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十二時辰養生法 [圖]

   十二時辰養生法    

  

談十二時辰養生,首先就要談到經絡問題。而說到經絡學說,就要先談談《黃帝內經》。因為這本2500 年前的古書,被從古至今的中醫奉為圭臬的寶典。它裡面不僅包括了人體的生理、病理、疾病診斷、治療、防病保健,還涉及天文、地理、哲學,可以說是一部東方的 「 人體健康聖經」 。其實,中國古代並沒有明確的分科,所有學問都是互通有無,互為一體的。中醫作為與人性命息息相關的一門學科,毫無疑問也融入了哲學、天文、地理等各方面的精華。

       首先,從哲學上說,中醫把人本身看成一個整體,而不是腦、心、肝、脾、肺、腎等等單個的臟器,中醫認為是經絡聯繫了全身,從而體現了東方哲學裡常說的整體觀;並且認為疾病不是一成不變的,在不同階段要用不同方法治療,這非常符合現在的發展論;而中醫涉及的具體理論,又包括陰陽學說、五行學說等。

       從天文學上說,中醫把人與自然看成一個整體,認為自然界的任何一點變化都會影響到人的氣血運行,從而對人的身體產生各種好或壞的影響;一年之中,春夏陽氣升發,氣血浮於身體表面,秋冬陽氣內斂,氣血沉於身體之里;一月之中,每月月圓的時候,人的氣血較盛,月缺時,人的氣血較弱;一天之中,時辰不等,各個經絡氣血盛衰也有不同。

       從地理方面講,居住環境也會影響人的身體狀況。比如北方風沙多,所以北方人的皮膚紋理較粗燥;南方天氣潮濕多雨,所以南方人皮膚較為細膩。因此,治療同樣的病,對南方人和北方人的經絡刺激就要有很多不同,不能一概論之。

《黃帝內經》對人體經絡的作用推崇備至,說經絡是「人之所以生,病之所以成,人之所以治,病之所以起」的根本,也就是說,人生下來活下去,生病治病的關鍵都是經絡,可以說是「決生死,治百病」。書中具體描述了每條經絡在人體上的運行,還講到 「夫十二經脈者,內屬於臟腑,外絡於枝節」,也就是經絡向內歸宿於五臟六腑,內屬於臟腑,外於四肢百骸,五官九竅。總之,經絡把人體各部分都聯繫起來,變成了一個奧妙無窮的活生生的整體。現在我們看到的完整經絡學說,實際上就來源於《黃帝內經》。

       作為經絡學說的第一位實踐者,黃帝自己就很注重保養身體,所以他最終活了120 多歲,而他的子孫也都是壽高百歲,其實在當時草藥並不是最常用的治病方法,按摩才是,當然那時候還不叫「按摩」,而稱「導引」、「按蹺」。《黃帝內經》里是這樣講的: 「行數驚恐,經絡不通,病生於不仁,治之於按摩,廖酒」。也就是說,當經絡不通的時候,身體的某些部位一定會有反應,而通過按摩, 廖酒可以疏通經絡中的氣血,氣血通了人就好了。這應該是最早的經絡養生了。

       其實《黃帝內經》不是黃帝時候的作品,而是從春秋戰國開始,人們在實踐中,在治療救人的過程中一步步完善起來的,是歷代祖先傳承下來的精華!

       東漢的「方書之祖」有「救命活神仙」之稱的張仲景,在《黃帝內經》的基礎上發展了經絡學說。他認為人所生的疾病是通過一條叫「太陽→ 陽明→ 少陽→ 太陰→ 少陰→ 厥陰」這樣的道路從體外向體內傳輸的,根據疾病所屬的經絡不同,要用不同的方法治療。如此最初的風寒感冒病在太陽經,要用麻黃湯來治。它的《傷寒論》也是中醫的四大經典著作之一。

  明代的李時珍,大家都知道他是《本草綱目》的作者,其實他還寫過《奇經八脈考》一書,裡面主要是對古人奇經八脈文獻的彙集、考證。他說: 「內景隧道,內視反觀者能明察之。」也就是說,經絡不是一般人能看到的,只有那些  「能內視」的人方能看到。這種觀點影響至今,現在很多練氣功的人也是這樣認識經絡的。

       武當山有名道士曾經練氣功到了很高的境界,開了「天眼」。他說,在練功練入化境以後就能看到自己經絡的循環,路線跟《黃帝內經》里記載的一模一樣,而且身體內陰陽經循環交接,只是兩側的方向相反。這就是李時珍說的「內視反觀者」。用現代的話說就是透視眼,就是所謂的特異功能。據說名醫扁鵲就是透視眼,就能看到人的五臟六腑,所以看病時很神很准。既然能看到人的內臟,當然就能看到人體內精確的經絡走行以及藥物的歸經之路。

大家都知道,以前的人學中醫不是在學校,而是在醫館或者葯堂後。拜師後師父首先要徒弟學的就是經絡,因為只有懂得經絡才能明白臟腑之間互相有什麼關係,所以不學經絡就不知道如何用藥、如何開方,因為中藥是講究歸經的。而古代的中醫都是大儒, 「醫文同源」,「醫道同源」不為良相,便為良醫。正是對此的形象描述。

       依據中醫「治病之要、氣內為保」的學說,按揉經絡穴位與內服藥物有「異曲同工」的作用。回歸自然是現在全球健康生活的大趨勢,雖然以前不斷有這樣那樣的藥物出現,而且還打著純天然的提取物等招牌,但對我們身體來說畢竟是外來異物,肯定不如我們激活自身的潛能來預防和治療更好。這樣看來,通過經絡調動身體自我修復功能,會不會是醫學的返璞歸真呢?「經絡敏感人」的發現,使人聯想到揉經絡穴位為主流的醫學時代即將到來。

       經絡是疏通五臟六腑的通道,指壓、推拿、針灸、拔罐、刮痧火療、電療、以及如同銅人療法的能量療法都不治病,只不過是通過各有特色的調理過程而疏通經絡,經絡疏通了,人體的很多病症也隨之減輕或消失了,這與中醫理論中常說的「通則不痛」、「痛則不通」是一個道理。

       講到經絡這個話題,不得不提及江湖中流傳的一些說法。提起武俠小說,我們自然就會聯想到一些江湖傳說中很厲害的武功,比如六脈神劍,九陰真經,隔空點穴什麼的,幾乎所有的武俠小說和武俠劇都能看到有關穴位、經脈的描述,讓人覺得神秘莫測。而大部分人眼中的經絡穴位,都是通過這些小說、電視劇知道的,難怪很多人總會問:「武俠小說總說某人因為一次奇遇打通了任督二脈,從此功夫大增,一夜之間就成了武林高手。好像打通了任督二脈,就能無法無天,那到底什麼是任督二脈,打通任督二脈是什麼概念呢?」 「練功到至境之際,是不是真能讓百會冒煙?丹田在什麼地方?」

       其實經脈、穴位都是中醫眼裡疾病與人身體的傳導器,因為中國的氣功、武術,比如易經筋、太極拳,都跟經穴有關;所以金庸、古龍們就發揮他們的想像,把武功寫得出神入化,經絡也就成了很玄的東西。

       小說雖然有誇張的成份,但也反映了經絡的重要性。其實說穿了,氣通則機能順暢,氣堵則百毒囤積,經絡通了,雖然不能讓你功力大增,但也能使你身體大健。

       至於點穴,曾記得中央電視台有一個專訪,說咱的國家的一位點穴大師與一位散打高手比武,結果散打高手被一穴點中,一下就趴下了,後來點穴大師給他揉了揉穴位,一會兒就緩過來了。

       在中醫的眼裡,大多數人都會有經絡堵塞的現象,經絡不通,氣血就流不動了,「不通則痛」,這時就會出現各種疼痛和其他適感。如比路上堵車了,被堵的人就會急躁,甚而鳴笛,到處亂鬨哄的。有些人總是頭痛、腰腿痛、肩頸痛或者總覺得身體的某個地方發酸、發麻等等,讓人給扎扎針或者做做按摩之後很快就能緩解,這就是因為通過刺激穴位或者沿著經絡按揉恢復了經絡的暢通,使人身體的氣血能正常流動,從而各種癥狀也就自然而然地消失或者減弱,達到「通則不痛」的目的了。

       中醫認為人的經絡是人體的活地圖,人體的經絡主要由經脈和絡脈組成,如同一棵大樹有樹榦還有分出去的枝葉類似。經,有「徑」的含義,徑就是路,指的是大並且深的直行主幹;絡,有「網」的含義,也就像網路一樣,指的是分支,小並且淺的橫行支脈。經絡就像身體內深淺不一,縱橫交錯的溝渠一樣,運行著氣和血,使人的生命能夠延續。只有把這些溝渠打掃乾淨讓氣血暢通無阻,人的身體才不會出現問題。為了預防我們身體發生疾病,為了及時知道身體哪兒堵住了,我們就必須先知道經脈到底在哪兒。

       十二正經如江河,奇經八脈似水庫。經絡的主體叫經脈,就是運行氣和血的主要道路,相當於北京的二環路、三環路、四環路、五環路。當然人體不像樹那麼簡單,只有一個主幹,人體的經脈包括十二正經和奇經八脈。這十二正經是主幹,要向外分出「分支」來聯絡四肢軀幹的皮筋骨,它們向內深入到胸膛、腹腔,上行到頭,是胸、腹及頭部的主要支脈,主要作用是溝通人體的內臟,並加強經脈與經脈之間的聯繫,有 「別行之正經」之稱。

       如果說十二正經是奔流不息的江河,那奇經八脈就像水庫一樣。平時十二正經的氣和血奔流不息時,奇經八脈也會很平靜地正常運行,一旦十二正經氣血不足,流動無力時,奇經八脈這個水庫儲存的「水」就會補充到江河中;相反,十二正經氣血太多了,太過於洶湧了, 「水庫」也會增大儲備,使氣血流動過來。只有這樣,人體正常的功能才會平衡,這個道理說簡單點就像防洪抗旱。而從醫學上來說,奇經八脈對全身經脈實際上起著聯絡和調節氣血盛衰的作用。總之,奇經八脈與十二正經相互調節,相互配合,才能保證人體的平安無事,就像士地要跟大自然的降雨配合才能保證有好的收成一樣。

       除了十二正經和奇經八脈之外,人體中還有如山溪小河流一樣的十五絡脈及其連屬部分。絡脈是經脈分出的淺層分支,其中較大的主要有十五絡,相當於比較粗的樹枝。主要在人的四肢及軀幹的前面、後面、側面。十五絡還有分支,起聯絡溝通的作用,能夠加強上面和下面兩個層次之間的聯繫。十五絡在人體內的走向有向里向外兩個方向,所以它能夠加強表裡的聯繫,促進表裡氣血的流通。絡脈再分出的更細小的分支稱孫絡,一般浮現於皮膚表層。肉眼可以觀察到的叫浮絡、血絡,它們就像人的微循環系統,縱橫交錯,愈分愈多,愈分愈小,最後彌散全身。

       總之,人體的經絡是有主幹有分支的,這些分支都相互交叉相互聯繫著,默默地為人的身體貢獻著力量。

       除了經絡以外,還有跟經絡相聯繫的部分,叫經絡的連屬部分。人是立體的,所以這種連屬包括向內和向外兩大部分。

       講養生,還要涉及到一個非常關鍵的詞——五臟六腑。那麼什麼是五臟六腑呢?中醫將內臟統稱為五臟六腑,《黃帝內經》中的《素問,五臟別論》說: 「 所謂五臟者,藏精氣而不瀉也,故滿而不能實;六腑者,傳化物而不藏,故實而不能滿也」 。心、肝、脾、肺、腎是五臟,是實質性器官,主要功能是化生和貯藏氣血精液,也就是生成並儲存人體的所有精華;小腸、膽、胃、大腸、膀胱、三焦為六腑,是空腔性器官,其主要功能是受納和腐熟水谷,傳化和排泄糟粕,簡單說就是消化食物,排出廢物。所以,五臟如比蓄水池,六腑相當於輸送管道。

       根據現代醫學理論,上面說的六腑大都是屬於消化系統的,這跟幾千年以前沒有解剖基礎的中醫看法竟然不謀而合。

       經絡是五臟六腑的鏡子,更像是一對同氣相求的孿生子。現代研究發現,經絡循環的部位與絡屬的臟腑有神經上的聯繫,所以它們之間的病理現象會有很多相似之處。

       這種對不懂中醫的人而言,可能認為是毫無根據的。例如,明明牙疼為什麼按手上的穴位?胃疼卻要按腳上的穴位?這不是南轅北轍嗎?但從經絡的原理來看,就會發現它們之間同氣相求、血緣相通,有不可分割的關係。

       具體來說,心經屬於心臟,絡於小腸;肝經屬於肝,絡於膽;肺經屬於肺臟,絡於大腦;腎經屬於腎臟,絡於膀胱;心包經屬於心包,絡於三焦;胃經屬於胃,絡於脾;大腸經屬於大腸,絡於肺;小腸經屬於小腸,絡於心;膽經屬於膽,絡於肝;三焦經屬於三焦,絡於心包;膀胱經屬於膀胱,絡於腎。陰經和陽經就這樣交互連結,組成縱橫交錯的網路。

       除了血肉聯繫臟腑外,經絡向外還要聯繫經筋和皮膚,這樣氣血才能輸送到那些地方,關節才能活動,皮膚才有光澤。這些外連部分包括十二經筋、十二皮部。

      十二經筋是經脈的氣血會聚在筋肉關節的部分,主要作用是約束骨骸,利於關節活動。

       十二皮部則是經脈的氣血在皮膚的分布。皮膚是身體的最外層,也就是人體系統的第一道防火牆,可以保護機體,抵抗病邪入侵。另外,當內臟和經絡出現問題時,會在皮膚上有所反映,比如會出現皮膚變暗,沒有光澤,有色斑或者長痘,所以治療這些病症光從表面的皮膚著手是不夠的,關鍵是調整內臟和經絡。前面我們說經絡向內與內臟聯繫,所以調整經絡的氣和血就能調整內髒的氣血,氣血正常了,皮膚自然變好了。

       在中醫理論中,還有「天人相應」的說法,即是說,人生活在天地之間,是天地的一分子,人的一舉一動,都與天地息息相關。天地是有節律的,太陽每天早晨從東邊升起,晚上在西邊落下,祖先們根據太陽的位置變化規律把年分為春夏秋冬四季和二十四節氣。人的氣血也同樣隨著太陽的位置移動和自然界的變化而變化。

       幾千年的中醫,把人的身體與大自然中的景象緊密聯繫起來,並用這種整體思維的方式給人療病。比如大自然中有黑夜和白天,有靜有動,這些都是相對的,那麼人作為微縮的小自然體也一樣有陰有陽。古時沒有 「小時」這個說法,一天被分為了十二個時辰,每個時辰中人的氣和血都是不一樣的,這個時辰大腸經的氣血最多,下個時辰胃經的氣血最盛,因為氣血跟水一樣,都是流動著的。而這種氣血的循經流動就像一個環似的完美無缺。

       十二經脈的直行方向有向上和向下兩種,比如手三陰從胸走向手,手三陽從手走向頭,足三陰從腳走向胸,足三陽從頭走向腳,十二經脈相互連接起來就像一個環。具體次序是這樣的:

       手太陰肺經→ 手陽明大腸經→ 足陽明胃經→ 足太陰脾經→ 手太陰心經→ 手太陽小腸經→ 足太陽膀胱經→ 足少陰腎經→ 手厥陰心包經→ 手少陽三焦經→ 足少陽膽經→ 足厥膽肝經→ 手太陰肺經。簡單概括起來就是:肺大胃脾心小腸,膀腎包焦膽肝詳。

       人體內的氣血流動是循經運行的,和五個手指有長短一樣,不同經脈的氣血也同樣有多有少。下面的十二經絡氣血歌就可以說明這個問題:

       多氣多血為陽明,少氣太陽厥陰經;

       二少太陰常少血,六經氣血需分明。

       這是說,手足陽明經屬於多氣多血的經絡,這也是為什麼我要提倡陽明經是最重要的經絡的原因。手足太陽和手足厥陰經屬於多血少氣的經絡。

        經絡問題,還有一種提法,就是經絡可以「決生死,處百病」。《黃帝內經》說:「經脈者,所以能決死生,處百病,調虛實,不可不通」。

       這句話很多人知道,很多書上都有提及。現在還講這個問題,是因為通過這句話我們能很真切地感受到經絡有多麼的重要:好比我們的身體是一座城市,經絡就是這個城市裡的各種管道,大家可以想像一下,一座城市裡的上下管道不通了會有什麼後果?下水道堵了,污水橫流;天然氣管道不通了,那冬天就等著哆嗦吧。只有各種管道正常了,一切工作才能照常進行。經絡也是一樣,哪裡不通了哪裡就會出問題,把它疏通好了,病也就沒了,這就是「處百 病,調虛實」。以才「不可不通」。而就經絡本身,具體說來,有以下作用:

(1 )聯繫全身

       經絡可以把人的內臟、四肢、五官、皮膚和肉等所有部分都聯繫起來,就好像地下線纜把整個城市連接起來一樣。每一條通路通暢,身體才能保持平衡與統一,維持正常活動。

(2 )運行氣血

       天然氣需要用管道輸送到各個部門、機構乃至家庭,同樣,氣血也要通過經絡輸送到身體各處,滋潤全身上下內外。每個人的生命都要依賴氣血維持,經絡就是氣血運行的通道。只有通過經絡系統把氣血等營養品輸送到全身,人才能有正常的生理心理活動。

(3 )人體屏障

       外部疾病侵犯人體往往是從表面開始,再慢慢向里發展,也就是先從皮膚開始。經絡向外與皮膚相連,可以運行到表面的皮膚,好像磚瓦一樣壘成堅固的城牆,每當外敵入侵時,經絡首當其衝地發揮其抵禦外邪,保衛機體的屏障作用。

(4 )反映內在

       疾病也有從內生的,「病從口入」就是因為吃了不幹凈的東西,使身體的氣血不正常,再通過經絡反映人體內在的癥狀,中醫管這叫「以表入里」。

(5 )調氣血

       人的潛力很大,我們的肝臟只有1/3 在工作,心臟只有1/2 在工作……. 如果它們出現問題,我們首先要做的是激發調動身體的潛能。按照中醫理論,內臟跟經絡的氣血是相通的,內臟出現問題,可以通過經絡和體表的穴位調整氣血虛實。這也是銅人療法、針灸、按摩、氣功等可以治療內科病的原因。

我們都知道,嘴不但能吃飯,還能吃進細菌,成為疾病感染的途徑。經絡也一樣,它可以運行氣血,行使上面說的那些功能,但是人體一旦有病了,它也是病菌從外向里「走」的路。但只要我們知道了它們的循行規律,就可以利用這一點來預防疾病的發生髮展。這就好比敵人來偷襲,我們知道了他的行軍路線,就可以提前做好防護準備。

       經絡和臟腑相關聯,經絡通了,我們的身體才能通暢,健康才有保證。前面講了十二正經,還有奇經八脈,十五絡脈,有點複雜了。如果身體有什麼不舒服,難道我們真要每天把全身都敲揉個遍嗎?當然不用,我們只要找到身體上的關鍵點(在銅人療法中我們稱其為阻滯點)就行。

       中醫說脾胃中焦主運化水谷,也就是主消化,是人的後天之本,那多氣多血的陽明經就顯得尤為重要了。當然,這裡並不是說其他經脈就不重要了。說它重要也是針對運化問題相對而言的。而我們之所以說陽明經的疏通性對人體保健的重要性,是因為人是一個整體,哪個部分罷工都會產生疾病。陽明經從頭,胸腹一直到腿的外側的前緣,貫穿全身,所以對全身的氣血都有暢通作用。

       胃腸的功能有多重要人們都能體會到,胃腸不好就會出現很多小毛病,如消化不良,便秘腹瀉等。胃腸道的氣血生成不足了,身體內的廢物就不能及時運走,日漸堆積,形成各種毒素,不但會出現以上所述癥狀,還會在臉上起粉刺、痤瘡等影響美觀的東西,甚至還有可能出現音啞等失音現象。所以中醫在治療時有句口頭禪:「 有病沒病,腸胃掃凈」。說的就是要保持胃腸的通暢。

但要保持臟腑功能的正常,不能總靠吃藥,而是通過平時的保健來維護它,調整它。比如按揉足三里就可以調整腸胃功能。

       一個人身體處於亞健康狀態的時候,敲胃經5 分鐘,整個人感到有點氣,但會覺得身體暢通多了,如果是第一次敲,當晚會睡得特別好,而睡得好就能使人體氣血在最短的時間內恢復到最佳狀態。

有這樣一種說法,中醫不是治病,而是治人的。它是通過調整人自身的陰陽虛實,調動人自身的抗病能力,把疾病趕出體外。經常有人說,蒼蠅不叮沒縫的蛋。把自已身體練好了疾病就無從下手。但是「練」身體可不是簡單地做做晨練,而是要針對健康的關鍵,疾病的關鍵去練。

那麼,健康的關鍵在哪裡呢?

       前面說過,經絡是運行身體內氣和血的通路。氣和血是一對相互支持同仇敵愾的戰友。它們使我們的體內各種組織器官保持生氣,鬥志昂揚,是維持健康的重要因素。古代就有「 氣為血帥,氣行血行,血為氣母,血至氣至,氣若順得意輕鬆,血若通遠離病痛」的說法。經絡暢通了,氣血才能正常運行到身體的各個部分,這些部分得到精華的滋養才能正常發揮各自的功能,這樣的整體才稱得上是健康的。

       總之,經絡暢通就是健康的關鍵,祛除疾病的關鍵。要保持健康,防治疾病,就要從疏通人體經絡系統開始。每天敲十四經和按揉幾個重要穴位,就足夠能疏通一個普通人的經絡,保證他應對日常的工作和生活。

現代生命科學預測人類的壽命是125-175 歲,而目前我們的平均壽命才78 歲左右,這說明我們身體還存在著巨大的潛能。而這一潛能的調動則要依靠經絡的調整和暢通,依靠順應自然法則的養生。

而講到養生最主要的 是因天之序問題,即人體的生命日節律,也就是一天當中人的養生法則。首先,我們要接觸的概念就是時辰。現代人大多數人都已經習慣用小時來計數時間,然而這在古代則不同,古人是用時辰來計數每天的不同時間的,每個時辰相當於現在的兩個小時,每天的24 小時,恰好是12 個時辰,這些時辰被定名為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

首先講子時,子時是夜裡11 點到凌晨1 點,這段期間是膽經當令,所謂當令,用現代的說法就是值班,這就是說,在子時的這兩個小時的時間內我們的人體中是膽經在值班。在中國文化里,非常重視這個時辰,因為養生家們認為這個時辰是生命體一陽初生的時間。

大家都知道,在東半球,半夜時分恰恰是天最黑暗的時候,這時陽氣開始生髮。在中國古代的《黃帝內經》里有一句話叫做凡內藏皆取決於膽。取決於膽的什麼呢?取決於膽的生髮。我們在日常生活中,經常會有這樣的體會,到晚上八九點鐘的時候,就會很容易困頓,可是到夜裡11 點時,我們恰恰又會很清醒,這就是因為陽氣開始生髮起來了的緣故。在這裡,我們一定要記住一條重要的經絡——膽經。

現在講一個基本的漢字,有助於我們對傳統中醫文化的理解,那就是臟腑的這個髒字,在繁體字中,臟是這樣的「臓」。在中醫理論中的這個臓字,關係到三個層面:臓:形氣神。

所謂形,就是它的物質基礎。不要以為用西醫的療法把膽囊切除了,就可以說膽經就生髮不起來了,不會。膽經是在人體中的一條很長的經脈,從頭一直到腳。而這樣的一條從頭到腳的經脈,就是形。

所謂氣,指的是經絡之氣的運行,是指生命體的生命運動方式。

所謂神,是指形氣特別足了以後的生命體的外現。

傳統中醫非常有趣,有人說,臟,是一個月旁一個庄字,其實那指的是物質結構,而中國傳統中醫說臓,是內臓的意思,內藏就有外象,這一點不難理解。比如說一根手指,用中醫的觀點來理解,這根手指上就有五臓。為什麼這麼說呢?大家知道,手上是有皮毛,在中醫裡邊說肺主皮毛,所以皮毛的問題都跟肺氣有關聯,像皮膚病等皮毛的毛病都是跟肺氣有關的。皮毛裡邊裹的是肉,肉跟脾有關,脾主肌肉。裡邊還有血,血由心所主。然后里面還有骨頭,這種最收斂、最固斂的東西,是由腎所主的。還有筋,我們的身體要想活動,都是由筋來連綴的,筋的好壞跟肝有關,肝氣是否生髮,跟肝經有關。是不是從一根手指都可以看出五藏來?

回頭再看子時,在子時的時候,膽經生髮,比如說我們喜歡把手舉起來,這都是在膽氣的生髮這個樣子,我們打一個哈欠以後,然後人就顯得精神一些,這也是膽氣生髮起來的象。

膽經是從人的外眼角開始一直沿著頭的兩側下行,然後沿著人體的側面,再一直沿著身體的外側,往下走到腳的小趾、四趾,這條經絡就是膽經。

膽經一直沿著後腦部位循行,所以才有膽主決斷一說。比如說當人們有些事情想不清楚的時候,經常會有一個動作——撓頭,撓的地方正好是膽經的循行路線,人們決斷力不夠的時候就會撓頭。而這一撓就會生髮出新的解決辦法來。還有,當人們膽火上升的時候,後腦勺就會發癢,然後就會撓這個部位,撓著撓著膽火就會降下來。

講到膽經,我們會聯想到一件事,大家都知道,人的生肖,即十二屬相,但是很少有人會想到,在這十二生肖中,為什麼以鼠開頭?子鼠丑牛寅虎卯兔辰龍巳蛇午馬未羊申猴酉雞戌狗亥豬,子時的象又是什麼呢?就是老鼠。因為老鼠是在夜裡最活躍的。為什麼還要用老鼠來比喻膽經這個問題呢?就是說膽雖然主生髮,但是這個時候陽氣還特別的小,就像老鼠一樣小。很多人都見過太極圖,一般人認為,太極圖中的魚眼即為少陽,膽為少陽,少陽就是最小的那個陽,從太極圖上也可以這樣理解,如果一邊是陰的話,那麼另一邊就是陽,少陽是指魚眼位置,是生髮力最足的地方。陽氣最終的生髮,是要靠這個魚眼的,所以這也是十二生肖以鼠為首的一個原因。

現代人生活節奏快,作息不規律,經常會出現一個問題,那就是到了夜裡11 點時,如果再不睡,而繼續熬夜,11 點以後就開始不思睡眠了,慢慢就會形成失眠。怎麼辦?怎樣治療失眠呢?請大家記住,《黃帝內經》里既然講要順其自然,就這樣很簡單的一句話,然而它卻告訴我們應該怎麼吃飯、怎麼睡覺。在失眠的臨床表現癥狀當中,常見的是心腎不交造成的失眠症。那麼什麼又是心腎不交呢?心,在中醫五行中屬火,心就是火,這是《易經》裡邊的離卦,然後腎水,是坎卦,就是水的象。那麼如果心腎不交,這個卦就非常不好,被稱為未濟卦。因為心火是上漂的,腎水是下行的,那麼虛火擾頭,虛火全在上面擾動著你的頭腦的話,你就不容易睡得著覺。那麼怎麼治呢?就是先把這個火拽下去,形成既濟卦,這個卦象就非常好了,也就是讓腎水上去,讓心火下來,從而把失眠治好。上面講的這種心腎不交是失眠的一種表現。還有一種就是胃不和則卧不安,假如你晚上吃了很多東西,你的所有氣血都要去消化這些食物,所以陽氣就不能充分地到達頭上,就會出現一直翻身而睡不著覺的情形。這種失眠又該怎麼治呢?其實對這種失眠症最好辦了,一句話,晚上少吃。中國古代養生學告訴我們要過午不食,就是出於這個原因。為什麼到晚上要少吃呢?在白天,上午是太陽剛剛升起的時候,陽氣可以化萬物。所以在上午的時候,你吃多少東西都沒關係,只要你吃得下,老天的陽氣還有人體內部的陽氣,都可以把這些食物消化掉。而到晚上時,陰氣回復和逐次上升,在一派陰霾之氣籠罩之下,任何東西都是不容易化開的。所以晚上尤其是夜裡吃東西,其本身就不容易消化,反而會造成對人體的損害。這就是子時的一個概念。

從養生學的角度,除了子時因吃東西不能消化,而要拒絕再進食之外,還有一個說法也要注意,那就是,所謂睡子午覺的問題。子午指的是子時和午時,就是說這個時間內最好是養成卧而眠的習慣,有利於陰陽的協調,促進身體的健康。

第二個時辰是丑時。丑時是凌晨1 點到3 點,這個時候是肝經當令,也就是說肝經在這個時候值班。那麼肝都有哪些作用呢?比如說肝藏血、肝主筋。

這裡涉及的第一個概念就是左肝右肺。這個提法是目前西方醫學很不同意的一個觀點,因為我們大家都知道,肝是在人體的右邊,可是中醫學裡為什麼非要去講左邊為肝,右邊為肺?大家去藥王殿也會看到,藥王殿裡邊一般供的都是孫思邈像,經常會出現這麼一個圖,就是孫思邈身下坐著老虎,手上抓著一條龍。這是什麼意思呢?它是在告訴我們,龍是什麼,龍就是東方。在中國古代文化里,有青龍,指東方,西方叫白虎,南方叫朱雀,北方叫玄武。那麼既然是東方為肝,就像青龍,大家看所有畫的龍,大多是飛騰的,是飛騰向上的,而這條飛騰的龍卻是低著頭,這也是有講究的。我們中國還有一個很著名的圖叫做二龍戲珠,二龍戲珠圖中間的那個珠子,實際上就代表生命,生命才是珠寶。而相反,我們看畫虎的圖,最兇猛的虎是什麼樣的呢?是下山虎,對不對? 下山猛虎跟騰飛巨龍的形象相反,頭都是昂著的,這也有講究。虎都是主降,大家一定要知道,氣往下降的時候一定要抬起來,這就要體現龍的作用了。這也是中國文化的妙處。任何東西不能只升不降,任何東西又不能只降不升,這也是《易經》里所講的,否極泰來的概念。那麼為什麼左肝右肺呢?實際上它告訴你肝氣是主升的,比如說出現頭疼的時候,你去看醫生,醫生就會告訴你,頭疼是屬於肝陽上亢,就是肝的陽氣拚命地往上走。那麼,實際上是告訴你哪兒出問題了呢?是你收斂的功能,降的功能出問題了。你就這麼一直升著,而沒有降。講左邊實際上是在講生髮,在往上升。右邊是主降的,肺氣主降。所謂降龍伏虎,實際上是調和升降。這在道教的養生理論中,被認為是最難的,就是說使人體的氣機升中有降,降中有升是最難的一件事。《易經》里有一句叫乾卦上九,見群龍無首吉。所謂見群龍無首吉,就是生髮、生長、收斂、收藏全有,就是這個生命之機。見群龍無首吉,這是人生的最高境界,也是身體的最健康狀態。假如你自己身體不健康,你就要知道是哪個方向、哪個部分出了問題,是收藏出問題了,還是生髮出問題了。你整天到晚沒精打采,就是生髮出問題了。而生髮的問題是從哪兒導致的呢?是因為你冬天藏的不夠,是因為你把腎精耗散得太厲害了,沒有東西可以生髮了,在中醫五行里管這種狀況叫水生木,如果你冬天的東西沒藏夠的話,你的木就生不起來。這就是中國文化,而對於中國文化一定要看前三步,看後三步,而不是只看當下。在治病上也這樣,不能是哪兒的病就治哪兒,中醫就講不治已病治未病,這兒已經病了,不治這兒要治哪兒呢?是要找到根源,拔出病根。一定要記住,之所以上面出了癥狀,實際上是底下出了問題。因而你要固攝住中央脾土,然後再把你的收斂功能恢復起來,你這個肝的問題才能好轉。其實這也是肝腎同源的問題。

第二點是肝藏血和肝主筋,藏血的功能實際上就是飛龍的低頭的原因,低頭才能夠藏得住,把血藏住。主筋,我們身體當中所有筋的方面,比如說有人的手掌握不起來,就是握力出了問題。所謂筋是指彈性,就像皮筋一樣是有彈性的。當人體中的彈性出了問題以後,都是肝的問題,是肝這個筋的彈性沒有了,還是誰出的問題呢?其實是血出的問題,是血不能夠柔潤這條筋了,因而就握不住了。現在患肝病的人特別多,這跟我們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很不好的習慣有關聯,比如夜裡不睡覺,凌晨1 點到3 點,如果你不睡覺的話,你就養不起肝血,這是很危險的。所以養生學中強調從子時開始就要睡覺。

第三個問題,將軍之官,謀略出焉。所謂將軍之官,是黃帝內經《靈蘭秘典論》里說的,意思是指肝是將軍之官,是主謀略的。我們的聰明才智能否最大發揮全看我們的肝氣足不足,如果肝氣很足的話,我們就顯得很聰明,反應很敏捷。那麼將軍之官是什麼意思呢?所謂將軍,不僅是能打仗的人,而是能夠運籌帷幄的人。將軍運籌帷幄的功能就是藏血,而這個謀略出焉說的則是,把肝氣養足了才能夠有謀略。

再回頭講左肝右肺,日常生活中都會遇到這樣一種現象,有的人會有深切體會,比如說當你剛開始生氣的時候,你通常是右邊疼,那是肝氣先瘀滯住了,不會一下子就疼到肝這邊來,再繼續生氣就吃不下飯了,這叫木克土,木是肝,中央脾胃為土,這麼一生氣,出現木克土,就把脾胃給克制住了。那麼這個時辰叫什麼呢,叫丑時。丑字在古代是這樣「杽」記住凡是這麼寫的字的手,那麼杽是這兒有約束,就說得手要伸出去的時候又要縮回來,要伸就是生髮,縮回來不就是收斂。所以在這個時候,雖然生髮,像牛一樣生髮氣很足了,像牛一樣大,但是還要有所收斂,這就是杽的涵義。這就告訴我們,凌晨的時候人要睡覺,但是不能一味地睡下去,那樣也會出問題。

第三個時辰是寅時,寅時是凌晨3 點到5 點,這個時候是肺經當令。《黃帝內經》的經脈篇,實際上是以肺經開頭的。那麼我們想一想,為什麼在所有的經脈學說里都是由肺經開頭的呢?比如說《黃帝內經》裡邊,經脈的順序是:肺大胃脾心小腸,膀腎包焦膽肝祥。

還是按照這個順序這麼走,那麼為什麼從肺經開始呢?實際上我們現在過春節的么時間,就是在寅月,這個寅時是一個很重要的時間,比如說我們夜裡幾點醒來,這是最危險的時候,實際上就是夜裡3 點到5 點,醒過來是最不好的,為什麼呢?因為從這個時間段開始,人體的氣血開始重新分配,心需要多少,腎需要多少,這個分配的任務是由肺經來完成的。所以3 點到5 點的時候,應該是人睡的最沉的時候。因為人體從靜到動的轉化是通過深度的睡眠來完成的。而這種重新分配的過程,一定要在最深度睡眠當中來完成。對於正常人而言,假如這個時候早醒,或者是出現大汗淋漓,就預示著你的收藏功能已經很差了。要趕快去找醫生,看一看,把這個毛病治好。提到這個時辰,我們還會聯想到,一些心臟病人會死於凌晨三四點鐘,其實這也是跟肺經這個時候開始重新分配人體氣血密切相關,因為氣血不足,而不夠分配,心血不足,就容易出現心梗。反過來講,在日常生活中,我們就要注意家裡如果有老人,如果有心臟病人的話,一定要叮囑他慢慢起床,提醒他慢起床,同時盡量的不做早鍛煉,就因氣血剛剛開始分配,如果這個時候一鍛煉,等於又生硬地抽調一些氣血上來,很容易造成所謂的猝死現象。

第四個時辰是卯時,卯時是早晨5 點到7 點,這個時候是大腸經當令。我們原先老說,要養成早晨排便的習慣,其實不用養,這是人體氣機自然的一種走勢,到早晨5 點到7 點的時候,人排便應該是很正常的一種現象。那麼在這個時期, 5 點到7 點天就亮了,這叫天門開,相對而言地戶也要開,那麼地戶在中醫里指的是魄門。肛門,就是魄門。那麼在中醫里有一句話叫做肺與大腸相表裡。表裡是一種什麼關係呢?這有點像夫妻,丈夫在外邊忙著的時候,妻子就應該在家裡,丈夫如果特別忙了,妻子也相對要忙。中醫看病要問二便,在很大程度上問的是心肺的功能。如果大便出了問題,實際上是肺氣出問題了。

第五個時辰是辰時,就是上午7 點到9 點,這個時間是胃經當令。胃經是起於迎香,往上一直走到山根,沿著頭角至額顱。先是走顏面,然後沿著身體一直走到腳趾的中趾下,如果你第二個腳趾出現疼痛的話,那是胃經出問題了。在臉部的時候,我們現在經常會看到一些年輕人長痤瘡,而痤瘡一般都會長在臉頰或者額頭上,實際上這都是胃經的病,治痤瘡一個很好的方法就是從胃經治。那麼為什麼會長痤瘡呢?實際上這是由於胃寒造成的。往往這種長痤瘡的人,通常都特別喜歡喝冷飲,而人體內部是一個恆溫的機制,假如喝了大量的冷飲的話,慢慢就造成了胃寒,人體是有自保功能的,人體的這種自保功能就會發出熱來攻胃裡的這個寒,而這一攻就形成胃的燥火,你就會更渴,就更願意喝冷飲,這樣人體就會發出更多的熱來攻寒,如此反覆下去惡性循環,慢慢地燥火表現在臉上就形成了痤瘡。實際上我們在喝水的時候,就應該注意到,夏天恰恰我們應該喝溫水,越喝溫水越解渴,越喝涼水越不解渴。

現在說一下,7 點到9 點為什麼一定要吃早飯,吃早飯是為什麼呢?經脈氣血從子時一陽升,到卯時的時候陽氣全升起來,這時太陽也已經升起來了,天地出現一片陽的象,吃早飯就是你要補充一些陰,食物是屬於陰的。前面都是陽氣在運化,這時吃食物就像你人體的補充一樣,就非常重要。而且吃早飯可以抑制肥胖,上午是陽氣最足的時候,人體也是陽氣氣機最旺盛的時候,食物是最容易運化的。吃早飯不會發胖也跟下一個經脈脾經有關,脾就主運化,能夠通過運化把這些變成精血,然後輸送到你的五臟去。所以早飯多吃不會發胖。剛才講到臉上的痤瘡的問題,胃經沿著頸部一直往下走,然後在上半身過的正好是乳中,就是乳房的正中線。實際上像女子經痛,月經前有乳房脹痛的現象其實都跟胃經相關。然後接著下落到大腸,一直下來沿著前腿走,這在日常生活中,我們也要注意,當我們前腿的毛病,我們腿前面出現問題的時候,通常都是胃經出問題,是胃病。還有膝蓋,胃經也路過膝蓋。古人是非常強調護住膝蓋的。為什麼要護住膝蓋?你看古人坐的坐姿,要是像我們現在這麼坐的話,他的兩手也會扶在膝蓋上。大家知道,手中有一個勞宮穴是心包,那麼這個穴位是屬於火穴,用它捂住膝蓋可以防止膝蓋受涼,而且可以保護胃氣。古人跪坐也要把手放在膝蓋上,其實這都是養生。另外,胃經上有一個很重要的穴位- 足三里。足三里這個穴位是在膝下三寸處,它是一個長壽穴,經常按摩足三里,實際上也是養護胃氣的一個好辦法。

       第六個時辰是巳時,上午9 點到11 點,是脾經當令。脾主運化,脾和肺同屬於太陰。什麼意思呢?所謂的太陰就是說,它們都具有分配的功能,肺分配的是全身的氣血,而脾主管的是把胃腐熟了的食物的氣血輸送到肌肉腠理當中。所以脾相對於肺來說是一個前期的初步工作。脾主一身之肌肉,假如肌肉出現問題,脾胃不合就會使肌肉無力,身體無力。脾有一個外現,表現在嘴唇上,如果脾的運化功能很好的話,嘴唇就很滋潤就很豐滿。如果脾很弱,嘴唇也會出現一些比如發癟,乾枯。現在很多的重症肌無力問題,實際上也是由於脾病造成的。包括一些老年人,越老的時候我們會發現他有一個象,就是眼皮越來越下垂,眼皮都耷拉下來,這是脾的問題。另外還有一個問題就是脾在志為思,脾,所謂意就是脾的神明,所以說脾在志為思。脾發達的人,按說應該是頭腦非常靈活的人。他的關聯性就非常強,可是如果過思,思慮過分的話,就會傷脾,傷了脾氣、脾經、脾神,傷了那個意,就是思傷脾。而身體的諸濕腫滿皆屬於脾,身體只要出現濕腫這些問題都是脾病。

第七個辰是午時,午時是指上午11 點到下午1 點,這個時候是心經當令。心經,午時是跟子時相對的,心經當令的時候,恰恰是午時一陰生,從卦象看,一根陰爻開始升起來了,恰恰在最熱的時候,陰氣開始上升。這個時辰在古人認為非常重要。古代是非常重視子午這兩個時辰的,如前面講的要睡子午覺,還有練子午功,古代練功的人都重視子午功。為什麼要練子午功?其實就是重視心腎相交的問題,心和腎相交的能力越強,人就越精神。心的神明為神,腎的神明為精。那麼這時候心腎相交,就是讓心火下去,讓腎水上來。之所以要子時和午時練功,就是要藉助天地一陽升或天地一陰生的時候,對健身就會更加有效。可是對於普通人,對於不練功的人,怎麼能達到心腎相交呢?那就是睡覺,人一睡過去,我們經常說睡得死死的,這就是心腎相交,睡得不死就是心腎不交,所以午時和子時要睡覺,午間要有一點小憩,哪怕是稍微休息一下也是至關重要的,哪怕能閉上眼睛養養神都有益處。另外,要想達到心腎相交,還有一些土辦法,就是學會暈。有的人暈針,扎針的時候一暈針,這個人呼的一下就暈過去,最好是還沒扎就暈過去了,如此他就心腎相交了。往往暈針的病人得病好治,也在於這兒,他能夠一瞬間達到這種心腎相交的程度。另外一點就是午時在十二生肖當中屬馬。在中國古代文化里,認為馬是屬於火性,馬的性子很烈,就像心一樣,所以心經當令的午時用馬來打比方。大家可以仔細去觀察馬,馬是這樣的一種動物,就是你給它一鞭子它會跑到死。馬的這種烈性,就像我們的心臟一樣永遠在那兒跳躍不停。 

第八個時辰就是未時,未時是下午1 點到3 點,是小腸經當令。小腸在中醫里叫受盛之官,化物出焉。什麼意思呢?打個比方,小腸有點像國稅局,它收了很多的錢,但自己不能花,必須上繳,這叫化物出焉,腐熟完了的東西的精華被小腸吸收以後最終還要拿出來分配給各個臟器,這是小腸的功能。在這個時間小腸經當令就是因為它主吸收,所以強調午飯要吃好。所謂吃好,就是營養和口味都要相對很高才可以,而且還要好吸收,而這個吸收全要看你的吸收能力如何,並非是吃什麼好東西就能吸收得了的,如果你吸收能力很差,吃進去再好的東西,你不能夠消化吸收,照樣會形成垃圾,還要調你的元氣出來化掉它,反而使你身體更虛。所以說不管什麼東西,你都要針對你自己的消化和吸收能力去吃才可以。在中醫理論中,還有一個說法就是心與小腸相表裡。所謂表裡,其關係類似於夫妻關係,表為陽,外表就是陽,里為陰,內里就是陰。在家庭中,表就是丈夫,里就是妻子。陽出了問題,陰自然也有問題,陰出了問題,陽也同樣會有問題,這就是表裡的關係。老婆出了問題,老婆天天在家裡說他的丈夫不賺錢,就會逼得丈夫去違法亂紀,去貪污受賄,這就是表裡。

那麼心與小腸相表裡是怎樣的呢?大家一定要記住,心為君主之官,心是不受邪的,因為它主要在那散,心臟病可能最初會表現在小腸經上。也就是說在臨床上有這樣的病人,心臟好像沒問題,但每天到下午兩點多鐘的時候都會出現胸悶心慌,可是你要讓他去查,他查了半天就是沒病,檢查不出來活動病灶。其實,在這個時候心臟確實有問題了,只是還不嚴重而已。我們知道小腸屬於太陽,屬於陽,小腸這個時候有反應,就是你的陽外邊很敏感的這個東西已經知道裡邊出問題了,就是心出問題了。所以當這個時間段出現一些不好的感覺,心裡很難受等現象的時候,反而要加強對心臟的保護。

第九個時辰是申時,申時是下午3 點到5 點,膀胱經當令。膀胱經是從頭到腳一條沿著後背下行的一條經脈。我們知道胃經是從臉開始一直到腿上到腳趾的一條大經脈。那麼膀胱經則是從頭沿著人的後背一直到小趾的一條經脈,所以當小趾出現問題的時候,就可以說是膀胱經出了問題,因為膀胱經是可以直接上腦的,而且它一直從我們的睛明穴開始,從精明穴開始一直上腦,然後沿著後背走下去,它是可以走到腦部的一條經脈。在這個時間段,實際上是人的記憶力和頭腦最靈活的時間。古代叫做朝而授業,夕而習復。就是早晨學完東西,到這個時間段,應該好好地去練習,可以增強記憶。在企業,如果這時候開董事會,應該是辦公效率最高的時候,因為陽氣這個時候正好都是上腦的。如果效率不高,只能意味著董事會的人全是病人。膀胱經不能很好地發揮作用,就是膀胱經有問題。比如說光是一個頭疼的問題,如果你去看中醫的話,他一定要問清楚到底是兩邊痛還是前額痛或者後腦痛,甚至裡面的中空痛,這是完全不同的。如果是兩邊痛,是膽經的問題,而左邊偏頭痛和右邊偏頭痛也是不同的,因為左主肝,右主肺,左邊是肝經,左邊頭痛有可能是肝血的問題,而右面有可能是肺氣的問題,所以在治療上都會是有所不同的;那麼前額痛是哪兒的問題呢?是胃經的問題。有人前額就像戴頂帽子似的感覺,其實都是歸屬於胃經的病;而後腦痛則是膀胱經的問題;中空痛是肝經的問題。

第二點是膀胱與腎相表裡,膀胱經和腎經是互為夫妻的。比如說當男人撒不出尿來的時候,你經常會有一個習慣動作——往前努一下腰,這就是外邊陽出不來,靠腎的力量往外頂。所以當人撒尿出問題的時候,實際上原因在腎,這是膀胱與腎相表裡的一個佐證。日常生活中,我們還會發現一些問題,比如小孩子和老人在撒尿的時候,有時候會出現身體抖一下。這是為什麼呢?因為小孩子和老人是不一樣的,小孩子就是精,像《易經》里的潛龍勿用,它還沒有全調出來,所以當下面用力的時候,上面就顯出一點空,所以他就要抖。而老人的那個精不夠了,是精不足以用,沒有用的了,下邊一使勁上邊就空了,所以也會抖一下。古人在養生中,非常強調行、走、坐、卧,認為行走坐卧都是養生,包括大便小解也是養生。那麼這個時候該怎麼養?因為在這時,都是在動你全身的氣血,比如說關於小便的時候,古代的養生方法就有一個很重要的養生原則,就是一定要咬住後槽牙,因為牙齒是腎經的外現;腎主骨,牙齒也是骨頭的象,是最密固的,也是收斂氣最足的。所以牙齒好不好,是腎氣的問題。根據牙齒的好壞就能看出腎功能有沒有問題。這個時候咬住牙關,實際上是憋住氣。還有就是別說話,說話就上氣,就在上面泄掉了。第三點是存儲津液。膀胱經這條經脈是最長的一條經脈,它是申猴,像猴子一樣上躥下跳,可以上到最高處,也可以下到最低處,這是猴性,也就是膀胱經的象。膀胱經主存儲津液,氣化則能出焉。現在臨床中會出現很多問題,好多人口唇乾燥,謂之乾燥症,吃個饅頭就得喝口水,實際上嘴裡的唾是為腎所主,膀胱經氣化功能好的話,能夠把腎水帶上來,口內就可以有唾液,如果氣化功能不好,陽氣不足,腎水上不來,就口唇乾燥。

第十個時辰是酉時,酉時是下午5 點到7 點,腎經當令。我們中國人對腎是最為關注的,首先第一點腎主藏精。那麼到底什麼是精?現在經常說精是最微小的物質,它到底有多微小,是分子還是什麼?從某種意義上說,用打比方的方式來說,它就像錢,什麼都可以買,什麼都可以變現,這就是精。中醫里的精的概念就是這個意思,就是你缺這種細胞了,它能夠給你生出來,這就是精。精就是支持人體生命活動最基本的一個物質。腎神為志,腎精外顯表現的就是志,小孩子志向就大,老人因為腎精不足所以志向就比較短淺,還有就是在這個時辰,十二生肖裡邊它相對於雞,(酉)雞是什麼意味呢?雞在所有動物里是最下,雞的性質是火,火性,雞也是火性,相對於水,腎水。火藏於水中。腎水,我們說腎的象是為水,那麼什麼是水中的一點點真陽。在自然界中我們能不能找到這種東西,而這個東西就是什麼呢,實際上在日常生活中有一個東西是跟它非常像的,就是雷電。中醫把腎裡邊所藏的這一點點火叫做龍雷之火,而這點火就是我們人生的一個最基本的可以生髮的源泉。大家平常吃雞就會發現,我們在日常生活中雞怎麼吃,燉老母雞。燉的,因為它屬於火性,所以只能放在水裡去燉。相反,吃鴨子就不同。北京人吃鴨子是非常講究的,鴨子是屬於寒性的東西,所以有春江水暖鴨先知。那麼鴨子一定是要用烤的方法來吃,這樣吃東西,才符合物質本身的那個性質。寒性的東西要經過烤,如果不烤的話,就有可能會拉稀瀉肚。那麼雞也是最養人的,為什麼它養人,在民間還有一種說法,就是雞為發物,為什麼雞為發物,雞的所謂發物的這個性質就是它能夠把熱散出來,也是指雞裡邊藏著這一點點真陽,藏著這個火性可以把火發出來。

另外,酉時發低燒是腎氣大傷,那麼發低燒就涉及到一個發燒的問題,大家一定要記住,發低燒好還是發高燒好,想一想,發高燒,實際上是氣血足的一個象,如果你氣血特別足的話,才有可能發高燒,老年人發高燒的可能性就不太大了,而真正發高燒的是哪些人呢,像小孩子動不動就可以達到很高的熱度,達到40 度或者41 度,可是老年人就很少有人能達到這麼高的度數。而發低燒是怎麼回事呢?發低燒實際上是氣血水平已經很低的一個象。一般到了下午5 點到7 點的這個時候如果發低燒就是腎氣大傷。哪些人身上容易表現出來呢?一個是青春期的孩子,青春期本來是人類生活當中的一個黃金時期,這又涉及到一個教育的問題,青春期的孩子如果手淫過度就有可能會出現腎氣大傷,酉時發低燒的現象。所以在青春期發育的時候,我們的教育家應該是詩人、哲學家和文學家來教育這些孩子。讓孩子們多讀一些聖賢的書,把他對身體的關注轉移出來,轉移到對靈魂的關注,而不應該是生理方面,讓他更覺得這是可以隨隨便便的一件事。中醫講的欲不可早,是說慾望是不可以提前的,欲不可以早,很早開始性生活,對於女孩子傷的是血,而男孩子性生活過早傷的是精,這對他們身體的危害是沒有窮盡的。還有一個是過度的問題,夫妻之間如果性生活過度的話,也會發低燒,這時就一定要注意,身體到這個時候一定要注意保養。《黃帝內經》中講,腎精可以技巧出焉,它可以出技巧,這個技巧是什麼東西呢?在表面一層意思是說人心靈手巧,你如果心靈手巧,實際上是腎精足的表現。另外,腎精具有創造力。為什麼說它有創造力?大家知道,創造力在人身上的一個表現是生育能力,腎精足就可以,男子腎精足,體魄就強壯,精子就活躍;對女子而言,女子的卵泡發育成熟也是腎精足表現,這樣就可以行造化之功,可以生育孩子。

還有一點,我們中國人常說人活一口氣,這涉及到元氣的問題。關於元氣有人打過一個比方,認為元氣就是先天帶來的那點東西。有點像我們去煤氣站拉煤氣罐,你拿到那個煤氣罐時並不知道罐內之氣足還是不足,你根本不清楚,但是你拿到了就是你的,就是你的元氣的多少。如果你只拿到半罐氣的煤氣罐,就說明你元氣是很虛的。但是這個人有沒有可能長壽呢?想一想,這種人要想長壽的話,他必須盡量不用火,或者把閥門開的特別小,這就叫養。如果你的煤氣罐的氣非常足,拿回來使勁地用大火來燒,這樣也會短壽。這是說你人生的那些閥門,那些氣機不可以開得太大,要節省點。那麼人體是一個什麼樣的氣機呢?是少陽、是小火、是溫曛。用《易經》里的話叫氤氳,是很潤澤的一個東西,是少陽的火,是小火。那麼元氣藏在哪兒呢?元氣藏在腎里。如同五臟就像五個兄弟一樣,假如我們的元氣就像父母,而五臟就像兄弟,那麼我們想一想,父母一般都居住在誰的家裡呢?就中國人的傳統而言,父母都居住在老大的家裡。腎在五臟里實際上相當於老大,那麼這個元氣就會藏在老大的家裡。就是說在我們日常生活當中,每天能夠正常的工作、學習,在很大程度上都在調動我們的腎精。那麼又是靠什麼來調動我們的腎精和元氣的,人活著就是一口氣,我們是靠什麼來調這口氣呢?實際上是我們日常生活中每天要吃的一個東西,天天都在調著我們的元氣,才得以保障我們能夠正常有序地生活下去,而這個東西是在我們日常飯桌上每天都必備的,它就是鹽。鹽,中醫講鹹味入腎,鹽是入腎的。所以從養生學角度講,味要清淡不要太濃。現代人壓力大,工作緊張,元氣已經越來越虛了,很多人會發現自己吃飯的時候,口味會發生很大的變化,就是特別喜濃味的和鹹味的辣味的東西。這個吃飯本身,日常生活中所表現出的這個象,反映到我們人體里是什麼呢?就是我們的元氣已經大傷,我們的腎精已經不足,需要靠濃的辛辣的這些東西,沖竄的這些東西來把它調起來。

我們每天都在用元氣,關鍵看怎麼用的問題。所以它是維繫我們生機的一個很重要的東西。在農村養種豬,要在配種的時候,讓它吃大鹽,吃很咸很鹹的東西,就是在調它的元氣,然後才用它配種,用完以後,這種豬肯定就不能吃了。用中醫的話來說,這就是藥渣,都已經廢掉了。我們日常生活中,我們為什麼每天要吃鹽,中醫講礦物質,鹽是礦物質,鹽是可以鎮定安神的礦物質,可以把元氣調出來,那麼到底是不是鹽安神了呢? 其實安神的東西是腎經足而上調的結果。關於這個問題,說開來還有一點,就是我們中國人為什麼喜歡補腎?人活著每天都有創造和消耗。既然腎是主創造的,但人體肯定每天有消耗,消耗最厲害的實際上就是腎精的外泄。比如說大家在日常生活中還可以發現一個現象,就是小孩子沒有房事,而且同時在情志上他又不會出現過度,所以小孩子基本上是哀而不傷。小孩子一會兒哭了,但過一會兒他馬上又高興了,那個悲傷的情緒不會永遠影響他,正是在這兩種情況下,一個是他沒有房事,一個是他哀而不傷,他的情緒不會太停滯,這樣他就處在一個經脈很通暢的情況下,因而小孩子的成長速度是最快的。而中年人不同,中年人有房事,同時情緒上容易受到打擊和傷害,屬於哀而傷者。因此中年人就容易經脈不通暢,就會出現機體的老化,而這種變老的原因就是消耗大於吸收。當你的消耗大於吸收時,就會逐漸出現老化。同時因為腎精涉及到色慾的問題,真正的色慾其實是釜底抽薪,對身體的損害是很大的。我們講養生,還要注意一點,假如我們的情緒經常低落,經脈經常不通暢,心情經常鬱悶,就會耗損腎精。《紅樓夢》中描寫的所謂意淫,就屬於暗耗腎精,暗暗的把腎精耗散掉了。暗耗腎精比明耗腎精更加嚴重地損害機體。如果你耗的太多,在人中位置就會有所顯現,本來正常的人中都應該是長寬深的,如果腎精損耗太厲害了,人中就會慢慢地變平了。這很簡單,不用看醫生,你照照鏡子就能夠知道你自己的身體的一些狀況,你耗的如何。但是,即使你的人中不正常,不是寬而深,而是短又平也不要傷心,沒關係,這是可以養的。只要你學會養生,只要你好好地注意身體,好好地吃飯睡覺,你的人中慢慢會變成長寬深的。我這樣講並不是說中年人就不能進行房事了,你依然可以像做任何事一樣進行房事運動。但是要記住一句話:當你身體好的時候,房事可以激發生機,當你身體狀況特別不好的時候,房事就會損耗你的精氣,損傷你的身體。

第十一個時辰是戌時,晚上7 到9 點,心包經當令。在么西醫理論中沒有心包經的一個概念。什麼叫心包呢?中醫認為,心為君主之官,心是不受邪的,那麼總得有代邪受過的,代邪受過的就是心包。心包經是從心臟的外圍開始,然後走腋下三寸,再一直沿著手的前臂的中線,包括勞宮穴,到達中指端。如果是中指出現麻木,實際上是心包有病,心包在代君受過,是心臟的病發出來首先表現在心包上。中醫認為心包經的病叫心澹澹大動,就是當你心慌,心臟嘭騰嘭騰往外跳的時候那是心包的病,還不是心臟的病。

心包走勞宮穴,這一點很重要,要時刻牢記。戌時是晚上7 點到9 點,正處於陰氣正盛,陽氣將盡的時候。心包有一個非常重要的穴位在兩乳之間,這個穴位叫做膻中穴,當你心情特別鬱悶時,你會有一個習慣性動作,你生了大氣,就會嘭嘭地拍胸脯,這叫搏膺,就是打自己的胸脯子,而你打擊的位置恰好就是膻中。膻中穴是主喜樂的,主高興的一個穴位,就是說你這兒如果堵了對你的身體會很不利,對你的情緒都會有影響。在日常生活當中,我們要經常去按摩膻中。實際上膻中穴在西醫里就相當於過去的胸腺,我們過去認為胸腺基本上退化了,小孩子出生之前胸腺是非常大的,實際上這是一個很大的免疫系統,然後等到孩子出生以後,這個免疫系統就開始有點退縮,而實際上你經常按摩它的時候其實就是在刺激胸腺的整個的振動,這對身體是非常好的。還有現在民間興起一種鍛煉方法,叫做撥心包經,敲打心包經。這是對我們人來說非常有效的一個解郁的方法。具體做法是這樣的,先掐住自己的腋下裡邊的一根大筋,把它撥動。怎麼知道你撥到沒撥到那根大筋呢?當你撥到這跟大筋的時候,你的小指和無名指就會發麻,尤其是小指,這個大筋這個穴位,叫極泉穴,這是一個心經上的很重要的穴位。你把它掐住了,如果你的小指發麻就撥對了。每天晚上臨睡覺前撥十來遍,兩邊都要撥,不是單撥一邊,撥完了以後,用手掌分別敲打前臂的中線一直到中指,就可以往外除去心包積液。經常通過這種拍打心包經的鍛煉方式,讓自己的鬱悶和心包積液排出體外,對身體是有好處的。要堅持每天晚上都拍打,還可以減肥,因為你的心包積液除掉了,心臟的活力加強了,整個身心的代謝都會加強。

另外,每天晚上7 點到9 點的這個時候,喜樂出焉。既然喜樂出焉,是說在中國古代這個時候就是娛樂的時間,所以我們現在到這個時間,大家就要去娛樂,去玩。古代可不像我們現在這麼去玩,天黑了,你要玩的話還得點著燈,很費油,所以古代人不這麼做。那麼古人幹嘛呢?就是嘮嗑,嘮嗑是為下一步做準備的,是為亥時做準備的。這個時候的嘮嗑主要是為下一步過性生活,就是先要滿足身心的,就是心的愉悅,由心的愉悅然後進一步變為身的愉悅。現代醫學認為,做愛的最佳時間是夜裡10 點,所以這個時候你要先保持一個心的舒暢,從內心深處來愉悅自己。在我們人生當中最起碼有兩個很重要的十分鐘,第一個十分鐘就是每天要跟自己的身體交流十分鐘,比如說你去撥心包經,去拍打你的心包經,或者哪怕最低的水準,你自己去閉目養神十分鐘,這個時候要讓身體全方位地有一個休息,這個十分鐘是很重要的。還有一個重要的十分鐘,就是要跟自己生命當中最重要的一個人交流十分鐘。我們現在不是講和諧社會嗎?和諧社會最關鍵的一條,就是首先要有一個家庭的和諧,所以這個時候你不能說我一邊看著報紙,一邊跟我太太交流,這是不可以的,你必須認認真真地跟她去探討,不管是談情還是說事,你都要認認真真地去運用這十分鐘。這十分鐘是你生活當中很重要的十分鐘,是可以保證你的生活將來有序發展的十分鐘。

另外,上面我們提到,由於心包經是走勞宮穴的,所以我們也要明白,我們日常生活中的很多動作,其實都可以治身體的病。比如說在生活中,有很多人會出現一種現象,就是手心出汗,而且還會有一個現象,就是一緊張就出汗。這些都意味著什麼呢?實際上都意味著心包經不斂,就是心包經的氣血不收斂的原因而造成了手心出汗。在我們日常生活當中有一個動作,在全世界都是共通的一個動作,就是雙手合十,這個動作實際上是幹嘛的呢?合十在中國,如果從中醫的角度講,這個合十手心應該是空一些的,合十實際上就是收斂心包。真正的合十,你的掌根處正好是對著膻中,這是收斂心神的一個動作,你只要這麼做,你的心神就可以收住,你一合十,眼睛自然會閉上,因為心收斂了,神就知道收斂了。眼睛就是神的外散,就是肝魂,所以這時候你眼睛就會收回來。比如還有很多動作,像下跪,我們中國人講下跪,古代是這樣,現代很少有人去下跪了。其實下跪也是在講中國文化,也是在講一種身心修鍊。為什麼這麼說呢?因為只有在放下自我的時候,你才能夠重現人生的另外一面,實際上下跪講的是放下自我。不是說誰都可以下跪,不是說你給任何人都可以下跪的,你是在某個特定的人面前才可以放下自我。像這些動作,我們在生活當中都應該注意,這在中醫來講它也涉及到身體的修鍊問題,這就叫做以形領氣,就是通過形,通過身體的動作來保障氣的運行。

第十二個時辰是亥時,晚上9 點到11 點,亥時氣血流注於三焦經,三焦經當令。三焦在中醫里是個不容易說清楚的概念,「焦」字的意思是用小火烤小鳥。三焦無論是指人體上中下,還是里中外,都是指生命處於一團融融溫暖氣息中,中國人形容它為「氤氳」,中醫把氤氳交融的狀態歸屬於少陽……故而「亥」這個字非常有意思,像一男子摟抱一懷孕女子,而《說文解字》的第一個字是「一」,最後一個字就是「亥」,如果說「一」在古代文化中代表先天的混沌,那麼「亥」字則表示又回到初始的混沌狀態,生命的輪迴重又開始。因此,在中國傳統文化中,我們始終能看到其精神內核的統一性,無論是醫道,還是文字學,始終能看到古人對宇宙自然生命的理解與態度,並不是只有太陽每日照常升起,人類的生命與生活也會沿著其本來的秩序而運動和發展,都可以在結束的時刻一切又重新開始……這個時刻人們應該安眠,讓整個身體(三焦)都得到休息和休整,並從這種徹底的休整中孕育新的生機。

以上講的是人體經絡與時間的關係,以及氣血循環的運行特點。可以看出,  根據《黃帝內經》記載,每天十二時辰和人的十二經絡的運行是有規律的,掌握這個規律,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你就會得到健康的身體。現將這個規律簡單介紹如下:

      21 :00------23 :00        免疫系統修復

      23 :00------1 :00         骨髓造血

      1 :00--------3 :00        肝臟修復

      3 :00--------5 :00        呼吸系統

      5 :00--------7 :00        大腸

      7 :00--------9 :00        胃

      9 :00--------11 :00       脾臟

      11 :00-------13 :00       肝臟造血

      13 :00-------15 :00       小腸

      15 :00-------17 :00       膀胱

      17 :00-------19 :00       腎臟

      19 :00-------21 :00       心臟、大腦

下一個問題是怎樣配合十二時辰經絡的走向達到養生的目的。

卯時5 點至7 點  :大腸經旺,有利於排泄,宜喝水。

大腸手陽明之脈,起於大指次指之端,循指上廉,出合谷兩骨之間,上入兩筋之中,循臂上廉,入肘外廉,上臑外前廉,上肩,出髃骨之前廉,上出於柱骨之會上,下入缺盆絡肺,下膈屬大腸;其支者,從缺盆上頸,貫頰,入下齒中,還出挾口,交人中,左之右,右之左,上挾鼻孔。

辰時7 點至9 點  :胃經旺,有利於消化,需吃早餐。

胃足陽明之脈,起於鼻之交頞中,旁納太陽之脈,下循鼻外,入上齒中,還出抉口,環唇,下交承漿,卻循頤後下廉,出大迎,循頰車,上耳前,過客主人,循髮際,至額顱;其支者,從大迎前下人迎,循喉嚨,人缺盆,下膈,屬胃絡脾;其直者,從缺盆下乳內廉,下挾臍,入氣街中;其支者,起於胃口,下循腹里,下至氣街中而合,以下辟關,抵伏兔,下膝臏中,下循脛外廉,下足跗,入中趾內間;其支者,下廉三寸而別,下入中指外間;其支者,別附上,入大指間,出其端。

巳時9 點至11 點  :脾經旺,有利於吸收營養、生血,宜慢飲水。

脾足大陰之脈,起於大趾之端,循趾內側白肉際,過核骨後,上內踝前廉,上腨內,循脛骨後,交出厥陰之前,上膝股內前廉,人腹,屬脾絡胃,上隔,挾咽,連舌本,散舌下;其支者,復從胃別上隔,注心中。

午時11 點至13 點:心經旺,宜午睡。

心手少陰之脈,起於心中,出屬心系,下隔絡小腸;其支者,從心繫上挾咽,系目系;其直者,復從心系卻上肺,下出腋下,下循臑內後廉,行手太陰心主之後,下肘內,循臂內後廉,抵掌後銳骨之端,入掌內後廉,循小指之內,出其端。

未時13 點至15 點:小腸經旺,有利於吸收營養。

小腸手太陽之脈,起於小指之端。循手外側上腕,出踝中。直上循臂骨下廉,出肘內側兩骨之間,上臂臑後廉,出肩解,繞肩胛,交肩上,入缺盆,絡心,循咽下隔,抵胃,屬小腸;其支者,從缺盆循頸,上頰,至目銳眥,卻入耳中;其支者,別頰上(出頁),抵鼻,至目內眥,斜絡於顴。

申時15 點至17 點:膀胱經旺,宜運動、多喝水。

膀胱足太陽之脈,起於目內眥,上額,交巔;其支者,從巔至耳上角;其直者,從巔入絡腦,還出別下項,循肩膊內,挾脊抵腰中,入循膂,絡腎屬膀胱;其支者,從腰中下挾脊、貫臀入胭中;其支者,從膊內左右別下貫胛,挾脊內,過髀樞,循髀外,從後廉下合胭中,以下貫腨內,出外踝之後,循京骨,至小趾外側。

酉時17 點至19 點:腎經旺,有利於貯藏一日的臟腑之精華,宜休息。

腎足少陰之脈,起於小趾之下,邪(斜)走足心,出於然谷之下。循內踝之後,別入跟中,以上腨內,出胭內廉,上股內後廉。貫脊,屬腎絡膀胱;其直者,從腎上貫肝膈,入肺中,循喉嚨,挾舌本;其支者,從肺出絡心,注胸中。

戌時19 點至21 點:心包經旺,再一次增強心的力量,宜散步。

心主手厥陰心包之脈,起於胸中,出屬心包絡,下隔,歷絡三焦;其支者,循胸從脅,下腋三寸,上抵腋,下循臑內,行太陰少陰之間,入肘中,下臂行兩筋之間,入掌中,循中指,出其端;其支者,別掌中,循小指次指出其端。

亥時21 點至23 點:三焦通百脈,人進入睡眠,百脈休養生息,宜安靜。

三焦手少陽之脈,起於小指次指之端,上出兩指之間,循手錶腕,出臂外兩骨之間,上貫肘,循臑外上肩,而交出足少陽之後。入缺盆,布膻中,散絡心包,下隔循屬三焦;其支者,從膻中上出缺盆,上項,系耳後直上,出耳上角,以屈下頰至顳;其支者,從耳後至耳中,出走耳前,過客主人前,交頰,至目銳眥。

子時23 點至1 點:膽經旺,膽汁推陳出新。

膽足少陽之脈,起於目銳眥,上抵頭角,下耳後,循頸,行手少陽之前,至肩上,卻交出手少陽之後,入缺盆;其支者,從耳後入耳中,出走耳前,至目銳毗後;其支者,別銳毗,下大迎,合於手少陽,抵於(出頁),下加頰車,下頸合缺盆,以下胸中,貫隔,絡肝屬膽,循脅里,出氣街,繞毛際,橫入髀厭中;其直者,從缺盆下腋,循胸,過季脅,下含髀厭中,以下循髀陽,出膝外廉,下外輔骨之前,直下抵絕骨之端,下出外踝之前,循足跗上,入小趾次趾之間;其支者,別跗上,入大趾之間,循大趾歧骨內出其端,還貫爪甲,出三毛。

丑時1 點至3 點:肝經旺,肝血推陳出新。

肝足厥陰之脈,起於大趾叢毛之際,上循足跗上廉,去內踝一寸,上髁八寸,交出太陰之後,上腘內廉,循股陰人毛中,過陰器,抵小腹,挾胃,屬肝絡膽,上貫隔,布脅肋,循喉嚨之後,上入頏顙,連目系,上出額,與督脈會於巔;其支者,從目系下頰里,環唇內;其支者,復從肝別貫隔,上注肺。

寅時3 點至5 點:肺經旺,其中4 點時呼吸最弱。

肺手太陰之脈,起於中焦,下絡大腸,還循胃口,上隔屬肺,從肺系橫出腋下,下循臑內,行少陰心主之前,下肘中,循臂內上骨下廉,入寸口。上魚,循魚際,出大指之端;其支者從腕後直出次指內廉,出其端。(引文來源/作者:都市耕者)

 

依循陰陽變化 中醫十二時辰養生法 

  綜上所述, 中醫養生歷史悠久,古代不少養生家推崇12個時辰各自依照晝夜陰陽變化規律進行養生。最後為你介紹古人的「十二時辰養生法」,大家不妨一試。

起床輕微活動

  1、卯時(5:00-7:00)

  見晨光即披衣起床,叩齒300次,轉動兩肩,活動筋骨,先將兩手搓熱,擦鼻兩旁、熨摩兩目六七遍;再將兩耳揉卷五六遍;然後以兩手抱後腦,手心掩耳,用食指彈中指、擊腦後各24次。然後去室外打太極拳或練其他導引術。

  2、辰時(7:00-9:00)

  起床健身後,飲一杯白開水,用木梳梳發百餘遍,有醒腦明目的作用。洗臉漱口,早餐。早餐宜食粥,宜淡素,宜飽。飯後,徐徐行走百步,邊走邊以手摩腹,老年人脾胃虛弱,輕微活動和按摩腹部可促進腸胃蠕動,增強消化。

  3、巳時(9:00-11:00)

  此時或讀書、或理家,或種菜養花。疲倦時即閉目靜坐養神,或叩齒咽津數十口。不宜高聲與人長談,因為說話耗氣,老年人本來氣弱,所以須「寡言語以養氣」。

午餐要求食物暖軟

  4、午時(11:00-13:00)

  午餐應美食,不是指山珍海味,而是要求食物暖軟,不要吃生冷堅硬的食物。只吃八分飽。食後用茶漱口,滌去油膩,然後午休。

  5、未時(13:00-15:00)

  此時或午眠或練氣功,或邀友弈棋,或瀏覽時事(相當於現代人看報),或做家務。

  6、申時(15:00-17:00)

  此時或讀名人詩文,或練書法,或去田園綠地,或觀落霞。

  7、酉時(17:00-19:00)

  晚餐宜早,宜少,可飲酒一小杯,不可至醉。用熱水洗腳,有降火、活血、除濕之功效。晚漱口,滌去飲食之毒氣殘物,以利口齒。

自然入睡

  8、戌時(19:00-21:00)

  輕微活動後安眠。睡時宜右側,「睡如弓」。先睡心,後睡眠,即睡前什麼都不想,自然入睡。

  9、亥子(21:00-1:00)

  安睡以養元氣,環境宜靜,排除干擾。「睡不厭蹴,覺不厭舒」。即睡時可屈膝而卧,醒時宜伸腳舒體,使氣血流通,不要只固定一種姿勢。

  10、丑寅(1:00-5:00)

  此時為精氣發生之時,人以精為寶,宜節制房事,但也不宜強制,60歲以後可20日或一個月一次。

 (2010/08/29雨霖修改轉載/編輯/收藏)    
推薦閱讀:

飲食養生:5種食物水煮食用美味又養生
大願法師傳藥師法門時辰養生法
8月7日養生堂 楊文英講糖尿病之糖耐量低減(2)
生薑泡醋有什麼健康功效?
養肝必看 | 林妹妹和鳳姐的肝都不好,小心你的「肝」!

TAG:養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