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學者激辯資本賬戶開放

李好  福布斯雜誌中文版采編2013年08月08日資本賬戶開放作為金融改革棋局一粒關鍵棋子,其改革路徑、節奏、時間表等問題正在引起學界的激烈爭論。反對者們認為加速推進開放資本賬戶相當於自毀防禦國際投機熱錢的長城,而監管部門和市場人士認為目前已經到了「關鍵戰略期」。實際上,在20年前召開的十四屆三中全會,「要逐步使人民幣成為可兌換的貨幣」的目標已被拋出。今年以來,更多的實質性措施開始加速出台:5月份證監會和外管局發文簡化QFII審批程序,國務院常務會議部署2013年深化經濟體制改革重點工作時,「提出人民幣資本項目可兌換的操作方案」的表述,透露出政府對推進資本項目開放的積極態度。此外深圳前海、溫州、上海自貿區等區域性改革方案,也都包含了試點資本項目可兌換的部分子項目。和政府的積極態度不同,包括林毅夫、余永定在內的經濟學家對開放資本賬戶提出了質疑,他們認為政府應審慎對待資本賬戶開放,未來一兩年在國內經濟上行遭阻的情況下,並不是推進放開資本賬戶的最好時機。資本賬戶開放對於經濟有什麼好處?周小川曾在兩會記者會上這樣解釋:「它會使得不管是國人也好、外國人也好,國內的實體也好、國際的實體也好,和中國打交道的便利性都會大大提高,對貨幣和交易的信心也會大大提高。」按照IMF的定義,資本賬戶開放意味著取消對跨國界資本交易的控制、徵稅和補貼,包含外國直接投資、國內銀行跟國外銀行的借貸或者是國內企業直接到國際上舉債、短期以證券投資為主的資本流動三個主要領域。這意味著中國人和中國企業可以擁有更多的金融投資選擇,海外資金也可以直接投資國內項目,更高的層面上,這意味著境內外資本市場因為管制而分割的狀況將結束,中國將更徹底地融入全球金融和資本市場體系。另一層面的事實是,由於資本管制不能限制資本的凈流出或凈流入的量,在經常項目持續大幅順差,外匯儲備快速上升的情況下,控制資本流出的必要性和可持續性在下降。在全球量化寬鬆的背景下,今年以來跨境資本大規模流入,套利交易盛行,相反,我國貿易順差缺乏資本流出的對沖渠道。「如果較早地放鬆對資本流出的管制,尤其是鼓勵企業對外直接投資,貿易順差就不會全部轉化為外匯儲備,後期的匯率升值預期和資本流入壓力就不會那麼大,相應的,對國內貨幣擴張和風險資產估值的衝擊也會小些。」中金公司首席經濟學家彭文生認為如果資本管制維持目前的狀況,這種貿易和金融關係的不平衡將更加突出。去年三月,中國央行統計調查司報告已經提出中國資本賬戶開放的路線圖:短期內(1-3年),放鬆有真實交易背景的直接投資管制,鼓勵企業「走出去」;中期安排(3-5年),放鬆有真實貿易背景的商業信貸管制,助推人民幣國際化;長期安排(5-10年),加強金融市場建設,先開放流入後開放流出,依次審慎開放不動產、股票及債券交易,逐步以價格型管理替代數量型管制。但硬幣的另一面是開放後帶來的金融風險。從中長期看,資本賬戶開放只有在健全的金融體系下才會對國家經濟增長具有明顯促進作用,如果將1997年亞洲金融危機等關鍵時間段考慮在內,資本賬戶開放對低收入國家或非工業化國家作用並不明顯。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在近期發布的中國經濟評估報告中稱,若中國開放資本賬戶將引發資產組合大幅調整,在開放的初始階段,從中國流向海外的資金總額將達到2.25萬億美元,外資流入規模9,000億美元。這正是包括余永定在內的一部分經濟學家所擔心的。林毅夫認為,資本賬戶開放是我國現代化進程中必須逾越的一個門檻,也可能是一個很難逾越的門檻。從其他發展中國家的經驗來看,如果這個門檻逾越不好,很可能使原本發展很好的經濟突然發生崩潰性危機。余永定則認為,按照央行統計調查司提出的路線圖,將2015年作為資本賬戶基本開放的時點,有較大風險,「中國將面臨資本大量外逃、人民幣大幅度貶值、企業因借債很多而大量破產、利率上升等一系列問題」。改革條件是否具備是存在的另一大分歧。中國社科院世界經濟與政治研究所研究員張明認為,中國要全面開放資本賬戶,必須具備三個前提條件:人民幣匯率形成機制市場化改革基本完成、人民幣利率市場化改革基本完成、中國金融市場基本實現對民間資本的充分開放。目前,這三個條件均未實現。監管層對資本賬戶開放的條件有不同看法。中國人民銀行副行長兼國家外匯管理局局長易綱和中國人民銀行調查統計司司長盛松成都認為,資本賬戶開放四大條件包括宏觀經濟穩定、金融監管完善、外匯儲備充足、金融機構穩健,這四大條件中國基本已滿足。至於開放後的衝擊,盛松成認為中國金融市場規模龐大,完全能有效緩衝資本賬戶開放的風險。比開放資本賬戶更迫切的是包括匯率形成機制、利率市場化等在內的金融改革。瑞銀首席中國經濟學家汪濤曾經撰文指出,在企業、財政和其他結構性改革滯後的情況下,過快推行金融自由化和資本市場過早開放往往會引發信貸泡沫和金融危機。包括IMF這樣傳統上鼓吹開放資本賬戶的國際機構,在亞洲金融危機後也深刻反省了以往的理論和實踐,近年來不斷警示新興市場國家在資本賬戶開放上要為本國的經濟政策提供保護空間。和必須優先解決匯率、利率等內部改革問題,再開放資本賬戶的思路不同,監管層似乎更認可「以開放促改革」的思路。盛松成就提出,利率、匯率改革和資本賬戶開放沒有固定順序,應成熟一項,開放一項,協調推進,「國際經驗表明,金融改革開放沒有固定的順序。我國實踐也證明,金融改革開放往往是協調推進的。」兩派針鋒相對,不過也有共識:資本賬戶的開放將是大勢所趨,開放需與各項改革統籌協調,在放鬆管制的同時配套建立起有效的監測和監管體系。盛松成強調,推進資本賬戶開放並不意味著對於資金跨境流動、金融交易沒有監管,而是會根據國內外經濟情況變化,保持政策的靈活性和針對性。(本文僅代表專欄作者個人觀點)
推薦閱讀:

學者人格學者根,學術精神學術本!

TAG:中國 | 國學 | 學者 | 資本 | 中國學者 | 賬戶 | 開放 |