化論」,不懂得因果的道理,不知道報應的事實。 所以今天的世界瀕臨滅亡的邊緣,誰能夠救?宗教徒們祈望上帝能救。上帝發脾氣了,上帝發怒了,要懲罰世人,上帝不是佛菩薩,佛菩薩慈悲憐憫世人,所以要教。今天唯一的一條道路,我們要順從佛菩薩,順從古聖先賢的教誨。印光大師為我們選這個《感應篇》,教導我們學習,人人能夠依《感應篇》的教誨來學習,這個劫難可以挽回。一個人修,一個人得度;大家學習,大家都能夠得度。這一篇的經文不長,只有一千三百多字,要熟讀!不但要讀,要認真反省檢點,改過自新,這是消災免難之道。災難是自己造的,化解還是要靠自己,自己不肯回頭,求神、求佛菩薩都是枉然,自作自受,所以還是要自己來化解這個問題。今天時間到了,我們就講到此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