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遊漫注——深度揭秘你看不見的玄機(7)
一時間解悟機要、明徹真言的唐三藏,然後他就高興的忽然對三個醜陋的徒弟既感激又關照起來,三藏道:「也罷,徒弟們走路辛苦,先去睡下。等我把這卷經來念一念。」 三藏為何忽然想念經?被孫悟空他們激發了熱情唄,一時振奮,激動之餘,有些把持不住,興沖沖的表示要乘興念念經。
一定三藏師父說要取出經捲來念誦,悟空當即就詫異了。但是顯然三藏師父根本就回不出味兒來,他也渾然忘記了自己為何叫「三藏」。既然連自己為何叫三藏都搞不清楚了,那麼這地方為何叫寶林寺,他自然也就甚不瞭然。 於是就在剛剛被三個徒弟點破大乘方向的時候,他就一個猛子又紮下了小乘的泥沼。 你看看《梁皇水懺》的內容,就知道三藏為何把俗世倫理道德與專業修鍊給混為一談了,這是他混淆不清思想的一個來源。然而,那《孔雀真經》中的寓言故事,明明又刺耳刺目的講述著烏鴉與孔雀的天差地別,俗世之鳥,怎麼能跟佛國聖鳥比。 《梁皇水懺》超級長、六七萬字呢,這三藏也是興緻高昂,念念就四五個小時過去了,他一口氣讀到凌晨四五點鐘,放下經卷要躺下。再過一會兒天就要亮,眼看他還一點沒有睏倦的意思,護法神靈們實在是受不了了,趕緊弄一陣風來,把他的腦袋給吹得糊糊的,眼皮發澀要他睡覺了。 然後後面的故事就有趣了,這個剛剛念叨叨要超度亡靈冤魂的大和尚,眼看見一個水淋淋的人站在那裡哭啼啼喊他的模樣,就緊張得要死,心裡哆哆嗦嗦、面上強作鎮定、跟那怪人說的話裡面又十分分明的透露著怯意。 三藏說,如你是鬼魅魍魎還是神神鬼鬼的話,可不要嚇唬我呀,你要是嚇唬人你是找錯了人,因為我不是那貪慾貪嗔的人。你看他話兒問題在哪裡?他的思想里,他認為自己心裡的貪嗔痴,鬼怪們是看不見的,是會搞錯的、會冤枉他這個大大的好人的。 然後他生怕人家不知道他是誰,馬上就開始介紹自己的光明正大之身世,啊我是奉命東土大唐皇帝的旨意的、是上西天拜佛求經的、是有降龍伏虎之高徒的,天地人、水陸空都是有我的後台的。要是敢動我,下場是碎屍粉骨的。 說著說著,他自己膽氣居然也大了,說話開始居高臨下起來,「此是我大慈悲之意,方便之心。你趁早兒潛身遠遁,莫上我的禪門來。」 按照三藏的預想效果,這番話說完,那怪人就應該知難而退了。卻不成想那怪人不但一點怯意都沒有,反而真的上了他的禪門,倚定了他的禪堂大門。那人倚定禪堂之後,幽幽的回道:「師父,我不是妖魔鬼怪,亦不是魍魎邪神。」
三藏這番言語的錯誤交鋒,露了敗招。敗招是怎麼出的?是他一開始就心慌了,慌亂中不知道冷靜的先觀察一下,而是瞥了一眼,匆忙間只知道那人是男的、是濕淋淋的、說話中帶著哭腔。說不好聽的,也就是那麼N分之一秒的一瞥下在心頭留下的一個影子。然後就根據固有的低俗觀念開始信口胡謅起來。 俗話說,亂拳打死老師傅,這是俗人中的揪斗痴纏。可是在修行問題上,你一閃念的錯誤,就露出來敗相來,如果真的是妖魔鬼怪,那然後就在轉瞬之間就被擊敗了。修行人得記住,遇到疑惑,寧肯不出招,也不要亂出招。 人家都說出來了自己不是鬼魅之徒,三藏還在那裡緊巴巴的疑慮:「你既不是此類,卻深夜來此何為?」三藏這時候還這麼問,您肯定會意識到,他到這時候,臉蛋兒都別過去了,眼睛都沒敢正視人家、甚至連第二眼都不敢看。 這樣那談話還怎麼繼續下去呀!那人無奈了,只好央求三藏師父,哎呀,師父,您就舍眼瞧我一下吧!三藏這才敢轉過眼來,呀!果然不是怪物是人物,人家明擺著一副君王打扮。 擺正眼光和心態,這話題就轉入正題了。跟這君王邊聽邊聊的過程中,三藏也恢復了他應有的尊嚴。尊嚴是內在的,敵人也是內在的。當你面對自我敵人、打算奮起抵禦的時候,真正的尊嚴就開始在內心升起。然而真正的武力,必須以強悍的內斂、守規矩做支撐,不然就淪落為無良暴徒或胡亂出拳的獃子,從而殃及無辜,最終也害了自己。 中國人,現在正處在完全沒有尊嚴的時代,我們將為我們的子孫後代留下一個怎麼樣的世界,那全在於我們自己的開創。我們的先人、祖祖輩輩的中國人,從洪荒蠻夷的廢墟中一步一步的創立了中華文明。可是現在的我們,喪失殆盡、一無所有,現在社會正是一片廢墟,物質表象的華蓋下,儘是滿目瘡痍。如果說要重拾尊嚴,現在不就是跟最初先人們一樣的荒蕪時代。如果你,希望我們文明的血脈延續,願意給孩子們給後人留下尊嚴,就請探尋自家的文明吧,回歸自家的傳統。 那人道:「師父啊,我這裡五年前,天年乾旱,草子不生,民皆飢死,甚是傷情。」 邦國有難,為君有罪。這是中國歷史上的立國理念、一個以自省、以承擔責任為核心的理念。因此三藏聽聞他烏雞國大旱,馬上就意識到這君王可能犯了什麼大錯。三藏聞言,點頭嘆道:「陛下啊,古人云:國正天心順。想必是你不慈恤萬民。既遭荒歉,怎麼就躲離城郭?且去開了倉庫,賑濟黎民;悔過前非,重興今善,放赦了那枉法冤人;自然天心和合,雨順風調。」 三藏這番話,是比開始時候的那番嚇唬人的宏論進步了許多,而且說得堂堂正正的。但是,悔罪自省的事情,實乃是一個反觀自省的技術活,哪有這麼千篇一律的形式,就得那千篇一律的好結果、好收成嘛!這種自省的內核是真正的反思到自己錯誤行為的根源、所起因的那個錯誤思想觀念,不是你這種自責行為所能全部代表的呀。你自省了、返觀內照了,就得讓你過關了?不可能!不肯面對自己真正錯誤的話,那只是走形式的敷衍了事。 三藏不曾實際的經受過這種迷障的歷練,所以也就毫不奇怪的聽到了國王下面的否定說法:「我國中倉廩空虛,錢糧盡絕。文武兩班停俸祿,寡人膳食亦無葷。仿效禹王治水,與萬民同受甘苦,沐浴齋戒,晝夜焚香祈禱。如此三年,只幹得河枯井涸。」三藏一聽這話,就頓然對自省沒了信心,答不上話來。正自疑惑間,那國王又滔滔不絕的繼續了下去:「正都在危急之處,忽然鍾南山來了一個全真,能呼風喚雨、點石成金。先見我文武多官,後來見朕,當即請他登壇祈禱,果然有應,只見令牌響處,頃刻間大雨滂沱。寡人只望三尺雨足矣,他說久旱不能潤澤,又多下了二寸。朕見他如此尚義,就與他八拜為交,以兄弟稱之。」
國王這一番柳暗花明的轉折,在無意中打擊了三藏的自省信心之後,頓然又勾起了茫然的三藏的仰賴之心,他把那全真說得神通又仗義,讓三藏欽羨不已,亂了方寸。渾然不覺中,就又脫口而出渾話來,三藏道:「此陛下萬千之喜也。……那全真既有這等本事,若要雨時,就教他下雨;若要金時,就教他點金。」 你看這三藏,一個亡人都足以讓他方向感迷失、心情跌宕起伏、不由自主,你就知道,這國王的出現跟他的修行有著多麼深層的關聯了…… 第三十七回(2) 失序則無義 國王的華麗衣著、國王的求風得風、求雨得雨,讓三藏忽然間就迷失了,迷失在他自己曾經輝煌的身世中、與心中隱藏的對世俗權勢的傾慕。渾然忘記了自己是一個遠比世俗帝王高貴的修行人。於是瞬間他就「忘我」了,真的迷失了自己。 然後,那國王往下說的故事,完全偏離了他的預期,卻完全符合了他的心境。國王說到,自己與那神通廣大的道士結交為兄弟,並且一起吃飯、一起享受帝王待遇。但是最終卻被那道人推到井裡淹死。 國王的下場,當然是脫離三藏的線性推理公式的。因為道人神通廣大能呼風喚雨就與修道人結為兄弟、這種事情就夠離譜的了。哪有真正修道人會跟人結拜兄弟的?修行人都是因為出離塵世、高於塵世才獲得神通大能,回到世間施展神通也不是為了獲取個人名聲,他們結交凡人也不會跟凡人結下凡世的恩怨牽扯。從後面的故事中,我們也知道,並且那國王,好歹也是個修行人,好歹也是修得幾乎就要成就羅漢金身的了,怎麼會做下這種添亂的事? 就從他俗世的國王身份層面講,國王就是國王,君君臣臣,君王必須恪守王道,怎麼能把自己的帝王之權柄,給自己的結義兄弟分享呢?這就叫君不君,那麼自然就是說他其實已經偏離了君王之道。 偏離了君王之道,自然就不配坐君王的位子。後來被那道人謀害、推落井中,縱然不是文殊菩薩安排的難,也實在是咎由自取。 什麼是修行,修行也是一種成王成聖之道。修行所成就的聖王,不是俗世的君王所能比的,比他們高貴。可是俗世的君王,是按照上面的聖王之道的規儀推演下來的,形式上、結構上大致相似,本質也相似。以修行人的身份,不可向世俗任何人行大禮,只可向上師行大禮。這一方面是修行人的尊嚴,一方面是修行人的王道,上王可以跟下界王客氣、作個揖什麼的,卻不可行大禮。孫悟空豬八戒沙和尚,從來都不向人世間的帝王將相行禮。孫悟空甚至對天上的帝王將相也同樣作揖拱手不叩頭行大禮。觀世音菩薩遇見下界的玉皇大帝,也是行普通見面禮。這是尊重人家地位的意思。
是不是覺得文殊菩薩忒小氣:啊,你貴為菩薩,被這國王給泡了三日,就要人家在井裡泡三年做懲罰? 可是,你看故事是怎樣的,文殊菩薩如是說:「你不知道。當初這烏雞國王,好善齋僧,佛差我來度他歸西,早證金身羅漢。因是不可原身相見,變做一種凡僧,問他化些齋供。被吾幾句言語相難,他不識我是個好人,把我一條繩捆了,送在那御水河中,浸了我三日三夜。多虧六甲金身救我歸西,奏與如來,如來將此怪令到此處推他下井,浸他三年,以報吾三日水災之恨。一飲一啄,莫非前定。」 是呀,你冒犯國王,國王讓你死你不得不死,對不對?當然不對。這種君讓臣死臣不得不死的怪胎理論,是後世的,不是歷史上原有的,刑罰有刑律,哪能就由著國王拍腦袋,這是其一。其二,在那年代,修行人不適用普通人的刑律的,修行人有更嚴格的修行框框和戒律給管著呢。並且,在歷史上,一般情況下,人們對修行人是普遍尊重的,不會去欺負修行人。 真正的修行人,身比國大,你害死一個修行人,真是就要承受滅國的懲罰的。更何況,這修行人是來拯救你、帶你獲得永恆解脫的人,你恩將仇報的罪不算,可是你謀害救你的人、你不是自己求死是甚?罰你三年的水浸,還真是一點微不足道的示意性懲戒了。 並且,你再拿這國王,跟唐太宗、跟蕭衍比一比,就知道他的君王素養有多差了。人家一樣是遇到的凡僧、甚至是形像更差勁的疥癩僧,而且那疥癩僧說話更傲慢,可是你看人家的反應和心態?人家是完全不看外表、人家看的是實質。人家客客氣氣的對待這似乎有真本事的疥癩僧人,不但維護了對方的尊嚴,也因為自己的禮貌和涵養,真正維護了自己的尊嚴,堪為後世楷模。 是,或許您也自然的從唐太宗、疥癩僧,想到了當時的玄奘師父。他當時也是表現的蠻有涵養。可是什麼時候開始,他漸漸的失卻了這種涵養和尊嚴? 不管他什麼時候失去的,反正是現在他是沒有了。所以就遇到了這同樣偏離了王道聖道的烏雞國國王。 因為那國王,必須跟文殊菩薩到了如來佛那裡,如來佛親自給他羅漢之金身,他才算完全圓滿。可是就因為這個看似不大的錯誤、在一般人看來一個國王懲罰一個人算什麼嘛。其實這個錯誤是要命的。所以,他金身沒有得到,人身也失去了。這兩腳踩空的結果,就是只剩下一縷陰魂。說他可憐也可憐,不過實在是他自己選擇的。 而三藏一直以來對孫悟空的種種嫌棄,也讓他走到了這地步。讓他自己的本尊意識,讓位給了凡俗的嫌惡之心、清高之情、和那種不知死活的窩裡斗、窩裡橫傾向。窩裡橫,是現在一些中國人中最突出的一個人格特點,對外耍慫蛋、對內耍混蛋,一種極其扭曲的「外柔內剛」。說到義,是不是有朋友,就想起了三國演義、劉關張桃園結義?義薄雲天、蕩氣迴腸,是不是?可是你看那劉備,成也義、敗也義。他們的兄弟義氣,如果他不想有大作為,那麼他們的義就是維繫關係的紐帶,而當他一步一步的做大,對兩個兄弟還是往日一樣一味的義氣當先,經常背離法紀、卻不能合理賞罰。最終,卻是義的紐帶,把他的事業給敗了,把他們三個一個一個的送上了黃泉路。義,成了王道的羅網。
反觀那曹操,他是另一種義的極端。他不像劉關張這樣個人關係與事業混為一談,以嚴明的法紀、合理賞罰、注重百姓生息,用規則來體現的出來的義。 劉備與曹操,是兩個對比的極端,最終,都未能長久,都被歷史了結。 可笑的是,這國王,人家菩薩派青毛獅子來懲罰他,卻還讓那青毛獅子勤勤懇懇的為他表演了三年如何當一個正直的國王、勤勉的親民的自律的國王,讓他都看得見、讓他有機會反思,他卻恨恨的恨了人家三年! 更堪笑的是三藏,一個真國王的教訓擺給了他,他來不及反思,一個假國王擺給了他,他還是來不及反思。一直到最後謎底揭穿了,估計他才有所思悟。 第三十七回(3) 修行的考場上作不成弊 方才還在信心滿滿的念誦超度鬼魂亡靈的梁皇寶懺、立志要解脫天下蒼生的三藏,猛然間發現正在跟自己說話的真的就是一個鬼魂的時候,他卻給唬得筋力酥軟,毛骨聳然。方才的宏偉志向瞬間就變作了烏有。 然後就在嚇得沒了退路的時候,不知道他哪裡來的勇氣,忽然就開始跟這死去的國王抬起杠來,挑人家刺兒。 人家說被道士害死了,他說人家的話不在理,你文武家眷怎麼不找你?國王說是妖道變作自己模樣了。三藏又說人家太懦弱。國王說那妖怪門道廣、自己投告無門。然後三藏馬上說人家沒本事陰間告狀、啊你來找我陽間人作甚。國王說是被夜遊神專程送來喊冤求助的。三藏就忽然覺得自己高大起來,隨口應承自家徒弟有本事。可是他一轉念,又推託了,借口是萬一被官方抓捕風險大。 人家都說了,是他三藏的護法神靈放行的,是夜遊神專程送來喊冤的,三藏師父還是滿腹的狐疑、滿心的推託。您說他這姿態,能超度幾個亡靈呀!送上門來專程求解脫、求超度的鬼魂他都東躲西藏、滿嘴跑火車的想要拒之門外,真不知道他到底想解救什麼樣的亡魂。可是那國王把三藏退路給封死了:「我朝中還有人哩。」這沒了退路的三藏,思想上又開始了信馬由韁的胡思亂想。人家話還沒說話,他就搶了人家話頭、接起了人家話把兒,馬上認定了人家朝中的人「想必是一代親王侍長,發付何處鎮守去了?」國王說:「不是;我本宮有個太子,是我親生的儲君。」他馬上又搶走人家話頭:「那太子想必被妖魔貶了?」
這個三藏師父,這時候怎麼都不肯聽人家把話說完,一個勁兒的打岔、一個勁兒的質疑。其實人家是有備而來,金廂白玉珪信物、託夢告知方案什麼的,早都準備妥當了,根本用不著他動這麼多腦筋。作為一名很有涵養修為的聖僧,這時候的他如此的沉不住氣,胡亂出招,一反常態啊。這是為什麼呢? 到了這一步,實在是怎麼腳底抹油都溜不開了,三藏除了答應還只能答應。可是他答應也不是一口應承,卻是說得含糊其辭:「也罷,等我留下,著徒弟與你處置。」最後人家走了,他也沒有明確說答應,只是點點頭說:「你去罷。」 這難纏死鬼終於走了,這時候心慌意亂的三藏不由得心頭一松,然後一腳踏空……又是一個南柯驚夢。 三藏夢裡面,說得都是心頭大實話,都是平日里不肯敞亮說的話。你看他這推來推去的態度,連送上門來的功德都不肯取,還在那裡算來算去的,生怕自己沾什麼麻煩、惹什麼風險。 到得後面孫悟空設局勾那太子,孫悟空一次又一次的用反常的表現引那王子、一次又一次的發怒。王子每發怒一次,孫悟空就引他向前深入一步、一點一點向真相走去。孫悟空呢,也隨著王子的步步前行,最終他和王子、皇后三股力量合流,完成了一次對妖怪假國王的圍獵。孫悟空、烏雞國王子,他們懂得探尋、敢於擔負責任,這是他們能一起成事的關鍵。 倒是那核心人物三藏,開始還沉得住氣,等到王子懷疑他是騙了玉珪的妖怪,喝令抓捕三藏,他的心性又給撐爆了,情急慌亂之下,三藏這個師父竟然體面全無的把孫悟空推出來當替罪羊:「你這弼馬溫!專撞空頭禍,帶累我哩!」這時候的三藏,全然想不起來之前孫悟空對他的承諾:「沒事,有我哩。若到那緊關處,我自然護你。」 這時候的他,也全然忘記了夜裡那國王所說的,這樁冤案,是護法神們許可他參與的,是夜遊神專程送來給他解決的。整天念叨佛、念叨菩薩神靈的三藏,真的碰到了事情,卻會發生哪個神靈也不相信的咄咄怪事。 這不就是修行的根底的展現嗎?任何瑕疵都會在嚴酷的考驗下露餡兒的,偽裝、遮蓋,全然無用。 並且,從小王子的話語中,我們可以很清晰的看到這小王子的個性,養尊處優、年輕氣盛、有知識、也腦筋轉得快。並且,從夜裡他老爹的話中,三藏對這還沒見面的小王子有惺惺相惜的同情。這樣的小孩,應該容易打交道、容易溝通協商的啊。可是人家三兩句怒氣的話,就把他給嚇暈了。可見,三藏跟人打交道的能力極差。跟別人不容易達成溝通的人,跟自己會更難於達成溝通。這樣的人,修行起來實在是困難。
作為修行人,不但要正氣要堅持,還要有靈性、有智慧,知道堅持不是死撐,會相機尋找真正的竅要。你看孫悟空就是這樣的人。那太子回心道:「正是!且待我問我母親去來。」他跳起身,籠了玉珪就走。行者扯住道:「你這些人馬都回,卻不走漏消息?我難成功。但要你單人獨馬進城,不可揚名賣弄。莫入正陽門,須從後宰門進去。到宮中見你母親,切休高聲大氣,須是悄語低言。恐那怪神通廣大,一時走了消息,你娘兒們性命俱難保也。」 與妖魔周旋、乘隙而進的功夫,正是修行人的膽大、心細、靈性,循一線真機、於萬難中逆流而上。 (第三十七回 完) 第三十八回(1) 無明之人 進退皆失據 (第三十八回 嬰兒問母知邪正 金木參玄見假真) 從故事中可以得知,嬰兒指的是這烏雞國太子,金木則是指孫悟空和豬八戒,孫悟空是金公、豬八戒是木母,邪正分別指的是假國王和真國王,參玄是參的什麼玄呢?從故事中可以得知,是參的井底的玄,玄指的就是深井。 本來這烏雞國的烏就是黑的意思,玄有深的意思、指井,也指黑色,並且黑中帶紅的顏色。可以說,因為一時糊塗犯下大錯的烏雞國國王,被那妖道狠狠的推下玄關中、強迫他參玄去了。 這皇帝在水裡被拘三年,斷乎沒有參透自己的玄關死竅,只是懷著綿綿無絕期的恨意,受了三年的苦罪。他本來是應該撒手人寰的、早乘金身、早登極樂的,因為一時的狂暴無良,導致這其實大有因緣的無妄之災。 如果他當初禮遇了文殊菩薩所變化的俗僧,那麼五年前他應該就已經得道而去了。如果他當時就圓滿離去,那麼,他的兒子應該五年前就繼承了王位,到現在應該已經當了五年的國王了。可是他該走的不走,人家該來的就不得不等待,繼續做他的王子。如果他五年前離去,他的兒子老婆滿朝文武還有千千萬萬的百姓,都會因為目睹他家皇帝老兒的圓滿成正果,而崇敬佛法、舉國向善。並且,當唐三藏他們來到烏雞國的時候,接待他們的應該是新國王,他們師徒應該順風順水的就度過這一關隘了。不但這一關隘過得順利,前面在敕建寶林寺,那幫子傻和尚也不會那麼渙散憊怠、沒有修行人的樣子。
可是,你知道,修行的路上,怎麼可能存在假設和如果…… 可是,你知道,如果他真的當初走了,這留下三藏的無主之心神、遜位給糊塗無良的惡念、 這可讓他認賊作父的元嬰如何辦?難道就真的認了這惡念為真念、不修成佛王修成魔王? 所以,他還真的有留下來的必要。 那麼,是不是說,當初文殊菩薩是故意引爆了這烏雞國國王的執著,從而故意的讓他犯錯誤下套?從而故意的讓他留下來,給唐三藏作試煉?好像有點這麼個意思呦…… 我們來理順一下,這烏雞國國王和三藏碰到一起的脈絡。 國王說,師傅啊,我們這裡五年前遇到大旱災,草不生子、鳥不拉屎,民皆飢死、官不聊生。記住,說的是五年前。然後這皇帝就覺得是自己哪裡搞錯了,忤逆了天意,然後就仿效大禹治水、與萬民同受甘苦。可是我們知道,禹王治水用疏不用堵、遇到事情疏導脈路、開淤瀉洪為治民治水之竅要。他呢,苦倒是受了,卻一點不開竅,跟那天災死磕、苦熬,指望著老天開眼、僥倖盼望解決問題都通過這吃苦受罪一招鮮。 結果,老天根本就不理會他,他始終不開竅、苦熬了三年。然後終於遇到開竅人來了,就是那文殊菩薩派來的青獅化成的修道人。人家三兩下就解決了三兩年都解決不了的問題,然後他又供奉了人家兩年。記住,又是五年過去了。於是,人家不但解決了風調雨順的治國難題,還解決了他沒有崇拜偶像的問題,最後,人家還順手把他給解決了。讓他井底之蛙一樣的、泡了三年。 那麼很顯然,在三藏來到這裡之前,這烏雞國國王冒犯文殊菩薩的事情,至少已經是八年前發生的事情了。八年前的三藏,肯定沒有發生取經的事情了。唐王地獄游、他決定取經,只是三五年前的事情。 也就是說,文殊菩薩決定接那烏雞國國王圓滿的事情,發生在三藏法師決定取經之前,也發生在觀音菩薩沿路查看虛實之前。烏雞國國王修行中的執著、情形,之所以跟三藏的內心中的問題高度相似,那其實正是觀音菩薩決定把烏雞國國王的問題和三藏的問題一併解決的原因。從上面來講,是觀音菩薩一看這烏雞國國王、差不多應該就在三藏走到這裡的當兒湊滿三年的水災,並且他倆的毛病幾乎完全一樣。於是就跟文殊菩薩一商量,就把這兩撥不成器的修行人的問題,決定一併解決了。讓這國王和唐僧他們哥兒倆互相做鏡子,照見自己丑陋的執著。讓他們的執著、發揮參照物的作用,起正面的作用而不是負面的作用,這不就是善解嘛。
三藏和烏雞國國王這一對兒難兄難弟,都是一樣的遲遲的留戀著自己的惡念。最終應該走的是什麼?正是他們的狂暴無良之惡念人心。他們的這個執著惡念不去,那麼他們的人身也走不了,他們的金身也得不到,其實金身根本就修不出來。 狂暴的人、往往就是六神無主之人。這樣的人,看似暴橫、很有主見很堅定的樣兒,其實那個暴橫的有主見的並非他本人,他本人卻是那惡念的傀儡,他本人被那惡念給拘禁在了這個肉身中,並且給推到了深井裡。 這麼一說,您肯定就想到了三藏。那國王鬼魂要求三藏出手相救,三藏以存在法律風險為借口要推辭:「倘被多官拿住,說我們欺邦滅國,問一款大逆之罪,困陷城中,……」您聽三藏這麼說,表明他法律意識強、知法懂法、是個好公民。 後來孫悟空跟那太子交待好事情,孫悟空夜裡輾轉反側的覺得事情需要更周全,就要推醒師父一起協商。孫悟空說:「拿那妖精如探囊取物一般,伸了手去就拿將轉來。卻也睡不著,想起來,有些難哩。」唐僧當時正惱怒不堪,聽他這麼一說,正好可以用來堵孫悟空的嘴:「你說難,便就不拿了罷。」 沒想到孫武空苦苦思索的不是跟他一樣推卸責任,而是如何把責任攬好。行者道:「拿是還要拿,只是理上不順。」唐僧一聽,到後邊句話,覺得又抓住了孫悟空的話把兒。唐僧道:「這猴頭亂說!妖精奪了人君位,怎麼叫做理上不順?」 這下,唐僧他露了項了,一下子被孫悟空看出他的問題來,原來這個一遇到麻煩首先考慮法律風險的師父,根本就不懂法律的精神。行者道:「你老人家只知念經拜佛,打坐參禪,那曾見那蕭何的律法?常言道:拿賊拿贓。……我老孫就有本事拿住他,也不好定個罪名。」孫悟空想要當場亮出罪證來,讓妖怪沒辦法抵賴,讓俗人的文武多官和後宮們以及百姓們看到活生生的證據。 看見沒,唐僧三藏的漏洞在哪裡?他做事遠不如孫悟空這麼面面俱到、層層對應,在每一個層面上,盡量都不留把柄,這把柄,其實是修行的漏洞。修行人的每一個層面,都要能對應起來,對應不起來的修行人,都會顯得言行不一、精神不正常,別人看他要麼神神叨叨、要麼鬼鬼祟祟,總之是讓人瞧不起。別說讓他有個修行人的范兒了,連個一般人的尊嚴都沒有。 所以么,修行人要找真正的生因、真正的明主。說白了,就是找到真正的自我。 第三十八回(2) 烏雞之國 孫悟空在寶林寺搞掂了眾僧人和取經隊伍的吃喝住用問題。三藏大餐一頓,吃完喝完,三藏就愜意的打著飽嗝,來到院子里準備小解。然後一出門,才發現已經是入夜了,再一抬頭,好大好大的月亮掛在中天,好亮好亮的滿月正看著他呢,原來八月十五了呀。 唐僧只知道月亮大月亮圓,只是勾起了他的思鄉之情,卻不曉得這每天繞著地球不知疲倦的轉動的月亮裡面,有什麼奧妙。 暢快了之後的唐僧,當場吟詩一首,末了是向三個徒弟提問:「何日相同返故園?」唐僧的這一問,一語雙關,問得很體面很有面子。但是三個徒弟並沒有照顧他的面子,而是聽出了他的問題。 於是行者就點評了一番,讓唐僧恍然大悟了一下。行者說什麼了?行者聞言,近前答曰: 師父啊,你只知月色光華,心懷故里,更不知月中之意,乃先天法象之規繩也。月至三十日,陽魂之金散盡,陽魄之金散盡,陰魄之水盈輪,故純黑而無光,乃曰晦。水為黑、黑為烏,金為酉、酉為雞。烏雞國的名字,說明這個國家正處於晦暗的純陰無陽之景況。但是這種情況不會一直持續下去,是處於否極泰來的臨界狀態。在修行,唐僧為月,佛法為日。每一境界,都會是從至晦暗中一陽升起,隨著修行,對佛法的認識不停的提高,漸至滿月,達致這一層的完滿過關。 此時與日相交,在晦朔兩日之間,感陽光而有孕。在陽世,唐僧為火,可闢作日,在這一境界,這山河大地之晦暗王國,可闢作月,深埋在井底的國君,可闢作陰,感觸到正法修行之徒唐僧的到來,開始升起新生的希望,在這一層面的身體開始生成。 至初三日一陽現,初八日二陽生,魄中魂半,其平如繩,故曰『上弦』。這一關隘,唐僧是一陽,孫悟空是一陽,豬八戒是一陽,由於他們三人的參與,以及孫悟空精心策劃的追本溯源,生長的希望越來越大,最終陰陽持平。到了如今天的十五日,三陽備足,是以團圓,故曰望。國王一家人得以團聚。 至十六日一陰生,二十二日二陰生,此時魂中魄半,其平如繩,故曰下弦。完成這一境界的修行,當知進退。內心的陰火、陰戾之火,如妒嫉、恨意等當隨著妖怪而去,隨著謎底揭曉、知道這國君所遭受的斷非無妄之災而去。再生之陰,乃是隱去、不持亢陽的陰。應該進的,則是修行人持續西行、繼續向更高境界進發的進。所以說,退即是進,進即是退。進退有據,乃是因為有明確的方向,知道自己是誰,在走向何方。 至三十日三陰備足,亦當晦。此乃先天采煉之意。先天采煉,不就是逆向攀升嗎?前弦之後後弦前,這個過程是不斷的重複的,重複的是過程,不重複的是境界。如何保證能不斷順利的攀升,那就得藥味平平氣象全,保持中正平和的心境,以正直無私的清凈心態,來在自己身體的這個高精密的「爐子」里熔煉、化合,用來構造這一境界的身軀。 採藥煉丹是輔助之外在手段,把持好內心才是真正的機密、根本。在陽氣上升階段,達致上弦之卦象為兌,兌為金,需要銳意進取,這是沙僧所說的:弦前屬陽,弦後屬陰,陰中陽半,得水之金。水是什麼?是悟空所說的溫養二八,二八為水,守住中心一陽。水德之柔,是柔外而剛中。我等若能溫養二八,九九成功,那時節,見佛容易,返故田亦易也。 所以,前面的對話,基本上就涵蓋了後面故事的來龍去脈。而到本回的開篇,則是一首寓意明顯的詩。 逢君只說受生因,便作如來會上人。 一念靜觀塵世佛,十方同看降威神。 欲知今日真明主,須問當年嫡母身。 別有世間曾未見,一行一步一花新。 受生因,獲得生命的原因。這原因有兩個,一個是緣何來到塵世間、成為凡人的原因,一個是如何逆流而上、重回西天重塑天上生命的因由。這兩個一個是下行,一個是上溯。了解下行就是為了回溯,碰到君、自我本尊的主宰,如果能參透這原因,自然就有機會重新回去,成為如來佛座下聽法會上的正果神仙。 如果你能像佛一樣無執無念的靜觀塵世,像神仙一樣立體思維同時參詳天上地下人間八方,就知道如果你想找到真正的君王、真正的自己,需要探尋你的生身之處。那去處,別有世間根本就不知道的也沒有的種種。在那境界,每行一步便是一番境界與天地。 這就是太子在孫悟空的指導下,追溯自己的生身母親,獲得的驚人發現。是他作為一個凡俗世界王子想都想不到的真相。 一花新是什麼?是王子他開始從代表母親的陰、開始追溯到代表父親的陽。當他只有母親是真正的母親的時候,仿如月之晦。一陽之生長、便可做一花新。 那老君主的肉身是一陽,已經悄無聲息成了植物人兒。那老君主的魂魄是一陽,需要回到肉身。那君主的王位是一陽,現在是被妖怪侵奪,虛位以待。等到君主回魂、並且歸位,則是三陽備足。此三陽加上唐三藏孫悟空豬八戒建功的三陽,就周身圓滿了。 這時候的烏雞國,不應再稱作烏雞、應該改名叫白鳳國了。那代表嬰兒的王子怎麼辦?如果不出意外,等到唐三藏他們師徒離開,這國王得道而去的日子也就近在眼前了,該走不走怎麼行。這金蟬脫殼,是舊的去、新的來,一茬接一茬。 為何打趣說這烏雞國該改名叫白鳳國了?因那長在玄井之上的一棵碩大的芭蕉樹,卻被當作國王的形象在描繪,渾然是一副似鳳非鳳的樣子。 一種靈苗秀,天生體性空。 枝枝抽片紙,葉葉卷芳叢。 翠縷千條細,丹心一點紅。 凄涼愁夜雨,憔悴怯秋風。 長養元丁力,栽培造化工。 緘書成妙用,揮灑有奇功。 鳳翎寧得似,鸞尾迥相同。 薄露瀼瀼滴,輕煙淡淡籠。 青陰遮戶牖,碧影上簾櫳。 不許棲鴻雁,何堪系玉驄。 霜天形槁悴,月夜色朦朧。 僅可消炎暑,猶宜避日烘。 愧無桃李色,冷落粉牆東。 一種靈苗秀,天生體性空。說的是這君王的本質,頗有根基。枝枝抽片紙,葉葉卷芳叢。葉大枝不茂、並非大根器。翠縷千條細,丹心一點紅。作為國王操勞國事千絲萬縷牽掛紛紜,可是他畢竟是一心向道赤誠至敬。凄涼愁夜雨,憔悴怯秋風。嚴酷的考驗來臨,對他來說真的是太吃力了、畢竟非大器。長養元丁力,栽培造化工。是持續不斷積累,成就了他,竟然能作為一個君王而修行到了正果的境界,這也絕非一般人能比的。緘書成妙用,揮灑有奇功。可是人家畢竟有人家的妙用,能走一條別人走不通的路途。鳳翎寧得似,鸞尾迥相同。也頗有鸞鳳之儀、的確是值得稱道。然後縱然是別有風姿,屬於他的盛夏季節已經過去,可惜已經是八月清冷霜意漸起,時間不等人,機會不重來,再不來一個脫胎換骨的升華,那可真的就面臨著凋落死亡了。 歸鄉的鴻雁、出關的寶馬,匆匆而過,可惜他,連挽留的氣力都沒有了。人家都在匆匆的回鄉路上,你呢,除了日漸清冷的秋風與霜天,還有什麼是你能期待的? 第三十八回(3) 烏雞之王 孫悟空恐怖的很,他是從來不需要睡覺的,他所謂的睡覺基本上是寧息存神、瞑然一念僅存,也就是修行人入定的狀態,但是又不很多修行人那種獃氣的入定。所以么,作為天天要睡覺的唐僧老豬他們,是萬難接受這樣一個怪異事實的,並且他們還沒有接受一個事實,那就是孫悟空能知曉別人的心裡想法。所以么,唐僧竟然敢在孫悟空找他協商事情的時候——裝睡。 於是乎孫悟空就不屑了,行者摸著他的光頭,亂搖道:「師父怎睡著了?」這一下可是踩到了三藏的尾巴了,他嗷的一聲就怒吼了起來:「這個頑皮!這早晚還不睡,吆喝甚麼?」 原來孫悟空激怒他不是目的,目的是想要他坐起來正兒八經的商量大事情。但是顯然三藏識破了猴頭的這個小奸計,愣是在床上躺著不起來就懶洋洋的問:「甚麼事?」就聽孫悟空絮絮叨叨的跟他嘮,三藏就模模糊糊的順著孫悟空的話走,走到後面,孫悟空忽然又不跟他協商了,說自己計已經成了,沒有障礙,只是你老人家才是障礙,你的護短是障礙。 這時候三藏腦筋真轉不過來彎兒,又閉上了眼睛哼哼唧唧的讓話兒順著嘴角往外吐嚕:「我怎麼護短?」嘴上說的輕鬆,估計心裏面已經開始緊張,開始合計怎麼跟孫悟空鬥嘴了。 誰想到孫悟空話頭一轉,矛頭沒有指向三藏,而是轉向了八戒:「八戒生得夯,你有些兒偏向他。」唐僧一聽,準備好的鬥嘴詞兒都沒有了用武之地,被孫悟空的話給卸了個七零八落。聽得孫悟空的話,轉來轉去,唐僧著實已經沒了方向感,只有下意識的跟著孫悟空的話走,唐僧道:「我怎麼向他?」 原來孫悟空最終目的,是要借用一下老豬干體力活。三藏估計躺在那裡一直沒睜眼,就聽孫悟空說話機巧多多,再加上睡意襲來,就這麼樣同意了。 孫悟空想要拉豬八戒一起公幹,直接拉就是了,幹嘛還要找唐僧協商呢?一來唐僧畢竟是師父,在凡世間他的地位就是師父,理應有事情需要通過的批准。這個道理,就跟孫悟空想要打妖怪,必須先找到前國王的屍體做證據一樣,是凡世間的理,這是做事情周全的體現。 三藏雖然在修行上往往需要孫悟空指點,可是他是師父,除非情況特殊,孫悟空輕易不會僭越,自行指使兩個師弟。這是俗世中的為師之道、弟子之道、師兄師弟之道。可以說是孝悌的另一種體現,也可以說是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另一種體現,總之是一種位置和責任的倫理體系,這是一種分層的人際關係體系。 可是那神通廣大的孫大聖,幹嘛要費盡心機和口水的,借用豬八戒這麼一個夯貨呢? 得到了師父的批准還不夠,老豬可是個超級大懶蛋,如果他覺得不划算、風險大、吃苦多的事情,恐怕師父命令他都未必會動彈。所以孫悟空在唐僧點頭同意之後,拉豬八戒起床,卻完全沒有提師父允許如何如何。孫悟空明白人,他知道祭出師父的大號沒用。你不見這老豬,在唐僧遇鬼之後,一樣是喊醒這正在熟睡中的老豬之後,老豬他什麼態度?他酣睡中醒來、滿是懊惱,劈頭蓋臉就對三藏一陣痛斥:「甚麼土地土地?——當時我做好漢,專一吃人度日,受用腥膻,其實快活;偏你出家,教我們保護你跑路!原說只做和尚,如今拿做奴才,日間挑包袱牽馬,夜間提尿瓶、務腳!這早晚不睡,又叫徒弟作甚?」 孫悟空可是聰明人,他早就知道怎麼對付這豬老弟了。他就開始編故事,愣是把一具水淋淋的屍首給描繪得成了個金燦燦的大寶貝,讓八戒聽得心癢難耐,滿心歡喜,踴躍報名。並且孫悟空還故作清高的表示:「老孫只要圖名,那裡圖甚寶貝,就與你罷便了。」這等於是斷了老豬對他的不放心。的確也是啊,在老豬眼裡這猴子的確是個不懂錢財寶貝之美妙的木頭樁子,老孫說他圖名不圖利,老豬是一百二十個相信。 在必要的時候,孫悟空對利用老豬和三藏的執著,來幹些正經事,看來是越來越熟練了。可是,這一次,他在指使老豬下井撈屍的時候,做得過了份,招致老豬報復。看來老孫也有在得意忘形時會幹落井下石的損事。 其實,老豬跟三藏的毛病,是同根同源的,他們哥兒倆是一根線上的螞蚱,東頭牽著老豬、時時要回頭去尋他的娘子;西頭牽著唐僧、巴不得馬上就到西天,對修行的關難是既畏懼又想逃避。所以說,其二,從這個層面上,孫悟空要借用老豬,也要先問唐僧。 孫悟空為何非要拉上豬八戒,幹嘛不拉沙悟凈?咱們先說為何非要拉上豬八戒。 通過後面的故事,孫悟空和豬八戒進後花園的過程,你看到沒,豬八戒做賊經驗還挺豐富的,起碼是熟手一個。他深知做賊的不從門裡走、要跳牆過,深知做賊的要悶聲發大財、不能亂嚷亂吆喝。 可是這不是找老豬來的真正原因,豬八戒來了也就拱拱泥巴、馱一馱死屍。倒是到了井邊的時候,才看出來老豬的功用,原來是孫悟空不敢下水,只有他這個曾經是天蓬元帥的老豬擅長此道。果然老豬不負重望,真箇把屍體給撈上來了。 只是,如果說下水,老沙也不遑多讓啊,並且,老沙肯定比老豬好說話多了,要是老孫去喊老沙,甚至連口水都不需要費,只需喊一聲:師弟,走,馱屍去。 並且,還有那個白龍馬,肯定比老豬和老沙更合適。怎麼孫悟空也不含他來呢? 原來,孫悟空不僅是不敢下水。而是,咳咳,真正的原因,是老孫他根本就馱不得凡人的肉身。 那你說,老孫不也說過,像銀角大王那樣拖著凡人、半雲半霧的拖地而行,其實老孫他也會嗎,怎麼又說他馱不了呢? 要是老孫他拎著這國王的屍首、拖地而行的話,真的很像湘西的趕屍匠那樣,只不過老孫的效率更高些。老天哪,那烏雞國的很多人,不就會看到這個事情了嗎?事情不就敗露了嘛。 話說這具屍身,還真的有些說頭。佛門中,在歷史上,往往存在很多謎一樣的事情,一些佛經都解釋不了的事情。在佛門中,佛經沒有指導如何修行得肉身不腐,具體是怎麼修鍊到肉身不腐的?可是歷史上偏偏有一些人真的就修行到了這個地步。他們到底是誰的弟子? 就跟這個烏雞國國王一樣,他是誰的弟子?為什麼是文殊菩薩來接應他? 這個國王,從事政治活動、權勢富貴、家室兒女一應俱全,這不符合佛教的教義和戒律。可是他怎麼就修得到了金身羅漢的境界? 這個國外,他的肉身被井龍王給保存起來了,水淋淋的。為何出現在唐三藏面前他的魂靈的形像,也是同樣水淋淋的?他的那柄金廂白玉珪,不是凡間之物么,怎麼他的魂靈能拿著,並且還能送給唐僧? 這烏雞國國王的靈魂離開肉身,貌似也經歷過一些事情,從他的話語中我們可以知道,他能到都城隍那裡,能到海龍王那裡,能到東嶽大帝那裡,甚至能到十代閻羅那裡。這哪是一般人的靈魂能都周遊到的地方呀! 並且,這些神仙跟這個妖怪如此的交好,這對國王來說其實已經說明了很多,只是他醒悟不了。 第三十八回(4) 算 人吧這心裏面一旦有了痴戀,便有了幻想。前一段時間去電影院看少兒動畫片《冰河世紀四》,裡面就有類似的情節。動畫片中的角色,在海上航行,都會通過一個類似奧德賽必須遭遇的海妖統治區,這些海妖其實是奇醜無比,嘴巴里流淌著噁心的口水粘液,可是偏偏這噁心的嘴巴里,能唱出來比美女還美女的美妙歌聲。聽到這妖歌的生靈,都會進入魔幻,隨著自己強烈喜好的念頭,在海妖的誘導下、把那噁心的海妖幻想成自己最喜歡的角色。很多角色就幻想美女,那個超級萌的松鼠奎特,則一看見海妖幻化的美女松鼠,就緊張得要死、扭頭就走,原來它執著的是松果。後來海妖搞明白了,趕緊就變成松果模樣,沒想到被這隻松鼠給敲了滿腦袋的大包,松鼠想要把這超級大松果給砸開了。 瞧,這不豬八戒也心想事成,那獃子果又一嘴,拱開看處,又見有霞光灼灼,白氣明明。八戒笑道:「造化!造化!寶貝放光哩!」 可是,天妒英才、造化弄人,老豬又近前細看時,呀!原來是星月之光,映得那井中水亮。 看到是閃耀耀的月光,不是什麼異常的物什,八戒反而緊張起來了:「哥呀,你但幹事,便要留根。」原來八戒擔心下面有不祥之物什麼的。行者用金箍棒把八戒給送了下去,還給他按了一個沒頭蹲。這下可讓八戒心裡和渾身一起冰涼冰涼的:沒想到猴哥會幹落井下石的勾當,太桑心了,天殺的這麼冷酷。 老豬本是天蓬元帥,在水裡比在地上應該還愜意,可是他卻這麼緊張,實在是讓人覺得好笑。他肯定是因為在地上呆久了,忘記了自己是一條魚一樣的豬。八戒精神遊離於九幽之外,抬頭睜眼,忽然看見一座寫著「水晶宮」的牌樓,他心裏面又是一涼,以為自己在夢遊了:「罷了!罷了!錯走了路了!蹡下海來也!海內有個水晶宮,井裡如何有之……」 話說回來,如果井底有個水晶宮,那妖怪當初怎麼還會把烏雞國國王退下這口八角深井呢?除非是那妖怪不知道井下面有水晶宮有井龍王。可是你相信那神通廣大、消息靈通、結交四方的妖怪,會在自家地皮下面的神仙都不知道? 八戒不知道井龍王,井龍王可是知道豬八戒。人家早就知道唐三藏一夥兒要到這裡,人家已經專程在這裡等候了。哎呀呀,孫悟空回來搶屍體的想法,人家早就算計到了。 都有誰算計到了?首先是夜遊神來通知井龍王的,夜遊神肯定知道。夜遊神是奉了玉皇大帝的敕旨前來,那肯定玉皇大帝不但知道,還參與安排了。玉皇大帝下旨的事情,太上老君如果不知情那就未免也太說不過去了吧。昨夜那夜遊神領著烏雞國王陰魂去找唐三藏,不但是計劃安排的一部分,並且那護法伽藍等等、肯定是全都知曉了的。通過後面的故事,孫悟空把青獅怪趕到天上去,文殊菩薩早就是守株待兔的等了好久的,不消說,文殊菩薩是主謀人之一。 還有那青獅怪,當初安排的就是三年,讓那國王水浸三年、自己做國王三年。後果是什麼?後果自然是三年後他走,三年後國王刑滿了死而復生。也就是說,連那妖怪都不應該認為那國王會死。 也就說,那妖怪,推國王下井的時候,壓根兒就知道,國王不會死。 也就是說,井龍王,就是早就在那裡等著妖怪把烏雞國王給推下來,他這裡的牢房早就安排好了,只等國王下井了。 並且,那井龍王對豬八戒、前恭後倨,等到豬八戒索取寶貝,就跟孫悟空肚子里的蛔蟲一樣的,知道孫悟空說的寶貝就是這國王的屍體。等到豬八戒因為索取不到寶貝、佯裝走的當兒,噗通一聲就把屍體撂到了水晶宮門外,咣當一聲就關了水晶宮的大門,吱扭一聲就消失了個無影無蹤,跑路了。人家幹了三年的獄卒牢頭的苦差事,到期就走人了。 孫悟空的周全算計,全在人家的算計之中。 但是孫悟空算計不到,他調戲了豬八戒,老豬會惱羞成怒的反咬他老孫一口。結果了,出了岔子老孫糟了秧子。 老豬是看準了三藏的軟善面蛋,就想好了捉弄猴哥的辦法:「攛唆師父,只說他醫得活;醫不活,教師父念《緊箍兒咒》,把這猴子的腦漿勒出來,方趁我心!……只說不許赴陰司,陽世間就能醫活,這法兒才好。」你看看,老豬為了達到目的,設計了一個死套兒給三藏和悟空。 這三藏果然不負老豬的厚望,他一看見這國王的屍首,居然凄然慘然、涕淚俱下、什麼修行人的體統、儀態和戒規,全都拋到九霄之外,簡直跟一個孝順兒子哭自己的親爹爹一樣。他自己一副可憐相,還要發揮愛心去可憐那死去多時的國王:「陛下,你不知那世里冤家,今生遇著他,暗喪其身,拋妻別子,致令文武不知,多官不曉!可憐你妻子昏蒙,誰曾見焚香獻茶?」 你道是為啥國王的屍體讓三藏如此的失態呀?因為呀,國王的身世讓他想到了自己的夢境糾結、心裡過不去的死結,戳到了他修鍊的軟肋上去、戳中了他的淚點。 所以當豬八戒攛掇他讓猴子去醫活這個屍體的時候,正合他強烈的執著之願望,並且說,要是救活了這皇帝,比去西天靈山找佛祖去都強得多。你瞧瞧,這叫什麼呀! 然後孫悟空剛表示這不可能,三藏就在八戒的讒言下,惡狠狠的念起了金箍兒咒,直到孫悟空不得不答應,才算罷了。唐僧為何要這麼對孫悟空下狠手?一來為了滿足自己的執著,而來為了平衡一下前面在寶林寺時候自己的窩囊、被孫武空指使著給那王子給嚇得半死,那時候這猴子耍得太鬧心了。 可是,唐三藏是誰呀?他可是觀音菩薩的徒弟,他心裡那點小九九,菩薩們多年前早就算得一清二楚、怎麼處理也早就安排得精當妥貼了。要是你覺得你能逃脫天意、逃脫神仙們的算計,那你就太自不量力了…… (第三十八回 完) 第三十九回(1) 你想不到的曲折 (第三十九回 一粒金丹天上得 三年故主世間生) 豬八戒是懂得,人死了只能在陰司里去搜尋魂靈,所以他就刁難孫悟空,因為他知道孫悟空辦不到嘛。唐三藏不懂得這些道理,他只是信邪風,藉機幹壞事,純粹是屬於被豬八戒利用了還覺得自己很威風。所以從這個層面上,老豬其實水平比唐僧高,唐僧真傻。 但是,從前面的故事中,我們竟然知道,這國王的鬼魂,竟然不入陰間、不在下界,當然這不能怪老豬不知道,這種情況極其罕見嘛。哪聽說過修行人,都快圓滿了又犯下彌天大罪,給削去了成果的? 所以,要真是讓老孫去陰間找閻王去索取這國王的陰魂,恐怕老孫把閻羅殿拆光、挖地三尺、翻遍十八層地獄、追到九幽之外,也找不到烏雞國國王的陰魂。人家根本就不在下面嘛。 也幸虧老豬刁難猴哥,不然猴哥去了陰間,還真要丟人現眼了。看來,老豬是壞心辦了好事,唐僧是因為想使壞被人利用幹了好事。如果老孫去了陰間找不到,可能最終也會想到去天上打聽一下,可是,那不就耽誤了時間了嗎? 人的這個肉身,在失去龍王避水珠、定顏珠的保護之後,如果沒有元神與體內神靈的儘快入駐,過不得一時三刻就要開始腐爛,到時候找到了想回來也進不去了。 所以說,因為唐僧和八戒的使壞,孫悟空辦事的效率、成功的概率,反而還大大提升了,更加有保障了。這肯定是唐僧老豬哥兒倆打破腦殼也想不到的結局。 那國王的魂魄、體內諸靈、命,真的在上界、在諸神的手裡。為何這烏雞國國王有這麼高級別的待遇啊,連蹲個監獄還被如此保護?因為他是個修行人,命早就不在下界陰神的掌控了。 孫悟空從來沒有過人類這樣的身體,所以他不知道這個特殊事情,也不奇怪。可是菩薩們又安排了讓孫悟空來搞掂這個事情,讓他建立這個功德。怎麼辦?所以就八戒和唐僧發生了前面的齷齪事件。 也就是說,豬八戒要求陽間搞活死皇帝,誰的主意?豬八戒要求咒孫悟空,誰的主意?唐三藏那時候強烈的執著浮現,又是怎麼回事?跟您說,那想法壓根兒就不是豬八戒的豬腦袋裡自己能構思出來的。沒錯,他的確是討厭死捉弄自己的猴哥了,可是如果讓他運用自己的豬腦袋來設想如何捉弄報復一下猴哥,恐怕也只有一點小兒科的把戲。 而在關鍵時刻、在頭痛欲裂的痛苦中,孫悟空反倒清醒過來了。他忽然明白一個他從來不曾明白的道理,在他修行的路上沒有隨便發生的事情,尤其是這種反映出來非常激烈、非常痛苦的、乍一看又莫明其妙的事情。所以他真箇就答應了。 要是換作往日的猴哥,這時候,恐怕嘴上答應,然後腳底抹油溜開了之後,照樣下陰間去找了,甚至隨便找一個等著投胎的靈魂塞進去就交差完事。反正是,無論他怎麼折騰,唐僧老豬他們也一竅不懂。老孫是意識到了,可能真的只有上天才有戲,可能真的應該把這個死國王給變成活人。於是就答應了。 但是他走之前,卻又要戲耍那潑皮天殺的老豬。他提出救活國王必須要八戒哭喪。不但八戒必須哭喪,還要嚎啕痛哭,要殺豬一樣的嚎,要死了爹地一樣的哭。八戒一聽,反常的不氣惱了、不推託了。而且,這八戒不但嚎啕大哭,還粘涎答答的,口裡不住的絮絮叨叨,數黃道黑,真箇像死了人的一般。 八戒這一哭,你知道,順便就強烈感染了人心凡重的唐僧,哭到那傷情之處,唐長老也淚滴心酸。老豬一向糊塗,這時候可是個明白豬,而真是可笑啊,他是糊裡糊塗的跟著哭。 古代有個笑話,《古今譚概》中說,唐朝有一個在揚州當官的哥兒,腦筋有點糊塗。有一天忽然來了一個舊日的下吏來府上捎來一封家書報喪,說家裡面的老姐死了。這哥兒一看,當即就嚎啕大哭了,別人怎麼勸都勸不住。哭了那麼一個時辰吧,他忽然想起來了,喃喃自語的說:咦,我家沒有姐姐啊!原來,那封信是別人的家書,他看也不看一下收信人就拆開了…… 在修行人的眼裡,世間種種愚痴,皆屬此類。 咱們為何說八戒這事情上他是明白的?因為八戒知道孫悟空的真實意圖。到得孫悟空臨走之前,孫悟空其實都把答案說出來了:「一家兒都有些敬意,老孫才好用功。」在走之前,孫悟空看到老豬的慘哭模樣,覺得很滿意,說:「正是那樣哀痛。」這可是為什麼? 在這種情形下,國王死去三年,他自己早就接受了自己已經死亡的事實,所以主觀上他沒有強烈了復生的願望,對他來說已經不可能了。他的老婆孩子,之前不知道他死亡,現在知道他死亡、也接受了這個事實認為他不可能復生,從世間的客觀層面上,沒有人有要求他復生的願望。 孫悟空讓豬八戒這麼嚎啕痛哭,是在世間層面上起一種祈禱的作用,有人在人世間要求他復生,從下界有一種牽扯的力量拉動他返陽。這種事情,對於老豬來說不言自明。並且那沙僧也心知肚明,也很默契的去尋幾枝香來燒獻。 孫悟空他一筋斗雲,撞入南天門裡,不進鬥牛宮,不入靈霄殿,徑到那三十三天之上,離恨天宮兜率院內,見太上老君,把他九轉還魂丹求得一粒來,果然救活了這國王。 過去很多修道人都是修鍊九轉金丹之術,張三丰是這方面的大行家,後來他流傳出來的太極拳,乃是煉九轉丹的手段。我指的是武當山道士們練習的那個太極拳,不是其它的太極拳。其它的太極拳什麼丹也不出來的。 太極拳轉什麼丹了?人家是把身體上每一層們的神靈、身體內的生靈都要洗鍊乾淨了升華的。那麼九轉還魂丹就又怎麼能還魂了?一個是往上,一個是往下。這國王的屍身要想能活過來,不但要有他的陰魂進駐泥垣宮,還要每一層身體的神靈等等都回來重新駐守崗位。 對這個事情,小說寫的很清楚,是「氣聚、神歸」。呼的一口氣,吹入咽喉,度下重樓,轉明堂,徑至丹田,從湧泉倒返泥垣宮。 打住,是不是剛剛提到了沙僧了,好像已經很久忘記提及他了吧? 第三十九回(2) 離位難歸 剛剛跟太上老君分別沒幾天,孫大聖又跑到人家那裡折騰了。沒辦法,這兩個大關、這兩個階段,真的還都離不開太上老君的幫助,並且是非常關鍵的幫助。 孫大聖口氣大,上來就跟人家所要千兒八百的仙丹,在他眼裡,似乎這仙丹真的也就是炒豆的價格,也是論斤賣。孫大聖的水平,他知道要救活這死國王需要的是太上老君的九轉還魂丹,但是,根據他的水平,是分不出來之前他偷吃的仙丹,跟這九轉還魂丹完全不是一樣的仙丹。 他之前偷吃的那種用於修行演化的仙丹,是不能讓這個死國王吃的。別說死去的國王吃了醫不活,活人吃了也給醫死了。也就是說,太上老君按照正常需求煉出來的仙丹千千萬萬,卻沒有一粒是這種「九轉還魂丹」。 所以,你瞧,當孫悟空耍賴所要的時候,太上老君很急眼,他知道這種事情猴子不懂,跟他攪不清。大聖說:「萬望道祖垂憐,把『九轉還魂丹』借得一千丸兒,與我老孫,搭救他也。」老君道:「這猴子胡說!甚麼一千丸二千丸!當飯吃哩!是那裡土塊捘的,這等容易?咄!快去!沒有!」行者笑道:「百十丸兒也罷。」老君道:「也沒有。」行者道:「十來丸也罷。」老君怒道:「這潑猴卻也纏帳!沒有沒有!出去出去!」 但是,孫悟空一動歪腦筋,剛剛還賴著不走的他,忽然痛快表示要離去。太上老君卻又把他給喊住了。原來那老祖,嘿嘿,其實早就準備好了一粒「九轉還魂丹」。而且只有這一粒。 太上老君早就知道,孫悟空這一關必須上天來找自己。當孫悟空還在五行山下壓著的時候,觀音菩薩就跟他什麼都協商好了。 孫悟空又耍頑皮,把那仙丹、撲的往口裡一丟,慌得那老祖上前扯住,一把揪著頂瓜皮,揝著拳頭,罵道:「這潑猴若要咽下去,就直打殺了!」老孫要是真箇把這粒仙丹吞了,首先他必須拯救的烏雞國皇帝的小命的任務,就泡湯了。其次,這種仙丹若是給他吞下去,弄不好老孫他真箇就鑄就凡胎、立碼兒成了凡人一個。 本來么,三藏死磕孫悟空要醫活那死人,是出於頭腦不清醒的時候。現在,一抬頭看見孫悟空踏著五彩祥雲、千條瑞靄、萬道金光的從天上下來,忽然覺得好像自己不認識孫悟空一樣,這個孫悟空好威武呀。然後那孫悟空從嘴裡吐出來一粒金燦燦的小丸,好漂亮,自己從來沒有見過的漂亮。然後孫悟空把那金丹用水灌下死屍的嘴,過了一個小時,那死人肚皮裡面呼嚕呼嚕的腸胃蠕動直響。這時候的三藏,真的是驚呆了、簡直是目瞪口呆。 孫悟空度了一口真氣給死人,死人呼的一聲響喨,活了! 老天!三藏簡直是覺得自己在做夢一樣,實在是無法接受這樣的事實。可是那活過來的人,沖他喊了一聲師父,就跪在了他的面前,並且活靈活現的說話了:「記得昨夜鬼魂拜謁,怎知道今朝天曉返陽神!」 天哪!這時候三藏的震驚,簡直是晴天遭霹靂一樣的震驚。他萬萬想不到,自己那個頭矮小、言語粗鄙、只懂打打殺殺的徒弟,竟然有起死回生的大能。所以聽國王表達對他的感恩,他驚得慌了:「陛下,不干我事,你且謝我徒弟。」 在孫大聖的英明神武面前,三藏終於看清了自己的差距,看清了真正的現實。國王起死回生了,他內心有個久被蒙蔽的真正自我,也開始起死回生。心猿正處,是從這時候才開始真的落實下來。 可是,您知道,三藏這一句表示他清醒過來的關鍵的話,就像一塊玉石一樣,你剖開了放在放大鏡下面仔細看,卻發現裡面還是有摻雜了一些雜質。雜質是什麼? 雜質就同是這句話本身:「不干我事,你且謝我徒弟。」這句話的雜質您看到了沒? 如果看不到,那麼往下孫悟空說的這句話,就是放大鏡、對比的純玉石。行者笑道:「師父說那裡話?常言道家無二主。你受他一拜兒不虧。」 從內在的層面上,這樁奇功,的確是孫大聖立下來的,是孫大聖具體跑動、運作的結果。但是從整體的層面上講,不管怎麼說,就算從表面上說,孫大聖也是執行了他這個師父的命令才去跑腿兒運作的,哪怕是唐僧在糊裡糊塗狀態下做出的決定,他畢竟是這一命令的發出者、來源。所以,從這層面說,不能完全說跟他無干。 再者,作為一個整體的他們,對外來說,從形式上來說,唐僧是師父、是整個團隊的法人代表一樣的,就算作為一個部門,出面接受人家致謝的,也應該是他這個老闆。他的確是整體的形像,是形像代言人。 其實孫悟空豬八戒沙和尚他們,都尊重他這個老闆的,只有三藏自己、往往是想問題做事沒有倫次、不講師道尊嚴。所以,唐僧這一句話,同時就表明了,他還擺不正自己的位置,還沒有為整體團隊擔當的意識,沒有歸位。 在這個世界,任何一個生命,都有他的位置,老天安排的。只要你把自己擺在自己應有的位置上,一切都順風順水的,活得有滋有味。位,這是儒家講的綱常、也是中國幾千年尊奉的倫理結構、也是易經中的卦位、也是物質的結構。 不知道自己位置的人,就不知道自己幾斤幾兩、不知道自己到底能吃幾兩乾飯,做事情呢,就總是不體面、別彆扭扭,要麼看起來張狂輕薄、要麼自卑自賤,總之就是給人無厘頭的感覺,感覺這個人活著有點像夢遊。 你看,我剛說完這番感慨,三藏馬上就表現出來了。他們帶著喬裝打扮的國王來到烏雞國。 唐僧道:「都進去,莫要撒村,先行了君臣禮,然後再講。」行者道:「行君臣禮,就要下拜哩。」 三藏道:「正是,要行五拜三叩頭的大禮。」行者笑道:「師父不濟。若是對他行禮,誠為不智。……」 第三十九回(3) 錯位了 為何三藏一方面心高氣傲,一方面又把自己看得這麼低呢?如果他早就在修行的過程中,感受到了修行人那種正大光明的感覺、那種豪邁光明的氣概,沒人告訴他他也會明白了。這不是他從來沒有過這種感覺嘛,並且俗世的禮儀沒有讓他有所體悟反而對他的心成了束縛,所以他才這個樣。 來到自己的國家,真國王就一個人躲在角落裡默默的流淚。他的心思孫悟空一看就明白。就安慰他說行者道:「陛下切莫傷感,恐走漏消息。這棍子在我耳朵里跳哩,如今決要見功。管取打殺妖魔,掃蕩邪物。這江山不久就還歸你也。」 在這裡,孫大聖說出來一句很經典的台詞「這棍子在我耳朵里跳哩,如今決要見功。」碰到妖魔鬼怪在附近的情形,一個修行人的法器會有反應,這個有趣的事情,屢屢被後世神話、修仙、武俠、影視所抄襲。 那時候的國家領導人真是容易見,唐僧師徒來到人家皇帝的金鑾殿上,並且他們連武器都沒有離手,可見這妖王,也是夠民主、夠淳樸。 按照孫悟空的交代,他們幾個人都昂然的站在白玉階下,其實,主要是唐僧按照孫悟空的交代這麼做了。孫悟空不交代,豬八戒和沙和尚也肯定不會下跪的,他們甚至連作揖都不會的,姿態高的很。 他們作為修行人,這麼做本來屬於是正常的。可是那些文武百官就大驚小怪了,除了很驚怵於另外三個傢伙的樣貌,他們很奇怪於這幫子和尚見了國王居然不下拜,也不說點口彩話。他們說:「這和尚十分愚濁!怎麼見我王便不下拜?亦不開言呼祝,喏也不唱一個,好大膽無禮!」 從這群威嚴端肅、像貌軒昂的文武百官的口裡的話,您又聽出來什麼問題沒? 從他們說的話中,可以推測出來,之前,所有烏雞國的和尚道人、烏雞國的和尚道人們,見到國王呢,全部都是像三藏那樣、三叩五拜、對國王肉麻吹捧。那麼,從這個事情中,可以想像到,之前烏雞國東邊的敕建寶林寺中的和尚們、都是什麼水平的,都是不入門徑的五穀袋子、佛經袋子。 眼見群臣替自己耍了威風,妖怪國王很滿意,就有意表現得大度一下,有對比才有感受嘛,沒有繼續追究他們師徒不講禮貌的罪責,而是很大度的問了一下:「那和尚是那方來的?」 行者昂然答道:「我是南贍部洲東土大唐國奉欽差前往西域天竺國大雷音寺拜活佛求真經者。今到此方,不敢空度,特來倒換通關文牒。」行者的話裡面有話,氣度更大,而且是真的大。 妖怪國王沒聽懂裡面的話外音,咱們也先裝作沒聽懂。因為沒聽懂,妖怪就肚裡很生氣、嘴上還要繼續的裝作很禮貌的說:「你東土便怎麼?我不在你朝進貢,不與你國相通,你怎麼見吾抗禮,不行參拜!」 悟空只說是東土大唐國來的,但是沒說是大唐國的使者,悟空說的明白,俺們是路過求經的。但是假國王顯然是從俗人的層面來對待了,把他們當作臣民或使者。不是這假國王不懂修行人的道道和規矩,是他很久很久沒見過真修者,可能是早就忘記了。 悟空的話,沒有套出來妖怪的真水平,或者說妖怪真的表現的很沒有水平。沒辦法,孫悟空只好從俗世的層面上應對。行者笑道:「我東土古立***,久稱上國,汝等乃下土邊邦。自古道:上邦皇帝,為父為君;下邦皇帝,為臣為子。你倒未曾接我,且敢爭我不拜?」 孫悟空本來又是話裡有話,想從俗世皇帝國王的層面上試探一下這妖怪的來路,沒想到這輕輕一戳的一試探,把那妖怪給戳爆了。那魔王大怒,教文武官:「拿下這野和尚去!」 看見沒有,不入門的和尚道士、假和尚道士、妖魔變化的國王,他們真的不懂,不懂修行的真道道,也不懂做人做王的真道道,他們最擅長的,只是表面上的模仿,維妙維俏的,卻只有一個空殼。 今到此方,不敢空度,行者說的這句話,是西遊記全部魔難考驗的核心目的之一。走過一方,必得度化一方。度化一方,則成就一層天地、鑄造一層身軀。通關文牒,是修行人的命門,其他地方斷然通不過。 上邦皇帝,為父為君;下邦皇帝,為臣為子。這句話雖是俗世層面上的,但是說起來,幾乎就要囊括進去中國五千年歷史文化的全部了。暫時咱們知道有這麼一個重要事情就行了。如果那妖魔,是上界的神靈之王之主,他是斷然知道孫悟空說這句話是啥意思的,他的反應,孫悟空一聽就知道是正經來路的。 但是這假國王雖然不能說是真正的妖魔,但是文殊菩薩也的確沒有告訴他那麼多。所以孫悟空就要跟他開幹了。 魔王無意鑽套,悟空有意圍剿,到得那妖怪急了眼要拿真國王裝扮的隨從來刁難,孫悟空就主動點破真相,逼迫妖怪國王到了死角。 於是,於是,悟空這一下讓那妖怪——居然臉紅了。 那魔王在金鑾殿上,聞得這一篇言語,唬得他,哎呦呦,心頭撞小鹿,面上起紅雲。我的天,開天闢地的,少見的妖怪有強烈的羞恥心呦。這哪是妖怪呀,分明是一個第一次偷偷摸摸做賊的不良少年。 既然在地面上談不攏,那就天上見分曉吧。兩個傢伙跳到九霄雲里,爭吵了起來。妖怪說孫行者你真是狗咬耗子、搶生意讓我做貓的失業呀。孫悟空一聽就笑了,說你這潑怪真奇怪,早知道是我老人家駕到你還刁難我們,啊明顯的是找揍。妖怪說我在深度潛伏是於則成,悟空說讓我好好揍一頓則算你成。 兩個人各有各的理,誰也不服誰。眼看說話蠻擰,驢唇不對馬嘴,然後那妖怪心生一計,露出了點猙獰,讓老孫嘗到點恐怖的滋味。 第三十九回(4) 孫悟空的困惑 打打殺殺的習慣了,這金箍棒一嗅到妖怪的味道就很興奮。金箍棒興奮,他的主人猴子哥更興奮。猴哥是如此的興奮,熱衷於馬上進入打怪的模式中去,以至於,妖怪說的明顯的是想跟他理論理論的話,他都聽不到耳朵裡面去了。 妖怪都挑破了話頭:「我來占別人的帝位,與你無干,你怎麼來抱不平,泄漏我的機密?」如果孫悟空不是那麼興奮的話,這時候他理應笑嘻嘻的回到:「呔,大膽的妖怪,有什麼秘密?說來聽聽。」可是他不,他順嘴找個借口,就要動手打架:「你不要走!好漢吃我老孫這一棒!」 他兩個戰經數合,那妖魔抵不住猴王,其實,這時候妖怪首先是底氣不足,孫悟空畢竟不是他仇人,並且孫悟空是觀音菩薩的徒弟他知道,所以動起手來顧忌多,遠不是說這妖怪本領不夠強大。為何我這話跟小說都矛盾了? 你看那妖怪,心生一計,急回頭復從舊路跳入城裡,闖在白玉階前兩班文武叢中,搖身一變,即變得與唐三藏一般模樣,並攙手,立在階前。 大聖趕上,就欲舉棒來打,那怪道:「徒弟莫打,是我。」急掣棒要打那個唐僧,卻又道:「徒弟莫打,是我。」一樣兩個唐僧,實難辨認。這一下完蛋了,孫悟空那厲害無比的火眼金睛完全失效了!在孫悟空的眼裡,這倆唐僧,不但模樣無別,氣質都一樣。這就是這妖怪的真厲害之處,他的神通變化之境界,只在孫悟空水平之上,所以讓孫悟空無法辨別。這局面之下,如果這妖怪真的發狠要揍悟空,恐怕悟空還真的夠嗆了。 行者身處迷局,還是反應不過來。倒是一向蒙昧的豬八戒,突然就超水平發揮說出來一句根本不是他的腦筋能想出來的主意:讓兩個唐僧念緊箍咒。於是一下子就把妖怪給篩選出來了。妖怪只是想拖延時間找機會開溜而已,並沒有想跟他們死磕。要是真的死磕弄得你死我活,很簡單,搶了唐僧做肉盾,或拎了唐僧就飛走了。 當然了,不能讓孫悟空跟這妖怪過份的為難,所以文殊菩薩趕快喊停。孫悟空一瞧那妖怪竟然是文殊菩薩的坐騎,就沒辦法理解了。指責文殊菩薩,啊,你這菩薩真偉大,怎麼放縱畜生來迷惑我們、給我們製造魔難。孫悟空理解不了,怎麼畜生會來攪亂凡世。 文殊菩薩居然說,自己這坐騎是奉佛旨來幹壞事的。孫悟空一聽簡直是匪夷所思。於是就憤憤不平。於是文殊菩薩就告訴了悟空原委。可是孫悟空一聽,覺得這是文殊菩薩公報私仇,因為她的坐騎下來禍害了眾多的人們。但是菩薩說壓根兒就沒有這回事兒。孫悟空又指責這怪物破壞皇帝家的人倫。沒想到文殊菩薩早就做了預防措施。 孫悟空卡殼了。這些事情,都是超出他之前對因果的理解的。 你看,真正派下來平衡因果報應的妖怪,並不會破壞人類社會,也不會破壞人類道德。因為一切都在掌控之中。而這些派下來的妖怪,也不會誹謗道法佛法,還利用了自己的超能力干好事。而那些完全不是安排中的成了精的畜生們,就不會管什麼善惡是非了,整天就拿著佛經當道具、禍亂人世間、陰毒非常。 像文殊菩薩座下的青毛獅子,還有許許多多的妖怪,你看見沒有,他們修行和作法,都要變作人形,念誦佛經咒語等等的時候,一律要變作人形,沒有以動物形體來念經修行的。豬八戒說自己身子粗夯、不能念經,即為此類。 千百年來,許許多多動物都想修行,因此都想破腦袋想做人、或搞一個人的身體附體上去。極個別畜生,它們對於動物不準修行的天條一提就怒火中燒,可是沒有人體它連表達憤怒的地方都沒有。就總有這樣的情況,有畜生就搞到一個敗壞人類的身體,附在上面,利用這屍體一樣的人形器具,咒罵天條,扮出一副懂修行的模樣,攪亂真正人類的修行。畜生的目的很簡單,就是它知道它來日無幾、很快就要死了,那也臨死前騙下來一個是一個:我死你們也得死。 您想想,如果讓畜生修行,那不是侮辱人類、侮辱神仙么。 現代的社會敗壞,產生了很多這種扭曲變異的東西。西遊記中沒有現在社會這種如此陰毒的東西,所以唐僧要是放在現在這種社會環境來修行,以他的糊塗和蒙昧,是完全沒希望的。這這種環境中,也只有孫悟空這種犀利無情的慧眼,才能看穿一切妖魔鬼怪、毒蛇惡獸吧…… 如果還有一種人能修行,就是總被小說忽略、總被我們看作沉默無智的沙僧。 從小說中,我看明白一個情形,別看他們師徒四人是一個同進同退的團隊,一起遇到同一個魔難、一起搞定同一夥妖魔。其實,他們每個人的魔難程度完全不同,而且各自的考驗也完全不同。 在那平頂山的魔難中、在這烏雞國的磨難中,沙僧基本不面臨心性的考驗,他跟那默默無聞的白龍馬一樣,他們修的是苦行。為何這兩個大的魔難中他們幾乎沒啥事情?就是因為這兩個大魔難,考驗的是為別人承擔責任、為更多生靈百姓尋找解脫途徑,也就是說,這苦難是成王成聖的路。沙和尚的苦,在流沙河那旮瘩就吃了大部份,心的磨礪早就結束。他沒有其他的想法和偉大追求,他的目標就是一個最單一的自我解脫。 所以,我覺得,很多關難中,他很多事情都看在眼裡、心裏面雪亮的。別看大家是一個團隊,各自的魔難各自承擔,誰也代替不了誰。如果說孫悟空企圖替三藏承擔一些,他的這種想法會讓他得到更多的提升,但是,三藏應該遭受的罪過一點也不可能變化。 沉默無語的修苦行才是釋門之正傳,就像很多人都知道的大悲寺一樣。在一般人看來始終在生死之界徘徊的苦行,經歷過的人才知道,經歷了那種幾乎天天在死亡邊界的苦行的人、對這個世界的一切虛榮都看淡。一個凡人,只有你的良知,才會觸動他們、才會讓他們認為你是活物、不是走肉行屍。 (第三十九回 完) 第四十回(1) 妖魔再厲害 也是被利用 (第四十回 嬰兒戲化禪心亂 猿馬刀歸木母空) 聽完文殊菩薩的奇怪說道,孫悟空他們哥兒仨個帶著困惑不解、將信將疑的從天上下來了。 也難怪,被度之人怎能揣測到度人神仙的安排之精密。本來么,這烏雞國的歷史、寶林寺的俗僧、唐三藏師徒和那獅猁王之間,按正常的命運安排來說,他們之間這輩子是沒有交叉點的。 可是如果按照正常命運的程序走下去,那就不是修行了。但是如果這些傢伙之間,完全沒有緣份、前緣的話,那也很難把他們給湊到一起來。是的,他們之間可以肯定的說,有前緣。 相見未必需要緣份,也可能就因為偶然的相遇結下將來再度相識的機會。但是,作為修行人來說,這種情況就不可能存在了。因為,修行人是一邊走、一邊一層一層的解開前緣、了解所有歷史上堆積的恩恩怨怨的。只有解,不能結。化解了的,該走的走,該被容納的容納,成為一層身軀。孫悟空說「今到此方,不敢空度」裡面的意思大概就是這樣的。 而不管他們之間的恩怨多麼的撲朔迷離,如果作為一般人,如果安排他們遇見,本來應該發生的是更加糾纏不清的你爭我奪、陷得更深。可是菩薩她們,居然把這一大堆亂七八糟的人之間亂七八糟的恩怨牽扯,讓它們在你爭我奪、碰撞摩擦之中,互相抵消、湮滅消失了! 這過程中,修行人其實倒不用太擔心,只要堅持原則就可安然走過。怕的就是迷戀於各種誘惑、各種小自尊小算盤。 文殊菩薩走則走矣,她小老人家應該很多天都不會再出場了。可是您猜她去哪裡了?她去了五台山。那不是她的道場嗎,她去五台山幹嘛?她去五台山的寶蓮座下聽談經去了! 在自家的道場,她去聽誰談經呢?應該是一位更加尊貴偉大的佛或大菩薩吧?釋迦佛肯定不是在這裡的,釋迦佛在靈山。早已經修行圓滿、並且以無限慈悲法力救度修行人的菩薩,還要聽誰講經,小說中多處描寫很多羅漢、菩薩、佛經常的聽佛祖講經。這種事情,是我們凡俗人等難於探究的。別亂想了,絕不是流傳到世間的任何一種經。而且他們在無量劫的時光歲月里,在無數次的法會講經中,也絕不會出現任何一次重複的講經。 為何一樣聽聞多心經的唐僧師徒,面對同一個魔難、同一件事情的時候,他們的反應各異,從來都五花八門呢?那是因為多心經給每個人的感受不同、遇到事情所體悟的不同。一樣的文字,千萬人會有千萬個想法、千萬次會有千萬次的不同。 你看看,行者他們是兄弟三人,一起遇見的文殊菩薩、一同聽到了文殊菩薩的話,孫悟空最終是選擇了相信,而那一向聽風便是雨的老豬,腦筋卻多轉了那麼一兩圈兒…… 行者將前因後果告訴了大家,都在高興的當兒,又聽得黃門官來奏:「主公,外面又有四個和尚來也。」八戒慌了道:「哥哥,莫是妖精弄法,假捏文殊菩薩,哄了我等,卻又變作和尚,來與我們鬥智哩?」 也難怪,這些日子以來,老豬他總是見到妖魔鬼怪變化的修道人、說起修行來引經據典一套一套的,要不是猴哥犀利,讓老豬聽起來,這些妖魔簡直是口吐蓮花,老豬簡直都要跟它們這些妖魔去下地獄了。修行的路上、人生的路上,都少不得魔障,這魔鬼的欺騙性要不逼真,都跟抗日電影裡面的日本鬼子一樣又笨又傻的話,那就不是妖怪了。 西遊記,一路上講的也都識破各種妖魔欺詐騙術的故事,這些欺騙故事簡直可以編出來一本本《妖怪騙術大全》、《行人防騙指南》。而裡面三藏受騙上當的事迹,則可以編篡一本《妖怪騙術受害案例分析》。當然,從孫悟空的角度,還可以整理一本《降妖伏魔講義》來。 對於妖魔來說,它說話就是鑽你人心軟善、自私的空子。像唐僧豬八戒這種糊塗人,他們唯一能避開魔難的途徑,就是對妖魔所說的話一概不聽,否則就只有上當的份兒。可是避開了魔難,就無法磨礪,無法去掉對妄念軟善的相信。去不掉這些,更無從升起對正信、對人間正道的信心。 要麼就只能通過具備像孫悟空這樣的慧識,知道妖魔鬼怪花言巧語沖的都是執著貪念愛欲,骨子裡卻沒有一絲人性,都是陰森森的魔性。紅孩兒變作可憐蟲,撒下了一個很精美的謊言,騙過了孫悟空之外的所有人。孫悟空一聽就聽出來裡面的邏輯破綻。妖怪嚇得心裏面只哆嗦,就跟那白骨精一樣,趕緊再用另一個來包裝前面謊言的漏洞。可是它的這裡面的漏洞,雖然騙不到孫悟空,可以已經激起了唐僧對孫悟空的仇恨的怒火,於是它就成功了。 紅孩兒把那謊言,說得上下溯三代,左右連三宗的,西遊記裡面,還沒有妖怪的謊話比它水平更高。但是水平太高了,遠遠超過他變化之兒童的年齡智商。老孫聽出來裡面的邏輯漏洞,也知道這謊言太精緻,深深的擊中了唐僧內心的隱痛。所以孫悟空無法說服已經陷入妖魔心理落網的唐僧,就只能相機行事。 紅孩兒謊言的身世自述中,作為地主富農家庭,他家是共產共妻運動的受害者。為了補充被擄掠一空的無家之漏洞,他又塑造出了一個富霸一方的豪強家族來。洪水一樣襲來的假話,不怕謊言漏洞多,總有一款適合你,這就是妖魔騙人的革命指南針。 紅孩兒搞掂孫悟空的套路很俗套,可是,紅孩兒這個謊言,蠻值得分析。 第四十回(2) 烈焰焚天 黃沙蓋面 豈止是紅孩兒的騙術套路缺乏創新精神,天上地下所有的妖怪,行騙的手段也都是循著固定的模式推演行進。妖魔騙術的套路,一概貼著正道之脈路蜿蜒而行,模仿正道但不入正道,所以看上去似是而非的。一般人沒有像猴哥那樣能力看見妖魔,也沒辦法像有些人一樣能感覺到妖魔,但是妖魔說話的邏輯缺陷都很明顯,這是從理性的角度上完全能辨別出來的。 妖魔附體之人,說的話,並不一定每句話都是妖魔所說,不過卻能分辨出來哪些是他本人說的,哪些是附體所說的。一般人說話,如果理性不全、頭腦不清,往往也存在明顯的邏輯缺陷,但是人的那種邏輯缺陷,是在於話語內容意思之間的碎片化趨勢、彼此割裂,從而造成的混亂和矛盾,邏輯鏈條的短程化會很明顯、往往給人一種顧頭不顧腚的詫異。 附體則不,它們的缺陷在於人性的割裂和缺失。 你看這烏雞國君王,他就是因為心頭一熱,把腦袋也給烤熱乎了,腦袋瓜子一熱起來,就連自己的國家和子民都忘記了。哭著喊著要跟唐僧取經去。並且你的師父根本就不在西天、不是佛祖,你去西天幹嘛去呀?看看你要求去西天,還妄想替換下來一位師傅幫你做皇帝,給子孫後代惹下了多少口水。啊,讓別人認為唐三藏師徒救你有搞政治的嫌疑、有顛覆當局的陰謀。 幸虧猴哥睿智,幾句話就拆了這顆炸彈:「不瞞列位說。老孫若肯要做皇帝,天下萬國九州皇帝,都做遍了。只是我們做慣了和尚,是這般懶散。……你還做你的皇帝,我還做我的和尚,修功行去也。」 修行人不會對名利有興趣的,三藏縱然糊塗,這一點始終都做得不錯,謹小慎微的不敢沾錢不敢沽名的,這個可以說是他的一個強項。可是那國王最後送別他們師徒要分別的時候,三藏卻說了一句怪話。國王道:「師父啊,到西天經回之日,是必還到寡人界內一顧。」三藏道:「弟子領命。」國王尊稱他為師父,面對俗世的國王,他自稱弟子,匪夷所思。 烏雞國的大難,攪得三藏的世界觀天翻地覆。但是一波未平一波又起,這轉眼而至的號山之難,竟然是烏雞國之難的另類演繹。因為,因為三藏某方面的心結太糾結、根蒂深深。自從五庄觀以來,唐僧的修養變差了、脾氣變大了,隨著一個比一個猛烈的魔難,一方面他的修行進步了,一方面他內心的某個角落似乎變得更加脆弱了。 因為糾結,所以打轉轉,沒瞧小說如此說唐僧:那唐僧一行四僧,上了羊腸大路,一心裡專拜靈山。聽說過羊腸小道、聽說過坦蕩大路,怎麼就沒聽說過羊腸大路……明明是大路,為何多曲折?因為心裡擰巴唄。 師徒行走了半個月,三藏糾結了十五天,終於,這天大的疙瘩給他擰成了天大的規模。有一日,師徒正在行走,沒意識之間一抬頭,忽又見一座高山,真箇是摩天礙日。三藏馬上心驚,嚇得趕緊勒馬掉頭,直喊:孫悟空!關於本回的解讀,大家可以參考一下李道長的《西遊原旨》,挺有見地。 三藏的疙瘩究竟是什麼,他內心的隱痛又是什麼,他的疙瘩和隱痛,為什麼就偏要遇到紅孩兒? 觀音菩薩設置的修行過程,每一關都精密的控制著火候呢。經歷一關,三藏他們會如何想如何對待,會在他們各自的內心去掉什麼、留下什麼。都在菩薩算計之中。如果同一類的問題反反覆復的出現,那麼只有一個原因,那是因為他內心的糾結太多層了,一層又一層,一層比一層厚重。 況且,在修行人的修行過程中,還會積累新的糾結。就像三藏一樣,會對孫悟空一方面佩服得要死、一方面害怕得要死、一方面又憤恨得要死。等真的到了要命的關頭,又死死的抓住孫悟空。 幸好有菩薩在,幸好這些意外的糾結也完全在菩薩的算計之中。三藏的疙瘩是對孫悟空的,內心的隱痛是對自己夢幻「身世」的。紅孩兒,是他內心疙瘩的燥火與隱痛的陰火,一起吸引過來的。 觀音菩薩安排他們走過紅孩兒的地界,就是為了化開這有著陰陽臉的唐僧的陰陽火。陰陽之火,不能和合,反而凝聚成一股毒氣。就成了紅孩兒這種角色。 紅孩兒,跟三藏有什麼深層的共同點?那就是身世。紅孩兒跟三藏一樣,糾結於自己的「身世」。 前面咱們說過,一向霸道、不知天高地厚的紅孩兒,講述了一個離奇的凄慘的謊言故事。故事當然是謊言,但是你自己瞧瞧,裡面影影綽綽的、深含著他自己的凄苦戾氣。他跟三藏一樣,這種怨戾之氣其實很大、都深埋在心裡。只是呢,三藏注重表面禮儀、注重表面涵養,給壓制住了。而紅孩兒呢,就因為並不壓制,他通過折磨自己地頭上的下界小地仙、小陰仙們來發泄毒氣。 你看那些小陰仙怎麼訴苦:把我們頭也摩光了;弄得我們少香沒紙,血食全無,一個個衣不充身,食不充口。……常常的把我們山神、土地拿了去,燒火頂門,黑夜與他提鈴喝號。……若是沒物相送,就要來拆廟宇,剝衣裳,攪得我等不得安生! 紅孩兒樣貌六七歲模樣,年齡已經至少超過三百年。當然從年齡之長就可以看出來,他是在上界的時差中。別看他年齡已經是三百多歲糟老頭子的年齡了,身軀和心靈,卻依然是個兒童。他編造的故事中,有真有假。假的是為了糊弄唐僧,真的是不由自主的包含了他的個人資料、家族恩怨。 從西遊記後面的故事中,我們可以比較完整的看出來他們一家子的狗血帳。老牛和羅剎女是夫妻,都是在修行。有了兒子紅孩兒。老牛有了外遇,被人家的美色和資產給誘惑、離家出走。老婆扔了,兒子呢給打發到這號山。其實兒子是給放逐了。 作為兒子的紅孩兒,他只知道是老爹把自己派到這裡,還給了很神氣的大號,其實是騙他他不知道。他表面上覺得老牛這個爹地很愛自己,其實那不過是小孩子的單純無知。內心裡,紅孩兒自己也知道凄苦。他不知道,他的家庭早就給花心的老牛給拆散了。紅孩兒還有一個叔父,當然也是一隻牛鼻子。這隻牛鼻子叔父,就是紅孩兒謊話中的「紅三」、「族伯」。 上面的故事大概,是從西遊記中能知曉的。從紅孩兒的謊話中,我們又能看到哪些補充的呢? 第四十回(3) 戾火 衝天的戾火,焚毀的是自己的世界。紅孩兒所在之所,草木枯萎,黃沙浮土遍地。也難怪這小子入魔成妖了,他內心承付著整個家族的罪業。 牛魔王為什麼離家出走、找了白富美的小三過日子去了?恐怕主要原因並非白富美的姿色魅力和財寶燦爛。從紅孩兒誇張的謊話中,似乎是這樣的: 牛魔王呢,雖然是牛魔一頭,但是人家老爹德道高隆,江湖上很有名號地位。可能因為善於理財、並且也應該是勤謹修道,所以留給兒女的遺產豐厚不說,我們所知道的他兩頭牛仔,也修行很有基礎。 但是呢,牛祖公起碼兩個兒子,卻只把家產給了老大牛魔王,這個可夠偏心的。還有一種可能,以小說中描述牛魔王的油嘴滑舌,另一種可能就是,他把屬於弟弟那份給騙到手了。總之是,他老大繼承了全部遺產,他老弟就跟他兒子後來下場一樣,給找個美好的理由,照屁股上甜蜜的一腳給踢走了。 可是牛魔王好大喜功,跟當年孫悟空一樣喜歡呼朋喚友吃喝縱樂。不過人家孫悟空是用不盡的天產資源。他哪有這樣雄厚的家底,沒多久就坐吃山空了。為了維持奢侈的生活,於是就開始學人間的生意人放高利貸。十有八九估計是以他的粗疏個性、他根本就不懂理財,而那牛夫人呢,一心修道,鄙視理財。結果就被那些借債的狐朋狗友給騙了個底兒朝天。 老牛被騙,有火沒處撒。但是以他對麵皮的熱愛,死都不肯告訴任何人他早就破產了。怎麼辦?嘿嘿,你肯定想到了。對呀,找到白富美狐狸精打借條,繼續揮霍…… 結果?嘿嘿,你肯定想到了。再次揮霍一空,最後他就只好拋妻棄子、凈身倒貼了。 牛魔王、羅剎女不還都有一大幫親戚嗎?龐大的家族、實力雄厚啊,怎麼當他們一家子逐個都遇到了唐僧的取經隊伍、被一個接一個搞掂的當兒,怎麼都默不作聲了? 哎呦,他這敗家子兒一家子這麼雞飛狗跳的,如此狗血的劇情,別人一提起來都覺得丟人,一提起來是自己親戚更是覺得無地自容的。誰願意理他們啊,巴不得他們一家子被人給好好教訓教訓呢。 正是因為丟人的一家人,紅孩兒被放逐到這號山地界,竟然沒有親戚跟他來往。沒有親戚也沒有朋友的紅孩兒,心裡扭曲變態,整天抓一幫小陰神折磨出氣。可是這戾氣、只會因為行惡而越積越大。 不管怎麼說,明明是紅孩兒獨霸一方,在他的謊話故事裡面,他們一家都是可憐的受害者,老子被殺、老娘被擄、家產被洗劫一空。在現實中,明明他爸媽都好好的活著啊,只不過是家庭破碎了而已。在天不怕地不怕的紅孩兒的嘴巴里,這股強賊居然很恐怖,他們是紅孩兒空口杜撰、子虛烏有的,還是真有其人? 這伙兒強賊,是紅孩兒心中的陰影,是一股他再大的本事也抗拒不了的惡勢力。這股豪強,其實是引誘了牛魔王走邪路、迷惑了鐵扇公主和紅孩兒變得怨天尤人。在紅孩兒的眼裡,他的牛爹地等於是被這股勢力給殺死了,他的母親和他自己,等於是被這股勢力給劫掠了,他的處境真的是如同懸吊在一棵樹上慢慢的等死了。 紅孩兒以為自己很聰明,拍拍腦袋就能瞎話脫口而出,其實,他腦袋裡想什麼,就一直在那裡,於是他的謊話裡面、就無意中流露出了真況。 在更高的層面,有一股更加邪氣的勢力團伙,利用了牛魔王的小聰明和大毛病,瓦解了他的家產、摧毀了他修道的正途,還控制著他自己把自己給搞得妻離子散,這股勢力中包含著妒嫉、搶劫、惡毒、死亡,行共產共妻之惡。牛魔王、羅剎女、紅孩兒,都是這股勢力的手下敗將。而且,這一家三口,也跟吸毒一樣,已經深深的被這股勢力團伙給感染了,他們都變得一天比一天邪氣。 所以,唐僧取經團隊的到來,乍一看,是他們一家三口考驗唐僧師徒;細一看,是他們需要唐僧團隊來解救;再一看,是菩薩讓他們雙方上不去的上去、解不脫的解脫。像牛魔王這種動物形體的高層面生靈,再修行也不行。要想行,要麼投胎做人,要麼有機會被菩薩、太白金星這樣的三界外神仙給接引上去。 本來么,人家是路過來度你的,你卻惡狠狠的要吃了人家。這就是紅孩兒在魔性控制下所想出來的怪事情。而作為三藏呢,別看對方是妖怪,對方是被利用來磨礪你的、並且對方是等待你去拯救的,你卻被人家耍得死去活來。 紅孩兒跟那銀角大王一樣要求孫悟空馱他的俗套要求,由於唐僧就是死活識別不出來,假善蒙蔽了理性,於是,三藏很合乎邏輯的成為了紅孩兒的盤中餐。 上一次,孫悟空被銀角大王的搬山大法給壓住了,這一次,按道理說,孫悟空應該會提前防備,可是孫悟空還是有點遲了,他沒想到這個妖怪能察覺他的想法,紅孩兒便就使個神通,往四下里吸了四口氣,吹在行者背上,便覺重有千斤。紅孩兒耍了一個解屍法,孫悟空沒能當即識破,紅孩兒出了元神,孫悟空沒能看見。孫大聖的神通怎麼忽然就不那麼靈光了呢? 孫悟空摔爛了紅孩兒的假屍骸,紅孩兒心頭火起,較起真兒來了,他覺得自己還沒有下手抓唐僧,孫悟空就要害自己,屬於沒憑沒據、無故傷生。後來孫悟空想跟他攀親戚,門都沒有。 (第四十回 完) 第四十一回(1) 此起彼伏 (第四十一回 心猿遭火敗 木母被魔擒) 上一回,其實還有蠻多細節非常值得細細的參詳的。篇幅所限,只略略的提一下就過。孫悟空提及的精魅綽人元神等異事,諸位可以參考葛洪的《抱朴子》內篇、外篇,如能把內篇與外篇當作一篇著作的兩個側面或兩個層面來研讀,相信會有驚人收穫。從內容上,內篇講的都是煉丹等等技術瑣碎活計,外篇講的是如何入世達濟天下、甚至是做官的非常世俗的道理。 但是他兩個著作,其實是一體的。內篇可以接壤老子的道德經,外篇可以接壤孔子的學說。抱朴子等於是一個承上啟下的著作,上接修行,下接世俗。內聖外王之道,在西遊記問世之前,抱朴子是寫的最清楚的了。 但是,畢竟,抱朴子還是有意的把內外給明確的區分開了,導致了很多人以為兩部著作毫無干係,不識貨的人就只讀內篇,煉丹啊、降妖啊,多來勁多刺激嘛。 西遊記是把這些深與淺的知識,毫無PS痕迹的給揉合在一起去了。通過人物的設定,把檔次拉開,通過故事的設定,把淺層的人倫與高深的修道給變成一個不可分割的、極其有趣的故事。 看不到修道層面知識的人,一定會對三藏的彬彬有禮感到敬佩,他忍辱,寧可自己吃虧,也不會去傷害任何一個生靈,哪怕是妖怪。他喜歡錶面行為的涵養,做事情都盡量保持溫文爾雅的做派。不見到人家的人,他從來不擅入別人家裡。見到人家的人,他則非常客氣非常客氣,很給別人體面。 當然,很多人,包括我,常常對他的善有餘、而眼光低俗感到憋氣。這就是表面,我們能夠意識到,善,面對不同層面的東西,在不同的層面上,衡量的準則是不一樣的。 善的一面如此,惡的一面更是如此,在不同層面上,惡的思念,也會變得你想像不到的可怕。是啊,我說的就是唐三藏的躁熱情緒、游浮不定的心態。 你看他,一路上,每每的想要快點到西天,經常是對自己還這麼慢悠悠的進程感到煩躁、迷茫,現在的他,已經是到了這種地步,他甚至已經把修行放到第二位,把到達西天當作第一目標了。 同時,他還要照顧自己的善心,每次遇到落難人士的時候,他都不肯放過行善的機會。為了行善,他也不考慮自己的狀況和處境,以及是否有行善的能力。所以,只要是有落難者出現,他都要行善。同時,為了不耽誤自己的早日到達西天取得真經的大事兒,他則把自己攬過來的行善業務,一概拋給孫悟空落實。這樣,既得了行善的美名,又免了行善的苦行。的確就像大話西遊裡面唱的:西經我取,黑鍋你背。 所以,這關節上,他們遇到紅孩兒,實在是命中注定的,只要他修行,就一定會在這種節骨眼兒上遇到。什麼節骨眼兒?就是那種淤滯淹留的過程中,孕育出來日益熾盛的躁熱輕浮之情緒的時候。 思求進去,不是躁熱輕狂,唐三藏尚不懂得這一點,但是菩薩絕對知道。所以,遇到紅孩兒實在是註定的。不管他進哪一門修行,都是必須要面對這個考驗的。正所謂「未煉嬰兒邪火勝。」 紅孩兒並無攻殺之能,可是紅孩兒的後台不是他的三昧真火,也不是他的妖怪老爹李剛,這股煙熏火燎的邪氣,最大的後台在中央,就是這個看上去白白胖胖的大好人:皇帝的御弟。就是他發出來的這股熏天的烏煙瘴氣,其臭氣之大,能把孫悟空給熏得半死,讓沙和尚和豬八戒也搞不掂。其實,是三藏搞不掂自己了,駕馭不了自己修行中滋生的魔障,反而被魔障所駕馭。就像一個蹩腳的足球運動員,讓我們這些觀眾,分不清了到底是他在玩球,還是球在玩他。 豬八戒要去南海拜訪觀音菩薩求救,結果他發現紅孩兒這裡的山峰,高得連他這個天蓬元帥都飛不過去。別說老豬飛不過去,連紅孩兒自己也飛不過去。為何說這山高得他們都飛不過去?小說怎麼說的了? 小說如此說:「卻說那妖王久居於此,俱是熟游之地。他曉得那條路上南海去近,那條去遠。他從那近路上,一駕雲頭,趕過了八戒。」如果真的是山不是很高,這一跳到天空,那還不是一馬平川的想飛哪兒去飛哪兒去?紅孩兒也用不著抄什麼近路了。如果老豬能飛得高過山頭,那他也不需要設計什麼行走路線了。 其實小說老早就說了:高不高,頂上接青霄;深不深,澗中如地府。……山後有千萬丈挾魂靈台…… 你要說這山高吧,可是在孫大聖的腳下,簡直就是土疙瘩、石頭包一樣,「好大聖,說話間躲離了沙僧,縱筋斗雲,徑投南海。」在孫大聖的腳下,簡直是沒有山沒有峰。 脫離了塵世的修行之嬰孩,如果不注入神性,則自然就是被魔性所駕馭。這魔性並非天然的嬰孩自帶的,卻是因為唐三藏試圖用他已有的塵世之人性去注入,這人性中,雜質斑駁,在塵世中看上去很好也的確很好,可是到了上面,裡面的雜質,卻浮現出一個又一個可怕的魔鬼的面孔。 至於這躁熱情緒,是唐僧表面的安靜、內心深處的不安靜給憋出來的。小說中說得明白「道德高隆魔障高,禪機本靜靜生妖。」他的靜,是有雜質的靜,雜質也是硬邦邦的好像是鋼鐵一樣,可是雜質是不能熔煉升華的、也不能粘合的,不能對成型的鋼塊貢獻任何功用。 對於三藏修行中的問題,由於孫悟空也出現了不該有的情緒,其實孫悟空自己也陷入了迷局。這時候,平日里兩個看上去蔫蔫兒的沒見識的傢伙,卻表現出來了他們令人尊敬的睿智來。 第四十一回(2) 個個都在夢遊 超離人世間層面的生存狀態,真不是我們憑空可以想像。都以為神仙們神通廣大,想不到不同層面的神仙神通大能也是高低不同的。都以為神仙們高高在上,殊不知他們對人類也有倚賴需求。上一回說到孫大聖施展三頭六臂的神通打出來一夥兒神仙,卻個個都是窮光蛋。 神仙本來都是富有得很的,怎麼就變成窮光蛋了?原來是,他們在人世間的廟宇被拆,失去了世間常人們的供奉,所以少了吃喝、斷了糧餉。好奇怪呀哈,他們竟然是離不開人世間供奉的!通過孫悟空的嘴巴,可以得知,這些山神、土地,原來屬於陰神、是陰鬼之仙。他們這些下界的陰神,通過向人類提供道德秩序的維護、庇佑,以獲取人類供奉做衣食俸祿的,他們跟人類是相互依存的關係。 他們的吃喝,是怎麼獲取的?難道就是人們供奉了的那些貢品嗎?好像是,好像也不是。這裡面有真機,諸位盡可細細的參詳。 既然是真機,就總是出人意料、想不能當然。別說對你我來說如此,對這個孫大聖也是如此。孫大聖按照他的想當然,認為紅孩兒會認自己這個親戚。孫大聖想不到的是,這個紅孩兒其實就是個不知倫理綱常的渾球小霸王,並且還是個滿腦子扭曲觀念、滿腔怒火、一心要報復社會的紅色憤青。 結果呢,孫悟空因此而吃足了苦頭。倒是在人情的世態炎涼上,沙和尚、豬八戒都比他清醒多了。眼看孫猴子信心滿滿的樣子,沙和尚無奈的笑了:「哥啊,常言道三年不上門,當親也不親哩。你與他相別五六百年,又不曾往還杯酒,又沒有個節禮相邀,他那裡與你認甚麼親耶……」老孫這當兒傲慢得很,哪裡聽得進去沙和尚的冷言。本來就是一門遠親,這孫悟空偏偏要強攀託大,結果呢孫悟空的熱臉皮、貼上了一塊紅烙鐵。 孫悟空臉丟了、戰敗了,還被沒有義氣落跑的豬八戒訕笑:「哥啊,你被那妖精說著了,果然不達時務。古人云:『識得時務者,呼為俊傑。』那妖精不與你親,你強要認親;既與你賭鬥,放出那般無情的火來,又不走,還要與他戀戰哩!」說起來,其實老沙和老豬,事先都知道孫悟空一定會碰大釘子的。 當鑽到了牛角尖裡面的老孫兩眼一抹黑的時候,沙和尚又一次表現出來他的睿智,當孫悟空豬八戒在那裡忙著鬥嘴的時候,沙和尚倚著松根,笑得騃了。原來他想到了相生相剋的理、可以搞掂紅孩兒。 孫悟空的武功高了,智商卻低了。老沙老豬的武功不濟了,智商這時候就很平衡的高了上去。 從小說中,早就點出來了,這一關中的沙和尚,是心裏面雪亮的。就早在唐三藏被紅孩兒騙倒、孫悟空背著紅孩兒落單的時候,小說中寫了一首詩,點到了沙和尚、白龍馬他們什麼都知道,但是什麼也不能說,也不能流露出來:「意馬不言懷愛欲,黃婆無語自憂焦。」 當然,沙和尚獻策以水克火的計謀失敗了。小說中寫到,因為三海龍王用來滅火所降的雨,澆不滅這紅孩兒的三昧真火,非但澆不滅,這水澆上去還如同油水兒一樣有超好的助燃效果。 當然這跟沙和尚沒關係了,也並不難說明沙和尚提出的相生相剋的計謀是失敗的。原因是什麼呢?原因是龍王們率眾所降下的瓢潑大雨,只能滅得了人世間的凡火。這人心頭的三昧真火,絲毫不會受到這人世間雨水的影響。 看來是龍王們沒本事對付紅孩兒的三昧火呀。真是這樣嗎?當然不是!因為龍王們沒有降下能澆滅這三昧真火的真水耶。小說中說得明白「原來龍王私雨,只好潑得凡火」。 這句話中,有一個點睛之字「私」。 這個私,是龍王未經請示玉帝,自己做主所下的雨。龍王自己做主下的雨,就不是上界之主加持所下的雨。失去了上界加持的龍王,他們下的雨就只有凡俗雨水的效能。其實呢,龍王早就跟孫悟空說清楚了,是孫悟空自己毛毛躁躁的急著要去斗紅孩兒,他聽了也沒入耳朵。出發之前,東海龍王就說:「大聖差了。若要求取雨水,不該來問我。」「我雖司雨,不敢擅專;須得玉帝旨意,吩咐在那地方,要幾尺幾寸,甚麼時辰起住,還要三官舉筆,太乙移文,會令了雷公、電母、風伯、雲童。俗語云龍無雲而不行哩。」並且這場雨,也很離譜,連風雲雷電都沒有! 是孫悟空自己主動放棄請求玉皇大帝幫助的,行者道:「我也不同著風雲雷電,只是要些雨水滅火。」小說說他孫悟空欺心失禮儀,看來不僅是對紅孩兒的、也是對龍王和玉皇大帝他們的。 是呀,這個私,根源上來說,是孫悟空的私,源頭就在他這兒。結果呢,這個私心給他帶來了一次生平罕見的苦頭。 龍王們,其實,你知道,他們是很清楚自己的私雨是澆不滅紅孩兒的三昧火的,大家都是神仙,決然不會連這點小事情都不明白的。但是他們還是很配合的聽從了孫悟空的吩咐了。為何呀?因為他們知道,這是孫悟空他們修行中的關,就配合你演戲唄。 豬八戒關鍵時刻振作神威,救了被自己的私心和師父的虛火給熏得半死的孫悟空。但是當他們想起來向菩薩求救之後,豬八戒表示要前往南海請菩薩,忽然又發現禮儀很重要的孫悟空,又過份的重視起來儀禮之事,畫蛇添足的交代豬八戒那些他自己都甚少遵從的禮儀來:「若見了菩薩,切休仰視,只可低頭禮拜。等他問時,你卻將地名、妖名說與他,再請救師父之事。……」想來是這猴子,後悔之下,想起來平日里師父唐僧的溫軟模樣,就按照唐僧的舉止儀態來描述一番,交代給豬八戒。 結果呢,結果很悲劇,過猶不及,他這份加碼的好心就被妖怪給鑽了大空子,把老豬給送到妖怪手裡了。老孫生怕老豬對菩薩不尊重,對菩薩不夠尊重。所以才交代色心嚴重的老豬低頭禮拜不可仰視。事實上,這取經團隊裡面除了唐僧之外,其他幾個人對菩薩都是絕對的尊敬的。唐僧對菩薩的尊重,在表面行為和思想是,是絕對的。在內心深處,從他之前的處處對孫悟空看不慣上,就體現出來他對菩薩的信任,並非根本上的。 結果呢,正好是瞎貓要捉死耗子,這紅孩兒和妖怪們就恰好的在豬八戒跑路的當兒,看見了還沒有繞到高山後的老豬,於是紅孩兒就順便變成了菩薩、順手的捉了老豬來。老孫的謹慎,老豬的蒙昧,就讓紅孩兒守株待兔的給撞上了。 顯然這完全不是紅孩兒高明心眼兒多,只是這修行中的人的弱點,是菩薩早就看清楚的,早就安排了對症下藥的紅孩兒呆在這裡等他們撞上來。 紅孩兒哪裡懂得菩薩界的高深,他只是從人情上扯慌來騙老豬。而正好呢,這老豬也不懂菩薩境界的高深,紅孩兒俗氣的人情,正好擊中了熟知人情世故的他的人心。老豬精明的人情世故,騙倒了老豬。這就是瞎貓和死耗子。 老豬也沒動腦筋想想,修行就是降妖伏魔的,菩薩怎麼會可能跟妖怪有交情?怎麼菩薩會讓他這個修行人向妖怪陪不是?唐僧和自己都是菩薩的弟子,怎麼會向妖怪去討要? 第四十一回(3) 不可不有的敬意 取經團隊裡面的人,水平參差不齊,能力也大小各異,智力水平也有高有低。一路上,大家總是被豬八戒的愚昧小樣兒給逗樂,也經常有人覺得這沙和尚悶葫蘆一樣的像個可有可無的影子,尤其是那個白龍馬,一路上基本就是走路走路走路,全無修行的過程。 但是最終他們每個人都得到了生死的超脫,還有檔次的提升。好像是只要你修了堅持到底了,就會保證有收穫一樣啊?真是有點共產的色彩…… 其實不是的,固然,他們每個人都各不相同,可是你發現一個問題沒有,他們的修行狀態,此起彼伏。尤其是在初期的時候更是這樣,孫悟空厲害的時候,唐三藏往往糊塗。唐三藏清醒了,老豬沙和尚或孫悟空,又心裡彆扭起來。等到他們都不行了的時候,別急,還有白龍馬呢,白龍馬在大家都消沉的時候、企圖放棄的時候,反而進入了最精進狀態。 這樣的話,雖然每個人水平不同,但是,由於搭配精當、安排精準,竟然讓一個個單獨的誰也無法完成修行過程的這些傢伙們,通過互相彌補,互相幫助,都走到了修行的終點。這個安排,實在不是人力所能及的、人世間也無這樣的絕高智慧。什麼是普度眾生的菩薩和佛?這就是了,他們的能力和智慧,能讓爐渣變成鋼錠,能讓鋼錠變成絕對純的鋼錠。 他們的智慧,深刻研究到你的每一個細胞中的每一個化學元素,深刻研究到你的過去和未來,讓大家修行人,優點和優點互補互助、缺點和缺點互磨互助、優點和缺點竟然也能互相研磨、最終達致一起都升華上去。 在唐三藏孫悟空都迷了心智的時候,老豬振奮起來。當然他的智慧也就是那樣,可是,他雖然被妖怪給輕易的騙到,然而是罕見的旗槍不到,依然是這一刻的團隊的領軍人物、精神領袖。 老豬的振作,救了孫悟空一命不說,還大大的鼓舞了孫悟空呢。老豬讓變作蒼蠅前來打探消息的老孫滿意的笑了:「這獃子雖然在這裡面受悶氣,卻還不倒了旗槍。老孫一定要拿了此怪。若不如此,怎生雪恨!」 話說到這裡,閱歷深廣的朋友們,一定知道,寫到今天為止,咱這兒把修行團隊中非常非常重要的機要,都說得大白於天下了。 遇到不如自己的修行人、或其他門徑的修行人,心胸狹小的人往往會因為別人不如自己而洋洋自得,甚或貶低別人的人格、否定別人的成就,從而抬高自己。或者反面,遇到比自己強的、好的同門異門,妒忌、仇恨、必欲置對方於死地而後快。 層面的高下、質地的高下,固然有區分,只是,不同層面不同質地的生靈,才構成一個真實的完整的世界,就好比一棟高樓,地基、低層、你就是頂層也不可脫離,不是嗎? 順著這個道理想下去,這個世界上的每一個事物,不管你覺得多麼的冗餘、渺小、不值得存在、不應該出現,深深的探究下去,終會發現,都有它不可不有的存在之必要、對這個世界的存在和運行有著無法替補的功用。中國傳統文明的「敬」,深意即如此。 其實,還有一個沒說的機要,就是你別看這如此艱難的修行、隨時可能出現的危險,其實呢,完全在菩薩和眾神的掌控之中。你別看你修得驚心動魄、嚇得死去活來的,事實上一直在嚴密的保護之下。只是這種保護,不是那種溺愛的保護、也不是對兒女一切包辦的無良父母的保護。 並且,修行的路途之真實,斷然不是凡世間人生中的酸甜苦辣能比的。人世間的酸甜苦辣,在對心靈的衝擊上,跟修行中的衝擊一比,簡直是夢遊一樣的。所以,我個人就覺得,這才是真實的活著。 (第四十一回 完) 第四十二回(1) 不懂裝不了懂 (第四十二回 大聖殷勤拜南海 觀音慈善縛紅孩) 關於善待、關於敬意、還有真正的團隊協作精神,是紅孩兒不懂的,所以他就非常疑惑於,怎麼豬八戒這個笨蛋,也會被安排取經了?取經需要的是孫猴子那樣的神通廣大嘛。眼見得,那孫猴子的廣大神通,也被自己給熏燒得青煙直冒,可見自己的本領才夠強大,要說誰有資格去取經的話,也應該是咱家! 紅孩兒不懂的,太多人也一樣不懂。都是一樣的不懂,只是各有各的原因。紅孩兒不懂呢,是跟他的家庭環境有關係的。你看他們一家子人,七零八落的,夫妻不像夫妻,父子不像父子,母子也壓根兒就天各一方、誰也不牽掛誰。本來么,他們一家三口,個個都算得上能獨當一面的人物、能力都挺大的。他們湊不滿一麻將桌,三個諸葛亮加起來的結果還不如一個臭皮匠。 要說紅孩兒他們一家三口,個個滿心向道、個個勤於修行,蠻有修道家庭的架子的。可是他們家裡卻沒有修道人之間應有的氣氛,整個冷冷清清的一個千年冷灶、都是只顧自掃門前雪的脫俗高人。這就是紅孩兒的身家淵源,在他的字典中,壓根兒就不存在團隊精神這回事兒,也壓根兒就沒有敬意這回事兒。在他的觀念里,逐鹿天下、能者得之;西天取經、強者得之。 正是因為這個原因,當他發現,傳說中的唐聖僧、傳說中的孫悟空,竟然如此不濟,就心裏面頗為失落。尤其是這豬八戒被他用了一個小指頭都沒有的力氣就給搞掂之後,他的失落就變成了憤怒。你瞧,他拿下豬八戒之後的第一件事情,就是憤怒的質問豬八戒、發泄他的不滿! 妖精現了本像,坐在當中道:「豬八戒,你有甚麼手段,就敢保唐僧取經,就敢請菩薩降我?你大睜著兩個眼,還不認得我是聖嬰大王哩!如今拿你,吊得三五日,蒸熟了賞賜小妖,權為案酒!」 看到紅孩兒這麼赤裸裸的直抒胸臆,真是讓人笑得半死。 紅孩兒不懂,取經靠的不能只是神通和拳頭大等硬實力,還有其他的更重要,那就是人性、善良、容忍的軟實力。因為他想不通,也不夫妻,所以就質疑豬八戒,啊,為啥你這菜鳥笨豬,就有福氣被選中取經了,難道真的是傻人有傻福嗎?為啥是你不是我?! 神通和拳頭,看起來是硬邦邦的指標,其實,在修行中,恰恰是最虛幻的、比浮雲還浮雲。對紅孩兒來說,他的這硬指標,恰好似烈火,猛烈卻無形、破壞力強大卻毫無根基。因此他就收留的小妖怪,均屬此類,你看他的知己之精靈都是什麼? 只聽那妖王叫道:「六健將何在?」時有六個小妖,是他知己的精靈,封為健將,都有名字:一個叫做雲里霧,一個叫做霧裡雲;一個叫做急如火,一個叫做快如風;一個叫做興烘掀,一個叫做掀烘興。雲里霧、霧裡雲、急如火、快如風、興烘掀、掀烘興,都是這種琢磨難定、游移無形的屬性。對於修行來說,反倒是在紅孩兒眼裡那些沒用的虛無的人性,才是實實在在的、是硬指標。 孫悟空聽聞這六健將的名字之後,恍然大悟。反觀內找之下,於是知曉了自己和唐僧的漏洞所在,也通過看透了自己,看透了紅孩兒的空隙。紅孩兒善中求取騙了唐僧,反過來孫悟空虛幻中求取紅孩兒,看清了紅孩兒過人的機敏,和內心深入被深埋的人性。 孫悟空變作牛魔王,被紅孩兒瞧出破綻。妖王道:「父王把我八個字時常不離口論說,說我有同天不老之壽,怎麼今日一旦忘了!豈有此理!必是假的!」哏的一聲,群妖槍刀簇擁,望行者沒頭沒臉的扎來。這大聖使金箍棒架住了,現出本像,對妖精道:「賢郎,你卻沒理。那裡兒子好打爺的?」那妖王滿面羞慚,不敢回視。行者化金光,走出他的洞府。小妖道:「大王,孫行者走了。」妖王道:「罷!罷!罷!讓他走了罷!我吃他這一場虧也!且關了門,莫與他打話,只來刷洗唐僧,蒸吃便罷。」 紅孩兒的羞愧,表明了他還可救,紅孩兒羞愧之下不敢回視,表明了他觸及了內心、在一激之下、人性開始復甦。孫悟空走佬,他不肯追了,表明他開始知曉正理應該是什麼了。 關於拯救人性,是孫悟空不懂的。之前,孫悟空不知道自己不懂,現在,孫悟空知曉了自己不懂。孫悟空知曉自己不懂,說明他開始懂了,只是一時還不知道如何做。因此,孫悟空出來之後,陽光明媚、心情愉快,不住嘴兒的笑。那是啊,修行中一個大問題解決了,巨大的進步,多高興呀。 既然看到了紅孩兒的真實內心,孫悟空就不再擔心唐僧的性命安危。人性和人性,終究要相見,不會相害的。孫悟空知曉自己還無這樣的大能解決,知道只能是觀音菩薩出來前來解決。在孫悟空嘻嘻哈哈的時候,沙僧道:「哥啊,你便圖這般小便宜,恐師父性命難保。」行者道:「不須慮,等我去請菩薩來。」 孫悟空心境一提高,什麼頭疼腦熱的小毛病也一掃光。沙僧道:「你還腰疼哩。」行者道:「我不疼了。古人云:『人逢喜事精神爽。』你看著行李、馬匹,等我去。」 菩薩出場,必有聖儀。 第四十二回(2) 內與外的關係 第一次孫悟空要請菩薩,實屬走投無路、要找靠山、要找人出氣。並且他這定須他自己搞定的事情,他卻差遣豬八戒前往。因此豬八戒註定了走不到,不管是否被紅孩兒捉去。 第二次,孫悟空看到了問題的實質,在於自己的內心、和紅孩兒的內心,這時候,無論誰去,都能請到觀音菩薩。無論他們去哪裡請,都會遇到菩薩。並且,因為孫悟空不是抱著解決麻煩困難的心情出發的,而是抱著解救可救之人的心情出發的,小說這一回的題目就用了兩個字「殷勤」。孫悟空看到了問題應該怎麼辦,也看到了應該需要超越自己的大能才能解決,當他看到這一點的時候,就是他的善心萌發了。所以小說這一回的題目中用了一個字「善」。 紅孩兒跟唐僧,是什麼關係呢?上一回有兩首詩,早已有所交代,而且也說得很清楚了。第四十一回《心猿遭火敗 木母被魔擒》,這是唐僧自己的屬性,他的心猿被心火燒敗、他的木母被心魔所擒。 為何他落入了魔的陷阱?乃是因為俗心蠢動。如何做到俗心不蠢動?作者說得透徹「善惡一時忘念,榮枯都不關心。晦明隱現任浮沉,隨分飢餐渴飲。」 善惡一時忘念,什麼意思呀?那就是說不再去想要為善、還是要去為惡。天哪!不去想為惡,都已經夠好了,怎麼連為善都不要去想了呢?這不是善惡不分了嘛!那還說你們修行人是做什麼好人?騙人啊。 不為善,難道就是要冷冰冰嗎、就是要冷酷無情了嗎?可是您想了沒有,這冷冰冰、冷酷無情,是惡嘛!你所想的不想為善,可是正是為惡呢。並不是這句話所說的善惡忘念、善惡兩忘。 一般人所認為的忘善、絕對的都是守惡。脫離人世間的善的觀念,有兩個方向,之前我曾經說過,只有兩個方向。人們所說的忘善是守惡,這還是人世間的惡,還是人世間層面的事情。如果是有意的守惡,那是往人世間層面之下的層面去的惡,那是更純粹的惡、也是更低級的惡。這個方向,自然是善越來越稀薄、越來越少。那另一個方向呢?就是往上,往上的層面去追求的。 往上的層面,也是一個要脫離人世間為善為惡的觀念的,但是這種脫離,不是拋棄,是一種超脫出來的、脫離情感層面的,也就是說,是提純出來的。提純是通過過濾拋棄掉雜質成分達致的提純。那雜質是什麼?是人世間的情感、慾望、自私、等等在上界看來污濁、無用的東西。 上界的善,在人世間層面看來,是感覺更乾淨的,還是覺得是善。到了上界,在上界層面,人家不叫善,換了名詞、也更換了內容內涵,因為他們沒有我們下界的雜質了,幾乎等於是新的化學元素了一樣。修行的過程,就是提純的過程。魔障是提純所必經的處理過程。魔障就是自身的雜質,去除魔障就是放棄掉、焚毀掉自身雜質的事兒。 所以有朋友覺得我的意思,看上去是一會兒說要去人性,一會兒又要強調人性如何重要,看上去自相矛盾。我的意思一直都比較明確的,這是不同層面的事情,矛、盾,不在同一個層面上,形不成矛盾關係呀。 就像這紅孩兒,他的來源,正是三藏這個肉身裡面的大腦呢。「遠列巔峰似插屏,山朝澗繞真仙洞。崑崙地脈發來龍,有分有緣方受用。」任何名山,必通崑崙,地脈所出口的地段,就是仙氣縈繞的好地方、也是修行的好場所。這些地方所孕育的,都是好東西。紅孩兒所在的號山、火雲洞,直通唐僧腦袋裡面的昆崙山,並且跟唐僧身軀中的地脈直接相連。紅孩兒手下的小妖,即是諸般雜思邪念。紅孩兒和小妖們加起來混合成的整體形像,就是唐三藏下界的精進思想和焦躁思想混合體的整體形像。 誰是主,誰是賓?從小說中表面看,當然是唐僧是路過的客,紅孩兒是守株待兔的主。實際上則是反的,唐僧是主、真正的主,紅孩兒是賓、是一方之王、是主下之王。所以第四十回中小說也說得清楚,他紅孩兒是唐僧的「客邪」。詩云:客邪得志空歡喜,畢竟還從正處消。 雖然紅孩兒是牛魔王和羅剎女的細佬,但是他跟唐僧的體系關係更主要。既然紅孩兒跟唐僧有如此淵源,作為還是妖怪的紅孩兒,能跟張天師張道陵攀附上關係,也就不足為奇了吧。 後來紅孩兒做了善財童子,他無攻殺之能,怎麼能說是善財呢。財不是金嗎?讓他這樣火氣四射的神仙來主管,是怎麼個道理呢……這個不容易想通。是呀,開始連孫悟空都看不懂菩薩的安排,自然就不容易明白為何菩薩對紅孩兒如此安排了。 到了菩薩面前的孫悟空,一方面像個頑皮淘氣的孩子一樣,居然敢在菩薩眼皮底下耍小算盤。一方面像個天真的小孩子一樣,總是猜不透菩薩的用意。在觀音菩薩面前的孫悟空,就像在孫悟空面前的豬八戒一樣,被對比得渣渣兒直掉。 每一次出面幫孫悟空解決魔難,觀音菩薩所展現的法力,都給孫悟空帶來從未有過的衝擊和震撼。菩薩那能舉手間改天換地的威武,也每次都看得讓我也肅然起敬,不敢不敬。 第四十二回(3) 苦海翻騰 你想知道孫悟空究竟是怎麼修行的嗎?你想知道孫悟空面臨的真正考驗是什麼嗎?那麼,就請一起來琢磨這一回小說吧。 孫悟空離開沙僧的舉措,很奇怪,跟菩薩離開普陀山一樣的奇怪。「好大聖,說話間躲離了沙僧,縱筋斗雲,徑投南海。」「那菩薩吩咐概眾諸天各守仙境,著善財龍女閉了洞門,他卻縱祥雲,躲離普陀岩……」 孫悟空縱筋斗雲,犯得著還要躲開沙和尚嗎?並不需要呀。可是為什麼這一次,他要躲離了沙僧再縱筋斗雲呢? 觀音菩薩要喊惠岸行者去找他爸爸接天罡刀,也一樣不需要先讓關閉了潮音洞東門,再躲離普陀山的呀?一樣沒有必要的嘛。 孫悟空躲離沙僧之後才縱筋斗雲,在孫悟空要離開普陀山的時候有了答案。可是菩薩躲離了孫悟空、自己屬下之後喊木叉借李天王的刀,什麼時候能看到謎底呢? 這前前後後的事兒,都跟孫悟空孫大聖有關係。 孫悟空來到普陀山,通過孫悟空前後的行走過程順序,可以知道普陀山的神仙區域分布結構是這樣的:普陀山左右邊,是惠岸行者負責的地盤;山後,是黑熊精負責的地盤;潮音洞周圍是二十四路諸天負責看護的區域,潮音洞內,則是鸚哥、龍女菩薩等等。 山前地域和紫竹林呢,惠岸行者有時候會巡邏至此,有時候不會。紫竹林屬於諸天和惠岸職能交叉地段。但是,自從菩薩這次會同惠岸行者接天罡刀、降伏紅孩兒之後,小說中提到惠岸,再不用「惠岸」的名號了,就只稱他的原名「木叉」,也就是其他作品的木叱…… 孫悟空自從向菩薩訴苦之後,這菩薩在孫悟空的眼中,忽然就變了另外一個菩薩模樣,所言所行,再讓孫悟空看不懂,而且是一再看不懂。 首先是孫悟空剛說完話,就看到菩薩大怒「那潑妖敢變我的模樣!」聽聞菩薩說話之嚴厲,孫悟空就猜到,菩薩是心裏面大怒了、真的怒了。 然後他看菩薩在大怒之下,呼的將手裡面的寶珠、凈瓶往海心裡一摜!並且在摜的時候,孫悟空隱隱約約的似乎聽到菩薩口裡發出了一聲「恨」。菩薩摜瓶的氣勢,可能是孫悟空從來沒有見識過的暴烈和恐怖,竟然能讓一向天地不怕的孫悟空,給嚇得毛骨悚然。你就知道,菩薩這一怒、一摜的氣勢,有多麼的可怕了吧。 其實,這憤怒、這恐懼,是孫悟空眼裡的菩薩的可怕。孫悟空眼裡的菩薩豈止是會生氣,還是吝嗇鬼、還是膽小鬼、還跟他孫悟空一樣滿肚子的小九九呢。哎呀呀,您肯定想明白了,老孫在以他自己的頑劣、在揣摩菩薩。可是為何這菩薩,就不直接跟孫悟空指點,就非要做出來一些很容易讓孫悟空腦筋歪歪的事情呢? 菩薩變嚴厲,悟空以為是菩薩心中大怒。菩薩摜瓶子,悟空以為是菩薩火性大。菩薩瓶子丟海里,悟空以為是菩薩要摔碎了瓶子發泄怒火。悟空心痛不已,不是因為菩薩生氣,而是因為瓶子沒能落自己手裡太可惜了。 烏龜馱上來凈瓶,朝菩薩點頭禮拜,悟空就覺得這烏龜是專門負責收拾菩薩丟棄破爛的看瓶佬。悟空拎不動瓶子就以為是自己今天筋力弱了。菩薩要悟空拿瓶子去滅三昧火,讓悟空留下抵押物,悟空就認為菩薩多疑不厚道,悟空並找各種借口而一毛不拔,甚至順話把兒他嬉皮笑臉的要把「緊箍兒」留給菩薩。 菩薩要悟空先走一步,悟空覺得得菩薩不敬。菩薩要悟空乘坐蓮花瓣兒悟空覺得菩薩荒唐。菩薩要悟空乘坐蓮花瓣兒先走悟空認為沒有助力器具不可能。菩薩吹口氣送他過了苦海他又認為菩薩這是故意在他面前賣弄神通。 菩薩把借來的天罡刀化作蓮台,孫悟空覺得菩薩過份節儉真摳門。紅孩兒攻殺菩薩、菩薩離蓮台而去,悟空覺得菩薩原來很軟弱、之前簡直就是糊弄自己。紅孩兒坐了菩薩蓮台,悟空到這時候,已經精神崩潰,跟菩薩爭吵起來了。 事實上,這是菩薩給孫悟空安排的接踵而至的考驗和提升,是他修行過程中不可多得的絕佳機會。這些機會,孫悟空有的抓住了,有的,則很遺憾的錯過了。 菩薩變嚴厲,並非發怒。菩薩摜瓶子,是因為菩薩早就安排好了這一關如何降伏紅孩兒,早在孫悟空唐僧還不知取經為何物的時候就安排好了。只等唐僧師徒到關鍵時刻,她馬上實施降伏計劃而已。菩薩摜瓶是為了借海水而已,這個目的,很快菩薩就告訴了孫悟空。是在孫悟空以為是自己筋力不足之後,菩薩告訴他的。菩薩告訴他為何凈瓶變重,是為了點醒孫悟空換個腦筋看問題,當然,孫悟空沒能明白話語之後的話語,真話裡面的真話。 可是既然是海水,為什麼龍王的水就滅不了三昧火,而菩薩瓶子裝了海水就能滅了三昧火?菩薩沒說這海水能滅三昧火,菩薩說的是,這瓶中原有的甘露水漿能滅三昧火。 凈瓶拋下海去,這一時間,轉過了三江五湖,八海四瀆,溪源潭洞之間,共借了一海水在裡面。可是天下海水沒有分毫的減少呀!不然孫悟空待會兒就不需要渡過南洋苦海,撒開腳丫子在海床上跑就可以了。並且,菩薩也沒用這借來的水滅火、也沒用凈瓶的甘露滅火。那你說她老人家把這海之精魄裝入凈瓶,到底是何用意? 跟你說,是菩薩中途改了主意! 菩薩正在心裏面暗笑那烏龜,卻未想到,菩薩讓他有機會見到這烏龜是何目的。關於這大烏龜小說詩曰:「世隱能知天地性,安藏偏曉鬼神機。」「文王畫卦曾元卜,常納庭台伴伏羲。」「九宮八卦袍披定,散碎鋪遮綠燦衣。」「生前好勇龍王幸,死後還馱佛祖碑。」這烏龜,正是天地結構的化身,承載造物和世界運行的機密。並且這烏龜能馱動孫悟空根本就不吃承負的重量,你就能估計到,孫悟空遠沒有這個烏龜境界高。不止是孫悟空不如烏龜,孫悟空也不如菩薩身邊貌美年少的小姑娘善財龍女。因為,通過菩薩話語,可以知道,善財龍女拎這隻裝了天下海水重量的瓶子一點不是問題、不費吹灰之力。 菩薩知道悟空在嘟嘟囔囔的念叨什麼。就有意的詢問他:「悟空,你在下面說甚麼?」行者道:「沒說甚麼。」菩薩教:「拿上瓶來。」 行者即去拿瓶,——唉!莫想拿得他動。好便似蜻蜓撼石柱,怎生搖得半分毫?行者上前跪下道:「菩薩,弟子拿不動。」 菩薩教:「拿上瓶來。」菩薩這話,是教他孫悟空把瓶拿上來。您知道什麼意思嗎?菩薩是教他呢。教他幹什麼?教他如何具備拔海之神力。行者如果摒棄滿肚子的鬼主意,如果這一刻心無二念,他真的聽信菩薩,這瓶子他將會跟平日一樣輕輕拎起。 當他發現自己拎不動瓶子之後,不是回到菩薩面前跪下說自己拿不動,而是心想既然菩薩讓我拿給她,必然我得拿去。如他真能豁得出去,那說不定再一拎就拎起來了這瓶子,儘管不會覺得輕巧會覺得沉重非常。 眼見悟空悟性跟不上,菩薩只好退一步、退一個檔次來考驗。 菩薩深知悟空不愛金錢美女、榮華富貴,但是悟空有貪戀寶貝的心、有喜歡騙人惡作劇的頑劣之性。於是就說,瓶子你是拿不動了。讓龍女跟你同去又怕你欺負人家年少單純把凈瓶騙去。這樣吧,你留下些物品做抵押。結果呢,悟空什麼都捨不得用做抵押品。菩薩失望,因見他此心難去、悟空也不肯去。如果悟空心下一橫,說,菩薩,您說拿什麼來做抵押吧,您說什麼就是什麼。如果孫悟空這樣豁得出去,可能後果就是,他因此就再也不怕什麼三昧真火三昧煙了,超越上去了。 結果呢,本來菩薩安排了讓孫悟空這時候去掉雜念小貪心,從而具備更厲害的神通的。可是孫悟空臨陣腳軟、跟不上趟了。所以就只好臨時改變主意,親自出馬了。出來之後,菩薩還想再給孫悟空一次機會,看能不能再降低一個檔次來考驗,希望孫悟空能通過。於是菩薩就在潮音洞外普陀岩上眾目睽睽之下,對孫悟空吩咐道:「悟空,過海。」 南洋苦海、潮聲澎湃。 第四十二回(4) 苦不知苦 孫悟空一毛不拔,好歹心裏面還滿滿的想著是求菩薩去救他落難的唐師父。這一關鍵的想法,總算為他帶來了一線關鍵的轉機。菩薩見他仍有正念,根據孫悟空的容量,馬上就安排了一次降級的考驗。剛剛的失敗的考驗,對孫悟空來說,超出了他的承受量。 孫大聖十分歡喜,請觀音出了潮音仙洞。諸天大神都列在普陀岩上。言簡意賅,菩薩道:「悟空,過海。」 行者躬身道:「請菩薩先行。」菩薩要悟空過的,是悟空自己的苦海。孫悟空請菩薩先行,是出於尊師、敬師之道。這是兩個層面的話語。 菩薩道:「你先過去。」行者磕頭道:「弟子不敢在菩薩面前施展。若駕筋斗雲啊,掀露身體,恐菩薩怪我不敬。」孫悟空敬師,很好,現在的小孩子,特別是成年人,有幾個人會真正的敬師呀?真的能言行一致、身體力行的敬師的,就是修行人中也沒幾個,寥寥無幾。但是孫悟空敬師的原因,並非是師父可敬,而是,哎!是擔心師父責怪自己不敬。 菩薩一聽,剛剛燃起的希望又消失了。於是趕緊改換主意。即著善財龍女去蓮花池裡,劈一瓣蓮花,放在石岩下邊水上,教行者:「你上那蓮花瓣兒,我渡你過海。」 行者見了,馬上覺得自己一向尊敬的菩薩,甚是荒唐,這哪裡是幫自己過海,簡直就是當自己是笨蛋在耍自己玩。於是就通過嚴密的邏輯推理來否定菩薩:「菩薩,這花瓣兒,又輕又薄,如何載得我起?這一屣翻跌下水去,卻不濕了虎皮裙?走了硝,天冷怎穿?」各位,你啥時候聽說過孫悟空的虎皮裙蘸水會濕了?會走硝了?你啥時候見過孫悟空怕冷了? 菩薩一聽,心想自己一向看好的孫悟空,怎麼今天這麼的心思狡猾、修行笨蛋了呢?如果再不給他來點嚴厲的,恐怕這唐僧師徒就不值得她出手相救了。於是菩薩就斷喝一聲:「你且上去看!」 孫悟空肆意漫流的人心俗念,一下子給菩薩這一聲給嚇得死光光了。行者不敢推辭,捨命往上跳。他這一豁出去,馬上發生了奇蹟般的變化,那花瓣果然先見輕小,到上面比海船還大三分。 一看到奇蹟發生,孫悟空歡喜心起,得意洋洋:「菩薩,載得我了。」 眼見孫悟空走失心神,又要岔開主題。菩薩趕緊引導他進一步往前修行。菩薩道:「既載得,如何不過去?」 孫悟空一聽,這心性的小容器馬上又給漲到爆滿,吃不消了。俗念立刻升騰而出,行者道:「又沒個篙、槳、篷、桅,怎生得過?」 菩薩聞言,心情沉重,知道孫悟空從今而後,也就是這樣質地,無法突破自己終極之心境,不可成就更高之神果。於是再不與孫悟空理論,只說「不用」二字。然後一口氣吹開吸攏,又著實一口氣,吹過南洋苦海,得登彼岸。自此,對唐三藏師徒、對孫悟空,再無頓悟成佛的惠岸——無上方便之法門、無比方便之彼岸。 沒辦法,今天對孫悟空的心性之考驗,真的是太密集了,簡直是空前絕後。表面上看起來,無非是寥寥數言,寥寥幾事,只見孫悟空的臉上忽霧忽晴,只見菩薩的眉頭忽顰忽展。不明就裡的人看得津津有味、雲淡風輕。看清楚的人,只見風雲雷電、天地開闔。 事先給孫悟空他們準備的方案、以及能預料到的事情,全部用不上了。孫悟空此行,跌下了菩薩的最低期待值。不光是菩薩失望,諸天各神、善財龍女,盡皆心情鬱悶。那菩薩吩咐概眾諸天各守仙境,著善財龍女閉了洞門。臨時起意,菩薩卻縱祥雲,躲離普陀岩,到那邊叫:「惠岸何在?」 原來菩薩臨時想到了新方案,找托塔李天王借天罡刀來用。因為事出意外、倉促之間又時間緊迫,菩薩催促惠岸行者要抓緊時間趕快辦理。因為事出緊急,那木叉惠岸行者找到他爸爸借了刀就走人,連媽媽都來不及看一眼就匆匆的回來了。 菩薩決意,對孫悟空的教導,要從頭教起。來到號山邊界。菩薩召喚來山神山鬼,命令他們把這周圍三百里遠近「不許一個生靈在地。將那窩中小獸,窟內雛蟲,都送在巔峰之上安生。」眼見菩薩如此慈悲,孫悟空心頭震動,如遭雷擊,如夢方醒:「果然是一個大慈大悲的菩薩!若老孫有此法力,將瓶兒望山一倒,管甚麼禽獸蛇蟲哩!」 菩薩在悟空手心寫了一個「迷」字,是讓孫悟空明白,他跌入了自己的迷局,應該出來。另一方面,也讓本來已是深處迷惑的紅孩兒,在自己的迷惑中,看到自己所執著迷戀的名聲,臉面,並非對自己有利,反是有害,個個都是穿身的鋼刀。 眼見到菩薩不是節儉、不是軟弱,借天罡刀的謎底就此揭曉。孫悟空這時候方才回頭看到,這魔難中求救菩薩中,前前後後自己整個的修行之得失。本來孫悟空自己是看不清楚的,是菩薩通過幾次明示答案,他一再不悟,最後直到菩薩當面實踐慈悲,才讓孫悟空破了迷磬,反思自己。天罡、蓮台,只是讓孫悟空看到了神通的功用。紅孩兒鋼刀穿身,菩薩還能讓他身軀不損原樣恢復,這才讓孫大聖第一次知道,真正的慈悲,豈止是起死回生,還能修復歷史疤痕,這是多麼的廣大。 還有一內涵,是孫悟空之外沒人看明白的。以菩薩之法力,可以輕易的保下號山邊界三百里範圍內眾生的性命。菩薩她為何還要號召那些山神山鬼來做呢?目的很多,其中很重要的一個,是為這些山神山鬼洗脫被紅孩兒奴役的晦氣,通過他們之手來救度這三百里生靈的命,是為他們積攢功德,重新樹立起來神仙的信心和功德來。 (第四十二回 完)推薦閱讀:
※西遊記中計(7)
※西遊記最厲害的十大兵器排行:第一竟然是它!
※四大名著中唯一大團圓的《西遊記》,其實是出悲劇
※『漫畫推薦:西遊篇(一)』?一品芝麻狐
※消防《西遊記》趣味學習一消考點,還有記憶口訣放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